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_读后感
廉颇蔺相如读后感
廉颇蔺相如读后感廉颇蔺相如读后感(一)人们都知道,“徒以口舌为劳”这句话的本意是表现廉颇对蔺相如的极其不服,但人们很少想到,这句话容易误导许多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我们在看文章时也容易陷入这样一个误区:廉颇之所以不服,皆因他只看到蔺相如的口才,没有看到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
于是,我们为了驳斥这句话,就会去强调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甚至刻意引导学生去关注这一点,反而忽略了蔺相如的口才。
实则,在我看来蔺相如应当是集机智与勇敢于一身的,而这一点又恰恰集中体现在他的“口舌”之上。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里,我们的大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不仅仅表现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以国为先的这一形象层面上的特点,实际上还突出了蔺相如非凡的口头表达能力,即文中廉颇所说的“徒以口舌为劳”中的“口舌”之功。
在此一文中司马迁还充分肯定了其“口舌”之功所起的重大作用。
一、口舌第一功;;解缪贤之困缪贤的举荐对于蔺相如的出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但是,从文章中缪贤对蔺相如的介绍,我们能看出的这样一点令我们思考的东西:如果蔺相如没有什么口才,即“口舌”之功,一个普通的门客又怎能令其主子缪贤言听计从呢?而当时蔺相如的建议可是足以决定缪贤生死的,算是一招险棋,而缪贤会接受这样的建议,在我看来,不能不说是蔺相如的“口舌”之功在此处已经可崭露头角,蔺相如还没有出场,司马迁就通过旁人之语间接地表现其口才,为后面的描写做了铺垫。
结果也正因为蔺相如的“口舌之劳”才救了缪贤一命,缪贤因此把他举荐给赵王。
因为在缪贤心目中,蔺相如的口才,以及他在劝服自己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勇气与智慧,在此时,国难当头之际,蔺相如应能,也只有他能担此重任。
这是蔺相如在文中的“口舌”第一功,这一“口舌之劳”挽救了主子的声誉与生命,也为自己才能的施展打下了基础!事实也证明,缪贤果然没有看错人,蔺相如只用三言两语,就打消了赵王的顾虑,其果断的魄力无人能比。
即使是“以勇气闻名于诸侯”的廉颇,此刻也只能是相形见绌,蔺相如一开场就把所有的人都比下去了。
负荆请罪的读后感5篇
负荆请罪的读后感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实习报告、述职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演讲稿、作文大全、申请书、自我鉴定、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ternship reports, job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ssay summaries, application forms,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负荆请罪的读后感5篇通过写读后感,我能够将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与他人分享,只有在读后感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才能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负荆请罪的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将相和》读后感
《将相和》读后感《〈将相和〉读后感》《将相和》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廉颇和蔺相如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读完这个故事,我感慨万千。
故事中,蔺相如凭借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中立下了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
廉颇对此很不服气,扬言要让蔺相如难堪。
然而,蔺相如却选择了回避廉颇,他的门客都感到不解。
蔺相如解释说,自己之所以避开廉颇,并非是惧怕他,而是为了赵国的利益。
因为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有他和廉颇在,如果他们两人不和,就会给秦国可乘之机。
廉颇听到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深感愧疚,于是负荆请罪,两人最终和好如初。
这个故事让我看到了蔺相如的大度和宽容。
他在面对廉颇的挑衅时,没有选择针锋相对,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这种顾全大局的品质令人钦佩。
想想我自己,有时候在学校里和同学发生一点小摩擦,就会忍不住要争个对错,甚至还会闹得不愉快。
和蔺相如相比,我真是太狭隘了。
就说有一次吧,我和同桌一起做值日。
本来分工得好好的,他扫地我擦黑板。
结果他扫完地就跑出去玩了,留下一堆垃圾没倒。
我当时那个气呀,觉得他太不负责任了。
等他回来,我就忍不住冲他发火,说他不遵守约定。
他也不甘示弱,说他扫地已经很累了,倒垃圾又不是他一个人的事。
我俩你一言我一语,吵得不可开交。
结果那天的值日也没做好,还被老师批评了一顿。
现在想想,其实就是一点小事,如果当时我能像蔺相如一样,不那么计较,主动多承担一点,也许就不会闹成那样了。
再说说廉颇,一开始他的嫉妒和自负让人觉得有些可笑。
可当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能够毫不犹豫地负荆请罪,这种知错能改的勇气实在难得。
这让我想起了我爷爷给我讲过的他年轻时候的一件事。
爷爷年轻的时候在工厂里工作,和一个同事因为工作上的一点分歧闹了矛盾。
爷爷当时觉得自己有理,一直不肯低头。
后来因为这个分歧,导致工作出了点差错,给厂里带来了损失。
爷爷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固执是不对的,于是主动找到那个同事道歉。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1.哎呀,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可太精彩啦!就像我和我的好朋友有时候也会闹别扭一样。
廉颇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想想我和小伙伴吵架后,也会觉得自己可了不起呢。
就好比那次我和小明因为抢玩具闹了矛盾,我当时还觉得自己特对,哼!但后来才明白,友情可比那玩具重要多啦!我觉得呀,我们都要像蔺相如一样大度,不能太计较啦!2.哇塞,读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我真佩服蔺相如呀!他面对廉颇的挑衅,还能那么冷静。
他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这让我想到我和弟弟争东西的时候,我要是有蔺相如这气度就好啦。
记得有一次弟弟抢我零食,我就火冒三丈,现在想想真不应该呀。
我们应该学学他们的宽容和大度呀!3.嘿呀,廉颇蔺相如的故事真让人感慨呀!廉颇后来负荆请罪,说:“我是个粗鲁人,见识少,气量窄。
”这多像我们犯错后的样子呀。
就像那次我不小心打破了花瓶,一开始还不敢承认呢。
我们也要像廉颇一样,勇于承认错误呀,这样才能成长呢!4.哇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让我明白了好多道理呢!蔺相如说:“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这就好像我们班级,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大家团结起来才厉害呢。
就像上次运动会,我们一起努力,才取得好成绩呀。
我们要珍惜这种团结呀!5.哎呀呀,读完这个故事,我觉得廉颇和蔺相如好伟大呀!廉颇说:“我廉颇哪,自认为是天下无敌的大将军。
”这让我想起我有时候也会骄傲呢。
比如我考了好成绩就会得意洋洋。
我们可不能像这样呀,要谦虚呢!6.哟呵,这个故事可真有意思呀!蔺相如面对廉颇的为难,总是退让,他说:“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这就好像我和妹妹相处,有时候我也要让着她,为了我们的家更和谐呀。
有次妹妹抢我画笔,我就让给她了,后来我们一起画了幅漂亮的画呢。
我们要懂得退让和顾全大局呀!7.哈哈,《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太好看啦!廉颇最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多棒呀!他说:“请您用这根荆条狠狠地抽我一顿吧。
《将相和》读后感15篇
《将相和》读后感15篇《将相和》读后感1《将相和》这篇文章记述的是一个流传了千百年的动人故事。
我一口气读完了它,从中受到了许多教益。
文章主要讲了蔺相如、廉颇之间的一些故事。
我被蔺相如的'顾大局、识大体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品质深深感动了。
蔺相如在廉颇不服气的时候,不仅没有生廉颇的气,和他撕破脸,而且为了赵国的利益,避免和廉颇发生冲突。
廉颇听到蔺相如的话后,能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有没有错,并且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去蔺相如门下谢罪。
他们都那样热爱自己的国家,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一切,真是难得呀!我一定要学习蔺相如、廉颇的优秀品质,热爱国家;在和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要顾大局,不能光为争一口气去和别人闹意见;当自己有错时,在指导自己的错误后,一定要知错就改,决不能只认错不改错,不让同样的错再次出现在自己身上。
《将相和》读后感2我最近读了一篇文章,文章名字叫作《将相和》,一共说了三个故事,有的是国和国的事,有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事。
第一个故事:“完壁归赵”,这个故事说的是强大的秦国想要赵国的一件物品,叫作和氏壁,于是就对赵王说想要壁,可是,赵王很苦恼,心中不想给,但不给不行,于是,一个叫蔺相如的人说我去,最后,还将壁完好无坏的拿了回来,这个故事告近我们要当一个机智勇敢的人,也同时不要做一个不守信用的人。
第二的故事渑池会面,第二次,秦王不甘心,就说在渑池见面,两国互相给对方侮辱,最后,两人谁也没得利。
写的是,在生活中,智力是最好的风器,不要盲目用武力。
第三个故事就是负别请罪,经过两次蔺相如的'表现,赵王打他的职位毕廉颇的职位还高,他不服气,蔺相如听说了就请病假不上朝,很多人说为什么怕,蔺相如说:如果我和他起争执,秦国就会乘人之危攻打赵国,廉颇听说了,连忙去请罪,最后俩人成了好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私事,而不故大局。
《将相和》读后感3在语文书上,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将相和》。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很多很多……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的是秦王想把“和氏璧”骗走,又想会见赵王。
廉颇蔺相如读后感
廉颇蔺相如读后感《廉颇蔺相如》是一部以中国古代历史为背景的文学作品,作者是著名的作家郭沫若。
这部作品以两位中国古代名将廉颇和蔺相如的生平事迹为主线,展现了他们在战争中的英勇和忠诚,以及在政治斗争中的智慧和果断。
通过对两位名将的塑造,郭沫若向读者展示了中国古代的风云变幻和人物的伟大。
在小说中,廉颇和蔺相如两位主人公的性格截然不同,但却都展现了古代中国人的高尚品质。
廉颇是一个豪迈、豁达的将军,他在战场上英勇无畏,为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不惜一切。
而蔺相如则是一个智谋过人的政治家,他在政治斗争中善于运用智慧和手段,保护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
两位主人公在不同的领域展现了自己的风采,都成为了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通过对廉颇和蔺相如的塑造,郭沫若向读者展示了中国古代的风云变幻和人物的伟大。
在古代中国,战争和政治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而廉颇和蔺相如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他们的形象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人的高尚品质,也展现了中国古代的社会风貌和历史风云。
通过对这两位主人公的塑造,郭沫若向读者展示了中国古代历史的丰富和多彩。
在阅读《廉颇蔺相如》这部作品时,我深受两位主人公的形象所感动。
廉颇的英勇和豪迈,让我感受到了古代中国人的忠诚和勇敢;而蔺相如的智慧和果断,让我感受到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果敢。
通过对这两位主人公的塑造,郭沫若向读者展示了中国古代历史的丰富和多彩,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人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
在我看来,《廉颇蔺相如》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展现中国古代历史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展现中国古代人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的作品。
通过对两位主人公的塑造,郭沫若向读者展示了中国古代历史的丰富和多彩,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人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
这部作品不仅让我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我对中国古代人的伟大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通过阅读《廉颇蔺相如》,我对中国古代历史和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中国古代人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蔺相如廉颇列传读后感
蔺相如廉颇列传读后感蔺相如和廉颇是赵国著名的大臣,分别是赵惠文王时的上卿和上大夫。
因为两人的性格和处世方法不同,蔺相如的克制忍让使廉颇“一怒为红颜”,最终“相如完璧归赵,而颇自责,抑郁发病而死”。
但是通过阅读《蔺相如列传》,我了解到,这并不是二人性格的差异,而是源于他们对于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以及二人不同的人生追求。
从故事中我得到了许多启示:在这篇文章中,我学习到了“一个人在面对外来侮辱时,保持平静是最难能可贵的。
蔺相如面对廉颇的羞辱和谩骂,没有急于反驳、争辩,而是不断的避让,保全国家的尊严,才使将相和的美谈流传至今。
古往今来,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毕竟不是办法,退一步海阔天空,既成全了廉颇,也维护了国家的尊严,留给后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其实“能够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从这件小事中可以看出蔺相如身为一位臣子,他尽忠职守,为人坦荡;身为赵国人,他顾全大局,忍辱负重,显示了蔺相如的宽宏大量。
由于他们两个都具有优秀品质,所以,廉颇以诚信待人,热情好客,勇于认错,知错必改,主动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表现出良好的品德;而蔺相如谦虚谨慎,宽宏大度,善解人意,虚怀若谷,又敢于承认错误,敢于向比自己强的廉颇道歉,让廉颇对自己产生敬佩之情,而且,自己主动提出“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合理要求,显示出了高尚的道德风范,廉颇更愿意与他结交。
廉颇和蔺相如正是由于具有这些良好的品质,所以才受到人们的尊敬,流芳千古。
我们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发扬他们的美德,促进社会的发展。
我们虽然不可能做到像蔺相如那样面对困难不屈服,不畏惧,但我们一定要学习他们身上吃苦耐劳的精神,积极向上,面对挫折不气馁,面对危险临危不惧,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我记得每当周末晚上,我回家写完作业后,妈妈就给我安排课外书,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着这些书籍,每天读得都非常带劲,就算有再多的作业,也挡不住我喜爱阅读的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阅读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不仅读一些科普类的童话书籍,还读一些励志类的名人名著,还读一些教育孩子的家教书籍。
廉 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读完《廉颇蔺相如列传》,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文章里的廉颇和蔺相如,他们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蔺相如,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秦国的朝堂之上,与秦王周旋,成功地保住了和氏璧。
那种在强敌面前毫不畏惧的勇气,让我为之赞叹。
而他面对廉颇的挑衅,选择了退让和包容,这份大度更是让人钦佩。
廉颇呢,一开始给我的感觉是个有些莽撞和自负的将军。
他战功赫赫,觉得自己为国家出生入死,所以不能忍受蔺相如爬到自己头上。
但后来,当他明白蔺相如的退让并非畏惧,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时,他又能负荆请罪,这种知错能改的品质,实在是难能可贵。
这让我想起了我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那是在学校里,我和我的同桌因为一点小事闹了矛盾。
起因是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完成一个小组作业,我觉得我的想法更好,他却坚持自己的观点,我们俩谁也不肯让步,争得面红耳赤。
那几天,我们俩谁也不理谁,气氛特别尴尬。
每次我看到他,心里就会涌起一股气,觉得他太固执,不懂得变通。
可是后来,当我们的作业因为我们的僵持而毫无进展的时候,我开始反思自己。
我想,难道坚持自己的想法就这么重要吗?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好这个作业,为小组争得荣誉吗?于是,我决定主动和他和解。
我找了个课间,深吸一口气,坐到他旁边,说:“咱们别闹别扭了,一起好好完成作业吧。
”他先是一愣,然后脸上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说:“其实我也早就想跟你说了,就是拉不下脸。
”从那以后,我们不再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是互相倾听,互相商量。
最终,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作业,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这件事让我明白,就像蔺相如和廉颇一样,有时候放下自己的骄傲和固执,为了共同的目标去和解、去合作,会有更好的结果。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
有时候,我们会像廉颇一样,觉得自己有理,不肯退让;有时候,我们又会像蔺相如一样,受到委屈,但为了大局选择忍耐。
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启示。
《将相和》读后感
《将相和》读后感《将相和》读后感1《将相和》这一课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组成,具体地叙述了廉颇与蔺相如之间从不和,到和的过程。
突出了蔺相如的爱国、机灵英勇,廉颇爱国、知错就改的品质。
这几点让我对蔺相如和廉颇噶目相看:蔺相如在秦国王宫里巧妙地保住了和氏壁;在渑池会上,为维护国家尊严,又以性命威逼秦王,令其为赵王击缶,当他知道廉颇将军不服他做上卿时,为国家利益着想,尽量不与廉颇吵架、结仇、要与他共同保卫祖国。
在这里,蔺相如的宽怀大量和顾全大局的品质,又与廉颇的居功自傲形成鲜亮对比,也致使负请罪认识到错误,和他重归于好。
我们肯定要学习廉颇、蔺相如的品质!《将相和》读后感2前几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将相和》。
《将相和》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写出了蔺相如和廉颇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
当我读到蔺相如对秦王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时,我从中体会到蔺相如能察言观色,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有意说和氏璧有点儿小毛病,以此让璧回到自己手里,太聪慧了!我又看了下去,当我读到蔺相如见秦王要赵王为他鼓瑟,还把它记录下来,蔺相如大义凛然,坚决要求秦王为赵王击缶,但遭到秦王拒绝时,蔺相如说:“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时,我非常感动,蔺相如懂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既维护了赵王的尊严,维护国家的尊严,使赵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真是大快人心。
独立《将相和》这篇课文,还使我明白了:小到一个集体,大到一个社会,必需以和为贵。
《将相和》读后感3今天,我读了将相和这个故事,感受很深,深深的为廉颇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所感动,蔺相如的宽宏大量也是我不禁所震撼。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蔺相如和廉颇经过了几件事后,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的事情读完这篇文章,我不有自主的想起了在幼儿园的那件事,至今还记忆犹新。
那是时候还小,什么都不懂,我看见玩具箱里有许多艳丽的水果,由于当时非常奇怪,手便不自然的把它掏出来放进了自己的书包里。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精选3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我们帮大家整理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1书轻轻的已经合上很久了,可是书中蔺相如的智慧和大度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门客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相会”的故事中,勇敢机智的与秦王以牙还牙,毫不退让,立了大功,于是,赵王将他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听后非常生气,便四处扬言:“如果我见到蔺相如,就一定要侮辱他一番。
”蔺相如知道后,便不和廉颇见面,最后廉颇知道了实情,便负荆请罪,最后,蔺相如和廉颇成为了好朋友,一同辅助赵王成就了霸业。
读完了这本书后,我感悟出了一个道理:人要团结,要多为自己的家、自己的国家的利益着想,而不应该只顾及自己的私人恩怨。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2当看到《廉颇蔺相如列传》时,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谁呢?是那机智英勇、不畏强权的蔺相如?还是那虽胸襟狭窄、妄自尊大却勇武过人、细心的廉颇?在渑池之会时,当你看到那英勇的蔺相如寸步不让的与秦王唇枪舌战时,你可曾想过,为什么渑池会后,秦军没有加兵于赵?那是因为廉将军勇武过人,他部署重兵以防备秦兵的入侵,使得秦军不敢轻举妄动。
在赵王一行人回国后,蔺相如被委以重任,且职位在廉颇之上。
试问这哪能让心高气傲的廉颇服气呢?正式因为这样,导致了廉颇想要羞辱蔺相如的想法。
但是在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后,他不也勇于改错,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了么?在这篇文章中,我更喜欢廉颇,或许你会说,蔺相如机智英勇、心胸宽广不是很好么?这一点我并不否认,廉颇虽然为人鲁莽、心胸狭窄、妄自尊大,他知错就改的品质更让人觉得他的人性化,让我觉得他是一个与我一样的人,毕竟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圣人。
人无完人,是人就会犯过错误,可敬的是承认自己的过错并正确纠正错误。
不是有句老话吗,“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廉 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读完《廉颇蔺相如列传》,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思绪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战国时代。
蔺相如,一个出身卑微的门客,却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赵国的政治舞台上大放异彩。
他完璧归赵的故事,真是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
想当初,秦王得知赵王得到了和氏璧,那叫一个眼馋啊,就派使者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这块宝玉。
赵王心里犯了嘀咕,这秦王向来狡诈,给吧,怕秦王耍赖;不给吧,又怕秦王以此为借口攻打赵国。
左右为难之际,蔺相如挺身而出,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
到了秦国,那宫殿真是气派非凡,秦王高高在上,一脸得意。
蔺相如献上和氏璧,秦王拿在手里,左看右看,喜欢得不得了,却绝口不提城池的事儿。
蔺相如一看这情形,心里明白了七八分,就借口说和氏璧上有瑕疵,要指给秦王看。
秦王信以为真,把和氏璧递给了蔺相如。
没想到,蔺相如拿到和氏璧后,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瞪着眼睛,对秦王说:“大王,您要是强行夺玉,我就和这和氏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秦王一看,慌了神,赶忙好言好语地哄着蔺相如。
蔺相如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他要求秦王斋戒五天,举行盛大的仪式,才能交出和氏璧。
秦王没办法,只好答应了。
蔺相如知道秦王不会真心用城池换和氏璧,就派手下人偷偷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五天后,秦王举行仪式,蔺相如大大方方地来了,告诉秦王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如果秦王真心想要,可以先把十五座城池给赵国,赵国绝对不敢不给和氏璧。
秦王气得吹胡子瞪眼,可又拿蔺相如没办法,只好放他回去。
蔺相如这一番操作,真是太牛了!他不仅保住了和氏璧,还没让赵国丢了面子。
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智慧啊!我仿佛能看到他在秦国宫殿里,面对秦王时那坚定的眼神和毫不畏惧的神情。
再说廉颇,那可是赵国的一员猛将,战功赫赫。
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开始,他对蔺相如很不服气,觉得蔺相如就靠一张嘴,职位居然比自己还高。
他扬言要让蔺相如好看。
有一次,蔺相如在路上远远地看到廉颇的马车,就让车夫赶紧掉转车头避开。
蔺相如廉颇列传读后感5篇
蔺相如廉颇列传读后感5篇读后感是一种对书籍进行总结和反思的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吸收书中的知识,每次看完书后,内心的收获都应当在读后感中有所体现,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蔺相如廉颇列传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蔺相如廉颇列传读后感篇1荀子有言: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蔺相如便是这样一位当之无愧的君子。
它令人钦佩之处,不仅在于他的智慧明达,能言善辩、有勇有谋,更在于他能容忍流言恶语,容忍众人的猜忌与不解,只因他有永不熄灭的爱国魂。
他的心灵,始终清明污垢。
初出场时,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宦者令舍人,卑微低贱的身份让无数人不屑一顾。
然而,面对赵王的忧虑,蔺相如昂首坦然以对: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这是何等的胆识与自信!他离赵入秦时,身上的重担必不比那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荆轲啊。
他本可以推脱,婉言谢绝------毕竟,这是太过艰难的重任。
但他却主动扛起了这关乎国家荣誉的重担,置生死于度外。
于是我们看到他在秦王大殿上怒发冲冠,言辞铿锵,嬉笑怒骂,以死相争。
一人一玉,是同样的纯粹与执着:宁碎不求苟全,宁死不损国威!史书上只是风清云淡的几笔带过那朝堂上的纷争,但现实中,又该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了得!完璧归赵,渑池之会,我们见识到蔺相如锋芒毕露的美。
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他的视死如归、他的怒目而斥,是他血脉里沸腾的爱国情怀。
此时的他,如鞚中悬明月,剑杪照莲花的征客,为国立下大功,被拜为上卿,理应风光无限、意气风发,见谁都要傲三分,才合乎他的尊贵身份。
然而,蔺相如之所以为蔺相如,其超人之处正在于此。
面对廉颇的我见相如,必辱之的恶语,面对舍人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的质疑,他选择了容忍。
只因他要守护这赵国的国土,守护这万千黎民的家。
当一种感情升华到极致,往往近于水,无声流动,无处不润。
此时蔺相如的爱国情感正是如此。
他对国家的热忱与忠诚,从热烈的洪流变为润物细无声的雨,以容忍和坚守诠释了爱国的最高境界。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优秀4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优秀4篇)《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篇一当看到《廉颇蔺相如列传》时,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谁呢?是那机智英勇、不畏强权的蔺相如?还是那虽胸襟狭窄、妄自尊大却勇武过人、细心的廉颇?在渑池之会时,当你看到那英勇的蔺相如寸步不让的与秦王唇枪舌战时,你可曾想过,为什么渑池会后,秦军没有加兵于赵?那是因为廉将军勇武过人,他部署重兵以防备秦兵的入侵,使得秦军不敢轻举妄动。
在赵王一行人回国后,蔺相如被委以重任,且职位在廉颇之上。
试问这哪能让心高气傲的廉颇服气呢?正式因为这样,导致了廉颇想要羞辱蔺相如的想法。
但是在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后,他不也勇于改错,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了么?在这篇文章中,我更喜欢廉颇,或许你会说,蔺相如机智英勇、心胸宽广不是很好么?这一点我并不否认,廉颇虽然为人鲁莽、心胸狭窄、妄自尊大,他知错就改的品质更让人觉得他的人性化,让我觉得他是一个与我一样的人,毕竟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圣人。
人无完人,是人就会犯过错误,可敬的是承认自己的过错并正确纠正错误。
不是有句老话吗,“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知错就改又是许多成功的人都有的品德。
美国南北战争初期,北军遭受到严重挫败。
总统林肯大为恼火,往往容易发脾气。
有一天,一位受伤的团长从前线回来,向总统请假,去看望生命垂危的妻子。
林肯一听到“请假”二字,火冒三丈,训斥了他。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有亮,林肯便赶到团长住处道歉,他说:“昨天我对你的态度实在太粗鲁了,我一夜懊悔,不能入睡,现在请你原谅。
”林肯替这位团长向军部请了假,并亲自用车送他到码头。
正是林肯这种知错就改的品质使得他深受属下的爱戴,廉颇也是如此。
虽然他们都因为一时的鲁莽而做错了事,但他们在事后都及时反省改过,纠正了自己的错误。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一种素质、一种美德。
它不仅是个人成功的奠基石,也是一个国家先进的催化器……学学廉颇,学学林肯,放下你那微不足道的架子,知错就改吧,因为它真的善莫大焉。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一部富有历史感的传记体小说,通过对廉颇和蔺相如两位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将的生平和事迹的描述,展现了他们的忠诚、智慧和勇气,以及他们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和为国家民族利益不计牺牲的精神。
在阅读这部作品后,我深受感动,对这两位伟大的将军和他们的精神品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廉颇是一个忠诚而又坚毅的将军,他在战场上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他在面对敌人的时候,总是能够冷静地分析形势,制定出最合适的战术,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他的忠诚更是无可置疑的,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君主,他都能够尽心尽力,不顾一切地为国家民族的利益而战斗。
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将军应该有的品质,他的忠诚和勇气让我深受感动。
而蔺相如则是一个智慧过人的谋士,他在战争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谋略。
在面对敌人的时候,他总是能够想出最巧妙的计策,让敌人措手不及,从而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他的智慧和谋略让我深受震撼,他的胸怀和气度更是令人敬佩。
他在为国家民族的利益而奋斗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担当,他的精神品质让我深受感动。
通过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忠诚、勇气和智慧的重要性。
在今天这个社会,我们依然需要这样的精神品质,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品质,我们才能够在面对挑战的时候,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取得最终的胜利。
同时,我们也需要像廉颇和蔺相如一样,为国家民族的利益而不计牺牲地奋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国家。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我对这两位伟大将军的精神品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们的忠诚、勇气和智慧让我深受感动。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这样的精神品质在今天这个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品质,我们才能够在面对挑战的时候,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希望我们能够向廉颇和蔺相如学习,为国家民族的利益而不计牺牲地奋斗,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准确、得体,在普通语境中似乎无关紧要,然而蔺相如当时所处的“语境”却极其特殊且复杂。秦赵两国表面上看是友好国家,实际上是暗中相争,是化敌为友还是化友为敌可能只在一念之间。此时的言辞必须精确到天衣无缝,无懈可击。然而,现实状况是蔺相如根本没有过多时间来反复考量,仔细斟酌,难度之大,由此可见。司马迁正是通过这样的语言环境来刻画蔺相如的,使他的机智、勇敢与口才在这样一个特殊场合里融为一体,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蔺相如不仅善于运用语言,而且很有技巧,当初秦王用“十五城请易璧”之时,赵国是非常被动的,不得不派相如奉璧前去。直到相如谎称璧有瑕,从秦王手中夺回和氏璧时,局面才有了专机;待到蔺相如坚持秦王须“设九宾礼于庭”的时候,局面实则已起了根本的变化,这回是秦王不得不听从蔺相如的安排;而完璧归赵之后,蔺相如则任凭处置,坦然相对,此刻被动的反而是秦王了。
缪贤的举荐对于蔺相如的出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从文章中缪贤对蔺相如的介绍,我们能看出的这样一点令我们思考的东西:如果蔺相如没有什么口才,即“口舌”之功,一个普通的门客又怎能令其主子缪贤言听计从呢?而当时蔺相如的建议可是足以决定缪贤生死的,算是一招险棋,而缪贤会接受这样的建议,在我看来,不能不说是蔺相如的“口舌”之功在此处已经可崭露头角,蔺相如还没有出场,司马迁就通过旁人之语间接地表现其口才,为后面的描写做了铺垫。
二、口舌第二功——完璧归赵
以和氏璧为焦点的秦赵之争,从表面上看是政治谈判,实际上是政治斗争。在秦强赵弱的大环境下,等待蔺相如的是一个被动的语言环境。蔺相如虽是使臣身份,但是却根本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傲慢的秦王居然在一般的宫殿召见他,公开表明对赵国的极度蔑视。在这样的场合,语言的选择就更显得至关重要了:既要准确,又必须得体;既要维护国家主权,又不可破坏两国邦交!
但是面对这样无理取闹的廉颇,蔺相如却不急不恼,在廉颇心里徒以口舌为劳的相如此时沉默了,他没有同廉颇这样一个莽夫去争辩谁是谁非。可正是因为相如的不说,才打动了这个蛮横的武夫,这恐怕亦是蔺相如“口舌”之功中的“无招胜有招”吧!
司马迁的精彩描写,让我们在领略到蔺相如口舌的魅力的同时,也明白到蔺相如的口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化解了几次危机,而且还扭转了整个局势,它甚至使赵国第一次拥有了主动权。此外,它还能完全消除廉颇的怨恨,化干戈为玉帛,令虎视眈眈的秦国“不敢加兵于赵”!
三、口舌第三功——渑池之会
渑池会上,赵王一开始就落入秦王设下的圈套,使本来就被动的局面陷入绝境。危急时刻,蔺相如挺身而出。他没有揭穿其中的阴谋,也不便阻止赵王,而是不动声色地恳请秦王“击缶”,理由是“以相娱乐”。好一句“以相娱乐”,妙哉!绝矣!此言一出,局面马上改观。进退两难的变成是秦王自己!虽然他恼羞成怒,但结人,蔺相如只用三言两语,就打消了赵王的顾虑,其果断的魄力无人能比。即使是“以勇气闻名于诸侯”的廉颇,此刻也只能是相形见绌,蔺相如一开场就把所有的人都比下去了。但蔺相如最出色的表现还是在秦国的殿堂之上。所以司马迁除了描写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之外,实则更是着重刻画了他的“口舌”力度。
例如,当蔺相如看到秦王“无意偿赵城”,立刻设法夺回璧,然后“持璧却立”与秦王据理力争。相如先列举事实,用赵王送璧的虔诚反衬出秦王迎璧的无礼。语言既准确又有力量。慷慨陈词中,还不忘插入一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这极大的满足了秦王的虚荣心。使得秦王先是面对证据确凿的事实,而后又面对蔺相如刻意为之设定“大王”所应具备的行为要求,即使有怒也无法说出,甚至还得再三向相如道歉。而当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蔺相如并不为其所动,反而要求秦国必须先举行隆重的迎璧仪式、方显诚意。明知这是缓兵之计,但秦王却也无可奈何。因为和氏璧在相如手中,而且蔺相如的要求从情理上看,乃是合情合理的;从措辞的语气上讲,也找不到任何破绽。结果秦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在朝堂之上与和氏璧失之交臂!而当秦王终于“设九宾于廷”,蔺相如却又先发制人。请注意,这里他运用了一个“自……以来……未尝有”的判断句式,指出秦国历代国君从不遵守诺言的历史事实。这种特殊句式,往往带有强硬的、不容置疑的语气,表达的句意往往具有严密性、权威性,令对方无法反驳。所以,秦王和他的大臣们均哑口无言,一时无计可施。
结果也正因为蔺相如的“口舌之劳”才救了缪贤一命,缪贤因此把他举荐给赵王。因为在缪贤心目中,蔺相如的口才,以及他在劝服自己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勇气与智慧,在此时,国难当头之际,蔺相如应能,也只有他能担此重任。这是蔺相如在文中的“口舌”第一功,这一“口舌之劳”挽救了主子的声誉与生命,也为自己才能的施展打下了基础!
廉颇蔺相如_读后感
(一 文/陈少乐
人们都知道,“徒以口舌为劳”这句话的本意是表现廉颇对蔺相如的极其不服,但人们很少想到,这句话容易误导许多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在看文章时也容易陷入这样一个误区:廉颇之所以不服,皆因他只看到蔺相如的口才,没有看到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于是,我们为了驳斥这句话,就会去强调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甚至刻意引导学生去关注这一点,反而忽略了蔺相如的口才。实则,在我看来蔺相如应当是集机智与勇敢于一身的,而这一点又恰恰集中体现在他的“口舌”之上。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里,我们的大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不仅仅表现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以国为先的这一形象层面上的特点,实际上还突出了蔺相如非凡的口头表达能力,即文中廉颇所说的“徒以口舌为劳”中的“口舌”之功。在此一文中司马迁还充分肯定了其“口舌”之功所起的重大作用。
一、口舌第一功——解缪贤之困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蔺相如所说过的话,就可发现他在应对秦王时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无可取代的。这种唯一性,把蔺相如的善于言辞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口舌第四功——化解干戈
在廉颇的心目中,只有攻城野战、厮杀沙场,才是为国打拼,才值得人们尊重,国君器重。这样的一个莽汉又怎么会了解蔺相如只身深入虎穴,甚至“请就汤镬”之刑,敢于“以颈血溅”秦王之时的以命相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