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促进声乐互动教学的有效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4
教育学苑
试论促进声乐互动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 要】
【众所周知,无论是何种教学策略都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其作用,声乐教学也不例外。

课堂教学互动要达到效果,就必须要师生在情感上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同时师生关系是处于一种融洽和轻松的氛围。

声乐教学就必须要做到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够充分调动学习的热情等等。

关键词】
【教学策略 声乐教学 互动教学 课堂环境
一、课堂情境的策略
一般而言,课堂情境的创设策略主要是针对于运用不同的课堂教学环境。

主要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就在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使课堂教学达到一种良好的师生互动。

(一)合理组织教学的内容
众所周知,就算是完全相同的教学内容,但是不同的歌唱技巧讲授的方式不一,会形成迥异的课堂情境,从而直接导致学生对歌唱技巧的领会。

是以,我们要全盘考虑教学内容,尽可能的合理安排。

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也要尊总声乐教学的自身特色,做到因材施教。

(二)清晰准确的语言艺术
恰到好处的语言表达艺术,是不可或缺的。

在课堂情境中有许多重要的环节,比如说课堂教学的语言。

大量数据表明,在课堂教学时声乐教师的语音语调有着重要作用。

比如语言优美,语调婉转自然而然会让学生感到愉悦与轻松。

他们就会在一种比较轻松和愉悦的心情下学习歌唱的技巧,也可以增进学生对于声乐课堂的浓厚兴趣。

反之,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心情紧张,神态拘谨。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的形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较好的课堂气氛能够提升教学的水平与质量。

要想拥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任课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尤其是任课教师的神情与语态。

人的面部表情是内心的一种直观反映。

课堂上要留意学生的表情,轻松的表情往往是学生已经掌握了歌唱的技巧的一种表现。

二、激情激发策略
一堂成功的声乐课堂,决定的因素诸多,但主要是课堂的情绪,以及学生的激情与兴趣。

因此,激发学生在声乐互动教学中的激情,也是重中之重。

(一)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的深入理解作品,关乎到能否正确的诠释作品。

其实每一部声乐作品,往往会有其自身特定的背景故事,也就会蕴含着丰富的人物情感。

需要老师充分远大学生发挥自身能动性,尤其是创造力与想象力。

这种情感与歌唱者情感产生共振,诱发歌唱激情。

(二)增强学生自信心
所谓的自信其实就是一种自我评价,一种对自我的肯定与信任,是相信自身能够完成一定目标的生理状态。

而自信对于歌唱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成功的歌唱表扬自信的心理往往是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假设学生对自身缺乏自信,就可能不会让自己处于最佳的演唱状态,无法激发和调动歌唱机能,就难以演奏出优美的旋律。

(三)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愿意学乐于学的前提,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之一。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仅是声乐教师要面临的难题,而是所有学科教师所要面对。

在声乐课堂教学时,在选择歌曲时一定要结合时代背景,尤其是国家主旋律,当然也不能忽视学生的生理特点与兴趣爱好。

要选择那些主流的,又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热门歌曲。

如此,才能让学生有兴趣,有激情。

否则学生的配合程度大打折扣,学习的效果也不容乐观。

三、师生交流策略
(一)通过观察学生提出交流的问题
一般而言,要想发现与提出问题最佳的方式就是观察。

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神态,尤其是表情,这些小情绪小状态往往是学生内心疑惑的一种表现。

声乐课堂迥异与其他课题,主要体现在大多数时候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每一个举动都逃不过老师的眼睛。

而这些神态都是十分的重要。

(二)采用多种手法进行交流
在课堂教学时的交流是至关重要的,任课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信息能否及时有效的传递,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氛围。

在教学中,教学信息是通过任课教师传递,而学生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如何能够做到让学生在接收教学信息时处于一种愉悦和轻松的状态下,是任课教师在传递教学信息时所要格外注意的。

那就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传播媒介。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交流
现代教学手段已十分普及,在教学中也就必须要灵活运用。

尤其是要营造出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氛围,充分利用视频资料与音频资料,为学生提供一个画面感强,易于接受,十分动态的教学环境。

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化为生动的可视化的教学信息。

以此,增强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注释参考】
[1]邹本初.歌唱学一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年,第1版.
[2]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年,第1版.
[3]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第2版.
[4]孙泽文.互动教学模式的特点、类型与实施环节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
[5]孙泽文.再论互动教学的内涵特征与实施原则[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
[6]高亚丽“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当议[J].教学与管理,2013(3).
【作者简介】
王仁霞,江苏省高邮市第二中学教师,中学二级;研究方向:声乐演唱及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