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状结扎加硬化剂注射治疗直肠脱垂38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柱状结扎加硬化剂注射治疗直肠脱垂38例
直肠脱垂多见于儿童、老年人。

传统多以提肛、补气、手术悬吊等治疗。

我科自2003年来对收治的直肠脱垂患者,采用直肠黏膜柱状结扎加直肠周围硬化剂注射治疗38例,取得满意疗效。

标签:柱状结扎;硬化剂注射;直肠脱垂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肛肠病》中的诊断标准拟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38例,15例,女23例;年龄6~58岁;病程:2.5~25年;脱出长度6~12cm。

其中6例来我院前曾经新行单纯直肠黏膜下硬化剂注射术,后效果不佳而复发者或中药保守治疗无效者。

专科检查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肛门括约肌松驰。

1.2 治疗方法
患者均采用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麻醉选骶管麻醉或局麻。

手术步骤:第一步,直肠黏膜分组柱状结扎术:脱出直肠黏膜3、7、11点钟为结扎部位,自3点钟脱垂黏膜近端开始,组织钳提起黏膜,两把弯钳沿3点纵线首尾衔接夹持直肠黏膜约3cm,两钳之间10#丝线双线贯穿一针,剪开丝线为等长两根,两钳夹组织分别结扎,两结线头再分别结扎。

同法处理7、11点钟直肠黏膜,可根据脱出直肠黏膜长度不同,沿3、7、11点钟纵线分别向齿状线方向结扎黏膜1-3次,使结扎后的黏膜结在直肠腔内呈三条柱状排列。

第二步:直肠周围硬化剂注射,以1:1消痔灵注射液( 1 份消痔灵原液+ 1 份2 %利多卡因液) 在严格无菌操作基础上,分别于2、6、10 点钟注入直肠后间隙和两侧骨盆直肠间隙,使直肠与周围组织通过药物作用产生纤维化,形成粘连固定,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方法:先于2点钟距肛缘 1.5cm 处以9 号7.5cm长针头刺入皮肤,术者左手食指伸入肛门内作引导,确定针尖在肠壁外,将针头全部刺入,1 : 1消痔灵液边退针边注药,使药液呈扇形分布,一侧注药约10~20mL,同法10点钟骨盆间隙注射。

6点钟于肛缘与尾骨尖中点进针,手指肛内引导,注药6mL左右。

肛内塞肛泰栓一枚,及凡士林引流条,丁字带加压固定术毕。

1.3 疗效
术后给于抗炎、缓泻剂应用,预防感染及大便干燥,38例患者术后7~13天直肠黏膜缝扎丝线自行脱落。

观察无便血、感染,平均住院12天,随访2年,无一例复发及肛门直肠狭窄、失禁。

治愈率100 % 。

2 討论
柱状结扎加直肠周围硬化剂注射治疗直肠脱垂,通过直肠黏膜纵向柱状结扎使直肠黏膜长度相对缩短,缝扎后的直肠黏膜瘢痕组织形成,结合直肠周围间隙硬化剂注射,使缩短后的直肠壁再与直肠周围组织粘连,阻止直肠壁下垂,从而达到治愈目的。

黏膜下及直肠壁外的硬化剂注射可以促进黏膜与基层,直肠壁与肛周组织韧带粘连硬化紧缩。

肛门多方位注射时需手指肛内引导,避免针头刺破直肠、前列腺、后尿道、女阴道。

并使药液避开黏膜结扎点注射,以预防坏死或过度挛缩致直肠狭窄另外术中、术后需注意无菌操作,预防术后黏膜下或直肠周围间隙感染;直肠黏膜结扎时避免缝合过深,预防直肠局部坏死、穿孔形成肠瘘或肛瘘;术后缓泻剂应用使排便通畅,预防大便干燥致缝线滑脱、出血或大便梗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