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地区高三上学期语文9月调研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娄底地区高三上学期语文9月调研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2019·吉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艺作品是枯燥呆板还是______,理论研究是玄虚莫测还是直面现实,能否在“身入”之外做到“情入”至关重要。

正因为毕生坚守“启人心智、服务人民、资政育人”的信念,“红色理论家”郑德荣从教67年,先后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0多部,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材,奠定了党史学科。

心怀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行万里路、进万家门,用功是______的前提。

不知稼穑之艰难,就不知贵谷务本之治道;不思纺绩之辛苦,就不知创业营生之艰辛。

皇甫村蹲点14年,直到对农村各种人物、风俗习惯和心理状态______;年届七旬的杜润生为掌握农村发展实际,调研走访全国25个省份240个县,主持起草的五个中央“1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影响深远。

“不下汪条海,难得夜明珠”。

忍受寂寞、抵制诱惑、潜心向学,留下的将是佳作巨著,成就的将是______。

漫漫时间长河,()。

今天,民族复兴的壮丽图景铺展开来,近14亿人民正进行着波澜壮阔的伟大社会变革,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生龙活虎厚积薄发洞若观火大将风度
B . 活灵活现厚积薄发了如指掌大家风范
C . 生龙活虎一鸣惊人了如指掌大将风度
D . 活灵活现一鸣惊人洞若观火大家风范
(2)下列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红色理论家”郑德荣从教67年,先后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0多部,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材,奠定了党史学科。

B . 不知稼穑之艰难,就不知贵谷务本之治道;不思纺绩之辛苦,就不知创业营生之艰辛。

C . 年届七旬的杜润生为掌握农村发展实际,调研走访全国25个省份240个县,主持起草的五个中央“1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影响深远。

D . 今天,民族复兴的壮丽图景铺展开来,近14亿人民正进行着波澜壮阔的伟大社会变革,文艺工作者大有
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生命不过一瞬,那些为时代面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作品和学间,却可以永恒
B . 那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作品和学问,可以永恒,生命却不过一瞬
C . 生命不过一瞬,可以水恒的是那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作品和学问
D . 可以永恒的是那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作品和学问,生命却不过一瞬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9高三上·天津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赋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形式上介于诗与文之间,语言大体整齐、押韵,但又经常夹杂着散文的句式,往往铺排华美的辞藻章句来描绘事物,抒写情志。

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说:“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说明赋这种文体在《诗经》中就有了它生命的因素,到了《楚辞》,这种因素又扩大了疆界。

及至战国后期荀子的《赋篇》和宋玉的《风赋》等作品,一方面吸收了《诗经》《楚辞》作品中语言整齐、押韵的特点;一方面进一步发展了《楚辞》作品中铺排的写法;同时,又融合进纵横家说辞问答、铺排议论的因素,并以“赋”名篇,从而形成了一种新文体——赋。

班固在《两都赋》序中说:“赋者,古诗之流也。

”指出了赋的文体形式由古诗衍化而成。

刘歆在《艺文志》讲到诗歌发展时说,春秋之后,“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

布衣而能作诗,故有乐府民歌的兴盛;文人的创作,从荀子、宋玉起,则以赋的形式体物言情。

荀子、宋玉之作与布衣之作虽在文体形式上有差别,却终属同源而分流。

《汉书·艺文志》中说:“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

’”这里所说的“赋”,本指春秋时代贵族礼会之际在对话中背诵几句诗。

春秋之后,贵族不需要也没有机会用背诵诗的形式来委婉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了。

到了汉代,民间诗歌归乐府掌管,而文人创作的文学作品,几乎全都不依赖音乐歌咏,而靠写在竹简、绢帛之上,或吟诵于唇吻。

于是“不歌而诵”成了赋这种文体的流传特征,人们称这种“不歌而诵”的文体为“赋”。

赋讲究韵律,但它的韵律是为了诵读,而不是为了配乐演唱。

当然,后来有些诗也“不歌而诵”了,但那是诗与音乐逐渐分离的结果,不能由此而证明诗歌原始阶段具有歌唱的特征没有存在过。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采文,体物写志也。

”在《诗经》中,“赋”和“比”“兴”都是一种艺术手法,“赋”指“直书其事”。

到了《楚辞》,发展到对“其事”铺排开来叙写,为赋这种文体的出现准
备了条件。

“铺采文”,铺,即铺叙、敷陈,言赋直陈其事,不取比兴。

一方面是强调赋铺陈直叙的写作特点,另一方面是强调赋文辞华丽的语言特点。

晋代陆机的《文赋》明确地提出了诗与赋的文体区别:“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流亮。

”意思是说,诗是用来抒发感情的,所以要绮丽细腻;赋是用来铺陈事物的,所以要清晰明朗。

再说“体物写志”,志,一般指思想、志向,当然也包括感情。

刘勰更是把“体物”,即铺陈描绘事物形态风貌,认定是赋“写志”的一种“载体”,道出了赋融体物写志为一体的本质属性。

这样,赋的基本特征,就在“铺采文”的艺术形式与“体物写志”的思想内容相互统一中,得到了完整的表述。

(1)下列关于“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赋”的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诗经》和《楚辞》中都可以找到它的生命因素,直到战国后期《赋篇》《风赋》的出现才形成赋的文体。

B . “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它不是诗歌,但是语言基本整齐、押韵;它也不是散文,但经常运用散文句式。

C . 春秋时期,贵族礼会之际往往在对话中背诵几句诗,这种形式可以称为“赋”,后来“不歌而诵”成了“赋”这种文体的流传特征。

D . 在《诗经》中,“赋”只是一种“直书其事”的艺术手法,后来才逐渐演变成了只用华美的辞藻章句来描绘事物的一种文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从流传特征的角度对赋进行了解释,赋这种文学作品是写在竹简、绢帛之上或在口中吟诵的,不需要依赖音乐歌咏。

B . 刘勰认为“赋者,铺采文,体物写志也”,把赋的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二者统一起来了,对赋的基本特征表述较为完整。

C . 陆机从文体角度对诗和赋进行了区别,他认为诗绮丽细腻,是为了抒发情感;赋清晰明朗,是为了铺陈事物。

D . 从荀子、宋玉起,文人创作出现了体物言志的赋,它与布衣所作的乐府民歌有了很大不同,但赋和乐府民歌都源于“古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赋在描绘事物风貌上具有铺陈直叙的特点,而铺陈描绘事物形态风貌是用以“写志”的“载体”,所以一
篇好赋仅仅堆砌辞藻是远远不够的。

B . 即使吸收了《诗经》《楚辞》语言整齐、押韵的特点,发展了《楚辞》中铺排的写法,但如果没有纵横家参与创作,“赋”这种文体还是无法形成的。

C . 后世的一些诗也“不歌而诵”了,但这并不能说明诗歌原始阶段不具有歌唱的特征;而赋虽然讲究韵律,但它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配乐歌咏而生的。

D . 班固的《两都赋》、刘歆的《艺文志》、刘勰的《文心雕龙》分别对赋这种文体的流变或特点进行了诠释,使后人对赋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3. (9分) (2019高三上·长春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19年10月10日下午,瑞典学院常任秘书马茨·马尔姆代表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授奖词为:“对于叙事的想象充满百科全书式的热情,象征着一种跨界的生活形式。


彼得·汉德克的授奖词为:“凭借着具有语言学才能的有影响力的作品,探索了人类体验的外延和特性。


发布会上,安德斯·奥尔森向记者介绍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及其作品,并阐述了委员会的工作。

他讲到,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发生了自1901年以来最大的变化,负责候选人预选的评选委员会增加了5名外部专家,并在评选过程中拥有发言权和投票权。

据悉,自诺贝尔文学奖颁布以来,瑞典学院有8次宣布“保留奖项”,分别在1915年、1919年、1925年、1926年、1927年、1936年、1949年和2018年。

这其中有6次是推迟至第二年颁奖,推迟的原因都是因为战争或没有合适的候选人。

(摘编自李玫忆等《2018、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
材料二:
近日,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等自然科学类奖项陆续揭晓,引发了公众对诺贝尔奖一年一度的关注。

诺贝尔奖自然科学类奖项的设立旨在表彰某一领域最重要的成就,100多年来,诺贝尔奖见证了人类改变世界、改变自身生存和生活状况的努力探索,是对致力科学事业之人的最高奖赏之一。

从获奖成果中,国人可以看到中国
在不少领域仍然存在差距。

看到差距与不足,有利于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科研环境,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取得更大进步。

……
不过,也应看到,70年来我国科学技术从一个很低的起点,由弱到强、持续进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诺贝尔奖数量的多寡其实很难反映当前我国科学发展现状和总体科技实力。

一方面,诺贝尔奖的评选具有较强时滞效应,不少奖励成果是几十年前取得的,难以反映当下的研究突破。

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皮布尔斯是大爆炸宇宙学的奠基人之一,自1970年以来,就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领先的理论宇宙学家之一,但迟至今年才获奖。

另一方面,当代中国科学家们获得和平稳定的科研环境不过几十年,近几十年来取得了不少诺贝尔奖级成果,何时获奖或许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国庆前夕,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奖章颁发,共有11位科学家入选受表彰,这些科学家所取得的科学成就,其实就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侧面。

这些都是我们不必妄自菲薄的理由,我们有足够的底气,以“水到渠定成”的淡然心态看待诺贝尔奖得失。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19年诺贝尔奖引关注》)
材料三:
诺贝尔奖带来的热议,绝不是凑热闹、蹭热点。

我们之所以要关注诺贝尔奖,不仅是对获奖者及其科研成果进行科普,更要弘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

无数获奖者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不断探索,将享受科学当作追求,他们身上所展现的探求、勇气、耐心等科学家精神,尤其珍贵。

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既胸怀世界,又心系祖国,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内涵。

这几天,中国作家残雪也因为在预测赔率榜上名列前茅而广受关注。

毫无疑问,一位中国作家若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肯定,总是令人感到欣喜。

不过,残雪本人的回应也说得很明白:“(有些)国内的朋友太重视这个奖了,这只是一个奖。


没错,这只是一个奖。

虽然,诺贝尔奖的权威性应该得到承认,但它并不是反映当前各国科学和文化最高水平的唯一指标。

何况,诺贝尔科学奖的评奖结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委员会的主观倾向和评委们的内部斗争……诺贝尔奖的荣誉能给一个国家带来声望,推动经济发展,鼓励更多青少年投身学术研究和文化创新,但中国人,也能用一种淡定、从容的态度看待和关注诺贝尔奖。

因为,今天的中国人,完全有这份底气。

(摘编自澎湃新闻《今天,我们如何关注诺贝尔奖?》)
材料四:
客观说,不少中国人对诺贝尔奖总体上仍有崇拜心结,有人号召漠视这个奖项,实际上很难做到。

西方仍处在
全球软实力的上游,我们受西方影响经常是情不自禁的。

但我们对诺贝尔非自然科学奖的理性认识也的确在增加,质疑它们已经成为很多人对其态度的一个持久性元素。

……
允许自己对诺贝尔奖的各种临时性感受自然发生,不纠结于对它形成前后一致的统一态度,不被它牵着鼻子走,这或许才是中国社会对诺贝尔奖真正的一份"平常心"。

(摘编自环球时报《看淡诺贝尔奖,说来容易其实挺难》)
(1)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两位得主,分别是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和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

B . 自诺贝尔文学奖颁布以来,瑞典学院有8次宣布“保留奖项”,推迟的原因都是因为战争或没有合适的候选人。

C . 近几十年来,当代中国科学家们取得了不少诺贝尔奖级成果,因此我们有足够的底气说,中国必将获奖。

D . 从诺贝尔奖获奖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很多领域仍与国际存在差距。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诺贝尔奖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见证了百年来人类历史的变迁,恐怕哪个国家都不会完全忽视它的价值和意义。

B . 中国作家残雪因在诺贝尔文学奖赔率预测榜上名列前茅而令国人感到欣喜。

C . 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比获奖者及其科研成果更有价值。

D . 对诺贝尔非自然科学奖的质疑已经成为很多人对其态度的一个持久性元素。

(3)随着2019年诺贝尔奖项的尘埃落定,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我们今日应如何关注诺贝尔奖?
4. (12分) (2020高二上·潮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迷路
侯发山
保民处理完手头的事务,走出单位大门,才发觉夜幕已经降临,漫天飞舞着雪花,悄无声息,却又洋洋洒洒,地上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雪。

糟了!他暗叫一声,匆忙加快了步伐。

摩托车是骑不成了,只能步行。

往日,家里的老娘都是妻子照顾,妻子今天回娘家了,临出门还再三交代,让他准点下班,回家伺候老娘。

老娘患有阿尔茨海默综合症,俗称的老年痴呆,整日傻傻地坐在家里,有时候,连儿子媳妇都不认识。

有几次,保民想把老娘送到养老院,但一直不忍心。

有一个小上坡,一辆面包车努力地放着屁,但车轮还在原地打转。

保民忙走过去,用肩膀在后边顶着车厢,司机配合加大油门,车颤抖了两下,不情愿地上路了。

路过街边的饺子馆,他要了八两饺子,这是老娘最爱吃的,他担心饺子凉了,便把装饺子的食品盒裹到自己怀里。

拐过街角,聚拢了三四个人,一个小孩子哇哇地哭着。

出于职业的习惯,保民踅了过去,原来是一个两岁左右的小男孩迷路了。

小男孩说话还不是十分清楚,既不知道家在哪里,又说不出父母的姓名。

几个路人也爱莫能助,正要拨打110呢,恰巧遇到保民。

保民忙蹲下身子安慰小男孩:“小朋友,不要怕,警察叔叔帮你找爸爸妈妈,给你送回家。

”看了看保民,小男孩扑过来,居然不哭了。

见有警察在,热心的路人也都各自散去。

保民把小男孩带到路边店铺的门口——那里雪打不着。

他拂去小男孩头上和肩膀上的雪,打开食品盒,喂小男孩吃了几个饺子。

小男孩安静了许多。

保民问他的爸爸叫什么。

他口齿不清地说:“宏福,宏福。

”保民一边给值班人员打电话,让他们查询辖区有没有叫“宏福”以及与之谐音相同的居民,一边与街上巡逻的同事联系,让他们赶过来帮忙——他得回家,老娘让他不放心啊。

很快,值班人员的信息传了过来,他们查询了辖区所有的“宏福”,遺憾的是都比对不上。

幸好,巡逻的同事也赶了过来。

保民把小男孩交给同事,往家的方向赶去。

街边冒出一柄大伞,一个中年汉子瑟缩着膀子,袖着双手,依偎着烤红薯的炉子,茫然地瞅着过往的车辆和匆匆而过的行人。

那一刻,保民脑洞大开,那个小男孩说的是不是“红薯”?他的爸爸是不是烤红薯的?世上的事情就这么巧——小男孩的爸爸正是这个烤红薯的中年汉子。

小男孩趁妈妈歪在沙发上迷糊的时候,溜出家门找爸爸,不承想迷路了……
进了楼道,保民几乎以奔跑的速度冲上楼去。

推开虚掩的门,屋子里黑乎乎的,“妈,妈。

”他连叫了两声,同时他打开了照明灯,客厅没有人!保民把饭盒从怀里掏出来,风一样在各个角落寻找,厨房没有,厕所没有,卧室没有……老娘会去哪里呢?往常,老娘偶尔也有过单独出去的情况,都是在门口附近转悠,200米都不超过。

保民从家里出来,在胡同口那儿焦急地张望,除了飞舞的雪花外,哪里有人的影子?“妈,妈。

”他一边叫一边往东走。

走出一段距离,再折回来,一边喊着妈一边两眼探照灯似的四下打探。

到最后,保民的叫声中都带着哭腔。

他真有点儿绝望了!这样的老人迷路,肯定是回不来的。

忽然,110 微信群里蹦出个信息,一个精神不太正常的老太太守候在小太阳幼儿园门口,说要接他的儿子。

保民撒腿就往小太阳幼儿园门口跑去。

好在积雪过后,没有上冻,路还不是那么滑溜。

在小太阳幼儿园门口徘徊的正是保民的妈妈,老人家顶着一头雪,正在跟幼儿园看门的师傅较真:“我要接我儿子,我要接我儿子。

”遇到这样一位痴呆的老人,看门的师傅哭笑不得, 却也没有招数。

“妈,妈,我在这里呢。

”保民叫着跑了过去。

这一刻,他眼里的泪不由自主地汹涌而出——他小时候,就是在小太阳幼儿园上的。

每一次,都是妈妈接送。

看到保民,顶着一头雪的老太太咧开嘴巴,佛一样温暖地笑了。

(原载于《啄木鸟》2019年第5期)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五段中,“除了飞舞的雪花外,哪里有人的影子?”一句,细腻地描写出保民内心的焦灼,大雪纷飞不止,母亲不见踪影,情节推进扣人心弦。

B . “这样的老人迷路,肯定是回不来的”这句话,也说明小男孩离家迷路的危险性,若不是保民先放下私事,不忘警察身份,将小男孩带回其父亲身边,男孩或许无法在雪中脱险。

C . 小说中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充分展现了保民作为一个警察、一个儿子的形象特点。

D . 小说的环境描写简练生动,语言朴实自然,情节构思巧妙,颇具艺术表现力。

(2)赏析最后一段划线的句子:“看到保民,顶着一头雪的老太太咧开嘴巴,佛一样温暖地笑了。


(3)小说标题为“迷路”,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的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8高一上·金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

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
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盖愈穷则愈工。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

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

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

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

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

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

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

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

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岈然洼然岈然:山谷空阔的样子
B . 为人之佐佐:辅佐的官员
C . 不求苟说于世说:说服
D . 荐之清庙庙:宗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而未有荐于上者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B . 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故为之文以志
C . 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D . 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哀吾生之须臾
(3)下列四个选项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 . 不拘于时,学于余
C . 辄抑于有司
D . 望西山,始指异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柳宗元游西山、叹西山,文章用衬托的手法描写西山之高,山川壮丽无人喜爱,如同士人怀才无人赏识,将山水赋予了人的情志。

B . 欧阳修创作序文,其实是在表达自己对好友梅尧臣怀才不遇的惋惜和遗憾,满腹才情的梅尧臣却因无人赏识其作,无人推荐其能,最终不得朝廷重用。

C . 作为诗集的序文,像一般序文一样,欧阳修在文末说明了编者成书等基本情况,也交代了自己写作诗集序文的基本原因。

D . 柳宗元受贬至永州,创作“永州八记”,成就了文学史上的经典。

这也可以印证欧阳修所说的“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穷而后工”的文学创作观点。

(5)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②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9高二下·长沙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题报恩寺上方
方干
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