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物质代谢联系与调节

合集下载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 合成核苷酸所需的磷酸核糖由磷酸戊糖 途径提供。
糖、脂、蛋白质均可氧化供能 乙酰CoA是三大营养物质共同的中间代谢产物 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蛋白质彻底分解的共同代谢途径
第三节 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联系
• 机体各组织、器官的代谢由于细胞分化 和结构不同及功能差异,而各具特色, 但它们并非孤立地进行,而是通过血液 循环及神经系统联成统一整体。
• 各组织、器官的代谢方式有共同之处, 但由于它们的结构,酶体系的组成及含 量不同,功能各异,因而各具特色。
(五)ATP是机体能量利用的共同形式
• 生命活动如生长、发育、繁殖、运动等所 涉及的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 的合成,肌收缩,神经冲动的传导,以及 细胞渗透压及形态的维持均直接利用ATP。
(六)NADPH是合成代谢所需还原当量
• 许多参与氧化分解代谢的脱氢酶常以 NAD为辅酶,而参与还原合成代谢的还 原酶则多以NADPH为辅酶,提供还原当 量。
所以,一般生理情况下依靠脂肪大量合成糖是 困难的,但是糖转变成脂肪可大量进行。
(二)糖代谢与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
1 除生酮氨基酸亮氨酸和赖氨酸外,体内氨基酸 都可通过脱氨基作用,生成相应的a-酮酸。这些a-酮 酸可参与到糖代谢过程中,彻底氧化分解并释放ATP; 也可经糖异生中间产物经糖异生过程转变成糖。
• 1、糖可以转变为脂肪。当摄入的糖量超过体 内能量消耗时,除合成少量糖原储存在肝及肌 肉外,糖经有氧氧化生成大量乙酰CoA。
• 乙酰CoA是合成脂肪酸和胆固醇的主要原料。另一个 糖代谢中间产物磷酸二羟丙酮又是生成甘油的材料。
• 柠檬酸及ATP可变构激活乙酰辅酶A羧化酶, 使由糖代谢源源而来的大量乙酰辅酶A得以羧 化成丙二酰辅酶A,进而合成脂酸及脂肪在脂 肪组织中储存,即糖可以转变为脂肪。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PPT课件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PPT课件
一般地说,动物组织不易利用脂肪酸合成 氨基酸。
(2)甘油
脂类中的甘油是糖异生的原料之一。 由甘油 可以转变成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碳骨架,即α-酮 酸,再由它们直接合成氨基酸。
四、核苷酸代谢与其它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
1. 核酸控制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影响 细胞的组成成分和代谢类型。

脂肪


氨基酸
核苷酸
1-磷酸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类 生糖氨基酸
核糖-5-磷酸
脂肪酸

甘氨酸 天冬氨酸

谷氨酰氨

丙氨酸 甘氨酸
生酮氨基酸

丝氨酰 苏氨酸
亮氨酸 赖氨酸
核 苷
半胱氨酸 天冬氨酸
酪酰氨 色氨酸
笨丙氨酸

天冬酰氨
异亮氨酸

酪氨酸 天冬氨酸
亮氨酸 色氨酸

苯丙酰氨

三羧酸循环处于中心的位置;(意义) 显示出是各种物质分解代谢的共同归宿; 是物质代谢相互联系和转变的共同枢纽。
一、糖代谢与脂代谢之间的联系与转变
糖与脂类的联系最为密切,糖可以 转变成脂类。
1. 糖转变成脂类
葡萄糖经氧化分解,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及丙
酮酸等中间产物(交挥点)
磷酸二羟丙酮
α-磷酸甘油
丙酮酸
糖代谢与脂类代谢的相互联系
有氧氧化 乙酰CoA,NADPH 从头合成 脂肪酸

脂肪
酵解 磷酸二羟丙酮
α -磷酸甘油
甘油 脂肪
脂肪酸
磷酸二羟丙酮
糖代谢
-氧化 乙酰CoA乙(植醛酸物循环) 琥珀酸 糖异生 糖
TCA
二、糖代谢与氨基酸代谢之间的联系与转变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生物化学》复习提要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生物化学》复习提要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第一节物质代谢的特点(一)整体性体内各种物质包括糖、脂、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的代谢不是彼此孤立各自为政,而是同时进行的,而且彼此互相联系,或相互转变,或相互依存,构成统一的整体。

(二)代谢调节机体存在精细的调节机制,不断调节各种物质代谢的强度、方向和速度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代谢调节普遍存在于生物界,是生物的重要特征。

(三)各组织、器官物质代谢各具特色由于各组织、器官的结构不同,所含有酶系的种类和含量各不相同,因而代谢途径及功能各异,各具特色。

例如肝在糖、脂、蛋白质代谢上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是人体物质代谢的枢纽。

(四)各种代谢物均具有各自共同的代谢池无论是体外摄人的营养物或体内各组织细胞的代谢物,只要是同一化学结构的物质在进行中间代谢时,不分彼此,参加到共同的代谢池中参与代谢。

(五)ATP是机体能量利用的共同形式糖、脂及蛋白质在体内分解氧化释出的能量,均储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键中。

(六)NADPH是合成代谢所需的还原当量参与还原合成代谢的还原酶则多以NADPH为辅酶,提供还原当量。

如糖经戊糖磷酸途径生成的NADPH既可为乙酰辅酶A合成脂酸,又可为乙酰辅酶A 合成固醇提供还原当量。

第二节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一、在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乙酰辅酶A是三大营养物共同的中间代谢物,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蛋白质最后分解的共同代谢途径,释出的能量均以ATP形式储存。

从能量供应的角度看,这三大营养素可以互相代替,并互相制约。

二、糖、脂和蛋白质代谢之间的联系体内糖、脂、蛋白质和核酸等的代谢不是彼此独立,而是相互关联。

它们通过共同的中间代谢物,即两种代谢途径汇合时的中间产物,三羧酸循环和生物氧化等联成整体。

(一)糖代谢与脂代谢的相互联系当摄人的糖量超过体内能量消耗时,除合成少量糖原储存在肝及肌肉外,生成的柠檬酸及ATP可变构激活乙酰辅酶A竣化酶,使由糖代谢源源而来的大量乙酰辅酶A得以羧化成丙二酰辅酶A,进而合成脂酸及脂肪在脂肪组织中储存,即糖可以转变为脂肪。

物质代谢的联系和调节专业知识讲解

物质代谢的联系和调节专业知识讲解
物质代谢的联系和调节专业 知识讲解
汇报人: 2023-12-30
目录
• 物质代谢的基本概念 • 物质代谢的联系 • 物质代谢的调节 • 物质代谢异常与疾病 • 物质代谢的研究方法 • 物质代谢的前沿进展与未来展

01
物质代谢的基本概念
物质代谢的定义
物质代谢
指生物体内所发生的用于维持生命活动的化学反应的总和,包括 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类。
合成代谢
指生物从外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将其转化 为自身组成成分,并储存能量的过程。
分解代谢
指生物体将自身组成成分分解为简单物质,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物质代谢的过程
消化吸收
食物经过物理和化学方式被分解为可被细胞吸 收的小分子,如氨基酸、单糖和脂肪酸。
转运
吸收的小分子通过细胞膜的转运进入细胞内部 。
物质代谢与细胞信号转导的联系
激素调节物质代谢
激素作为细胞信号分子,可以调节细胞内酶的活性或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调 节物质代谢的速度和方向。
物质代谢影响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内的物质代谢可以产生一些小分子信号分子,如cAMP、Ca2+等,这些信 号分子可以作为第二信使参与细胞信号转导过程。
03
物质代谢的调节
05
物质代谢的研究方法
生物化学研究方法
生物化学研究方法是通过生物化学手段来研究物质代谢的过 程。这些手段包括生物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分析和生物化学 技术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深入了解物质代谢的分子机制 和代谢途径。
生物化学研究方法还可以用来研究生物体内各种物质的合成 、分解和转化等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调节 机制。这些研究对于理解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疾病发生机制 具有重要意义。

第十五章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和调节控制

第十五章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和调节控制

第十五章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和调节控制第十五章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和调节控制一:填空题1.生物体内的代谢调节在三种不同的水平上进行,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代谢途径的终产物浓度可以控制自身形成的速度,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

3.连锁代谢反应中的一个酶被激活后,连续地发生其它酶被激活,导致原始信使的放大。

这样的连锁代谢反应系统,称为________________系统。

4.酶对细胞代谢的调节是最基本的代谢调节,主要有二种方式: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5.高等生物体内,除了酶对代谢的调节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对代谢的调节。

6.生物合成所需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小分子前体。

7.不同生物大分子的分解代谢均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将大分子降解为较小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将不同的小分子转化为共同的降解产物________________;经________________完全氧化。

8.构通糖、脂代谢的关键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_。

9.不同代谢途径可以通过交叉点代谢中间物进行转化,在糖、脂、蛋白质及核酸的相互转化过程中三个最关键的代谢中间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0.真核生物DNA的复制受到三个水平的调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调控。

11.遗传信息的表达受到严格的调控,包括________________即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化,和________________即随细胞内外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第十五章物质代谢的讲义相互联系和基因表达的调节

第十五章物质代谢的讲义相互联系和基因表达的调节

(1)反馈抑制(feedback inhibition):
也称负反馈,这是生物体普遍存在的一种调 节机制,反馈抑制是指反应终产物对自身合成途 径中的酶活力起抑制作用,大多是对第一个酶的 活力起抑制作用。
反馈抑制在代谢中见了很多,特别是在氨基酸和 核苷酸的生物合成中,这类例子更多。
(2)共价修饰(covalent modification):
乳糖操纵子模型的基本要点:
一群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相邻,并且共同受同一个操纵基因和启 动子所控制。
一群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和操纵基因 (operator)、启动子(promoter)组成了一个操纵子(operon) 。
➢为什么称它们为一个操纵子呢?因为它们又共同受一个调节基
因(regulator gene)所调节。
结构基因
调节基因
启动子 操纵基因 A B C
操纵子(operon)
结构基因:决定酶蛋白或蛋白质的基因。 操纵基因:转录的开关,可打开或关闭结构基因的转录。 启动子:专管转录起始,上面有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调节基因:为阻遏蛋白编码。
酶合成的诱导:诱导物:乳糖或乳糖类似物IPTG(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
亦称化学修饰,就是在调节酶分子上以共价键连上 与或脱下某种特殊的化学基团,从而引起酶活性的改变, 这类酶称共价修饰酶。
自从1955年Krebs和Sutherland等有关糖原磷酸化酶 的研究以来,到目前已经知道的有100多种酶在它被翻译 后进行共价修饰。
目前已知有6种类型的共价修饰酶
① 磷酸化/脱磷酸化 ② 腺苷酰化/脱腺苷酰化 ③ 乙酰化/脱乙酰化 ④ 尿苷酰化/脱尿苷酰化 ⑤ 甲基化/脱甲基化 ⑥ S-S/SH相互转变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和代谢调节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和代谢调节

1
腺苷酸环化酶(活性)
意义:酶的共价修饰反应是酶 促反应,只要有少量信号分子 (如激素)存在,即可通过加 速这种酶促反应,而使大量的 另一种酶发生化学修饰,从而 获得放大效应。这种调节方式 快速、效率极高。
2、ATP
cAMP
2 102
3、蛋白激酶
3
(无活性) 蛋白激酶(活性

ATP 4、磷酸化酶激
ADP
脂肪
甘油 脂肪酸
磷酸二羟丙酮
乙酰CoA
氨基酸碳架
氨基酸
蛋白质
有限
2、蛋白质转化为脂肪
生酮AA 蛋白质
生糖AA
α-酮酸
乙酰乙酸
丙酮酸
磷酸二羟丙酮
乙酰辅酶A 脂肪酸
α-磷酸甘油
脂肪
四、核酸代谢与其他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 1、糖、脂肪、蛋白质为核酸的合成提供原料和能量
PRPP

糖、脂 CO2 ATP
Gln Gly Asp 甲酸盐
乙醛酸循环 琥珀酸
(植物)
糖异生 糖 糖异生(次要)
TCA
主要
ATP(供能)
二、糖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1、糖转化为蛋白质
①碳源:糖经EMP和TCA循环产生3-PGA、PEP、丙酮酸、α-酮戊二酸和草酰乙酸等,它们 均可形成相应的AA。
②能源:ATP。 ③提供还原力: NADH、NADPH
糖 →→α-酮酸→→氨基酸→+蛋N白H3质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和代谢调节
第一节 物质代谢间的相互联系 一、糖代谢与脂类代谢的相互关系 二、 糖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相互关系 三、脂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相互关系 四、核酸与糖类、脂类、蛋白质代谢的相互关系
1.各物质的代谢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生物化学教案——第十五章 代谢调节

生物化学教案——第十五章 代谢调节

第十五章代谢调节细胞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细胞代谢是一个完整统一的网络,并且存在复杂的调节机制,这些调节机制都是在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或RNA)的作用下进行的。

本章重点是:物质代谢途径的相互联系,酶活性的调节。

物质代谢途径的相互联系细胞代谢的基本原则是将各类物质分别纳入各自的共同代谢途径,以少数种类的反应转化种类繁多的分子。

不同代谢途径可以通过交叉点上关键的中间物而相互转化,其中三个关键的中间物是乙酰CoA、G-6-P、丙酮酸。

一、糖代谢与脂代谢的联系1、糖转变成脂糖经过酵解,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及丙酮酸。

磷酸二羟丙酮还原为甘油,丙酮酸氧化脱羧转变成乙酰CoA,合成脂肪酸。

2、脂转变成糖甘油经磷酸化为3-磷酸甘油,转变为磷酸二羟丙酮,异生为糖。

在植物、细菌中,脂肪酸转化成乙酰CoA,后者经乙醛酸循环生成琥珀酸,进入TCA,由草酰乙酸脱羧生成丙酮酸,生糖。

动物体内,无乙醛酸循环,乙酰CoA进入TCA氧化,生成CO2和H2O。

脂肪酸在动物体内也可以转变成糖,但此时必需要有其他来源的物质补充TCA中消耗的有机酸(草酰乙酸)。

糖利用受阻,依靠脂类物质供能量,脂肪动员,在肝中产生大量酮体(丙酮、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

二、糖代谢与氨基酸代谢的关系1、糖的分解代谢为氨基酸合成提供碳架糖→ 丙酮酸→ α-酮戊二酸+ 草酰乙酸这三种酮酸,经过转氨作用分别生成Ala、Glu和Asp。

2、生糖氨基酸的碳架可以转变成糖凡是能生成丙酮酸、α—酮戊二酸、琥珀酸、草酰乙酸的a.a,称为生糖a.a。

Phe、Tyr、Ilr、Lys、Trp等可生成乙酰乙酰CoA,从而生成酮体。

Phe、Tyr等生糖及生酮。

三、氨基酸代谢与脂代谢的关系氨基酸的碳架都可以最终转变成乙酰CoA,可以用于脂肪酸和胆甾醇的合成。

生糖a.a的碳架可以转变成甘油。

Ser可以转变成胆胺和胆碱,合成脑磷脂和卵磷脂。

动物体内脂肪酸的降解产物乙酰CoA,不能为a.a合成提供净碳架。

第十五章物质代谢联系与调节

第十五章物质代谢联系与调节
▪ 生物体内的代谢调节,在三种不同水平上进 行。即:1.神经调节;2. 激素调节;3.细胞 内调节
▪ 细胞代谢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控制 酶的作用而实现的。这种酶水平的调节, 是最基本的调节方式。激素和神经调节 是随着生物进化、发展而完善起来的调 节机制,但是它们仍然是通过“酶水平” 的调节而发挥其作用。所有这些调节又 受生物遗传因素的控制。
(4)ADP-核糖基化(ADP-ribosylation)
Arg.Gln.Cys;
(5)甲基化(methylation)Glu
磷酸化酶
▪ 磷 酸 化 酶 b: 该 酶 本 身
磷酸化酶激酶
无活性, 当磷酸化酶b
a(
b(
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 基被磷酸化后,即形 成高活性磷酸化酶a。
磷 酸 化 酶
磷 酸 化 酶
2.蛋白质可以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中的 生糖氨基酸脱氨后,变成酮酸,再经糖异 生作用生成糖。
(1) 糖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为氨基酸合成提供
碳骨架
糖 丙酮酸
α-酮戊二酸
草酰乙酸
Ala
Glu
Asp
(2) 生糖氨基酸的碳架可转变为糖
生糖氨基酸:凡可生成丙酮酸,α-酮戊二酸,草酰乙
酸, 琥珀酸的氨基酸。
生酮氨基酸:Phe, Tyr, Ile , Lys, Trp 等
当诱导物存在时,诱导物和阻遏蛋白结合时,改 变阻遏蛋白的构象,不能与操纵基因结合,于是RNA 聚合酶起作用,使底物基因进行转录和翻译,生成酶 蛋白。
B. 酶生成的阻遏作用(repression)
在没有代谢产物时,阻遏蛋白不能与操纵基因结合,因而 结构基因就转录翻译,生成酶蛋白。
当代谢产物存在时,代谢终产物和阻遏蛋白结合,使 阻遏蛋白构象发生变化,可与操纵基因结合,从而使 结构基因不能进行转录,酶的生成受到阻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脂代谢和蛋白代谢的关系
1. 脂类分子的甘油部分可转变为丙酮酸,丙 脂类分子的甘油部分可转变为丙酮酸, 酮酸可转变为OA,alpha-酮戊二酸,然 酮戊二酸, 酮酸可转变为 , 酮戊二酸 后接受氨基后转变为相应的氨基酸; 后接受氨基后转变为相应的氨基酸; 2. 脂类中的 部分转变为蛋白质是受到限 脂类中的FA部分转变为蛋白质是受到限 制的, 分解的产物乙酰-CoA虽然可进 制的, FA分解的产物乙酰 分解的产物乙酰 虽然可进 入TCA生成酮酸,酮酸经转氨可产生相应 生成酮酸, 生成酮酸 的氨基酸,但乙酰-CoA进入 进入TCA,必须 的氨基酸,但乙酰 进入 , 要有草酰乙酸。 要有草酰乙酸。
(4)其他形式的别构调节 有一些别构酶还受核苷酸类化合物的调节,如酵解 和TCA中一些酶活性可因ATP、ADP、AMP的存在而抑制 or激活。
以上别构调节所涉及的酶都是别构酶,它的调节代谢 过程与别构酶的结构、性质、特点等问题相关。
(二)共价调节
概念: 共价调节酶通过其它酶的作用, 1. 概念 : 共价调节酶通过其它酶的作用 , 对 其结构进行共价修饰或脱去共价修饰, 其结构进行共价修饰或脱去共价修饰,而使 其活性在有活性和无活性形式之间相互转变。 其活性在有活性和无活性形式之间相互转变。 许多E被翻译后都要进行共价修饰。 许多 E 被翻译后都要进行共价修饰 。 生理意 义广泛,反应灵敏,加之它们常受激素甚至 义广泛,反应灵敏, 神经的指令,导致级联式放大反应。 神经的指令,导致级联式放大反应。
) ) 磷酸化酶 酶
磷 酸 化 酶 酶 无 活 性 性 活 b b 有 化 酸 磷
磷酸化酶磷酸酶
a
糖原合酶
糖原磷酸化E和糖原合 的活性具有相反的调节方 糖原磷酸化 和糖原合E的活性具有相反的调节方 和糖原合 正好一种E活化时 另一种E受到抑制 活化时, 受到抑制。 式,正好一种 活化时,另一种 受到抑制。它们 的协同作用如下: 的协同作用如下:
(三)其它调节方式
此类调节包括酶的合成和降解速度的调节。 此类调节包括酶的合成和降解速度的调节 。 如:酶的作用物,激素或药物可以诱导酶的 酶的作用物, 合成;代谢产物有的可以阻遏的合成;另一 合成;代谢产物有的可以阻遏的合成; 方面改变酶分子的降解速度, 方面改变酶分子的降解速度,也能调节细胞 内的量。这种调节较慢, 内的量。这种调节较慢,要数小时或几天的 时间。 时间。
(一) 别构调节 1. 概念 别构调节( regulation) 别构调节(allosteric regulation):酶分子的非催 化部位与某些化合物可逆地非共价结合后发生构象的 改变,进而改变E活性状态,称为E的别构调节。 改变,进而改变E活性状态,称为E的别构调节。 具有这种调节作用的E称为别构酶。 具有这种调节作用的E称为别构酶。 别构酶 由别构酶起作用调节代谢过程称别构调节。 由别构酶起作用调节代谢过程称别构调节。 别构调节 别构效应物(effector)分为: 2. 别构效应物(effector)分为: 正效应物 负效应物 positive negative
2.可逆共价修饰的类型: 可逆共价修饰的类型: 磷酸化、Tyr、Ser、Thr、His; (1)磷酸化、Tyr、Ser、Thr、His; 腺苷酰化(adenylylation) (2)腺苷酰化(adenylylation)接受 修饰的氨基酸残基:Tyr; 修饰的氨基酸残基:Tyr; 尿苷酰化(uridylylation)Tyr; (3)尿苷酰化(uridylylation)Tyr; ADP-核糖基化(ADP-ribosylation) (4)ADP-核糖基化(ADP-ribosylation) Arg.Gln.Cys; Arg.Gln.Cys; 甲基化(methylation) (5)甲基化(methylation)Glu
第十五章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和调节控制
一、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二、酶的活性调节 三、基因表达的调控
第一节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生物体内各种代谢过程是一个整体。 所以,各类物质的代谢均不是一个独 立的事件——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和 相互转化。糖、脂、蛋白和核酸之间 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Biblioteka 一、糖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四、核酸代谢与糖、脂及蛋白质代 核酸代谢与糖、 谢的相互联系
1. 核酸及其衍生物和多种物质代谢有关。但脂类 代谢,除供应嘌呤环合成原料CO2 外,和核酸 代谢并无明显的关系;糖代谢中的戊糖循环提 供核糖,是合成核酸的原料;蛋白质代谢能为 嘌呤和嘧啶的合成提供许多原料,如Gly、Asp、 Gln、甲酸盐等。
(2)同促效应(homotropic effect):底 同促效应( 物分子本身对别构E的调节作用。(底物与E 结合的协同作用)。 (3)异促效应(heterotropic):非底物 异促效应( 分子的调节物对别构E的调节作用。(如ATP 与CTP竞争天冬aa转氨甲酰E的调节部位,高 水平ATP可阻止CTP对E的抑制)。
许多核苷酸在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ATP提供能量和磷酸基团 提供能量和磷酸基团 UTP参与糖原合成 参与糖原合成 GTP参与蛋白质合成 参与蛋白质合成 CTP参与磷脂合成 参与磷脂合成 许多辅酶均为核苷酸的衍生物CoA、NAD、 NADP、FAD。因此,核苷酸与很多代谢有着 密切的关系。
2. 核酸与其他物质代谢关系中更为重要的一 点是:它作为细胞内的重要遗传物质,可通 过控制蛋白质合成,影响细胞的组成成份和 代谢类型。 3. 核酸与其它各类代谢物质之间存在着一种 交互作用的关系,各类代谢物为核酸及其衍 生物的合成提供原料,而核酸及其衍生物又 反过来对其他物质的代谢方式和反应速进度 发生影响。
二、酶水平的调节 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绝大多数是由E所催化 的化学反应组成的,这些反应是在精致的 调节机制控制下进行的。 酶除了具有催化功能外,还具有调节和控 制各类生物化学反应速度、方向和途径的 功能。 酶水平的调节作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 通过激活或抑制酶的活性;二是通过影响 酶的合成或降解速度,即改变细胞内酶的 含量。这种酶水平的调节作用是生物调控 最重要的形式。
三、糖代谢与脂代谢的相互联系
糖可以转变为脂肪。糖分解产生的乙酰CoA CoA可 1.糖可以转变为脂肪。糖分解产生的乙酰CoA可 合成FA 另一方面, FA; 合成 FA ; 另一方面 , 糖分解产生的磷酸二羟 丙酮又可生成甘油,FA和甘油可分成脂肪 和甘油可分成脂肪。 丙酮又可生成甘油,FA和甘油可分成脂肪。 2.脂肪转变为糖是有限的 脂肪转变为糖是有限的。 2.脂肪转变为糖是有限的。脂类分子的甘油部 分经糖异生可以生成糖, FA部分分解产生 分经糖异生可以生成糖,而FA部分分解产生 的乙酰-CoA进入TCA后全部氧化为CO CoA进入TCA后全部氧化为 的乙酰 CoA进入TCA后全部氧化为CO2和H2O。 因此,在动物中,脂肪转变为糖是有限的, 因此,在动物中,脂肪转变为糖是有限的, 而在植物和微生物中存在乙醛酸循环,乙酰而在植物和微生物中存在乙醛酸循环,乙酰CoA可产生OA,可异生为糖,因此, 可产生OA CoA可产生OA,可异生为糖,因此,在植物和 微生物中,脂肪可以转变为糖。 微生物中,脂肪可以转变为糖。
磷酸化酶
磷 酸 化 酶 b: 该 酶 本 身 无活性, 当磷酸化酶b 无活性 , 当磷酸化酶 b 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 基被磷酸化后,即形 成高活性磷酸化酶a 成高活性磷酸化酶a。 磷酸化酶b 磷酸化酶 b 化 活 愓, 化形 a 的 愓 , 被磷 化, 酸化酶 酶 化, 磷酸化酶a 磷酸化酶a 活化 磷酸化 化。 惊 磷酸酶 化。
1.糖可以合成各种非必需氨基酸的碳链结 构,经氨基化或转氨基作用后,即生成 相应的氨基酸。糖代谢产生的能量可以 供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GTP) 2.蛋白质可以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中的 生糖氨基酸脱氨后,变成酮酸,再经糖异 生作用生成糖。
(1) 糖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为氨基酸合成提供 碳骨架
糖 丙酮酸 Ala α-酮戊二酸 酮戊二酸 Glu 草酰乙酸 Asp
1.酶的诱导和阻遏 某些物质可以诱导细胞内产生诱导酶, 某些物质可以诱导细胞内产生诱导酶,这种作 用叫做酶的诱导生成作用。 用叫做酶的诱导生成作用。 一些分解代谢的酶类只在有关底物or底物类似 一些分解代谢的酶类只在有关底物or底物类似 or 物存在时才能诱导合成; 物存在时才能诱导合成; 一些合成代谢的酶类在产物或产物类似物足够 存在时,其合成被阻遏。 存在时,其合成被阻遏。
3. 别构调节有下述几种作用方式: 别构调节有下述几种作用方式: (1)酶活力的反馈和前馈控制 反馈( feedback) 反馈 ( feedback ) 是指反应系统中最 终产物对初始步骤的E活力的控制作用。 终产物对初始步骤的E活力的控制作用。可 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正反馈: 正反馈:终产物可以激活初始步骤的酶 负反馈: 负反馈:终产生可以抑制初始步骤的酶 在反应系统中, 前 馈:在反应系统中,反应物对后续反 应的酶的控制作用。 应的酶的控制作用。
3.如无其它物质来补充草酰乙酸, 3.如无其它物质来补充草酰乙酸,反应便不能 如无其它物质来补充草酰乙酸 进行,因此动物不易利用FA合成aa FA合成aa, 进行,因此动物不易利用FA合成aa,而在植 物和微生物中,因存在乙醛酸循环。(可由2 。(可由 物和微生物中,因存在乙醛酸循环。(可由2 分子的乙酰-CoA合成一分子琥珀酸 合成一分子琥珀酸, 分子的乙酰-CoA合成一分子琥珀酸,用以增 OA,从而促进FA合成aa。)因此在植物中 FA合成aa。)因此在植物中, 加OA,从而促进FA合成aa。)因此在植物中, 脂肪酸可转变为aa aa。 脂肪酸可转变为aa。 Protein可以转变为脂肪 如同aa 可以转变为脂肪, aa可转变为乙 4.Protein可以转变为脂肪,如同aa可转变为乙 CoA, 由乙酰-CoA可合成 FA; 生糖aa 可合成FA aa可以 酰 -CoA , 由乙酰 -CoA 可合成 FA ; 生糖 aa 可以 转化为甘油,也可转化为乙酰CoA CoA, 转化为甘油,也可转化为乙酰CoA ,再转化为 FA。有了FA和甘油就可以顺利合成脂肪。 FA和甘油就可以顺利合成脂肪 FA。有了FA和甘油就可以顺利合成脂肪。 此外,Ser还可以合成胆胺和胆碱 因此aa 还可以合成胆胺和胆碱, aa也 此外,Ser还可以合成胆胺和胆碱,因此aa也 是合成磷脂的原料。 是合成磷脂的原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