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各大城市名来历

合集下载

人文历史命名的地名

人文历史命名的地名

人文历史命名的地名人类历史悠久,文明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之久。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为了纪念重要的人物、事件或者表达对自然环境的敬畏,纷纷赋予地名以具有人文与历史意义的名称。

这些地名既承载着人们对历史的回忆,也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思想。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由人文历史命名的地名,并探讨命名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信息。

一、长安:古代帝都的代表长安,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北部,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首都。

早在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长安就是中国第一座以政治、经济和文化为中心的大都市。

后来,唐朝将其设为都城,并成为东方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长安这一地名寓意着稳定、繁荣和权力的象征,它见证了中国多个王朝的兴衰。

二、雅典:西方文明的摇篮雅典,位于希腊中部的半岛上,曾是古希腊世界最强大的城市国家之一。

雅典以其独特的政治制度和知识产出而闻名于世。

这座城市是西方哲学、政治、文学和艺术的发祥地。

人们赋予雅典这个地名,旨在将城市与其不朽的文化遗产相联系,同时也强调了雅典作为西方文明的摇篮的历史地位。

三、巴黎:浪漫与文化的象征巴黎,位于法国中北部的塞纳河畔,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巴黎以其浪漫的氛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全球。

这座城市的地名来源于古代的巴黎人部落,后来在中世纪发展成为法国的首都。

巴黎的地名代表了这座城市的个性和独特性,也将其与法国的历史相联系。

四、开罗:古老的埃及之都开罗,位于埃及尼罗河下游,是非洲最大的城市之一。

开罗这个地名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曾是古代埃及的首都,并成为阿拉伯帝国的重要城市。

开罗这一地名有可能源自埃及语中的“Al-Qahir ah”,意为“征服者”。

这座城市的地名寓意着力量和征服,呈现了埃及悠久而辉煌的历史。

五、雅典娜:希腊神话中的女神雅典娜,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也是雅典古城的守护神。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神话人物,在世界各地给许多城市以雅典娜的名字命名。

例如,美国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就拥有“雅典娜城”这一地名。

陕西地名

陕西地名

那么,三秦是什么意思?这要从“陕西”说起,“陕西”二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要从历史说起,下面,咱们就谝一谝陕西各地地名的来历——陕西:起于西周。

西周成王时,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

陕,指古之陕塬,今河南陕县。

当时规定,周公治陕之东,召公治陕之西。

陕西始见于史。

陕西的简称是“秦”,最早指今甘肃天水一带。

西周时,秦人先祖非子因养马有功,受封于“秦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护驾周平王东渡有功,受封“岐山以西之地”,建秦国。

从此,陕西始有“秦”的概念。

陕西在口语中还被称为“三秦”:最早为楚汉战争之际项羽在关中设置的三秦王。

楚汉战争初期,项羽封刘邦为汉中正王,为防止他北上,将三员秦国降将分封在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区。

他们分别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

这就是最早的“三秦”概念。

现在的“三秦”,是指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和陕南秦巴山区。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

“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

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

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作隋时也被称为“大兴城”。

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

元代,易名为“奉元城”。

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延安:商以前延安属鬼方。

公元前13世纪时,武丁伐鬼方,延安成为商王朝的势力范围。

西周时期,此处为大戎等民族控制。

春秋时、晋人大败那里的白狄,将这里纳入晋国版图。

战国时,秦人置上郡管辖该地。

汉时设高奴县于此地。

隋开皇三年(583年),设延安州,延安之名始见于史。

延安地控1个区和12个县。

其中,区为宝塔区。

县有延长、延川、子长、安塞、志丹、吴旗、甘泉、富县、洛川、宜川、黄龙、黄陵。

榆林:明永乐六年(1408年),在今红山(雄石峡)建榆林寨、榆林之名始见于史。

西安的别称

西安的别称

西安的别称
西安的别称有长安、镐京、西京、大兴。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是陕西省省会,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八水绕长安。

全市下辖10区3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

2014年末常住人口862.75万,其中城镇人口626.44万。

“秦中自古帝王州”,西安拥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起点。

1、丰京
西周伯姬昌(周文王)在今西安城西南营建丰京,将臣民从岐山周原迁于此。

丰京为宗教、文化中心,合称“宗周”。

2、长安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长安(今西安城西北郊汉城)建立西汉王朝。

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3、大兴
隋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颁令在汉长安城东南的今西安城址营建新都,定名大兴。

大兴总面积达84.1平方公里。

4、西京
1932年,国民政府决定“以长安为陪都,定名西京”,建立国民政府西京筹备委员会。

但西京市政府始终未成立,后西京筹备委员会撤销。

5、镐京
西周伯姬昌(周文王)命子姬发(周武王)在沣水东岸营建镐京。

镐京为当时的政治中心。

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后,以丰镐(丰京和镐京的合称)为都,为西安
作为都城之始。

陕西各地地名

陕西各地地名

陕西省名、九个市名、八十六个县名的来历那么,三秦是什么意思?这要从“陕西”说起,“陕西”二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要从历史说起,下面,咱们就谝一谝陕西各地地名的来历——陕西:起于西周。

西周成王时,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

陕,指古之陕塬,今河南陕县。

当时规定,周公治陕之东,召公治陕之西。

陕西始见于史。

陕西的简称是“秦”,最早指今甘肃天水一带。

西周时,秦人先祖非子因养马有功,受封于“秦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护驾周平王东渡有功,受封“岐山以西之地”,建秦国。

从此,陕西始有“秦”的概念。

陕西在口语中还被称为“三秦”:最早为楚汉战争之际项羽在关中设置的三秦王。

楚汉战争初期,项羽封刘邦为汉中正王,为防止他北上,将三员秦国降将分封在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区。

他们分别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

这就是最早的“三秦”概念。

现在的“三秦”,是指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和陕南秦巴山区。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

“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

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

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作隋时也被称为“大兴城”。

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

元代,易名为“奉元城”。

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延安:商以前延安属鬼方。

公元前13世纪时,武丁伐鬼方,延安成为商王朝的势力范围。

西周时期,此处为大戎等民族控制。

春秋时、晋人大败那里的白狄,将这里纳入晋国版图。

战国时,秦人置上郡管辖该地。

汉时设高奴县于此地。

隋开皇三年(583年),设延安州,延安之名始见于史。

延安地控1个区和12个县。

其中,区为宝塔区。

县有延长、延川、子长、安塞、志丹、吴旗、甘泉、富县、洛川、宜川、黄龙、黄陵。

榆林:明永乐六年(1408年),在今红山(雄石峡)建榆林寨、榆林之名始见于史。

陕西省108座城市的名片

陕西省108座城市的名片

陕西省108座城市的名片,看看自己的家乡是什么?为自己家乡代言!【西安市----陕西省会,中国古都,世界名城】碑林区-----西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金石宝库碑林博物馆。

新城区-----陕西省人民政府机关所在地,古城第一大门户。

莲湖区-----丝路之起点,古城大原点。

灞桥区-----半坡先民的摇篮。

未央区-----十一朝的建都史,西安“大九宫格局”中心,新的行政中心所在地。

雁塔区-----陕西第一大经济区,古城最大的核心区,科教文化的聚集区。

阎良区-----中国著名的航空城。

临潼区-----周秦自汉唐的京畿之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发掘处,中国石榴之乡。

长安区-----十三京畿地,八水绕长安蓝田县-----“三皇旧居”,美玉之乡;温泉之都,先祖之城。

周至县-----中国道教的发祥地,猕猴桃之乡。

高陵县-----千古奇观泾渭分明。

户县-----画乡之城,财神之乡。

【商洛市----秦岭最美是商洛】商州区-----古为商鞅封地,今为商洛市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洛南县-----华夏汉字故里,中国核桃之乡。

丹凤县-----西安后花园,贾平凹故乡。

商南县-----中国茶叶之乡。

山阳县-----秦岭天竺,中国钒都。

镇安县-----秦楚咽喉,板栗之乡。

柞水县-----终南首邑,山水画廊。

【渭南市----华山风骨,渭水襟怀;关中粮仓,圣贤摇篮】临渭区-----渭南政治中心,三贤故里,葡萄之乡。

华阴市-----西岳华山第一险,天下杨氏出华阴。

太极、秋千、老腔之乡,。

蒲城县-----将相故里,授时中心,五陵闲云,酥梨、焰火之乡。

大荔县-----早期“大荔人”的摇篮,大枣之乡。

澄城县-----地上兵马俑的拴马桩石雕,秦人最大的墓地之城。

白水县-----三圣故里,苹果之乡。

富平县-----陕西第一人口大县,墨玉、石刻、柿子、奶山羊之乡,习近平故乡,唐代五陵最多地。

合阳县-----莘国之域,湿地之城,爱情之源,艺术之乡。

陕西各城市名称的来历

陕西各城市名称的来历

陕西各城市名称来历你造吗?一、西安在西周时称“丰镐”。

“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

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

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行都公”,因为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作隋时也被称作为“大兴城”。

唐时,又恢复长安之名。

元代易名为“奉元城”。

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二、渭南渭城之名,始于前秦苻坚甘露二年(公元360年),以县城在渭河南岸得名。

唐时仍沿用此名。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即写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河在咸阳穿城而过,不但留下了渭城之名。

而且还留下了古渡美景。

当年作渭河之滨,有高楼叫清渭楼,唐人许浑登此楼,感慨大自然的美丽及人生的跌宕,他写道:“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清代河东盐运使朱集义亦写诗赞道:“长天一色渡中流,如雪芦花载满舟。

江上丈人何处去,烟波依旧汉时球。

”三、安康古代安康号称“群夷之国”,至商周时属庸国。

秦时设西域县,为汉中郡治所,西晋时设安康县,治所在今汉阴县。

安康之名、取“安宁康泰之意”。

安康人喜欢吃称安康为金州,原因有二:其一安康盛产黄金,安康月河沙金的产量居全国之首。

唐时,安康每年都要向朝廷贡金。

其二,安康盛产丹漆。

基于此,从西魏开始,政府在此设“金州”,可谓名副其实。

四、汉中位于陕西省的西南部,地处秦岭巴山之间。

西接甘肃,南邻四川,整个地区兼跨汉江、嘉陵江两大流域,并形成冲击型谷底平原,即汉中盆地。

汉中之名始于公元312年,秦惠文王“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

因地处汉江中流,故名汉中。

元代蒙古军占汉中,为了切断汉中地区与成都地区的联系,让四川“无险可守”,将汉中并入关中,至此汉中开始隶属于陕西省。

陕西各地地名的来历

陕西各地地名的来历
黄陵县,秦汉设中部县,隋朝改为内部县,唐朝又恢复为中部县。民国33年(1944年)因境内有桥山上有轩辕黄帝陵,改为黄陵县。
甘泉县,唐初设伏陆县,因县南有阿伏斤谷河而得名,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将阿伏斤谷改为甘泉谷,伏陆县也随之改为甘泉县,城南有美泉沟,泉水味美甘甜,称甘泉县。
宜川县,秦为定阳县,西魏大统三年(公元537年)设义川县,因县境内有义川河而得名。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为避太宗赵光义的讳,遂改名宜川县。
吴起县,因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吴起曾在此驻兵得名,隋朝时,因该地是洛河源头设洛源县,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改吴起镇为吴旗县。2006年,由本县申请,改为吴起县。(注:感谢完美夏天的补充)
子长县,宋代设安定堡,元代为安定县,1935年解放后分为赤源、秀延两县,次年又恢复为安定县,为了纪念谢子长,1939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更名为子长县。将县城由安定迁到瓦窑堡。
汉中:
位于陕西省的西南部,地赴秦岭巴山之间。西接甘肃,南邻四川,整个地区兼跨汉江、嘉陵江两大流域·并形成冲积形谷地平原,即汉中盆地。汉中之名始于公元312年秦惠文王“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因地处汉江中游,故名汉中。元代蒙古军占汉中,为了切断汉中地区与成都地区的联系,让四川“无险可守”,将汉中并入关中,至此汉中开始隶属于陕西省。汉中是一个典型的行政区划(西北地区)与自然区划(西南地区)不一致的城市:无论是地理气候、方言习俗还是饮食习惯,汉中与陕西的关中、陕北地区都有很大的差异,而与川北极为相似。
咸阳:
古代将水之北和山之南均称为“阳”,而“咸”字意为“皆”、“都是”等。咸阳地址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也有人根据《史记》和秦都咸阳出上的陶文,以为商秧在此置“咸亨”、“阳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将两名合一,即为咸阳。

陕西各地地名的来历

陕西各地地名的来历
旬阳县,原名洵阳县,晋朝设置洵阳县,因县城在洵水之阳而得名。洵字生辟,1964年改为旬阳县。
洛南县,原名雒南县,隋朝设雒南县,因在雒河之南而得名。雒字生辟,1964年改为洛南县。
佳县,原名葭县,县境内有芦川,芦丛生。古人把苇牙叫葭,出穗前叫芦,出穗后叫苇。宋朝筑城叫葭州。葭字生辟,1964年改为佳县。
西安:
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作隋时也被称为“大兴城”。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元代,易名为“奉元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汉中:
位于陕西省的西南部,地赴秦岭巴山之间。西接甘肃,南邻四川,整个地区兼跨汉江、嘉陵江两大流域·并形成冲积形谷地平原,即汉中盆地。汉中之名始于公元312年秦惠文王“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因地处汉江中游,故名汉中。元代蒙古军占汉中,为了切断汉中地区与成都地区的联系,让四川“无险可守”,将汉中并入关中,至此汉中开始隶属于陕西省。汉中是一个典型的行政区划(西北地区)与自然区划(西南地区)不一致的城市:无
咸阳:
古代将水之北和山之南均称为“阳”,而“咸”字意为“皆”、“都是”等。咸阳地址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也有人根据《史记》和秦都咸阳出上的陶文,以为商秧在此置“咸亨”、“阳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将两名合一,即为咸阳。
渭南:
渭城之名,始于前秦苻坚甘露二年(公元360年),以县城在渭河南岸得名。唐时仍沿用此名。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即写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河在咸阳穿城而过,不但留下了“渭城”之名。而且还留下了古渡美景。当年作渭河之滨,有高楼叫清渭楼,唐人许浑登此楼,感慨大自然的美丽及人生的跌宕,他写道:“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清代河东盐运使朱集义亦写诗赞道:“长天一色渡中流,如雪芦花载满舟。江上丈人何处去,烟波依旧汉时秋。”

陕西各县的名称由来

陕西各县的名称由来

陕西各县的名称由来陕西:起于西周。

西周成王时,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

陕,指古之陕塬,今河南陕县。

当时规定,周公治陕之东,召公治陕之西。

陕西始见于史。

陕西的简称是“秦”,最早指今甘肃天水一带。

西周时,秦人先祖非子因养马有功,受封于“秦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护驾周平王东渡有功,受封“岐山以西之地”,建秦国。

从此,陕西始有“秦”的概念。

陕西在口语中还被称为“三秦”:最早为楚汉战争之际项羽在关中设置的三秦王。

楚汉战争初期,项羽封刘邦为汉中正王,为防止他北上,将三员秦国降将分封在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区。

他们分别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

这就是最早的“三秦”概念。

现在的“三秦”,是指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和陕南秦巴山区。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

“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

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

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作隋时也被称为“大兴城”。

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

元代,易名为“奉元城”。

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延安:商以前延安属鬼方。

公元前13世纪时,武丁伐鬼方,延安成为商王朝的势力范围。

西周时期,此处为大戎等民族控制。

春秋时、晋人大败那里的白狄,将这里纳入晋国版图。

战国时,秦人置上郡管辖该地。

汉时设高奴县于此地。

隋开皇三年(583年),设延安州,延安之名始见于史。

延安地控1个区和12个县。

其中,区为宝塔区。

县有延长、延川、子长、安塞、志丹、吴旗、甘泉、富县、洛川、宜川、黄龙、黄陵。

榆林:明永乐六年(1408年),在今红山(雄石峡)建榆林寨、榆林之名始见于史。

因当地的土壤特别适合种榆树和柳树,故名。

榆林地处沙漠地带,城置其中,又似一匹行进中的骆驼,故又名“骆城”。

陕_西_各_县_来_历课件资料

陕_西_各_县_来_历课件资料

陕西省各县来历那么,三秦是什么意思?这要从“陕西”说起,“陕西”二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要从历史说起,下面,咱们就谝一谝陕西各地地名的来历——陕西:起于西周。

西周成王时,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

陕,指古之陕塬,今河南陕县。

当时规定,周公治陕之东,召公治陕之西。

陕西始见于史。

陕西的简称是“秦”,最早指今甘肃天水一带。

西周时,秦人先祖非子因养马有功,受封于“秦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护驾周平王东渡有功,受封“岐山以西之地”,建秦国。

从此,陕西始有“秦”的概念。

陕西在口语中还被称为“三秦”:最早为楚汉战争之际项羽在关中设置的三秦王。

楚汉战争初期,项羽封刘邦为汉中正王,为防止他北上,将三员秦国降将分封在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区。

他们分别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

这就是最早的“三秦”概念。

现在的“三秦”,是指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和陕南秦巴山区。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

“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

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

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作隋时也被称为“大兴城”。

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

元代,易名为“奉元城”。

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延安:商以前延安属鬼方。

公元前13世纪时,武丁伐鬼方,延安成为商王朝的势力范围。

西周时期,此处为大戎等民族控制。

春秋时、晋人大败那里的白狄,将这里纳入晋国版图。

战国时,秦人置上郡管辖该地。

汉时设高奴县于此地。

隋开皇三年(583年),设延安州,延安之名始见于史。

延安地控1个区和12个县。

其中,区为宝塔区。

县有延长、延川、子长、安塞、志丹、吴旗、甘泉、富县、洛川、宜川、黄龙、黄陵。

榆林:明永乐六年(1408年),在今红山(雄石峡)建榆林寨、榆林之名始见于史。

中国地名的古今叫法

中国地名的古今叫法

中国地名的古今叫法一、北方1. 北京(古称燕京):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燕京是其古称,源自于春秋时期的燕国。

2. 太原(古称晋阳):太原是山西省的省会,古称晋阳,因为太原位于晋国的故地。

3. 呼和浩特(古称盛京):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古称盛京,意为繁荣的城市。

二、东方1. 上海(古称沪上):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古称沪上,因为上海位于长江口的沪渎地带。

2. 南京(古称金陵):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古称金陵,因为南京是金陵山的所在地。

3. 青岛(古称胶州):青岛是山东省的重要港口城市,古称胶州,因为青岛位于黄海之滨的胶州湾。

三、西方1. 西安(古称长安):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古称长安,因为西安是历史上多个朝代的都城,长安意为永久安定。

2. 成都(古称蜀都):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古称蜀都,因为成都是古代蜀国的都城。

3. 兰州(古称金城):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古称金城,因为兰州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四、南方1. 广州(古称番禺):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古称番禺,因为广州位于番禺县的所在地。

2. 深圳(古称蛇口):深圳是广东省的一个特区,古称蛇口,因为深圳原本是一个小渔村,以渔业为主要产业,蛇口是其渔港的所在地。

3. 福州(古称闽都):福州是福建省的省会,古称闽都,因为福州是古代闽国的都城。

以上是中国地名的古今叫法,这些地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每一个地名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背后的故事。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些地名都是中国人民的重要象征。

他们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变迁和发展,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奋斗。

这些地名不仅仅是一串字,更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人们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西安地名典故

西安地名典故

西安地名典故西安,是一座充满着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城,每一个角落都承载着丰富的典故和故事。

从古至今,西安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城市,曾经是十三朝古都,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历史。

西安的名字来源于其地理位置,坐落在关中平原的西北部,因此得名为西安。

相传早在周朝时期,西安就是周朝的都城镐京,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而后,秦始皇统一六国,定都咸阳(今西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奠定了西安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西安的地名典故也与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有着紧密的联系。

比如西安兴庆宫,这里曾是唐代皇宫所在地,是唐玄宗李隆基宠爱杨贵妃的地方。

在这里,杨贵妃与唐玄宗相恋,留下了许多动人的爱情故事。

兴庆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西安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西安还有一个著名的地名典故——大明宫。

大明宫位于西安市区南部,是唐代皇宫,规模宏大,气势恢宏。

大明宫是唐代皇帝的宫殿,也是政治、文化和军事中心,是唐朝的象征之一。

在大明宫遗址上,可以看到唐代宫殿的遗迹,感受到唐代的繁荣与辉煌。

除了皇宫,西安还有一座著名的建筑——钟楼。

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建于明代,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钟楼,也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钟楼高达36米,建筑风格独特,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

每到黄昏,钟楼上的钟声悠扬回荡,让人仿佛穿越时光,感受古代的氛围。

不仅如此,西安的地名典故还包括了许多古老的街巷和历史遗迹,如回民街、小雁塔、大雁塔等,这些地方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回民街是西安著名的美食街,也是回民聚居的地方。

这条街道保存了大量传统的回民建筑风格,有着丰富的回民文化。

在这里,可以品尝到地道的西安美食,感受到浓厚的回民风情,体验到不一样的西安。

小雁塔和大雁塔是西安的另外两个著名景点,分别位于城市的东北和西北,是唐代的古建筑,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代表。

中国各省及著名都市名字由来[宝典]

中国各省及著名都市名字由来[宝典]

中国各省及著名都市名字由来一、四个直辖市1、北京(京)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

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

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

元代改称大都。

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

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

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

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

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

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

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

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

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重庆古称“巴”。

秦时称江州。

隋称渝州。

北宋称恭州。

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

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

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

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

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2、维吾尔自治区(新)辖区古称西域。

西汉设西域都护府。

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

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

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在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

西安有趣的地名故事

西安有趣的地名故事

西安有趣的地名故事
西安,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许多有趣的地名故事。

这些地名不仅仅是简单的标识,它们背后还隐藏着丰富的历史、传说和文化。

首先,我们来说说“碑林”。

这个地名听起来就像是许多石碑聚集的地方,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在古代,这里曾经是一片丛林,里面有许多石碑。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碑林”,这是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刻有汉朝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圣教序》。

因为这里有许多珍贵的石碑,所以人们就将这个地方称为“碑林”。

接下来是“回民街”。

这个地名的由来与西安的回族居民有关。

在古代,这里是回族人的聚居地,因此得名“回民街”。

如今,这里已经发展成为西安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以其独特的文化和美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还有一个有趣的地名是“大雁塔”。

这个地名的由来与唐僧玄奘有关。

相传,唐僧在取经过程中,曾经在这里停留并修建了一座塔,名为“大雁塔”。

这座塔至今仍屹立不倒,成为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除了以上这些地名故事外,西安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地名。

比如“钟楼”、“鼓楼”、“骡马市”等等。

每一个地名都有其独特的背后故事,让人不禁想要探寻。

总的来说,西安的地名故事丰富多彩,背后隐藏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这些地名不仅仅是简单的标识,更是这座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安什么时候改名的

西安什么时候改名的

西安更名始末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承载着丰厚的历史长河,曾几何时,有一段关于西安改名的故事备受人们关注。

西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而城市名称最初是由西周初年的周公祭祀西岐山而得名的。

随着历史的推移,西安先后被称为长安、平城、上京和西京等不同的名称。

其中,长安是太庙所在地,是古代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连续使用时间最长、历经了13个朝代的都城,也是东亚古代城市发展的最高峰之一。

唐朝时期尤为辉煌,据传当时人口高达100万,是当时世界四大都城之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西安这个名字在某一时刻开始遭受争议。

一些人认为西安这个名字不够时尚、不够国际化,不利于城市形象的提升和城市品牌的建设。

另外一些人担心西安这个名字太过传统,无法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

因此,有了一场关于西安更名的讨论。

最终,西安市政府决定进行更名,选择一个更具现代气息和国际形象的名字。

于是,经过多方思考和专家研讨,西安市政府决定将西安更名为“璀璨城”。

璀璨这个词寓意着城市的繁荣、活力和光彩夺目,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诱惑力。

同时,“璀璨城”这个名字也很好地体现了西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的发展成就。

西安更名为“璀璨城”后,立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有人称赞这个名字更符合西安城市的新形象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认为它能够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经济实力。

同时,也有人担心更名后可能会降低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认为保留原名能更好地传承历史和文化。

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西安更名为“璀璨城”无疑是一次重要的决策。

这也引起了人们对其他城市是否会跟进更名的猜测。

毕竟,城市更名是一项重大的举措,它会牵涉到城市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

而对于西安而言,更名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推动城市更好地发展。

总体而言,西安更名为“璀璨城”是对城市未来发展规划的一次重要调整,也体现了城市管理者对城市品牌建设和形象提升的重视。

陕西汉中名称的由来

陕西汉中名称的由来

陕西汉中名称的由来汉中的来历,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是因汉水得名,即被水所绕之意。

但后来研究汉中地方史的人,都无法解释,便生出许多臆测。

其实最早的汉中并不是现在的汉中,而是另有所指。

汉中盆地最先称为褒国,再就是南郑县了。

公元前451年秦国从蜀国手中夺取了汉中,秦国已实行县制,在此设立南郑县。

南郑县的名字取得,是因为当年西戎入侵,部分郑国人南奔来汉中,聚居在此,因与秦人有乡党之谊,便以南郑来命名。

秦国为了巩固和加强南郑的军事力量,派左庶长修筑了南郑乡城,其址就在今汉中市,这个地方历史上一直称南郑,后来才移到今天的周家坪。

公元前441年蜀利用秦国在南郑立足未稳的机会,重新夺回南郑。

蜀王封弟弟苴侯于汉中,称蒯萌王。

公元前387年秦从蜀人手中重新取得南郑。

公元前316年秦以南郑为基地,取道五丁关、金牛道灭了蜀。

金牛道又称石牛道,即今天川陕公路沔县至剑门一段。

途中以金牛峡、五丁关等处最险。

金牛峡、五丁关一带为石炭岩地质,崖峻谷深,谷状多呈V形;五秦人不知入蜀道路,假意送给蜀王能粪金的石牛和珍宝美女,蜀王贪婪成生,就派手下五大力士——五丁,一路开山通路将石牛运回国内。

秦人尾随五丁之后,灭了蜀国。

这条路便称为金牛路。

在宁强境内仍有金牛峡、五丁关、金堆铺、烈金坝等与传说有关的地名。

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民富国强,已有并吞天下之志。

灭巴蜀后安顿好了后院,着手进一步蚕食楚国。

公元前312年秦夺取楚丹江流域,又败楚汉中,置汉中郡。

楚汉中郡在什么地方呢?《战国策》苏代对燕王说:汉中之甲,乘舟出于巴,乘夏水而下汉,四月至五渚。

夏水是一条河流,源出湖北竹山地区,有三条,在江夏入汉。

《史记正义》引《括志地》说:房陵即今房州房陵县,古楚汉中郡地也。

房陵县即今湖北房县,属竹山地区。

汉中即指今湖北竹山地区,其地理上正被汉江和沧浪水所围,沧浪水又称汉水,所以被称为汉中。

此地正是秦头楚尾。

汉中是一片连接巴蜀的山地,是江汉平原即楚国内腹的一道屏障,因处秦头楚尾之地,成为楚秦、楚巴的争夺焦点。

陕西省的一个地级市,因名字生僻很多人不认识而改名!

陕西省的一个地级市,因名字生僻很多人不认识而改名!

陕西省的一个地级市,因名字生僻很多人不认识而改名!
陕西省,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提到陕西人们总会想到“秦” ,陕西省和秦国是分也分不开的。

在古代是雍州,梁州所在地,西周初年,周成王以陕原为界,原西由召公管辖,后人遂称陕原以西为“陕西”。

到了现在,地级市商洛市因为以前名字比较生僻很多人不认识而被改名。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的东南部,与河南湖北等等接壤,提起商洛市,肯定有人想是不是秦国的“商於”?
没错就是,这是以前秦孝公赏给卫鞅的封地,商鞅也因为此被封为“商君” “商鞅” 在这里出现了很多历史名人,商鞅,樗里疾,等等。

商洛最早出现在汉朝。

是上雒(县)和商(县)的地域合称。

隋朝年间,隋文帝把商县改为商洛,唐朝的时候设立商州,明朝朱元璋洪武年间把商州又将为县,后来天启年间,为了避讳明光宗朱常洛的名讳,把洛该为雒。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这个雒字很多人不认识,所以就又改为洛,后来经批准设立商洛市。

陕西咸阳简介

陕西咸阳简介

陕西咸阳简介摘要:1.咸阳名称的由来2.咸阳的历史变迁3.咸阳的现代发展4.咸阳的著名景点5.咸阳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概况正文:一、咸阳名称的由来咸阳,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

咸阳的名称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根据古代地理书籍《三辅黄图》记载,咸阳位于九嵕山南、渭水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其中“咸”字意为皆、都是等;另一种说法是,咸阳的名称起源于商鞅设置的咸亨、阳里,秦孝公将两者合一,即成咸阳。

二、咸阳的历史变迁咸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代,当时这里属于禹贡九州之雍州。

殷商时期,咸阳境内有邰、豳、程、犬方等方国。

西周时,咸阳为毕国,后改为岐周,为丰、镐二京近郊。

东周时,咸阳被封给秦国,春秋时称为渭阳。

公元前350 年,秦国都城经九次迁徙后,定都咸阳。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郡县,在咸阳周边京畿要地置内史,统辖关中各县。

汉高祖初年,刘邦恢复被项羽焚毁的咸阳,取名新城。

武帝年间,因咸阳临近渭水,更名为渭城。

三、咸阳的现代发展1984 年,撤销咸阳地区,咸阳市改为省辖市,高陵、周至、户县划归西安市,原宝鸡地区的武功县、杨陵区划归咸阳市,原县级咸阳市改为秦都区。

咸阳市现辖秦都、杨陵2 区及武功、兴平、泾阳、三原、礼泉、乾县、永寿、彬县、长武、旬邑、淳化11 县。

2022 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817.55 亿元,2021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21.30 万人。

咸阳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智慧城市。

四、咸阳的著名景点咸阳拥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文化景点,其中乾陵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盛唐文化的代表性旅游区。

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 公里的梁山上,是中国唐王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

五、咸阳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概况咸阳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

咸阳市总面积为10196 平方公里,下辖2 区2 市9 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鸡:秦时因其境内有陈仓山,故而设置陈仓县。唐至德二年(757年),以“昔有陈仓宝鸡鸣之瑞”而改陈仓为宝鸡。相传陈穆公时,陈仓人发现两位仙鸡化作的神童,得雄者王,得雌者霸。这两位神童后来一个飞至南阳,一个落至宝鸡,人称陈宝。宝鸡市管辖的区有3个,即金台、渭滨和陈仓。其中,金台区得名与区内著名道观金台观有关。此观系太极拳鼻祖张三丰的修道之处。宝鸡市管辖的县有9个,分别是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千阳县、麟游县、凤县、太白县。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作隋时也被称为“大兴城”。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元代,易名为“奉元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汉中:位于陕西省的西南部,地赴秦岭巴山之间。西接甘肃,南邻四川,整个地区兼跨汉江、嘉陵江两大流域·并形成冲积形谷地平原,即汉中盆地。汉中之名始于公元312年秦惠文王“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因地处汉江中游,故名汉中。元代蒙古军占汉中,为了切断汉中地区与成都地区的联系,让四川“无险可守”,将汉中并入关中,至此汉中开始隶属于陕西省。汉中是一个典型的行政区划(西北地区)与自然区划(西南地区)不一致的城市:无论是地理气候、方言习俗还是饮食习惯,汉中与陕西的关中、陕北地区都有很大的差异,而与川北极为相似。
延安:商以前延安属鬼方。公元前13世纪时,武丁伐鬼方,延安成为商王朝的势力范围。西周时期,此处为大戎等民族控制。春秋时、晋人大败那里的白狄,将这里纳入晋国版图。战国时,秦人置上郡管辖该地。汉时设高奴县于此地。隋开皇三年(583年),设延安州,延安之名始见于史。延安地控1个区和12个县。其中,区为宝塔区。县有延长、延川、子长、安塞、志丹、吴旗、甘泉、富县、洛川、宜川、黄龙、黄陵。
安康:古代安康号称“群夷之国”,至商周时属庸国。秦时设西域县,为汉中郡治所,西晋时设安康县,治所在今汉阴县。安康之名、取“安宁康泰”之意。安康人喜欢称安康为金州,原因有二:其一,安康盛产黄金,安康月河沙金的产最居全国之首。唐时,安康每年都要向朝廷贡金。其二,安康盛产丹漆。基于此,从西魏开始,政府在此设“金州”,可谓名副其实。
下面再谝一下陕西的县名:
户县,原名鄠县为夏代有扈氏居地,秦朝置县。“鄠”字生辟,而且专用,1964年改“鄠”为户,称户县。
周至县,原名盩厔县,峰廻为盩,水曲为厔,根据其地貌、地形特点命名为盩厔,汉武帝设盩厔县,盩厔生辟字,并切专用,1964年改为周至县。
那么,三秦是什么意思?这要从“陕西”说起,“陕西”二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要从历史说起,下面,咱们就谝一谝陕西各地地名的来历——
陕西:起于西周。西周成王时,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陕,指古之陕塬,今河南陕县。当时规定,周公治陕之东,召公治陕之西。陕西始见于史。陕西的简称是“秦”,最早指今甘肃天水一带。西周时,秦人先祖非子因养马有功,受封于“秦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护驾周平王东渡有功,受封“岐山以西之地”,建秦国。从此,陕西始有“秦”的概念。陕西在口语中还被称为“三秦”:最早为楚汉战争之际项羽在关中设置的三秦王。楚汉战争初期,项羽封刘邦为汉中正王,为防止他北上,将三员秦国降将分封在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区。他们分别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这就是最早的“三秦”概念。现在的“三秦”,是指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和陕南秦巴山区。
榆林:明永乐六年(1408年),在今红山(雄石峡)建榆林寨、榆林之名始见于史。因当地的土壤特别适合种榆树和柳树,故名。榆林地处沙漠地带,城置其中,又似一匹行进中的骆驼,故又名“骆城”。榆林于1988年撤县改市。目前、管辖一个区、即榆阳区;县11个,即米脂、绥德、靖边、清涧、吴堡、神木、府谷、定边、子洲、横山县、佳县。
铜川:前秦符坚永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年(公元357年)设铜官护军,北魏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6年)设立铜官县,因县境内有铜官川而得名。北周改为同官县。后因军事上“同官”与“潼关”混淆,1946年,民国政府改同官为铜川县,1958年改为铜川市。
商洛: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与鄂豫两省交界。东与河南省的灵宝、卢氏、西峡、淅川县市接壤;南与湖北省的郧县、郧西相邻;西南与安康、宁陕、旬阳,西北与长安、蓝田毗邻;北与潼关、华阴、华县相连。截至2009年6月1日,商洛市辖1个市辖区、6个县。
咸阳:古代将水之北和山之南均称为“阳”,而“咸”字意为“皆”、“都是”等。咸阳地址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也有人根据《史记》和秦都咸阳出上的陶文,以为商秧在此置“咸亨”、“阳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将两名合一,即为咸阳。
渭南:渭城之名,始于前秦苻坚甘露二年(公元360年),以县城在渭河南岸得名。唐时仍沿用此名。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即写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河在咸阳穿城而过,不但留下了“渭城”之名。而且还留下了古渡美景。当年作渭河之滨,有高楼叫清渭楼,唐人许浑登此楼,感慨大自然的美丽及人生的跌宕,他写道:“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清代河东盐运使朱集义亦写诗赞道:“长天一色渡中流,如雪芦花载满舟。江上丈人何处去,烟波依旧汉时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