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七年级 初中七年级音乐教案 新疆之春-“黄冈赛”一等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
《新疆之春》教案
教学目标:
①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
②聆听、感受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风格,并体验小提琴齐奏的艺术特征。
③能用身边乐器(手势、自制乐器)为乐曲配伴奏,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体验音乐,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难点:为乐曲编配伴奏。
教学方法:
①愉快教学法。
②复习引入教学法。
③提问教学法。
④试唱教学法。
⑤点拨教学法。
教学用具:
音响(录音机)、小提琴、多媒体课件等。
学法探究:
①自学法: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不懂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在本课中,着重培养学生音乐欣赏的习惯,达到自觉主动参与音乐欣赏实践活动。
②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大屏幕播放歌曲《新疆之春》,学生伴随音乐走进教室。
优美的音乐,动人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歌舞之乡——新疆。
(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情境交融,以情诱兴,为学好新课做铺垫。
)
二、新课导入
列举常见的新疆民族歌舞照片以及习俗。
三、整体感知
(1)感性欣赏《新疆之春》
让学生聆听音乐,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和音乐风格。
(初听乐曲,感受音乐,整体把握乐曲的情绪。
整体感受是音乐自身规律的体现,也是艺术熏陶饿一个方面的要求,是真正提高音乐素质的有效途径。
符合从整体局部的认识规律。
体现了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练习,能够引起音乐教育理念。
)
(2)设置疑问
A、乐曲的音乐风格怎么样(音调、节奏)
B、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C、乐曲是采用哪种演奏形式
(根据设置的疑问进行讨论。
教师整理归纳:这是一首新疆音乐风格的乐曲,演奏乐器是小提琴,伴奏乐器是钢琴。
)
(3)作品简介
《新疆之春》是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作曲家马耀先、李中汉,采用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素材,1956年创作的一首具有新疆音乐风格的乐曲,乐曲的感情乐观豪爽,曲调优美、流畅、朗朗上口,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4)视唱练习(音乐主题)
引导学生击拍、视唱练习。
要求:旋律顺畅、节奏准确,精讲多练,以唱代讲,以唱入境,以唱悟情,最后熟唱乐曲主题。
(通过让学生视唱主题音乐,以唱为主,在唱中感受,在唱中理解,这种注重唱的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激发学习兴趣,突出音乐学科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音乐欣赏的课"以美育人,以情感人"的学习目的。
)
四、理性欣赏,突出重点
复听音乐,加深对音乐艺术形象和艺术风格的理解,达到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跟着音乐一起飞翔。
(每个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随着音乐自由飞翔,构建自己心中美丽的新疆画面。
这时,让学生畅所欲言,他们会踊跃说出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
五、艺术创作,突破难点
分组创作: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小乐队,利用身边乐器(身势、唱歌、跳舞)或自制乐器,为乐曲《新疆之春》编配伴奏,教师指导,适时点拨。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将音乐欣赏的感受运用于艺术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再现音乐的能力,达到能力拓展升华学习目的。
)
六、创作表演
学生分组表演、个人表演,然后进行评比。
如:分组练、演、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评选出“优秀乐队”、“最佳表演者”。
(音乐艺术是一门表演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后,就要让他们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自信心,获取成功的自豪感。
这也是知识、技能反馈检测的重要手段。
)
七、教师总结
《新疆之春》带领我们领略了天山风光,了解了新疆的民族音乐风格,体验了祖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在《新疆之春》音乐中结束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