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查—血液一般检查(健康评估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血小板计数参考值是(100~300)×109/L。血小 板减少常பைடு நூலகம்于①血小板生成障碍;②血小板破坏或消耗 过多;③血小板分布异常;④感染或中毒 。
2、成人男性血红蛋白120~160g/L、女 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 根据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可将贫血分为 轻、中、重、极重度。
03.毛细血管采血时,穿 刺深度要适当,切忌用手 挤压逼血液流出。
05.若采集的血标本需要抗凝,采 血后立即将血液沿管壁缓慢注入含 适当抗凝剂的试管中,充分混匀。 04.抽血后应先拔除针头, 将血液沿管壁缓慢注入 容器。
二、
血液一般检查
案例
患者,女性,19岁,因月经量增多半年,近两周常感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 担心自己是否有贫血,向你咨询。
案例
患者,女性,25岁,因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悸一年余入院,近一年来月经量增多。
身体评估: 体温 36.8℃;脉搏 108次/分; 呼吸 22次/分 ;血压 116/78mmHg。神志清楚, 面色苍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腹部检查未发现异常。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计数2.3×1012/L,血红蛋白测定75g/L,白细胞总数7.2×10 9/L,血小板计数210×10 9/L,红细胞比积0.34,MCV <80fl,MCH<27pg, MCHC<32%。
新生儿
(15~20)×10 9/L
6个月至2岁 (11~12)×109/L
(2)白细胞分类计数
4、临床意义
白细胞增多:白细胞计数高于10×109/L。(中性粒细胞增多) 生理性增多--病理性增多---急性感染 、严重组织损伤或坏死 、急性大出血 、急性中毒 、急性 溶血 、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
白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低于4×109/L。 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 ×109/L。 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 0.5×109/L。 感染性疾病 、化学药物副作用、放射性损伤、血液系统疾病 、其他 。
各种炎症性疾病。 恶性肿瘤、白血病等。 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坏死,如大手术、急 性心肌梗死等。 各种致血浆球蛋白增高的疾病,如肝硬 化、慢性肾炎等。 其他,如贫血、肾病综合征、高胆固醇 血症、糖尿病等。
小结
1、血液一般检查主要是红细胞计数和血红 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
3、成人白细胞计数(4~10)×109/L。病理性增多常见于 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坏死、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 急性溶血、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
04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二)出血性疾病检测
1、出血性疾病指临床 表现为自发性出血或 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 的一组疾病。
(二)出血性疾病检测
2、出血性疾病的检查内容
1.血管壁
1
2.血小板
2
3
3.凝血因子
4
4.纤维蛋白溶解
案例
女性,22岁,因发现四肢皮肤有散在出血点2天来院检查。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2×1012 /,血红蛋白92g/L,白细胞总数4.5×109/L,血小 板50 ×109/L。
案例
1.患者的白细胞检查发生了什么变化?正常范围是多少?
2.请说该病例可能是什么疾病?
(二)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1、目的: 测定每升血液中白细胞的 数量和五种类型白细胞的 比值(百分率)。
2、标本采集方法: 毛细血管采血。
3、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参考值
白细胞计数:
成人
(4~10)×10 9/L
5、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 下沉降的速率。增快见于各种炎症性疾病、恶性肿瘤、白 血病、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坏死等。
思考题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的常见病因? 2、白细胞计病理性增多的意义 ? 3、解释贫血、核左移、核右移。
一、
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一)血液标本的类型和用途
1.全血
1
2.血浆
2
3
3.血清
(二)采血方法
1、部位
2、采血时间: 空腹采血、规定时间采血急 诊采血。
(三)注意事项
01.采血所用注射器及容器必须 洁净干燥,止血带不得束缚太 紧、时间太长。
注意事项
06.尽快送检。
02.不得从输液的 同一血管抽血。
血标本采集方法: 静脉采血1.6ml,注入 含有3.8%枸橼酸钠溶液 0.4ml的小瓶内充分混 匀, 用橡皮塞塞好瓶口, 立即送检。
参考值:
男性 0~15/1h末 女性 0~20/1h末
(三)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快
(2)病理性增快
12岁以下儿童;60岁以上 老年人;女性月经期、妊娠 期3个月以上者。
请根据患者情况,判断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意义。
(一) 贫血性疾病检查
- -1、网织红细胞计数
网织红细胞增多---提示骨髓 红细胞系增生活跃,主要见于 急性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 贫血等。
“
网织红细胞减少---提示骨髓造 血功能减低,主要见于再生障 碍性贫血。
“
(一) 贫血性疾病检查
- -2、血细胞比容测定
血细胞比容增高: 相对性增高---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如严重呕吐、腹泻、烧伤等。 绝对性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细胞比容减低: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
(一) 贫血性疾病检查
- -3、红细胞其他参数
03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02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01
1)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CFT)阳性
毒。
3)出血时间( BT)测定
5)血浆凝血酶原时 间测定(PT)
血管壁异常、血 小板数量或功能 异常、血管性血 友病。
临床意义: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三)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红细胞沉降率(ESR, 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 定条下沉降的速率。
1.该实验室结果有哪些异常? 2.病人最可能是什么疾病?
2、出血性疾病的检查及意义
目的:检测血管壁功能及血小板数 2)血小板计数(参临血血碍③考床小小血P;C值意板板小或②义增减板P:血l量临出少能乏出:多少分t(小)和床血;异;血布1:板功意时②常。时0异①破0能义间血 ;⑤间常~血坏:延小④药缩3小或;04长板某物短)0板消④功些影--)凝--生耗感--能凝响×血①意成过染1异血。时血义0障多或9常因间小不中/目性临长;测L;子板大的凝床、定③严数。(:血意凝血重量C主系义血管缺T减要统:时)功是有凝间反无血缩映异时短内常间。源。延
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核左移、核右移。 中性粒细胞增多伴轻度核左移---提示在感染早期或感染较轻,机体抵抗力强。 中性粒细胞增多伴中度核左移---提示感染严重。 重度核左移伴中性粒细胞不增多或反而降低者---提示感染极为严重。
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
教学内容
1
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2
血液一般检查
3
血液的其它检测
血液组成及检查目的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 白细胞、血小板)组成,通过血 液循环与全身各组织器官紧密联 系,参与机体各项生理功能活动, 维持机体新陈代谢和内外环境平 衡。
病理情况下,血液系统疾病可 直接导致血液变化,各组织器 官病变也可直接或间接导致血 液发生变化。临床上比较多的 检测项目通过血液标本进行检 查。
案例
患者,男性,18岁,因发热、咳嗽、胸痛2天入院,2天前淋雨后寒颤、发热,伴咳 嗽、咳铁锈色痰,胸痛。
身体评估: 体温:39.6℃;脉搏:102次/分; 呼吸:32次/分 ;血压:110/70mmHg。 面色潮红,呼吸急促,神志清楚。左下肺闻及湿啰音。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15.2×10 9/L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75%,杆状核细胞16%。
1.我可能患有贫血,想检查血液,不知道要查哪些项目? 2.通过检查血液,能不能知道贫血严重程度?
(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1、目的:
通过测定单位容积外周血液中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数量上的 变化,为贫血及其有关疾病提 供诊断依据。
3、参考值
2、标本采集方法: 毛细血管采血。
4、临床意义: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相对性增多、生理性增多、病理性增多。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的程度---轻、中、 重、极重度。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的病因---生理性、 病理性。
临床意 义
嗜碱性粒细胞 生理性增多---出生4—6天后的婴儿,可持续到6—7岁。 病理性增多---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反应肿瘤性疾病。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减少--- 见于放射病、免疫缺陷性、疾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 烷化剂等治疗后。
单核细胞
三、
血液的其它检查
(一)贫血性疾病检查 (二)出血性疾病检测 (三)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2、成人男性血红蛋白120~160g/L、女 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 根据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可将贫血分为 轻、中、重、极重度。
03.毛细血管采血时,穿 刺深度要适当,切忌用手 挤压逼血液流出。
05.若采集的血标本需要抗凝,采 血后立即将血液沿管壁缓慢注入含 适当抗凝剂的试管中,充分混匀。 04.抽血后应先拔除针头, 将血液沿管壁缓慢注入 容器。
二、
血液一般检查
案例
患者,女性,19岁,因月经量增多半年,近两周常感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 担心自己是否有贫血,向你咨询。
案例
患者,女性,25岁,因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悸一年余入院,近一年来月经量增多。
身体评估: 体温 36.8℃;脉搏 108次/分; 呼吸 22次/分 ;血压 116/78mmHg。神志清楚, 面色苍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腹部检查未发现异常。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计数2.3×1012/L,血红蛋白测定75g/L,白细胞总数7.2×10 9/L,血小板计数210×10 9/L,红细胞比积0.34,MCV <80fl,MCH<27pg, MCHC<32%。
新生儿
(15~20)×10 9/L
6个月至2岁 (11~12)×109/L
(2)白细胞分类计数
4、临床意义
白细胞增多:白细胞计数高于10×109/L。(中性粒细胞增多) 生理性增多--病理性增多---急性感染 、严重组织损伤或坏死 、急性大出血 、急性中毒 、急性 溶血 、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
白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低于4×109/L。 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 ×109/L。 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 0.5×109/L。 感染性疾病 、化学药物副作用、放射性损伤、血液系统疾病 、其他 。
各种炎症性疾病。 恶性肿瘤、白血病等。 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坏死,如大手术、急 性心肌梗死等。 各种致血浆球蛋白增高的疾病,如肝硬 化、慢性肾炎等。 其他,如贫血、肾病综合征、高胆固醇 血症、糖尿病等。
小结
1、血液一般检查主要是红细胞计数和血红 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
3、成人白细胞计数(4~10)×109/L。病理性增多常见于 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坏死、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 急性溶血、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
04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二)出血性疾病检测
1、出血性疾病指临床 表现为自发性出血或 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 的一组疾病。
(二)出血性疾病检测
2、出血性疾病的检查内容
1.血管壁
1
2.血小板
2
3
3.凝血因子
4
4.纤维蛋白溶解
案例
女性,22岁,因发现四肢皮肤有散在出血点2天来院检查。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2×1012 /,血红蛋白92g/L,白细胞总数4.5×109/L,血小 板50 ×109/L。
案例
1.患者的白细胞检查发生了什么变化?正常范围是多少?
2.请说该病例可能是什么疾病?
(二)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1、目的: 测定每升血液中白细胞的 数量和五种类型白细胞的 比值(百分率)。
2、标本采集方法: 毛细血管采血。
3、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参考值
白细胞计数:
成人
(4~10)×10 9/L
5、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 下沉降的速率。增快见于各种炎症性疾病、恶性肿瘤、白 血病、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坏死等。
思考题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的常见病因? 2、白细胞计病理性增多的意义 ? 3、解释贫血、核左移、核右移。
一、
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一)血液标本的类型和用途
1.全血
1
2.血浆
2
3
3.血清
(二)采血方法
1、部位
2、采血时间: 空腹采血、规定时间采血急 诊采血。
(三)注意事项
01.采血所用注射器及容器必须 洁净干燥,止血带不得束缚太 紧、时间太长。
注意事项
06.尽快送检。
02.不得从输液的 同一血管抽血。
血标本采集方法: 静脉采血1.6ml,注入 含有3.8%枸橼酸钠溶液 0.4ml的小瓶内充分混 匀, 用橡皮塞塞好瓶口, 立即送检。
参考值:
男性 0~15/1h末 女性 0~20/1h末
(三)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快
(2)病理性增快
12岁以下儿童;60岁以上 老年人;女性月经期、妊娠 期3个月以上者。
请根据患者情况,判断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意义。
(一) 贫血性疾病检查
- -1、网织红细胞计数
网织红细胞增多---提示骨髓 红细胞系增生活跃,主要见于 急性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 贫血等。
“
网织红细胞减少---提示骨髓造 血功能减低,主要见于再生障 碍性贫血。
“
(一) 贫血性疾病检查
- -2、血细胞比容测定
血细胞比容增高: 相对性增高---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如严重呕吐、腹泻、烧伤等。 绝对性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细胞比容减低: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
(一) 贫血性疾病检查
- -3、红细胞其他参数
03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02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01
1)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CFT)阳性
毒。
3)出血时间( BT)测定
5)血浆凝血酶原时 间测定(PT)
血管壁异常、血 小板数量或功能 异常、血管性血 友病。
临床意义: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三)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红细胞沉降率(ESR, 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 定条下沉降的速率。
1.该实验室结果有哪些异常? 2.病人最可能是什么疾病?
2、出血性疾病的检查及意义
目的:检测血管壁功能及血小板数 2)血小板计数(参临血血碍③考床小小血P;C值意板板小或②义增减板P:血l量临出少能乏出:多少分t(小)和床血;异;血布1:板功意时②常。时0异①破0能义间血 ;⑤间常~血坏:延小④药缩3小或;04长板某物短)0板消④功些影--)凝--生耗感--能凝响×血①意成过染1异血。时血义0障多或9常因间小不中/目性临长;测L;子板大的凝床、定③严数。(:血意凝血重量C主系义血管缺T减要统:时)功是有凝间反无血缩映异时短内常间。源。延
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核左移、核右移。 中性粒细胞增多伴轻度核左移---提示在感染早期或感染较轻,机体抵抗力强。 中性粒细胞增多伴中度核左移---提示感染严重。 重度核左移伴中性粒细胞不增多或反而降低者---提示感染极为严重。
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
教学内容
1
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2
血液一般检查
3
血液的其它检测
血液组成及检查目的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 白细胞、血小板)组成,通过血 液循环与全身各组织器官紧密联 系,参与机体各项生理功能活动, 维持机体新陈代谢和内外环境平 衡。
病理情况下,血液系统疾病可 直接导致血液变化,各组织器 官病变也可直接或间接导致血 液发生变化。临床上比较多的 检测项目通过血液标本进行检 查。
案例
患者,男性,18岁,因发热、咳嗽、胸痛2天入院,2天前淋雨后寒颤、发热,伴咳 嗽、咳铁锈色痰,胸痛。
身体评估: 体温:39.6℃;脉搏:102次/分; 呼吸:32次/分 ;血压:110/70mmHg。 面色潮红,呼吸急促,神志清楚。左下肺闻及湿啰音。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15.2×10 9/L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75%,杆状核细胞16%。
1.我可能患有贫血,想检查血液,不知道要查哪些项目? 2.通过检查血液,能不能知道贫血严重程度?
(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1、目的:
通过测定单位容积外周血液中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数量上的 变化,为贫血及其有关疾病提 供诊断依据。
3、参考值
2、标本采集方法: 毛细血管采血。
4、临床意义: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相对性增多、生理性增多、病理性增多。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的程度---轻、中、 重、极重度。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的病因---生理性、 病理性。
临床意 义
嗜碱性粒细胞 生理性增多---出生4—6天后的婴儿,可持续到6—7岁。 病理性增多---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反应肿瘤性疾病。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减少--- 见于放射病、免疫缺陷性、疾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 烷化剂等治疗后。
单核细胞
三、
血液的其它检查
(一)贫血性疾病检查 (二)出血性疾病检测 (三)红细胞沉降率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