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加林形象的现实主义深度 (1)

合集下载

从路遥《人生》的高加林看理想与现实(wanchengban)

从路遥《人生》的高加林看理想与现实(wanchengban)

从《人生》的高加林看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莉[摘要]高加林是路遥在《人生》中塑造的一个真实可信的典型人物,他不但对现代生活抱有巨大的热情,而且为实现新生活勇敢进取。

高中毕业后的他因为个人原因与受到社会的不合理现象和不良风气的影响,经历了一系列与“黄土地”的分合变化过程,从而构成了其故事的构架。

在高加林为实现自我理想而奋斗之旅中,我们可以通过他反观自我心灵中理想与现实、人生与事业的艰难抉择和搏斗之痕,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里应该如何衡量自己的理想追求,如何去实现自我的理想。

[关键词] 高加林理想现实启示人,特别是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年青人,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识上总是懵懂而又单纯的。

当环境迁就了人,人往往成了悲剧,而当人顺应了环境,环境又往往成了悲剧。

高加林的失败就是因为他在通往新生活的正确道路上没有真正的认识到现实与理想的关系,而仅仅从满足个人的欲望出发去生活,那么生活带给他的往往就是不幸。

一、高加林的自身条件高加林是小说《人生》中的主人公,“有人说他是喜新厌旧的‘陈世美’式的典型,有人说他是利己主义的奋斗者,有人说他是社会主义农村新人……在众多的评论中,他成了众说纷纭的人物。

”①在我看来,他是我们的警钟。

此话怎说呢?下面我就浅谈一下我的见解。

高加林的确是一个异常丰富的艺术形象,这绝不是当时争论的所谓“好人”“坏人”能一言以蔽之的。

他出生在一个祖祖辈辈依靠黄土地生活的地地道道的庄稼人的家庭。

父亲高玉德是一个淳朴善良,委曲求全的老农民,聊可自慰的是父母省吃俭用供他读完了高中。

多年的学校和城市生活开阔了他的眼界,他所受的教育使他终于跳出父辈那狭小的思维圈子,使他的思想性格形成了自尊、自信、自强的一面,他身上有一股强烈的力量,就是富于理想,勇于进取,他是一个普通却又才华横溢的知识青年。

他不愿意像他父亲那样做所谓“土地的主人”,然而他要成功的摆脱那片黄土地,他就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实力和努力考上大学,可是他却不幸落榜了。

高加林的悲剧人生、悲剧人生原因分析 及其现实意义毕业论文

高加林的悲剧人生、悲剧人生原因分析 及其现实意义毕业论文

高加林的悲剧人生、悲剧人生原因分析及其现实意义毕业论文目录引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一、高加林悲剧人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一)高加林的爱情悲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 - - -- - - - - - - - - -- - --- - - -- - - - --22、高加林与黄亚萍的爱情悲剧- - - - -- - - - - - - - - -- - --- - - - -- - - --4 (二)高加林的事业悲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二、高金林悲剧人生原因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一)高加林性格悲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1、他自尊又自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2、他勤劳朴实又虚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3、他勇敢又懦弱-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4、他自私又功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二)社会悲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1、旧的传统习惯和封建残余势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112、户籍制度下的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 - - - -- - - - - - - - - - - -- - --123、不正之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三、高加林悲剧事件的现实意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一)高加林悲剧对国家的现实意义 - - - - -- - - - - - - - - - - -- 141、打破城乡二元机制体制,实现城乡一体化- - - - -- - - - - - - - - - - -- - 142、反腐倡廉,消灭不正之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二)高加林悲剧对个人的现实意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1、苦难意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好选择- - - - -- - - - - - - - - - - ---16 结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注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致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前言路遥,男,汉族,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原名王卫国。

路遥《人生》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路遥《人生》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路遥《人生》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一、主人公高加林高加林是《人生》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充满激情与追求的年轻人,渴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的性格特点是坚定、执着、勇敢、自信,但也有一些缺点,如自我、偏执、急躁等。

作者通过对高加林的成长历程和性格描写,展现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人物形象。

在高加林的成长过程中,他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但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和追求。

他的内心深处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即使面临困难和挫折,他也从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这种坚定的意志和自我意识,是高加林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

除了坚定的意志和自我意识,高加林也有一些自私和自负的倾向。

在对待爱情和生活上,他更注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有时会忽视别人的感受和需要。

同时,他也有些偏执和急躁,容易在情绪的影响下做出一些冲动的决定。

在高加林的成长过程中,他经历了许多痛苦和挣扎,也犯下了许多错误和过失。

但最终,他通过反思和重新认识自己,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和爱情。

这种成长和变化的历程,是高加林人物形象中最有价值和意义的部分。

二、农村姑娘刘巧珍刘巧珍是《人生》中的一位农村姑娘,她是一个温柔、善良、聪明的女孩,对高加林的爱和关心展现出了她的纯真和善良。

她的家庭背景较为特殊,是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和高加林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

在和高加林相识后,刘巧珍对他展开了热烈的追求,用自己的真诚和善良感动了他。

她对自己的爱情非常坚定,即使面对高加林的冷漠和拒绝,她也从不放弃,一直默默地关心和支持着他。

她的爱情故事充满了纯真和感动,展现了一种真挚而坚定的情感。

除了爱情故事,刘巧珍也有着自己的成长经历。

她是一个善良而单纯的女孩,但在面对人生的抉择时,她也展现出了坚强和勇敢的一面。

她用自己的行动和思想,逐渐成长为一个更加成熟和有担当的人,这种成长和变化也是刘巧珍人物形象中最有价值和意义的部分。

三、城市姑娘黄亚萍黄亚萍是《人生》中的一位城市姑娘,她是一个理性、聪明、有追求的女孩,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明确的规划和追求。

《高加林人物形象分析》开题报告2100字

《高加林人物形象分析》开题报告2100字

高加林人物形象分析开题报告目录关键词:高加林;人物分析;悲剧 (1)一、绪论 (1)(一)研究背景 (1)(二)研究目的 (2)(三)研究意义 (2)(四)文献综述 (2)(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3)摘要:路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中篇小说《人生》中创造了高加林这一人物形象。

小说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怀着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在时代的浪潮中积极寻找人生的坐标。

但高加林是不幸的,他既有事业上的挫折,也有爱情上的悲剧。

造成高加林悲剧命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性格缺陷,三观等主观因素,也有时代氛围,城乡差别等客观因素,在双重因素的作用下,高加林的人生终以悲剧收尾。

高加林是一个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艺术想象,诸多奋斗的青年人都在其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且深受启发。

本文从高加林悲剧命运的具体表现出发,结合高加林性格及时代环境,结合作品,探讨造成高加林悲剧命运的原因及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加林;人物分析;悲剧一、绪论(一)研究背景路遥创作在思想方面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深刻的哲理性。

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路遥总是以道德伦理作为判断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准,甚至那本该不能掺入一丝杂质的爱情生活,也同样无法摆脱道德的审视。

而《人生》作为作家路遥的成名作,在爱情故事中所显露出来的道德审视有着较为明显的体现:一方面,接受了现代爱情观念影响的作家能够对高加林和黄亚萍基于志同道合基础上的结合做出自觉的肯定;另一方面,深受传统道德影响的作家对被高加林抛弃的刘巧珍怀有深深的同情,甚至为了表达对传统女性刘巧珍的同情而突出“插足者”黄亚萍的自私、任性、轻浮,从而加重了对现代女性黄亚萍谴责的砝码。

而男主人公高加林怀着一颗勃勃雄心,进入了城市,在城市生活的舞台上,威武雄壮地表演了一番,最后又被迫回到自己最不愿意待的农村。

在路遥的笔下,写出了日常世界里凡俗人生的多面形态和曲折变化,反映出人性心理的暗角和欲望的沉沦。

在路遥的笔下,写出了日常世界里凡俗人生的多面形态和曲折变化。

路遥《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分析

路遥《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分析

路遥《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分析一、本文概述《人生》是著名作家路遥的一部中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982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

高加林这一角色,既是路遥笔下对于时代变革下个体命运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于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冲突下人性的探索与描绘。

本文通过对高加林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旨在探讨他在社会转型期的挣扎与选择,以及这一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复杂人性与道德困境。

二、高加林的基本背景与性格特点高加林,路遥的《人生》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挣扎的复杂人物。

他出生于陕北高原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庭背景简单而朴素,这塑造了他性格中坚韧、务实的一面。

他深知土地对于农民的意义,也亲身体验过农活的艰辛,因此,他对农村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然而,高加林并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农民。

他内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渴望能够摆脱土地的束缚,追求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这种渴望在他心中不断地激荡,形成了他性格中最为突出的特点:矛盾与挣扎。

一方面,他深知自己的根在农村,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另一方面,他又渴望能够逃离农村,追求更为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高加林的性格中还透露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他面对生活的种种困境和挫折,从未选择放弃,而是勇敢地面对,不断地尝试和探索。

这种精神使他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即使遭遇再大的困难,也能够坚持到底。

高加林还具备一种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

他善于观察社会现象,对人生有着独到的见解。

这种思考力和洞察力使他在面对人生的选择时,能够更为理性地分析利弊,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高加林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挣扎的人物,他的性格中既有坚韧和务实的一面,又有渴望和追求的一面。

这种复杂的性格使他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探索,成为了一个充满魅力的角色。

三、高加林的人生选择与冲突在路遥的《人生》中,高加林的形象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人物。

高加林人物形象分析

高加林人物形象分析

高加林人物形象分析“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

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人生》中高加林的一生就如柳青说的一样,他经历了许多选择的岔道口,在农村与城市之间,在巧珍和黄亚萍之间,在良知与诱惑之间……这种种艰难的选择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农村青年的典型形象。

一、与命运抗争,为理想而奋斗。

高加林来自农村,他对家乡的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但他十几年拼命读书就是为了不像他父辈那样当一辈子土地的主人,即使他在民办教师岗位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绩,同时也是为了将来通过考试或许转为国家正式教师,离开土地,进而争取做他理想的工作。

当民办教师职务被高明楼挤掉时,他愤愤不平,决心豁出命来和他“拼”个高低,当马长胜为了巴结他的叔叔开后门使他住进了县委大院时,他却坦然地依靠了权势,与高明楼的矛盾迎刃而解。

他上街卖蒸馍躲躲闪闪,生怕碰见熟人,成了这个世界最无能的人.他在精神危机中遇上了巧珍,巧珍那纯洁、无私的爱情像无声的春雨悄然地滋润着他焦躁的心田,使他精神重新闪光,激起他对生活的热爱。

他向往大城市,有“联合国都想去"的理想,但又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的正确道路,他终于成了离开生养他的土地的孤独奋斗者。

作为农村新人,高加林表现出对现代人生活图景的巨大热情。

他是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继承了父辈吃苦耐劳的优良品德.在需要他在土地上劳动的时候,他毫不吝啬自己的汗水,虽然开始的时候有点负气,但后来却是真心的投入了。

如《人生》中写到:“经过一段时间,他的手变得坚硬多了。

他并且学会了犁地和难度较大的锄地分苗……。

他锻炼着把当老师时养成的斟词酌句的说话习惯,变成地道的农民语言,……。

”但是,这些并不表明我们的主人公就心甘情愿做一个与老一辈农民一样的庄稼人。

他已不满足于仅仅靠双手做土地的主人.他盼望汽车,火车,飞机来到家乡,盼望现代物质文明所能提供的一切。

谈高加林形象的现实主义深度——读《人生》札记

谈高加林形象的现实主义深度——读《人生》札记

谈高加林形象的现实主义深度——读《人生》札记科教文化?211?谈高加林形象的现实主义深度读《人生》札记贾向丽(栾川县中等职业学校,河南栾川471500)摘要: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塑造了一个当代农村青年高加林的形象.同那些站在时代前列的先进典型不同的是,高加林属于徘徊在生活十字路口的一类青年.他们敏锐地感受到时代变革的脉搏,但思想尚不成熟,在人生追求的道路上,~4t'l的思想处于急剧的变动之中.作者有意将高加林这样一个有才干,然而过多纠缠于个人得失的人放在悲剧的道路上.作品围绕高加林的悲剧,深刻展现了决定其悲剧命运的种种矛盾和契机,概括了丰富的时代内容,具有深沉的现实主义力量.关键词:文学形象:典型:现实主义深度青年是社会变革的晴雨表,正如列宁所讲的青年人"血气方刚,热情奔放,正在探索途中".我们要把历史推向前进,也需要这股敢闯,敢开拓,勇于打开局面的力量.《人生》中的高加林的身上其种程度的闪烁着这样的色彩.着重通过对高加林形象的粗略的剖析,来谈谈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度.1一个"圆形"形象一部轰动于世的好作品,其中定有塑造得有深度,具有文学典型的新鲜性和独特性的文学形象.那么《人生》中这个文学典型无疑就是高加林了,他所走过的人生道路是一个圆圈:他离开了乡土,最后又回到了乡土.在过去的文学作品中,我们还很少见到这样复杂的农村青年形象,借用一个英国文学批评家的话说,这是一个"圆形人物",即具有多面性特点(但绝不是性格分裂)的人物.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从来没有鄙视过任何一个农民,但他又从来没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他深深热爱着生他养他的故乡土地,但却时时渴望着离开这贫瘠落后的地方;他爱巧珍,但他却为了能出人头地而抛弃了她;他鄙视那些利用权势谋权私利,瞒上压下的"乡霸"(如高明楼和马占胜),但他希望自己发迹的时候又坦然利用了权势;他不愿庸庸碌碌地活着,极想有所作为,但却走人岔道,成了离开生养他的土地和亲人的孤独的奋斗者.这些十分矛盾的性格汇聚其一身,的确使人眼花缭乱,人们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高加林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他的态度是同情,还是责备?作为一个有"完整的性格"的人物典型来说,事实上每一个典型都是矛盾的统一体.高加林就是一个多种矛盾的性格集于一身的复杂的人物.对这样的人物典型,采用非好即坏,非肯定即否定的简单化的公式,是绝对解析不清的,在《人生》中,作者既写了高加林身上的"光亮面",也写了他身上的"阴影",对他是即褒又贬,既肯定又否定.我认为,这是作者在创作中坚持现实主义精神的表现,即忠实于生活,按照生活中人物的本来面目来刻画人物,同时又贯注着作者自身对人物的审美评价.这是使高加林这个艺术形象具有现实主义深度和较高的审美价值的一个主要原因.2矛盾"交叉"的产物《人生》的作者曾说过:"我们不应该回避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因为只有反映了生活中真实的(不是虚假的!)矛盾冲突,艺术作品的生命才会有不死的根!"高加林这一艺术形象的成功,是当前我国农村生活的种种矛盾的"交叉"的反映.这是使高加林这一艺术形象具有现实主义深度的另一主要原因.反映当前农村生活的《人生》在透视社会的深刻和描摹现实的真切上,都达到了作者以前少有的高度.不可否认,城镇生活的较为优裕和农村生活的较为贫苦,个别干部的不正作风和老实农民的忍怨受气,以及黄亚萍的多情,克男妈的势力,对于造成涉世未深的高加林的人生悲剧,都有着各自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高加林在这个风浪不息的生活大海里之所以迷失方向,有没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呢?他明知不该轻浮偏去追求虚荣,不忍割舍旧情,却又贪婪新欢, 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上进心里夹杂着虚荣心,英雄主义混合着个人主义的矛盾世界.在他的生活坎坷中,既有交错的社会矛盾在背后牵线操演,又有良莠杂陈的自身的思想矛盾在其中推波助澜.因而, 他的种种际遇,表面上看充满了令人诧异的偶然性,其实都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令人欣慰的是,高加林终于猛醒了,经过生活激流的冲洗,深刻的自我反省,他认识到追求理想不能脱离养育他的土地和人民,他扑倒在德顺爷爷脚下,两只手抓着两把黄土,沉痛地呻吟着,喊叫了一声:"我的亲人哪……"高加林以自己迷途知返的切实行动,向人们透露了这种信息:《人生》这种对于现实人生的真实描画,比之那种回避矛盾,使作品内容与生活实际相差甚远的作品,更具有认识价值和艺术力量.它对于广大青年读者认识生活,认识自己,从而获得必要的生活教益, 无疑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的.3美丑集于一身的有深度的人物加林似乎还没有结束痛苦的孕育过程,他便满头大汗地从人生的沟沟坎坎里走出来,疲惫不堪地站到人们面前.高加林还是一个成长中的稍带"野性"的青年人,思想还没有成型,用德顺爷爷的话说,他是一个"嫩娃娃",用作者的话说,他是一个"徘徊在十字路口的年轻人".高决心要抛弃"像金子一样闪光"的巧珍,自己却十分痛苦,"他的头在巧珍面前,在整个世界面前,深深地低下了",甚至"猛地骑上车子,到一个四处不见人的地方,象孩子一样大声号啕起来","这--N,他对自己仇恨而且憎恶!"路遥就是这样不惜笔墨地在一件事情上否定主人公的同时,却又写了不少能引起读者并不厌恶,反而有点体谅高加林的心情的东西来.因此,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高加林仍然不失为一个有深度的人物形象,一个在当今小说创作中空前出色的文学典型,一个美丑集于一身的形态.他既显示了当代中国青年进取向上的精神风貌,又镌刻着这一代青年可能具有的种种弱点.这个人物的魅力在于他的质朴的真实,望着这个栩栩如生的形象,人们联想到的是伦勃朗的绘画,巴尔扎克的小说,甚至连语言也令人感觉到巴尔扎克式的故作强烈和有意夸张的粗豪气派.尽管作者头脑中的某些观念妨碍了这一形象获得更大成功,但总的说来, 现实主义在此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种现实主义如同它所创造的人物一样质朴无华,而且还有点古色古香.可以说,高加林是当代青年成长的一个典型,青年人应摒弃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超越自我,更新自我,才能在巨大的精神裂变的痛苦中得到升华,获得新生,让人生的理想之花开得更加鲜艳.参考文献【1】作品与争鸣,1983,2.【2J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2. 【3】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NI.人民日报,1983—5—10,5.。

浅析路遥《人生》中的高加林形象

浅析路遥《人生》中的高加林形象

浅析路遥《人生》中的高加林形象杨田宇摘要:路遥小说《人生》以其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叙述了一个在处于“城乡交叉地带“的知识青年,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追求,最后以失败告终的故事。

小说语言真实朴质,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通过主人公高加林的人生经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向我們展示了当代知识青年的觉醒,也深刻的揭示了旧的体制下城乡交叉地带存在的种种矛盾和弊端。

关键词:人生;人物形象;爱情;社会因素;现实意义引言小说《人生》的作者路遥,原名王卫国,1973 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在这期间开始文学创作。

路遥年轻时奔波在城市与乡村之间,他最熟悉的生活就是城乡交叉地带充满生机和机遇的城市生活,不论物质还是精神方面,路遥深刻的思考并阐述了这一现象。

《人生》由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出来。

因此,将研究小说中的主人公的人物形象作为研究依据,对我们当代青年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学习意义,将作品的背景与人物放在同一空间里,更好地体现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对人物对社会时代命运的深刻见解,体会作者的创作初衷。

一、高加林人物形象分析小说的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个多元化的人物,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偏远山村的知识青年的典型代表,他的身上保留了中国农民世世代代相传的淳朴、勤劳、肯干的品质,也融入了现代化气息的年轻人的诗意、理想和追求,更折射出了知识青年的茫然、彷徨、无助的现状。

对于这样一个有着真实可感、性格复杂的青年,我认为对他的评价应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下面就我阅读小说后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积极向上,充满活力高加林是一个充满活力、思想上进、才华横溢、积极向上的青年。

积极向上体现在高加林在读书时的刻苦勤奋,爱好广泛,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那种心情;毕业后当民办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挤出时间写诗文,并继续学习,以及希望通过考试转为国家正式教师的那种激情。

在失去工作以后,高加林也只是一时的颓废。

高加林不会因为生活的失意就一蹶不振,他仍然积极向上努力寻找出路,不向命运低头的勇气值得赞扬。

高加林的性格特点分析

高加林的性格特点分析

高加林的性格特点分析高加林是路遥中篇小说《人生》中的男主角,他的性格特点十分丰富且复杂。

他是一个既有理想和追求,又充满矛盾和挣扎的青年。

以下是对高加林性格特点的详细分析:首先,高加林是一个有追求的人。

他有着强烈的自我期许和向上的动力,不愿意在农村过一辈子,对自己的未来有着高远的理想。

他读书、写作、努力工作,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走出农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他的学习和工作上,也体现在他与社会的互动中。

他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充满着矛盾和困惑,但始终坚持自己的追求,不愿意轻易放弃。

其次,高加林的内心充满了矛盾。

他既自尊又自卑,既勇敢又脆弱。

这种矛盾的性格特点在他与周围人的关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例如,他在面对巧珍和黄亚萍时,既为她们的爱情感动,又为她们的身份和地位感到压力和不匹配。

他既想与她们建立深厚的感情,又想逃避和放弃。

这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使得高加林的个性更加鲜明和立体。

第三,高加林是一个充满现实主义的人。

他明白人生的残酷和无情,知道生活的不易和艰辛。

因此,他既不回避现实,也不逃避困难。

相反,他努力地去适应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他对于人生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尽管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偶尔也会感到悲观和失落。

但总体来说,他是一个能够直面现实并积极应对的人。

第四,高加林的个性和行为也表现出一定的浮躁和虚荣。

他在面对人生的选择时,常常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虚荣心出发。

这种虚荣心使他做出了许多错误的决定和选择。

例如,他在面对工作和职业选择时,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出发,而是盲目地追求体面和高薪的工作。

这种浮躁和虚荣的性格特点不仅给他自己带来了许多麻烦和困难,也给他周围的人带来了不少的伤害和困扰。

最后,高加林的内心深处充满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成功的渴望。

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有作为、有地位、有尊严的人。

这种对理想的追求驱使着他不断地努力、奋斗、挣扎、矛盾。

同时,他也深知自己的追求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才能实现。

高加林人物形象分析

高加林人物形象分析

高加林人物形象分析“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

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人生》中高加林的一生就如柳青说的一样,他经历了许多选择的岔道口,在农村与城市之间,在巧珍和黄亚萍之间,在良知与诱惑之间……这种种艰难的选择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农村青年的典型形象。

一、与命运抗争,为理想而奋斗。

高加林来自农村,他对家乡的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但他十几年拼命读书就是为了不像他父辈那样当一辈子土地的主人,即使他在民办教师岗位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绩,同时也是为了将来通过考试或许转为国家正式教师,离开土地,进而争取做他理想的工作。

当民办教师职务被高明楼挤掉时,他愤愤不平,决心豁出命来和他“拼”个高低,当马长胜为了巴结他的叔叔开后门使他住进了县委大院时,他却坦然地依靠了权势,与高明楼的矛盾迎刃而解。

他上街卖蒸馍躲躲闪闪,生怕碰见熟人,成了这个世界最无能的人.他在精神危机中遇上了巧珍,巧珍那纯洁、无私的爱情像无声的春雨悄然地滋润着他焦躁的心田,使他精神重新闪光,激起他对生活的热爱。

他向往大城市,有“联合国都想去"的理想,但又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的正确道路,他终于成了离开生养他的土地的孤独奋斗者。

作为农村新人,高加林表现出对现代人生活图景的巨大热情。

他是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继承了父辈吃苦耐劳的优良品德.在需要他在土地上劳动的时候,他毫不吝啬自己的汗水,虽然开始的时候有点负气,但后来却是真心的投入了。

如《人生》中写到:“经过一段时间,他的手变得坚硬多了。

他并且学会了犁地和难度较大的锄地分苗……。

他锻炼着把当老师时养成的斟词酌句的说话习惯,变成地道的农民语言,……。

”但是,这些并不表明我们的主人公就心甘情愿做一个与老一辈农民一样的庄稼人。

他已不满足于仅仅靠双手做土地的主人.他盼望汽车,火车,飞机来到家乡,盼望现代物质文明所能提供的一切。

《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分析

《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分析

《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分析路遥同志的中篇小说《人生》中塑造的男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仍然彷徨于人生的十字路口,生活经验还不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的还没有找到正确方向和坚定信念。

具有某种典型意义的年青形象。

他既让人同情,又让人憎恨;他既可爱,又可悲。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去评价他是好人或是坏人。

高加林是幸运的,他有理想,有知识,有文化。

学校丰富了他的精神生活,城市为他打开了另一个更为绚丽多彩的世界的窗口,他曾对现代文明怀着炽热的向往。

他不愿庸庸碌碌的生活,极想有所作为;他又是那么不幸运,他毕竟是一个无权无势的普通农民的儿子,理想同现实间存在太大的距离。

这些使他在人生的十子路口一直徘徊、郁闷,形成了他复杂的性格。

他深爱着生他养他的故乡的土地和亲人,但他十几年拼命苦读,就是为了不向他父亲一样,一辈子当土地的主人(或按他的另一种说法是奴隶)。

他深知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内心深处也从没鄙视过任何一个农民。

但他却没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时时渴望离开这贫瘠的土地;他编织着美丽的梦想,但却违背了现实。

毕竟他不应该蔑视孕育生命的土地;而最终成为一个孤独的失败者。

当然小说中高加林生活之路并没有走完,他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艰苦的跋涉者,他的思想仍处在急剧的变动中,而不是一个走完人生之路失败者。

日后,他经过正确人生观的指引,他是可以成为推动生活前进的一种力量的。

从上面高加林形象的介绍中,我们知道高加林这一人物形象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是:自尊与自卑;脆弱与勇敢;淳朴与虚荣。

使他在人生道路上不断翻跟头,大起大落。

下面简要分析他性格的几点表现:(一)自尊与自卑高加林接受过新思想教育,血气方刚,热情奔放。

有追求自身发展的愿望。

从小又受父母的娇生惯养,父母用辛勤汗水换钱供他上学。

他身上的泥土味已冲刷得差不多了。

因而会不自觉地感到自己不比别人差。

在他被撤了教师职务后,表现极为强烈,他想只要高加村有高明楼,他就非要比他有出息不可,要比高明楼他们更强。

浅析《人生》中高加林的艺术形象

浅析《人生》中高加林的艺术形象

浅析《人生》中高加林的艺术形象【摘要】:高加林是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中的男主人公,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黄土地人的那种朴实、辛劳的传统美德,同时又具有现代青年人的那种向命运挑战的自信,坚毅的品质。

他曾努力,拼搏,但是他的理想与现实总是相差甚远,这样也形成了他的复杂的人物性格,同时也形成了他的悲剧的人物命运,所以说高加林是传统和现实纠缠在一起的产物,是作者复杂意识的结合体,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典型意义的形象,他的一切对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有些方面还能够引发我们对人生的思考,让我们对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去品味。

【关键词】:狂妄虚荣纯真自私悲剧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文革”和传统观念的影响,虽然正值改革开放的初期,但是一些人在探索自己的人生命运时也会感到迷茫,犹豫甚至产生很多矛盾,对人生的道路的选择时会不知所措。

此时,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出版了,一下子在当时引起轰动。

剧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就好像是我们身边很多人物的再现。

人们在普遍讨论着剧中人物高加林的人物形象,并加以不同的观点和态度。

今天虽已时隔二十多年了,我还是想就本人的浅显认识谈谈对高加林的人物形象的分析,仅供大家参考,下面谈谈我的理解。

一、高加林是典型性和复杂性相统一的艺术形象。

(一)、高加林艺术形象的典型性这篇小说虽然写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却能够对人的思想,性格等多方面的特征作出了细致地刻画。

在高加林的身上集中体现了黄土地几千年留下的那种勤劳、朴实的传统美德。

他热爱生活,心性极高,不断向命运挑战,性格坚毅。

他同上一辈的黄土地上的农民不同,他的父亲是一个典型,只是一味的忍气吞声,面朝黄土背朝天,在黄土地上辛勤的劳动,文中的他黄皮肤,旱烟袋,包头巾等,这是几千年的黄土地的特征。

而高加林,他敢于向命运挑战,他生活在新时代,虽然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但热爱生活,喜欢打球,能较快地融入时代的潮流,几次的挫折虽然对他进行了较大的打击(第一次高考落榜,第二次是他的民办教师被大队书记高民楼的儿子占去),但是他没有绝望,如在影片中,他和他的父亲一起在田间劳动的情景,让人难忘,他拼命地劳动连一口水都不喝,饭也不吃,虽然说他承受着巨大的精神折磨,但我认为在他的内心世界却蕴藏着巨大的潜在能量,就像黄土高坡一样,具有着无穷的力量,只是在当时的条件下,他无法得到发挥,但是,如果他生活在今天的时代里,他一定能冲出自己的天地,是个优秀的弄潮儿,尤其是在小说的下半部分人物性格得到充分的展示,也就是说,如果给他适当的条件,他高加林就一定能够干出一番事业,他的心永不属于黄土地,也不属于县城,他向往的是大城市的生活。

《人生》中高加林人物形象分析

《人生》中高加林人物形象分析

《人生》中高加林人物的形象分析中文系09级汉语言文学师范2班学号:200914020224 姓名:陈美利高加林是路遥的改革小说《人生》中的主人公,是城乡交叉地带上努力奋斗的农村知识青年代表。

他既有作为农民的朴实,又有作为知识分子的上进。

在人生的道路上几经波折,真可谓是充满了戏剧化。

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看一下。

一、新生的农民他是出生于农村,那里仍然处在刀耕火种的偏远地区。

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不懂知识。

作为农民的儿子,他继承了父辈吃苦耐劳的优良品德。

在需要他在土地上劳动的时候,他毫不吝啬自己的汗水,虽然开始的时候有点负气,但后来却是真心的投入了。

如《人生》中写到:“经过一段时间,他的手变得坚硬多了。

他并且学会了犁地和难度较大的锄地分苗……。

他锻炼着把当老师时养成的斟词酌句的说话习惯,变成地道的农民语言,……。

”但是,这些并不表明我们的主人公就心甘情愿做一个与老一辈农民一样的庄稼人。

他既厌倦农村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不甘做一个农民,又不满足于仅仅靠双手做土地的主人。

他盼望汽车,火车,飞机来到家乡,盼望现代物质文明所能提供的一切。

同时,他也不满足于乡村文化生活的贫乏,向往着五彩缤纷的现代文明。

高加林从闭塞落后的高加村考入县城中学,在那里,他展开了“对自己和社会的深入认识,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梦想。

”音乐、美术、小说乃至国际问题,都在他的探索范围之内。

在他的生活观念中,可以看出新时期文化教育的发展,新生活丰富多彩的画面在青年一代农民中掀起的波澜,他们已经有了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新需求,这正是推动他们去改造农村落后面貌必不可少的动力。

令人激动的是,高加林不仅对于新生活有美好的愿望,更透发出为实现新生活而奋斗的进取精神。

当他重新成为一个农民时,面对千年的生活陋习,他毅然在村里污秽的吃水井里撒下了漂白粉,搞了一场充满喜剧性的“卫生革命”。

即使在进入县城,人生如意的时候,他也不是安于享乐的庸人,而是以英雄般的献身精神,投入暴风雨中的抗灾第一线,这种进取精神与他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交汇在一起,无疑是当代农村社会中的一股宝贵的革命力量。

结合现实谈谈高加林艺术形象的悲剧性

结合现实谈谈高加林艺术形象的悲剧性

结合现实谈谈高加林艺术形象的悲剧性高加林(Gogol)是19世纪俄罗斯文化著名作家尼古拉·高加林(Nikolai Gogol)的笔名。

他的作品通常以讽刺、悲哀为主调,将内心孤独,深处的悲剧感极度表现于其笔下的文字里。

高加林的悲剧性以一种细腻的方式展现出来,往往是一种无从形容或言语描述的清晰。

他本人也是一名沉醉于孤独和痛苦的悲剧天才,他通过自身失望与凄凉而获得了内心的深刻感受。

高加林的悲剧性表现出来的最明显的是他对现实细微差别的展示和刻画。

他的几部作品《死者的复仇者》、《真实的故事》等均融合了抽象的悲剧感和后现实主义的细腻分析,这种方式可以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理解他的现实。

高加林以抽象的形式来主宰其作品中的细节和角色,因为他认为他们所蕴含的悲剧性比传统的解读更有意义。

他将现实中的人物抽象化,让他们内心的沉淀和内在纠结表达得更淋漓尽致。

他在作品中营造出一种颓废、暗淡、悲伤的气氛,就好像他的情绪一样,无法作出任何解决的尝试,只能无助地放任自流。

高加林的悲剧源于他本人的自我思考和折磨,由一种比较特别的观点看待现实,从外部看,他将困境提升到了“悲剧”的另外一个层次,特别是他的艺术张力显得比现实实际更加紧绷,比现实更伤感,逼迫观者不得不去观照自己内心真实的深处,同时也触及到心理学中更深层次的投射,以此达成一种慰籍性情感体验。

高加林以悲剧的形象受到广泛的欢迎,其原因有很多,首先是他的艺术形象具有情绪张力,他的抽象性思维以及有自我牺牲的悲剧品质。

它深入的透彻的解析了他的文字重新定义了我们的思想和生活,挑战着我们思维的深处,让我们远离光鲜的现实,而去思考更深层次的生命意义,去发掘更为基本的悲剧精神。

高加林以其强烈的悲剧性质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感动和思考,让我们更加看清楚人生与社会的本质,以及我们自身与社会之间孰优孰劣的可悲性。

浅议《人生》高加林人物形象

浅议《人生》高加林人物形象
浅议 《 人生》 1 0 0 7 7 ) 【 摘要 】 《 人 生》 是反 映新时期改革开放初期 , 陕北农村 青年 高加林 性 、 代 表 性 。真 实 的人 物 都 是 复 杂 的 , 正如“ 金无足赤 、 人无完人 ” 。 艰难 的人 生道路 选择 , 带给我们震撼 思考 。高加林 的形象无疑是 因为高加林人物及性格具有复杂性使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他 出身 最突 出的、 最令 我们惋 惜的人 物 , 他对人 生、 城市的 热情的追 求 , 于农村 , 具备传统农 民的优点 : 质朴 、 单纯 、 坚韧 、 吃苦 、 热 爱劳动 、 是 向往 自 己的 理 想状 态 , 最 终 不免 回 到 黄 土 地 的 悲剧 。 本 文 对 其 不畏 困难 、 勇于奉献等 。他又在城镇上学 , 具备充 当国家干部的基 形 象分 析 及 悲 剧 原 因探 究 , 给 读 者 提 出人 生课 题 , 引发 读 者 对 人 本 条件及要求 : 好学、 聪 明、 奉献 、 有特长 、 文 采好 , 有一 定 的知 识 生 的 积 极探 索 与 思 考 。 储备 。他 向往城 市文 明 、 喜欢城市物质世界与优越条件 , 希望在工 作 中发挥专 长 、 赢得尊重 , 实现人生理想。在他身上 , 文化 的冲突 、 【 关键词 】 《 人 生》高加 林 城 乡 的差 别 、 理想 的追求等诸 多 因素联合交 织在一 起 , 他渴望 有 份体 面的工作 和 国家 干部身份 , 他梦想 着进入 大城市 、 享 受现 高 加 林 的 人 物 形 象 代化 的生活 ; 他渴 望发挥他 的聪 明才干 , 认 为 自己已经高 中毕业 ( 一) 理 想 的 执着 追求 了, 也是个 知识分子 , 渴望人生价值 的实现 , 这 些都有其合 理性所 他父亲 高玉德 , 陕 北黄土 高原上普 通农 民 , 四十多 岁才有 一 在 , 按照 现在观点 来看 , 他是 个有知识 、 有追求 、 肯 上 进 的 进 步 青 个 宝 贝儿子高 加林 ,书 中并未 对少年 时期高加林 形象 过多 的描 年 。 述, 但 我们知 道他 学习 出色 , 考入城南 中学就读 , 爱 好文学 、 有体 高加林 善变 , 变得后来 自己都迷失 了方 向。他是 柔弱的 , 内心 育专长 , 在八 十年代初 刚解决 温饱 时 的农 村家庭 , 能供给一 位高 却是是坚强 的, 他不会 服输 , 但也没有赢 。每个人 的人 生道路都 是 中生也不容易 。从他 的教师 岗位被下后疯狂劳动看 出他平常并不 自己走 出来 的 , 他 也 一 样 。在 爱 情 方 面 、 他 进 行 选 择 但 失 误 了 。他 经常参加劳 动 , 以学业 为主。他是农 民的儿子 , 有着农 民 的质朴 、 具 有 悲 剧 色 彩 , 也造成 了刘巧珍 的悲剧 , 爱 情 的伤 痕 会 对 个 人 造 韧 劲 与 追 求 。作 为农 村 的新 人 , 他表现出对现代生活的巨大热情 , 成不幸 与痛苦 。 高家林 的变化有 环境 的影响 , 也有他人 的影 响。 在 他不满 足于现实 , 想 通 过 个 人 的努 力 奋 斗 来 实 现 他 自己 的 理 想 和 他 身上 自强 和 自卑 相互交织 着 , 奋发 和无助 困扰着 他 , 多种无 形 人 追求 。他不 甘于现状 , 勇于依 靠 自己的力量改变人生命运 , 当 的力量拽拉 着他 , 有外在的 、 有他 内心 的, 导致他在行 动上善 于变 他获得通讯 员T作 岗位后 , 不舍昼夜卖 力丁作 , 拼搏在抗洪 一线 , 化 , 在爱情选 择上 , 他却 失误 了。吴天 明导 演在 电影《 人生》 中, 给 顾不上休 息连夜赶制稿件 , 第一 时间对抗 洪现场做 出真 实 、 及时、 予 这样的悲剧色彩 。人们 常说人生两大喜事 , “ 洞房花烛 夜 , 金榜 准确地报道 。他身上有一种 自强 、 自信的信念支撑着他 , 使他 与众 提名 时” 。当全村人为刘巧珍婚礼高兴雀跃时 , 当吹鼓手吹满 了腮 不 同。 帮子 向天空旋转唢 呐展 示技艺时 , 骑在马背上 的刘巧珍却 泪湿盖 ( 二) 爱 情 的蹉 跎 巾, 遥望窑洞 ( 高家林 家 ) 。这不像一场体面 的婚礼 、 更像是一场葬 他 原 先 是 未看 上 刘 巧 珍 的 ,或 者 说 原 先 没 有 这 种 意 识 和 感 礼 、 宣告 了刘 巧珍爱情梦想 的破 灭 , 嫁 给文化人的愿望 失败 了, 等 觉 。他 们 的 爱 情 从 刘 巧 珍 帮 他 卖 掉 一 篮 蒸 馍 开 始 , 她 为 了 给 心 上 待她的将是平淡的生活 、 生儿育女 、 庄稼劳作 。 人卖 出蒸馒 . 在集会 上一直尾 随高 加林身后 , 后来主 动勇敢地 接 二、 高 加 林 人 生 爱 情 悲 剧 的 原 因 过馒头替他处理 。从 此大马河 桥下 约会 、 花前月下谈情说爱 , 她们 ( 一) 社 会 环 境 的 对青 年 的 制 约 之 问美好的爱情生 活就此开始 。他们俩开 始是真心相爱 的 , 但 这 路遥在 《 人 生》 中已指 出 : 当时 国家在农 村未招 工也 未招干 。 是 基于他们都是农 民这 一基本假设 , 一旦两者身 份的天平发 生倾 正是在 这种大 背景 、大环境下 造成 了高加林 实现人 生突破 的局 斜, 一旦 高加 林成 了国家干部 , 他拥有 的发 生了变化 , 他们 的感 情 限。高考失利使他 人生命运发生转折 , 回到农 村学校 当个 民办 老 在 外界的冲击下面临着危机 。也许现在人们 已不太 了解七十年代 师 已是很好 的出路 ,但不久 又被 高家村书记高 明楼 的儿子顶 下 。 国家干部身份 、 T作意 味着什 么。对 于一位普通劳动者 而言 , 重要 被迫返 回农村 ( 失业 ) 。他心不甘用负气地疯狂劳动来发泄 心中的 性 不言而 喻 : 个人 的荣耀 、 地位 、 谋 生手段 、 经 济来源 及经济 能力 不满 , 后来通过走 后门进入县政府下属 的宣 传通讯部 门_ T作 。通 等一系列实质性优待 。而当时一位普通农村 妇女意味着什么?艰 过非正常途径 获得工作 , 表面风光背后 隐藏着随 时丢掉工作 的隐 辛的土地 劳动 , 没有稳定 的工作 和经济 的来源 , 只能依靠 土地劳 忧 , 只不 过 当时他被风 光 的表 象所迷惑 , 给他 的失败及 悲剧性 埋 动与生存 。她们之 间的爱情从刘 巧珍 的单 相思开始 , 以高加林 的 下伏笔 。 拒绝为结束 。俩人有一定 的爱情基础 , 但 是不充分 的 : 首先在文化 经历文革十年浩劫后 国家 于 1 9 7 6年初步恢 复高考制度 , 给

高加林人物形象分析

高加林人物形象分析

高加林人物形象分析“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人生》中高加林的一生就如柳青说的一样,他经历了许多选择的岔道口,在农村与城市之间,在巧珍和黄亚萍之间,在良知与诱惑之间……这种种艰难的选择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农村青年的典型形象。

一、与命运抗争,为理想而奋斗.高加林来自农村,他对家乡的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但他十几年拼命读书就是为了不像他父辈那样当一辈子土地的主人,即使他在民办教师岗位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绩,同时也是为了将来通过考试或许转为国家正式教师,离开土地,进而争取做他理想的工作。

当民办教师职务被高明楼挤掉时,他愤愤不平,决心豁出命来和他“拼”个高低,当马长胜为了巴结他的叔叔开后门使他住进了县委大院时,他却坦然地依靠了权势,与高明楼的矛盾迎刃而解。

他上街卖蒸馍躲躲闪闪,生怕碰见熟人,成了这个世界最无能的人。

他在精神危机中遇上了巧珍,巧珍那纯洁、无私的爱情像无声的春雨悄然地滋润着他焦躁的心田,使他精神重新闪光,激起他对生活的热爱.他向往大城市,有“联合国都想去”的理想,但又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的正确道路,他终于成了离开生养他的土地的孤独奋斗者。

作为农村新人,高加林表现出对现代人生活图景的巨大热情.他是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继承了父辈吃苦耐劳的优良品德。

在需要他在土地上劳动的时候,他毫不吝啬自己的汗水,虽然开始的时候有点负气,但后来却是真心的投入了。

如《人生》中写到:“经过一段时间,他的手变得坚硬多了。

他并且学会了犁地和难度较大的锄地分苗……。

他锻炼着把当老师时养成的斟词酌句的说话习惯,变成地道的农民语言,……。

”但是,这些并不表明我们的主人公就心甘情愿做一个与老一辈农民一样的庄稼人.他已不满足于仅仅靠双手做土地的主人。

浅析《人生》高加林形象

浅析《人生》高加林形象

1102026075 邱立雯从高加林的矛盾人格分析其命运的悲剧性摘要:《人生》是路遥上世纪80年代轰动文坛的一部著作,作品主要塑造了处于“城乡交叉地带”的农村青年高加林这一典型形象,展现了他个人奋斗的人生历程。

高加林的人生经历铸就了他矛盾的双重人格。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高加林的矛盾性分析其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关键词:高加林双重人格悲剧命运路遥的《人生》这部小说成功塑造了高加林这一农村知识青年形象,展现了他的悲剧命运。

作品的男主人公高加林出身于农村,是一个地道的农民的儿子,高中毕业后,未能考上大学,回到乡里成为一名民办教师,但不久就被大队支书的儿子挤走回到家中当起农民。

在他心灰意冷之时,农村姑娘巧珍炽烈的爱情使他振作起来。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回到县城广播站工作,由于抵挡不住中学同学城市姑娘黄亚萍的追求,毅然断绝了与巧珍的爱情。

可不久组织上查明他是用不正当途径进城,于是被取消了他的工作,重又打发他回到农村。

而这时即将迁居南京的黄亚萍与之分手,之前抛弃的巧珍也早已嫁人。

失去一切重回黄土地的高加林最终流下了痛苦、悔恨的泪水。

作家路遥借黄亚萍之口道出了高加林的性格:“这个年轻人既像保尔.柯察金,又像于连.索黑尔,是具有自觉和盲动、英雄和懦夫、强者和弱者的两重性格的人物。

”高加林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高玉德是一个纯朴善良。

委曲求全的老农民。

高加林从来没有鄙视过任何农民,但他却也从来没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

他不满农村落后的现实,不愿意沿袭父辈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辈子从黄土地刨食的古老的生活方式。

他渴望离开贫瘠落后的土地,到更为广阔的天地生活、发展。

他要从土地走出去,走进城市,从简单的劳作走向层次更高的精神价值的创造。

在他身上有一种强烈的力量,那就是富于理想,勇于进取,向往现代文明的城市生活。

当高加林从黄土高原那闭塞的小村子里考进县城高中后,新的现实、新的知识、新的生活都使他变得充实、愉快。

在学校里,他是学习干事,学习成绩总是班级最好的。

路遥《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分析

路遥《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分析

路遥《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分析【1】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中塑造的男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仍然彷徨于人生的十字路口,生活经验还不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的还没有找到正确方向和坚定信念的青年形象。

他既让人同情,又让人憎恨;他既可爱,又可悲。

在他身上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品质:自尊,自卑,脆弱,勇敢,朴实,虚荣,坚毅,浮躁等。

在他身上还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矛盾。

《人生》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当代农村青年高加林的形象。

高加林这个形象,内涵丰富,又具有较大普遍性,他是一个生活在我们中间的性格矛盾又统一的活生生的人。

他的生活遭际和思想面貌,在八十年代青年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他是一个性格复杂而又矛盾的人物,他既不像过去那些先进的新农村青年那样,脚踏实地的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而奉献力量,也不是热衷于建设自己的安乐窝,或者为谋取私利而不择手段的庸碌之小辈。

在高加林身上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交织着时代变革新引起的追求和矛盾。

[1]P540 高加林是幸运的,他有理想,有知识,有文化。

学校丰富了他的精神生活,城市为他打开了另一个更为绚丽多彩的世界的窗口,他曾对现代文明怀着炽热的向往。

他不愿庸庸碌碌的生活,极想有所作为;他又是那么不幸运,他毕竟是一个无权无势的普通农民的儿子,理想同现实间存在太大的距离。

这些使他在人生的十子路口一直徘徊、郁闷,形成了他复杂的性格。

他深爱着生他养他的故乡的土地和亲人,但他十几年拼命苦读,就是为了不向他父亲一样,一辈子当土地的主人(或按他的另一种说法是奴隶)。

他深知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内心深处也从没鄙视过任何一个农民。

但他却没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时时渴望离开这贫瘠的土地;他编织着美丽的梦想,但却违背了现实。

毕竟他不应该蔑视孕育生命的土地;而最终成为一个孤独的失败者。

当然小说中高加林生活之路并没有走完,他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艰苦的跋涉者,他的思想仍处在急剧的变动中,而不是一个走完人生之路失败者。

高加林的失败及现实意义

高加林的失败及现实意义

《人生》中高加林的失败及其现实意义GaoJiaLin‘s failure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in the novel of live目录中文摘要 (Ⅲ)中文关键词 (Ⅲ)英文摘要 (Ⅳ)英文关键词 (Ⅳ)正文 (1)一、个人愿望与现实的选择 (1)二、个人愿望与爱情矛盾时的选择 (4)三、个人奋斗路上的社会阻碍 (6)四、现实意义 (8)参考文献 (10)致谢 (11)中文摘要摘要:《人生》中的高加林在个人奋斗之路上无疑是失败的。

他的失败不仅有个人因素,还有社会因素等。

而分析《人生》中主人公高加林在处理个人愿望与现实的冲击,个人愿望与爱情的矛盾时所做的选择及其失败的原因,对今天的人们仍然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个奋斗者,始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要学会把握自己的命运。

关键词:高加林、个人愿望、爱情矛盾、失败原因AbstractIn life,the main character Gao Jialin,in terms of his life struggle,is undoubtedly a loser.Not only his personal factors but also the social background result in his failure.People can still benefit a lot both from analysing the choices Gao Jiaolin has preferred in dealing with the conflict between personal desire and the reality,as well a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his will and love affair,and from analysing the reason why he failed.For one who strives,always as a correct world outlook,the outlook on life,the values,etc.To learn to control of your own destiny.Key words:Gao Jialin;personal desire;love affair;reason why he failed《人生》中高加林的失败及其现实意义路遥的《人生》发表于1982年,近三十年来在文艺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收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挣扎徘徊——高加林的人物形象分析

挣扎徘徊——高加林的人物形象分析

挣扎徘徊——高加林的人物形象分析路遥的著作《平凡的世界》,以鸿篇巨制和满满的正能量而闻名,告诉人们苦难是财富,努力拼搏就会有收获。

孙少安和孙少平又是深得上天垂爱的理想人物,孙少安收获了田润叶和贺秀莲的爱,孙少平收获了田晓霞的深情,且不说这是不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毕竟小说有理想的成分在里边。

但其实,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相比,他的《人生》更早使路遥扬名文坛,也能够严格反映生活现实生活。

虽然《人生》不论是篇幅、还是谋篇布局,都逊于《平凡的世界》,但是它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中塑造的高加林形象也更贴近于生活,对这一形象淋漓尽致地刻画,让很多八十年代的青年人从高加林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高加林是可以写入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探讨的人物形象。

一、挣扎徘徊于乡村和城市之间高加林是八十年代初的农村青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每一个思想的火花,都可能带来个人命运天翻地覆的变化。

高中毕业后,高加林回到村子里,在村小学教书。

当时的村小学的代课教师收入没有多少,但是属于体面的生存方式。

处在这样一个位子,一方面使他能够逃避农村生产劳动的体力之苦,另一方面又能够解读书的需要,于他而言,非常自得。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高加林也就会继续教书生涯,最后还可能转正为正式教师。

但是村支书高明楼的儿子三星很快把路堵死,抢夺了高加林的饭碗。

高加林将像祖辈一样去面对黄土地和镢头了。

如果高加林是和父辈一样的在土里刨食的农民,他会坦然接受在乡下劳作终生的安排。

但他高加林是县里毕业的高中生,他从书本上了解到的世界太大了,他知道苏联入侵阿富汗,他知道美苏争霸,他知道除了陕北的黄土地还有另外广阔的天地,所以他向往城市生活,想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辈生存之道。

正当高加林的前途一片黑暗的时候,凭借叔叔的官位,他人生迎来了转机。

他抓住了这次机会,到县里工作了,当上了县里的记者。

高中时候的文化积累让他成为县里有头有脸的人物,能写文章、能摄影、能打篮球,而且得到了高中同学黄亚萍的青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高加林形象的现实主义深度
——读《人生》札记
栾川县中等职业学校贾向丽
【内容提要】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塑造了一个当代农村青年高加林的形象。

同那些站在时代前列的先进典型不同的是,高加林属于徘徊在生活十字路口的一类青年。

他们敏锐地感受到时代变革的脉搏,但思想尚不成熟,在人生追求的道路上,他们的思想处于急剧的变动之中。

作者有意将高加林这样一个有才干,然而过多纠缠于个人得失的人放在悲剧的道路上。

作品围绕高加林的悲剧,深刻展现了决定其悲剧命运的种种矛盾和契机,概括了丰富的时代内容,具有深沉的现实主义力量。

【关键词】文学形象典型现实主义深度
青年是社会变革的晴雨表,正如列宁所讲的青年人“血气方刚,热情奔放,正在探索途中”。

我们要把历史推向前进,也需要这股敢闯、敢开拓、勇于打开局面的力量。

《人生》中的高加林的身上其种程度的闪烁着这样的色彩。

本文着重通过对高加林形象的粗略的剖析,来谈谈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度。

一个“圆形”形象
一部轰动于世的好作品,其中定有塑造得有深度,具有文学典型的新鲜性和独特性的文学形象。

那么《人生》中这个文学典型无疑就是高加林了,他所走过的人生道路是一个圆圈:他离开
了乡土,最后又回到了乡土。

在过去的文学作品中,我们还很少见到这样复杂的农村青年形象,借用一个英国文学批评家的话说,这是一个“圆形人物”,即具有多面性特点(但绝不是性格分裂)的人物。

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从来没有鄙视过任何一个农民,但他又从来没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他深深热爱着生他养他的故乡土地,但却时时渴望着离开这贫瘠落后的地方;他爱巧珍,但他却为了能出人头地而抛弃了她;他鄙视那些利用权势谋权私利、瞒上压下的“乡霸”(如高明楼和马占胜),但他希望自己发迹的时候又坦然利用了权势;他不愿庸庸碌碌地活着,极想有所作为,但却走入岔道,成了离开生养他的土地和亲人的孤独的奋斗者。

这些十分矛盾的性格汇聚其一身,的确使人眼花缭乱,人们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高加林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他的态度是同情,还是责备?
作为一个有“完整的性格”的人物典型来说,事实上每一个典型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高加林就是一个多种矛盾的性格集于一身的复杂的人物。

对这样的人物典型,采用非好即坏,非肯定即否定的简单化的公式,是绝对解析不清的,在《人生》中,作者既写了高加林身上的“光亮面”,也写了他身上的“阴影”,对他是即褒又贬,既肯定又否定。

我认为,这是作者在创作中坚持现实主义精神的表现,即忠实于生活,按照生活中人物的本来面目来刻画人物,同时又贯注着作者自身对人物的审美评价。

这是
使高加林这个艺术形象具有现实主义深度和较高的审美价值的一个主要原因。

矛盾“交叉”的产物
《人生》的作者曾说过:“我们不应该回避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因为只有反映了生活中真实的(不是虚假的!)矛盾冲突,艺术作品的生命才会有不死的根!”高加林这一艺术形象的成功,是当前我国农村生活的种种矛盾的“交叉”的反映。

这是使高加林这一艺术形象具有现实主义深度的另一主要原因。

反映当前农村生活的《人生》在透视社会的深刻和描摹现实的真切上,都达到了作者以前少有的高度。

不可否认,城镇生活的较为优裕和农村生活的较为贫苦,个别干部的不正作风和老实农民的忍怨受气,以及黄亚萍的多情,克男妈的势力,对于造成涉世未深的高加林的人生悲剧,都有着各自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是,高加林在这个风浪不息的生活大海里之所以迷失方向,有没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呢?他明知不该轻浮偏去追求虚荣,不忍割舍旧情,却又贪婪新欢,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上进心里夹杂着虚荣心、英雄主义混合着个人主义的矛盾世界。

在他的生活坎坷中,既有交错的社会矛盾在背后牵线操演,又有良莠杂陈的自身的思想矛盾在其中推波助澜。

因而,他的种种际遇,表面上看充满了令人诧异的偶然性,其实都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

令人欣慰的是,高加林终于猛醒了,经过生活激流的冲洗,深刻的自我反省,他认识到追求理想不能脱离养育他的土地和人
民,他扑倒在德顺爷爷脚下,两只手抓着两把黄土,沉痛地呻吟着,喊叫了一声:“我的亲人哪……”
高加林以自己迷途知返的切实行动,向人们透露了这种信息:《人生》这种对于现实人生的真实描画,比之那种回避矛盾,使作品内容与生活实际相差甚远的作品,更具有认识价值和艺术力量。

它对于广大青年读者认识生活,认识自己,从而获得必要的生活教益,无疑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美丑集于一身的有深度的人物
加林似乎还没有结束痛苦的孕育过程,他便满头大汗地从人生的沟沟坎坎里走出来,疲惫不堪地站到人们面前。

高加林还是一个成长中的稍带“野性”的青年人,思想还没有成型,用德顺爷爷的话说,他是一个“嫩娃娃”,用作者的话说,他是一个“徘徊在十字路口的年轻人”。

高决心要抛弃“像金子一样闪光”的巧珍,自己却十分痛苦,“他的头在巧珍面前,在整个世界面前,深深地低下了”,甚至“猛地骑上车子,到一个四处不见人的地方,象孩子一样大声号啕起来”,“这一刻,他对自己仇恨而且憎恶!”路遥就是这样不惜笔墨地在一件事情上否定主人公的同时,却又写了不少能引起读者并不厌恶,反而有点体谅高加林的心情的东西来。

因此,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高加林仍然不失为一个有深度的人物形象,一个在当今小说创作中空前出色的文学典型,一个美丑集于一身的形态。

他既显示了当代中国青年进取向上的精神风
貌,又镌刻着这一代青年可能具有的种种弱点。

这个人物的魅力在于他的质朴的真实,望着这个栩栩如生的形象,人们联想到的是伦勃朗的绘画,巴尔扎克的小说,甚至连语言也令人感觉到巴尔扎克式的故作强烈和有意夸张的粗豪气派。

尽管作者头脑中的某些观念妨碍了这一形象获得更大成功,但总的说来,现实主义在此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这种现实主义如同它所创造的人物一样质朴无华,而且还有点古色古香。

可以说,高加林是当代青年成长的一个典型,青年人应摒弃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超越自我,更新自我,才能在巨大的精神裂变的痛苦中得到升华,获得新生,让人生的理想之花开得更加鲜艳!
参考文献:
[1]《作品与争鸣》1983年第2期
[2]《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书版社1985年第2期
[3]《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人民日报1983年5月10日第5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