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上蔡一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综合知识点(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 ) A .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 B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C .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
D .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D 解析:D
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
①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的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④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要写单位。
【详解】
A .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不能倾斜,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正对刻度线,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没有单位数字无意义,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注意刻度尺的0刻度线是否磨损,已经磨损的,应该从其它整刻度量起,然后减去前面的刻度作为物体的长度,故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
2.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先用10km/h 的速度匀速骑行了前一半路程,接着用15km/h 的速度匀速骑行了剩下的一半路程。
小明骑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12km/h B .12.5km/h
C .13km/h
D .13.5km/h A
解析:A 【详解】
总路程为2s ,前半程和后半程都为s ,则前半程的时间为
11s t v =
后半程的时间为
22
s t v =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121212
22210km/h 15km/h =12km/h 10km/h 15km/h s v v s v s s t v v v v ⨯⨯=
===+++总总 故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3.王瑞同学水平推动地面上的物体运动,物体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 )
①物体0~1s 处于静止状态 ②物体在第1~4s 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物体在4~6s 通过的路程是2.4m ④物体在0~6s 的平均速度是0.7m/s A .只有①正确 B .只有②③正确
C .只有①②③正确
D .①②③④都正
确D 解析:D 【详解】
由图像可知,物体在0~1s 内速度10m/s v =,处于静止状态,故①正确;根据图像,物体在第1~4s 内速度20.6m/s v =,做匀速直线运动,故②正确;根据图像,物体在第4~6s 内速度3 1.2m/s v =,由s
v t
=
可得通过的路程 333 1.2m/s 2s 2.4m s v t ==⨯=
故③正确;物体在第1~4s 内速度20.6m/s v =,由s
v t
=
可得通过的路程 2220.6m/s 3s 1.8m s v t ==⨯=
物体在0~6s 的总路程
23 1.8m 2.4m 4.2m s s s =+=+=
总时间6s t =,物体在0~6s 的平均速度
4.2m 0.7m/s 6s
s v t =
== 故④正确。
故选D 。
4.如图所示,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远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010s ~内,乙同学比甲同学运动的快
B .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 处相遇
C .在015s ~内,甲同学平均速度大
D .在010s ~内,乙同学的速度10m /s B 解析:B 【详解】
A .在010s ~内,在相同时刻甲运动的路程大,由s
v t
=可知乙同学比甲同学运动的慢,故A 错误;
B .由图可知,两同学在运动15s 时在距离出发点100m 处相遇,故B 正确;
C .在015s ~内,甲乙运动的路程相同,由s
v t
=
可知二者平均速度相同,故C 错误; D .在015s ~内乙一直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在010s ~内乙同学的速度为
100m 6.7m/s 15s
s v t =
== 故D 错误。
故选B 。
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记录的相等时间隔里小车往右运动的情景,则小车刹车过程的运动情景可能是( ) A . B .
C .
D .
B
解析:B 【详解】
小车刹车后做减速运动。
A .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运动的路程都相同,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 不符合题意;
B .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路程越来越小,则是做减速运动;故B 符合题意;
C .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路程越来越大,则是在做加速运动;故C 不符合题意;
D .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路程忽大忽小,则在做变速运动;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6.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员奋力划浆,龙舟飞速前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该龙舟是运动的
B.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河岸是运动的
C.以龙舟为参照物,河岸是静止的
D.以河岸为参照物,龙舟是静止的B
解析:B
【详解】
A.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龙舟相对运动员的位置没有变化,该龙舟是静止的,故A错误;
B.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河岸相对运动员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河岸是运动的,故B正确;
C.以龙舟为参照物,河岸相对龙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河岸是运动的,故C错误;D.以河岸为参照物,龙舟相对河岸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龙舟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7.在同一水平路面上,甲、乙两物体分别以5m/s和2m/s的速度相对于地面自东向西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以甲物体作为参照物,乙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是()
A.3m/s;向东B.3m/s;向西C.7m/s;向东D.7m/s;向西A
解析:A
【详解】
以甲为参照物,甲乙相对地面的速度同向,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所以乙将以3m/s的速度远离甲,即向东运动,故A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运动的
B.乙图中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地面为参照物C.丙图中站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
D.丁图中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C
解析:C
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详解】
A .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随着时间的变化,联合收割机相对于拖拉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故A 错误;
B .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电梯与乘客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B 错误。
C .站在地球上的人如果他以自己为参照物,自己与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故C 正确;
D .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相对于受油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D 错误。
故选C 。
9.小明同学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他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7m/s ,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m/s ,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4.2m/s B .5m/s
C .4.8m/s
D .4.5m/s A
解析:A 【详解】
设总路程为s ,则前、后一半路程均为
2
s
,则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 1
12t s v =
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22
2t s v =
物体全程时间
t =t 1+t 2
全程平均速度
v =2
1221211223m/s
7m/7m/s =====4.2m/s
s+3m/s 22v v t t v v s s s s s t v v +⨯++⨯ 故选A 。
10.物理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 A .刻度尺 B .天平
C .量筒
D .弹簧测力计A
解析:A 【详解】
A .刻度尺是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
此选项符合题意;
B .天平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大小。
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
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11.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 -t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B .前60s 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 .甲的运动速度为5m/s
D .甲、乙是同时出发的C 解析:C 【详解】
A 由图像可知,相遇时(即两图线相交),甲通过的路程为
400m-100m=300m
乙通过的路程为100m ,故A 错误;
B .由图像可知,在20s 内,乙处于静止状态,在20s 后乙物体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60s 内乙不是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 错误;
C .由图像可知,甲80s 通过的距离为400m,甲的运动速度为
400m ==5m/s 80s
s v t
故C 正确;
D .由图知,乙较甲晚出发,故D 错误。
故选择C 。
12.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 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 ,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
A .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204m
B .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m
C .汽车的速度约为26.15 m/s
D .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1.3s A
解析:A 【详解】
A 、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10.6s
0.3s 2
t =
=,距测速仪 11340m/s 0.3s 102m s v t ⨯波===;故A 错;
B 、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2 1.8s 1.4s
0.2s 2
t -=
=,距测速仪 22340m/s 0.2s 68m s v t 波===⨯;故B 正确;
C 、汽车收到两次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12102m 68m 34m s s s =﹣=
﹣=,经过时间 1.6s 0.3s 1.3s t =﹣=,汽车的速度34m
26.15m/s 1.3s
s
v t ==
=≈,故C 、D 正确. 故选A .
13.观察如图所示的情形,关于卡车和轿车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
A .卡车运动,轿车静止
B .卡车静止,轿车运动
C .两车都运动
D .两车都静止A
解析:A 【详解】
由图可知,以站牌为参照物,卡车与站牌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卡车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由图可知,以站牌为参照物,轿车与站牌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轿车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故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14.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1v ,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2v ,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
2
21
v v v - B .钢轨的长度为1221
v v t
v v -
C .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1
21
v v v -
D .钢轨的长度为(v 2-v 1)t B 解析:B 【详解】
因声音在钢轨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即
21v v >
设钢轨的长度为s ,则声音在钢轨和空气传播的时间分别为
22
s t v =
,11s t v =
由题意知
2121s s t t t v v -=
-= 解得
1221
v v t
v v s =
- 声音在钢轨中传播的时间为
22221211
21
s t v v t
v v
v v v v v t -=-== 故选B 。
二、填空题
15.如图所示是在同一道路上一个骑车者和一个跑步者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图像,请仔细阅读图像后回答下列问题:
(1)骑车者和跑步者________同时出发(填“是”或“不是”);
(2)跑步者跑了60s 后,骑车者与跑步者相距________m 。
不是50【详解】(1)1由图像
可知跑步者从0s 开始出发骑车者从10s 开始出发所以不是同时出发(2)2骑车者的速度为跑步者跑了60s 骑车者骑行的时间由可得骑车者骑行的路程由图像可知跑步者60s 跑的路程
解析:不是 50 【详解】
(1)[1]由图像可知,跑步者从0s 开始出发,骑车者从10s 开始出发,所以不是同时出发。
(2)[2]骑车者的速度为
200m =5m/s 50s-10s
s v t =
= 跑步者跑了60s ,骑车者骑行的时间
60s -10s=50s =t
由s
v t
=
可得,骑车者骑行的路程 5m/s 50s=250m s v t ==⨯骑行骑行骑行
由图像可知,跑步者60s 跑的路程s 跑步=200m ,两者相距
250m-200m=50m s ∆=
16.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0.016m =_____nm ; (2)5400s =_____h ;
(3)200mL =_____m 3。
6×107152×10﹣4【详解】(1)根据1m=109nm0016m =
0016×1m=0016×109nm=16×107nm(2)根据1h=3600s5400s =5400×1s=5400×h=15
解析:6×107 1.5 2×10﹣4 【详解】 (1)根据1m=109nm
0.016m =0.016×1m =0.016×109nm =1.6×107nm
(2)根据1h=3600s
5400s =5400×1s =5400×
1
3600
h =1.5h (3)根据1cm 3=10-6m 3
200mL =200cm 3=200×1cm 3=200×10-6m 3=2×10-4m 3
17.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的表盘如图甲所示,此速度为___________(选填“瞬时速度”或“平均速度”),该车匀速行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m/s 。
瞬时速度222【详解】1速度计上的速度表示瞬时速
度2图甲可知里程数为13561km 乙图可知里程数为13601km 半小时行驶的路程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解析:瞬时速度 22.2 【详解】
[1]速度计上的速度表示瞬时速度。
[2]图甲可知里程数为13561km ,乙图可知里程数为13601km ,半小时行驶的路程
13601km-13561km=40km s =
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40km =80km/h 22.2m/s 0.5h
s v t =
=≈ 18.打点计时器是测量____的工具,通电后振针每秒上下振动50次,每次向下打一个点。
图中是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两条纸带,甲纸带由A 点到E 点的时间是_____秒;甲纸带上D 到G 所用的时间为t 1,乙纸带上2到8所用的时间为t 2,则t 1_______t 2 (选填:“>”、“=”或“<”)。
时间008<
解析:时间 0.08 <
打点计时器每隔一定时间打一个点;由每两个点之间所有的时间,可求出任两个点之间的时间。
【详解】
[1]由题意知,图中打点计时器第秒上下振动50次,即每秒打50个点,所以打点计时器能测量时间。
[2][3]图中相隔两个点所用的时间为0.02s ,则甲纸带A 点到E 点的时间是0.08s 。
D 点到G 点所用的时间
t 1=0.06s
乙纸带上2到8所用的时间
t 2=0.12s
所以
t 1<t 2
19.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分析图像信息,前3s 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m ;物体在0~20s 时间内的速度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30~40s 时间内的速度;在20~30s 时间内物体的速度是________。
小于0【详解】1由图可知在0~20s 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0m 物
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1==2m/s 前3s 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s2=v1t2=2m/s×3s=6m2物体在30~40s 内物体也是做匀速
解析:小于 0 【详解】
[1]由图可知,在0~20s 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0m ,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速度
v 1=
1140m
20s
s t ==2m/s
前3s 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s 2=v 1t 2=2m/s×3s=6m
[2]物体在30~40s 内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30~40s 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80m-40m=40m
其速度为
v 3=3340m 10s
s t ==4m/s v 1<v 3
所以,物体在0~20s 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s 时间内的速度小。
[3]由图象可知,物体在20~30s 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零。
20.甲、乙两车同时8:00均从A 地出发同路线行驶到B 地,甲车到达B 地的时间为8:45,而乙车到达B 地的时间为9:15,则甲、乙两车在此过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_____,若甲车到达B 地之后不停留,立即返回;_____min 后与乙车相遇。
5:3;1125【详解】1
甲所用时间:;乙所用时间:;由可知在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故有:2设两地距离为两车经分钟后相遇两车相遇时有:;即:;所以;即:;解得:
解析:5:3; 11.25。
【详解】 [1]甲所用时间:
=8:45-8:00=45min t 甲;
乙所用时间:
=9:15-8:00=1h15min=75min t 乙;
由s
V t
=
可知,在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故有: 75min 5==45min 3
v t v t =甲乙乙甲。
[2]设两地距离为s ,两车经t 分钟后相遇。
两车相遇时有:
2s s s +=甲乙;
即:
()()2v t t v t t s ++-=甲甲乙乙;
所以
()()2s s
t t t t s t t ++-=甲乙甲乙
; 即:
7455m mi in+min min
45min min
n 2t t t -+=;
解得:=11.25min t 。
三、解答题
21.一次小红爸爸出门办事,下表是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车上电脑自动计费器上打印出的车费发票。
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3)若该出租车的起步价为8元,单价按超过起步价内路程后开始计算,则在起步价内最多能乘车的路程。
解析:(1)5min ;(2)72km/h ;(3)2km 【详解】
(1)由车费发票可知行驶的时间
t =10:05-10:00=5min
(2)由车费发票可知行驶的路程,则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6.0km 72km/h
15h
60
s v t =
==⨯ (3)假设在起步价内最多能乘车的路程为s ,根据题意有
()82/km 6km 16s +⨯-=元元元
解得
s =2km
即若该出租车的起步价为8元,单价按超过起步价内路程后开始计算,则在起步价内最多能乘车的路程是2km 。
答:(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5min ;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72km/h ;
(3)若该出租车的起步价为8元,单价按超过起步价内路程后开始计算,则在起步价内最多能乘车的路程是2km 。
22.随着中国铁路的发展,高铁时代已经来临。
如表为G1204次高铁列车从南京到北京的运行时刻表(部分)。
(1)徐州和济南的距离为多少?
(2)列车由南京到北京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若列车从南京到徐州的平均速度为264km/h ,则本次列车到达徐州站的时间是多少? 解析:(1)287km ;(2)256km/h ;(3)10∶30 【详解】
(1)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徐州和济南的距离为
1617km -330km 287km s ==
(2)根据表中的数据得出南京到北京的时间为
1315-9154h t ==∶∶
南京到北京的速度为
1024km 256km/h 4h
s v t =
== (3)南京到徐州的时间为
222330km 1n .25h 264km h /h
115mi s t v =
=== 故到达徐州站的时间为
39151h15min 1030t +==∶∶
答:(1)徐州和济南的距离为287km 。
(2)列车由南京到北京的平均速度是256km/h 。
(3)若列车从南京到徐州的平均速度为264km/h ,则本次列车到达徐州站的时间是10∶30。
23.一辆汽车以20m/s 的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1.5s 听到回声,问: (1)鸣笛处距离山崖多远? (2)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多远? 解析:(1)270m ;(2)240m
汽车鸣笛后继续向前运动,声音传播至山崖返回与汽车相遇,汽车行驶的距离与声音经过的距离等于鸣笛处距离山崖距离的两倍,再根据速度公式s
v t
=进行计算。
【详解】
(1)在t =1.5s 的时间内,车行驶的距离为
s 1=v 1t =20m/s×1.5s=30m
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s 2=v 2t =340m/s×1.5s=510m
设司机鸣笛时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 ,则
2s =s 1+s 2
所以
1230m 510m
270m 22
s s s ++=
== (2)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为
s′=s -s 1=270m-30m=240m
答:(1)鸣笛处距山崖离270m ;
(2)听到回声时,距山崖240m 。
24.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贺州方向匀速行驶。
当到达A 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1时15分:到达B 地时,钟表显示为11时45分。
则: (1)轿车从A 地到B 地所用时间为多少? (2)轿车从A 地到B 地的速度为多少?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 地到达贺州需要多长时间?
解析:(1)30min ;(2)100km/h ;(3) 42min 【详解】
(1)轿车从A 地到B 地所用时间是
45min-15min 30min 0.5h t ===
轿车从A 地到B 地所用时间是30min 。
(2)轿车从A 地到B 地的路程是
120km-70km 50km s ==
轿车从A 地到B 地的速度是
50km 100km/h 0.5h
s v t =
== 轿车从A 地到B 地的速度是100km/h 。
(3)据图可知从B 地到达贺州还需行驶的路程'70km s =,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则轿车从B 地到贺州所用时间是
''
70km
0.7h 42min 100km/h
s t v ====
从B 地到达贺州需要时间是42min 。
答:(1)轿车从A 地到B 地所用时间为30min ;(2)轿车从A 地到B 地的速度为100km/h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 地到达贺州需要42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