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江苏省泰兴市中学高二1月第三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二语文元月期末联考考前检测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25年,他当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念建筑专业。

他的父亲梁启超给他寄来一本书,是北宋李诫写的《营造法式》。

但这本书像天书一样难以读懂,因为那是北宋时代的书。

后来,梁思成通过对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应县木塔、蓟县的独乐寺观音阁等一系列有上千年历史的古建筑的研究,他终于初步破译了《营造法式》的密码。

特别是在对独乐寺观音阁的研究中,他发现,这座建筑虽然有成千上万个木构件,居然一共只有6种规格。

《营造法式》里说:“凡屋宇之高深,名物之短长,曲直举折之势,规矩绳墨之宜,皆以所用材之分,以为制度焉。

”这句话简单来说,是指一座木结构建筑浑身上下的各种尺寸,其实都是以材为基本的模数。

我们可以想象,这些标准材可以在一个工厂里大量地生产,然后搬到工地现场进行加工和组装,这样就大大加快了中国古建筑建造的速度。

比方,唐长安的皇宫,面积大概3倍于今天的北京故宫,仅10个月时间建成。

中国古代建筑的这种标准化、模数化、装配式,真是多快好省。

林徽因后来在给梁思成的著作《清式营造则例》写的序言中说,像《营造法式》这种标准化、模数化、装配式的设计,就是中国古建筑的真髓所在。

(摘自王南《中国古建筑的营造密码》,有删改)材料二:
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做中国建筑的“文法”。

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

在西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它们的“五种典范”,成为它们建筑的方式。

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台基、台阶、栏杆的比例;怎样切削生硬的结构部分,使同时成为柔和的、曲面的、图案性的装饰物;怎样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

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的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

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
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

至如梁、柱、枋、檩、门、窗、墙、瓦、槛、阶、栏杆、隔扇、斗拱、正脊、垂脊、正吻、戗兽、正房、厢房、游廊、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地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

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

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

“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

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

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

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既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摘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材料三:
现代建筑设计如何来继承和学习传统建筑的理念呢?
对于天人合一理念的继承和学习。

想要真正对传统建筑文化进行传承,还需要先去了解传统建筑文化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以及建筑中包含的精神来对建筑理念进行区分,然后对其中积极的正面的理念进行吸收。

传统建筑文化和现代建筑文化之所以会有区分,就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建筑理念不能够完全运用到现在的建筑设计当中,但是传统建筑中包含有很多先进的理念,这些理念能够为现代建筑注入活力。

在传承传统建筑文化的过程中,不能仅仅追求设计的相似、风格的相似,一定要深刻了解建筑背后的文化,这样才能够做到形神兼备,也才能够将真正地传统建筑带到众人面前,让所有看到的人都能够通过建筑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比如说,在了解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特点之后,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中也要多去注意如何达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这也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建筑本身,还要注重建筑的外部环境。

对中庸理念的继承和学习。

在传统建筑中,经常会把最好的建筑放在最里面的位置,外面一般是围墙,这就是传统文化中中庸理念,比较重视内涵,在传承传统建筑文化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忽视对中庸理念的继承和学习,这是现代建筑中最缺乏的一项内容。

现在的建筑设计风格总是张扬、夸张,希望能够夺人耳目,忽视了建筑的内涵。

中庸思想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主要应该集中在不要只注重外观的新奇,要符合建筑本身的运用和内涵;其次是建筑的布局、色彩要协调,每个部分的建筑风格和整体建筑的风格必须是一致的。

将中庸理念和现代建筑设计进行结合,可以让建筑既不过分浮夸高调,但也会让人眼前一亮,低调奢华有内涵。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建筑不像衣服,不想穿的时候就可以换,建筑的投资比较大,推倒重来成本较高,所以在建筑设计上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科技的支持下,可以将
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优化。

(摘自郗俊《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有删节)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1925年距离北宋李诫近千年之遥,时光太久远,所以他的书像天书一样难以读懂。

B. 独乐寺观音阁木构件成千上万,但只有6种规格,这显露出了《营造法式》密码。

C. 面积很大的唐代长安的皇宫,仅赖于建筑构件的标准化生产,10个月就得以建成。

D. 建筑上丰富的“词汇”,如梁、柱、枋、檩、门等等,组成了中国建筑的“文法”。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希腊、罗马的建筑“文法”只有“五种典范”,中国建筑的“文法”种类比国外多得多。

B. 中国建筑“文法”具有一定的拘束性和灵活性,但拘束性并没限制灵活性,两者相辅相成。

C. 现代建筑设计要做到天人合一,需注重建筑本身和其外部的环境,达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

D. 中国传统建筑外面一般是围墙,最好的建筑放在最里的位置,这体现了重视内涵的中庸理念。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建筑“文法”的一项是()
A. 中国古建筑的水泥就是“糯米灰浆”
B. “斗栱”是木结构建筑常用的制式
C. 古建筑保持立柱和纵横梁组合构架制
D. 古代建筑群重左右对称和中轴线原则
4. 材料三行文脉络清晰,请进行简析。

5. 纵观三则材料,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有哪些?请你结合材料进行简析。

【答案】1. B 2. A 3. A
4. ①全文是总分结构,首段提出问题,引出下文。

②二、三、四是并列段落,从天人合一、中庸、可持续发展等三方面解答了首段的问题。

5. ①建造上有成熟的法式:标准化、模数化、装配式;②中国传统建筑都有一定的“文法”(风格和手法);
③融合进了天人合一、中庸和可持续发展等理念。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时光太久远,所以……”原因分析错误,从整个材料一来看,原因不仅在于时间久远,更在于数据、
概念难懂。

C项,“仅赖于建筑构件的标准化生产”错误,应该是在于“建筑标准化、模数化、装配式的设计”。

D项,“组成了中国建筑的‘文法’”错,梁、柱、枋、檩、门等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而“文法”是指运用这些构件建造时沿用的惯式、法式。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A项,“种类比国外多得多”错,文中没有进行种类的对比。

用外国的文法典范,意在说明中国古代建筑也有自己的文法或法式。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A项,“中国古建筑的水泥就是‘糯米灰浆’”这句讲的是建筑的原料,不属于“文法”。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分析材料三,首段“现代建筑设计如何来继承和学习传统建筑的理念呢?”提出问题,然后从“对于天人合一理念的继承和学习”“对中庸理念的继承和学习”“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三个角度回答问题,进行并列论证。

全文呈总分式结构,层次脉络清晰。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建筑的这种标准化、模数化、装配式,真是多快好省”概括出答案第一点;根据材料二“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做中国建筑的‘文法’”“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
‘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概括出答案第二点;根据材料三“对于天人合一理念的继承和学习”“对中庸理念的继承和学习”“要充分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概括出答案第三点。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

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

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

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幸福的光亮
张金凤
小区临街的店铺,可谓五花八门。

理发店、电脑维修店、童装店、早餐屋……只有一间店铺还闲着。

它比别家的租金略高,但门前环境也最好:地面宽敞,绿化带植被茂盛,还有巨大的合欢树,如同撑着一把大伞。

合欢树下是街坊大妈们平日聊天休闲的场所,平时热热闹闹。

但今天,这棵树下却静得很———那家空置的店铺终于来了房客。

一个年轻妇女一手抱着个可爱的小孩,另一只手拿笤帚在扫地。

男人在店铺里清理杂物。

这个孩子,叫旺旺。

没多久,大妈们就了解到这家新房客的情况——听说男主人找了家工厂上班,一家人从乡下刚进城,结婚时欠了债,在老家挣不到钱,进城来打工挣钱。

白天,他们家敞着门,几个月大的小孩在一个凉席上玩儿,旺旺妈就在旁边穿手链、剪线头、缝玩具,总也不闲。

没成想,没过多久,就遇到了麻烦。

旺旺爸骑摩托车不小心撞断了腿,治疗费用让这个小家难以承受。

旺旺爸在医院久住不起,回了家,小夫妻俩夜里的哭声,隔着门都传出很远。

旺旺妈率先振作起来。

她把家隔成两半,锅碗瓢盆和简易的木板床塞进小小的隔间,更大的地方放了货架,“旺旺超市”开张了。

早上,她把丈夫的竹椅和孩子的小床搬到合欢树下,给他们摆上热腾腾的早饭。

太阳移,树荫动,旺旺妈便将竹椅小床不断往树荫里挪。

她一天到晚乐呵呵的,把笑容带给丈夫、孩子和每一位顾客。

小区里的人,渐渐地都愿意来这里买东西,因为旺旺妈乐观,看着喜气,总是笑吟吟的,嗓音甜,说话柔,做事利索。

别看店面小,货却备得很全。

她娇小的身躯跨上大号摩托,先去批发市场上货,再到蔬菜市场进水果和青菜。

“好卖就卖,卖不掉的我就吃了。

”她笑呵呵地说。

这天,旺旺妈操刀削土豆皮,将十几个土豆切丝浸泡着。

本是要自己吃的,却被买菜的客人看中了,非要买去,还经常预定。

旺旺妈的食材生意,借助土豆丝拓展开。

她开始做些加工好的净菜,回家下锅炒
炒就能吃,生意愈发红火。

虽然腿上有伤,但旺旺爸开始力能及地给家里帮帮忙,脸上也逐渐有了笑容。

合欢树下的老人们说,旺旺家真不容易。

小区里分布着好几个超市,三步一户、五步一家的,西门口刚开了个大型超市,生鲜齐全。

要不是旺旺一家勤劳能干,这小超市很难支撑下去。

旺旺超市开了一年多后,旺旺爸终于康复了,全心帮妻子打理小超市。

买卖虽小,却是一家人的根基。

他们家水果蔬菜新鲜好吃,品质有保证。

不跟别人硬拼价格,而是拼服务和时间:大清早出门,想买些东西,只有旺旺家早早就开着门,旺旺妈正在整理刚刚批发回的蔬菜,都是最新鲜的食材。

晚上,别家超市都是九点关门,只有旺旺超市的灯一直亮到十点半。

刚来的时候,她还是满脸羞怯、白白净净的模样,现在已成为面颊黑红的干练店嫂。

丈夫干不了重活儿,旺旺妈一直自己干着上货、搬运等活计。

后来有了上门送货的配送车,可她还是自己往批发市场跑。

她说,有些居民想买的东西,还得她去淘。

只有自己亲自挑,才能上到最好的货。

随着网上购物的飞速发展,旺旺超市门口暂存的快递多起来。

无论多忙,旺旺妈都将物件保管、交接得非常仔细。

她还专门腾出一个大纸箱放快递,旺旺超市成了个小型中转站。

取快递的人说,你收点费吧,要不我们以后不好意思麻烦你。

可旺旺妈执意不收,邻居间这么点小事都不能托付吗?我一没花本钱,二没花劳动,哪里能要你们的钱呢?以后也尽管往这里放,我收一件收十件都一样,不耽误多少工夫。

去年夏天,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门口一块纸牌上写着:有事外出,歇业一周。

旺旺超市自开业以来,几乎没有关过门,实在有事,最多关门半天。

这次是怎么了?
再次营业的时候,旺旺妈满脸灿烂的笑容。

邻居问,这几天干啥去了?她说:“去北京旅游了。

旺旺就要上学了,我们两口子也从来没出过远门。

这次去北京好几天,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
她将招牌和灯盏重新擦拭一遍,到了晚上,“旺旺超市”那盏灯更加明亮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平时热热闹闹的合欢树下变得十分安静,表现了街坊大妈们对店铺新来房客的好奇,引出了对新房客一家的介绍。

B. 旺旺爸遭遇车祸后,旺旺妈率先振作,置办货架开小超市,并以儿子的名字“旺旺”命名,寄予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C. 旺旺超市是一家人的根基,夫妻二人共同打理超市,水果蔬菜新鲜,价格也比其他超市便宜很多,因而生意红火。

D. “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旺旺妈自豪的语气说明一家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改善。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所,而合欢树这一物象与主人公一家的形象 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有助于表达主题。

B. 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来增强感染力,如夫妻俩痛哭,与下文“脸上逐渐有了笑容” “满脸灿烂的笑容”形成对比,塑造了人物形象。

C. “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这一情节的设置,既表现了超市的生意好,同时也设置了悬念,使行文有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 小说在塑造旺旺妈这一形象时,运用了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手法, 还通过合欢树下老人们的评价侧面烘托形象。

8. 旺旺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小说以“幸福的光亮”为题,有哪些内涵?
【答案】6. C 7. D
8. (1)乐观开朗。

总是笑吟吟的,嗓音甜,说话柔,笑容感染了身边的人。

(2)勤劳能干,做事利索。

善抓商机,做加工好的净菜;娇小的身躯与大号摩托形成对比。

这些细节表现了旺旺妈肯吃苦,勤劳能干。

(3)热心助人。

亲力亲为,为顾客精心挑选商品;免费帮邻居保管快递物件,交接仔细。

(4)关爱家人。

丈夫干不了重活,毫无怨言,悉心照顾家人。

9. (1)旺旺超市的灯发出的光亮。

在营业期间,旺旺超市的灯每天亮到很晚。

后经过旺旺妈的擦拭,灯光更加明亮。

(2)旺旺妈内心的希望。

旺旺妈在困境中心怀光亮,不放弃希望,乐观面对。

(3)揭示小说的主题,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旺旺一家通过劳动创造了幸福光明的生活。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

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C 项,“夫妻二人共同打理超市,水果蔬菜新鲜,价格也比其他超市便宜很多,因而生意红火”错误。

原文信息是“小区里的人,渐渐地都愿意来这里买东西,因为旺旺妈乐观,看着喜气,总是笑吟吟的,嗓音甜,说话柔,做事利索。

别看店面小,货却备得很全。

她娇小的身躯跨上大号摩托,先去批发市场上货,再到蔬菜市场进水果和青菜。

‘好卖就卖,卖不掉的我就吃了。

’她笑呵呵地说”“她开始做些加工好的净菜,回家下锅炒炒就能吃,生意愈发红火”,可见选项原因提取不全不准,应该是因为主人乐观、办事利索、勤劳肯干、加工净菜、超市货全。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鉴赏能力。

首先要了解小说常见的艺术特色:正面或直接描写、侧面或间接描写,环境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设置悬念,抑扬对比法等等,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项,“小说在塑造旺旺妈这一形象时,运用了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手法,还通过合欢树下老人们的评价侧面烘托形象”错误。

没有心理描写。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能力。

要把握人物的形象,注重分析人物的具体做法、心理以及神态、肖像等描写手法涉及的具体内容。

注意审清题干要求,“简要分析”的意思是答案要呈现“面(概括性格特征)”+“点(举出例子证明)”模式。

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提取文本相关信息,力求全面;然后细心筛选,力求准确;最后加以整合,力求简洁。

题干为:旺旺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从“旺旺妈率先振作起来”“她一天到晚乐呵呵的,把笑容带给丈夫、孩子和每一位顾客”等处可见乐观开朗、笑对坎坷、直面挫折、勇敢坚强。

(2)从“她把家隔成两半,锅碗瓢盆和简易的木板床塞进小小的隔间,更大的地方放了货架,‘旺旺超市’开张了”“丈夫干不了重活儿,旺旺妈一直自己干着上货、搬运等活计。

后来有了上门送货的配送车,可她还是自己往批发市场跑”“白天,他们家敞着门,几个月大的小孩在一个凉席上玩儿,旺旺妈就在旁边穿手链、剪线头、缝玩具,总也不闲”等处可见勤劳能干,吃苦耐劳、贤妻良母。

(3)从“她说,有些居民想买的东西,还得她去淘。

只有自己亲自挑,才能上到最好的货”“随着网上购物的飞速发展,旺旺超市门口暂存的快递多起来。

无论多忙,旺旺妈都将物件保管、交接得非常仔细。

她还专门腾出一个大纸箱放快递,旺旺超市成了个小型中转站”“取快递的人说,你收点费吧,要不我们以后不好意思麻烦你。

可旺旺妈执意不收,邻居间这么点小事都不能托付吗?我一没花本钱,二没花劳动,哪里能要你们的钱呢?以后也尽管往这里放,我收一件收十件都一样,不耽误多少工夫”等处可见善良仁义乐于助人、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4)从“早上,她把丈夫的竹椅和孩子的小床搬到合欢树下,给他们摆上热腾腾的早饭。

太阳移,树荫动,旺旺妈便将竹椅小床不断往树荫里挪”“她说:‘去北京旅游了。

旺旺就要上学了,我们两口子也从来没出过远门。

这次去北京好几天,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等处可见关爱家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小说标题作用的能力。

答题时分析文章的标题一般先答出含义,然后从文章的和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

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