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必修1 第3单元 第3讲 课时分层训练10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训练(十)
(建议用时:45分钟)
[命题报告]
学问点题号
细胞呼吸的类型、场所、过程1、2、3、4、5、11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应用2、6、7、8、12、14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综合9、10、13、14
A组基础达标
1.关于真核细胞呼吸,正确的说法是()
A.无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因而其底物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
B.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中
C.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
D.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B[无氧呼吸虽然底物分解不彻底,产生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但仍属于氧化反应,A错误;有氧呼吸的第一、其次、第三阶段分别发生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上,是由于所需的酶分别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上,B正确;无氧呼吸的酶只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贮藏水果,因无氧呼吸旺盛消耗的有机物多,而且产生的酒精会引起水果腐烂,因此不能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D错误。

] 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只在线粒体中进行
B.还原氢只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
C.无氧呼吸只在环境中无氧时进行
D.二氧化碳只在有氧呼吸中产生
D[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其次、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A项错误。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中均可产生还原氢,B项错误。

人体组织细胞在体内氧气供应不足时可以进行无氧呼吸,C项错误。

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D项正确。

]
3.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能进行过程①和③或过程①和④
B.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①和②
C.动物细胞内,过程②比过程①释放的能量多
D.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产生[H],过程③消耗[H]
B[本题考查细胞内的糖代谢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由图示可知,①为在细胞质中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②为在线粒体中丙酮酸在水和氧气的参与下,彻底氧化分解为CO2和H2O,③为无氧条件下,在细胞质基质内发生的丙酮酸转化为乳酸,④为无氧条件下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醇和CO2。

在植物细胞中能进行过程①和③、过程①和④或过程①和②;在真核细胞中,②过程只能在线粒体中完成;动物细胞内②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比过程①释放的能量多得多;乳酸菌的无氧呼吸过程中,①产生[H],过程③消耗[H]。

]
4.下图表示人体内主要能源物质氧化分解的部分途径,其中X、Y、M、N代表物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糖原水解主要发生在骨骼肌细胞中
B.X―→Y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C.M、N分别代表乳酸和酒精
D.Y、M、N中的氧元素均来自于X
B[糖原水解主要发生在肝细胞中,A错误;X是葡萄糖,Y是丙酮酸,X―→Y过程是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正确;M是乳酸,N是水,C错误;N是水,其中的氧元素来自于氧气,D错误。

]
5.如图显示了人体内部分物质的代谢途径,字母代表物质,数字代表反应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和②分别是在缺氧和有氧的条件下进行的
B.过程①和③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C.物质Y产生乳酸的同时也会产生少量的CO2
D.过程②和③产生的水中的氢分别来自[H]和氨基酸的氨基、羧基
D[①为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也可以在有氧条件下进行,A项错误;③为氨基酸脱水缩合,发生在核糖体上,B项错误;无氧呼吸的产物只有乳酸和少量ATP,C项错误;有氧呼吸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H],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氨基酸的氨基、羧基,D项正确。

]
6.下图所示两试验装置,用以争辩在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的细胞呼吸,若在室温25 ℃的环境中进行图中的试验,1 h后,两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装置1 装置2
A 26 ℃27 ℃
B 27 ℃24 ℃
C 27 ℃25 ℃
D 30 ℃27 ℃
D[装置1中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释放大量的能量;装置2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较少,但两装置的温度均高于室温。

因此D选项正确。

]
7.(2021·合肥一六八中学段考)将水绵浸没在加有适宜培育液的大试管中,以白炽灯作为光源,每隔一段时间移动白炽灯,增大其与大试管的距离,测定在不同距离下水绵产生气泡的速率,其他条件适宜,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b点时限制气泡产生速率的主要因素为光照强度
B.a点与c点的干重相比较,a点较c点少
C.a点时只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产生ATP
D.若培育液中缺镁,则a点应向右移
A[以白炽灯作为光源,从近到远调整其与大试管的距离,b点气泡产生速率减小,是由于光照强度在减弱,故b点的限制因素主要为光照强度,A正确;c点到a点始终有气泡产生,净光合速率大于0,有机物始终在积累,所以a点干重>c点干重,B错误;a点时水绵产生气泡速率为0,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产生ATP的细胞结构是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C错误;假如培育液中缺镁,叶绿素合成受阻,光合作用强度减弱,为了维持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应当增加光照强度,故a点应左移,D错误。

]
8.(2021·黑龙江绥化一中期中)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育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在氧浓度为a时()
A.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B.
2
3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
C.
1
3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
D.酵母菌停止发酵
B[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在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是6 mol,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是6 mol,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是15-6=9 mol;依据细胞呼吸的反应式可知,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3 mol,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1.5 mol。

在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比例是3÷(3+1.5)=2
3
,B正确、C错误;酵母菌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发酵没有停止,D错误。

]
9.下列与[H]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有H2O―→[H]过程相关的酶
B.[H]―→(CH2O)的过程可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CH2O)―→[H]过程产生的[H]均与O2结合
D.线粒体内膜上能进行[H]―→H2O过程
C[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利用光能将水分子分解生成[H]和氧气,这一过程需要相关酶的参与,A项正确;[H]―→(CH2O)属于暗反应,假如是真核生物,这一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假如是原核生物(如蓝藻)这一过程并没有发生在叶绿体中(原核生物无叶绿体),B项正确;假如是有氧呼吸,(CH2O)―→[H]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则这两个阶段产生的[H]均与氧气结合生成水,但假如是无氧呼吸,(CH2O)―→[H]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产生的[H]在其次阶段中用于还原丙酮酸,C项错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这一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生成水,D项正确。

]
10.下图为甘蔗叶肉细胞内的一系列反应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参与过程①的叶绿体中的色素都主要吸取蓝紫光和红光
B.过程②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过程③只发生在线粒体中
C.过程①产生[H],过程②消耗[H],过程③既产生也消耗[H]
D.若过程②的速率大于过程③的速率,则甘蔗的干重就会增加
C[由图可知,过程①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吸取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取蓝紫光,A项错误;过程②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过程③是(CH2O)分解释放能量,可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B项错误;过程①产生[H],用于过程②还原C3,过程③中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产生[H],第三阶段[H]与氧结合形成水,故消耗[H],C项正确;甘蔗的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并不能说明甘蔗的干重就能增加,由于甘蔗有很多细胞只能进行呼吸作用,D项错误。

] 11.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的“动力工厂”。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使染料保持氧化状态呈蓝绿色,而在四周的细胞质中染料被还原,成为无色状态。

当细胞内____________时,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当细胞耗尽氧之后,线粒体的颜色消逝,这说明线粒体内能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在原核细胞中,这一氧化还原反应与________________相关。

(2)争辩发觉,线粒体内膜成分中蛋白质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外膜,其缘由是________。

①内膜折叠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
②内膜上分布着与电子传递和ATP合成有关的酶类
(3)线粒体内合成ATP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

(4)线粒体生长到肯定大小就要开头分裂,形成两个新的线粒体。

争辩人员将胆碱缺陷突变型脉孢菌培育在含有3H标记的胆碱(一种磷脂的前体物)的培育基中,使________(结构)带上放射性3H标记。

然后收集细胞,转入______________的培育基中连续培育,分别在不同时间收集细胞,再通过放射自显影检查培育时间长短不同的细胞中同位素的________。

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具有放射性的线粒体的数量________,放射性均匀分布到新的线粒体中,并随着分裂次数增加,放射性________,证明新的线粒体是分裂而来的。

【解析】(1)线粒体被健那绿染色的原理是健那绿被氧化时呈蓝绿色,因此,当细胞内有氧气时,线粒体才被染成蓝绿色。

(2)线粒体内膜成分中的蛋白质所占比例高的缘由是内膜上分布很多酶。

(3)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其次、三阶段的场所。

(4)3H标记的胆碱是合成磷脂的前体物质,因此用3H标记的胆碱能够使线粒体膜带上放射性标记。

线粒体被3H标记的细胞被转入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育基中,由于线粒体的分裂,具有
放射性的线粒体的数量渐渐增加,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线粒体的放射性渐渐降低。

【答案】(1)有氧气细胞质和细胞膜(2)②(3)线粒体基质和内膜(或嵴)(4)线粒体膜不含放射性物质分布和含量(渐渐)增加(渐渐)降低
B组力量提升
12.争辩影响豌豆幼苗细胞线粒体耗氧速率的因素,按图示挨次依次向测定仪中加入线粒体及相应物质,测定氧气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注:图中呼吸底物是指在呼吸过程中被氧化的物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加入的呼吸底物是葡萄糖
B.过程①没有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C.过程②比⑤耗氧速率低的主要缘由是[H]不足
D.过程④比③耗氧速率低的主要缘由是呼吸底物不足
C[线粒体消耗的呼吸底物是丙酮酸,A项错误;由曲线可知①过程加入线粒体后氧气浓度略微下降,说明此时进行了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B项错误;氧气消耗是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第三阶段是[H]与氧结合生成水,[H]不足耗氧速率低,C项正确;过程④氧气下降速率减慢,但加入ADP后氧气下降速率加快,说明④过程是因ADP不足造成耗氧速率减慢,D错误。

]
13.如右图所示,两曲线分别表示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CO2吸取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状况。

当光照强度为c时,两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速率分别为A1、B1,两植物有机物合成速率分别为
A2、B2,下列比较结果正确的是()
A.A1=B1;A2<B2
B.A1>B1;A2=B2
C.A1<B1;A2=B2
D.A1=B1;A2>B2
D[二氧化碳的吸取速率表示有机物积累速率,有机物合成速率=有机物积累速率+呼吸速率,呼吸速率为光照强度为0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速率,因此,在光照强度为c时,A1=B1,A2>B2。

]
14.(2021·山东淄博五月诊断)某科研小组为争辩温度变化对某栽培植物生长的影响,在光照、CO2浓度及其他外界条件适宜且恒定的条件下,测得植物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及在黑暗条件下呼吸速率的相对值如表;在不同温度下该植物叶肉细胞间的CO2浓度相对值如图。

请分析回答:
温度( ℃)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净光合速率相对值 2 4 5 3 0 -4 -3 -2
呼吸速率相对值 2 3 3.5 4.5 5 4.5 3 2
(1)表中数据表明:该植物在温度为________ ℃,光合产物的积累最快;温度对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不完全相同,其缘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40 ℃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的胞间CO2浓度应处在图中的________点,推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d点时,叶肉细胞所处的温度是________ ℃(填表中温度)。

(3)每天交替进行12 h光照、12 h黑暗,该植物能长期正常生长的温度为________(填表中温度)。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净光合速率最大时,光合产物的积累最快,此时对应的温度是表中的30 ℃。

表中数据显示:40 ℃时呼吸速率的相对值最大,说明呼吸酶的最适温度是40 ℃左右;实际光
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分析表中各温度下的数据可知,30 ℃时,实际光合速率为5+3.5=8.5,高于其他温度,说明光合酶的最适温度是30 ℃左右。

综上所述,光合酶和呼吸酶的最适温度不同,所以温度对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不完全相同。

(2)在40 ℃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相对值为零,说明此时间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叶肉细胞无CO2的吸取和释放,所以该植物叶肉细胞的胞间CO2浓度应处在图中的c点。

图中d点时,胞间CO2的相对值最高,说明净光合速率的相对值最小,所以叶肉细胞所处的温度是45 ℃。

(3)只有一昼夜有机物得到积累的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若每天交替进行12 h光照、12 h黑暗,则该植物有机物积累量=净光合速率×12-呼吸速率×12=(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12,据此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25 ℃和30 ℃时,24 h内有机物积累量均大于零,该植物能长期正常生长。

【答案】(1)30光合酶和呼吸酶的最适温度不同(2)c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叶肉细胞无CO2的吸取和释放45(3)25 ℃和30 ℃24 h内有机物的积累量大于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