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生命安全 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第一章:认识生命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概念,认识到生命的宝贵。

2.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讲解生命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2. 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生命的成长过程。

3.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培养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习惯。

教学活动:1. 观看生命成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奇迹。

2. 分享关爱生命的故事,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第二章:生态环境与人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讲解生态环境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 通过事例、图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 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习惯。

教学活动:1. 观看生态环境问题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

2. 分析事例,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和措施。

第三章:个人安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人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个人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个人安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安全的重要性。

2. 通过事例、图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个人安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 引导学生掌握个人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个人安全防护能力。

教学活动:1. 观看个人安全事故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个人安全的重要性。

2. 分析事例,让学生了解个人安全对自身的影响。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个人安全知识和技能。

第四章:交通安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的概念,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自我保护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交通安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保障生命安全。

4. 教育学生防火、防盗、防溺水等基本安全知识。

5.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宝贵: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生命。

2. 热爱大自然:教育学生关爱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

3. 交通规则:学习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等基本交通规则,遵守交通秩序。

4. 防火、防盗、防溺水:了解火灾、盗窃和溺水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提高安全意识。

5. 自我保护:学习遇到危险时如何求救、如何保护自己,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故事、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4. 进行实地演练,让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技能。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说出生命的宝贵,学会珍惜生命。

2. 学生能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3. 学生能够遵守交通规则,保证自身安全。

4. 学生能够掌握防火、防盗、防溺水的基本安全知识。

5. 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课时1. 生命的宝贵:2课时2. 热爱大自然:2课时3. 交通规则:2课时4. 防火、防盗、防溺水:2课时5. 自我保护:2课时六、教学资源1. 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

2. 教学图片、视频素材。

3. 安全演练道具。

4. 小组讨论卡片。

5. 实地考察场地。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主题。

2. 教学内容讲解:结合教科书,详细讲解每个知识点。

3. 实例分析:分析安全事故案例,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应用所学安全知识,分享心得。

5. 实地演练: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演练,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一年级上册生命安全教育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命安全教育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命安全教育教案一、第一章:认识自己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特点,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态度。

教学内容:1. 讲解人体的各个部位,教育学生保护自己的身体。

2.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树立自信心。

教学活动:1. 游戏:身体部位猜谜2. 讨论: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3. 分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二、第二章:家庭安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环境中的安全隐患,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家庭规则,确保生命安全。

教学内容:1. 讲解家庭环境中的安全隐患,如电器、燃气等。

2. 教育学生遵守家庭规则,如不玩火、不触电等。

教学活动:1. 观看安全教育视频2. 讨论:如何避免家庭安全事故三、第三章:校园安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校园环境中的安全隐患,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校园规则,确保生命安全。

教学内容:1. 讲解校园环境中的安全隐患,如楼梯、操场等。

2. 教育学生遵守校园规则,如不追逐打闹、不爬窗户等。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校园安全隐患2. 讨论:如何避免校园安全事故3. 情景模拟:校园安全场景四、第四章:交通安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确保生命安全。

教学内容:1. 讲解交通安全知识,如过马路、骑车等。

2. 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如红灯停、绿灯行等。

教学活动:1. 观看交通安全动画2. 讨论:如何遵守交通规则五、第五章:自然灾害逃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掌握自然灾害逃生的方法,确保生命安全。

教学内容:1. 讲解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的特点及危害。

2. 教育学生掌握自然灾害逃生的方法,如地震时的躲藏、洪水时的自救等。

教学活动:1. 观看自然灾害逃生视频2. 讨论:如何应对自然灾害3. 情境模拟:自然灾害逃生演练六、第六章:网络安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提高防范意识。

一年级生命安全教育教案(上册武汉出版社)

一年级生命安全教育教案(上册武汉出版社)

一年级生命安全教育教案(上册武汉出版社)一、第一章:认识自己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特点,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生命的态度。

2. 教学内容:(1)讲解人体各个部位的特点和功能。

3. 教学活动:(1)观看人体部位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和描述各个部位。

(2)通过游戏、体操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各个部位的功能。

(3)讨论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预防受伤。

二、第二章:家庭安全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环境中的安全隐患,提高防范意识。

(2)培养学生在家中遇到危险时自我保护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讲解家庭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电器、火源等。

(2)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家庭物品,避免发生意外。

3. 教学活动:(1)观看家庭安全隐患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和描述安全隐患。

(2)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家庭物品。

(3)讨论如何在家庭中保护自己,预防意外发生。

三、第三章:校园安全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校园环境中的安全隐患,提高防范意识。

(2)培养学生在学校遇到危险时自我保护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讲解校园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楼梯、体育设施等。

(2)引导学生学会在学校中遵守规则,避免发生意外。

3. 教学活动:(1)观看校园安全隐患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和描述安全隐患。

(2)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学会在学校中遵守规则。

(3)讨论如何在校园中保护自己,预防意外发生。

四、第四章:交通安全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道路环境中的安全隐患,提高防范意识。

(2)培养学生在上学、放学途中遵守交通规则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讲解道路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车辆、红绿灯等。

(2)引导学生学会遵守交通规则,如走人行道、过马路等。

3. 教学活动:(1)观看道路安全隐患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和描述安全隐患。

(2)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学会遵守交通规则。

一年级上册生命安全教育全册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命安全教育全册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命安全教育全册教案【课程名称】一年级上册生命安全教育全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技能,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2.通过生动的故事、图画、游戏、互动等活动形式,提高孩子的安全认知能力。

3.锻炼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孩子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冷静应对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节安全知识1、营造安全环境2、家庭安全知识3、幼儿园安全知识4、交通安全知识5、自我防护知识第二节安全技能1、逃生技能2、消防应急技能3、来电接听技能4、人身安全技能5、水上安全技能【教学重点】1. 掌握家庭、幼儿园、交通、自我防护等方面的安全知识。

2. 学会使用逃生技能、消防应急技能、来电接听技能、人身安全技能、水上安全技能等一系列安全技能。

3. 学会在生活中应用安全知识和技能。

【教学难点】如何在孩子的认知范围内,生动形象地呈现出各种安全知识和技能。

【教学方法】1.情境法2.实践法3.示范法4.互动法5.讨论法【教学步骤】一、营造安全环境1.安排教室座位,让学生注意座位的整洁、安全。

2.组织学生检查教室的安全设备是否齐全、是否正常工作。

3.指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如何避免受到伤害。

二、家庭安全知识1.引出话题,询问学生自己家中有哪些安全设备。

2.列举一些家庭常见的危险,如火灾、煤气泄漏、电器故障、尖锐物品等。

3.组织学生学习家庭安全知识,如如何拨打火警电话、如何正确使用电器等。

三、幼儿园安全知识1.介绍幼儿园内的安全设备和安全规则,如灭火器、安全门、安全通道、疏散路线等。

2.讲解火灾的成因和防范措施,如不要私自点蜡烛、电源插头不能乱拔、不要随便玩火等。

3.引导学生学会初步消防应急技能,如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等。

四、交通安全知识1.引导学生关注交通安全,如行人应该走人行道、过马路要看红绿灯等。

2.组织学生学习交通安全知识,如如何安全乘坐公交车、如何正确穿戴自行车头盔等。

五、自我防护知识1.组织学生学习自我防护知识,如在户外活动要注意手卫生、不要随地大小便等。

一年级上册生命安全教育教案武汉出版社

一年级上册生命安全教育教案武汉出版社

篇一:鄂教版一年级生命安全教育教案小学一年级《生命安全教育》教案第一单元悦纳自我敬畏生命第一课我是小学生了适应环境和转变角色是新入学小学生生活适应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年级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开启了全新的学习与生活模式。

虽然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穿衣、吃饭等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全新的环境和未知的小学生活仍然给一年级新生带来很大的挑战。

本节课力图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新的小学生活,接纳自己的新角色,积极认同自己的小学生身份,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为自己的新角色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不同。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新学校,喜欢学习,并为自己成为小学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3、行为目标:积极接受自己的新角色,向往学校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转变角色,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难点:培养成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课前准备:教学ppt教学过程:导入:“丁零零”的小闹钟把你们从睡梦中唤醒,起床了,快快清理小书包??噢,今天你要上学了!请同学们说出学校名称,教师将校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照着写。

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每天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到学校,骄傲又自豪。

一、情境园上小学与上幼儿园有什么不同呢?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总和老师在一起;学校里的小学生,课间自己玩;幼儿园里经常玩游戏,小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下课了才能去上厕所??培养学生积极的入学情绪,转变角色,主动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新角色产生自豪感。

二、智慧屋学校和幼儿园大不一样了,进入小学,我们要比在幼儿园里更听话更懂事了,我们要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争做做一个合格优秀的小学生。

在校内校外,要牢记安全第一。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学习:1、认清场所不迷失(教师、老师办公室、厕所、活动室、操场、危险区);2、课间游戏不疯闹;3、上课听讲不乱跑;4、排队打饭讲文明;5、不挑不拣营养好。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尊重生命,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2. 让学生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3.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的好习惯。

4. 引导学生学会火灾逃生和地震自救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宝贵:介绍生命的定义,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生命。

2. 尊重生命:教育学生不伤害动植物,关爱身边的生命,如同学、老师等。

3. 生态平衡: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节约资源。

4. 交通安全:学习交通规则,如过马路要看红绿灯,不在车上随意乱动等。

5. 火灾逃生和地震自救:讲解火灾逃生的方法和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技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生命生态安全的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认识到生命生态安全的重要性。

3.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4. 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PPT,包括图文并茂的内容。

2. 准备火灾逃生和地震自救的示范视频。

3. 准备案例分析资料,以便进行课堂讨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复述生命的宝贵和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列举出生态平衡的例子,并提出保护环境的方法。

3. 学生能够掌握交通安全的基本规则。

4. 学生能够正确描述火灾逃生的方法和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技巧。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生命的故事分享目的: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培养珍惜生命的意识。

方式:教师讲述一个关于生命诞生的故事,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2. 活动二:生态平衡小游戏目的:让学生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方式:设计一个简单的生态平衡游戏,如模拟生态系统,学生通过互动了解生态平衡。

3. 活动三:交通安全情景剧目的: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一年级生命安全教育教案(上册武汉出版社)

一年级生命安全教育教案(上册武汉出版社)

一年级生命安全教育教案(上册武汉出版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自己生命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3. 使学生掌握火灾逃生的基本方法,提高火灾安全意识。

4. 培养学生饮食卫生的良好习惯,预防食物中毒。

5. 让学生学会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提高地震逃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宝贵: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懂得珍惜生命。

2. 交通安全教育:学习交通规则,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3. 火灾逃生教育:学习火灾逃生的基本方法,提高火灾安全意识。

4. 饮食卫生教育:学习饮食卫生的基本知识,预防食物中毒。

5. 地震逃生教育:学习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提高地震逃生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故事讲解法,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了解安全知识。

2. 运用图片展示法,直观地展示安全知识,帮助学生记忆。

3. 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安全技能。

4. 组织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安全经验,提高安全意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

2. 学习交通安全知识:展示图片,讲解交通规则,让学生掌握交通安全知识。

3. 学习火灾逃生方法:展示火灾逃生场景,讲解火灾逃生步骤,让学生学会火灾逃生技能。

5. 学习地震逃生方法:展示地震逃生场景,讲解地震逃生步骤,让学生掌握地震逃生技能。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复述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自己生命的重要性。

2. 学生能说出交通安全规则,并在生活中自觉遵守。

3. 学生能掌握火灾逃生的基本方法,提高火灾安全意识。

5. 学生能在地震发生时,采取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提高地震逃生能力。

六、教学内容6. 个人隐私保护:教育学生了解个人隐私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

7. 网络安全教育:让学生认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学会正确使用互联网。

8. 防拐骗教育:教育学生识别拐骗行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9. 自然灾害防范: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学会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

一年级(上)《生命教育》教案

一年级(上)《生命教育》教案

一年级(上)《生命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生命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介绍生命的概念,让学生明白生命是一种宝贵的存在。

2. 生命的特点:讲解生命的特征,如生长、繁殖、适应环境等。

教学活动:1. 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感受。

2. 观察: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生命现象,如植物生长、动物行为等。

第二章:关爱身边的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关心和关爱身边的人。

教学内容:1. 关爱家人:教育学生尊重和关心家人,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关爱家人的情景,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感受,学会关心他人。

第三章:保护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原因:讲解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 环保行动:引导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教学活动:1. 观看环保视频: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2. 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垃圾分类、植物种植等环保行动。

第四章:安全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

2. 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交通安全: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如走人行道、佩戴安全带等。

2. 防火安全:讲解火灾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教学活动:1. 观看安全教育视频:让学生了解安全知识的重要性。

2. 模拟演练:让学生参与交通安全和防火安全的演练活动。

第五章:健康生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饮食健康:教育学生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零食。

2. 运动锻炼: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教学活动:1. 健康饮食讲座:邀请专业营养师讲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2. 体育活动:让学生参与各种体育运动,增强体质。

第六章:情绪管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的类型和表达方式。

2024一年级上册生命安全教育的教案(通用5篇)

2024一年级上册生命安全教育的教案(通用5篇)

2024一年级上册生命安全教育的教案(通用5篇)一年级上册生命安全教育的教案1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学习安全知识,掌握一些安全常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珍惜生命,健康成长。

二、教学重点: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本领三、教学难点: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本领四、班会准备:1、确定主持人,诗歌朗诵排练。

2、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安全方面的资料。

3、黑板上用彩色粉笔书写“珍惜生命安全第一”八个美术字。

4、制作精美的课件。

五、班会过程:(一)导语引入(甲):同学们,“安全”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词语,安全话题也是我们经常议论的一个话题,因为安全是我们生命的保证,和我们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对于各方面都还不成熟的学生来讲,如何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显得更为艰巨。

(乙):今天,就让我们在“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主题班会中一起来学习和探讨安全这个话题,一起来重视安全,珍爱生命。

(二)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做主持人甲:在纷纭复杂的生活环境中,中学生常常因为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生存技能,而成为意外事故的受害者。

我们要面对现实,时时刻刻注意安全。

下面请说说自己应如何遵守交通规则。

遵守交通规则,力争做到:(各组代表发言)①放学路上守路队纪律,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每一路队推选一名文明劝导员。

②没满12岁,不在路上骑自行车。

③不乘坐农用机动车辆、无证无照及超载车辆。

④乘车时不把头和手伸出车窗外。

⑤不乱扔石头。

⑥不要在教室走廊、楼道口相互拥挤、推撞。

(三)诗歌朗诵《安全》(四)看录像,看后进行“安全问题我解决”环节。

主持人甲: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困难都需要我们积极动脑才能解决,下面就考考大家,请同学们举手回答:1.请你说说怎样从地震中逃生?2.请说说你对“病从口入可预防”这句话的理解?3.当你的小伙伴遇到坏人的袭击时,你该怎么做?4.集体出外教学时,该注意哪些问题?5.夏天游泳该注意哪些问题?6.你能说说在学校中哪些危险游戏绝对不可做?7.要是两个同学突然相撞,一个同学被撞得鼻孔流血,该怎么办? (同学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五)课件出示,全班朗诵。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第一章:认识生命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生命是指具有生长、发育、繁殖等能力的物质实体。

2. 生命的特点:生命具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适应环境等特征。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含义,通过举例让学生认识到生命无处不在。

2. 讨论生命的特点,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基本属性。

3.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

第二章:关爱他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关爱他人的意义:关爱他人可以增进人际关系,提高社会和谐度。

2. 关爱他人的方法: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关爱他人,通过举例让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 讨论关爱他人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关爱他人。

3.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关爱他人的经验和感受。

第三章:保护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环境保护的意义:环境保护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

2. 环境保护的方法: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动植物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保护环境,通过举例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讨论环境保护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环境。

3.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保护环境的经验和感受。

第四章:交通安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交通安全的意义:交通安全关系到生命安全。

2. 交通安全规则:遵守交通信号、行人走人行道、不闯红灯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遵守交通规则,通过举例让学生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2. 讨论交通安全规则,让学生了解如何遵守交通规则。

3.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遵守交通规则的经验和感受。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第一章:认识生命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概念,认识到生命的宝贵。

2.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介绍生命的特点,如需要营养、能呼吸、能生长等。

2. 生命的宝贵:通过故事或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珍贵。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讨论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概念。

2. 讲解生命的特点:使用图片、实物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

3. 分享生命的宝贵:讲述一个有关生命宝贵的故事或实例,引导学生产生共鸣。

第二章:爱护动植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爱护动植物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习惯。

教学内容:1. 动植物的重要性:介绍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爱护动植物的方法:如何保护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参与植树造林等活动。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观察校园或周围的动植物,引导学生了解动植物的存在。

2. 讲解动植物的重要性:使用图片、实物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分享爱护动植物的方法:讨论如何保护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鼓励学生参与植树造林等活动。

第三章:个人安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人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个人卫生的习惯。

教学内容:1. 个人安全的重要性:介绍个人安全对自身和他人的影响。

2. 遵守交通规则:学习基本的交通规则,如过马路要看红绿灯、不在车流中奔跑等。

3. 注意个人卫生:了解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如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讨论突发事件,如交通事故,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安全的重要性。

2. 讲解个人安全的重要性:使用图片、实物或视频,让学生了解个人安全对自身和他人的影响。

3. 学习遵守交通规则:通过游戏、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

第四章:网络安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3.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方法。

4.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宝贵: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明白生命是不可替代的。

2. 安全意识:教育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安全,遵守交通规则,不玩火,不触电,不爬高。

3. 自我保护: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如遇火灾如何逃生,遇溺水如何自救等。

4. 团结互助:培养学生遇到危险时,要互相帮助,共同度过难关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故事讲解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和安全意识。

2. 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在模拟的危险情境中,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安全事故案例,引起学生对生命安全的关注。

2. 讲解生命的宝贵,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

3. 讲解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方法。

4. 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我保护。

5.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遇到危险时,如何互相帮助的经历。

6. 总结本次课程,强调生命的宝贵和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安全知识。

2. 让学生画一幅关于生命安全的画,并写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3. 让学生思考一下,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安全。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生命生态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3. 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

七、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2. 教授学生如何在危险情况下进行自我保护。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技巧。

4. 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宝贵: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宝贵,需要珍惜。

2. 保护自己:教授学生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如遵守交通规则、不跟陌生人走等。

3. 关爱他人:教育学生关心身边的人,如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关爱动物等。

4. 安全常识: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如火灾逃生、地震自救等。

5. 生态环境保护: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学会节约资源、保护植物等。

三、教学方法1. 故事讲解: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和保护自己的方法。

2.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加深对关爱他人、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解。

4. 观看教育视频:播放有关生命生态安全的教育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生命生态安全的关注程度。

2. 情景模拟表现:评价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检验他们掌握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技巧的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关爱他人、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解。

5.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巩固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安全知识。

五、教学资源1. 故事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故事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安全知识卡片:制作安全知识卡片,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学习。

3. 教育视频:收集有关生命生态安全的教育视频,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

4. 情景模拟道具:准备一些情景模拟所需的道具,如安全帽、急救包等。

5. 小组讨论资料:准备相关的话题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小组讨论。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可贵,尊重生命,热爱生活。

2.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的好习惯。

3. 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避免发生意外。

4.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可贵:让学生了解生命的重要性,学会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2. 交通安全:学习交通规则,遵守交通秩序,预防交通事故。

3. 个人安全:培养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如避免触电、溺水等意外。

4. 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会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故事讲解、图片展示、视频观看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2. 设置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生态安全的重要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安全事故案例,引发学生对生命生态安全的关注。

2. 讲解生命的可贵:让学生了解生命的重要性,学会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3. 学习交通安全:讲解交通规则,引导学生遵守交通秩序,预防交通事故。

4. 个人安全: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如何保护自己,避免发生意外。

5. 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会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1. 学生对生命生态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生活中是否能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个人安全。

3. 学生对环保意识的认知和实际行动。

六、教学活动设计1. 主题班会:组织一次以“生命生态安全”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安全的理解和感悟。

2. 手抄报比赛:让学生制作关于生命生态安全的手抄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安全意识。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消防安全演练,让学生学会使用灭火器,提高防火意识。

七、教学资源1. 故事书籍:收集有关生命生态安全的故事书籍,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后阅读。

2. 交通安全宣传册:整理交通安全宣传册,让学生了解交通规则,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一年级生命安全教育教案(上册武汉出版社)

一年级生命安全教育教案(上册武汉出版社)

一年级生命安全教育教案(上册武汉出版社)第一章:认识自己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需求1.2 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和生命负责的意识2. 教学内容2.1 认识自己的身体:头部、手臂、腿部等2.2 认识生理需求:饮食、睡眠、排泄等3. 教学活动3.1 身体部位游戏:学生闭眼触摸身体部位,描述其位置和特征3.2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医生,为同学检查身体,了解生理需求4. 教学评价4.1 学生能正确说出身体部位名称4.2 学生了解自己的生理需求,并能正确表达第二章:家庭安全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家庭环境中的安全常识1.2 培养学生遵守家庭安全规则的意识2. 教学内容2.1 家庭安全常识:电器使用、火灾逃生、防盗等2.2 家庭安全规则:不玩火、不触电、不爬窗等3. 教学活动3.1 安全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家庭安全常识和规则3.2 火灾逃生演练:学生模拟火灾逃生,掌握逃生技巧4. 教学评价4.1 学生能说出家庭安全常识和规则4.2 学生能在火灾逃生演练中正确行动第三章:交通安全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道路安全常识1.2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2. 教学内容2.1 道路安全常识:红绿灯、人行横道、非机动车道等2.2 交通规则:遵守信号灯、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等3. 教学活动3.1 交通安全知识讲解:教师讲解道路安全常识和交通规则3.2 交通安全演练:学生模拟过马路,掌握交通规则4. 教学评价4.1 学生能说出道路安全常识和交通规则4.2 学生能在交通安全演练中正确行动第四章:陌生人防范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如何防范陌生人1.2 培养学生遇到陌生人时的自我保护意识2. 教学内容2.1 陌生人防范知识:不跟陌生人走、不接受陌生人食物等2.2 自我保护技巧:呼救、逃跑、寻求帮助等3. 教学活动3.1 陌生人防范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如何防范陌生人3.2 角色扮演:学生模拟遇到陌生人,展示自我保护技巧4. 教学评价4.1 学生能说出陌生人防范知识和自我保护技巧4.2 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能正确展示自我保护技巧第五章:自然灾害防范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如何防范自然灾害1.2 培养学生遇到自然灾害时的自我保护意识2. 教学内容2.1 自然灾害防范知识:地震、洪水、台风等2.2 自我保护技巧:地震时躲到桌子下、洪水来时爬到高处等3. 教学活动3.1 自然灾害防范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如何防范自然灾害3.2 角色扮演:学生模拟遇到自然灾害,展示自我保护技巧4. 教学评价4.1 学生能说出自然灾害防范知识和自我保护技巧4.2 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能正确展示自我保护技巧第六章:网络安全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1.2 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2. 教学内容2.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个人信息保护、网络欺诈等2.2 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轻信陌生信息等3. 教学活动3.1 网络安全知识讲解:教师讲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方法3.2 网络安全互动游戏:学生通过游戏了解网络安全知识和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4. 教学评价4.1 学生能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4.2 学生能够展示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第七章:急救知识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1.2 培养学生遇到紧急情况时的自救和互救能力2. 教学内容2.1 急救常识:止血、包扎、心肺复苏等2.2 自救互救技巧: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3. 教学活动3.1 急救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巧3.2 急救模拟演练:学生模拟受伤情况,练习急救技巧4. 教学评价4.1 学生能描述基本的急救常识4.2 学生能在模拟演练中正确应用急救技巧第八章:环境安全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环境安全的重要性1.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尊重生命的意识2. 教学内容2.1 环境安全的意义: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2.2 环境保护行动: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减少噪音等3. 教学活动3.1 环境安全知识讲解:教师讲解环境安全的重要性和环境保护的行动3.2 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学生参与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实际行动4. 教学评价4.1 学生能理解环境安全的概念4.2 学生能够展示环境保护的行动第九章:心理健康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1.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度和应对压力的能力2. 教学内容2.1 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情绪管理、压力应对等2.2 积极心理技巧:正面思考、自我激励、与人分享等3. 教学活动3.1 心理健康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情绪管理的方法3.2 心理健康互动活动:学生通过团体活动学习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的技巧4. 教学评价4.1 学生能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4.2 学生能够展示积极心理技巧第十章:校园安全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校园安全的重要性1.2 培养学生遵守校园规则、维护校园安全的意识2. 教学内容2.1 校园安全常识:实验室安全、体育活动安全、防火等2.2 校园安全规则:不追逐打闹、不随意触摸危险物品等3. 教学活动3.1 校园安全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校园安全的重要性和安全规则3.2 校园安全演练:学生模拟火灾逃生、地震避险等情景,掌握安全技巧4. 教学评价4.1 学生能说出校园安全常识和规则4.2 学生能在安全演练中正确行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和难点解析:家庭安全规则的遵守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一、教案名称: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第一章——认识生命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含义,认识到生命的珍贵。

2.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介绍生命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生命是指具有生命特征的事物。

2. 生命的珍贵:通过故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

3. 生态环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态环境,了解生态环境对生命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一个有关生命珍贵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2.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游戏互动:设计一个有关生命生态安全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回答出生命的定义,认识到生命的珍贵。

2. 学生能够关注身边的生态环境,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

3. 学生通过游戏互动,掌握生命生态安全的基本知识。

六、教学步骤:1. 导入:讲述一个有关生命珍贵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2. 新课导入:介绍生命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

3.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生命的珍贵,分享彼此的感悟。

4. 游戏互动:设计一个有关生命生态安全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命的珍贵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生命生态安全知识。

2. 观察身边的生态环境,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

八、教学资源:1. 故事素材:有关生命珍贵的故事。

2. 游戏素材:有关生命生态安全的游戏。

3. 环境保护宣传资料: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九、教学建议: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2.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对生命的影响。

3. 鼓励学生参与课后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年级上册生命安全教育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命安全教育教案

1、我从哪里来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培养1、感受生命世界的奇妙,激发对生命的喜爱之情。

2、激发孩子对爸爸妈妈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二)行为技能训练1、初步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

2、初步学习用文字或绘画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三)知识经验积累1、了解自己的生命由爸爸妈妈共同给予。

2、知道妈妈怀胎9月辛苦孕育了自己。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爸爸妈妈给予,知道妈妈辛苦孕育了自己。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喜爱之情和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

三、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本课由5个模块构成。

(一)引言内容分析:引言开门见山,直接问出孩子们存在心中的疑问——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到这个美丽世界的吗,引发学生思考。

实际上,我从哪里来是幼儿时期孩子们一直存在心中的疑问,家长们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一般都会含糊其辞,甚至给孩子们以误导。

本课就是要孩子们清楚明白地知道自己的生命是爸爸妈妈共同给予的,妈妈辛苦孕育了自己。

教学建议: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与认知特点,可先采用播放小动物繁殖的视频导入,然后引发学生思考:我的生命是谁给予的,我从哪里来,(二)平安童话内容分析:平安童话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讲了萌小兔种胡萝卜引发淘气猴思考的故事。

孩子们一般都知道植物由种子发芽而来,但是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呢,很多孩子都不清楚。

《西游记》里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引起淘气猴的误解。

淘气猴知道自己是妈妈生出来的,但是还想知道妈妈肚子里的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淘气猴的疑问也引发了学生们的思考:小孩子是从哪里来的, 教学建议:1、鼓励学生自己借助拼音和图片读懂平安童话,可采用同桌互助方式来读。

读完故事后,老师请学生简单说说,故事讲了什么。

2、启发学生思考:我们从哪里来的,(三)平安导航内容分析:平安导航这一板块解决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根据低段学生的特点,将爸爸妈妈结婚一直到妈妈孕育孩子9个月的过程展示出来。

将生命的诞生给孩子们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让学生知道是爸爸和妈妈共同给予了自己生命,妈妈辛苦孕育了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我从哪里来、一、学习目标(一)情感态度培养1、感受生命世界的奇妙,激发对生命的喜爱之情。

2、激发孩子对爸爸妈妈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二)行为技能训练1、初步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

2、初步学习用文字或绘画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三)知识经验积累1、了解自己的生命由爸爸妈妈共同给予。

2、知道妈妈怀胎9 月辛苦孕育了自己。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爸爸妈妈予,知道妈妈辛苦孕育了自己。

学习难点: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喜爱之情和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

三、学习过程(一)引言直接问出孩子们存在心中的疑问——“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到这个美丽世界的吗?”引发学生思考。

实际上,“我从哪里来”是幼儿时期孩子们一直存在心中的疑问,家长们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一般都会含糊其辞,甚至给孩子们以误导。

(二)1、鼓励学生自己借助拼音和图片读懂平安童话,可采用同桌互助方式来读。

读完故事后,老师请学生简单说说,故事讲了什么?2、启发学生思考:我们从哪里来的?(三)平安导航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读图,知道爸爸妈妈在结婚以后,爸爸身体里的精细胞和妈妈身体里的卵细胞相遇,精细胞进入卵细胞,新的生命诞生了。

小小的生命在妈妈的肚子里慢慢长大,受到爸爸妈妈的共同呵护。

(四)平安童谣:将“生命从哪里来”通过四句七字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歌谣呈现出来,简洁、押韵,朗朗上口,孩子们在说、唱、读、背的过程中,明白自己从哪里来。

“做一做”让孩子模拟妈妈怀孕的样子,走一走,做做操,体会妈妈孕育自己的辛苦,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贴一贴”让孩子贴出一家三口照片,说说父母和自己相似之处,感受自己的生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

“想一想”让孩子开始思考回报父母之爱。

创设情境,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模拟活动中,亲身体验感悟妈妈孕育自己的不易。

引导学生感恩父母并用具体的行动感恩。

四、平安童操与建议“平安童操”版块里有以下三项活动:1、“做一做”是实践活动。

让孩子模拟妈妈怀孕的样子,走一走,做做操,体会妈妈孕育自己的辛苦,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建议让学生将书包背在胸前,并多装书(与孕妈妈的肚子大约相当的体积和容量),再来感受,效果更好。

2、“贴一贴”是交流活动。

让孩子贴出一家三口照片,说说父母和自己相似之处,感受自己的生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

同时,在这里注意激发学生对父母的喜爱之情。

3、“想一想”是拓展活动。

让孩子开始思考回报父母之爱。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绘画或文字表达自己的对爸爸妈妈的喜爱和感激之情,也可以引导学生将这种情感用拥抱、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等方式表达出来。

2 身体里的“小乐队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的是人体的主要内脏器官,即心脏、肺、肠胃,让学生通过听不同内脏器官发出的声音来了解它们的位置、形态、功能等。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纪小,接触的知识少。

这一课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说难也不难,他们虽然对于人体主要内脏器官说不出来,即使有的学生知道,但对于各内脏器官的功能以及各系统如何协调运动难以理解。

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直观性强。

教学中,我尽量避免过多的繁复的讲述,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做活动,让学生以看、做、说相结合,形象了解人体主要内脏器官的相关知识。

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人体的主要内脏器官,即心脏、肺、胃、小肠、大肠等,了解它们的名称、位置、形态、运动、发出的声音及生理功能。

2、初步了解内脏器官的协调运动及其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作用,感受人体结构的奇妙、和谐。

3、引发学生关注身体里器官运动的声音,从正常的生命现象出发,激发学生对人体内脏器官的好奇和兴趣。

学习重点:初步认识心脏、肺、胃、小肠、大肠等人体内脏器官,了解它们的名称、位置、形态、运动、发出的声音及生理功能。

学习难点:初步了解内脏器官的协调运动及其对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作用,感受人类生命体构成的奇妙、和谐。

学习准备:1、“呼噜呼噜”、“咚咚咚咚”、“咕噜咕噜”的声音录音2、人体主要内脏器官图纸3、听诊器4、多媒体课件学习方法:1、结合多媒体课件学习,直观性强。

2、组织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相结合。

课时安排:1 课时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1、播放“呼噜呼噜”、“咚咚咚咚”、“咕噜咕噜”的声音录音,请学生说一说,这是人体内什么器官发出的声音?2、你有什么办法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共同学习。

二、生命小问号1、观看课件插图,关注身体里的声音。

引导学生边读文边看图,思考: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图中的学生正在进行内科体检,医生用来体检的是听诊器,医生通过听身体里的声音诊断人的内部器官是否健康。

)2、活动一:(出示听诊器)谁愿意来党小医生?用听诊器听一听别人的心脏、肺上的声音。

a.学生举手,跃跃欲试。

b.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声音?c.我们还有什么方法来感受心脏的跳动?3、同桌交流脉搏的跳动。

老师教孩子们怎么摸脉搏,学生自己相互感受。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自主当小医生,听一听别人内脏器官发出的声音,学生积极、大胆,气氛活跃,兴趣浓厚。

三、生命小秘密1、(课件出示:心脏、肺、肠胃的人体内脏器官构造图)a.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形状?b.说一说它们在人体的什么位置?c.对照图片,摸一摸自己的心脏、肺、肠胃的位置。

d.观看三幅图读文字,指导学生说一说:它们发出的声音和功能。

2、身体里的器官协调运动,发出和谐的声音,表示人体的生命活动处于正常状态。

观看插图,你看懂了什么?3、活动二:(心脏):a、做一做,运动一下,听听心脏的“鼓声”。

学生用手捂住心脏部位,感受心脏的运动;b、用拳头模仿,想象心脏的收缩与舒张,感受心脏的运动;c、听老师介绍,感受心脏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肺):a.学生用双手按住肺部,进行深呼吸,感受肺部的运动。

b.大口吸气、呼气,体会肺在呼吸时发出的声音c.介绍相关知识,理解呼吸器官对人体的重要性。

(肠胃):a.肚子饿了时,听一听它的“音乐”b.(课件出示)宝宝喝水,人体消化系统动画图片,用红线标明所经过哪些器官,并想象消化系统中各器官的运动。

四、生命小智慧1、画一画在人体主要内脏器官图纸中身体的相应位置画出心脏、肺和胃。

2、说一说,找一找:a.同桌交流脉搏的跳动,数一数,一分钟大约跳动了多少下?b.教师计时,学生各自计数。

c.交流3、唱一唱(出示“平安童谣”)心脏咚咚咚咚地跳,肠胃咕噜咕噜地叫;肺里呼噜呼噜地响,身体乐队真呀真奇妙。

a.边拍手边诵读五、拓展延伸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心脏、肺和肠胃呢?板书设计:1、身体里的“小乐队”心脏肺肠胃咚咚咚咚呼噜呼噜咕噜咕噜3.肚子里的西瓜子一、学习目标(一)情感态度培养1、感受自然界其他生命的存在。

2、激发对自然界里各种动植物的喜爱之情。

(二)行为技能训练1、指导学生掌握简单的种植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

3、爱护动植物的习惯培养。

(三)知识经验积累1、初步了解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

2、知道不同的动植物适宜生存的环境各有不同。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界存在的其他生命,知道不同的动植物需要不同的生存环境。

学习难点:激发学生对自然界里存在的各种动植物的喜爱之情,初步养成爱护动植物的习惯。

三、学习过程:1、“试一试”是实践体验活动。

让孩子自己试着种植一颗西瓜子,教师简单指导学生种植的方法:准备带土的花盆,将西瓜子埋在土壤的表层,浇透水。

每天观察,保持土壤的湿润等。

2、“猜一猜”是模仿体验活动。

让孩子模仿喜爱的动物,在模仿的过程中,孩子们会享受到乐趣。

教师在这里要注意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3、“想一想”是思考拓展活动。

大自然存在许许多多的动植物,有很多就在我们身边,路边的小花小草、小蚂蚁小蜗牛,他们都和我们一样,都是有生命的。

引发学生思考:应该怎么对待它们?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其他生命,比如:看到美丽的花儿不去摘,观察蚂蚁等小动物时不动手。

4、“连一连”是交流巩固活动。

让孩子将动植物与它们适宜生长的地方连接起来,进一步巩固孩子们对动植物生存环境的认识。

4.身体里的时钟一、学习目标(一)情感态度培养1、感受生物体内生物钟的奇妙。

2、初步培养遵循生物钟规律的健康生活态度。

(二)行为技能训练1、初步学习利用生物钟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2、知道违反生物钟规律的事情不要做。

(三)知识经验积累1、了解生命的生长是有节奏和规律的。

2、知道遵循生物钟可以使身体更健康。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成长是有节奏和规律的。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感受生物钟的奇妙,遵循生物钟的规律安排作息时间。

三、学习过程:(一)引言:引言引导学生回忆和思考——小鸟总爱在清晨开始唱歌,牵牛花在中午的时候合上花瓣,而我们也会在天黑的时候想睡觉,万物的生长到底有什么节奏和规律呢?直接点明课题和学习重点,动植物生长有节奏和规律。

(二)平安童话:平安童话讲了口水狼、萌小兔和淘气猴在学校里发生的故事。

淘气猴昨晚看电视到深夜,违反了生物钟的规律,上课没精打采。

萌小兔午休时间背书,违反了生物钟的规律,总是背不好。

下午放学,口水狼的肚子已经饿的咕咕叫,这是生物钟在提醒身体要吃饭了。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淘气猴为什么上课没精神?萌小兔为什么记不住?口水狼的肚子为什么咕咕叫?初步了解生物钟的规律。

(三)平安导航:1、每个人的生物钟都一样吗?你一般是几点起床?中午什么时候肚子就咕咕叫了?晚上几点想睡觉呢?引导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生物钟,但是每个人的生物钟也会有所不同。

在引导遵循生物钟的规律生活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中午背书,为什么不容易记住?晚上玩太晚,为什么第二天就想睡觉?使学生明白,遵循生物钟的规律作息,可使身体健康,提高学习效率。

(四)平安童谣1、“做一做”由老师亮时间卡,学生表演对应的起床、睡觉等动作。

2、“写一写”让孩子们写出自己的作息时间,找到自己的生物钟,进一步巩固孩子们对动植物生物钟的认识。

3、“想一想”让孩子开始思考,违反了生物钟的规律有什么后果。

4、“连一连”可由学生或老师收集和介绍更多的动植物的生物钟,拓宽学生知识。

四、平安演练1、“做一做”是游戏体验活动。

同学们根据老师亮出的时间卡,分别表演“起床伸懒腰”、“上课听讲”、“课外游戏”、“晚上上床睡觉”的动作童操。

让孩子们在有趣的动作表演中,加深对生物钟的认识。

2、“写一写”是巩固活动。

让学生将每天起床、吃饭、睡觉的时间记录下来,这实际上就是每个人自己的生物钟。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到点起床、吃饭、睡觉?换个时间行吗?使学生明白,按照生物钟的规律去生活和学习,效果更好、更健康。

3、“练一练”是拓展活动。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更多动植物的生物钟,感受自然界生物钟的奇妙。

4、“想一想”是判断思考活动。

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不要随意打破自己的生物钟规律,并善于发现学生中真实的案例,指导学生遵循生物钟的规律生活和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