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定均拜访少林寺,为何遭包围监视?两本回忆录,说法不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定均拜访少林寺,为何遭包围监视?两本回忆录,说法不一
作者:莫孤烟
自明代中叶以来,武林中流传着“天下功夫出少林”的说法。
这样说并非空穴来风。
少林寺地处中原腹心地带,从来都是战乱的漩涡中心,自然少不了尚武之风。
很多人整天过着刀头舔血的日子,不乏武功高强之辈。
经过数百年的积淀,民间各门各派的功夫在少林寺应有尽有,于是便有了“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说。
【少林寺白衣殿中表现少林武术的壁画】受到武侠文化的影响,少林寺从来都是正义的化身,每当国难当头时就要担负救国救民的重任。
但在旧社会,少林寺也卷入到战乱之中。
民国初年,少林寺已然衰败,而世道又极不太平,寺庙朝不保夕。
因此,少林寺成立了地方民团组织“少林寺保卫团”,由武艺高强的恒林和尚担任团总,训练僧兵。
传统的拳脚器械功夫,在枪炮面前是难以抵挡的,因此少林寺僧兵为了看家护院,装备了包括重机枪在内的热兵器,俨然是一支近代化的武装力量。
恒林和尚率民团与土匪大小数十战,几乎每战必胜,缴获的枪支弹药不计其数,都藏在少林寺内。
土匪因忌惮恒林而不敢犯境,少林寺因保境安民而受人称颂。
恒林59岁积劳成疾去世,他的弟子妙兴接任团总。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开打,吴佩孚手下的河南暂编第4团团长樊钟秀路过少林寺时,见大雄宝殿残破不堪,打算筹集资金修补,因为军情紧急顾不上,于是捐了400块银元购买基建材料。
寺内的僧众由此而对樊钟秀十分感激,此后联系不断,完全倒向了直系。
第二年,吴佩孚手下的师长张玉山奉命在登封一带收编各路武装,得知少林寺竟然有几百条人枪,便极力拉拢,将其组建为一个团,妙兴和尚当了团长。
【大雄宝殿前护卫寺院的少林寺卫兵】恒林担任“团总”,保护了寺院及一方百姓的平安,为后人称赞。
妙兴投靠北洋军阀,出任“团长”,卷入军阀混战,不但违背了佛寺清规,且为少林寺招来了一场劫难。
1925年,豫西爆发了“胡憨之战”,陕西军阀憨玉琨与河南督军胡景翼打得不可开交,樊钟秀正是胡景翼的部下,正在两军激战之时,妙兴率部助拳,从此少林寺和樊钟秀关系更加紧密。
1926年,广州革命军开始北伐,冯玉祥宣布脱离北洋军阀,与吴佩孚和张作霖势不两立。
次年,冯玉祥进攻河南,妙兴率第一团开往郑州,樊钟秀乘冯玉祥后方空虚,夺占了巩县及偃师县,但不久被冯部将领石友三夺回。
樊钟秀南撤,转攻登封县城,其司令部即设在少林寺内。
石友三部向南追击,少林寺僧及时参战,结果被一举击溃,妙兴死在阵中。
【康熙御书少林寺匾额】1928年3月15日,石友三火烧少林寺,军兵们将天王殿、大雄殿、紧那罗殿、六祖殿、阎王殿、龙王殿、钟鼓楼、香积厨、库房、东西禅堂、御座房等一把火烧的干干净净,少林寺遭遇千年以来最大的浩劫。
少林寺遭火烧之后,接着是蒋阎冯中原大战、日军侵华、1942年大饥荒,多灾多难的河南民生凋敝,惨不忍睹,少林寺的败落可想而知。
不过,少林寺历来庙产丰富,方圆几十里的农户几乎都是他们的佃户。
【被焚毁之前的少林寺白衣殿】随着八路军挺进中原开辟抗日根据地,和少林寺之间发生一些故事。
皮定均在他生前所写的回忆录《铁流千里》中,就记载了他在少林寺的一段经历。
1944年,日军发
动豫中会战,蒋军汤恩伯部一泻千里、溃不成军。
蒋军溃散后的军事真空地带就由八路军来填补,王树声领导的豫西抗日根据地得以发展壮大。
时任八路军豫西独立支队司令员的皮定均,听说少林寺中有五六十个和尚会功夫,寺内可能还有部分枪支弹药,便萌生了联合少林寺共同抗日的想法,于是便带着警卫员去少林寺谈判。
知客和尚对来访的皮定均十分客气,把他们迎进客堂后端茶倒水、殷勤备至。
不过,胆大心细的皮定均早已看出了和尚有戒备。
他谢绝了招待,提出想去寺内游览一下。
知客和尚却故意缠着不放。
【豫西群众参加八路军】皮定均瞥见有一帮手持长短武器的和尚在门外走动,知道已经被包围监视,对方随时都有动手的可能。
于是,他痛斥了对方一顿后,撤身离去。
和尚之所以没敢动手,恐怕也是忌惮皮司令的威名。
不过,在皮定均和郭林祥合写的另一本书《中岳风雷》中,则有另外一种说法。
据该书说,有一个叫韦念铭的地下组织成员在少林寺办的小学里教书,给和尚们讲述革命道理,在少林寺里播下了抗日火种。
当豫西抗日武装路过少林寺时,和尚们因为不了解八路军,所以和皮定均司令发生了一场误会。
经过皮司令和韦念铭的一番教导,少林寺转变了态度,对八路军的态度从戒备转向支持。
【皮定均】书中说,少林寺还组织了一支少林区干队的武装力量,十几个武功高强的和尚就是其中的骨干力量。
他们曾和民兵武装联手,打得日军抱头鼠窜。
登封县城解放后,还有穿着袈裟的和尚拿着话筒,满大街宣传八路军的抗战政策,民间流传歌谣“少林寺,小和尚,跟着皮司令打豺狼”。
同样是皮定均写的书,为何《铁流千里》中的少林寺,和《中岳风雷》中的少林寺不一样?应该说各有时代的印记,少林寺本身也是一个时代的地标。
《铁流千里》和《中岳风雷》两书中的少林寺,究竟哪一个才更接近真实的历史呢?应该是两者都有,只不过在叙述中各有取舍,各有放大,今天的读者们,更应该兼听则明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