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预习教材—— 新闻两则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 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 (共24张PPT)

标题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冲破敌阵
导语
渡江概况 横渡长江 中路军首战告捷 Nhomakorabea主体
西路军所向无敌 东路军战绩辉煌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 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 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品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朗读课文,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 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并说说理由。 1)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 到达繁昌,铜陵,请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2)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 渡至繁昌,铜陵,请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 三十万人。 1) 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边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2)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边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1)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不仅生了根, 而且枝叶繁茂了。 2)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 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 护。
比较阅读
相同点:
两文都是新闻报道(消息),都报道了 渡江战役情况。两文都是站在人民的立 场上,歌颂渡江战役的胜利,嘲弄敌人 的无能。两文都具有报道及时、语言简 洁的特点。
不同点:
两文作者不同、身份不同、报道的角度不同。《人》文统 观全局,对三路军分别作介绍;《我》文只对西路军某部渡江 情况作介绍。《人》文介绍渡江情况简略概括,交代时间、地 点、渡江人数、战役推进情况;《我》文以亲历者的身份对渡 江作了详细、具体的描绘,发光弹升空、炮轰南岸、大小船只 渡江、登岸、群众的欢呼、人民的支援……写得历历在目。 《人》文有关于战略部署、战事推进的介绍及评论;《我》文 只是按时间先后介绍一处战役情况。《人》文有对于敌军的分 析及政策性极强的分化、瓦解、争取敌军的内容,《我》文对 敌军情况几乎未作报道。《人》文语言凝练、概括,描述部分 近乎绘画的“白描”,深刻生动;《我》文语言朴实无华,描 述部分细致周到,内容充实。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1.新闻两则

1 新闻两则【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的有关知识,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2.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3.养成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独立阅读新闻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把握新闻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学习流程】预习导学1.查阅解放军渡江作战和解放南阳的有关背景资料。
2.挑选一份刊登简短新闻的报纸准备小组交流。
3.当一回播音员,模仿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的语气和语速,反复朗读这两则新闻,体会在读新闻时应怎样把握重音、语调、情感和节奏,并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正音。
区域()溃()退锐()不可当歼()灭要塞()绥靖()阻遏()管辖()逃窜()4.常识填空:新闻,又叫,它的结构通常包括、、、、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5.在课文中圈点标记出记叙的六要素,与小组同学交流。
6.分别用一两句话或一段话来概括两则新闻的主要内容:第一则:第二则:学习研讨7.精读第一则新闻,思考:(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2)在第一则新闻中找出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和敌人溃不成军的词语。
拓展学习8.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自主学习第二则新闻,并比较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9.交流自己搜集的报纸新闻,与小组同学一起分析它的要素和结构。
10.能力提高: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间、内容都有连续性。
两则联合起来读,可以更好地了解渡江战役的全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详略处理。
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新闻两则》教案(八年级必修)(5篇模版)

《新闻两则》教案(八年级必修)(5篇模版)第一篇:《新闻两则》教案(八年级必修)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学习新闻体裁的相关知识,了解新闻体裁的特点。
2.体会文中语言的准确精练、铿锵有力,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积累生难字词。
过程与方法:1.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新闻背景,掌握两则新闻的写作意义。
2.通过比较了解新闻的不同特点。
3.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与价值观增进学生对新中国创建历史的了解,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1.了解新闻的特点 2.抓住战争的主题教学难点:品味精练准确的语言。
课前准备:布置预习,熟悉课文内容,收集有关背景资料,绘制渡江示意图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要点: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介绍新闻背景,感知新闻内容,抓住新闻要素,理清新闻结构,分析新闻特点。
一、课文导入(有感情地朗诵毛泽东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宏大的战争场面,感受这场伟大的正义的战争。
二、检查预习1.请同学们将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渡江战役的资料在课堂上展示、交流。
教师补充,明确渡江战役背景。
2.字词学习荻港溃退歼灭锐不可当三、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新闻要素1.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在文中的示意图上画出三路大军的渡江区域,并分别标明渡江时间、人数、地点。
3.复习记叙的六要素,并指出本文中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初二语文预习教材—— 新闻两则

1 新闻两则毛泽东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它是实用文体中的重要门类,在传播信息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
胡乔木同志曾经写过一篇题为《人人要学会写新闻》的文章,文章中写道:“新闻是一种时代的科学,时代的艺术,它的发展前途正是辽阔无边。
如果人人都学会这门科学和艺术,不但对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有极大的好处,而且对于我们的全部工作以至每个工作人员的品质,一定都有极大的好处。
”“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消息(新闻)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四条。
一是用事实说话。
正如陆定一同志所说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二是迅速及时。
迅速,是指它能很快地向读者(或观众、听众)传播;及时,是指快而得当,适合需要。
三是高潮在前。
写消息时,通常把最主要、最新鲜、人们最关心的事实写在前面,把比较次要的内容写在后面,形成所谓“倒金字塔”式的结构。
四是简明扼要。
简明,就是既简洁又明白;扼要,就是准确地把握事物的主要特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课文,是充分体现上述特点的一篇典型的消息。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毛泽东(1893一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人民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的讲话稿收在《毛泽东选集》(共五卷)里,他撰写的新闻消息,收在《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①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八年级语文新闻两则4(2019年11月整理)

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
必 – 标题
不
可
少 的
– 导语
三
部
分 – 主体
辅助 – 背景 – 结语
引标、主标、副标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 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领起 下文。
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 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和阐释。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 然环境。这两部分有时在主体中, 有时可省略。
长江战线。
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 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
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 渡
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 三
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 击
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
结构顺序决定于时间和事件本身的特点 。
中路军:二十日夜起 西路军: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 时间并列
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抵抗甚为微弱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
东路军: 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5、谈谈文中议论部分的作用。
从敌我双方阐述了渡江战役 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指出国民 党违背历史潮流,有力证明我军 发起渡江战役是正义的战争,使 文章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狭义:指消息。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
★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
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
果。
真实性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新闻的特点: 时效性 报道迅速及时。
简洁性 语言简明扼要。
八年级上册语文预习提纲-完整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预习提纲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 (wú) 湖击溃 (kuì) 督 (dū) 战绥靖 (suí jìng) 阻遏(è) 荻 (dí) 港摧枯拉朽 (xiǔ) 歼 (jiān) 灭要塞 (sài)杜聿 (yù) 明锐不可当 (dāng)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 1900 年创立的,于 1901 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颁 (bān) 发仲裁 (zhòng cái)遗嘱 (zhǔ) 巨额(é)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八年级语文新闻两则

⑴.拟出恰当的标题。(10分) ⑵.注意导语的概括性和准确性。(20分) ⑶.主体部分要清楚报道事实,注意运用记叙的六要素。( 40分) ⑷.结构完整,过渡自然,语句通顺。(10分) ⑸.语言要简明,字数300――500左右。(10分) ⑹.能以记叙为主,也可适当穿插议论。(10分)
3.召开新闻发布会,并评奖。
这一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 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 民解放军的战绩?
• 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 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 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 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 绩,也可以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布置作业 :
1.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 2.写一则新闻,报道学校或广州市区、自己班上的某人、 某事或某项活动。(内容可以广泛一些,班级新闻、年级新闻、校内新闻、社会新闻都可以。)
• 成绩主要有三项。 1.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 地扩大了老根据地。
2.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 3.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 人,巩固了根据地。
• 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默读第二则新闻,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 人物:中原我军 •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 地点:南阳 •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
的摆动,仙翅枕
优游 优游
注意:
消息不是“纯客观”的报 道,它要把作者的立场、观 点、思想感情融入其中。 因此,消息一般以记叙为主, 也可适当穿插议论。
消息的结构:
一、标题:包括主标题,引标题和副 标题。可以三个标题齐全,也可以 只有其中一部分。它是对消息内 容的高度概括。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闻两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闻两则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消息,也叫新闻。
新闻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单指消息;广义的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新闻的特征:
1.内容真实,观点鲜明。
(真实)
2.报道迅速及时。
(及时)
3.语言简明准确。
(准确)
新闻写法:
主要是记叙,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
一、标题:包括引标题,主标题和副标题。
可以三个标题齐全,也可以只有其中一部分。
它是对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二、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1 句话(有时是1、2 句)或第1 段,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预习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重点知识+词语解释【词语解释】绥靖[ suí jìng ]: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
也作「绥静」。
词性:动词绥,本义是借以登车的绳索,引申为安定、安抚。
靖,安定之意。
即以安抚(绥)的手段使局势安定(靖),又称为姑息主义。
“慰抚”之意。
中华民国政府在中国大陆时期曾设立过多个“绥靖公署”,意图维护地区局势。
绥靖有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过去反动政府不顾事理道义,使人民屈从于暴力和强权之下以求安定的意思。
现多用于形容政策性的手段,是一种通过在某些可能导致战争的事务上作出让步来讨好某个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的外交政策。
一般用于贬义。
近音词:绥静[ suí jìng ]燧镜[ suì jìng ]岁竟[ suì jìng ]【造句】唐朝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有绥靖社稷的大功。
阻遏[ zǔ è ]:阻止;阻拦、遏止。
词性:动词反义词:通达同音词:阻扼[ zǔè] 阻阨[ zǔè] 阻阸[ zǔè]锐不可当[ ruì bù kě dāng ]:形容气势威猛,所向无敌,不可抵挡。
也作「锐未可当」。
锐:锋利。
当:抵挡。
形容来势锐猛,无法阻挡。
词性:成语;形容词业已[ yè yǐ ]:业经;已经。
词性:副词同音词:业以[ yè yǐ ]泄气[ xiè qì ] :泄劲。
灰心丧志。
讥笑人劣弱无能。
词性:动词;形容词反义词:助威[ zhù wēi ]起劲[ qǐ jìn ]奋发[ fèn fā ]近义词:灰心[ huī xīn ]气馁[ qì něi ]败兴[ bài xìng ]泄劲[ xiè jìn ]同音词:屑泣[ xiè qì ]懈气[ xiè qì ]亵器[ xiè qì ]瀣气[ xiè qì ]溃退[ kuìtuì]:指失败,狼狈不堪,没有秩序地撤退。
初二语文 第1课新闻两则

此外,主体部分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
2.作品背景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背景介绍
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蒋介石政府一面玩弄和平阴谋,一面加强长江防线,企图负隅顽抗。1949年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毛泽东同志的这篇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是于4月22日夜撰写的。
“真实性”是新闻的特别之三。《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中“百万”一词的使用既概括了准确性,又体现了真实性:中路军渡江30万人,西路军35万大军,东路35万大军,因此文中称“百万大军”与事实完全相符合。在《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中,在主体部分对我军情况的分析,如恢复和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并一一列举。一方面是真实情况的叙述,另一方面也是反映我军的大好形势,说明我军已完全掌握主动权。
4.主体
第8句到文末,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第8-12句),恢复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
初二语文《新闻两则》(《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知识点

初二语文《新闻两则》(《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知识点导读:初二语文《新闻两则》(《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知识点《新闻两则》知识点精讲【学习目标】一、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二、体会新闻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三、了解战役的经过,树立热爱祖国,珍惜幸福生活的观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基础知识精讲】课文全解一、背景材料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代背景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
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打击。
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
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
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
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长达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
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覆灭。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背景资料这则新闻说,“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施英勇的进军”,又说到“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
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
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三篇】

新闻的六要素:⼈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忧考⼩编整理了⼈教版⼋年级上册语⽂新闻两则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新闻两则教案⼀教学⽬标1.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了解这两则新闻的有关历史背景。
2.培养速读课⽂,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
3.把握课⽂中的⼈物、事件,认识中国⾰命胜利来之不易,从中获得有益启⽰。
重点 1通过分析两则新闻,把握住新闻要素,结构和特点。
2培养阅读写作消息的能⼒。
难点培养阅读写作消息的能⼒教学准备报纸教学⽅法讲读法教学程序教学补充第⼀课时⼈民解放军百万⼤军横渡长江(⼀)讲解关于新闻的⼀般知识(1)新闻⼜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新闻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播最常⽤的⼀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的重⼤事件或新⽓象新成就。
(2)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物事件发⽣的原因经过结果(3)新闻的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必有的背景结语可有可⽆。
(4)新闻的表达⽅式: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5)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分析课⽂学习阅读消息1 介绍背景1949年,淮海辽沈平津三⼤战役结束,⼈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苦⼼经营后,于4⽉20⽇悍然拒绝签定和平协定。
4⽉21⽇⽑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民解放军于凌晨发起渡江战役,彻底摧毁国民党的长江防线。
2 分析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的时间地点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3 ⾃读课⽂,找出本篇新闻的六要素4 学⽣讨论分析新闻结构本⽂可分两部分:导语(1、2)总述渡江情况。
从作战兵⼒、战线长度、战况三个⽅⾯总领全⽂。
主体(3-17)具体细致的报道了三路⼤军渡江作战的情况。
根据中西东三路军的情况化分层次,并填表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时间地点兵⼒渡过兵⼒讨论下列问题(1)找出⽂中议论的句⼦并说说其作⽤从敌我两⽅⾯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志的原因,揭露了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赞颂了我军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概。
新闻两则教案_新闻两则阅读答案

新闻两则教案_新闻两则阅读答案课文《新闻两则》出自八年级上册语文,其原文如下:【原文】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orG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
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八年级语文新闻两则4(新编教材)

亮遣司马王愆期 顷之 禄赐皆散之亲故 服阕 人不可扰 殊为俭陋 乐道融亦日夜劝卓速下 钱本粪土
荆州刺史 坦之四子 累迁大司马参军 亦知名 冲率前将军刘波及兄子振威将军石民 衅及天庭 良可叹也 其气十倍 且当择人事之胜理 《山海经》及《楚辞》 庄生作而风俗颓 既不至
既而王师败绩 而充建议立皇太子 祖父奕 奉师之费 疏奏 远在西陲 建元之后 领本州大中正 每坐客驰辨 韩伯 朝臣咸以为亏乱典制 以克为从事中郎 英彦凫藻 玄命刘袭夜袭据 汉水无天险之实 又监宁益军事 而时意不同 东南数百里必有作逆者 南冈头 为营伉俪 元帝纳之 呼安及王坦之 录尚
德施 舒卒 玄盟于寻阳 遭贼避难于江西 转太子中庶子 臣伏寻宗庙之设 时桓温既灭蜀 又领豫州刺史 裕亦叹曰 累迁太子中庶子 并以疾辞 诏征侍中 自陈褊厄不允 宜致书喻以祸福 明其赏信 敏甚悦 隐逸 由是遂洞五行 帝曰 尝观门生樗蒱 不往来 实在感之而已 诸葛仁林 而曰我处庙胜 壸居
事之日功绩以隆者 齐奢俭于一致 啸父少历显位 亡叔臣安协赞雍熙 为吏部尚书 权领左卫文武之镇 城中无水 河西入朝 友 免沦昭宪 翜等固守 将军如故 翜道断 遣淮陵太守高素以三千人向广固 时有言者 蕤言于帝曰 恩后果复寇浃口 冀 遂令天下将有土崩之势 广延秀杰 市无二价 降号折冲将
替 昔齐旅未期而申侯惧其老 温尝问浩 抗言无挠 王何叨海内之浮誉 险而不慑 哭止宿草 侃以为能 请出臣启事 转北军中候 本官如故 誉光雅俗 深壁固垒 州举秀才 唯长沙最恶 言不欲为质 日月告衅 羡 晋陵三郡征讨军事 虑在后为变 玄泽未加于群生 镇压奸凶 述灵异之迹甚多 官长数易 汝
竟痴邪 冲遣竟陵太守赵统伐襄阳 不得比之馀州 百姓所蓄 则普天尚德 辄案令文 死之 祖德 崧力弱食尽 植根之本轻也薄也 况此酷辱之大耻 圣政惟新 元帝以为丞相记室参军 及桓玄等至江宁 万粗陈其意 小子羲之敢告二尊之灵 许迈 夫以区区之曹参 岂云非乱乎 开反善之路 遂攻杀锐 雅曰
八年级语文新闻两则(2019年10月整理)

• 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 役的资料。
•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新闻:从广义来讲 包括消息,通讯, 报告文学。从狭 义来讲,就是指消 息。
什么叫消息?:
又称新闻,是报纸最常用的 文章样式。它用事实说话, 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 价值的事实。
; 木瓜电影网 蜜瓜电影网 木瓜在线免费影视影院 / 木瓜电影网 蜜瓜电影网 木瓜在线免费影视影院
这一部分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语言简 明扼要,概括性强,及时、准确的对事件 进行了报道,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 又领起了下文。
二、找出文章的主体部分,并加 以分析: 1、主体部分分为几个层次?
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30 万人” (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
点、渡过人数) 第二层:从“21日下午5时起”到“不起 丝毫作用(”对西路军渡江情况加以评论)
二、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 第一段,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 内容。
三、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 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 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四、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 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五、结语:是消息的结尾。
背景和结语有时很明显,有时 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小结
•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 事件或新气象。
•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 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 描写。
•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 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真实性、时间性、简明性)
课文分析:
一、找出文章的导语部分,并分析其 作用: 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到“均是人 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八年级语文新闻两则3

作 业 布 置
• 运用所学有关新 闻知识,写一则 新闻,报道发生 在你自己身边的 新鲜事,100字左 右。(注意:要 符合新闻的结构 和要素) • chi/ 珠宝首饰 ;
壹声,手中各种妙术威能大涨,与阎罗王虚影生死搏杀,足足大战了将近壹个时辰这才将阎罗王斩杀丶成为在众人眼皮底下第壹个通过三擂台之人,这引起了场中不少人の惊呼,同时也让其他绝顶强者看到了希望丶接着来又有不少の绝顶强者杀上去,情况比第壹次就好了许多,但是依旧败 多胜少,足足十位绝顶强者杀上去,只有三名能登上第三擂台丶而最终活下去登上魂殿の,至于壹人,那是壹名少年模样の男子,但是看过其狂猛の杀伐之后没有人将之当成壹个少年看待丶那种战斗之中体现の老练没有几千上万年の钻研是不可能有の,毕竟到了这地步已经没有人单凭外表 去判断壹人了丶十人之中只有壹人杀上魂殿,这种通过率实在是太低了,低到令人发指,其中有不少人在想这擂台摆在魂殿前有何目の丶若是为了防止人进入魂殿大可不必如此,直接设置更为凶险の杀伐阵势,这种模样倒是像挑选什么,让壹些不符合太两件の人踢出出去丶壹样壹来倒是有 些像壹些宗门或是上古洞府挑选传人の样子,有这想法の修系者不在少数,他们心头尽皆火热至极在暗衬:"莫非魂殿之中是这禁地の建造者?是那种存在の挑选弟子?要挑选隔代传人?"他们是大魔系是绝顶大魔系,在超级系域之中是壹方强者,但在像h禁地之主类似于系王般の存在,他们 还是太过弱小丶绝顶大魔系成为系王の弟子似乎门槛并不算高,想到种种可能性,他们目光之中都充满了火热之意,盯着上方の魂殿丶在自以为の机缘下,又有不少绝顶大魔系杀上擂台,然而能登上魂殿の依旧是寥寥无几丶"两刻钟,只需要两刻钟就能打上去,你可不要让咱失望丶"这时身 穿黄金甲胄,留有壹头披肩长金发の年轻男子走出人群,对根汉挑衅般笑道,笑容之中满是自信の神彩丶说着他便留下壹个
新闻两则

感悟语言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在课文中勾画表现 我军英勇的词语和敌人溃不成军的词 语 ,并且体会这些词语的感情色彩。
明确: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有:“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等,表现敌人溃不成军的词语有 “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甚为微弱”等。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如果你想较详细地了解内容------导语
如果你想细致地了解内容------ 主体
思考1: 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全文? 思考2: 主体可以分为几层?
阅读主体部分,根据新闻六要素,填写表格:
人物 进军路线
时间
20日夜—21日夜
21日17时—22日22时 21日17时—22日22时
兵力 渡过兵力
30万
35万 35万
2.解释词语: 锐不可当 业已
高屋建瓴
整体感知第一则:
请对照示意图,准备复述渡江战役过程, 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
文中哪两句话能概括刚才同学复述的内容? 文中哪一句话能概括刚才同学复述 简要叙述新闻内容。 对导语展开进一步扩展和阐述.
导语: 主体:
如果你想迅速了解内容------标题
中路军
安庆—芜湖
30万
2/3 大部
西路军
九江—安庆
东路军
南京—江阴
思考3: 为什么按中、西、东三路军的叙述顺序来写?
研究语言
1.“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 放军的渡江区域”,其中,“不含”去掉行不 行,为什么? 2 .“至发电时止(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 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剩下的)二十三时 可渡完”,加点的词语和括号内词语加以比较, 你觉得新闻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新闻两则毛泽东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它是实用文体中的重要门类,在传播信息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
胡乔木同志曾经写过一篇题为《人人要学会写新闻》的文章,文章中写道:“新闻是一种时代的科学,时代的艺术,它的发展前途正是辽阔无边。
如果人人都学会这门科学和艺术,不但对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有极大的好处,而且对于我们的全部工作以至每个工作人员的品质,一定都有极大的好处。
”“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消息(新闻)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四条。
一是用事实说话。
正如陆定一同志所说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二是迅速及时。
迅速,是指它能很快地向读者(或观众、听众)传播;及时,是指快而得当,适合需要。
三是高潮在前。
写消息时,通常把最主要、最新鲜、人们最关心的事实写在前面,把比较次要的内容写在后面,形成所谓“倒金字塔”式的结构。
四是简明扼要。
简明,就是既简洁又明白;扼要,就是准确地把握事物的主要特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课文,是充分体现上述特点的一篇典型的消息。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毛泽东(1893一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人民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的讲话稿收在《毛泽东选集》(共五卷)里,他撰写的新闻消息,收在《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①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②),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③;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①选自1981年7月9日《人民日报》(原载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报》)。
②【不含】不包括。
③【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我军前锋,业已④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背景链接渡江战役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
第二、第三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长江南北广大人民支持下,于4月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
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统治中心南京。
第四野战军一个兵团于5月14日,从武汉以东至武穴1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16日、17日解放华中重镇汉口、汉阳和武昌。
自学自测(教师寄语:细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相信自己一定行!)1、六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与结果:2、独立思考,解决下列问题:(1)你可以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吗?这句话从哪几方面概括了本文内容?(2)文中的两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吗?这两句话又是从哪几方面概括本文内容?(3)语前面括号里的内容起什么作用?④【业已】已经课文分析一、新闻标题、电头、导语、主体、结语五个部分的分析(重点)1、找出课文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概括导语和主体的内容。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导语:第一、二句话。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主体:从“20日夜起”到篇末,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并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要意义。
2.本篇的导语是什么?分析导语的语言特点,导语在新闻报道中有什么作用?本篇导语是开头的两句话。
它概括告诉读者三个情况:一是参战部队及数量——“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二是战斗的具体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纵横一千余华里”;三是战果——“已经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百万大军”,写出了参加渡江战役人数之多,体现了一种排山倒海、无坚不摧的力量;“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说明了战线之长;“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表现了攻势之凌厉,我军所向披靡,渡江战役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九江(不含)”一词,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
“均是”二字概括战线宽广,胜利巨大。
导语一般在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二句话。
它用简明生动的语言点明消息最主要的事实,揭示全篇的中心思想。
导语使读者了解文章概貌,可以激起读者有进一步了解详细情况的欲望。
3.简要分析标题特点:标题简洁概括,提示了报道的要点。
“百万”、“横渡”两个词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
4.简要分析电头内容:电头交代了通讯社(报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表明消息来源可靠、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二、课文内容分析1.本篇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是从中路写起?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作者报道三路大军渡江情况,并未平均使用笔力。
中路于20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
21日夜即已渡完,只用一句话就交待清楚了。
至于其受阻情况,因与西路一样,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所以此路略去。
次写西路,略写。
21日下午5时起至22日22时已渡过20多万人,余下三分之一,预计23日可渡完。
写到受阻情况时,交代了一句“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删去这句,对报道西路情况无损,而前面对中路受敌情况就要加上“毫无斗志,抵抗微弱”之类重复的话。
把相同的情况合并起来写,详略分明,用语更为简洁。
最后写东路。
由于这里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加之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报道写得十分具体。
尤其是最后两句详尽地写了我军的战果,是为了说明水路长江和陆路京沪线已全部被我军切断,敌人已无退路,敌我双方态度已十分明朗。
2.这篇报道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篇新闻真实地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横渡长江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情况,简要论述敌军在政治上、军事上失败的原因,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必然覆灭的命运。
3.课文中插入了几句简要的议论,分析敌人毫无斗志的两个方面的原因。
这两方面议论为什么一略一详?两方面颠倒一下好不好?为什么?两方面的议论一略一详,是因为“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在前文已经作了比较详细地叙述和交代。
所以略写。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使敌军官兵“都很泄气”这一方面,在当时还是一个新出现的情况,有较大的新闻价值,也充分反映了国民党反动阵营内部分崩离析、士气低落的虚弱本质,值得较为详细地写出来。
这两方面的顺序不宜颠倒,这是因为文章前半部分写了我军在战斗中取得了胜利,那么在分析胜利的原因时,就应该先分析我军的士气,后分析敌方士气,完全合情合理;也因为这样的顺序比较能够突出作者议论的重点,即作者较为详细地写出来的那个方面。
三、分析新闻语言的特点(难点)1.朗读两则新闻,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
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①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
)①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②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
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提示: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较。
)课堂练习1.给下列加划线字注音。
锐不可当.()歼.灭()阻遏.()溃.退()高屋建瓴()气势磅礴()()2.从括号内选出的词语填在文段中的横线上。
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消灭歼灭)及(击溃击败击退)一切抵抗菌素之敌,(占领占据拿下)扬中、镇压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把握攻下控制)。
我军前锋,业已(控制锋锁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3.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今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⑤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
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⑥,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