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强项中学高二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强项中学高二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C2H2(g) + 5O2(g)= 4CO2(g) + 2H2O(l)△H =-4b KJ/mol
B. C2H2(g) + 5/2O2(g)= 2CO2(g) + H2O(l)△H = 2b KJ/mol
C. 2C2H2(g)+ 5O2(g)=4CO2(g) + 2H2O(l)△H =-2b KJ/mol
D. 2C2H2(g) + 5O2(g)= 4CO2(g) + 2H2O(l)△H =b KJ/mol
参考答案:
A
略
2. 将4 mol C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 (g)+B(g)2C(g)。
若经2 s后测得A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③2s时物质C的转化率为30%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A
略
3.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电解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②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③金属和石墨导电均为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④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有可能实现⑤电镀过程相当于金属的“迁移”,可视为物理变化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③④⑤ D.④
参考答案:
B
略
4. 下列事故处理的方法合理的是
A.酒精灯失火后,立即用水扑灭
B.金属钠失火,立即用水灭火
C.电器着火后立即用水扑灭
D.不慎将浓氢氧化钠溶液溅到皮肤上,立即用水冲洗后涂上少量稀硼酸
参考答案:
D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Fe(OH)3胶体和CuSO4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BaSO4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
③冰醋酸、纯碱、小苏打分别属于酸、碱、盐
④煤的干馏、煤的气化和液化都属于化学变化
⑤置换反应都属于离子反应
⑥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⑦C60、C70、C540互称为同素异形体,微粒中的化学键只有非极性共价键
A.①②⑤⑥ B.①②④⑦ C.②③④⑥ D.③④⑤⑦
参考答案:
B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常温、常压下,“氢化油”呈液态
B.纤维素和淀粉均属于糖类,其最终水解产物均为葡萄糖
C.用NaOH、AgNO3两种溶液即可验证溴乙烷中溴元素的存在
D.蛋白质溶液中分别加入浓HNO3、10%NaOH溶液、0.1%茚三酮溶液均产生白色沉淀
参考答案:
B
略
7. 下列变化中,由加成反应引起的是()
A.乙炔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甲苯滴入溴水中溴水颜色变浅
C.乙烯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
D.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
参考答案:
C
8. 下列化合物中既易发生取代反应,也可发生加成反应,还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是:
A.乙烯B.乙醇C.甲苯D.甲醛
参考答案:
C
略
9. 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硅一直扮演者主要角色。
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不是SiO2的
A.水晶 B.玛瑙 C.石英 D.硅芯片
参考答案:
D
略
10. 松油醇是一种天然有机化合物,存在于芳樟油、玉树油及橙花油等天然植物精油中,具有紫丁香香气,在香料工业中用途广泛,主要用于香皂及化妆品香料和调合香精。
松油醇结构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松油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松油醇的分子式为C10H20O
B.松油醇能发生加成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酯化反应
C.松油醇存在酚类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
D.松油醇分子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有7个吸收峰
参考答案:
B
略
11. 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用装置①精炼铜,则a极为粗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B.装置②的总反应是:Cu+2Fe3+=Cu2++2Fe2+
C.为防止钢闸门被腐蚀,装置③中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D.装置④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参考答案:
B
略
12. 已知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3H a O b(a、b均是不为0的正整数),关于C3H a O 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a=8时,该物质可能发生加成反应
B.a一定是偶数
C.当a=6、b=2时,该物质不可能含有两种官能团
D.1个C3H a O b可能含有3个醛基
参考答案:
B
略
13. 属于同系物的一组物质是
A.35Cl2、37Cl2、35Cl37Cl B.金刚石、石墨和C60
C.CH4、CH3CH2CH3、CH3(CH2)3CH3 D.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
参考答案:
C
略
14. 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系物的是()
A.硬脂酸、软脂酸 B.CH3COOH、C3H6O2 C. D.HCHO、CH3COOH
参考答案:
A
略
15. 向下列配合物的水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不能生成AgCl沉淀的是()
A、[Co(NH3)4Cl2]Cl
B、[Co(NH3)3Cl3]
C、[Co(NH3)6]Cl3
D、[Co(NH3)5Cl]Cl2
参考答案:
B
解:A、[Co(NH3)4Cl2]Cl中有阴离子氯离子,所以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故A错
误;B、[Co(NH3)3Cl3]中没有阴离子氯离子,所以不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故B正确;
C、[Co(NH3)6]Cl3中有阴离子氯离子,所以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故C错误;
D、[Co(NH3)5Cl]Cl2中有阴离子氯离子,所以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配合物中阴离子能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配原子不和银离子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用50mL 0.50mol/L盐酸与50mL 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由图可知该装置有不妥之处,应如何改正?.
(2)烧杯间填满碎塑料泡沫的作用是.
(3)如果用60mL 0.50mol/L盐酸与50mL 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相等、不相等”)
(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参考答案:
1. 环形玻璃搅拌器;在大小烧杯间填满碎塑料泡沫(或碎纸条)使小烧杯口与大烧杯口相平
2. 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最损失;
3. 相等
4. 偏小
考点:中和热的测定.
专题:实验题.
分析:(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来判断该装置的缺少仪器、装置的错误;
(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
(3)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和实质来回答.
(4)根据弱电解质电离吸热分析.
解答:解:(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器,装置的错误是:小烧杯口与大烧杯口不相平,且未填满碎塑料泡沫(或碎纸条),
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器;在大小烧杯间填满碎塑料泡沫(或碎纸条)使小烧杯口与大烧杯口相平;
(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最损失,
故答案为: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最损失;
(3)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若用60mL 0.50mol/L的盐酸与50mL
0.5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但是中和热的均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故答案为:相等;
(4)氨水为弱碱,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所以用氨水代替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故答案为:偏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有关中和热的测定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12分)索尔维法的生产流程如下:
氨水溶液A 溶液B
索尔维法能实现连续生产,但其食盐利用率只有70%,且所得副产品CaCl2没有用处,污染环境。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能制得纯碱和氯化铵两种重要产品。
氯化铵主要用作氮肥。
侯氏制碱法的原理是:①在30~35 ℃的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至饱和,再通入二氧化碳得到碳酸氢钠沉淀;②过滤,将滤渣加热而得到产品;③滤液中加入细食盐粉末,在10~15 ℃,使NH4Cl沉淀,过滤,滤液为饱和食盐水。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索尔维制碱法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
④。
(2)写出侯氏制碱法第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在索尔维制碱法中,可循环利用。
(4)在侯氏制碱法中,可循环利用。
参考答案:
(1)①NH3+H2O+CO2NH4HCO3
②NH4HCO3+NaCl NaHCO3↓+NH4Cl
③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④2NaHCO3Na2CO3+H2O↑+CO2↑
(2)NaCl+H2O+NH3+CO2=NaHCO3↓+NH4Cl
(3)NH3和部分CO2(4)CO2和食盐
解析:应掌握氨碱法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联合制碱法的反应原理。
氨碱法中,NH3和部分CO2可循环利用,联合制碱法中CO2和食盐水可循环利用。
18. 1mol某烃跟1mol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 生成2, 2, 3—三甲基戊烷, 该烃的结构简式为。
参考答案:
19. 推断下列化合物的化学式:
⑴X、Y两元素能形成XY2型化合物,XY2中共有38个电子,若XY2是离子化合物,其化学式是;若XY2是共价化合物其化学式
是。
⑵第三周期内,X、Y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为4,它们组成的XY型化合物,其化学式为。
⑶1mol某物质含有不同周期三种元素的原子各1mol,其质子总数为20mol,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⑷某非金属X的最高正价为+m,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有b个氧原子,则这种酸的化学式是。
⑸X元素的最高正价和负价绝对值之差为6,Y元素和X元素原子的次外电子层上都有8个电子,X和Y形成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则该化合物
是。
参考答案:
⑴CaF2 CS2 (2)MgS (3)NaOH 或 LiHS
(4)H2b-m XO b(5)KCl 或CaCl2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