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极一时的女星张金玲,拜娄师白为师学画,一幅作品卖到120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极一时的女星张金玲,拜娄师白为师学画,一幅作品卖到
120万
20世纪80年代,被人们誉为北影三朵金花之一的张金玲,当时在银幕上的倩影到处可见,可谓红极一时的电影女明星。
然而,她还是一位画家,从艺50年以来,曾经学画15载,其中一幅作品拍卖到120万元。
张金玲老师作品《掀起你的盖头来》
张金玲成名较早,曾经红遍全国,影响了无数国内的电影观众。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她就陆续在《渡江侦察记》《从奴隶到将军》《大河奔流》等电影作品中扮演主要角色,而被观众熟悉。
张金玲在艺术的海洋里畅游,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塑造了一个个令人难以忘怀的银幕形象。
至今,仍然有很多人喜欢她的表演风格,她身上这种质朴无华、善良厚道,是表演艺术中很难得的天赋。
在她银幕生涯走向高峰时,命运突然招手引她迈进另一个艺术门槛。
张金玲老师与娄师白先生在一起
1990年,张金玲拜国画家娄师白为师,学习国画。
起初,她本是陪同儿子学习书画,没想到,她自己竟爱上了书画。
1995年以来,张金玲先后举办了10多次书画展。
她以书画的形式,又一次走进喜爱她的观众当中。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够在一张宣纸上画出五彩缤纷的灿烂花朵,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一切成功的必然,无非是很多的偶然积攒起来的。
15载的光阴,纸短情长。
这期间她仍然像拍电影一样十分投入在宣纸上,墨色流云,笔下风情,张金玲在宣纸上看到春天的绿芽,让最美的花含苞待放,让她喜欢的人物在宣纸上定格,哪怕是虾、蟹、鱼、蛙、禾草、老枝,也要赋予它们艺术的活力和灵性。
每一幅书画都那么像她,气质风华。
细观张金玲的画,好像每一幅画,都是她的眼睛在说话,在述说她的博爱之心,向上之意,唯美之宗。
美的艺术,有一种令人心神激荡、崇美扬善的力量。
张金玲认为,演员是众多的人共同完成的艺术,有导演的指点,有同行的交流和衬托;而书法与绘画是一个人与一张白纸、一支笔、一团墨之间形成的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艰辛和欣悦,不亚于母亲孕育孩子。
她说在画佛像时,那种神圣和崇敬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诉说的。
她曾花了四天画一幅佛像,最后在佛的眼睛上笔锋不慎颤了一下,整个的神似和神韵都没了,当时,一向很坚强的她流泪了,因为这幅作品倾注了她的心力和挚爱的情愫。
她的仕女系列,眉目传情,暗香浮动,秀外慧中,言笑绝佳。
她的荷花,无论墨色和线条、结构和意境,都细致而空逸,一笔一画如诉如歌,墨淡墨浓亦情亦爱。
一幅幅《墨荷》《香远溢清》《听雨》等荷花系列作品,让人走进清妙纯美的辽阔,身不由己地被卷进她的艺术浸润之中;令人仿佛看到那每一朵荷花盛开的都是佛的梵音,都是母亲慈眉善目的笑容。
她的《蝶恋花》,那孜孜不倦地追求艺术之美的“蝶”,正是勤奋、刻苦、辛劳的张金玲;那艳花硕树,正是张金铃一步一阶向艺术殿堂耕耘出的一树又一树的花朵。
至于《声出山泉之间》呼之欲出的青蛙,《一片芙蓉引鱼来》《细雨鱼儿出》等作品的小鱼、虾、蟹等小灵物,皆秉承白石大师的遗韵。
张金玲老师作品《美酒佳味》
张金玲的艺术成就,与她的性格息息相关。
人活着就是不断地克服困难,享受克服困难后的喜悦,然后又去克服新的困难,享受新的喜悦,活着,就得勤奋、认真,就得不断地追求。
艺术,也让张金玲得到了学识、思想、哲理、人生的许多感悟。
她觉得自己是生活在这样一种如饥似渴地追求艺术的循环之中。
练基本功是枯燥的,她常常十几小时连续画画,一张张废画扔在纸篓里。
绘画已是她的最爱,就像她当年最爱的表演一样。
有时候,她对自己近乎苛刻。
她做一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追求做得完美。
既然画画了,就要求自己画好,画得好,才能被社会认可,才能对社会有意义,有帮助。
艺术随缘,张金玲是用电影演员的眼睛去捕捉书画之美,艺术是厚爱张金玲的
张洪亮与张金玲老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