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8.古诗两首(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上册精品资料设计
8 古诗两首 ( 精读课文 )
【教学目标】
1. 认识“楼、依” 12 个生字,会写“楼、依” 10 个生字 ,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感受大自然的神 丽,产生热爱祖国
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了解诗歌大意。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

(重点)
3. 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重点)
4. 通过学习这首诗, 对诗的特点, 如感情丰富、 语言精练、 讲究节奏和韵律等, 有较具体的体会。

(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 荣德基 课
件页 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 出示图片:
教师口述:
1. 你认识上面的建筑物? (鹳雀楼)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鹳雀楼的一首古
诗,看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板书: 登鹳雀楼 )板书课题,齐
(1-5) 读课题。

2. 介绍鹳雀楼
鹳雀楼 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文化名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
之一。

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

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 所
以叫做鹳雀楼。

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
是当地的名胜。

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 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
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

二、介绍作者
王之涣: (688 ~ 742) ,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性格豪放不羁, 常击剑
悲歌, 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
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奇、壮
必备品格 关键能力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上册精品资料设计
( 13-18
)
5.作者在楼上想到了什么?想到要想看得更远,只有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板书:登楼所思: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设计意图:学习古诗,品读词语和诗句,结合图片,想象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


六、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课件 27)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

(重点)
3. 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 想感情。

(难点)
太阳落山(实景)
登楼所见 黄河入海(想象) 欲穷千里目(博大胸怀)
登楼所思 更上一层楼(包含哲理)
登鹳雀楼 融情于景
寓理于事
26)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 出示图片:
教师口述:
你认识上面的景物 吗?(瀑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瀑布的一首古诗, 看看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板书: 望庐山瀑布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介绍作者
李白:( 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
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存世诗文千余篇。

主要作品:《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将进酒》等。

【设计意图:简介作者,了解作者生平成绩,产生学习的兴趣。


三、初读感知
1. 听范读。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 学生初读。

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 读
的地方多读几遍。

3. 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 读生字,识记。

① 注意读准:“瀑、布”的韵母都是“ u ”,以“ p ”和“ b ”为声母的两个 字易混。


意“照、川”是翘舌音,“烟”是前鼻音。

②识记:
①字源识记:“川”,是象形字,教学时可以初始化甲骨文字形对照识记。

②形声字构字特点识记: “遥、烟”, “辶、火”分别表意,右半部分表音。

③ 熟字相加的方法识记:“瀑、烟”。

(2)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瀑布 飞瀑 棉布 遥看 遥远 (2)学习多
音字:落( lu ò l à l ào ) 练 ① 读句子,找发现。

只有努力学习才会进步,否则就会落 .后。

在这里,“落”读“ lu ò”,意思是“掉下来,往下降”,另一个读音是“ l à”,意思是
“丢下,遗漏”,还有一个读音是“ lào ”,意思是“用于一些口语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
荣德基 课件页 码 1-3) 4) 5-6) 7-11)
词”。

组词如下:落lu ò(落后)(落叶)l à(丢三落四)(落下了)lào(落枕)(落炕)②读一读:小明经常丢三落(l à)四的,今天又忘带课本了。

今天,我睡觉睡落(l ào)枕了。

(3)识字游戏放气球游戏,看谁放得气球多。

(读对一个,就放飞一个气球。


(4)指名读古诗,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12-17 )
(18-22 )
《望庐山瀑布》 运用比喻、 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 抒 ( 25) 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九、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诗人李白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 丽,让我们开阔了视野,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十、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十一、课后作业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中的习题。

板书设计( 31)
生紫烟 遥看
望庐山 挂前川 瀑布
三千尺
联想 落九天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低年级儿童的语言特点就是形象具体,如何将抽象简练的语言变成学生可以理解的生活语言, 如何使抽象概括的文字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明晰的印象,这是我在进行教 学设计时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

在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几点来落实。

1. 读诗看图,感受诗意。

课文插图能够帮助学生明像入境,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自由地读读诗看看图,说说这首诗 描写了哪些景物。

有了课文插图的提示,学生一下就知道了诗句描写的景物。

2. 画一画诗,解读诗意。

我让学生指导我把诗人看到的画下来,学生在指导的过程中强调了太阳是靠着山很近的,一 点一点落下去的。

在作画的过程中,学生轻而易举地就感悟到了“依”感悟到了“尽”。

3. 读一读诗,理解作者的诗情。

在抓重点词理解这句古诗,感悟这句诗的非凡意境后,再让学生从“疑”字着重体会诗人的 如痴如醉, 更能让学生从侧面感受到瀑布的形态美。

还是这个 “疑” 字,让学生真正溶进古诗中, 溶进意境中,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

不足之处 :诗歌的朗读范读得还不够,最好能配乐朗读。

(26)
( 27-30 ) 雄伟壮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