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19年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件:装在套子里的人二 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创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还写
了一些中篇小说和剧本。作品大多数取材 于中等阶层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揭 露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抨击了沙皇的 专制制度。
代表作为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
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装 在套子里的人》、剧本《樱桃园》。
契诃夫
与欧·亨利(美)、 莫泊桑(法)并称为 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 说家。
14
拓展延伸
鲁迅作品中的祥林嫂、鲁四老爷与别里科夫有 什么不同?
15
祥林嫂与别里科夫的比较: 祥林嫂受封建环境压制,惨死在风雪夜,是封建礼教的牺牲 品,值得同情。 别里科夫辖制全城人,却忧惧而死,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受害 者、帮凶、走狗,让人感到既可恶又可怜。 鲁四老爷与别里科夫的比较: 鲁四老爷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 形象。政治上迂腐,思想上反动,顽固地维护旧有的封建制度 ,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自觉维护封建礼教;以顽固、虚伪、 自私、冷酷的一系列表现,迫使祥林嫂一步步走向死亡;使整 个鲁镇笼罩在浓厚的封建礼教氛围之中。 别里科夫,是思想麻木、僵化、顽固的反动势力的代表,是 旧秩序的象征;性格孤僻,是个虚伪守旧的伪君子;从外表、 言论到生活习惯,思想方法,无不是套子式的;他不但把自己 装在套子里,而且也要把别人套住,拖住时代前进的步伐。
16
课堂小结
本课以“套子”为线索贯穿全文。别里科夫 被“装”在套子里,是主动的——是自我性格在 社会环境的必然表现;又是被动的——是社会环 境对这些人的残害。文章通过这个文学形象的塑 造,无情地鞭挞了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 革、自觉维护专制制度的奴才性格,揭示了沙皇 专制制度的崩溃与瓦解前的垂死挣扎,反映了这 样的社会主题,从此,“套中人”就成为一切害 怕新生事物的人的代名词。
通过本课学习,要使学生领悟到因循守旧的危害性以及勇于改革 创新的重要性。通过对阻碍社会发展原因分析,提高学生对社会的 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感情。
3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 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 师,短篇小说之王,著名剧作家。出身贫 困,对生活在底层的人民大众的疾苦、思 想和要求有深刻的理解,这也是他作品的 现实主义的生活基础。
6
背景资料
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三世即位后加强恐 怖统治,警察和暗探密布俄罗斯,大批革命者被流放,进步报刊 被查封,政府对舆论的钳制日益加紧,告密之风日益盛行,许多 要求自由的人惨死于政治迫害。在这种“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的专制制度下,人民群众敢怒不敢言,享受不到起码的民主权利 。特殊的政治环境造就了特殊性格的人。别里科夫是被警察制度 吓破了胆的满怀恐怖的可怜虫形象,整天提心吊胆,怕出乱子, 怕人告密,连一张漫画都把他吓得六神无主,唯恐“到头来弄得 他奉命退休”。这个畸形人物典型地暴露和讽刺了沙皇专制制度 剥夺人民自由的罪恶。
1 装在套子里的人
1
大家知道,平常我们对那种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 人,称他们是“变色龙”。这一称号怎么来的?来自契 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 —— 一个穿着警察外衣的沙皇政权的忠实奴仆。大家 对这个警官的形象性格非常熟悉,可以说是印象深刻。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契诃夫,看看在“变色龙”之外 ,他又给我们塑造了什么样的文学形象?又给了我们什 么样的惊喜。
11
突破难点
1. C.探究“套子”与小说环境的关系 小说的环境和“套子”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自然环境:这是一个学校,一个小城市,一个处处有套子的社会。 社会环境:“整个中学被辖制了足足十五年”“全城都受着他的 辖制”。社会上像别里可夫这样的人很多,“虽然我们埋葬了别 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 道有多少呢!”
死亡调查报告》,说明他是“自 杀”还是“他杀”。 2. 阅读课外两篇反映生活现实的微型小说,并作简要 的评注。
18
4
契诃夫的小说有着独特的艺
术风格,这就是朴实、简练,艺 术描写的客观性,同时富于幽默 感。他自己说过:“简练是才能的 姊妹。”他的小说没有多余的东西, 很少有抽象的议论。他善于用不 多的文字表现深刻的主题。
高尔基曾经说过:“这是一个 独特的巨大天才,是那些在文学 史上和在社会情绪中构成时代的 作家中的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也给契诃夫极高的评价,称他是“ 无与伦比的艺术家”,而且还说: “我撇开一切虚伪的客套肯定地说, 从技巧上讲,他,契诃夫,远比 我更为高明!”
12
突破难点
2.深入研习,体会典型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①别里科夫形象真实吗?
别里科夫是那个时代一个特定群体的典型代表。契诃夫通 过对别里科夫独特外表的描绘、思想认识的夸张丑化、行为的 漫画式讽刺,揭示了十九世纪末期俄国的社会生活,批判了像 别里科夫式的沙皇政府的卫道士。
“别里科夫”是一个真实的,但不是一个具体的人,是一个 人物群体的典型代表,他代表了那些在历史潮流中退缩、消沉、 随波逐流,甚至堕落成为沙皇密探的小市民和一部分知识分子。 契诃夫对这些人深恶痛绝,《装在套子里的人》有力地批判了 这些人。
13
突破难点
2.深入研习,体会典型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②为什么单单柯瓦连科不怕他?为什么他敢把别里科夫从楼上推
下去?为什么华连卡敢大声笑话从楼梯上滚下来的别里科夫, 她的“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真的就能“就此结束了一切 事情”?
在小说中,华连卡姐弟是有新思想敢说敢为的年轻人,代 表了一种新生的进步的力量。柯瓦连科和别里科夫的冲突,展 示了新旧两种思想的矛盾斗争,而且淋漓尽致地讽刺和鞭打了 别里科夫腐朽反动的本质。尽管别里科夫的死并不等于反动腐 朽势力的灭亡,但华连卡姐弟的出现,却使人看到新思想的力 量,即使是微弱的,也让人看到了希望。
5
背景资料
本文写于1898年,当时正是俄国历史上最反动的时期。 农奴制已废除,但其残余仍严重地存在,加上资本主义的发 展带来新形式的剥削,使广大人民群众陷于极度贫困的境地 。在这大革命的前夜,反动的沙皇政府变本加厉地实行暴虐 统治。当时的俄罗斯,警探密布,禁止一切科学研究活动, 用监狱和流放的手段对付进步作家,封闭进步刊物。沙皇政 府的忠实拥护者——贵族、官僚、地主、资本家和反动的知 识分子极力维护旧秩序,他们连结成一张巨大的网笼罩全俄 罗斯,连微小的改革都不允许,告密、陷害之风盛行。一些 小市民和一部分知识分子退缩、消沉、随波逐流,有的甚至 堕落成为沙皇的警察和密探。他们害怕和压制一切新生事物 ,形成了一股保守势力,适应了沙皇反动统治的需要,成为 暴虐政治的大锁链中的一环,别里科夫正是其中的一员。因 此,作者对“套子”作用的夸张描述,展示了典型环境的社 会沉疴。
10
突破难点
1.B.探究“套子”与故事情节的关系
本小说的故事集中在别里可夫和他的爱情上,具体的情节是 “漫画事件”和“自行车事件”。是“套子”下的思想、语言和 行为毁了他的美好爱情,是“套子”的约束限制了他的发展,禁 锢了他的思想,促成了他的毁灭,对“套子”的外延逐层拓展, 串连起个性人物的悲剧人生。
2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其小说创作的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结构。
(3) 抓住“套子”,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2.过程与方法 (1)训练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2)透过社会环境品赏体会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3)分析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样?
标志性的句子:晴天穿雨鞋,带雨伞,脸老是藏在竖起的衣领 里,戴着黑眼镜,棉花堵住耳朵眼,坐马车让车夫支起车篷等。 原因: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他在 借套子躲避现实,封闭自己,怀旧。)
9
突破难点
1.A.分析“套子”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②他思想的套子又是怎样的?为什么?
用套子套自己 :“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 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千万别 出什么乱子”“整个中学被辖制了足足十五年”“全 城受着他的辖制” 等。
7
整体感知
本文写了别里科夫哪些事? 根据情节发展可把课文分成几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思想性格。(1—5段) 第二部分:写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以及最终失败。(6—37段) 第三部分:埋葬别里科夫,但生活中还有许多“别里科夫”(38— 40段)
8
突破难点
1.A.分析“套子”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①外表的套子是什么样的?划出、品读标志性的句子。为什么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