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新闻两则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1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人民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
作者,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湖(wú) 击溃(kuì) 督战(dū)绥靖(suí jìng) 阻遏(è) 荻(dí)港摧枯拉朽(xiǔ) 歼灭(jiān) 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颁发(bān) 仲裁(zhòng cái) 遗嘱(zhǔ) 巨额(é)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 jìng)阻遏(è)荻(dí)港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颁(bān)发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ǔ)巨额(é)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新闻二则八年级上册笔记

新闻二则八年级上册笔记
一、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1. 标题:简洁明了地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
2.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3.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这句话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4. 主体:具体叙述了渡江战役的进展和渡江的情景。
5. 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这句话总结了全文,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顽强。
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简洁明了地说明了新闻的主要内容。
2.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3.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这句话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4. 主体:具体叙述了渡江战役的进展和渡江的情景。
5. 结语:“人民解放军的攻势,锐不可当,敌军则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这句话总结了全文,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气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jìng)阻遏(è)荻(dí)港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颁(bān)发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ǔ)巨额(é)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知识点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知识点第一单元一新闻两则毛泽东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从中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的兵力,战况,战线。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3、新闻常识:1. 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2. 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实的事实表现了主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3. 三个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4、细心揣摩有特殊意味的语词,如“不料”等。
“不料”二字,充满嘲讽意味。
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正是……那一天”,使讽刺意味更浓,且避免了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同日同时”,不仅用语简洁,也可见我军的气度。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洋溢着胜利的自豪感。
5、赏析“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树木”、“森林”,形象地表明根据地的发展,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的日益壮大,富有气势。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芦花荡孙犁1、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2、老头子:外貌描写,行动、语言等描写。
3、老头子:老当益壮,充满活力,精干坚韧,智勇双全,出奇制胜,爱憎分明,爱国,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核心)。
4、写景的作用: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精神世界,加强抒情韵味。
5、侧面描写:“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写敌人的束手无策,从侧面表现老英雄的神奇。
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核心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核心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核心知识点汇总1.重点精讲怎样把握这篇新闻的诸种要素?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比较简短,把握新闻六要素也不难.只要把六个要素化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留意这六点,一点也不含糊,就能清楚地把握住了.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心里悬着六个问题,就会注意:①人物?中路军30万人.②时间?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时内.③地点?安庆、芜湖线.④原因?要渡江.⑤经过?突破安庆、芜湖线.⑥结果?渡过三十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一般新闻作品的各种要素不像这样集中,但是把握要素的方法是一致的.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读别的叙事性作品,也容易把握情节内容了.这篇新闻,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就要分别把握各种要素.2.写法精讲《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渡江战役1949年4月20日晚开始,6月2日结束,战役关键是开始后的四天.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泽东亲自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①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可以想象,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象,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②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整理要点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整理要点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人民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
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湖(wú)击溃(kuì)督战(dū)绥靖(suí jìng)阻遏(è)荻(dí)港摧枯拉朽(xiǔ)歼灭(jiān)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颁发(bān)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ǔ)巨额(é)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知识点总结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知识点总结【第一课新闻两则】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dí溃kuì退泄xiè气阻遏è绥suí聿yù2.解释下列词语。
(1)业已:已经。
(2)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2.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凶,只怕**生根。
”他是怕对了。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毛主席。
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第二课芦花荡】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提防dīfang疟yào子寒噤jìn吆喝yāohe蹿cuān仄zè歪转弯抹mò角(点拨:注意“提”、“喝”、“抹”等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2)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2)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
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八年级上语文 《新闻两则》字词详解

第一单元《新闻两则》爆发:~战争火山~ ~一片热烈的掌声暴发:山洪~ 暴发户。
屡屡:(lǚ):屡次,一次又一次。
屡次三番:反复多次。
形容次数或回数很多。
例:他~来找我。
感人肺腑:使人内心深深感动。
肺腑:肺脏;比喻内心深处。
例:临毕业时;李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
惊心动魄:后形容令人震惊、感动、紧张之极。
“惊心动魄”和“触目惊心”都可形容让人非常吃惊的事。
但的适用范围比“触目惊心”广;无论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对象都能运用;“触目惊心’只适用于能看得见的对象。
可用来形容看到的有关死伤惨重;灾情巨大等严重的场面。
《新闻两则》横渡(dù):从江河的一边过到那一边。
~长江华里:1公里=2华里1华里=500米战线:1)敌对双方军队交战时的接触线。
2)比喻其他工作领域。
农业~,思想~。
【地名人名】:芜(wú)湖,荻(dí)港,宛(wǎn)县,阌(wéi)乡,潢(huáng)州,鄂(è)豫(yù)皖(wǎn):鄂,湖北的别称;豫,河南的别称;皖,安徽的别称。
冀(jì):河北的别称。
江淮(huái),襄(xiāng)阳,宋希濂(lián),杜聿(yù)明溃(kuì)退:被打垮而后退。
溃:溃败、溃散。
锐不可当(dāng):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势如破竹:比喻打仗或工作毫无阻挡;节节胜利。
“锐不可当”和“势如破竹”都有“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意思。
但~偏重在不可阻挡;“势如破竹”偏重在节节胜利;没有一点阻碍。
英勇善战:十分勇敢而且善于作战。
泄(xīè)气:泄劲。
例:遇上困难不能悲观泄气督(dū)战:监督作战。
巩(gǒng)固:1)(形)坚固;不易动摇(多用于抽象的事物)。
基础~ 2)(动)使巩固。
我们要把学习成果~起来。
(作谓语)预(yù)定:预先决定或制定。
例:你能不能给我预定一间单人房?歼(jīān)灭:消灭敌人。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知识要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知识要点第一课:新闻两则1. 新闻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准确、简洁。
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
2. 新闻的表达方式:记叙(主要)、描写、议论(最主要)。
3. 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4.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韶山人,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
5. 标题:迅速了解全文内容。
电头: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6. 这篇新闻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7. 电头: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8. 导语比标题多:背景、人物、时间。
第二课:芦花荡①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心理、动作)1. 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品质、精神、性格、心理)②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③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衬托人物心理、渲染气氛、突出人物品质、为情节作铺垫2.芦花荡中体现的小说要素:第一要素: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人物)⑴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第④小节,外貌描写;54~61小节)⑵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第⑩、17、18、47、53、60、61小节)⑶过于自信和自尊(第⑤小节,语言描写;32~45小节)⑷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54~61小节)第三要素:环境描写星星第①小节水鸟宁静,渲染了阴森恐怖的气氛苇子拟人,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芦苇的形象,表现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环境中顽强抗争的意志。
侧面描写表现老头子的功劳很大第61小节:用优美的景物烘托了老英雄打鬼子时内心的轻松、愉快第三课:蜡烛1. 文体:战地通讯;详细描写、真实2. 主题: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⑴炮火连天,环境危险——不怕生死、勇敢3.感人因素⑵年老体弱,行动吃力——“爬”对战士的崇敬、爱戴⑶视若亲人,沉痛哀悼——“跪”“画”“吻”不分国界、情同母子⑷结婚喜烛,意义特殊——对烈士的感情强烈、深沉、至高无上3. 细节描写炮火:11次(反复描写)蜡烛:7次黑围巾:5次第四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1. 主题:赞美了瑰宝般的建筑——圆明园,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
代表作品:《实践论》《矛盾论》《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 jìng)阻遏(è)荻(dí)港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新闻两则》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新闻两则》知识点复习
想要学好语文,一定要多积累,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新闻两则》知识点复习,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从中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的兵力,战况,战线。
)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3、新闻常识: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②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实的事实表现了主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4、①时间:1949年4月20日—1949年4月22日
②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③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④原因:解放全中国⑤经过:三路大军渡江情况⑥结果:顺利渡过长江
5、①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②地点:南阳③人物:中原我军
④原因:我军胜利的攻势下⑤经过:我军击败蒋军,建立了七个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
⑥结果:敌人节节败退,我军几乎解放全河南。
初二语文 第1课新闻两则

此外,主体部分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
2.作品背景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背景介绍
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蒋介石政府一面玩弄和平阴谋,一面加强长江防线,企图负隅顽抗。1949年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毛泽东同志的这篇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是于4月22日夜撰写的。
“真实性”是新闻的特别之三。《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中“百万”一词的使用既概括了准确性,又体现了真实性:中路军渡江30万人,西路军35万大军,东路35万大军,因此文中称“百万大军”与事实完全相符合。在《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中,在主体部分对我军情况的分析,如恢复和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并一一列举。一方面是真实情况的叙述,另一方面也是反映我军的大好形势,说明我军已完全掌握主动权。
4.主体
第8句到文末,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第8-12句),恢复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各单元(课程)知识点汇总

第一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人民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
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湖(wú)击溃(kuì)督战(dū)绥靖(suíjìng)阻遏(è)荻(d í)港摧枯拉朽(xiǔ)歼灭(jiān)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 āng)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颁发(bān)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ǔ)巨额(é)第三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作者XXX,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XXX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jìng)阻遏(è)荻(dí)港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XXX(yù)明锐不成当(dāng)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作者:XXX铛铛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火药的发明人XXX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建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心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音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颁(bān)发仲裁(zhòngcái)遗嘱(zhǔ)巨额(é)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知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它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
八上语文新闻知识点总结

八上语文新闻知识点总结一、新闻的概念与特点。
1. 概念。
-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2. 特点。
- 真实性。
- 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包括事件的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都要准确无误。
例如在报道一场体育赛事时,比赛的双方队伍名称、比赛的最终比分等都不能虚构。
- 时效性。
- 新闻要及时迅速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
如突发的自然灾害事件,新闻媒体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让公众尽快了解情况。
- 准确性。
- 不仅事实要准确,语言表达也要准确。
在描述数据、人物言论等方面不能含糊不清。
比如报道经济数据时,小数点后的数字也要精确。
- 客观性。
- 新闻报道应基于事实,避免记者个人的主观情感和偏见。
在报道政治事件时,要公正地呈现各方观点和情况。
二、新闻的结构。
1. 标题。
- 类型。
2. 导语。
- 作用。
- 特点。
- 简明扼要,重点突出,通常包含新闻的几个基本要素(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中的部分或全部。
3. 主体。
- 作用。
- 是新闻的主要部分,对导语中提到的新闻事实进行详细的叙述和展开。
在报道一场大型文艺演出时,导语可能只是简单提及演出的名称、时间和地点,主体部分则会详细描述演出的节目内容、演员表现、观众反应等。
- 结构方式。
- 倒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最前面(导语部分),然后按照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主体内容。
这种结构便于读者快速获取最重要的信息。
例如在新闻报道一场交通事故时,先在导语说明事故造成的伤亡情况,然后在主体部分依次叙述事故发生的具体经过、事故原因调查等。
- 时间顺序结构: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组织主体内容。
比如报道一次马拉松比赛,从比赛开始时运动员的起跑情况,到比赛过程中的领先交替,再到最终的冲线结果,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叙述。
- 逻辑顺序结构: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来组织内容。
如报道一个城市的交通改善情况,可能会从交通规划的制定(原因),到具体的交通设施建设(措施),再到最终的交通拥堵缓解效果(结果)这样的逻辑顺序进行叙述。
八年级消息二则课堂笔记

八年级消息二则课堂笔记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 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 消息的定义及特点。
- 定义:消息是一种新闻体裁,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 特点。
- 真实性:内容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不能虚构。
- 时效性:强调及时报道,在事件发生后的短时间内发布。
- 准确性:包括事实准确、数据准确、语言表达准确等。
- 简洁性:用简洁明了的文字传递信息,不拖泥带水。
1. 标题分析。
- 简洁明了:直接点明了事件的主体(我三十万大军)、事件(胜利南渡长江),让读者一眼就能抓住新闻的核心内容。
2.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的作用。
- 表明消息来源:说明这条消息是由新华社在长江前线于二十二日二时发出的,体现了消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 体现时效性:具体的发电时间显示了新闻的及时性,让读者了解到这是刚刚发生的事件的报道。
3. 导语。
- 课文开头“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为导语部分。
- 作用。
- 概括新闻核心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这一主要事件,使读者迅速了解新闻的大致情况。
- 引出下文:为后文详细报道渡江的具体情况、战斗过程等内容做铺垫。
4. 主体内容。
- 从“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正向南扩展中。
”- 内容分析。
- 按时间顺序叙述:先写渡江战斗开始的时间(二十日午夜),接着描述战况进展(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条理清晰。
- 语言简洁有力:如“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通过“摧枯拉朽”“纷纷溃退”等词语生动地表现出国民党军队的不堪一击和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1. 标题。
- 概括性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明确了事件的主体规模之大,“横渡长江”点明了事件内容,给人以宏大、壮观之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语文新闻两则知识点总结
导读:语文的学习伴随着我们的一生,我们一定要用心去学好这门母语课。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二语文新闻两则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d溃ku退泄xi气阻遏
绥su聿y
2.解释下列词语。
(1)业已:已经。
(2)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2.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凶,只怕**生根。
他是怕对了。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毛主席。
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由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二语文新闻两则知识点总结就到这里了,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对您在语文方面的学习有所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