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发资〔2017〕-福建农林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福建农林大学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试行)-福建农林大学动物

福建农林大学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学校科技计划项目(即纵向项目)经费的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保障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益,依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教技【2012】14号)等有关国家(部委)科技经费管理办法,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列入学校科技计划管理的,经费来源于省直各厅局及以上政府部门且以科技计划形式批准立项并拨付(或由主持单位转拨)的财政性经费、国际科技合作中与国外政府和学术机构间的合作项目经费以及学校批准立项的校拨各类科技项目经费等纵向科技计划项目经费。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均应全部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接受学校及上级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第二章经费开支范围第四条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支出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一)直接费用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等。
1. 设备费: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购臵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以及为此发生的运输、包装、装卸和零星土建的费用。
其中从国外引进的仪器、设备、样品、样机的购臵费包括海关关税和运输保险费用。
2. 材料费:指进行项目研究、开发、试验所需的动(植)物的购臵、种植和养殖费;标本、样品的采集加工费;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和零配件的购臵费用,以及为此发生的运杂包装费用。
3. 测试化验加工费:指研究、开发项目带料外加工或因本单位不具备条件而委托外单位(包括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协作进行试验、加工、测试、计算和分析等发生的费用,以及项目研究、开发、试验而租赁的场地、实验基地等所发生的费用。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项目组科技人员创业管理办法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项目组科技人员创业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技术成果孵化与产业化,规范管理项目组科技人员创业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若干意见》、《福建省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职务成果转化实施细则(暂行)》等有关政策法规,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科技人员是指在本院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及管理工作的在职人员。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职务成果是指本院科技人员为了完成本职工作或履行本单位交付的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任务时所完成的,以及主要利用了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产生的智力成果(包括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商标权、审认定品种与育种材料、科研中试产品及其它非专利技术)。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创业是指项目组科技人员在保障国家与单位发展需要与完成职务工作的前提下,经批准开发孵化其职务发明的技术成果,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方式:(一)由项目组科技人员发起,通过项目组科技人员自行投资及吸纳本项目组以外自然人与法人合资入股设立的科技型企业,对本项目组发明创造的职务成果进行定向许可使用或受让转化,加快项目组职务成果熟化与产业化的形式。
(以下简称项目组企业化技术成果开发)。
(二)项目组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经批准利用本单位的科研资源和自身科研技能,结合所在项目组的研发任务,在合作企业(基地)开展项目研发、技术服务与技术咨询等形式的有偿服务(以下简称项目组科技人员兼职)。
(待补充时间界定)第五条参与上述两种形式创业行为的科技人员依托职务条件所形成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产权属于所属单位,若所属单位与上述相关企业在正式协议中有专门知识产权归属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六条以下职务成果不适用于本办法:(一)国家或本院准备组织开发或作为技术储备的职务技术成果;(二)项目组技术成果产权界定不清晰,存在权属争议的技术成果;(三)经本院授权已经签订了许可使用(有排他性约定)或转让协议的技术成果;(四)明令禁止转化或产业化的技术成果等。
福建农林大学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试行科研处北华大学

北华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管理,依法据规规范科研经费使用,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调动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推动科技创新持续健康发展,依据《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教技〔2012〕14号)、《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和《财政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15〕15号)等国家及有关部委发布的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以及《北华大学财务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以北华大学名义取得的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下达的纵向科研项目、企事业单位委托或合作的横向科研项目以及学校年度预算安排的校管科研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第三条学校各类科研项目经费必须全部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截留、挪用。
第二章经费管理主体与职责第四条计财处、科研处、审计处、学院(中心)和项目负责人要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共同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项目负责人对相关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负有直接责任.(一)计财处职责1、与科研处共同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2、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审核项目经费决算;3、监督、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合同约定合理使用科研经费。
(二)科研处职责1、负责科研项目合同审核、管理等;2、指导和审核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3、配合计财处做好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工作.(三)审计处职责1、负责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决算进行审计;2、负责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3、负责对科研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关于我校教师参与成果拟申报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的公示

关于我校教师参与成果拟申报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的公示根据国家奖励办“关于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的通知”(国科奖字〔2016〕41号)有关要求,我校林向民老师参与的成果“水产重要病原菌外膜功能蛋白组学的研究”拟申报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现将成果的名称、简介、主要完成人员、代表性论文专著、专家推荐意见等情况予以公示(具体见附件)。
公示期为2016年12月30日至2017年1月11日。
任何单位或个人可在公示期内以信函或传真方式对公示内容提出书面异议。
异议材料须注明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其真实性由提出异议的单位与个人负责。
对匿名或无具体事实根据的异议,不予受理。
联系方式:校纪委办(83789210)校科研院(83789230)福建农林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2016年12月30日附件一:自然科学奖公示表专家推荐意见:韩家淮:厦门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免疫学专业推荐意见:通过认真审阅该项目推荐书及附件材料,认为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符合相关要求。
抗生素耐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动物养殖和食品安全。
今年杭州G20会议上呼吁成员国解决抗生素耐药“严重威胁公共健康、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稳定”的问题,是国家的重大战略要求。
该项目总结了项目组10余年基于细菌外膜功能蛋白质组的研究成果,从蛋白质组学层次揭示细菌耐药机制,发现多价保护原,为实现无抗和低抗水产养殖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以深入理解复杂耐药机制,发现多价疫苗靶位为目标,该项目取得创新性成果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在国际上提出了“跨细菌种属多价疫苗”的概念,发现了跨细菌种属多价疫苗保护原,对实现多价疫苗预防微生物性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免疫保护原。
基于经济成本和操作方便考虑,这对水产养殖特别重要。
2)从外膜蛋白质组学角度,发现了外膜蛋白质耐药网络调节,理论上解释了为何为数不多的蛋白质可以应对数以百计的抗生素种类,并用于创建了靶向耐药相关蛋白抑制耐药菌的新方法。
公示 - 福建农林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项目名称:菌草生态循环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申报奖种:福建省科技进步奖成果完成人:林占熺,林兴生,刘斌,林冬梅,林辉,梁学武,杨宝学,李晶,苏德伟,刘朋虎完成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北京大学项目简介:成果所属农业科学和生态农业领域。
主要针对山地生态脆弱、菌林矛盾突出、天然饲料短缺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循环利用等问题,项目组集中开展了菌草生态循环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历经30多年,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7项,发表论文87篇,省地方标准3项,专著1部。
菌草技术被联合国列为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重点推进项目,向全球推广,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中国菌草方案”;《关于加快推进黄河菌草生态屏障建设和菌草新兴产业发展的建议》被中国工程院采纳。
李玉、王光谦、唐守正和康绍忠等11位院士评价认为:菌草生态治理投入少、见效快、效果好,有利于生态安全和环境改善,为生态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技术和新途径。
主要创新点如下:1.开辟了新的科学研究领域——菌草学,创立了菌草生态治理及其综合循环利用技术体系,组建了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先后在福建、西藏、内蒙古、青海等地的生态脆弱区,开展菌草生态治理及其产业发展研究和示范,菌草具有侵蚀控制、保水固土、改善生境和培肥地力等功能。
2.创立了菌草种质资源库(圃),选育出巨菌草、绿洲3号等适宜生态治理及产业化利用的优质菌草草种,揭示了巨菌草高光效、高水分利用率、高产、优质、耐旱机理和绿洲系列菌草抗寒机制;首次从巨菌草中发现并分离出内生固氮菌;制定了《菌草草种认定技术规程》和《菌草栽培技术规范》。
3. “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从根本上解决了“菌林矛盾”,实现菌业可持续发展;鲜菌草栽培食药用菌,解决了菌草干燥问题,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制定了《菌草栽培灵芝技术规范》。
4.首次得到纯度97%以上的GL-PPSQ2标样,建立了《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测定灵芝多糖肽》检测方法,为菌草灵芝产品质量的检控提供科学依据。
福建农林大学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福建农林大学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项目结题验收报告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承担单位(盖章):
项目负责人(签字):
课题起止年限:20 年月至20 年月
福建农林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二〇一九年月日
一、项目验收信息表
编写大纲
一、合作背景与合作理由,及项目总体进展情况。
二、合作目标、内容完成情况。
此部分应做具体阐述,其中项目完成情况的说明应与任务合同书中确定的考核指标逐一比对进行;同时,还应提供必要的实验数据、图、表等具体信息;
三、合作实施情况及国际合作所起的作用。
应重点阐述国际科技合作对项目完成及实施过程中所起的关键或特殊作用,以及通过合作取得的技术突破与创新;
四、合作成果与知识产权保护;成果及应用取得的经济、社会、环境、外交等效益;
五、经费使用情况
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合作经验及建议。
项目经费总决算表
财务部门:(公章)经费本编号:单位:万元
财务经办:(签章)
福建农林大学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结题验收意见表。
外源喷施茉莉酸对甘蔗白条病发生的影响

·2039·外源喷施茉莉酸对甘蔗白条病发生的影响许珲镁,张天杰,史梦婷,洪鼎剀,高三基,王锦达*(福建农林大学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002)摘要:【目的】分析外源喷施茉莉酸(JA )对甘蔗白条病发生的影响,揭示JA 在甘蔗抵抗白条病中的作用及其提升甘蔗白条病抗性的机制,为甘蔗抗白条病的分子育种提供重要基因资源,并为甘蔗白条病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对健康的甘蔗苗接种白条病菌Xa-FJ1菌液(简称Xa ),通过对接种Xa 72h 的甘蔗苗喷施纯净水(CK )或不同浓度的JA 和茉莉酸抑制剂(IBU )后,观察甘蔗发病情况并统计病情指数,筛选出最适的JA 和IBU 浓度;将最适浓度的JA 和IBU 分别喷雾处理接种Xa 72h 的甘蔗,于接种后不同时间测定甘蔗体内防御相关生理指标和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
【结果】喷施JA 可减缓甘蔗白条病的发生,喷施浓度为200m mol/L 时对白条病的抑制效果显著(P <0.05,下同);喷施IBU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甘蔗白条病的发生,喷施浓度为200m mol/L 时对白条病的抵抗效果最差。
分别选取200m mol/L 的JA 和IBU 进行后续试验。
在接种Xa 72h 时,CK 与JA 处理的甘蔗叶片JA 含量呈极显著差异(P <0.01,下同);在接种Xa 96和120h 时,CK 与IBU 处理的甘蔗叶片JA 含量呈极显著差异;在接种Xa 72、96和120h 时,IBU 处理与JA 处理的甘蔗叶片JA 含量呈极显著差异。
在接种Xa 72h ,JA 处理和IBU 处理的甘蔗叶片丙二醛(MDA )含量均明显上升,CK 与JA 处理、IBU 处理的MDA 含量均呈极显著差异,JA 处理与IBU 处理亦呈极显著差异。
在接种Xa 24h 时,CK 、JA 处理和IBU 处理的甘蔗叶片过氧化物酶(POD )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性均达最大值,随后下降;在接种Xa 72h 时,CK 与JA 处理的POD 活性呈显著差异。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体建设实行暂行措施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党在新旳历史起点上提出旳面向未来旳重大战略。
建设一种优秀旳科技创新团体,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旳基础保证。
为提高院所旳科技综合竞争能力,我院启动科技创新团体建设,并制定《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体建设实行暂行措施》(如下简称暂行措施)。
第二条指导思想。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体旳建设,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福建省中长期(2023─2023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福建省科技发展第十一种五年规划纲要》、“全国科学技术大会(2023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大会(2023年)”,及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精神为根据;以社会经济发展旳战略需求、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旳需要和我院学科建设旳需要为导向;以整合资源、凝练重点科研方向、凝聚优秀创新人才、优化资源配置为出发点;以福建省农业高新技术中心大楼为载体;以科学论证、统一规划、分步实行为工作机制。
第三条基本原则。
在科技创新团体旳组建和管理过程中,要遵照“尊重科学、发扬民主,倡导竞争、增进合作,依托专家、择优遴选,鼓励创新、引领未来,跟踪发展、动态管理”旳基本原则。
1、自主组合。
根据院旳统一规划及学科发展需要,由拟申报首席专家旳人员召集、组建团体。
创新团体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旳学术队伍,不设行政级别。
2、开放流动。
科技创新团体旳组建以本院科技人员为基础,鼓励跨所联合;面向国内外吸取人才,团体组员根据考核绩效,优胜劣汰,能进能出;团体整体根据绩效验收状况,确定下轮与否列入管理。
3、项目带动。
已承担国家计划项目旳人员优先进入团体,已承担国家计划项目旳团体优先入选院科技创新团体管理,院本级以研究计划项目资助形式推进团体建设。
4、政策鼓励。
创新团体优先配置科技资源、资金倾斜、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申请报奖。
创新团体旳组员与省和国家旳各类人才培养计划衔接,优先推荐。
福建农林大学科研项目经费转拨审批单 - 福建农林大学科学技术发展

福建农林大学科研项目经费转拨审批单单位公章
备注:
1、此审批表需在财务报销时提交,作为记账凭证附件留存。
2、请用A4纸双面打印。
填表说明:
1、经费小于2万元的,由项目负责人审批;2万(含)-10万元的,经项目负责人签字后,由学院(研究机构)指定的负责人审批;10万元(含)以上的,经项目负责人签字后,由学院院长和书记联签审批;20万元(含)以上的,还需报科研院审批。
2、审批时需附上主管部门批复的相关合同书(或预算书)及与合作单位签订的科研合作协议书复印件(应附有明确的经费开支预算),严禁向项目合同或主管部门预算批复以外的合作(协作)单位转拨经费。
3、审批时应严格审核合同(或预算书)中约定的经费外拨单位名称、外拨经费额度、拨款方式、开户银行和账号等条款与收款单位提供相关信息必须一致,审核合作协议是否加盖“福建农林大学合同专用章”。
福建农林大学及二级单位相关英文名称规范

福建农林大学及二级单位相关英文名称规范第一部分:学院名称Graduate School研究生院College of Crop Science作物科学学院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植物保护学院College of Horticulture园艺学院College of Forestry林学院College of Life Sciences生命科学学院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动物科学学院College of Apicultural Science蜂学学院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资源与环境学院College of Food Science食品科学学院College of Material Engineering材料工程学院College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计算机与信息学院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机电工程学院College of Transportation and Civil Engineering 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Law文法学院College of EconomicsCollege of Rural Development经济学院(农村发展学院)College of Management ScienceCollege of Tourism Management管理学院(旅游学院)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公共管理学院College of Arts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艺术学院、园林学院(合署)Overseas Education College海外学院College of Marxism马克思主义学院College of Further EducationCollege of Distance Learning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合署)Anxi College of Tea Science安溪茶学院Colleg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软件工程学院Jinshan College金山学院Dongfang College东方学院第二部分:机关处室纪委Discipline Inspection Committee组织部Organization Department宣传部Publicity Department统战部United Front Department机关党委Party Membership Committee党校Party School of FAFU’s Committee of the CPC校工会Labour Union校团委Youth League Committee党办(校办)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fice计划财务处Financial Office对外联络处Liaison Office后勤管理处Logistics Office基建处Capital Construction Office发展规划处Office of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离退休干部工作处Office of Retired Personnel Affairs国有资产管理处Office of Assets Management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学生处(合署)Office of Students Affairs监察处、审计处(合署)Office of Supervision and Audit人武部、保卫处(合署)Office of University Security教务处、教学发展中心(合署)Office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人事处Office of Personnel Management人才办Office of Talent Development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台港澳事务办公室(合署)Office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Office of Taiwan, Hong kong and Macau Affairs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Offi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科教基地管理中心Center for Research Stations and Practical Teaching Bases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Institute for New Rural Development海峡创业育成中心Cross-Straits Center for Academia-Industry Cooperation 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Assets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CO., LTD.科技开发总公司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rporation校友会Alumni Association后勤产业党委CPC Committee of Logistics Office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管理中心Center for Modern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第三部分:职务/职称校党委书记Chair of the University Council校党委副书记Vice Chair of the University Council校纪委书记Chair of Discipline Inspection Committee校纪委副书记Vice Chair of Discipline Inspection Committee 院党委书记Secretary of Party Committee院党委副书记Deputy Secretary of Party Committee校长President副校长Vice President处长Director副处长Deputy Director院长Dean副院长Vice Dean系主任Chair系副主任Vice Chair办公室主任Office Manager办公室副主任Assistant Office Manager研究院所所长/中心主任Director研究院所副所长/中心副主任Deputy Director教授/研究员Professor副教授/副研究员Associate Professor图书馆馆长Library Director图书馆副馆长Deputy Director南平校区管委会主任Director of the Administration Committee of Nan Ping Campus 其他:高水平大学建设High-level University Construction基础林学与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The Basic Forestry and Proteomics Research Center基因组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the UIUC-SIB Joint Center for Genomics and Biotechnology 园艺植物生物学和代谢组学研究中心The Horticultural Plant Biology and Metabonomics Center 福建农林大学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The Confucius Institute of FAFU at DUT。
纳米科技-福建农林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国科发资〔2017〕298号附件3“纳米科技”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为继续保持我国在纳米科技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并推动相关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组织专家编制了“纳米科技”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纳米科技”重点专项的总体目标是获得重大原始创新和重要应用成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及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力,力争在若干优势领域率先取得重大突破,如纳米尺度超高分辨表征技术、新型纳米信息材料与器件、纳米能源与环境技术、纳米结构材料的工业化改性、新型纳米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等。
保持我国纳米科技在国际上处于第一梯队的位置,在若干重要方向上起到引领作用;培养若干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和团队;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衔接,带动和支撑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国家级纳米科技科研机构和创新链的建设,推动纳米科技产业发展,带动相关研究和应用示范基地的发展。
“纳米科技”重点专项将部署7个方面的研究任务:1. 新型纳米制备与加工技术;2. 纳米表征与标准;3. 纳米生物医药;4. 纳米信息材料与器件;5. 能源纳米材料与技术;6. 环境纳米材料与技术;7. 纳米科学重大基础问题。
2016年和2017年,纳米科技重点专项围绕以上主要任务,共立项支持83个研究项目(其中青年科学家项目20项)。
根据专项实施方案和“十三五”期间有关部署,2018年,纳米科技重点专项将围绕新型纳米制备与加工技术;纳米表征与标准;纳米生物医药;纳米信息材料与器件;能源纳米材料与技术;环境纳米材料与技术;纳米科学重大问题等方面继续部署项目,拟优先支持11个研究方向,同一指南方向下,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可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试行)【模板】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规范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保护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2012年8月31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5年8月29日修正)、《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国发〔2016〕16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福建省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若干规定》(闽政〔2016〕33号)、《福建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2017年11月24日修订)和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对完成和转化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包括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科技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科技人员与管理人员。
本办法所称完成和转化科技成果的主要贡献人员,是指在项目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各阶段做出主要贡献的人员。
本办法所称产权单位,是指院本级和院属各单位。
院本级和院属各单位均指法人单位,同时包括依托院本级和院属各单位建设的非法人机构,如:农业部南方薯类科学观察实验站、福建省农业生物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
非法人机构的主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为所依托建设、运行的法人单位和法定代表人。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科技成果,是指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其成果所有权归科技成果完成单位。
主要包括经鉴定或评审的科技成果、专利权、品种权、商标权、兽药证书、著作权(包含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及其邻接权等受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保护的产权类成果,动植物育种材料、技术秘密(肥料配方、饲料配方、农药配方、产品配方、生产工艺、栽培技术、防控技术等)、技术标准、试验数据、设计图纸、科技报告等属于单位科技秘密的专有类成果,以及信息咨询、检验检测和规划设计等可以通过技术服务取得收益的技术类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科发资〔2017〕298号附件5“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大科学装置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是科学突破的重要保障。
设立“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的目的是支持广大科研人员依托大科学装置开展科学前沿研究。
为充分发挥我国大科学装置的优势,促进重大成果产出,科技部会同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组织专家编制了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主要支持基于我国在物质结构研究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两类大科学装置的前沿研究,一是粒子物理、核物理、聚变物理和天文学等领域的专用大科学装置,支持开展探索物质世界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等的重大前沿研究;二是为多学科交叉前沿的物质结构研究提供先进研究手段的平台型装置,如先进光源、先进中子源、强磁场装置、强激光装置、大型风洞等,支持先进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的研究和实现,提升其对相关领域前沿研究的支撑能力。
专项实施方案部署14个方面的研究任务:1. 强相互作用性质研究及奇异粒子的寻找;2. Higgs 粒子的特性研究和超出标准—1—模型新物理寻找;3. 中微子属性和宇宙线本质的研究;4. 暗物质直接探测;5. 新一代粒子加速器和探测器关键技术和方法的预先研究;6. 原子核结构和性质以及高电荷态离子非平衡动力学研究;7. 受控磁约束核聚变稳态燃烧;8. 星系组分、结构和物质循环的光学-红外观测研究;9. 脉冲星、中性氢和恒星形成研究;10. 复杂体系的多自由度及多尺度综合研究;11. 高温高压高密度极端物理研究;12. 复杂湍流机理研究;13. 多学科应用平台型装置上先进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14. 下一代先进光源核心关键技术预研究。
2016和2017年,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围绕以上14个方面研究任务,共立项支持了37个研究项目。
根据专项实施方案和“十三五”期间有关部署,2018年将围绕粒子物理等领域的专用大科学装置和多学科平台型大科学装置继续部署项目,拟优先支持10个研究方向,同一指南方向下,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可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
国拨总经费3.14亿元。
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精神,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研发组织等社会用户利用开放的大科学装置开展科学研究,要求每个项目的参加人员65%以上是所依托大科学—2—装置管理单位以外的人员。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面向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突破关键技术进行一体化设计。
鼓励围绕一个重大科学问题或重要应用目标,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全链条组织项目。
鼓励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科研基地组织项目。
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
项目执行期一般为5年。
一般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4个,每个项目所含单位数控制在6个以内。
本专项不设青年科学家项目。
1. Higgs粒子的特性研究和超出标准模型新物质寻找1.1 CMS实验Run-2数据的物理研究研究内容:利用CMS实验获取的Run-2数据进行物理分析研究,研究希格斯粒子的性质;寻找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现象。
考核指标:测量希格斯粒子的质量,精度比Run-1结果提高20%,测量希格斯到4轻子截面的精度提高1倍,观测ttH过程显示度达到5倍标准差,检验希格斯与top夸克的耦合是否与标准模型相符合。
寻找ZZ和WW新的共振态,如果没有找到新粒子,则新粒子产生截面的上限有显著下降,在1TeV,窄宽度假设下,新粒子产生截面的上限下降1倍。
观测标准模型稀有过程电弱规范玻色子加光子加喷注末态的显示度达到5倍标准差,检验其产生截面是否与标准模型预言相符合。
—3—1.2 Atlas实验Run-2数据物理分析研究内容:利用A TLAS实验获取的Run-2数据进行物理分析研究,测量希格斯粒子的性质,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现象。
考核指标:对希格斯粒子性质的测量,统计误差为主的情况下的测量精度比Run-1数据提高2-3倍,系统误差为主的测量着重研究改进系统误差的方法;首次确定希格斯粒子的费米子衰变模式并测量其耦合性质;首次在LHC 13TeV能区对标准模型过程进行精确检验,特别是完成WW和ZZ散射过程的寻找和测量研究;对SUSY、W’/Z’,重希格斯粒子等超出标准模型新粒子的寻找,可以利用这些分析的敏感度在Run-2数据的显著提高,从实验上进一步排除或观测到这些粒子产生的迹象。
2. 中微子属性和宇宙线本质的研究依托大亚湾中微子实验设施和高海拔宇宙线观测设施、开展中微子属性和宇宙线本质前沿科学问题的研究。
2.1中微子实验物理研究研究内容:利用大亚湾实验装置进行中微子theta13参数测量和新物理寻找;中微子振荡的全局分析;针对江门中微子实验的超新星中微子、地球中微子研究,中微子质量顺序研究。
考核指标:将大亚湾实验对theta13的测量精度提高到3%;利用大亚湾数据完成惰性中微子等一系列新物理寻找工作;建立中微子实验数据全局分析技术;完成江门中微子实验超新星中微—4—子和地球中微子,以及质量顺序灵敏度研究。
2.2大面积宇宙线观测及宇宙线本质研究研究内容:依托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精确测量银河宇宙线的成份、能谱及各向异性,观测银河系内外高能伽马射线发射源,探测太阳高能宇宙线粒子。
考核指标:获得跨越30 TeV到3 EeV共5个量级的宇宙线分成份能谱和各向异性数据,300 GeV-1 PeV宽广能区内点源及弥散伽马射线的能谱,发现数百个河内外新伽马源和高能粒子的加速源;对银河系内外宇宙线的起源、加速和传播,黑洞、中子星等致密天体高能物理过程的研究,及暗物质粒子的间接探测和其他新物理学规律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3. 新一代粒子加速器和探测器关键技术预研3.1高能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关键技术验证研究内容:正负电子对撞机加速器关键技术和高分辨探测技术的样机验证。
考核指标:高能环形正负电子加速器关键技术验证。
完成增强器交变二极低场磁铁的样机,磁场范围为31-620Gs,场均匀性要求5×10-4;完成弯转真空盒和RF屏蔽波纹管的样机,总漏率小于2×10-10Torr•L/s;完成正负电子束静电分离器的样机,最大场强为2MV/m,场均匀性为(1‰)10×10mm2;完成在Z能区极化束对撞的设计,束流极化度大于50%,寿命大于60分钟;完—5—成极化束核心器件螺旋式超导波荡器样机。
高能量加速器上高分辨探测技术验证。
完成内层硅径迹探测器原型机,通过束流试验验证主要设计指标,空间分辨3-5μm;设计总电离剂量为1MRad的硅探测器;完成高颗粒度成像型强子量能器原理样机,解决工艺和测试等关键问题,进行束流实验验证主要设计结论。
4. 原子核结构和性质以及高电荷态离子非平衡动力学研究4.1高精度核物理实验研究研究内容:产生远离稳定线原子核,以精确系统测量短寿命原子核质量为重点,并利用衰变谱学、在束谱学以及核反应实验方法研究弱束缚核结构和动力学。
考核指标:发展高精度、高灵敏度实验技术和方法,在国际上率先建立基于双TOF探测器的等时性原子核质量测量谱仪,原子核质量测量精度达到~10-7。
在实验研究方面,发现2-3个新的晕结构或集团奇特结构;研究2-3个弱束缚核反应系统动力学;在轻质量丰中子区,研究原子核壳层结构的演变;在质子滴线区,研究同位旋对称性;合成3-5个极端缺中子新核素,探索重核素存在的极限;探索产生、分离、鉴别丰中子重核素和超重核素的技术和方法。
与理论工作者合作,给出具体作用条件下原子核内有效相互作用的新形式,发展和完善描述弱束缚核性质的理论。
5. 星系组分、结构和物质循环的光学-红外观测研究—6—5.1星系结构、演化与宇宙学研究研究内容:依托LAMOST大规模光谱巡天观测,结合国际大型星系巡天计划和宇宙学与星系形成数值模拟,研究星系的结构、形成、演化和宇宙物质的构成及宇宙尺度广义相对论检验等重大科学问题。
考核指标:建立数目超过一万个的近邻星系对样本,重构600Mpc内的近邻宇宙密度场;利用积分场数据测量近万个星系恒星形成历史信息,明确星系各组分及其空间分布,建立星系化学-动力学模型;发展测量星系形状的方法,使测量的系统误差小于弱引力透镜信号的百分之一;发展测量红移畸变的理论和方法,以高精度测量红移1以上的重子声波振荡及k≤0.2h/Mpc的红移畸变信号;开展宇宙再电离、中微子的宇宙学效应、修正引力理论等新型高精度(尺度超过2Gpc,粒子数超过1000亿)的宇宙学模拟,获得对暗物质和暗能量属性以及修正引力理论的新限制,为新一代大科学装置研发提供科学支撑。
6. 脉冲星、中性氢和恒星形成研究6.1 SKA数据处理和相关科学研究内容:紧密围绕国际大科学工程SKA,以实现宇宙再电离成像观测为首要科学目标,研究大视场高动态强前景的低频射电干涉成像技术。
考核指标:立足21CMA并与WMA合作,建设简易验证—7—SKA1-low系统,掌握多波束数字合成技术和高动态的大视场成像技术;获得半径为10度的深度低频图像,掌握前景去除技术,预选并主导未来SKA1-low宇宙再电离成像观测天区;拟定中国SKA 科学方案,参与SKA 早期科学准备;完成SKA区域数据中心设计和原型建设。
6.2射电技术方法前沿研究研究内容:立足南极五米太赫兹望远镜、FAST望远镜等大科学装置,探索和发展最前沿的射电天线、信号接收及处理技术与方法。
考核指标:建立针对大型及高精度天线的设计、制造及测量关键技术与方法;确定影响射电天文接收机关键部件带宽与灵敏度的物理机制,为研制倍频程以上超宽带、接近量子极限高灵敏度射电天文接收机提供理论基础;完成下一代太赫兹观测设备相关原理芯片或系统的研制。
太赫兹超导探测器及接收机性能达到或优于国际同类探测器水平;建立针对相位阵馈源及多波束接收机的关键技术与方法;建立针对超宽带(>5GHz)、高时间分辨率(亚毫秒量级)、高频谱分辨率(~50kHz)的射电天文信号处理关键技术与方法。
7 高温高压高密度极端物理研究7.1极强光场条件下QED效应研究研究内容:依托现有数拍瓦飞秒激光装置,开展极强光场条—8—件下量子电动力学(QED)效应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
考核指标:提升现有装置的激光强度及激光束品质,功率大于5拍瓦、强度达到5×1021W/cm2;发展描述极强光场与物质相互作用中QED效应的物理模型,完成相应的数值模拟程序研制,获得辐射反作用、伽马光子发射以及正负电子对产生等物理规律;设计实验方案,实现具有显著QED效应的极端强场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实验室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