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四单元
2)催化剂:1991年八一九事件 3)解体的原因:①历史原因:斯大林模式 的弊端;②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 改革失败;③外部原因:美国等西方国家 推行冷战政策以及“和平演变”策略。 4)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影响:使社会主义 力量遭到重大挫折,标志着二战后由美苏 主导的世界两极格局的崩溃。世界进入政 治多极化时代。
3)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活动, 有利于促进出口、引进资金和技术,有利 于改善国内经济结构,有利于企业直接面 临国际竞争。 4)中国加入的时间:2001年11月 5)中国入关后,应对的措施:顺应经济全球 化潮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 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 经验。 3、现代世界寻求合作的原因:全人类面临的 反恐、能源、环保和防止核扩散等重大
3)剧变的实质:社会制度的变化 4)东欧剧变对我们的启示: 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 以法治国;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 领导地位等等。 3、苏联解体 1)时间: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 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戈尔巴乔夫 将权力交给叶利钦,苏联正式解体。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
第四单元 和平与发展
第16课
告别“雅尔塔”
1、戈尔巴乔夫改革 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 代科学社会主义 2、东欧剧变 1)剧变的原因:①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 济管理体制的弊端。②现实原因:各国改 革的失败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③外部原 因: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限制。 2)剧变的开始: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
国际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单独解 决,必须由各大国共同协商、合作并寻求 国际社会的支持,共同应对。 4、全球化的挑战 战争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 问题、毒品问题、艾滋病(AIDS)问题和 恐怖主义,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着的共同的 危机与挑战。
九年级上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范围: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14—17世纪)到一战(1917年))第一单元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文艺复兴(P2)1、背景:○1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和科学的发展○2 14-17世纪的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们发掘和继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现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
○3造纸术、印刷术造纸术的推动。
2、时间:14—17世纪(持续了近300年)3、爆发地:意大利——扩展到西欧所有国家4、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5、实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6、代表人物:○1但丁《神曲》(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同时但丁也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2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达·芬奇是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的故事,被称为欧洲艺术的拱顶之作。
《蒙娜丽莎》摆脱了宗教题材的束缚,体现了人性美。
○3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其中《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称为“四大悲剧”。
7、意义:①打破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束缚,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8、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
(经济基础)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新航路的开辟(P8)1、时间:15—17世纪2、过程:3、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激起了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4、条件:○1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对地球的了解;(主观条件)○2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客观条件)。
九年级历史下册3——20课提纲(北师大)汇总
九年级历史下册1月期末考复习提纲03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会议由英、法、美三国操纵,战胜国怀着分赃和称霸世界的企图,中心问题是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
2.1919年6月,战胜国与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内容:①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莱茵河东岸50千米以内不得设防,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②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③德国应支付巨额战争赔款;④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
3.中国问题:巴黎和会无视中国人民的权益,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中国爆发五四爱国运动。
4.《凡尔赛和约》等合约构成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国际新秩序的“凡尔赛体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祸根。
5.美国同日本争夺远东和太平洋,1922年2月,美、英、法、日、意、中等九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签署《九国公约》,调整战胜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6.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确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
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第4课“大危机”与“新政”1.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掩盖不住社会矛盾和不公,德莱塞《美国的悲剧》揭露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是对美国社会制度的控诉,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
2.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于1929年首先在美国爆发,导火线是美国纽约股票市场的崩溃(黑色星期四),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3.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生产过剩;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4.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的打击,激化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引起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也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知识点复习提纲
九年级北师大版(新)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两大军事集团的争斗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形成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三国同盟”由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组成(以德国为核心);“三国协约”由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以英国为核心)主要矛盾:英德矛盾。
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1、第一次世界大战(1)、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直接原因:大国争霸,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爆发(开始):奥匈帝国在1914年7月28日对塞尔维亚宣战(3)、转折点:1916年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4)、交战双方:同盟国阵营(德、奥匈、保、土4国)协约国阵营(英、法、俄、塞、意、罗马尼亚、日、中、美等29国)(5)、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掠夺性的战争。
(6)、影响:①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苦难;②欧洲的衰落和美国、日本的兴起;③战争引发了俄国十月革命;④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⑤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7)感悟:①我们要珍爱生命,爱好和平,反对战争。
②大国争霸威胁世界和平。
(8)、评价普林希普的刺杀活动: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采取的是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解决民族矛盾的正确方式,结果引发了一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认识到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构成威胁,反对一切恐怖主义活动)。
★(9)一战对中国的影响: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有一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战后举行的巴黎和会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10)、新式武器(毒气、坦克、战舰、飞机)与战争:科技运用于战争,使战争更加残酷;战争的需要也反过来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3、结束:1918年11月11日,双方签订停战协定,同盟国战败。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历史学习提纲
第1课两大军事集团的争斗一、世纪之交的世界世纪之交的世界的时间指?原因?表现?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列强缔约结盟的根本原因、目的是?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德国结盟对抗的主要主要国家是?3.1879年,哪两国在哪里签订了针对俄国的什么条约?后来哪国加入?形成由哪国控制的什么集团?4.1892年哪两国签订军事协定,英国在哪年分别与法、俄两国签订军事协约,形成了什么集团?4.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性质是?影响?三、火星四溅的巴尔干:火药桶指?原因?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一、萨拉热窝事件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具体原因?目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具体原因: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目的: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2.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是?时间是?3.萨拉热窝事件中被刺的是哪国的谁?他演习的地点是?他被哪国的谁刺杀?4.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是?交战双方是?一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二、凡尔登绞肉机1.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场在?主要战线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战役有?时间是?交战双方是?影响是?3美国中国加入哪一方作战?一战结束标志4.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止时间?结果?三、空前的浩劫1.第一次世界大战危害?涉及国家?人口?战火燃遍哪几个洲?性质?感悟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次使用的新式武器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一、《凡尔赛条约》1.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操纵国?会议特点?目的?三巨头指?主题?实质2.《凡尔赛条约》时间?内容?评价?3.凡尔赛体系由哪些条约构成?它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在哪里的新秩序?评价4.《条约》哪一条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具体表现是?在中国产生了怎样影响?表现: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影响: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二、国际联盟:一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时间?总部?宗旨?影响?操纵国?何时解散?三、《九国公约》1华盛顿会议背景?目的?发起国?时间?核心问题?目的:美国同日本争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2.《九国公约》时间?内容?影响?3.华盛顿会议上最大受益国?最大受害国?受限制的国家?4. 华盛顿会议调整了战胜国在哪里的关系?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影响是?5.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评价?实质: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体系评价:该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复习提纲第一课俄国向何处去1、二月革命A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了两个政权: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以及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其中,临时政府是主要的、实际掌权的机关。
B、1917年4月,列宁回国,为俄国革命指明方向。
2、“阿芙乐尔号”的炮声(十月革命)原因和背景: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②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经过:A、起义领导者:列宁B、起义信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C、起义胜利:1917年11月7日攻占冬宫,随即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
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1917年至1920年,苏俄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爆发,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把社会主义理论变成现实,使俄国走上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
③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退一步,进两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原因: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反扑,为了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经济力量战胜敌人,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新经济政策内容:实行粮食税;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经营;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自由贸易。
效果: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影响: 这个政策把社会主义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他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2024-2025【全新北师大】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知识总结表格提纲
特点
涉及范围特殊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殊大
影响
人民群众深受其害;生产力遭到严峻破坏;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解决危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虽然都是国家干预,但详细措施不一样:美国采纳新政和改革的方法;德国实行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的方法。)
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当和平共处;人类命
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二战中的重要国际会议
时间
地点
参与国家
内容
意义
华盛顿会议
1942年
1月
美国的
华盛顿
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代表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标记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战斗力大大增加,为彻底战胜法西斯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英国、苏联、中国等)
规模扩大
1941年6月,德军进攻苏联,苏德斗争爆发,标记着二
战扩大。苏联军民坚韧反抗,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
利,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规模最大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宝港——太平洋斗争爆发,
标记着二战扩大到全世界规模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缘由
苏德斗争和太平洋斗争的爆发,促使遭遇法西斯侵略的各
启示
珍爱和平,远离斗争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巴黎
和
会
召开时间
1919年1月
操纵者
美、英、法
《凡尔赛和约》
签订时间
1919年6月
内容
领土
法国收回普法斗争中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1.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狭义上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简述:1917年11月(俄历10月),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列宁领导起义,起义者占领彼得格勒,攻克临时政府的最大据点:冬宫。
彼得格勒起义取得胜利,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时间:1917年11月(俄历10月)领导人:列宁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3)“阿芙乐尔号”的枪声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俄国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5)诞生的标志: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成立6)历史意义/影响: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政权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地位/评价),它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7)区分:巴黎公社: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伟大尝试)十月革命: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成功实践)8)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之后工兵苏维埃与资产阶级政府并存。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1、召开时间:1919年操纵国:法国、英国、美国性质:帝国主义分赃会议2、签订条约:《凡尔赛和约》针对国:德国3、内容:①领土方面: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莱茵河东岸50千米以内不得设防,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②殖民地方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③经济方面: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④军事方面: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4、凡尔赛体系重建了欧洲、西亚、非洲的国际新秩序二、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1、召开时间:1921—1922年最大受益国:美国参加国:英法美日意中等九国。
签订条约:《九国公约》2、内容:尊重中国的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新北师大版九下历史复习提纲
新北师大版九下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下的世界◎一、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斗争1、形成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下,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例如:德国、美国等)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例如英国、法国等)在殖民地问题上产生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出现的现象:①、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②、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③、殖民地半殖民地居民的民族民主运动迭起。
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三国同盟(德、意、奥)VS三国协约(英、法、俄)(意大利由于国家利益在一战开展后转到协约国当中)4、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半岛(内部战争引发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加剧)◎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过程1、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地点:波斯尼亚;人物:奥匈帝国皇储裴迪南大公夫妇、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2、开始:德国向塞尔维亚宣战3、全面爆发:英国向德国宣战,两大军事集团卷入战争。
1914年8月,英德进入战争状态。
4、一战的主战场和主战线:主战场在欧洲,主战线在西线5、一战中持续时间最长、破坏最大的战役:1916年凡尔登战役(又称“凡尔登绞肉机1916年2-12月”)6、一战中最大规模的海战:1916年5月,日德兰海战7、一战中最大规模的战役:1916年6月,索姆河战役8、协约国势力的扩大: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
随后中、巴等国加入。
9、一战结束:1918年11月,德国签订停战协议标志着同盟国失败告终。
10、一战的性质:帝国主义为争夺殖民地发生非正义的战争(塞尔维亚等少数国家是民族解放和自卫战争)11、一战的影响:①对全世界而言,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对参与国带来严重的伤亡和经济损失;③对欧洲而言,导致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实力被削弱;④对殖民地国家而言,由于欧洲殖民者的变弱,激发了他们的民族民主意识;⑤对科技领域而言,一战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新型武器(例如坦克、潜艇、毒气等);◎三、一战后的世界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1916年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①、与会国:英、法、美及其他协约国等战胜国(英、法、美三国操控会议)②、内容:主要对德国的殖民地、赔款、国家领土做出惩罚性的裁判;会议上还对其他战败国签订了各种条约。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列宁领导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成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意义: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新经济政策(1921-1925):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意义: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2、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
1936年颁布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一战后世界体系的确定1、1919年召开巴黎和会,签署《凡尔赛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国际新形势的“凡尔赛体系”(法国克里孟梭、英国劳合·乔治和美国威尔逊)。
1921—1922年召开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调整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德莱塞《美国的悲剧》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危机: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过度的股市投机行为。
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所致影响:引发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危机特点: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罗斯福新政:1933新政内容:整顿金融业、恢复工业、调整农业、兴办公共工程、进行社会救济《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新政的核心和基础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法西斯集团的形成德国: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着德国的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国会纵火案”镇压德国共产党和进步势力、种族灭绝政策。
意大利: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专政,1935年侵入埃塞俄比亚。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两大军事集团的争斗1、一战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两大军事集团(1)三国同盟(同盟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2)三国协约(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3、主要矛盾:英德矛盾矛盾的焦点地区:巴尔干半岛地区(“巴尔干火药桶”)4、集团性质:具有争霸性质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5、结盟目的:增强自身实力,战胜对手以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
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1、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6)2、时间:1914.7.28—1918.11.113、爆发的标志: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4、马恩河战役:(1914.9,英法联军同德国)德国迅速打败法国的计划破产。
5、日德兰海战:(1916.5,英德)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
6、凡尔登战役:(1916.2—12,法德)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也是最为残酷的一场战役。
由于伤亡惨重,凡尔登战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7、索姆河战役:(1916.6,英法联军同德国)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8、一战的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巴黎和会时间:1919年;地点:巴黎凡尔赛宫;操纵国:英、法、美(三巨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解决问题:对德国的处置问题。
会议的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内容是:德国的海外殖民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中国问题处理: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会议成果:《凡尔赛条约》(1919.6)评价凡尔赛体系:(1)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近东、非洲统治的新秩序;(2)对战败国的处理极为苛刻,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从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2、国际联盟1920—1946 简称国联,美国拒绝加入,实际由英法操纵。
3、华盛顿会议时间:1921年;文件:《九国公约》(九国代表签署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文件),公约内容: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证各国在华的“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一、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列宁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十月革命的意义:它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列宁在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帮助苏维埃政府渡过难关。
2、新经济政策:1921年,新经济政策。
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2)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新的特点),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第2课苏联的崛起一、苏联成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二、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①9000多个新企业投入生产,机械制造等重工业部门纷纷建立;②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③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
三、斯大林模式: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2、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弊端:①政治上,党政不分,民主与法制匮乏;②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
3、评价斯大林模式:1)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消极作用: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表明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存在着巨大误区。
4 启示::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协调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等。
5、斯大林发展经济的措施:启动了工业化进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两个五年计划。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1、召开时间:1919年1月—6月操纵国:法国克里孟梭、英国劳合·乔治和美国威尔逊2、《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内容:①领土方面: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②政治方面:莱茵河东岸50千米以内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捷克的独立;③经济方面:德国还向协约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④军事方面: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⑤殖民地方面: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委任统治”(最能说明巴黎和会的性质是瓜分和称霸世界)。
北师大九下历史第3、4单元复习提纲
新知学校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第10课冷战”与“热战”1、冷战的含义:用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来遏制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被称为“冷战”。
(只要理解就行,不需要背诵)2、冷战的对象: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3、冷战的原因(背景):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苏联力量也逐渐壮大,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才推行。
4、冷战的形成过程:⑴序幕: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⑵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间“冷战”正式展开。
⑶冷战的表现:①政治方面——出台“杜鲁门主义”。
②经济方面——实施“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
③军事方面——1949年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又称北约。
⑷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华约也就解体,标志“冷战”结束。
5、冷战的实质: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6、冷战的影响:形成了两极格局,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和各国的发展。
7、两极格局的发展:①形成——1949年北约组织的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的建立;这两个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1955年正式建立)。
(两极格局即雅尔塔体系)②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
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
8、热战的表现:(1)1950年的朝鲜战争;(2)1965年的越南战争。
9、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1课梦幻超级大国1、二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战后的资本积累;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2、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①经济发展迅猛;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③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投资加大、跨国公司发展迅速;3、现代音乐的发展变化:20世纪初爵士乐在美国出现;到20世纪50年代摇滚乐兴起。
4、20世纪电影业的发展:20世纪最初的几十年,美国的好莱坞电影称雄于世界电影王国,有“梦幻工厂”的称号。
九年级历史上册、下册14单元复习提纲(无答案) 北师大版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动荡与变革一、复习提纲二月革命:年,3月,俄国人民推翻十月革命:年,11月,列宁领导武装起义,胜利后,成立了,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诞生。
(背诵历史意义)。
:由于的联合反扑,被迫实行,捍卫了苏维埃政权新经济政策: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年,开始实行,到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说明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坚持原则。
成就: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世界。
苏联成为一流的工业强国。
形成: 1936年,苏联颁布,标志着制度在苏联建立,也标志着的建立。
特点:政治上,权利高度集中,匮乏,盛行;经济上,排斥,用来干预经济。
评价:利:使苏联跻身于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弊:从长远看,阻碍了苏联的建设和的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巴黎和会:1919年1月,战胜国召开,由三国操纵,签定了一系列条约,包括对德的〈〉,对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的条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重建了的国际新秩序。
(背诵对德和约的内容)背景:美国同日本争夺地区,年-年,美、英、法、日、意、中等九国召开。
内容:签署了〈〉,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的完整,中国保证各国在华“”和“”。
打击了日本的计划,但没有列入中国要求,为提供了条件。
作用:华盛顿会议调整了战胜国在的关系,构成了“华盛顿体系”背景:1924年-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短暂的繁荣,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美国小说家的〈〉揭露了的黑暗和腐败。
时间;年——年爆发;首先在的金融业爆发特点;、、。
影响:经济危机激化了,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的。
经济危机也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引出一连串的。
时间:年,上台,立即以新政救治经济危机。
核心和基础:颁布了〈〉,为保证它的实施,又发动了““。
特点: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影响:是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的先河,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中考复习提纲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动 荡 与 变 革一战将俄国推向崩溃的缘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立年,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建人民委员会,世界上第一个 历史意义: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他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了现实,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列宁领导的苏俄政府被迫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年,列宁领导苏俄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
评价: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列宁从俄国的国情出发,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大创新。
时间: 开始实施。
1937年,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 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二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但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时间: 年 ,操纵国:英法美 , 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主要条约:《 》,内容:① ② ③ ④ ⑤…… 时间:1921—1922,操纵国:美英日内容: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
《九国公约》 中国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评价: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时间: — 年,首先在 爆发。
影响: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引发了各国的政治危机,也使资本主时间:1933年 核心:调整工业,颁布《 》, 特点: , 根本目的:作用: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机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是美国度过了危机。
第二单元:全球战火再起1933年上台,制造了“ ”镇压共产党和进步势屠杀犹太人,转移德国人民对龙断资产阶级的痛恨 非洲之角的战火: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年,德意对西班牙的格尔尼卡进行地毯式的轰炸。
壁画《格尔尼卡》的作者是 ,他还有一部作品是《和平鸽》1937年,日本进行南京大屠杀,基地设在哈尔滨的部队做活人细菌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册
1.1917年11月【俄历十月】,列宁在彼得格勒领导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
会主义国家——苏俄诞生,这就是十月革命。
2.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这是世界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
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①在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压力下,十月革命后,
列宁领导苏俄政府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21年,苏俄放弃原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4.1919年,战胜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承担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责
任。
5.《凡尔赛和约》主要内容包括:①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②莱茵河东岸50千米以
内不得设防;③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④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⑤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⑥德国应支付大量的战争赔款。
6.1922年,美国、英国、法国、中国等九国签署了《九国公约》。
7.《九国公约》主要内容包括:①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②中国保证
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8.《九国公约》的影响: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实际上是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
提供了条件。
9.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世界新
秩序。
10.《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和基础。
11.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意义:“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度过了危机,“新政”是
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3.1938年9月,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四国在慕尼黑签定了《慕尼黑协定》,在没有
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出席的情况下,把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领土割让给德国,《慕尼黑协定》是英法等国实行的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
14.绥靖政策的实质:以牺牲小国的利益为代价,来维护其自身的利益。
15.绥靖政策的影响: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6.1942年1月1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
家宣言》。
17.《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国、意大利、日本
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18.《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阵线的最终形成。
19.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历史意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
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历史事件一览表
为了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问题,1945年2月,苏联、美国、英国三国在雅尔塔召开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大决议,包括:①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②战后成立联合国;③苏联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22.雅尔塔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雅尔塔会议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
联合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3.二战以后,雅尔塔体系取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4.1947年,美国政府出台的“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5.“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转折点,美国进入
全球扩张阶段。
26.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矛盾日益尖锐,西
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
27.1947年,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美国开始运用其强大
的实力遏制苏联,向全球扩张称霸,经济上美国推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则针对性地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与之对抗。
28.随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出现,世界两极格局形成。
29.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①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投资加大,跨国公司增多,资本
输出不断扩大,经济地位加强;②经济发展速度迅猛;③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发展并成为美国支柱产业。
30.随着经济发展,西欧各国之间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向联合,1993年,欧洲联盟【简称
欧盟】成立,欧洲正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
31.二战后,日本得到美国的扶持。
32.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繁荣。
33.日本政府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实行贸易
立国和科技立国政策,使得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34.经过长期的斗争,1947年,原英国殖民地印度独立,尼赫鲁出任印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
35.印度人民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粮食基本上实现自给,建立了比较
齐全的工业体系,原子能、生物等科技成就令世人瞩目。
36.20世纪末,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以美苏两极对峙为主要支撑的雅尔塔体系宣告结束,
世界进入政治多极化时代。
37.1948—1982年,围绕巴勒斯坦主权问题,中东地区的阿拉伯民族和以色列民族曾经进
行了五次战争,这被成为中东战争。
38.中东地区矛盾十分复杂,有宗教、民族、领土、列强插手等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使这
一地区一直动荡不安。
39.北约轰炸的停止,显示了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在阻止美国的霸权行为上的积极有效作用,
意味着世界进入政治多极化时代。
40.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新科技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41.这次革命以电子计算机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主要是克隆技术】、航天航空技术、原子
能、合成材料等为代表。
4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①科技发展、更新和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技渗透性
加强;③使用高科技的领域日益广泛;④新的科技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4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①使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到来;②极大地提高了
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的迅速发展;③产生了一大批新型工业,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④推动了社会生活现代化;⑤出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44.回答问题: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答: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交通与交往手段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国际资本流动加剧,全球性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集团以及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
45.回答问题:为什么经济全球化会带来机遇和挑战?
答:经济全球化发展,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有利于高科技的扩散和推广,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自身优势,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它必然存在许多不公正、不合理的方面,所以必然给世界各国带来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