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老王《课堂实录》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老王》课堂实录

《老王》课堂实录师:今天学《老王》。
先学字词。
生:愧怍翳生:镶嵌生:骷髅攥师:伛,yú。
师:杨绛有两段话。
(幻灯展示)生:(读)“生死有命是老话。
人生的穷通寿夭确是有命。
一般人都知道人生有命,命运是不容否定的。
杨绛”师:人有命运吗?生:有。
师:老奶奶是清华、北大教授,连她都说人有命运。
师:杨绛又说了一段话。
生:(读)“每个人的出身和遭遇、天赋的资质才能,却远不平等。
有富贵的,有贫贱的,有天才,有低能,有美人,有丑八怪。
凭什么呢?人各有‘命’。
‘命’是全不讲理的。
杨绛”师:她是不是迷信啊?生:不是。
师:请在课文中找出一句最重要的话。
生:“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运的人的愧怍。
”师:不幸的人是谁?生:老王。
师:(故意说错)“是一个幸“福”的人对一个不幸的人的愧怍”。
老师说对了吗?生:不对。
生:是幸“运”不是幸“福”。
师:哦!那杨绛老奶奶为什么不写幸“福”呢?(幻灯片,一个大大的“运”字。
)生:“运”。
师:“运”字,是《老王》的核心字!运,强调时机、机遇、运气。
“福”,强调跟物质生活和享受相连的状态,充足、充裕、美好、齐备、顺利等等,就是‘福’。
杨绛在《老王》中强调运,时机、命运。
如果把“幸运”分成十大要素,大体就是“身份的运、婚姻的运、工作的运、住房的运、亲人的运、层次的运、身体的运、寿命的运、族群的运、时代的运”。
具体看老王如何不幸运?先看他的“身份”。
他是干什么的?生:蹬三轮的。
师:他是个体户,还是属于国营、集体单位的呢?生:个体户。
师:相对国营、集体来说,那他是不幸运的。
他为什么没有加入国营、集体呢?生:“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
”师:脑袋慢,没抓住时机,运气差,这是“时运”!他身体是否很棒、很健全?生:不。
老王有一只田螺眼。
生:“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
”师:他住的房子很华美吗?生:(读课文)“在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
师:败屋。
【初中语文】老王课堂实录11 人教版

《老王》课堂实录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学者杨绛的回忆性散文《老王》。
已经布置同学们回去预习了,请个同学用一句概括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事。
生1:写了一个叫老王的三轮车夫辛勤地工作,后来又病死了。
师: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老王的一生?生2:我认为这篇文章中作者回忆自己和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断。
师:好的,概括地挺准确的。
二、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读这篇文章,请同学们把书翻到75页,迅速地浏览全文:①结合文章的1——4小节,说说老王是个怎样的人。
生1:老王挺贫穷的。
我从“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中看出来的。
师:这句具体用哪些词来体现了老王的贫穷?生1:“荒僻”、“破破落落”、“塌败”这几个词写出了老王住所的破旧,从而体现了老王生活的贫困。
师:文中有没有其他地方也能看出老王的贫穷的?生2:“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只”说明他没有别的生活来源,且下文提到“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
”,说明老王的生活是贫困的。
师:不错,你联系了上下文谈出了自己的见解。
还有同学想补充吗?生3:“我从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多年了”看出老王一直都很贫穷。
师:读得很细。
同学们再体会一下这句:“是不是他的家?”“住那儿多年了”,从这儿你读出了些什么?生3:上文也提到“他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 我觉得老王很孤单,他没有家人,他的住所不能称之为家。
师:好的,老王的孤独还能从文章中哪儿读出来?生4:老王是个单干户,书中也提到“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且从“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
”看出别人对他很冷漠,甚至有些冷嘲热讽。
师:你知道“单干户”在那个年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生活没有保障!在这样的状态中老王没有得到很多的帮助,却还受到了一些人的冷嘲热讽,内心的孤独与痛苦也是不言而喻的。
总结:老王是个不幸的人,他的不幸体现在孤苦无依,贫病交加上。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1《老王》课堂实录

善良的三重境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老王》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杨绛的名作《老王》。
这是杨绛和老王的故事,或者说是一个乘客和一个车夫的故事。
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屏显】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二、素描人物师:因为常坐,也因为一路上说着闲话,所以,这个故事,又不仅仅是乘客和车夫的故事。
通读课文,用这样的句式说话。
我们可以先在课文中圈点批注,然后交流。
【屏显】老王素描杨绛说,老王真是一个的车夫,你看他。
杨绛素描老王说,杨先生真是一个的乘客,你看她。
(学生圈点批注)生:杨绛说,老王真是一个老实的车夫,你看他从来没有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就没有想到这一点。
生:杨绛说,老王真是一个热情的车夫,他每天给我们送冰,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师:这里,也更多是说老王的老实。
生:杨绛说,老王真是一个善良的车夫,你看他送给我们好香油和大鸡蛋。
生:杨绛说,老王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车夫,你看他免费送钱先生上医院。
生:杨绛说,老王真是一个悲惨的车夫,你看他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师:那在老王的眼里,杨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不过,老王不会叫她杨绛,老王会叫什么?生:杨先生。
师:先生,是当时对有知识、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一种尊称,相当于春秋时期的——生:子。
生:老王说,杨先生真是一个善良的人。
你看我送钱先生上医院本来不要钱,她坚持给我钱。
师:孩子们,这里能够说善良吗?你坐了车,给钱是天经地义的哦。
其他同学呢?生:没有想好。
师: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你们很容易评价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但是很难对杨绛做出一个评价。
这很正常,这篇课文意蕴很深,而且你们是初读。
随着对课文了解的深入,我们会更多认识杨绛。
不过有一点,我们现在就可以确定,杨绛是一个——生:是一个好人。
师:人这一辈子啊,能够得到“这是一个好人”的评价,是很不容易的。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老王》教学实录

《老王》教学实录教学目的:1.自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品读语言,感受人物情感。
3.悟读语言,感悟高贵担当。
教学重难点:1.自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品读语言,感受人物情感。
教学难点:3.悟读语言,学习高贵担当。
教学过程:一、导入1.很高兴在美丽的泗水认识各位同学,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散文《老王》,他的职业是?作者杨绛(1911—2016),我国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清华学者。
他们的生活轨迹不同,但是在中国颠倒是非的文革时期,他们彼此出现在了对方的生活里,时隔多年,86岁高龄的作者怀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写下了这篇散文。
2.明确学习目标。
二、自读---不幸遇见幸运同学们对这篇课文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文中的那句话说明了作者对老王的特殊情感?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学生读,单独学生先不提醒,然后提醒语速放慢,然后齐读。
)为更好的理解这种感情,我们先来理解句子中“幸运和不幸运”含义,请同学们再次自读课文,从思考老王的不幸和作者的幸运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1.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些地方?有个哥哥,却已经死了。
有两个侄儿,却没出息。
有邻居,却没有好朋友。
有几间塌败的小屋,却没有一个家。
有一双眼睛,却一只是“田螺眼”,瞎的,还患有夜盲症。
有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却因“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只能单干。
有一条命,却是不健康的、不强壮的。
师:小结,这是一个孤独、贫穷、残疾、悲苦、挣扎在社会低层活命的老人。
2.作者自认为自己幸运,她相对于老王来说,她幸运在什么地方?有丈夫有女儿有家。
有够糊口的钱。
有一个健康的生命。
师:那么,她真的就是幸运的吗?文中有一句话:“文化大革命”开始……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
自己的丈夫生病了,自己却不敢乘三轮车陪丈夫看病,只能挤公交车,那个时代怎么了?补充资料: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杨绛夫妇此时也被打为“反动学术权威”,戴高帽,挂木板,受批斗,剃成阴阳头,被驱到大街上游行,最后被发配去扫厕所……唯一的女儿钱瑗回家看父母都要先贴上大字报,说和钱钟书、杨绛在思想上彻底划清界限,方可进屋探望。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老王》 典型课例

《老王》课堂教学实录内蒙古集宁六中梁晓宇一、导入:师:同学们,正如歌曲中所呼唤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以真纯的情感善待、关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他人,那么人世间真的会多一份阳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残酷。
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散文家杨绛的《老王》一文通过描写自己一家人与车夫老王的交往,为我们诠释了这一并不深奥的生活命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和学习提纲师(出示ppt):大家先齐声把本文的学习目标大声读一下,然后写到书上,便于下去复习。
1、识记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掌握杨绛的生平简介。
3、分析老王和作者一家的性格。
4、明白平等关心他人的道理。
生:齐读目标并书写。
师:写完后把本文的提纲看一下,这些都是根据目标制定出来的。
1、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
2、识记杨绛的名字、时间、地点、作品和评价。
3、通过老王做的事情,我们能看出老王是一位________的人。
4、通过作者一家做的事情,我们能看出他们是一些_______的人。
5、怎样理解结尾“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三、交流感知师:咱们先来看一下基本知识,请大家齐读下面这些重点字词。
伛偻荒僻攥塌败取缔骷髅滞笨愧怍惶恐侮辱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不错,但有一个词需要注意,“侮辱”应该都是三声。
大家再读一遍。
生:侮辱wǔrǔ师:请大家在导学案上划出杨绛先生的名时地作评,试着去记忆。
稍后我请同学来说一下。
生:杨绛,杨季康的笔名,生于1911年,祖籍江苏无锡。
钱钟书的夫人,著名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我们仨》、长篇小说《洗澡》等,译有《堂吉诃德》等。
师:非常好,既准确,又迅速。
老师称呼她为“先生”,大家可不要混淆了她的性别,因为“先生”一词有指德高望重的人的意思,所以在这里我是对她有一种敬意的。
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也会让大家有相同的感受。
四、研读共品师: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所以我们先来看看写了什么人,干了什么事儿。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老王》课堂实录文档

《老王》课堂实录多美的诗句,春天就要来了,可我看不见她。
写出了瞎眼乞丐的无助与茫然。
多美的举动,身为大文学家的雨果没有忽视卑贱的乞丐,而且施以援手。
雨果送给他的不仅仅是诗句,送给他的是温暖,是春天,对吗?今天我们要学习杨绛写的《老王》,她有没有送给我们的主人公老王一个春天呢?默写词语强调易错字音字形订正齐读课件字音词义提示字义整体感知各位同学,今天下午我们一起学习杨绛先生的《老王》。
在这篇文章里杨绛除了把老王称作“老王”以外,还把他称作什么呢?老王在作者眼里还是……生1:是一个不幸的人。
师:不幸的人,哪一句话?生1:最后一句。
师:来,你给大家读一读。
生1:我渐渐地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对生1:说得很好。
)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师:对,老王是一个不幸的人,他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挣扎在生死的边缘。
老王多么显而易见的不幸,但我还想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老王的不幸。
精读课文1-4节,填写下表,找出你感受最深,觉得最值得品味的句子,读出来,并说说你的感受。
可以采用下列句式:“我写得好,因为它写出了或度品味。
)师:来,你来读一读一句话:“他靠着活命……”你给大家读一读。
生2读: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师:好,同学们听到了吗?我们讲,老王是一个不幸的人,讲述一个不幸者的故事,你朗读的语气、语调应该是怎么样的?你来说。
生3:应该是低沉的。
速度相对的要缓慢。
杨绛先生的语言初看上去平平淡淡,所以如果不细心去读的话,你真的不知道里面竟然有这么深厚的情感在这里。
请坐。
来,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课件上的)第一句话:“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师:你觉得哪些词表达感情?生5:“破旧”。
师:“除了“破旧”以外,另一个词上面可能更有他的不幸,一起说,哪个……师生:“只是”。
师:在这种副词上面找出情感来,这才是真正的阅读方法。
第11课《老王》课堂实录+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老王》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在生活当中,我们所见所闻的多是普通人物、小人物,今天所学课文中的老王也是其中之一。
请同学们看标题,假设老王就站在你面前,你会怎么和他打招呼呢?生1:(带笑)嗨!老王!生2:(面无表情)老王。
师:你来评价他/她打招呼的态度是怎样的?热生1:热情的生2:很冷淡师:那么,文中的老王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呢?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认识老王。
(出示PPT)师:请大家快速阅读文章,思考:在杨绛笔下,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圈点勾画能够凸显人物特点的关键语句,将你对老王的评价批注在旁边,准备分享。
老王是怎样一个人呢?生1:我从第四段看出老王住在塌败的小屋里,没有家,是个可怜人。
师:信息提取非常准确!你能配合老师一起读一读这段文字的最后两句吗?师: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
他说……生:住那儿多年了。
师:你读出了这栖身之所背后的酸楚。
谢谢你!生2:②我从第二段看出老王被组织排斥,还是个“失群落伍”的单干户。
师:确实如此。
还有吗?生3:我想补充第二段后半部分提到老王“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我认为他十分孤苦。
师:概括得真好!而且你在读这句话时语气语调下沉,有一种无奈与同情在其中。
师:你来说说看!(一个戴眼镜的女生)生4:我从第三段看出老王身患眼疾,还被别人嘲弄,是个苦命人。
师:“苦命”二字用得恰当,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认识了一个靠破旧三轮车活命的苦命人;一个孤苦无依的可怜人;一个任人调侃、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的边缘人。
总而言之,老王是一个不幸者。
师:那你们愿意跟他交朋友吗?(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愿意,有的说不愿意)师:杨绛先生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杨绛先生。
请大家阅读课下注释①。
结合课前预习,谈谈你对杨绛先生的了解。
生1:杨绛是作家、翻译家,她自己写作并翻译了很多作品。
师:嗯,确实学问了得。
第11课《老王》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老王》课堂实录一、名言导入:(多媒体显示)年轻人的问题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杨绛师:杨绛先生曾经在回答青年的信中说:“年轻人的问题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没错,在浮躁的当今社会,我们的确需要静下心来好好读些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杨绛先生的《老王》,学些读书的好方法。
(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63页)师:那杨绛是何许人也?(多媒体显示杨绛的生平资料,学生齐读)师:了解了这位清华才女,那我们来看看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显示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自由读学习目标)师:本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1.熟读精思,在老王不幸与善良中,感受平凡人身上的优秀品格。
2.抓关键语句,在字里行间,体会杨绛“平淡、从容而又意味无穷”的语言风格。
3.启迪心灵,让学生明白做善良之人,常关爱他人,方可问心无愧。
(学生在课本上做笔记)二、认识老王:师:我们读一篇文,知一个人的时候,这人、这文会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打下烙印。
师:首先,让我们来认识老王:请同学们学生精读1—4段,从职业现状、家庭成员、身体状况、住宿条件,概括老王的处境与现状。
我们的方法是:圈点勾画做批注,仔细品读,概括老王的处境与现状。
,给大家的时间是2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巡查指导)师:同学双色笔、三色笔做批注的习惯非常好,大家可以向他们学习。
(学生个别询问老师)师:完成之后举手示意。
师:好的,同学们,请坐起来!我看到许多同学杨绛完成了,那咱们来说一说老王的职业是什么?生1:老王是单干的三轮车夫师:你从课文哪里读出来的,请给大家读一读。
生1: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
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师:你刚才读到一个词“惶恐”,它的意思是从心里感到害怕,竖心旁,是形声字,左形右声,读二声,我们一定要记准读音和字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0《老王》教学实录.doc

《老王》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品味作者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3、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4、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2、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人心与人心就好比是一坐山与你一样,当你对着高山喊一一我爱你!高山的回音也是“我爱你”:决不可能你对着高山喊一一“我恨你”,而高山的回音是“我爱你”。
所以,人与人之间(诸如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父子之间、邻里之间、国与国之间)都要讲求团结友爱、互相关心,诚挚待人。
俗话说:“尊人者,人尊之。
”尤其是对待地位比自己低下、命运比自己不幸的人,就更应该伸出一双援助的手来帮助他。
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降的散文《老王》,从''作者与老王”之间的关系中我们得到什么样的启示?二、介绍作者(生瞪大眼睛)师:有同学瞪大了眼睛,是不是因为我说''杨绛先生”?是的,杨绛是个女性作家,那么,女的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称为''先生"?(学生不解。
)师:在很有学问的情况下。
杨绛就是这样一位很有学问的作家。
(师放映幻灯片)她饱读诗书,有极高的文学成就。
她翻译的《堂吉诃德》是大家课外必读作品。
她的先生钱钟书学问更大,《围城》是他的代表作。
大家有没读过?(一学生答、、有,,,其他学生都回答''没有〃)师:很好,你可以把这本书介绍给你的同学,它是一本很幽默很深刻的书。
三、整体感知人物形象师:好,让我们一起听故事。
用心倾听,用情体悟,用耳朵把生字词的读音记下来。
学生听读课文。
师:大家听完这个故事,觉得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生马上回答:善良。
师:大家能不能用''什么的老王”这样的短语形式来谈?从多个方面来谈,比如:从职业的角度说他是一一生:踩三轮的老王。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1课《老王》教学实录

11.《老王》教学实录一、两处闲话读老王课前和学生聊《老王》的阅读情况,理清文章的基本内容。
师:刚才课前我们的对话形式叫什么呢?生:闲聊师:课文中还真的写到了“闲聊”这个词。
对,第四自然段“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
那课文当中还有没有与“闲聊”接近的词?哦,第一段,“说着闲话”。
谁把第一段给大家读一读。
学生读“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师:这篇文章就是从“说闲话”开始的。
文章中具体写两个人说闲话的是哪个段落?读读。
(学生读第二段)师:这其实是作者和老王在路上的闲聊。
那如果这段话改成直接的对话体,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会说什么?老王又会说什么?生:我觉得“我”会说:老王,你怎么就成了单干户?然后老王说,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我“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师:现在我们进入角色,肖老师是杨绛,你就是老王了。
咱俩完成这段闲话。
(师生角色朗读)师:老王,你怎么就成了单干户了?生: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我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说得生硬)师:大家想想,老王会这样说话吗?老王说这句话的时候会说得怎样?生:说得慢,说得伤心。
师生再次对话,学生渐渐说得有感觉了。
师:不错,像这样说就好很多了。
来,我再找一个同学试一下。
“老王,你怎么就成了单干户?”生:哎,我脑袋慢,没绕过来。
师:老王,你都靠什么养活自己?生:只有辆破旧的三轮车。
师:老王,你家里还有什么人吗?生: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
(对话效果很好)师:同学们,杨绛如果把第二段写成这样的对话体,在表情达意上是不是更直接?生:我觉得是的,现场感更强。
生:我们还可以加上一些形容词,比如“老王悲愁地说”等等。
师:这样我们一读就明白老王内心的苦痛,但杨绛先生为什么要改成转述的方式“据老王自己讲”?(学生思考)生:可能作者不想太直接吧。
生:因为越直白越苍白。
(笑)师:嗯,有点想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0课《老王》课堂实录

以朗读知“老王”,懂“愧怍”——《老王》优质课课堂实录《老王》是杨绛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被同时编入初中和高中的教材中。
《老王》一文的末段是全文的点睛之段,其中的“愧怍”,把杨绛一家与老王交往的点滴事情,升华到情感的境界,有高度,有气势,耐人寻味。
围绕“愧怍”,各路名师大做文章,各类文本解读及课堂实录常见诸语文报刊,但总感觉对这篇课文挖掘有余而设计不足,教学过程老师灌输多、学生理解少,老师个人解读多、学生主动品味少。
解文深,还得教学巧。
作为一篇写人叙事的散文,解读和教学如何相得益彰?如何更贴近学生的原生理解,巧妙地走近文本,走近人物,走近作者?笔者通过反复的阅读,精心的设计,也借鉴窦桂梅老师对“朗读”教学的理解,认为以朗读来理解文本,以朗读来体味情感可以成为七年级的学生来理解本文的有效抓手。
一、初识“老王”——朗读就是理解师:好文在手,须得琅琅上口!今天就让我们像读题目一样,细细地朗读这篇名家名文。
(板书:朗读)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看看多年后,当“我”再一次回忆起往事,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回忆老王的?【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师:多年后,当“我”再一次回忆起往事,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回忆老王的?生:“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屏显】师:注意“愧怍”的读音,再读生:愧怍师:愧怍就是惭愧、羞愧,就是因为自己的错误而感到不安。
批注下来。
我们先不谈愧怍,先来思考,谁是幸运的人?谁又是不幸者呢?生:老王是不幸者,杨绛是幸运的人。
师:是吗?老王是不幸者。
那好,让我们读一读文本,感知一下老王这个人物形象。
请结合文本,说说理由。
生:老王是不幸的。
从文中——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
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王》教学实录
一、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有一类人物,虽很不起眼,却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
例如我们今天
要学习的老王。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老王。
图片(风烛残年、残疾、沧桑、瘦骨嶙峋……)
二、作者简介:本文作者杨绛,清华一代才女。
文中的默存就是她的丈夫(享年105岁,去年5月25日才去世)他们夫妇是建国初期中国最有学问的知识分子,却遭遇了中国最荒唐的年代——文革,受到了非人的折磨,而正是那个年代,他遇到了“老王”
三、字词:找同学来带读
四、初读:
导语:三月份有一个重要的日子,就是3月5号的学习雷锋日。
为什么我们要学习雷锋,因为社会需要爱心,那此刻我们都化身成为爱心人士,来替这位残疾的老王申请一份《特困补助表》吧!
环节一:下面我们一起来为老王填写这份申请表。
(1)你觉得老王可以申请到这个贫困补助吗?(苦)
环节二:导语:但是由于争取社会补助的人数太多,如果有先进事迹或者精神品质的人可以优先考虑,我们还需要为老王填写一张副表。
(2)通过这些事迹与品质,你可以体会出老王虽生活上贫苦,但却是一个“善”良的人。
导语:然而,不幸的老王熬不到有人给他申请贫困补助,就已经撒手人寰了。
老王的去世留给我们两个问题:
(1)老王去世之后杨绛的心情是怎样的?(能不能在文本找出相应的句子)(不安)
(2)杨绛为什么会不安?请你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来看待他们交往的故事,你认为她该不该“心安”?
应该:给老王钱,叫他的车,帮他,但杨绛却拿钱侮辱他
杨绛没那么关心老王,甚至连他的家都不知道;连他生病也不知道
不该:杨绛对他很关心,她女儿也对他关心。
但像他那样的底层太艰苦了,她也救不了。
师:有时候我们不能救大海里所有被冲上海滩的小鱼,甚至连一条也救不了,但我们还是要救啊。
你认为杨绛已经做得够多了,是吧?
师:抓住了留白,我们发现其实他们的交往当中特别主动的是老王,杨绛显得要勉强一些。
师:在那个年代,香油是最珍贵的东西啊!在临死之前,连活命都艰难的老王把香油和鸡蛋送到杨绛家里,他是在表达什么?表达深深的谢意啊!为了更好的体会这一份情感,我们来把作者描写老王临死前的模样朗读一遍,老师配上点音乐,更有画面感。
师:最后老王死了,杨绛知道吗?不知道
为什么没多问(没兴趣问?没忍心问?没心情问?没勇气问?)没勇气问。
杨绛觉得老王对他那么好,而自己没有同等地对待老王付出,所以同学们都了解了吗?为什么多年以后,杨绛写起这篇文章,这是一份深深的愧怍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的不平等原则”。
老王付出给杨绛的是百分之百的“爱”,而杨绛付出的却是“钱”。
(这是一种知识分子的清高,不愿意欠人情)
正如现在,我们的父母如果为我们付出一切,而我们却不理解,不接受,多年之后,等我们长大懂事,是不是也会有这样一份“愧怍”呢?
师:杨绛认为自己是幸运者,那是杨绛自己也是一个善良的人,然而社会上不幸的人太多了,他们也不一定都会遇到善良的人,然而社会上不幸的人太多了,他们也不一定都能遇到善良的人,我们来看一则真实的事例:(小悦悦事件)
师:当噩运没有降临在我们身上的时候,我们都是幸运的。
然而,幸运的人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最后老师把一段话送给大家:
结语:孩子们,我们有时无可奈何地处于“活命”的状态,但我们也一定要像杨绛和老王一样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心怀爱心,平等去关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今天的课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