福建省2019年1月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秦统一全国后,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三公九卿制D.三省六部制
2.某学者说:“……这种考试制度(科举制)对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都是公开和平等的。

”该制度创立于
A.汉朝B.隋朝C.唐朝D.宋朝
3.从“1856年”、“杨秀清”、“韦昌辉”、“由盛转衰”等历史信息中,你能够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
A.金田起义B.定都天京C.天京事变D.天京陷落
4.了解历史事件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要素。

据图l判断,它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
5.“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

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

”诗中的“会”是指A.中共二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6.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

与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C.两岸“三通”的实现D.“九二共识”的达成
7.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据此判断当时中国代表团出席的会议是
A.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C.联合国大会D.上海合作组织会议8.1971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以“中国人来了”作为封面标题,表现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极大关注。

与“中国人来了”密切相关的外交大事是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9.图3所示的漫画反映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
A.“君权神授”B.内阁对国王负责
C.国王“统而不治”D.国王掌握国家政权
10.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历程。

其中,标志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事件是
A.《共产党宣言》发表B.第一国际成立
C.巴黎公社诞生D.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11.“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北约组织的建立
12.它诞生于1961年,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它”是指
A.不结盟运动B.欧洲共同体
C.华沙条约组织D.北美自由贸易区
13.清朝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材料反映了当时政府推行的政策是
A.“海禁”政策B.工商皆本C.重商主义D.重农抑商
14.图4中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B.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天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此诗赞叹的是A.航空运输业B.铁路运输业 C.轮船运输业D.电报电话业
16.能源短缺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各国政府大力倡导研发新能源。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能源是
A.煤炭、石油B.电能、核能C.煤炭、核能D.电能、石油
17.与图5相关联的罗斯福新政措施是
A.实施工业复兴法B.实行社会救济
C.调节农业生产D.恢复银行信用
18.有人说:”对苏俄农民而百,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

”其中的“阳光灿烂”与下列政策相关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D.工业化政策
19.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

下列标志属于区域性经济集团组织的是
20.刘熙载《艺概·书概》里说:“书法无篆圣漾圣,而有草圣。

”唐代的草书大家是A.颜真卿、柳公权B.苏轼、黄庭坚
C.蔡襄、米芾D.张旭、怀素
21.弗兰西斯。

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

”其中“第一种”东西指的是
A.造纸术B.火药C.指南针D.印刷术
22.图6是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查阅的资料书目。

据此判断,该同学探究的主题是
A.启蒙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D.新文化运动
23.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人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胡适
24.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增加的内容有
①反对帝国主义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③耕者有其田④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⑦③④
25.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文章不包括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井冈山的斗争》
26.建国以来,中国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取得的科技成就是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7.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欧洲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

下列思想家与其思想主张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①普罗塔戈(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
③马丁·路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莎士比亚——因信称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④④
28.“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盂德斯鸠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君主立宪B.人民主权C.分权制衡D.社会契约29.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天上一日,地上一年”。

能验证这一说法的理论是A.量子论B.进化论C.经典力学D.相对论30.下列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是A.《人间喜剧》B.《战争与和平》C.《红与黑》D.《双城记》
机密★2015年1月24日启用前
2015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历史试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4页。

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和本卷第2页右上角座位号填写清楚。

题号

总分31 32 33 34 35
得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5 小题,每小题8 分,共40 分)
31.雅典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梭伦一成为局势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订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
——《世界古代及中世纪资料选集》材料二亚里士多德对雅典为代表的民主政体曾作了如下的概括:全体公民从全体公民中选举官职;全体挨次进行统治,也挨次而被统治;抽签参加政治机构;对于任官资格完全没有财产定额的限制……
——应克复等著《西方民主史》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的内容。

(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2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4分)
32.2015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结束12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

——毛泽东材料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进行了200余次重大会战,大小战斗近20余万起,共歼灭日军150余万人,……受降日军128万人,……中国战场不仅牵制、打击了日军,成为太平洋的主战场,也在战略上支援和策应了欧洲战场。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1)材料一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哪个战役?指挥“致远号”撞向日舰的爱国将领是谁?
(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比较努力”
的史实。

(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

(3分)
3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早期部分民族工业简表
时间地点创办者企业名称
1866年上海方举赞、孙英德发昌机器厂
1872年广东陈启沅继昌隆缫丝厂
1878年天津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近代早期民族工业的分布特点。

(1分)
(2)材料二中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经营状况如何?这一时期该公司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3分)34.地理大发现,将世界逐渐连成了一个相互交流、影响和融合的整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理大发现)首先是引起了所谓“商业上的革命”,直接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和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刘明翰《世界通史·中世纪卷》材料二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
进行的征服和探索,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材料三英国是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到19世纪中叶,它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它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畅销无阻……可以说.这时期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市场。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册)》(1)材料一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事件?“商路及商业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殖民者的罪行。

(3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3分)
35.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2014年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乎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

他提出,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

——摘编自2014—2015学年度《时事》第二期(1)材料一中的三位思想家分别是谁?(3分)
(2)材料二中董仲舒的主张是什么?这一主张对儒学的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2分)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5 小题,每小题8 分,共40 分)
主观性答案表述可不拘泥于本参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31.(8分)
(1)内容: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取消公私债务。

(2分。

每点1分,如答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或“解负令”也可得2分)
(2)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抽签选举;平等。

(2分。

任答两点即可)
(3)得:有利于调动公民参政的积极性;促进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分。

任答一点即可)
失:少数人的民主(或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抽签选举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2分。

任答一点即可)
32.(8分)
(1)战役:黄海海战;(1分)
将领:邓世昌。

(1分)
(2)史实: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等。

(3分。

每点1分,任答三点即可)
(3)意义:近代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斗争;收回台湾等主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
了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分。

每点1分,任答三点即可)
33.(8分)
(1)特点:沿海地区。

(1分)
(2)状况:迅速发展或短暂的春天或黄金时期;(1分)
条件:辛亥革命(或民国政府)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一战期间形成了对中国有利的国际环境;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
展。

(3分。

每点1分,任答三点即可)
(3)原因: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受到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三座大山的压迫);在夹缝中求生存,发展缓慢;民族资本主义的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3分。

每点1分,任答三点即可,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4.(8分)
(1)事件:新航路的开辟;(1分)
转移: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1分)
(2)罪行:掠夺财富;屠杀居民;贩卖黑奴。

(3分)
(3)过程: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促成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殖民扩张和掠夺扩大了世界市场;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3分。

每点1分,任答三点即可)
35.(8分)
(1)思想家:A孟子(孟轲);B荀子(旬况);C孔子(孔丘、孔仲尼)。

(3分)
(2)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观点未提炼只给1分)
影响:儒学地位开始上升成为正统(主流)思想。

(1分)
(3)意义:儒家思想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或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鼓励人们向上向善或加强人们的道德修养。

(2分。

每点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