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鲁颂·駉之什·泮水》译文注释及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鲁颂·駉之什·泮水》译文注释及鉴赏
《鲁颂·駉之什·泮水》此诗前三章叙述鲁侯前往泮水的情况,每章以“思乐泮水”起句,作者强调由于鲁侯光临而产生的快乐心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鲁颂·駉之什·泮水》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鲁颂·駉之什·泮水》
先秦:佚名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鲁侯戾止,言观其旂。
其旂茷茷,鸾声哕哕。
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思乐泮水,薄采其藻。
鲁侯戾止,其马蹻蹻。
其马蹻蹻,其音昭昭。
载色载笑,匪怒伊教。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
鲁侯戾止,在泮饮酒。
既饮旨酒,永锡难老。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
穆穆鲁侯,敬明其德。
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明明鲁侯,克明其德。
既作泮宫,淮夷攸服。
矫矫虎臣,在泮献馘。
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
济济多士,克广德心。
桓桓于征,狄彼东南。
烝烝皇皇,不吴不扬。
不告于訩,在泮献功。
角弓其觩。
束矢其搜。
戎车孔博。
徒御无斁。
既克淮夷,孔淑不逆。
式固尔犹,淮夷卒获。
翩彼飞鸮,集于泮林。
食我桑葚,怀我好音。
憬彼淮夷,来献其琛。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鲁颂·駉之什·泮水》译文
兴高采烈地赶赴泮宫水滨,采撷水芹菜以备大典之用。
我们伟大的主公鲁侯驾到,远远看见旗帜仪帐空翻影。
只见那旌旗飘飘迎风招展,车驾鸾铃声声响悦耳动听。
无论小人物还是达官显贵,都跟着鲁侯一路迤逦而行。
兴高采烈地赶赴泮宫水滨,采撷水中藻以备大典之用。
我们伟大
的主公鲁侯驾到,只见他的坐骑是那样强盛。
只见他的坐骑是那样强盛,他讲话的声音又悦耳动听。
他满脸和颜悦色满脸笑容,不怒自威教化百姓树新风。
兴高采烈地赶赴泮宫水滨,采撷凫葵菜以备大典之用。
我们伟大的主公鲁侯驾到,在宏伟的泮宫里饮酒相庆。
他开怀畅饮着甘甜的美酒,祈盼上苍赐予他永远年轻。
通往泮宫的长长官道两侧,大批的淮夷俘虏跪拜相迎。
我们伟大的主公鲁侯君王,庄敬恭谨展示出品德高尚,庄敬清慎保持严整的形象,不愧天下百姓的风范榜样。
他既能教化又能卫国开疆,把列祖伟大事业继承发扬。
同时也没有不孝不敬之失,理所当然要得到福禄祯祥。
我们勤勉的主公鲁侯君王,庄敬恭谨展示出品德高尚,先是筹划修建宏伟的泮宫,接着又发兵淮夷束手臣降。
那一群勇猛如虎的将士们,泮宫水滨献俘大典正奔忙。
那些贤良如皋陶的文臣们,筹备献俘大典聚在泮水旁。
鲁国上下济济一堂众臣工,倾力推广我王的善意德政。
威武之师坚定地踏上征程,一鼓作气把东南淮夷平定。
文臣武将生龙活虎气势盛,但大家既不喧嚣也不高声,不跑官要官也不抢功争名,都来泮宫献俘奏捷展战功。
战士们把角弓挽得曲曲弯,蝗群般的羽箭射得嗖嗖响;冲阵的兵车坚固而又宽大,步兵车兵连续作战不歇晌。
威武之师很快征服了淮夷,淮夷上下齐归顺不敢相抗。
因为坚持了你的战略决策,才有淮夷土地最终入我囊。
本为恶声鸟如今却翩翩飞,栖居起落在我泮宫的树林。
它既然吃了我的甜美桑葚,当然要感念我的仁爱之心。
野蛮的淮夷既已臣服我国,忙不迭地前来献宝把贡进,这些宝物有美玉巨龟象牙,还有南方出产的铜!
《鲁颂·駉之什·泮水》注释
泮(pàn)水:水名。
戴震《毛郑诗考证》:“泮水出曲阜县治,西流至兖州府城,东入泗。
《通典》云:‘兖州泗水县有泮水。
’是
也。
”
思:发语词。
薄:语助词,无义。
芹:水中的一种植物,即水芹菜。
戾:临。
止:语尾助词。
言:语助词,无义。
旂(qí):绘有龙形图案的旗帜。
茷(pèi)茷:飘扬貌。
鸾:通“銮”,古代的车铃。
哕(huì)哕:铃和鸣声。
无小无大:指随从官员职位不分大小尊卑。
公:鲁公,亦指诗中的鲁侯。
迈:行走。
藻:水中植物名。
蹻(qiāo)蹻:马强壮貌。
昭昭:指声音洪亮。
色:指容颜和蔼。
伊:语助词,无义。
茆(mǎo):即今言莼菜。
旨酒:美酒。
锡:同“赐”,此句相当于“万寿无疆”意。
道:指礼仪制度等。
丑:恶,指淮夷。
穆穆:举止庄重貌。
敬:努力。
允:信,确实。
昭假:犹“登遐”,升天。
烈:同“列”,列祖,指周公旦、鲁公伯禽。
孝:同“效”。
祜(hù):福。
明明:同“勉勉”。
淮夷:淮水流域不受周王室控制的民族。
攸:乃。
矫矫:勇武貌。
馘(guó):古代为计算杀敌人数以论功行赏而割下的敌尸左耳。
淑:善。
皋陶(yáo):相传尧时负责刑狱的官。
桓桓:威武貌。
狄:同“剔”,除。
烝(zhēng)烝皇皇:众多盛大貌。
吴:喧哗。
扬:高声。
讻(xiōng):讼,指因争功而产生的互诉。
角弓:两端镶有兽角的弓。
觩(qiú):弯曲貌。
束矢:五十支一捆的箭。
搜:多。
孔:很。
博:宽大徒:徒步行走,指步兵。
御:驾御马车,指战车上的武士。
斁(yì):厌倦。
淑:顺。
逆:违。
此句指鲁国军队。
式:语助词。
无义。
固:坚定。
犹:借为“猷”,谋。
获:克。
鸮(xiāo):鸟名,即猫头鹰,古人认为是恶鸟。
怀:归,此处为回答意。
憬(jǐng):觉悟。
琛(chēn):珍宝。
元龟:大龟。
象齿:象牙。
赂(lù):通“璐”,美玉。
《鲁颂·駉之什·泮水》鉴赏
此诗的主题,《毛诗序》曰:“颂僖公能修泮宫也。
”朱熹《诗集传》曰:“此饮于泮宫而颂祷之辞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曰:“受俘泮宫也。
”此诗写受俘泮宫,颂美鲁僖公能修文德。
此诗前三章叙述鲁侯前往泮水的情况,每章以“思乐泮水”起句,作者强调由于鲁侯光临而产生的快乐心情。
“采芹”、“采藻”、“采茆”是为祭祀作准备,芹、藻、茆皆用于祭祀,《周礼·天官·醢人》:“朝事之豆,其实……茆菹麇臡……加豆之实,芹菹兔醢……”《召南·采苹》也有采藻用于“宗室牖下”,皆为明证。
第一章没有正面写鲁侯,写的是旗帜飘扬,銮声起伏,随从者众多,为烘托鲁侯出现而制造的一种热闹的气氛和尊严的声势。
第二章直接写鲁侯来临的
情况,他的乘马非常健壮,他的声音非常嘹亮,他的面容和蔼而带微笑,他不是生气而是在教导自己的臣民,从服乘、态度体现出君主的特别身份。
第三章突出“在泮饮酒”,并以歌颂鲁侯的功德,一方面祝福他“永锡难老”,万寿无疆;另一方面则说明这是凯旋饮至,表明鲁侯征服淮夷的功绩。
第四、五两章颂美鲁侯的德性。
前一章主要写文治。
鲁侯举止庄重,神情肃穆,因此成为臣民仰望的准则。
因为是“告庙”,诗人对庙貌而想先人,鲁国的先祖周公旦、鲁公伯禽既有文治又有武功,僖公凯旋饮至,正是对先祖的继承,是效法前人的结果。
后一章主要写武功。
作泮宫本属文治,却是成就武功的保证,鲁侯虽不必亲上战场,因为修明德性,恢复旧制,所以使将士们在战争中赢得了胜利。
他们在泮水献上斩获的敌人左耳,并能精细详明地审讯敌人,献上活捉的俘虏。
第六、七两章写征伐淮夷的鲁国军队。
前一章是写出征获胜,武士能发扬推广鲁侯的仁德之心,尽管战争是残酷的,但在鲁人看来,这是对敌人的驯化,是符合仁德的。
回到泮水,将士献功,没有人为争功而冲突,写的是武功,但文治自在其中。
后一章写军队获胜后情况,武器极精,师徒甚众,虽克敌有功,但士无骄悍,又纪律严明,不为暴虐,“孔淑不逆”,所以败者怀德,淮夷卒获。
最后一章写淮夷——被征服者,以鸮为兴,引出下文。
鸮,即猫头鹰,为恶鸟,比喻恶人,但它飞落泮林,食我桑椹,怀我好音。
所以淮夷感悟,前来归顺,贡献珍宝。
刘瑾谓此诗“言不无过实,要当为颂祷之溢辞也”(吴闿生《诗义会通》引),刘勰《文心雕龙》中的《夸饰》篇特将末章首四句“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椹,怀我好音”作为修辞夸饰的例证之一,说明此篇的夸耀很有些过当,读者当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
《鲁颂·駉之什·泮水》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鲁僖公战胜淮夷之后。
《左传·僖公十三年(前647年)》载僖公与齐、宋、陈、卫、郑、许、曹“会于咸,淮夷病杞故。
”又,鲁僖公十六年(公元前644年)与齐、宋、陈、卫、郑、许、邢、曹“会
于淮,谋鄫,且东略也”。
这几次战役,虽然战功不大,但鲁是个积弱之国,能累次出师,争伯中原,所以鲁人寄望僖公,肆情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