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认识有机化合物附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认识有机化合物附答案解析
一、认识有机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由环已烷、乙醇、乙醚组成的混和物,经测定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72%,则氧的质量分数为
A.14.2% B.16% C.17.8% D.19.4%
【答案】A
【解析】
【分析】
环己烷的分子式为C6H12可以改写成(CH2)6,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可以改写成
(CH2)2·H2O,乙醚的分子式为C4H10O,可以改写成(CH2)4·H2O,所以该混合物可以看成CH2与H2O构成的。
【详解】
由于该混合物中C的质量分数为72%,所以CH2的质量分数为:
12
72%=84%
14
÷,那么
H2O的质量分数为:1-84%=16%,O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6
16%14.2%
18
⨯≈,A项正
确;
答案选A。
2.下图是正丁烷的四种构象与势能关系,下列关于正丁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在苯中的溶解度大
B.四个碳原子有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C.图中四种构象化学性质不同
D.各构象势能的高低与CH3空间位阻有很大关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正丁烷分子中没有亲水基团,水是极性分子,苯是非极性分子,正丁烷为弱极性分子,正丁烷难溶于水,易溶于苯,A错误;
B.正丁烷分子中的碳原子都是sp3杂化,四个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B错误;C.图中四种构象化学性质相同,C错误;
D.由图像可知,各构象势能的高低与CH3空间位阻有很大关系,D正确;
答案选D。
3.已知苯可以进行如下转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用蒸馏水可鉴别苯和化合物K
B .化合物M 与L 互为同系物
C .①、②反应发生的条件均为光照
D .化合物L 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化合物K 为溴苯,溴苯的密度比水大,苯的密度比水小,用蒸馏水可鉴别苯和溴苯,A 正确;
B .化合物M 的分子式为
C 6H 12与L 的分子式为C 6H 10,不满足同系物的定义,两者不是同系物,B 错误;
C .反应①为苯的取代,反应条件为溴、铁或溴化铁作催化剂,C 错误;
D .化合物L 中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其它碳原子上的氢也可以被取代反应,D 错误; 答案选A 。
【点睛】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或几个“CH 2”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必须是同一类物质,含有相同且数量相等的官能团。
4.1mol 某烃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要消耗8mol 氧气。
它在光照的条件下与氯气反应能生成三种不同的一氯取代物。
该烃的结构简式是( ) A .
B .CH 3CH 2CH 2CH 2CH 3
C .
D .(CH 3)2CHCH (CH 3)2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该烃的化学式为C a H b ,由燃烧通式知a+
4
b
=8,由此可以排除A 、D ;B 、C 的分子式均为
C 5H 12,符合a+
4
b
=8,B 戊烷一氯代物有三种,C 异戊烷一氯代物有四种,故选B 。
5.下列物质中最简式相同,但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CH 3CH=CH 2和
B .乙炔和苯
C .和
D .葡萄糖与果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CH 3CH=CH 2和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 不符合题
意;
B .乙炔和苯的最简式相同都为CH ,分子式不同,结构不相似,分子组成也不是相差n 个CH 2原子团,即两者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异构体,故B 符合题意;
C .
和
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 不
符合题意;
D .葡萄糖与果糖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6.有下列各组物质:(A)O 2和O 3;(B )23592U 和23892U ;(C) CH 3CH 2CH 2CH 3和
;(D)
和 ;(E)甲烷和新戊烷。
(1)__________组两物质互为同位素; (2)__________组两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3)__________组两物质互为同系物; (4)__________组两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B A E C 【解析】 【详解】
(A)O 2和O 3 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B)
23592
U 和23892U 都是U 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C)CH 3CH 2CH 2CH 3和(CH 3)2CHCH 3 分子式相同,碳链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
(D)和都代表二氟二氯甲烷,为同一种物质;
(E)甲烷和新戊烷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4个-CH2,互为同系物;
则:(1)互为同位素的是B;(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A;(3)互为同系物的是E;(4)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C。
【点睛】
考查同位素、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判断。
判断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的方法是:若化学式为元素,可能是同位素;若化学式为单质,则可能是同素异形体;若化学式为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则为同分异构体;若是分子式不同结构相似的有机化合物,则为同系物。
7.化合物A(C4H10O)是一种有机溶剂,且A只有一种一氯取代物B,在一定条件下A可以发生如下变化:
(1)A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A的结构简式是___;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A→B:___;A→D:___;
(3)A的同分异构体F也可以有框图内A的各种变化,且F的一氯取代物有三种。
F的结构简式是:___。
【答案】羟基 (CH3)3C-OH+Cl2+HCl
CH2=C(CH3)2+H2O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不饱和度发现A中无不饱和度,只有一种一氯代物说明只有一种等效氢,因此必然是对称结构的一元醇,则A为,B为一氯代物,C为醇钠,A到D是典型的
消去反应的条件,得到烯烃,再和溴的四氯化碳加成得到E,本题得解。
【详解】
(1)A 是醇,官能团为羟基,A 的结构简式为;
(2)A→B 为取代反应,方程式为(CH 3)3C-OH+Cl 2+HCl ,A→D 为消去
反应,方程式为
CH 2=C (CH 3)2+H 2O ;
(3)首先F 也是一元醇,有3种等效氢,且羟基的邻位碳上有氢原子,符合条件的结构为。
8.芳香化合物A 、B 互为同分异构体,B 的结构简式如图:
,A 经①、②两步反应得C 、D 和E 。
B 经①、②两步反应
得E 、F 和H 。
上述反应过程、产物性质及相互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E 的结构简式:___;
(2)A 有2种可能的结构,写出相应的结构简式___; (3)F 和小粒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实验现象:___;
(4)写出F 在浓H 2SO 4作用下在170℃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实验现象:___,反应类型:___;
(5)写出F 与H 在加热和浓H 2SO 4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实验现象:___,反应类型:___;
(6)在B 、C 、D 、F 、G 、I 化合物中,互为同系物的是___。
【答案】 或
2CH 3CH 2OH+2Na→2CH 3CH 2ONa+H 2↑ 有气体产生 CH 3CH 2OH 24
H SO ∆
−−−−→浓CH 2=CH 2↑+H 2O
有气体产生 消去反应 CH 3COOH+CH 3CH 2OH 浓硫酸
∆
ƒCH 3COOCH 2CH 3+H 2O 有香味产生 酯化
反应或取代反应 C 和F 【解析】 【分析】 B 的结构简式是
,B 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作用下水解、酸化得到CH 3CH 2OH 、CH 3COOH 、,结合E 的分子式以及其一溴代物有两种可
知,E 为
,F 能氧化生成G 、G 氧化生成H ,则F 为CH 3CH 2OH 、G 为
CH 3CHO 、H 为CH 3COOH ;
A 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作用下水解、酸化得到C 、HCOOH 、
,因为A 和B
互为同分异构体且都是芳香族化合物,则C 为CH 3CH 2CH 2OH 或CH 3CH(OH)CH 3,故A 为
或
,结合题目分析解答.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E 为
;
(2)根据分析可知A 为或;
(3)F 为CH 3CH 2OH ,和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CH 3CH 2OH+2Na→2CH 3CH 2ONa+H 2↑,现象为:有气体产生;
(4)乙醇在浓H 2SO 4作用下在170℃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 3CH 2OH 24
H SO ∆
−−−−→浓CH 2=CH 2↑+H 2O ,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实验现象为:有气体产生; (5)F 为CH 3CH 2OH 、H 为CH 3COOH ,F 与H 在加热和浓H 2SO 4催化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 3COOH+CH 3CH 2OH 浓硫酸
∆
ƒCH 3COOCH 2CH 3+H 2O ,反应类型
是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实验现象为:有香味产生;
(6)同系物是具有相同的官能团、属于同一类物质、通式相同且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基团的有机物之间的互称,在B 、C 、D 、F 、G 、I 化合物中,只有C 和F 符合条件,故C 、F 互为同系物。
9.A 、B 、C 、D 、E 、F 、G 、H 、I 、J 均为有机化合物,根据以下框图,回答:
(1)B和C均为有支链的有机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C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反应只能生成一种烯烃D,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G能发生银镜反应,也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3)写出⑤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反应的类型:①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
(5)与H具有相同官能团,且与H的同分异构体的所有物质结构简式为________。
【答案】
水解氧化 CH3CH=CHCOOH、
CH2=CHCH2COOH
【解析】
【分析】
根据A水NaOH的水溶液加热,发生反应产生B+C(水解反应),可以判断A、B、C分别是酯、羧酸和醇,且由(1)可以确定B和C的结构分别为和
(CH3)2CHCH2OH,则D为(CH3)2C=CH2,由D到E是取代反应,E为,E发生水解得到醇F,G为醛且含有双键,可以写出其结构为,发生反应⑦得到羧酸H为CH2=C(CH3)-COOH,H与CH3OH得到酯I为CH2=C(CH3)-COOCH3,则J为加聚反应的产物,为,结合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以及题目要求可解答该题。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为(CH3)2CHCOOCH2CH(CH3)2,B为,C为
(CH3)2CHCH2OH,D为(CH3)2C=CH2,E为,F为,G为
CH2=C(CH3)-CHO,H为CH2=C(CH3)-COOH,I为CH2=C(CH3)-COOCH3,J为。
(1)由以上分析可知B为,D为;
(2)由以上分析可知G为;
(3)反应⑤为与NaOH的水溶液在加热时发生水解反应,产生
和NaCl、H2O,反应的方程式为
;反应⑨为CH2=C(CH3)-COOCH3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
;
(4)根据反应条件和官能团的变化可知反应类型:①为水解反应,⑦为氧化反应;
(5)H为CH2=C(CH3)-COOH,与H具有相同官能团的H的同分异构体有CH3CH=CHCOOH和CH2=CHCH2COOH。
10.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副产品生产盐酸的设想在工业上已成为现实。
某化学兴趣小组拟在实验室中模拟上述过程,所设计的装置如图所示:
(1)A中制取Cl2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的作用: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3)D装置中的石棉上吸附着潮湿的KI,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E装置的作用是_____(填序号)。
A.收集气体 B.吸收氯气 C.吸收氯化氢
(5)E装置中除了有盐酸生成外,还含有有机物,从E中分离出盐酸的最佳方法是
______________。
(6)将1 mol 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测得4种有机取代产物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消耗的氯气的物质的量是_____。
【答案】MnO2+4HCl(浓)MnCl2+Cl2↑+2H2O控制气流速度使气体混合均匀干燥气体除去过量的Cl2C分液 2.5 mol
【解析】
【分析】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多种氯代甲烷和氯化氢。
A装置是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的发生装置,通过B装置,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控制两种气体的流速,使氯气和甲烷混合均匀,C装置是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装置,D装置盛有湿润的KI粉末可以用来除去过量的氯气,尾气中含有有毒气体CH3Cl和过量的甲烷,容易污染空气,需要进行尾气处理,据此判断。
【详解】
(1)MnO2能与HCl(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MnCl2、Cl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可用浓硫酸除去,B装置的作用是干燥气体、使气体混合均匀、通过观察气泡来控制气流速度。
(3)氯气能将碘化钾氧化为碘单质,湿润的KI可除去过量的氯气。
(4)由于上述过程中产生的HCl易导致大气污染,所以E的作用是吸收尾气,HCl极易溶于水易发生倒吸,所以E还可以防止倒吸,答案选C。
(5)E装置中除了有盐酸生成外,还含有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不溶于水,能分层,可通过分液分开。
(6)1mol CH4生成等物质的量的4种取代产物,即0.25mol CH3Cl、0.25mol CH2Cl2、0.25mol CHCl3、0.25mol CCl4,则所需n(Cl2)=0.25mol×1+0.25mol×2+0.25
mol×3+0.25mol×4=2.5mol。
11.某化学学习小组欲探究己烷的性质,用己烷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1:
实验2:将上述橙色溶液装入密封性好的无色试剂瓶中。
过一段时间,溶液颜色变浅,打开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实验3: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在一定条件分解己烷(生成丙烷和丙烯
32CH CH CH =),且丙烯能被酸性4KMnO 溶液氧化。
(1)实验1中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2)由实验1可知,己烷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中的橙色溶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己烷与溴发生了取代反应 B .溴代己烷为无色物质 C .液溴向外挥发浓度降低 D .己烷与液溴发生了加成反应
E .液溴与己烷分层,密度大的液溴在下层
(4)实验3中装置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管C 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试写出装置Ⅰ中发生的生成丙烷和丙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烧杯、分液漏斗(有无玻璃棒均正确) 己烷的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可溶解溴 AB 冷凝己烷分解产生的气体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褪去
()323323324CH CH CH CH CH CH CH CH CH −−−−→+=一定条件下
【解析】 【分析】 【详解】
(1)实验①的主要操作是分液,需要的玻璃仪器主要是烧杯和分液漏斗,故答案为:烧杯、分液漏斗;
(2)溴水和己烷混合后,下层几乎是无色的,且分液后得到橙色溶液,这说明己烷比水轻,难溶于水,可溶解溴,故答案为:己烷比水轻,难熔于水,可溶解溴;
(3)由于打开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这说明有溴化氢生成。
由于己烷是烷烃,能和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代烷和溴化氢,因此正确的答案选AB ,故答案为:AB ;
(4)实验3的装置Ⅱ中有冰水浴,所以该装置的作用是冷凝己烷分解产生的气体,故答案为:冷凝己烷分解产生的气体;
(5)己烷裂化有气态的烯烃生成,烯烃含有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因此看
到试管C中酸性高锰酸钾的紫色褪去,故答案为:酸性高锰酸钾的紫色褪去;
(6)在一定条件下,己烷裂化生成丙烷和丙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3(CH2)4CH3
CH3CH2CH3﹢CH3CH=CH2,故答案为:CH3(CH2)4CH3CH3CH2CH3﹢CH3CH=CH2。
12.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来生产盐酸的设想在工业上已成为现实。
某化学兴趣小组拟在实验室中模拟上述过程,所设计的装置如图所示:
(1)A中制取Cl2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的作用: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3)D装置中的石棉上吸附着潮湿的KI,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装置的作用有________(填序号)。
A.收集气体 B.吸收氯气 C.吸收氯化氢
(5)E装置中除了有盐酸生成外,还含有有机物,从E中分离出盐酸的最佳方法是
________。
【答案】MnO2+4HCl(浓)MnCl2+Cl2↑+2H2O 控制气流速度使气体混合均匀干燥气体除去过量的Cl2 C 分液
【解析】
【分析】
装置A中,MnO2与浓盐酸反应生成MnCl2、Cl2和H2O;装置B中,生成的Cl2中混有水蒸气,可被浓硫酸除去,另外,B装置还可使气体均匀混合、通过观察气泡来控制气体流速。
装置C中,CH4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装置D中,未反应的Cl2可用KI除去;装置E中,用水吸收HCl生成盐酸,而有机产物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不溶于水,能分层。
【详解】
(1) MnO2与浓盐酸反应生成MnCl2、Cl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答案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2)由以上分析可知,B装置不仅具有干燥Cl2的作用,还能控制气体流速、混匀气体,从而得出B装置的作用是干燥气体、使气体混合均匀、通过观察气泡来控制气流速度。
答案为:控制气流速度、使气体混合均匀、干燥气体;
(3)湿润的KI可与过量的氯气反应,从而除去过量的Cl2。
答案为:除去过量的Cl2;
(4)E装置用来吸收产生的HCl,并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故选C。
答案为:C;
(5)E装置中除了有盐酸生成外,还含有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不溶于水,液体分层,可通过分液的方法分离出盐酸。
答案为:分液。
【点睛】
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都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的液体,在水溶液中,它们都位于下层。
13.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制取副产品盐酸的设想在工业上已成为现实。
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上述过程,其设计的模拟装置如下:
(1)B装置有三种功能:①控制气流速度;②均匀混合气体;③____________。
(2)设V(Cl2)/V(CH4)=x,若理论上欲取代反应获得最多的氯化氢则x≥______。
(3)D装置的石棉中均匀混有KI粉末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在C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光照射,发现硬质玻璃管内壁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写出置换出黑色小颗粒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装置中除盐酸外,还含有有机物,从E中分离出盐酸的最佳方法为_______。
A.分液法
B.蒸馏法
C.萃取分液法
D.结晶法
(6)该装置还有缺陷,原因是没有进行尾气处理,其尾气主要成分为_________(填编号)
A、CH4
B、CH3Cl
C、CH2Cl2
D、CHCl3
光照C+4HCl A A、B 【答案】干燥甲烷和氯气 4 除去未反应掉的氯气 CH4+2Cl2−−−→
【解析】
【分析】
A装置制备氯气,B装置干燥氯气,C中甲烷和氯气反应,D中吸收过量的氯气,D吸收产物,同时防倒吸,据此解答。
【详解】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生成的氯气中含有水,所以B装置除具有控制气流速度、均匀混合气体之外,还具有干燥作用。
(2)氯气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反应特点是1mol氯气可取代1molH原子生成1molHCl,如果设V(Cl2)/V(CH4)=x,因此理论上欲获得最多的氯化氢,则x值应保证甲烷被完全取代,即x≥4。
(3)氯气具有氧化性,KI中-1价的碘能被氯气氧化,产物为氯化钾固体和碘单质,所以,D装置的石棉中均匀混有KI粉末的作用是吸收过量的氯气。
光照C+4HCl。
(4)黑色颗粒是碳,则甲烷与氯气反应的方程式为CH4+2Cl2−−−→
(5)E装置中除了有盐酸生成外,还含有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二氯甲烷、三
氯甲烷和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可用分液分开,答案选A。
(6)反应生成的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均是油状的液体,只有一氯甲烷是气体,另外还可能有过量的甲烷,即尾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氯甲烷和甲烷,答案选AB。
14.将一支试管中盛满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倒置于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水槽中,在漫射光的照射下,产生的现象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
【答案】颜色变浅液面上升有黄色油状物生成溶液中有沉淀生成
【解析】
【分析】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l(气体)、CH2Cl2、CHCl3、CCl4、HCl,氯气逐渐减少甚至消失,氯气的颜色逐渐变浅或消失;反应后有油状液滴(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与四氯甲烷)出现;反应过程中气体的体积减小,导致试管内的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氯化氢溶于水后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增大,导致氯化钠固体析出,溶液的pH变小。
【详解】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l(气体)、CH2Cl2、CHCl3、CCl4、HCl,氯气逐渐减少甚至消失,氯气的颜色逐渐变浅或消失;反应后有油状液滴(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与四氯甲烷)出现;反应过程中气体的体积减小,导致试管内的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氯化氢溶于水后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增大,导致氯化钠固体析出,溶液的pH变小。
故答案为:颜色变浅;液面上升;有黄色油状物生成;溶液中有沉淀生成
【点睛】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l(气体)、CH2Cl2、CHCl3、CCl4、HCl,其中,一氯甲烷、氯化氢属于气体,而其余的三种为无色的油状液体。
15.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B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
(2)根据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上述实验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装置A中:①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②试管内壁有油状液滴出现③试管中有少量白雾④试管内液面上升⑤水槽中有固体析出装置B中无明显现象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时才能发生化学反应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
Cl 2CHCl 3+HCl CHCl 3+Cl 2CCl 4+HCl 取代反应
【解析】
【分析】
(1)根据甲烷与氯气的反应实验条件和产物性质,分析判断实验现象;
(2)根据甲烷与氯气在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现象推断结论;
(3)利用甲烷取代反应特点书写反应方程式;
(4)根据上述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类型;
【详解】
(1)装置A 中是甲烷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所以装置A 中的实验现象为①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因为氯气被反应掉了②试管内壁有油状液滴出现,因为有四氯化碳的产生③试管中有少量白雾;产生的氯化氢与水面上的小水滴结合④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的产生的氯化氢会溶解在水中试管中的气压减小⑤水槽中有固体析出,因为产生的HCl 溶于水使氯离子的浓度升高所以会有氯化钠晶体析出;装置B 中的试管用黑色纸套套住无法进行反应,所以实验现象为装置B 中无明显现象;
(2)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时才能发生化学反应;
(3)上述实验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 4+Cl 2−−→光CH 3Cl +HCl 、CH 3Cl +Cl 2−−→光CH 2Cl 2
+HCl 、CH 2Cl 2+Cl 2−−→光CHCl 3+HCl 、 CHCl 3+Cl 2−−→光CCl 4+HCl ;
(4)上述反应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