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式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麻醉方式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比较目的:观察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
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A组和试验B组,每组50例。
试验A组采取全身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试验B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进行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前后的心率变化、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试验B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98.0%明显高于试验A组的8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明显低于试验A组的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B组患者麻醉后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方法应用效果更好,不仅仅对于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等指标有着一定的稳定作用,同时也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老年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全身麻醉;应用效果
近些年来,股骨颈骨折以及股骨头坏死作为当前骨科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病症,多发于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各器官伴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和生理功能减退,常合并多种慢性基础疾病,对麻醉的耐受力较低,其治疗多采用髋关节置换术加以治疗,有着较好的治疗疗效,但是常伴有创伤大以及出血多的弊端[1-2]。
现如今,对于如何保证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始终是当前骨科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不同的麻醉方式,旨在观察比较其应用效果,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排除合并严重性心肝肾等疾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A组和试验B组,每组50例。
试验A组50例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59~89岁,平均(68.0±6.5)岁。
试验B组50例患者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60~88岁,平均(67.6±6.5)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试验A组试验A组采取全身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首先给及患者4 L/min的纯氧面罩进行吸入,并将患者的静脉通路开放,将乳酸林格氏液(杭州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035)输入,将0.1 mg/kg的长托宁(成都力思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606)静脉滴注,并对患者的心电图、脉搏以及血样饱和度等进行监测,用0.4 μg/kg芬太尼(河南羚锐制药股份
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327)、0.1 mg/kg咪达挫仑(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311)、0.8 mg/kg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82)以及0.1 mg/kg维库溴铵(哈尔滨三联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039)进行麻醉,进而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将麻醉机连接,潮气量设置为9 ml/kg,呼吸频率为12次/min,手术进行的过程中,将0.5 μg/(kg·min)瑞芬太尼以及0.1 mg/(kg·min)丙泊酚泵入,最后间接地将0.05 mg/kg维库溴铵静脉滴注,对麻醉进行维持。
1.2.2 试验B组试验B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进行麻醉,患者取侧卧位,穿刺点选在患者的L2~3椎间隙的部位,进而穿刺,对25G腰穿针采用于蛛网膜下腔进行穿刺,患者脑脊液溢出之后,保持0.1 ml/s的速度,将1.5 ml 0.5%的盐酸罗哌卡因(河北一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463)注入,穿刺完成之后将3 cm的硬膜外导管置入,取患者平卧位,进而将患者的麻醉平面调到T8平面,将小剂量的局麻药追加。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前后心率变化、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的麻醉效果采取优、良、可以及差四个指标作为评价的标准。
优:患者没有任何疼痛感,有着良好的肌松,不需要添加辅助药物的治疗;良:患者伴有轻微的疼痛,有着较好的肌松,没有采取辅助药物治疗;可:患者伴有明显的疼痛感,有着较差的肌松,需要借助于麻醉性的镇痛药;差:患者手术伴有严重的疼痛,手术难以顺利进行。
麻醉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B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98.0%明显高于试验A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并发症集中表现为肺部感染、呼吸系统抑制以及深静脉栓塞等。
试验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明显低于试验A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麻醉后心率、血压变化情况比较
研究表明,试验A组麻醉后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指标分别为(129.53±11.13)mm Hg、(89.97±13.68)mm Hg、
(96.33±9.32)次/min。
试验B组麻醉后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指标分别为(121.31±10.27)mm Hg、(83.53±13.15)mm Hg、(86.69±8.53)次/min。
试验B组患者麻醉后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主要是骨科临床医学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手术过程中有着相对较大的创伤,往往需要对患者采取麻醉方式,进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康复治疗[3]。
高龄患者机体较为衰弱,同时伴随多种基础性疾病,这就导致手术及麻醉承受较大风险,因此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术前医护人员要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全面了解其病史及病情,同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研究其手术及麻醉适应证,增加手术及麻醉的安全性及耐受性,降低围术期病死率[4]。
硬膜外麻醉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时机体出现的应激反应而导致的内分泌功能紊乱现象[5]。
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采用硬膜外麻醉,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机体承受的干扰性,不会对呼吸产生抑制作用,同时药物肌松效果好,较小使用量亦可保持良好的麻醉效果,毒副作用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小[6]。
因此,在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小。
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需保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心肌供氧的平衡,腰硬联合麻醉综合了腰麻和硬膜外阻滞的优点,是近年来使用较多的一种椎管内阻滞技术[7]。
老年人使用腰硬联合麻醉可以保持血流动力学和心率的相对稳定,同时也能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腰硬联合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相比,具有起效快、效果确切等优点;与全身麻醉相比,其具有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少肺部并发症及有效抑制和减少机体的应激反应等优点[8]。
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两种方法,结果表明,试验B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98.0%明显高于试验A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并发症集中表现为肺部感染、呼吸系统抑制以及深静脉栓塞等,试验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明显低于试验A 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B组患者麻醉后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表明,腰硬联合麻醉有着较快的起效以及较好的麻醉效果。
本研究通过对前人的研究理论加以借鉴,并结合笔者所在医院的实际情况,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还望有关研究人员给予指正。
综上所述,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方法应用效果更好,不仅对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等指标有着一定的稳定作用,同时也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可行性和相对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叶晓明,叶军青.不同麻醉方法与深度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13,41(3):250-251,254.
[2]孙明哲.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宁
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6):685-687.
[3]毛辉.不同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比较[J].当代医学,2014,18(25):68-69.
[4]谷思汉.高龄高危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两种麻醉方式比较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7):54-56,58.
[5]黄仲坚.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的麻醉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3,32(12):17,19.
[6]齐爱玲,张喜林.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2013,32(36):61-62.
[7]陈翔.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麻与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10(29):157.
[8]游弋.全麻与联合腰麻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26):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