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总结表格提纲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知识点复习提纲

九年级北师大版(新)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两大军事集团的争斗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形成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三国同盟”由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组成(以德国为核心);“三国协约”由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以英国为核心)主要矛盾:英德矛盾。
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1、第一次世界大战(1)、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直接原因:大国争霸,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爆发(开始):奥匈帝国在1914年7月28日对塞尔维亚宣战(3)、转折点:1916年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4)、交战双方:同盟国阵营(德、奥匈、保、土4国)协约国阵营(英、法、俄、塞、意、罗马尼亚、日、中、美等29国)(5)、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掠夺性的战争。
(6)、影响:①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苦难;②欧洲的衰落和美国、日本的兴起;③战争引发了俄国十月革命;④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⑤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7)感悟:①我们要珍爱生命,爱好和平,反对战争。
②大国争霸威胁世界和平。
(8)、评价普林希普的刺杀活动: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采取的是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解决民族矛盾的正确方式,结果引发了一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认识到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构成威胁,反对一切恐怖主义活动)。
★(9)一战对中国的影响: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有一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战后举行的巴黎和会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10)、新式武器(毒气、坦克、战舰、飞机)与战争:科技运用于战争,使战争更加残酷;战争的需要也反过来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3、结束:1918年11月11日,双方签订停战协定,同盟国战败。
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与初三历史复习提纲

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与初三历史复习提纲一、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初三历史下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民族解放斗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2.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红军的战略转移–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的取得成就3.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内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经济建设的改革与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法治建设–文化建设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外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对外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二、初三历史复习提纲为了复习初三历史下册的知识点,下面给出一个初三历史复习提纲,供同学们参考:第一章:民族解放斗争(400字)1.红军长征(100字)–长征的背景和意义(50字)–长征的经过和结果(50字)2.抗日战争(100字)–抗日战争的爆发和胜利(50字)–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50字)3.解放战争(100字)–解放战争的爆发和胜利(50字)–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50字)第二章: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400字)1.红军的战略转移(100字)–为什么红军要进行战略转移(50字)–我们从红军的战略转移中学到了什么(50字)2.抗日战争的胜利(100字)–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50字)–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50字)3.解放战争的胜利(100字)–解放战争的经过和胜利(50字)–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50字)4.社会主义建设的取得成就(100字)–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成就(50字)–社会主义建设中经验和教训(50字)第三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400字)1.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内容(100字)–改革开放的原因和必要性(50字)–改革开放的基本内容和目标(50字)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100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阶段和重要事件(50字)–现代化建设中的成就和挑战(50字)3.经济建设的改革与发展(100字)–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50字)–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50字)4.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法治建设(100字)–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进展(50字)–民主法治建设的意义和进步(50字)第四章: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外交(400字)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00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和优势(50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和启示(50字)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100字)–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50字)–市场经济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50字)3.对外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100字)–对外开放的政策和重要举措(50字)–国际经济合作对中国的影响(50字)4.和平与发展的主题(100字)–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和相互促进(50字)–中国的和平外交和对外关系(50字)以上是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与初三历史复习提纲的内容,希望同学们可以根据此复习提纲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复习,以便在历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历史学习提纲

第1课两大军事集团的争斗一、世纪之交的世界世纪之交的世界的时间指?原因?表现?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列强缔约结盟的根本原因、目的是?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德国结盟对抗的主要主要国家是?3.1879年,哪两国在哪里签订了针对俄国的什么条约?后来哪国加入?形成由哪国控制的什么集团?4.1892年哪两国签订军事协定,英国在哪年分别与法、俄两国签订军事协约,形成了什么集团?4.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性质是?影响?三、火星四溅的巴尔干:火药桶指?原因?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一、萨拉热窝事件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具体原因?目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具体原因: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目的: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2.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是?时间是?3.萨拉热窝事件中被刺的是哪国的谁?他演习的地点是?他被哪国的谁刺杀?4.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是?交战双方是?一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二、凡尔登绞肉机1.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场在?主要战线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战役有?时间是?交战双方是?影响是?3美国中国加入哪一方作战?一战结束标志4.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止时间?结果?三、空前的浩劫1.第一次世界大战危害?涉及国家?人口?战火燃遍哪几个洲?性质?感悟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次使用的新式武器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一、《凡尔赛条约》1.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操纵国?会议特点?目的?三巨头指?主题?实质2.《凡尔赛条约》时间?内容?评价?3.凡尔赛体系由哪些条约构成?它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在哪里的新秩序?评价4.《条约》哪一条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具体表现是?在中国产生了怎样影响?表现: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影响: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二、国际联盟:一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时间?总部?宗旨?影响?操纵国?何时解散?三、《九国公约》1华盛顿会议背景?目的?发起国?时间?核心问题?目的:美国同日本争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2.《九国公约》时间?内容?影响?3.华盛顿会议上最大受益国?最大受害国?受限制的国家?4. 华盛顿会议调整了战胜国在哪里的关系?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影响是?5.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评价?实质: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体系评价:该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北师大版1、二月革命*了沙皇政府二月革命后才,*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傀儡政权的局面(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革命的愈演愈烈与胜利: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大获全胜。
3、临时政府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才,*搭建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1917年至1920年,苏俄勒图韦县经过三年艰苦的抗法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爆发,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政权。
4、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①抵抗运动十月革命是人类历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渐次诞生。
③灭顶之灾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二课、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1、1921年列宁实施新金融业政策。
允许多种经济政策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922年,成立组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2.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苏联政治体制上存在的弊端。
(1)成就:1928——1937年,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2)1936年苏联政府制定新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
弊端:片面地产业发展重工业,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难以持续健康地发展。
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①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
③和会的性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从《凡尔赛和约》关于殖民地问题的规定最能体现进来。
④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东亚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这惹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国的五四运动。
(2)凡尔赛体系的正式化:1919年~1920年,击败的协约国集团同德国、奥地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等战败国分别签订了多项草签和约,这些和约组合成了凡尔赛体系。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复习提纲第一课俄国向何处去1、二月革命A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了两个政权: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以及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其中,临时政府是主要的、实际掌权的机关。
B、1917年4月,列宁回国,为俄国革命指明方向。
2、“阿芙乐尔号”的炮声(十月革命)原因和背景: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②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经过:A、起义领导者:列宁B、起义信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C、起义胜利:1917年11月7日攻占冬宫,随即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
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1917年至1920年,苏俄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爆发,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把社会主义理论变成现实,使俄国走上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
③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退一步,进两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原因: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反扑,为了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经济力量战胜敌人,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新经济政策内容:实行粮食税;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经营;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自由贸易。
效果: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影响: 这个政策把社会主义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他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1.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狭义上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简述:1917年11月(俄历10月),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列宁领导起义,起义者占领彼得格勒,攻克临时政府的最大据点:冬宫。
彼得格勒起义取得胜利,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时间:1917年11月(俄历10月)领导人:列宁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3)“阿芙乐尔号”的枪声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俄国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5)诞生的标志: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成立6)历史意义/影响: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政权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地位/评价),它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7)区分:巴黎公社: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伟大尝试)十月革命: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成功实践)8)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之后工兵苏维埃与资产阶级政府并存。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1、召开时间:1919年操纵国:法国、英国、美国性质:帝国主义分赃会议2、签订条约:《凡尔赛和约》针对国:德国3、内容:①领土方面: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莱茵河东岸50千米以内不得设防,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②殖民地方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③经济方面: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④军事方面: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4、凡尔赛体系重建了欧洲、西亚、非洲的国际新秩序二、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1、召开时间:1921—1922年最大受益国:美国参加国:英法美日意中等九国。
签订条约:《九国公约》2、内容:尊重中国的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新北师大版九下历史复习提纲

新北师大版九下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下的世界◎一、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斗争1、形成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下,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例如:德国、美国等)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例如英国、法国等)在殖民地问题上产生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出现的现象:①、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②、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③、殖民地半殖民地居民的民族民主运动迭起。
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三国同盟(德、意、奥)VS三国协约(英、法、俄)(意大利由于国家利益在一战开展后转到协约国当中)4、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半岛(内部战争引发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加剧)◎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过程1、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地点:波斯尼亚;人物:奥匈帝国皇储裴迪南大公夫妇、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2、开始:德国向塞尔维亚宣战3、全面爆发:英国向德国宣战,两大军事集团卷入战争。
1914年8月,英德进入战争状态。
4、一战的主战场和主战线:主战场在欧洲,主战线在西线5、一战中持续时间最长、破坏最大的战役:1916年凡尔登战役(又称“凡尔登绞肉机1916年2-12月”)6、一战中最大规模的海战:1916年5月,日德兰海战7、一战中最大规模的战役:1916年6月,索姆河战役8、协约国势力的扩大: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
随后中、巴等国加入。
9、一战结束:1918年11月,德国签订停战协议标志着同盟国失败告终。
10、一战的性质:帝国主义为争夺殖民地发生非正义的战争(塞尔维亚等少数国家是民族解放和自卫战争)11、一战的影响:①对全世界而言,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对参与国带来严重的伤亡和经济损失;③对欧洲而言,导致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实力被削弱;④对殖民地国家而言,由于欧洲殖民者的变弱,激发了他们的民族民主意识;⑤对科技领域而言,一战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新型武器(例如坦克、潜艇、毒气等);◎三、一战后的世界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1916年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①、与会国:英、法、美及其他协约国等战胜国(英、法、美三国操控会议)②、内容:主要对德国的殖民地、赔款、国家领土做出惩罚性的裁判;会议上还对其他战败国签订了各种条约。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汇总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复习纲要张小东09-02-06一、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繁华与开放的社会1. 581 年北周外戚杨坚成立隋朝。
隋朝的一致促使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为增强南北交通,稳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开通大运河的目的),隋炀帝开通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尽道隋亡为此河,到现在千里赖通波”)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评论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单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交流亚洲内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使了沿岸地域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可是百姓的困苦。
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要贡献。
2. 618 年李渊(唐高祖)成立唐朝,定都长安。
3.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论唐太宗。
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期间,汲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即贞观新政;恢复和发展生产,减少农民的赋税劳役;任人唯贤,虚心纳谏(魏征 );完美科举制;注意增强与周边少量民族的关系。
唐太宗的统治促成了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平定,民族友善,国力增强的升平情景,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政治家,为大唐全盛期间的到来确立了基础。
贞观新政:唐太宗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举措⑴改革赋役制度⑵沿袭和完美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⑶订正法律编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齐备的法典《唐律疏议》⑷完美科举制。
4.武则天:重用苛吏、引用庶族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改《贞观氏族志》为《姓史录》;鼎力发展科举制,不名一格选人材,如姚崇、宋璟、狄仁杰;着重减少农民的负担,统治期间人口显然增加到来确立了基础。
郭沫若称她,边疆获得稳固和开辟,史称“政启贞观,治宏开元。
”“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省期间的5.★唐玄宗统治的先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固,经济繁华,被誉为“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形成的原由:⑴有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的基础⑵玄宗个人很有才能,他重用贤良,整改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获得了明显收效。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大创新。
时间:开始实施。
1937年,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国。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
1935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年,操纵国:英法美,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内容:①②③④⑤……
时间:1921—1922,
操纵国:美英日
内容: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
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②③
主要条约:中国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评价: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年,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建立)
年,首先在爆发。
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引发了各国的政治危机,时间:1933年,核心:调整工业,颁布《》,特点:,根本目的:了生产力的恢复,是美国度过了危机。
”镇压共产党和进步势力屠杀犹太人,转移德国人民对龙断资产阶级的痛恨部队做活人细菌试验。
第二单元:全球战火再起
年,德意对西班牙的格尔尼卡进行地毯式的轰炸。
,辅以工业改革。
北师大九下历史第3、4单元复习提纲

新知学校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第10课冷战”与“热战”1、冷战的含义:用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来遏制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被称为“冷战”。
(只要理解就行,不需要背诵)2、冷战的对象: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3、冷战的原因(背景):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苏联力量也逐渐壮大,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才推行。
4、冷战的形成过程:⑴序幕: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⑵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间“冷战”正式展开。
⑶冷战的表现:①政治方面——出台“杜鲁门主义”。
②经济方面——实施“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
③军事方面——1949年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又称北约。
⑷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华约也就解体,标志“冷战”结束。
5、冷战的实质: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6、冷战的影响:形成了两极格局,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和各国的发展。
7、两极格局的发展:①形成——1949年北约组织的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的建立;这两个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1955年正式建立)。
(两极格局即雅尔塔体系)②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
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
8、热战的表现:(1)1950年的朝鲜战争;(2)1965年的越南战争。
9、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1课梦幻超级大国1、二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战后的资本积累;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2、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①经济发展迅猛;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③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投资加大、跨国公司发展迅速;3、现代音乐的发展变化:20世纪初爵士乐在美国出现;到20世纪50年代摇滚乐兴起。
4、20世纪电影业的发展:20世纪最初的几十年,美国的好莱坞电影称雄于世界电影王国,有“梦幻工厂”的称号。
历史下册九年级知识点框架

历史下册九年级知识点框架历史是一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发展历程的学科。
作为学生,我们在九年级时将学习历史下册的知识点框架。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知识点,探索历史的魅力。
第一部分:开启多元文化的时代- 了解盛唐时期的文化繁荣和外来文化的影响- 分析宋代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制度- 探究元代统一多民族的秘密- 了解明代的明王朝的兴衰原因第二部分:文化的转变与社会的发展- 分析近代江南社会的变迁与经济繁荣- 介绍近代上海对中国近代东方经济中心的崛起和现代化建设的探索- 了解晚清时期国家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 探究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第三部分:民族危难与现代化探索- 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探究义和团运动与民族主义的兴起- 介绍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与革命失败原因- 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性第四部分:抵御外侮与社会革新- 分析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与战国时代- 探究抗日战争对中国民族精神的影响- 了解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 介绍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及成就第五部分: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与政策- 分析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改革与发展- 探究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影响- 介绍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下册九年级知识点框架将帮助我们系统地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与事件。
这一框架的设计不仅帮助我们对历史有个整体的认识,还能帮助我们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和背景。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框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变革与进步。
历史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记忆,也是全人类的财富。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从中汲取智慧和勇气,为我们自己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历史这一宝贵的资源,学会从历史中思考和汲取力量。
历史下册九年级知识点框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参考工具。
除了学校的教科书,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历史书籍、参观博物馆等途径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北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总结(单元)【DOC范文整理】

北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总结(单元)北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总结单元:动荡与变革课、俄国向何处去一、俄国二月革命的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度二、“阿芙乐尔号”的炮声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1917年11月列宁起义的地点彼得格勒,革命的最主要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革命的结果: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退一步,进两步”【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果:使苏维埃政权渡过了难关。
【新经济政策】时间:1921~1925年;领导人:列宁;【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它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结果】: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体现了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第二课、苏联的崛起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成就: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
二、1、【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斯大林模式】。
实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内容:政治上党政不分,民主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
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1、发生的背景:14世纪前后,处于欧洲贸易最繁华的地中海区域的意大利,兴起了很多城市国家,开始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
他们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提倡人文主义思想。
2、首先发生在意大利的原因: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思想,即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4、文艺复兴的实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兴起,它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5、代表人物和成就: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先驱,《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达芬奇——意大利——《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英国——《罗密欧和朱丽叶》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哥白尼——波兰——提出太阳中心学说6、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1、背景:①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人利用处在大西洋沿岸商道和贸易的中心位置,拓展对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和扩张,获得巨额财富和广阔海外市场,促使英国商业和工场手工业快速发展;②由工场主、商人、银行家、农场主等组成的新兴资产阶级成长起来;③一些贵族也从事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活动,成为新贵族。
2、原因: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受到君主专制统治阻碍;或17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日益壮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3、经过:①开始:1640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中与国王斗争,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利。
②内战:国王派兵抓捕反对他的议员,挑起内战;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打败国王军; 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成立了共和国;③共和国时期:克伦威尔掌握政权,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④查理二世复辟:克伦威尔死后,查理二世复辟,进行疯狂反攻倒算;⑤宫廷政变: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政变,推翻专制统治,另立新国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国际新秩序
第二单元动荡与变革的时代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俄国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
时间:
1917年3月
结果: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后形势: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彼得格勒
武装起义
时间、地点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彼得格勒
领导人
列宁
总指挥部
斯莫尔尼宫
性质:
社会主义革命
结果
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十月革命的
历史意义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它把社会主义理论变成了现实。
罗斯福新政
原因
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目的
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特点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时间
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
中心措施:
调整工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调控。
内容
恢复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强化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在农业方面,颁布了《农业调整法》,压缩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维护农业生产;在社会福利方面,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进行社会救济,稳定社会秩序;在公共工程方面,兴办公共工程,积极推行“以工代赈”,减少失业,扩大消费需求;在金融方面,进行大力整顿,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1916年5月日德兰海战----规模最大的海战
1916年2--12月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
1916年6月索姆河战役-----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1917年美国参战,1918年同盟国战败
性质
帝国主义国家掠夺战争
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弊端
这种高度集权的模式,偏向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违背经济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印度和土耳其的民族解放运动
印度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领导人
甘地
特点
非暴力不合作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评价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张用和平与合法的手段争取印度的独立,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国际联盟
1920年在日内瓦成立,宗旨: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战争。1946年正式宣告解散
华盛顿会议
召开
时间
1921—1922年
主导国
美、英、日
《九国公约》
内容
宣称“尊重中国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
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实质
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特点
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影响
人民群众深受其害;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解决危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虽然都是国家干预,但具体措施不一样:美国采用新政和改革的方法;德国采取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的方法。)
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
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时间
1914年7月-----1918年11月
开始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全面爆发
1914年8月,英德进入战争状态,一战全面爆发
进程
1914年9月,马恩河战役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斯大林模式”
形成时间
1936年
形成标志
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特点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作用
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跻身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土耳其(1919---1923)
领导人
凯末尔
特点
武装斗争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结束了奥斯曼帝国6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和神权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使土耳其摆脱了民族危机,为发展民族经济、文化和促进社会进步创造了条件。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时间
1929年---1933年
根本原因:
启示
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巴黎
和
会
召开时间
1919年1月
操纵者
美、英、法
《凡尔赛和约》
签订时间
1919年6月
内容
领土
法国收回普法战争中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
政治
德国承认奥地利的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
军事
禁止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不得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人;
莱茵河东岸50公里范围内为非武装区,德国不得设防;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两大军事集团的争斗
背景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迅猛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为争夺世界霸权
两大军事集团
三国同盟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了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了三国协约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起来(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作用
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它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重大成就
殖民地
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移给日本;
赔款
另外设立赔款委员会,另行确定德国的赔款总数和方式。
实质
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或战胜的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影响:《凡尔赛和约》与对奥、匈、土、保和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新经济政策
(列宁)
时间
1921年
内容
实行粮食税,农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换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经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