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学富实验学校七年级(上)月考地理试卷(12月份)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学富实验学校七年级(上)月考地
理试卷(12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共83.0分)
1.下列四种天气符号,表示雷阵雨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A、B、D三个选项中的天气符号分别代表阴、冰雹、霜冻,C选项中的天气符号代表雷雨。

故选:C。

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符号,这些符号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它们都有特定的含义.
本题考查天气符号的辨别,我们只有认识各种天气符号,才能看懂天气预报,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
2.如图表示的天气状况是()
A. 西北风六级,阴转小雨
B. 东南风六级,阴转小雨
C. 晴转大雨,东南风六级
D. 多云转大雨,西北风三级
【答案】A
【解析】解: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用符号表示就是:风杆上的小横道叫风尾,风杆上画有风尾的一方,即指示风向,标在风杆的左侧。

风级的表示方法是:一道风尾,风力是2级,半道风尾是1级风,一个风旗表示8级风。

读图可知,如图表示的天气状况是西北风六级,阴转小雨。

故选:A。

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他们都有特定的含义。

我们只有认识各种天气符号,才能看懂天气预报,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

本题主要考查常用的天气预报符号的解读,牢记即可。

3.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4次气温观测时间各部相同.如
图所示是某观测结果,②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个时间的观察结果()
A. 2时
B. 8时
C. 14时
D. 20时
【答案】C
【解析】解:读图可得,②温度计所示的气温度数最高,该气温最有可能出现在14时。

故选:C。

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的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
本题考查气温的测定,读图解答即可.
4.对大城市交通民警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
A. 工业废气
B. 工业废水
C. 酸雨
D. 汽车尾气
【答案】D
【解析】解:汽车、助力车等排放的尾气对大城市交通民警危害最大的污染物。

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煤燃烧产生的废气、车辆排放的废气、工业废气等都能对空气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交通主干道的空气严重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车辆排放的废气造成的,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空气严重超标污染的地方是交通主干道,这与大量的汽车排放的尾气是密切相关的.
5.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山顶气温比同纬度海拔为900米的某地气温低()
A. 30℃
B. 18℃
C. 20℃
D. 25℃
【答案】A
【解析】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

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山顶气温比同纬度海拔为900米的某地气温低约:(5895m-900m)÷100×0.6℃≈30℃.这就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

故选:A。

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

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考查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要理解记忆。

6.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B. 低纬度气温低,高纬度气温高
C. 中纬度气温高
D. 各地气温高低与纬度没有关系
【答案】A
【解析】解: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故选:A。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属于基础题.
7.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A. 中午12时
B. 上午10时
C. 午后2时
D. 午后4时
【答案】C
【解析】解:世界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即午后2时),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故选:C。

气温是大气的温度,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一天中最低气温.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温的日变化.除去考查气温最高和最低出现的时间,有时还要考查气温日较差.
8.测得某地一日内的气温为下表,该地的日平均气温为()
℃ ℃ ℃
D. 13℃
【答案】B
【解析】解:(7+18+15+4)÷
4=44÷4=11℃。

故选:B 。

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的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

本题考查气温的测定,据表中的数据解答即可。

9.
该地所在地区可能为( ) A. 北半球热带 B. 南半球热带 C. 北半球的陆地上 D. 南半球的海洋上 【答案】C
【解析】解:图中最高气温出现于7月份(夏季),最低气温出现于1月份(冬季),说明位于北半球。

且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温差大。

说明位于北半球的陆地上。

故选:C 。

习惯上,人们按照地球上的“五带”来称呼气候,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

科学家则主要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

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要理解记忆。

10.
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 )
A. 20.1
B. 23.3
C. 16.8
D. 43.4 【答案】D
【解析】解:读表可知,该地的最高气温为23.3°
C ,最低气温为-20.1°C ,气温年较差为23.3°C-(-20.1°C )=43.4°C 。

故选:
D 。

气温年较差是指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年变化的程度。

本题考查了温差如何计算,理解解答即可。

11.
该地区的夏季包括的月份是( ) A. 12、1、2 B. 6、7、8 C. 9、10、11 D. 3、4、5 【答案】B
【解析】解: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可得,1月气温最低,7月气温最高,该地位于北半球,北半球的夏季是6、7、8月。

故选:B 。

北半球的春季是3、4、5月,夏季是6、7、8月,秋季是9、10、11月,冬季是12、1、2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本题考查季节的划分,牢记即可。

12.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反映了( )
A. 降水与气温的关系
B. 降水与工业的关系
C. 降水与商业的关系
D. 降水与农业的关系
【答案】D
【解析】解:农业的发展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风调雨顺”是描写降水方面的成语,“五谷丰登”是描写农业方面的成语;“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反映了降水与农业的关系。

故选:D 。

农业的发展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气候的两大因素包括气温和降水。

考查了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属于基础题。

13. 下列关于地形因素对降水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迎风坡气流被抬升,降水多
B. 迎风坡气流被抬升,降水少
C. 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多
D. 背风坡气流被抬升,降水少 【答案】A
【解析】解:空气上升运动时,温度会下降。

科学家依据降水形成过程中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种主要类型。

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水,叫对流雨。

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稀少,叫地形雨。

类似的道理,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叫锋面雨。

故选:A 。

一般认为,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空气上升运动时,温度会下降。

科学家依据降水形成过程中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种主要类型: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

通过对世界各地年平均降水量的测定发现,世界各地降水分布不均,有的地方降水少,有的地方降水多。

考查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稀少。

14. 下列地区中,年降水量最大的是( )
A. 赤道地区
B. 撒哈拉沙漠地区
C. 亚洲东部
D. 温带地区大陆内部
【答案】A
【解析】解:世界降水的规律是: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多对流
雨;两极地区冷,空气下沉,降水少。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沿海迎风地区,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内陆地区距海洋远,降水少。

)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

(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造成的。

) 故选:A 。

从天空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有液态水和固态水,如雨、雪、雹等.形成降水的基本条件是空气中要有凝结核和足够的水汽,同时有明显的上升气流.由于气流上升将水汽送到高空,周围气温降低,空气中水汽易达到饱和状态,将多余的水汽在凝结核上凝结,就形成云.云中的凝结物(水滴和冰晶)再经过反复升降,进行碰撞、合并,使体积不断增大,直到最终上升气流托不住它们时,就会降落到地面上形成降水.
考查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5.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
A. 漏斗
B. 储水筒
C. 雨量器
D. 盛水器
【答案】C
【解析】解:降水量是指一段时间内,雨水(或融化后的固体降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所积聚起来的水层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降水量一般用雨量器来测量。

测量时,雨量器要水平放置在相对开阔、较少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并准确记录降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在降雨结束后,要及时把储水瓶中的雨水倒入量杯中,量杯的读数就是这次降雨的降水量。

故选:C。

当我们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时,常常会听到“小雨”、“大雨”等名词,这就是气象部门根据单位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而划分的降水等级.
考查降水的测量,要理解记忆.
16.具有全年高温干燥特点的气候类型是()
A. 热带季风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C. 热带雨林气候
D. 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D
【解析】解:热带沙漠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地区。

由于常年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控制下,终年高温干旱,年降水量不足125毫米。

故选:D。

习惯上,人们按照地球上的“五带”来称呼气候,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科学家则主要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
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要理解记忆.
17.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是()
A. 冬季温和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B. 冬暖夏凉,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C.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D. 终年高温多雨
【答案】C
【解析】解: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地区的大陆西岸。

故选:C。

世界上有众多的气候类型,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不同.
本题考查世界不同气候的特点,牢记即可.
18.青藏高原纬度较低,却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主要原因是()
A. 离海较远(位于西部)
B. 深居内陆
C. 维度偏低
D. 海拔较高
【答案】D
【解析】解:青藏高原纬度较低,却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这是因为海拔高,因为气温随海拔的增高而下降,地势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0.6℃。

故选:D。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这是因为地势高.
此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难度中等,注意理解.
19.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低,其主要因素是()
A. 地形因素
B. 海陆因素
C. 洋流因素
D. 纬度因素
【答案】D 【解析】解: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低,其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故选:D。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世界上平均最高气温最高的地方位于非洲的北部,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洲.
本题考查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理解解答即可.
20.我国最北部的城市漠河冬季寒冷漫长,而海南岛最南部的天涯海角却终年如夏,造成这种南北气候差
异的因素是()
A. 地形
B. 纬度位置
C. 洋流
D. 海陆位置
【答案】B
【解析】解:造成我国南北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故选:B。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及人类活动等.我国南北方由于纬度位置差异很大,造成了南北方所获得的太阳辐射有很大差别,如纬度较高的漠河市(寒温带)冬季寒冷漫长,而海南岛最南部(热带)却终年如夏,在这里纬度位置的差异是影响气候的主导因素.
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最基本因素.
21.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这是由于青藏高原()
A. 纬度位置高
B. 地势高
C. 距海洋近
D. 有寒流经过
【答案】B
【解析】解: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主要原因是地势很高,地势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故选:B。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主要原因是海拔高.
此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
22.读图分析,完成23-24题
此图所示的气候类型分布在()
A. 热带
B. 温带
C. 寒带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B
【解析】解:从气候资料图中可以看出,该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属于地中海气候,该气候主要分布于温带地区。

故选:B。

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

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一样,只不过降水是估算各月长方形柱状的数值。

本题主要考查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判读,认真读图分析解答。

23.读图分析,完成23-24题
此图反映的气温和降水的关系是()
A. 全年高温多雨
B. 全年低温少雨
C.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干冷干燥
D.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答案】D
【解析】解:读图可得,图中所示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故选项D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

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一样,只不过降水是估算各月长方形柱状的数值。

本题考查气候资料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4.喜马拉雅山南坡的降水量远远多于北坡的降水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人类活动
B. 地形因素
C. 纬度因素
D. 海陆因素
【答案】B
【解析】解: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降水不同。

来自印度洋湿润的气流受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南部迎风坡降水丰富,北部背风坡降水稀少。

故选:B。

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气候现象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

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的分布、地表的起伏等都影响着太阳辐射的强弱和变化,因而,对气候的形成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考查地形因素对降水的影响,要理解解答。

25.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熊捕食海豹的区域日趋缩小,面对食物短缺,
北极熊为填饱肚子只能同类相残(如图)。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
原因是()
A. 地球距太阳越来越近
B. 人类生产生活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C. 各地的夏季变得越来越长
D. 人类生产生活排放大量的废热
【答案】B 【解析】解: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

致使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为影响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人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通过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

近年来,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引起温室效应增强,使全球气候变暖;另一面,砍伐森林、耕地减少等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间接改变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也可使气候变暖。

故选:B。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不可逆转,但是却可以通过我们自身的行动去缓解,使它放慢速度。

比如,出门多步行或使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少使用私家车;节约用电、用气、节能减排,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等。

26.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则比较湿润,造成这种差异主要原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洋流
【答案】B
【解析】解: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富含水汽的夏季风到达河西走廊后已属强弩之末,难以再向西北前行,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

广大的西北属于典型的非季风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这也是当地荒漠面积广大的主要原因。

故选:B。

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气候现象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的分布、地表的起伏等都影响着太阳辐射的强弱和变化,因而,对气候的形成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考查海陆因素对气候的影响,要理解记忆.
27.中国南极泰山站建成开站,当地年平均气温为-36.6℃,远低于我国泰山的年平均气温,造成两地气温
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C. 洋流因素
D. 地形因素
【答案】A
【解析】解:从总体上看,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中国南极泰山考察站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

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后,我国在南极建成的第4个科学考察站。

泰山站76°58′E,73°51′S,海拔高度2621米,由于纬度高,年平均温度零下36.6度。

故选:A。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地势因素等。

相同纬度地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海拔高处和海拔低处气温不同。

但从总体上看,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所以决定气温分布的基本格局的因素是纬度位置。

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要理解记忆。

28.“人间四月芬芳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是哪种因素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C. 地形因素
D. 人类活动
【答案】C
【解析】解:这句唐诗的原意是;山脚下平原地区的花儿开败了,而山上寺庙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显然这是由于平原地区气温较高,而山上气温较低造成的寺庙中花儿盛开较晚。

故选:C。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因素、地形因素、人类活动等.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这是纬度因素(太阳辐射)的影响;从沿海向内陆水分逐渐减少,这是海陆因素的影响;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的差异及不同海拔高度气温不同,这是地形因素的影响;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表状态或大气成分,进而影响气候.首先得搞明白诗词的原意,再联系所学的地理知识加以分析.
29.农业生产中的“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气候变化
D. 土壤性质
【答案】C
【解析】解: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春夏秋冬四季的温度和湿度不同,造成了农业生产模式的差异,因此农业生产有“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的周期性规律。

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
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的因素,理解解答有效.
二、双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30.下列叙述中,属于天气的是()
A. 昆明四季如春
B. 广东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C. 因降雨,室外足球赛取消
D. 漠河极端最低气温达53℃
【答案】CD
【解析】解: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选项CD描述的是短时间内的变化,属于天气,选项AB描述的是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属于气候。

故选:CD。

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
本题考查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理解答题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