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五步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五步曲
作者:储青青
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8年第09期
[摘要:以人教版数学教材的具体内容为主要研究对象,试述小学生在数学课程中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以“连除解决问题”为例,具体定义学习目标,设计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争取让学生从生活中汲取解决问题的办法,灵活应运数学思维和解题方法,结合公式钻研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
通过此目标激发学生的动脑能力。
关键词:数学思维;问题解决;连除解决问题]
一、引言
激发小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需要从教学方式入手,尊重学生的思维模式,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贯彻多种形式的教学素材,提高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充分结合“教学五部曲”加强学生语言思维,锻炼表达能力。
在此基础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习惯进行分层教育,实现“教学五步曲”的教育方式,进行有目的计划,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最终促进学生具有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
二、注重数学信息的收集,促进数学思维的合成
根据小学三年级的教学内容列出具体事例:根据图片内容,请自行设计题目,并根据题目做出具体解答步骤。
这一类图片具有情景特色,为的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锻炼学生组织信息的能力。
找出关键词,我们设定某班共有40人,分为3队进行体检,平均每队分为3组依次排列,请问每组能分几人?拿到题目进行规律分析,已知总人数,已知队数和组数,列出数式计算得出[27÷3=9](人),[9÷3=3](人)通过敏锐的数学思维,快速找出规律,确立运算的先后顺序,明确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通过条件的整合迅速得出思路,可以通过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帮助学生画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问题的列算。
“教学五步曲”要求数学教学设计情景模式,将题目的要点融合到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内,进行等同质量的教学。
使学生易于接受,快速理解。
三、精简思路,培养分析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活跃性,受控性较弱,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容易联系自己的思维对数学题目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容易出现几点小問题,元素过多导致学生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问题解决”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答案的得出,解决过程中的思维模式同样重要。
要建立数量之间的关系,绕开问题中的各项干扰因素,将已知条件简单化。
引导学生具有连环思维和择优思维。
比如上一段文字中的题目,建立了明确的题目之后,首先要找到基础数据,要让学生明白不论是分成几队或者几组,主体条件“总人数”不变,将带有条件的句子简练,通过条件引入的形式,层层分析,最终得出答案。
四、根据学生基础,设计解决方案
数学的学科性质与小学生而言具有较高的逻辑性,于老师而言同一个问题应当具有多种解答方式,方便学生的记忆。
对于学习基础不一致的学生而言,老师应该针对学生现阶段水平针对新教学,设立不同的解题方案,满足学生的思维接受能力,上述题目中最简单易懂的方法是将算式分解为:[27÷3=9],[9÷3=3],确立最终答案27个人平均分为3队,每队分为9人,每队分为3组,每组为3人。
当然有些同学会迅速反应出:[27÷3÷3],这种方式同样正确,但是算出来的结果只有一个数字,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讲,不具备很好的理解性。
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不同于语文和英语,学生开始接触数学,就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动脑能力,在此基础上,老师要更加熟悉带课领域内所有学生的数学基础,方便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应用数形结合,设计思维模型
“教学五步曲”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灵活性,数学属于理科类基础,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能运用到,经过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了小学生对图形思维的接受能力高于数字思维的接受能力,我们通过算式:[27÷3÷3],来讲,通过图形的勾勒引导,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字的理解,简单附图:
结合算式[27÷3=9],[9÷3=3],确立图形中五组数字之间的关系为:27,3,9和9,3,3。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线段,面积图,分别表现几组数字之间的包含关系。
通过数字和形状的充分结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构建方便自己理解的数学模型。
六、分层验证,巩固学习效果
受小学生生活习惯的影响,导致小学生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关于具体教学,老师应该具备分层教学的思维模式,三年级数学课本的模式中以学习和掌握为主,其次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拓展,使得学生能将课堂中的所思所想成功应用在类似的题型。
在这过程中加强学生对题型的理解,巩固题型的解决过程。
结合兴趣学习的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区分拓展练习与变式练习的教学方法,建立合理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需要建立验证的思想,验证可以帮助学生判断题目的对错,尤其是连除法的运算根据上述题目中[27÷3=9],[9÷3=3],建立学生的验算意识,通过逐层相乘,使最终得数等于基础数字27,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数字的逻辑判断,开发学生智力。
七、结语
“教学五步曲”成功应用与各门学科,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同时也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和学习方式,进行等同的教育,在小学数学中“问题解决”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教学问题,它的教学理念不能止于教学的目的和解题的目标,应该就此观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应用、拓展。
参考文献
[1]姜立身.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五步曲——以“连除解决问题”为例[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5(9):58-60.
[2]陆兰君.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学习法在实践中的三部曲[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