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创新知识情境的企业知识联盟研究

合集下载

建立联盟专用制度 促进产业技术 创新战略联盟的知识共享——以湖北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例

建立联盟专用制度 促进产业技术 创新战略联盟的知识共享——以湖北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例

但从 目前的情况来看 , 联盟成 员间普遍存在知识共 享程度低 的问题 , 有发挥联盟 资源共享 的积极 作用。基 于此 , 中 没 文
提 出建立联盟 专用制度 来改善产业技 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共享 , 而该专用制度 的建立主要基 于保护知识 的专用制度和 基 于知识 交换 的专用制度两个层 面 , 后通过研 究假设 、 实证分析等进行 了相 关论证 。
产业技术创新 战略联盟是指 由企业 、 大学、 科研 机构或其 他组 织机 构 , 以企业 的发展需求和各方 的共 同利益为基础 , 以
T e I d sr c n l g n o a o t a e i l n e h n u t y Te h o o y I n v t n S r t g c Al a c i i
口 MA Xu—me, N Y a j n i i QI u n— i a
( c o l f n g me tW u a n es yO e h oo y W u a 30 0, hn ) S h o o a e n, h n U i ri f c n lg , h n40 7 C i Ma v t T a
【 bt c h ao Te nu r Tcnl y noao tt iAlnesoipo eaiyo i oao ad A s at e olf dsy eho g nvtn re c l c it m r e h l nvtn, r 】T g I t h o I i S a g i a v ho g i oao reiai c; nweg an ;h ui e  ̄ e K yw rs n s cnl yn vtnsa g lne kol es r g t n u t dt e y o n i tt c l a d hi e q s m

联盟社会资本、知识管理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技术创新联盟的概念框架

联盟社会资本、知识管理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技术创新联盟的概念框架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 5 2 1 ) 304 -7 0 82 X( 02 0 -0 30 4
企业 通过 技术 创 新联 盟 、 供应链 、 包 等合 作关 系 外 构 建 的外 部社 会资 本 被越来 越 多地 认 为是 企业 构建 竞 争 优势 , 好 参 与 国 际 化 竞 争 的关 键 … 。实 践 也 表 更
[ 收稿 日期 ] 2 1 0 0 1— 8—1 2
[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17 18,100 4 , 7 12 2 7 0 2 5 ) 教育部哲学社会 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 目(9Z 0 3 ) 0 JD 0 0 [ 作者简介 ] 孙 彪 (9 7一 ) 男 , 18 , 山西孝义人 , 西安 交通 大学 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 研究生 ; 刘 益 ( 9 1一 ) 女 , 16 , 陕西西
21 02年 5月 西 安交 通 大学 学报 ( 会科学 版 ) 社 第3 2卷第 3期 ( 13期 ) Ju a o i lJ o n nvri ( oi c ne) 总 1 or l f li t gU iesy Sca Si cs n X a a o t l e
M a 01 y2 2
造 对 联 盟 创 新 绩 效 的 影 响 为线 性 正 向 , 者 在 联 盟 社 会 资 本 与 创 新 绩 效 之 间起 中介 连 接 作 用 。 二
[ 关键 词] 联盟社会 资本 ; 知识 管理 ; 知识共 享 ; 知识创造 ; 创新绩效 ; 企业家导向 ; 技术创新联盟
[ 中图分 类号] F 7 . 22 4
明, 越来 越 多 的技 术 创 新 是 通 过 联 盟 形 式 完 成 的 J 。
维度 与购 买方绩 效 均呈 现倒 U型关 系 。

基于博弈论的知识联盟合作创新研究

基于博弈论的知识联盟合作创新研究

容主要集 中在知识共享合 作伙 伴的选取 、 影响合 作 因 素研究 、 合作伙伴之 间如何实施知识管理 、 降低合作风 险等几个 大方 面。而关于合作伙伴间通过知识共享 合
作创新 的研究则 较少。通过 文献研 究可 以发现 , 当前
研究忽视 了企业之 间要想达成 合作共 识 , 需要 对合作 的经济性 、 可行性进行判定 , 即忽略了判 断在 怎样 的情 境下 , 企业之间才有必要通 过合 作而非 自行完成 创新 以及实现最优效用这一基础 环节。而跳跃该环节直接 进行无论是合作伙伴 的选 取 , 还是 如何 实施跨 组织 的 知识管理 的讨论 , 都将缺 乏夯 实的讨论 基础 。正是 鉴 于上述 原因 , 笔者试 图从还未 开展基 于知识 共享 的合 作创新 阶段这 一阶段着手 , 出合作 企业 间的期望 收 提
勇 , ,9 3 女 1 8 年生 , 在读硕士研究 生 , 研究方 向为知识管理 ; 张
羿, , 男

9 ・ 2




第2 8卷
壹 点 以 括 以曼 予 分 。 识 盟 3知 联 合 创 博 模 的 可 概 为 下窖 型 以 析 知 联 特 : 几 点 识盟 作 新 弈型
… … 一 … … … … … 一
博弈类 型 , 如按照参 与者行 动的先后 顺序 可 以分 为静
L vf k(9 5 l 调研了一百多家英 国的信息 技术 与 ee c 1 9 )7 i J 通信企业 , 研究结果表明 4 %以上 的企业认 为在新产 0
品开发中合作与独立 开发相 比是耗时 的和复 杂的 , 甚
收稿 日 :0 8 1 1 期 2 0 —1 一O 修 回 日 :0 8 1 —1 期 20 — 2 0

企业知识联盟的最优联盟策略分析——一个包含创新目标的最优控制模型

企业知识联盟的最优联盟策略分析——一个包含创新目标的最优控制模型
第 2 卷 第 1 期 7 5
21 0 0年 8月



步与Leabharlann 对策 Sce e& Te h lgyPr g e sa lc inc c noo o r s ndPoiy
V_ . 0 27NO.5 1 1 Aug 201 . 0
企业知识联盟 的最优联盟策 略分析

个包含创新 目标 的最优控 制模 型
0 引 言
企 业 知 识 联 盟 指 企 业 为 了促 进 自身 知 识 水 平 和 能 力 的
选择 联盟 伙伴 ,成员 的知识基 础都是 重要 的考 察 因素 。而
影 响企业 采取不 同联盟 策略 的因素 涉及外 部产业 环境 、企 业特 征 、战略等方 面 ,研究结果难 以统一 ,尚缺 乏系统性 。 本文通 过构建 包含创 新 目标 的最 优控 制模 型模拟企业 的联 盟决 策 ,研究 探索 式创新 背景下 ,企 业不 同联盟策 略 的适 用条件 与动态 转换 。从知 识基础 、关 系强度 两方 面考 察企 业知识 联盟 的属性 与企业 的联盟 策略 ,即企 业通过拓
识 共享 、知识学 习 、知识 转移 与扩散 等 。对 企业来说 ,知 识 联盟无 论采取何 种具体 形式 ,本质上 都需要 企业针 对 主 要 知识 活动 ,以及 相关 的互动流 程 、文 化融合 、冲突解决 等 方面投入 时 间、人员 、资金 。因而 ,知识联 盟是企 业关 系 投资 的结 果 。企业 可 以能动地 构建和 优化知识 联盟 以促 进 自身 知识水平 和能力的提升 ,实现企业 创新 目标 。 与企业 知识联盟最 优策 略相关 的研究 主要有 :① 对于
知 识联 盟 的最 优 网络结 构 的研 究 包 含关 系视 角 与结 构 视

基于知识联盟的产学研合作研究

基于知识联盟的产学研合作研究
际采用的只是一小部 分 , 已经形成 了一条信息传送带。 但
知识链。通过知识链 实现 共同利益 , 推动技术 和经济 的发展 。
( ) 三 大学 、 科研机构 和企业资 源的互补 性。知识经 济时 知识链存在于社会各个群体之 中 ,因而不 同的知识链形成 相 代, 知识成为经济发展 的关键性资源 。而面对剧烈变化 的市场 互交错的知识 网 知识联盟 。一个组织 可以参 与多条 知识链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任意时间内被人重复使用。 知识共享的人越多, 知识的价值与 渐成为联盟合作的主流趋势。尤其是知识型企业的知识联盟 ,
作为学习和创造知识 的平 台,为联盟 成员间相互 学习专业 能 ( ) 二 大学 、 研机构和企业 面对 以知识为基础 的竞争 。 科 大 力 , 形成专业能力 的优势互补 , 创造新 的交叉知识提供 了一个 学、 科研机构其在 经济发展 中的作用也在扩大 。大学 、 科研机 最充分、 也最具挑战性的消化 吸收别人 知识的机制。 构除 了知识再生产 和系统地进行科学 创新 的使 命外 ,还承担 ( ) 二 基于知识联盟 的产学研合 作 内涵 。基于知识联盟 产 着一种知识产业 的新 角色 ,即与产业 界合作将研究转化为实 学研合作是企业 、大学 和科研机构 的各 自知识优势加 以集 成 践, 加速知识 的传播和转让 , 提高企业 的经济增 长速度 和 和 系统化 , 从而 以便使企业能提高经营效益 和创新 能力 , 高核 心 提 竞争力 。 企业也常常开展具有和大学 、 科研机构一样高水平的 竞争力。通过产学研 的联合 , 以知识为 中心 , 围绕知识 的 形成 培训 和研究。大学 、 科研机构和企业都致力 于促进经济发展和 投入 知识 的转化 知识 的创新 的无 限循 环过程 ,在这个过 程 学术研究。 目前虽然在大学 、 科研机构 的创新 中能够被企业实 中, 所有 的人都被一条无形的链联系起来 , 这条无形 的链就 是

基于知识转移的校企联盟模型研究

基于知识转移的校企联盟模型研究
第 2 卷 第 l期 8 0 2 t 年5 01 月
科 技 进 步 与
对 策
V_ _ 8 o 1 0 2 N .0 I
M a. y2011
S in e& T c n l g r g e s n o iy ce c e h o o y P o r s dP lc a
基 于 知 识 转 移 的 校 企 联 盟 模 型 研 究
D :0 3 6 /.sn 1 0 -3 8 2 1 . 0 0 6 OI 1 . 9 9 ji . 0 17 4 . 0 1 1 . 0 s
中 图 分 类 号 1 4 G6 4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7 4 ( 0 1 1 —0 10 1 0 ~ 3 8 2 1 ) 00 2 —4
1 校 企 联 盟 和 知 识 转 移 的 内涵 界 定
校 企 联 盟 是 指 基 于 战 略 联 盟 的 校 企 合 作 , 中 校 其
李云 梅 , 黄 祥
( 汉科技 大 学 管理 学 院 , 武 湖北 武汉 4 0 8 ) 3 0 1 摘 要: 通过 分析知 识 转移过 程 中知识 共 享 、 识 创新 和 知 识 吸收 各 阶段 的 特 点 , 结提 出 了影 响校 企 联 知 总
盟 的五 大要 素 , 即环 境 因素 、 同愿景 、 共 合作 模 式 、 益 分 配 以及 学 习 能力 , 利 并在 此基 础 上 构 建 了校 企 联 盟 模 型 。该模 型 显示 出校 企合 作 的原 因是 双 方存 在 知识 势 差 , 识 势 差 随着 校 企知 识 转移 的 不 同阶段 而 改 知
技成果转化效 率 。从 知识 转 移角 度来 看 , 高校 和企 业
间有 必 要 加 大 合 作 的力 度 和 深 度 。

浅谈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构建知识联盟

浅谈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构建知识联盟
在 我 国 经 济 发 展 史 上 是 罕 见 的 。 民 营 科 技 企 业 的 快 我 国 民 营 科 技 企 业 进 一 步 发 展 的 因 素 主 要 为 以 下 几 个方 面 :
( ) 技 术 创 新 与 科 技 研 发 后 劲 不足 一
由于 在 1 9 年 前 ,我 国 民 营 科 技 企 业 大 部 分 的业 92 务 活 动 都 是 以科 技 开 发 、科 技 咨询 、科 技 产 品 贸 易为
作用 ,阐 明 了我 国民营科技 企业 知识联盟 的构建方 式 ,并 对提 高我 国民营科技 企业知 识联盟 的有 效性提 出了相 应的建议。 关键词 :民营科技企业 ;知识联盟 ;构 建方式
中图分类号 :F 7 .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7 — 3 X (0 6 10 6 — 4 2 92 4 6 1 9 1 2 0 )0 — 0 80
作者简介 :王新军 (93) 17一 ,男 ,山东济南社会科 学院 ,主要从 事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张霖 (96) 17一 ,男 ,济南社会科学 院 ,主要从 事产业经济研究。
维普资讯
企 业 管 理
Bu ies Admiita in sn s nsr t o
总收八 2 7 7 o l5 5 《- 75 - 9 l 9,_ 抖 - I 9 5 2

灏翦 蠹 3 l 1 5 5 稍_照 9 ¨ 2 9 9 科7
反 ^ 9 —. l 6 6 涪 罄 12 :j l 4 ̄1弱 霉 融 4 7 4 爨 . 9 4 i: Ⅸ 6 5 3 蛳: 娃8 4 5
配 。企 业 人 、财 、物 等 生 产 要 素 如 果 由政 府 决 定 ,就 是 国 营 ,否 则 就 是 民 营 。 因 此 , 民 营 涵 盖 私 营 、 民 有 、非 国营 三 个 不 同 层 次 的 经 济 关 系 ,个 体 、私 营 、 集 体 、外 商 投 资 、非 国 家 控 股 股 份 制 、股 份 合 作 制 、 国有 民营企业 等都是 民营企业 的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三 ,它是科 技 型企 业。它必须具备不断创新 能力 ,有一定 比例 的 科 技 人 员 ,有 较 高 的研 究 开 发 投 入 。 我 国 的民 营科 技企 业经 历 了二 十余 年 的风 雨历 程 ,历 经 初 创 、快 速 发 展 、调 整 、 “ 次 创 业 ” 和 二 全面 发展 等若 干 阶段 ,以超 常规 的速 度增 长 。据 不 完 全 统 计 ,2 0 年 ,全 国 民 营 科 技 企 业 总 数 已 达 到 02 19 8 家 ,实 现技 工贸 总收).5 5 亿 元 ,人均 收 入 0 34 k 99 2 达 到 3 .5 元 ,上 缴 税 金 1 8 亿 元 ,这 种 增 长 速 度 31 万 32

企业知识联盟构建初探

企业知识联盟构建初探

济环境挑战而做出的战略反应 。


知识联盟构建的意义
些异 质资 源 ,组建 知识联盟 目的是为 了维持或获 取这 些异质 资
是联盟 主题努力 向伙伴学 习的 同时 , 要设置 自己的知识溢 出屏
知识联盟不仅 能使企业 获取 新的发展机会 , 降低 成本 , 分散 源 , 保持其核心竞争力。 在构建联盟 的同时也要 注意 到两个问题 :
的学习障碍 , 有效控制联盟 的风险 , 使联盟 的作用 真正得 以发挥 。 1. 正确认识和把握 知识 战略联盟 的竞争 与合作关 系。战略
联盟改变 了传统 的竞争方式 , 组成联盟的企业之 间不再是简单地
进行对抗性竞争 , 而是 在竞 争中合作 , 在合作 中竞 争 , “ 从 竞争” 走 向“ 竞合 ”从 “ , 单赢” 向“ 走 共赢” 。因此 , 一方 面要信任合作伙伴 , 相互学习 , 以实现共 同的战略利益 ; 另一方 面, 应考虑到联盟组织
张,首先要实现技术 的跨越,知识 联盟是实现技术跨越 的有效途 径, 知识联盟可 以有效地 实现技术要素从低效部 门向高效部 门流
动 , 到技 术 创 新 和 产 业 升 级 的 目的 。 达 二 、 识 联 盟构 建 的 理论 基 础 知 知 识 联 盟 有 三 种 基 本 理论 基础 , 三 个 角 度 来 进 行 分 析 : 从
才、 设备优势 , 事技术追随和创新开发, 从 避免重复研究, 加快 了产 品开发速度 , 短产 品开发周期, 双赢 。 缩 实现 3增强国际竞争力。企业要在全球科技经济竞争 中有一席之 .
三 、 识 联盟 构 建 的过 程 知
企业知识联盟不仅涉及知识资源 的获得 、 积累 、 创新 等问题 ,

我国企业外向知识联盟探讨

我国企业外向知识联盟探讨

我国企业外向知识联盟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我国企业外向知识联盟的重要性及发展情况。

首先介绍了外向知识联盟的概念和研究背景,分析了外向知识联盟形成的动因和类型。

然后重点探讨了我国企业外向知识联盟的特点,以及外向知识联盟对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结论部分总结了我国企业外向知识联盟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企业外向知识联盟的重要性和作用,进一步指导企业在联盟中的合作与发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外向知识联盟、我国企业、企业创新、国际竞争力、发展现状、研究方向、总结、展望。

1. 引言1.1 我国企业外向知识联盟探讨的重要性中国企业外向知识联盟是企业间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与外部组织或个体合作,共同获取知识和资源,促进企业创新和发展。

探讨我国企业外向知识联盟的重要性,有助于深入了解如何通过联盟形式实现知识共享和技术合作,提高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在当前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着更多复杂多变的挑战,单打独斗已难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构建外向知识联盟成为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适应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国企业外向知识联盟探讨,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还可以促进不同企业之间资源的互补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

加强外部合作,与国际先进企业建立联系,可以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研究和探讨我国企业外向知识联盟的重要性,对推动我国企业的转型升级,提高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2 外向知识联盟的概念外向知识联盟是指企业之间为了共同获取和分享知识资源而建立的合作关系。

在这种联盟中,参与的企业可以通过共享技术、经验、市场信息等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外向知识联盟通常是由具有相似或互补专业知识的企业组成,他们可以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实现互利互惠。

这种联盟形式有助于企业在全球化竞争环境中更好地适应变化,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基于知识转移的知识联盟中创新过程模型研究

基于知识转移的知识联盟中创新过程模型研究

过个体、组织与环境的互动作用能产生综合效用 。 以灵捷战略联盟的形式出现 ( u ,20 ) 。在这 国内对创新 过 程 的研 究 尚处 于介 绍 、整理 、评 论 阶 P r 07 J l 种情况下 ,基于 知识 联 盟 的企 业 技术 创 新 得 以兴 起 段 ,饶勇 (03 20 )就 总结 了 N nk oaa的 S C 模 型 的 EI 与发展 。虽 然从 国内外 的情 况来 看 ,对 技 术 创新 过 理论 价值 在 于 准 确 揭示 了知 识 生 产 的终 点 和起 点 , 程 的相关研 究相 对成 熟 ,但 是 知识 联 盟 的 出现 却 为 清晰辨 识 了知 识 生产 模 式 的 常规 类 别 ,而缺 点 为 既 技术 创新提 出 了新 的 研究 课 题 ,即 :应 当 如何 描 述 没有揭示 S C 模型 与企业竞 争优势 之 间的关 系 ,又 EI 知识 联盟 中的创新 过程 ( nn ,20 ) A ad 07 。 没有考虑 社会知 识 的作 用 。和 金 生等 (05 20 )提 出的知识发酵模 型,利用仿 生学的知识发酵模型, 1 基 于知识转移 的创新 过程模型 的现有研 究 剖析 组织学 习 和创新 的 核心 环节 ——S C 过 程 。揭 EI EI N n k 和 T ku h 19 ) 的研 究 中从 知识 创 示 了构成 S C 过 程的各个要 素 ,通 过 这些要 素可 以 oa a a ec i( 9 5 EI 造 的角 度 把 知 识 分 为 显 性 知 识 ( aiK olde 更 加 清楚 地认识 到 S C 过程 的 内部 运行 情况 ,组织 Tc nweg ) t 和 隐性 知识 ( xliK olde ,而知 识 创造 的 过 可 以利用 这些 要 素 ,加 强 自身 的知 识 管理 和 创新 活 Epit nweg) c 程通过 社会 化 ( o i i t n 、外部 化 ( xe la 动 ,进 而加强 自己的核心竞 争力 。 Sc la o ) a zi Et i— ma z tn 、结合化 ( o b ao )与 内部化 (n ma- i) o Cm i tn ni I e l t i 从 以上分 析可 以看 出 ,已有 创 新过 程 模 式大 多 ztn 的 S C 模 式 来 描 述 。N nk (9 8 提 强 调企业 内部创 新 过 程研 究 ,往 往 忽视 了企业 与 外 ai ) o EI oaa 19 ) 出 了知识创造 的情境 “ a 的概念 。所 谓 “ a 是 部 知识的互 动 作用 。 而在 知识 联 盟 中 ,企 业 的创新 B” B” 指 一种共 同的场 所或 空 间 ,这 里所 说 的空 间并 不 是 是与企 业 内、外 部 的知 识 转移 过 程 相互 作 用 ,密不 个 物理场所 ,而是 一 个 特定 时空 或相 关 时 空 ,它 可分 的 ,因此本 论 文结 合 知 识 转移 对 创新 过 程 进行 可 以是 有形 的 ( 办 公 室 等 ) 如 、无 形 的 ( 电 子 邮 研 究 。 如 件、网络聊天室 等) 、心智上 的 ( 如经验 的分享 、 2 知识联 盟 中知 识转移与 创新 的互动机 制分析 观念 的 沟 通 等 ) 或 是 任 何 可 以 结 合 上 述 空 间 的 场 所 J o aa ( 0 0 通 过 S C 过 程 以及 “ a 。N nk 2 0 ) EI B” Mie 20 ) 指 出创新 的实 现有 两种 :一种 是 lr(07 l 的概念,尝试进一步扩展知识创造的理论 ,将知识 知识在量上没有增长 ,但是经过知识 的重新组合 ,

基于知识和组织学习理论的技术联盟形成研究综述

基于知识和组织学习理论的技术联盟形成研究综述
知识 的合 作 生 产 成 为 重 要 的 生产 模 式 ,其 中 .技 术联 盟 被 视 为 组 织学 习 、企 业 问知 识 转 移 的 最 为 有 效 的 形式 。技 术联 盟 有 利 于 组
1 技术联盟 内知识和组织学习的研 究及评述 . 国内外对联盟 内组织学 习的研究证 实:企业 的成长与发展离 不开 自身素质 的提高 与新知识和 技能 的学习。 多研究 表明 学 许
盟 的成 功 运 转 有 着 重 要 的 学 术 价 值 和 实 际 意 义 。 二 知 识 与 组 织 学 习理 论 对 技 术 联 盟 形 成 理论 解 释
盟双方的文化差异 、先前 的经验 、公 司的吸收能 力、知识 类型、 学习的壁 垒以及联盟双方的特性、关系会影响学习的效果 ,并提 出用知识 改善业绩的方法 , 并指出 . 联盟 合伙人 间文化差异越大 . 联盟 的寿命越短 :合伙人 问的关系资本越多 .学 习达 到的程度越 好 .而双方保护 自己核心资产的能力就越强。H m l(9 1的研 a e 19 ) 究表 明.合伙人学 习能力 、学 习对称程度等也会 影响合伙人协商 的能力 ,企 业学习能力直接影响企业对联盟的控制管理水平。 2知识和组织学习理论 对技术联 盟形 成的基本观点 知识和组织学 习理论认为 :知识是联盟最有价值 的战略性资 产 是价值创新 的基础 , 企业的知识 生产模式发生 了根本性变化 。
三 、简 评
知识与组织 学习理论; 知识视 为企业最重要 的资源和竞争优 势的源泉 。 它超越 了资源理论 , 较好的揭示了联盟内协调 的性质、
组 织 结构 、学 习 能 力 与 吸 收能 力对 联 盟 管 理 手段 的影 响 .为联 盟
的学习和管理提供 了理论指导。但是 它只是讨论知识要素在联盟

一个基于知识联盟的技术创新实证研究

一个基于知识联盟的技术创新实证研究

0 O 0

0 0 O

1 4 0 1 4

5 0 5

0 0 0

6 0 0

O 0 0

2 5 0 】 9


知 识 联 盟 理 论 简 介
1 业 知 识 来 源 及 其 评 .企 述 提 到 知 识 联 盟 . 须 首 先 必
外 观
所需 要 的全部知识 . 日趋 困 将
难 二 是 来 自企 业 外 部 . 包 这 括 市 场 交 易 、 并 与 收 购 其 他 合
企业 、 战略联盟 这 种方式 存
在 道 德 风 险 ,光 凭 市 场 交 易 ,
合 计 其 中 : 明 发
1 4 1 3
4 0
采 取 自力 更 生 的 策 略 来 获 取
1 3
l 2 1


0 3


1 6


1 6


0 O


0 6


0 0

3 7
1 4 2 2

其 中 : 明 发 实 用 新 型
其 中 : 明 发 实 用 新 型
外 观
盟 的企 业技 术 创 新 在联 盟 的
创 建 、 织 、 调 、 行 , 至 组 协 运 乃 成 果 的 产 生 和 收 益 的 分 配 等 方 面 都 充 满 矛 盾 与 挑 战 因 此 . 术 创 新是 最 需 要 知 识 联 技 盟来整合 资源 、解决 问题 的 。 从 这 个 逻 辑 点 出 发 . 文 分 析 本

基于信任的技术创新联盟合作机制研究

基于信任的技术创新联盟合作机制研究

【 要 】技 术 创新 联 盟 不 断 涌现 但 难 以持 续 发 展 .其 关 键 的 摘 原 因是 联 盟 持 续 发展 中存 在 着 机 会主 义。本文 指 出 信任 是 应 对 机 会主 义 最 有 效 的方 法 ,并 构 建 了基 于 信任 的技 术创 新 联 盟 合 作 机
础相比显得很弱。辽宁也是如此 .两项指标均位于全国平均水平 制 来 应 对 机 会 主 义 , 以确 保 技 术创 新 联 盟 的持 续 发 展 。 [ 关键 词 】技 术创 新 联 盟 信任 机 会主 义 附近 相 对较 弱。所 以 如何合理 引进外资 将是 北京和辽 宁未
个方面均存在许 多不利因素。各地应从基础做 起 避免盲 目跟从 效地防范技术创新联盟持续发展 中的机会 主义。 信任的 内涵 发 达 地 区 切 实 从 自 身条 件 出 发 制 定 适 合 自 身经 济 发 展 阶 段 和

经 济 、地理 、文 化 条 件 的 自主 创 新 能 力 发 展 战 略 。 同时 国 家 应 加
版 社 ,2 0 1 0 0. 1
但它却 愿意放弃这种能力而相信另一方会 自觉自愿地做出对 自己 【】 国 全社 会 R 2全 &D资 源 清 查 办公 室 .0 0全国 g 资 源 清 查 有利的事情 ( yrD vs S homa 9 5 ) 20 &D Mae a i cor n 19 年 。其三 从意愿的 & 综 合 资 料 汇 编[ 】北京 : 中 国统 计 出版 社 ,2 0 . M. 02 5 角度 信任是合作双方都愿意 接受短期混乱 的程度 混乱的程度 []0 3中国统计年 鉴[】 3 0 2 M .中国统计 出版社 ,2 0 . 059 越 高 它 们 就 越 认 为 混 乱 会 在 长 期 的 合 作 关 系 中 消 失 [】 志 刚 : 会 统 计 分析 方 法一 SS软 件 应 用[]北 京 : 中 国 4郭 社 一 PS M、 ( n e oea,9 0年 ) A dr ntl1 9 s 。综上所述 本文认为技术创新联盟 内部

基于技术核心能力的知识联盟创新战略研究

基于技术核心能力的知识联盟创新战略研究
2 0 年 1 月 01 2
太 原 大 学 学 报
Ju n l fTay a iest o ra iu n Unv ri o y Vo . No 4S mNo 4 11 . u 1 .4
第 1 1卷 第 4期 总 第 4 4期
文章编 号 :6 1 9 7 2 1 )4—0 3 17 —5 7 (0 0 0 0 8—0 3
术核心 能力战略制定的环境、 同的战略愿望和创新战略 的选择 等方 面进行 分析研究 , 共 对于知识联盟 的战略 制 定有 着重要的作用。
关 键 词 : 识 联 盟 ; 术创 新 ; 知 技 战略 机 制 ; 心 能 力 核
中 图分 类 号 :2 0 F 7
文 献标 识码 : A
知识联 盟是 由多个 企 业组 成 的 , 既有 单 个 它
的信息技 术 为知识 和 信息 的识别 、 获取 和 利 用提
成 员 的特 征 , 又具 有 作 为一 个 整 体 企业 的 特 征 。 供 了强有 力 的工具 , 供 了知 识 联 盟组 织 推行 高 提
所以, 知识 联盟技 术 创 新 战略 带 有更 高层 次 的综 速 战略管 理 的技 术 基 础 , 而 使 知识 联 盟组 织 能 从 合性 , 需要 知 识 联 盟 的各 方 共 同努 力 才 能 完 成 , 快 速感知 其所处 的环境 的变 化 , 速察 觉竞 争 者 快 由此决定 了其 战略制 定 的复杂性 。
基 于 技 术 核 心 能 力 的 知 识 联 盟 创 新 战 略 研 究
张 忠 良
( 山西 省 电力 公 司 忻 州分 公 司 , 西 山 忻州 040 ) 30 0

要: 伴随着知识 全球化的发展 , 单一组织的有效资源 已无法满足技 术创新的要求 , 于是 出现 了跨领域

基于知识观的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以杜邦公司为例

基于知识观的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以杜邦公司为例
2 ntueo ytm Si c n a ae n, ot C iaN r l nvr t,G agh u5 00 , hn ) .Ist f s c neadM n gmet S u hn o i sy unzo 10 6 C ia it S e e h ma U e i
Ab ta t s r c :The e t r is n epr e’ S k o e g s o e h lgc li o ai n i srbu e n k wld n wl d e ba e fr tc noo ia nn v to sditi td i no e ge— b s d e o my At a e c no . t a e tme t e r pi ha g f tc noo y a r e a e he e e rs s p y mo e nd mo e te in o o a nng he s m i h a d c n e o e h lg nd ma k tm k s t ntr ie a r a r atnto t bti i p
Re e r h n Co p r t r t g c Al a e o c s a c o r o a e St a e i l nc fTe hno o ialI ov to i l g c nn a i n Bas d o e n Kno e e:a Ca e S udy o Po t wldg s t fDu n
21 第0 0年 2 1 期
s d i } T 。
mt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h R 。
21。 0 N2 1. 0
d i 1.9 9 ji n 10 7 9 .0 2 .0 o: 0 3 6/.s . 0 0— 65 2 1.0 0 4 s 1

基于企业研发联盟的知识创新研究

基于企业研发联盟的知识创新研究

务 ” 里 的知 识 创新 是 指 知识 创 新 涵 盖 了 导致 的 创 新 领域 的研 究 指 出 创 新 的源 泉 知 识 增 强 自身 的核 心 竞 争 力 .最 终 必 然会 这 技术 创 新 、制 度 创 新 和管 理创 新 这 三 个 内 并 不 只存 在 于 企 业 之 内 .它 经 常 出现 于企 把这 种 核 心 竞 争力 运 用 到 实 际 的生 产 或 销
很 多 的 学者 对 企 业研 发联 盟 和 知识 创新 进 联 盟 中传 递起 来 .让 它 为 联 盟创 造经 济 利
在这 一 阶 段 .主 要是 知识 在 联 盟 中转 移 . 盟 通 过 对 知识 进 行 管 理 . 成 有形 的 联 形 或 无 形 的 知识 库 .实 现对 联 盟 中知 识 的积
境 场 三位 一体 的 企 业 知识 创 新 系统 模 型 。 各种 冲突 的 .而这 些 冲突 大 多 是 人 为 因素 学 习新 知识 和 巩 固 已 掌 握 的 知识 .形 成 知 李 东 红在 《 业 联 盟 研 发 : 险 与 防 范 》 企 风 中 造 成 的 .如 创 新方 案之 间 的竞 争 和 创 新 主 识 的 内化 指 出 了不 同企 业 之 间 组建 联 盟 的时 候 要 注 体 之 间 的利 益 冲 突 等 意企 业 自身 知 识 的 流 失与 外 泄 .提 H 了 规 { () 2 低成 本 性 在企 业 研 发 联 盟 里 . 创
行 了深 入 的研 究 郭 韬 在《 于 复杂 性 理论 益 。 基
的企 业 知识 创 新 系 统研 究 》 中构 建 了 一个 22 企 业研 发 联 盟知 识 创 新 的特 点 .
知 识 创新 过 程 、 识 创 新模 式 、 知 知识 创新 环

企业参与知识联盟对其创新能力影响

企业参与知识联盟对其创新能力影响
变, 否则可能会引起知识 的超 载。理 论与 实际研究均
表 明过多的知识并不会 提高组 织的绩 效 甚 至对绩 5, 效有负面影响 j 。虽然知 识的 数量不 变 , 但知识 的内
容不断更新 , 一部分知识 的更 新 来 自企业 内部 的知识 创新 ; 另一部分知识 的更新 来 自于联盟 中其他企业 的
工作 , 使得法 国宇航公 司逐渐失 去了该项 工作相关 的
收稿 日期 :o 9—0 —0 2o 1 2 修 回日期 :0 9—0 20 3—0 6
作者简介 : 于茂荐 , ,9 9年生 , 男 17 博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为知识管理 、 战略联盟。
第 6期 知识 。
于茂 荐 : 业 参 与 知 识 联 盟 对其 刨新 能 力影 响 企
关键词 创新 知识 F7 20 知 识联 盟 企 业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16 (0 9 一0 —0 2 —0 0 2 9 52 0 ) 6 1 2 4 中图 分 类 号
知识联盟 , 为成员企业 之间相互 学习和共享 知识 提供 了一个 良好 的平 台。国内外学者对知识联盟 中的 学习与知识共 享做 了大量研 究。S kk aa 究 了合 a ai r 研 b
创 新 提 供 了知 识 的基 础 。
术企业知识联盟 中的知识转移 这一过 程的系统分 析 ,
找到了阻碍知识转 移的 主要 因素 , 出了知识转移 的 提

般模式 、 形成机 理和 知识转 移的收益 。现有文 献 3
大都侧重于从合作伙伴获取知识对企业 的短期绩效的 影响 , 片面强 调了从 合作伙伴 最大 限度利用现有 知识
技能与知识。 企业保持 自我创新 能力 , 企业发 展具有重 大战 对 略意义 。企业的研发 能力不仅 能增强 技术实 力 , 而且

浅谈知识联盟企业的信息资源开发

浅谈知识联盟企业的信息资源开发
维普资讯
浅谈知 识 联 盟企 业 的信 息 资 源开 发
李 静
40 7 ) 3 0 9 ( 中师范 大学 湖北 武 汉 华
摘 要
通 过 对 经 济 全球 化 和 知 识 经 济 时代 企 业合 作 新模 — — 知 识 联 盟 的 内 涵及 特 点 、 业 信 息 资 源 开 企
益。
在 城 市 绿 化 的 经 营 过 程 中 。依 靠 科 技 境 部 分 的 合理 维 护 与 提 高 ,通 过 人 工 重 建
进 步 和创 新 ,着 力 研 究 和 构 建 城 市 绿 化 近 生态 系统 的 措 施 和模 拟 自然 的设 计 手 段 .
2 体 制上 实施 近 自然 的 经 营方 式 . 2
知 识 联盟 作 为 战略 联 盟 的一 种 .是 信 研究 ,他 们 将 知 识 生 产 的 累积 效 果 引入 劳 依赖 性 , 服 市 场交 易 的无 效 性 。 克
规 格 苗 木 的 应 用 ( 径 2 m 以 上 ) 反 季 的经 营方 式 上 提 供 了优 秀 的 经验 与模 式 。 胸 5m ;

种 新 的战 略 组 织 模 式 ,是 从 知识 角度 来
业 之 间 的竞 争 需 要 更 加 关 注 信 息 资 源 创 信 息 资 源 开 发 关 注 不 够 。 面 对 日新 月 异 的 分 析 联 盟 的 动 机 与 内 容 ,是 一种 全竞 争 , 保 企 业 走 上 生 存 环 境 ,知 识 联 盟 企 业 要 获 得 持 续 竞 争 识 集 约 关 系 。 它 是 企业 战 略联 盟 的高 级 形 扩 确
发涵义的分析 , 考虑 到信 息 资 源 开发 对 知识 联 盟 企 业 生 存 和 发 展 的 重 要 意 义 , 出 了知 识 联 盟 企 业 信 息 资 源 开 提

基于“技术联盟+知识联盟”的职业本科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经验探究

基于“技术联盟+知识联盟”的职业本科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经验探究

基于“技术联盟+知识联盟”的职业本科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经验探究作者:李光雷崔亚辉王晓勇杨海波施渊吉来源:《河北职业教育》2022年第04期摘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打通了现代职业教育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有利于构建纵向贯通、横向交汇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学生技能水平和岗位素养双重提升。

当前,职业本科教育发展尚处起步阶段,与之相关的各关键制度要素尚处于摸索阶段。

结合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机械电子工程技术本科专业建设实际,提出坚持产教融合,构建“递进交替式”的能力导向课程体系;专业对接产业,打造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校企混编,打造结构化、专家型、教练型教学创新团队;构建“技术联盟+知识联盟”协同育人机制,探索职业本科产教融合育人模式。

关键词:职业本科;产教融合;多元育人;技能型人才;技术联盟;知识联盟引言2021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将职业本科纳入学士学位工作体系。

[1]“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学位体系,给职业本科教育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同时要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应制定符合相关要求的学士学位授予标准。

职业本科学位授予标准要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水平[2]。

2021年出台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要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体现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坚持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定位。

[3]2022年5月出台的《职业教育法》[4]明确了职业教育是和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明确要求职业教育要提升认可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此前1996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中,首次提出“产教结合”这一概念,“企业”一词在该法律文本中共出现15次,首次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与产业相结合,共同探讨适应产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2022版的《职业教育法》中“产教融合”出现了13次,“企业”一词共出现47次,新版《职业教育法》明确要求职业教育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适应产业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或现场工程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7
多了解其他联盟成员 的可信度 以及 知识能力 , 而 从 有 针对 性地 营造 更 优 的联 盟 知识情 境 。企业 联 盟外 部 知识情 境 主要 包 括 政 策 法 规 、 化 差 异 、 系 网 文 关
业 、 同部 门获取 、 用 和开 发 知 识 的 能 力 , 高 企 不 使 提 业 竞 争应 变 和技术 创新 能 力 。 ( ) 二 企业 知识 联盟 知识 交 流平 台
需求 , 提高弱势企业 的技术创新能力 , 进而增强联盟 自身的竞争优势 , 形成企业相互带动发展的 良好态 势 。知识 联 盟在各 联 盟企业 之 间构建 了一 个可 以确
保 知识 资源便 利 、 畅通 流动 的 网络 , 过联 盟企 业 问 通 的密 切合 作 和交互 学 习 , 进 了知 识 在 联盟 成 员 之 促 间 的充分 共享 , 联盟 企业 共 同发 展 , 而 获得可 持续 进 的竞 争优 势 。
中 图 分 类 号 :4 6 1 F0.4 收 稿 日期 :0 1~ 6— 1 2 1 0 2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4—3 3 (0 1 0 0 3 17 3 4 2 1 ) 5— 06—0 3
基金项 目: 江苏省教育厅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7J702 ) 江苏省社 会科 学基 金项 目(00 ) 0SD 905 ; B 86 作者 简介 : 李敏 , , 女 河南新 乡人 , 南京信息工程 大学副教授 。
面对 日趋 复 杂 的 市场 竞 争 环 境 , 个 企 业 自有 单
给企 业发 展带 来 了契机 , 发挥 了重 要 作 用 。企 业 并
的知 识储 存往 往 不 能应 对 外 部 市 场 的变 化 , 因而 必 须利 用具 有 知识 互补 性 的联 盟组 织从 外部 知识 网络 获取 知识 资 源 , 成 自身 的知 识优 势 , 形 这就 需要 在企 业知 识联 盟 中构 建 一个 和谐 的知 识 环 境 , 一个 能 保 证联 盟 内部 技术 创 新 知 识 高 效 转移 与利 用 , 与外 并 部知 识环 境相 适 应 的 整合 知识 系统 , 以保 证 技 术 创
盟 内部知识情境与企业联盟外部知识情境 。
( ) 一 企业 联盟 内部 知识 情境
企业联盟 内部知识情境必须能够在强调高效交
互 机 制建设 的基础 上 , 高知 识 提 供 者 和知 识 接 受 提 者 交互 的频 率 , 促进 联盟 企业 知识 系统 优化 、 知识 管 理 措施 改进 、 知识情 境模 拟 能力 提升 , 联 盟企业 广 使 泛 参 与到 知识 环境共 建 与知识 创 新 中 , 并从 中获益 。 联 盟 企业 的技 术创 新知 识类 型 多样 , 联 复杂 , 关 往往 要 借 助知识 库来 构 建 技 术 创新 知 识 的多 维 空 间 , 即 形 成 高效 的技 术创 新 知 识 库 系统 , 所有 知 识 联 盟 将 企 业看 成 一个 信息 有 序 的组织 结 构 , 相关 信 息 以一 种 动 态灵 活 的集成 状 态 存 在 , 们 由此 接受 各 种 面 人 向技术 创新 的知识 共 享 与定 制 服 务 。 同时 , 促 进 要
21 年 1 01 0月
第2 5卷 第 5期
新乡学 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u a o ixagU i ri l oi cecs dt n or l f ni nv sy Sca Sine io) n X n e t: l E i '
0e. 01l t2 Vo. 5 No 5 J2 .
进行协调 , 建立企业知识联盟技术创新知识库系统 、 企业 知识 联盟 知识 交 流平 台和企 业知识 联盟 关 系 网
络, 以求企 业联 盟知 识情 境 的和谐 构建 与发展 。 ( ) 术 创新 知识 库系 统 一 技
对于 企业 知识 联 盟 庞 大 、 维 的 知识 空 间 需 要 多
●经 济学研究
基 于 技 术 创 新 知 识 情 境 的
企 业 知 识 联 盟 研 究
李 敏
( 南京信息工程 大学 经 济管理学院 , 苏 南京 2 04 ) 江 10 4

要: 企业间通过知识联盟构建 一个 能够使技术创新知识在联盟企业 间有 效转移 、 享的和谐 的知识环境 , 共
企业知识联盟是一个信息有序 的组织结构 , 技
术创新知识 以一种动态灵活的集成状态存在 。知识 库系统能够 整合企业知识联盟 的技术创新 相关知 识, 包括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文化背景知识和资源 结构等。要打破企业问的知识壁垒 , 以求联盟 内部 知识的共享和集成 , 从而提高知识联盟 内部不同企

企 业知识 联 盟
知识联盟是指企业在实现创新战略 目 的过程 标 中, 为共享知识资源、 促进知识 流动和创造新知识 ,
通过各种契约或股权而结成的优势互补、 风险共担
的网络组织。 …企业之间构建技术创新知识联盟是
新经济时代企业外部组织形式 和制度创新 的表现 ,
36
式, 可以满足联盟 中各企业对多样化 的知识 资源的
进行模块化管理 , 即按照一定 的主题 、 功能分 别存 储, 形成一系列相互兼容、 共享但又相对独立的知识 库 , 建 出分 布而 协 作 的技 术 创 新 知 识 库 系统 。任 构
何 知识 单元 间均存 在 各 种 关联 , 如静 态 的语 义 与 逻 辑 关 系 , 态 的操 作 与 控 制关 系等 。 只有 充 分 利 用 动 知识 单元 问 的关联 , 能挖掘 知识 的价 值 。因此 , 才 不
( )企业 联盟 外 部知识 情 境 二
联 盟企 业 文 化 差 异 往 往 会 增 加 联 盟 的 运 行 成 本 , 响技 术 创 新 知 识 的 有 效 共 享 和 转 移 。5为 了 影 _ 促 进联 盟 内部企 业 间 的相 互沟 通 、 同 , 协 需要 构建 一
个 对所 有联 盟企 业技 术创 新 活动有 利 的外部 知识 情 境 , 进文 化渗 透与 知识 沟通 , 而在联 盟 内部 的企 促 从 业 之 问 , 联盟 组织 与 外 部 竞 争 环 境 之 间建 立 高 效 在 的沟通 机制 , 服模 糊 性 的隐 性 知识 对 知 识 转 移 的 克 影响, 保证 知 识信 息 的顺 利 、 全流 动 。同时还 要更 安
二、 技术创 新 知识情 境
络、 技术更新等。
三 、 业知 识联 盟 的技术 创新 知识情 境构 建 企
知识 联 盟 组 织 中 的技 术 创 新 知 识 是 全 方 位 覆 盖 、 体成 员参 与 、 过 程 联 动 的知 识 体 系 , 企 业 全 全 是
Hale Waihona Puke 实现全面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资源, 因此 , 对其进行 有效 的管理组织、 集成共享将会营造出高效 的创新 环境 , 这对 企 业创 新 能 力 的提 升至 关 重 要 。联 盟 组
的联 盟 知识 , 调 整 自身 知 识 、 术 资 源 的 组 织 结 并 技
构, 进而 提升 联 盟企业 的持续 创新 能力 与竞 争 能力 。

提高 技术 学 习 的能力 。4知识 联 盟 企 业 间 一 般都 在 l 技术 创新 知识 上存 在 兼 容 性 和 互 补性 , 使 知识 转 这 移成 为 可能 , 知识 联 盟 得 以 维持 。 由于 这 种互 补 使 性, 如果 组织 间 根据其 创新 知识 进行 深入 合作 , 断 不 提 高 自身 的知识 共 享 能力 , 必然 会 使 各 方 受 益 递 就 增 。技 术 的交叉 、 培育 以及 创 新 过 程 中风 险和 成 本 的增 加 , 均增 强 了企业 合作 的必 要性 , 特别 是 在知识 和资本 密集 型产 业这 种趋 势尤 为 明显 。 知 识联 盟作 为企 业培 育竞 争优 势 的一种 重要 方
文化个性 、 管理政策等的差异 , 因此必须构建有利于 知识共享与转移的联盟知识情境 。企业联盟的技术
创 新 知识情 境 的优 劣决 定 了联 盟 技术创 新 知识 转移 和利 用 的效果 。企业 联 盟知识 情 境 主要 包 括企业 联
联盟成员间传播 , 联盟成员通过深入交流、 学习与合 作, 并结合 自身的知识 资源融合 , 激发创新思维 , 提
要 。 在企 业 知识 联 盟 中 , 过 联 盟 学 习 整 合 技 术 通
能力 , 企业 就能 够 迅 速 吸 收新 技 术 , 累经 验 , 而 积 从
新知识 、 思维 、 经验等的有效转移 、 共享 。同时 , 联盟 企业 要 随时识 别 、 取联 盟 内部 的知识 , 握有 价值 获 掌
织 的知识 共享 与转 移是 指各 联盟 企业 的技术 创新 相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体现为营造一种有利于触
发人 们创 新灵 感 的 知识 环境 。然 而 , 同企 业 虽 然 不
关知识 , 尤其是具有 隐性特征 的技术经验和创新思 维等 , 通过构建便于知识组织与获取的知识情境 , 在
属于同一联盟 、 领域 , 但存在知识结构 、 软硬件环境 、
联盟企业的信息环境 、 文化环境和创新环境 的改善 ,
保 证企 业联 盟技 术 创 新 知识 的共 享 , 构建 出促 进 联
盟 企业 技术 创新 的内部 知识情 境 。
同的知识库问应进行整体性协调和控制 , 构建结构 层次丰富、 运作呈一体化模式的知识库系统 , 随时完 成复杂的技术创新知识挖掘 、 获取、 集成等操作 , 只 有 这样 , 能 真 正 辅 助 企 业 知 识 联 盟 的技 术 创 新 。 才
企 业 联盟要 根 据技 术 创 新 需要 建 立 不 同类 型 、 同 不 功能 的技术 创 新知 识 库 , 知 识 库 间要 建 立 动 态 交 各 互、 协调合 作 等协作 模式 , 任何 知识 库在 执行 任务 时 都 会得 到其 他 知识 库 的 知识 辅 助 , 在 功 能 上 相 互 并 扶 持 , 知 识 库 问 的 协 作 共 享 状 态 得 以形 成 与 维 使 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