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象制器”造物思想在产品设计上的体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推动和发扬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在充分认识造物思想的基础上,更好地提取经典文化符号。

探讨解析《周易》中“观象制器”造物思想的具体内涵,并对“观象制器”造物思想在传统器物设计和现代产品设计上的体现进行系统分析。

得出造物过程:观物—取象—制器,在现代产品仿生设计的运用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该造物思想为我国现代产品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设计思考。

关键词:观象制器产品设计仿生设计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9)07-0080-03
Abstract:In order to promote and develop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reation ideas,people can better extract the classical cultural symbols on the basis of fully understanding the ideas of creation.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concrete connotation of the idea of “making utensils by observing universe” in Zhou Yi,and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embodiment of “making utensils by observing universe” in the design of traditional objects and modern product design. The creation process:observing the universe - imitating its image - making the utensil,it has a great development space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ionic design of modern products. The idea of creation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and design thinking for modern product design in China.
Keywords:Making utensils by observing universe Product design Bionic design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王婧文
引言
“观象制器”造物思想是一种中国传统创作器物的方法,对于器物造型的发展演变有着悠久的影响。

时至今日,仍然启发着人们的所思所想,体现在仿生学的应用上,对于各种发明、设计都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观象制器”造物方法在古今优秀案例中具体的体现分析,对现代产品的设计进行思考,以期人们充分理解其中的造物思想,为设计师提供设计思路。

一、“观象制器”造物思想的内涵分析
“观象制器”造物思想出自于《周易·系辞上》,其中写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阐述了各种器物的创造均与卦象有关,即仿效自然现象或仿效自然界中的形象,或者仿效人发明的其他事物,从而创造出新器物,即“观象制器”。

《周易·系辞下》则进一步进行说明“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包牺氏”即伏羲,他抬头观察天空中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俯身观察大地上山川大海等形态,观察鸟类与兽类身上的图案,和适合存在于大地上的种种事物,在近的地方仿效人的自身形象,从远的位置仿效各类事物的特征,于是才创作出了八卦,用来贯通阴阳变化的自然规律,用来归类比拟天下万物的形态。

表明人从观察仿效万物,到创造八卦的整个“观物取象”思想进程,其所观之物,是原始生产活动中的事物,所取之象,是仿效观察的事物,使之成为包含象征意义的卦象。

在《周易·系辞下》第二章具体描绘了圣人凭借卦象制造出器物的事例,例如伏羲氏发明编结绳子的方法制作罗网,从而猎兽捕鱼,可能从《离》卦的象征等到启发;黄帝和尧舜挖凿树木制成船只,削制木材作为船浆,通过舟楫的使用,让原来不能相通的江河湖海可以渡过,还能使人们经水路到达远方,便利天下,大概是从《涣》卦的象征得到启示等,这一章通过列举六十四卦中的十三卦,指出网、耜、耒、舟、楫、杵、臼、弧、矢、宫室、棺等器物,均取《周易》之“象”而发明,所以古时候的人大概是取卦象来设礼法、器用诸事,既“取象制器”的过程。

其中还写到“《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阐述《周易》所主张的事物到极尽之处就会变化,变化就能通达,通达才能长久发展,表明“观象制器”造物思想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地更新。

接着在下一章中提出“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总结前面“观象制器”诸例,说明象征,就是模仿外物以喻意。

可以得出,工匠制造器物从外观来看是仿形、仿象,于其中可以表达出象征寓意,逐渐演变成为中国传统造物的一种思想,即模仿与象征。

通过《周易》中“观象制器”造物思想内涵的具体分析,体现出造物过程:观物—取象—制器。

但是在《系辞传下》器物制作的例举中,一些器物的制作和相应的卦象联系,在现在解读起来还相对有些牵强,因此仍有学者对“取象制器”的过程存在疑问,然而大多数专家学者同意,前人从大自然事物的观察模仿中来造物为不得争议的事实。

这体现出一个重要的设计思想,既器物的创造可以由万物形象而启发,通过对自然界中万物的仿效、类比和象征,作为一种抽象符号,来蕴含出深层次的“意”。

二、“观象制器”造物思想在传统器物设计上的体现
(一)观“人”制器
“观象制器”造物思想是一个完整的造物思考过程,在中国早期的原始造型艺术中,多模仿人体的形态或是自然中形态来进行创造。

观“人”制器就是取象于人类自己、人体、人的生活形态等,从中汲取灵感进行创造,例如图1的彩陶人头器口瓶,为仰韶文化庙底沟型彩陶,是中国早期“观象制器”造物思想的体现,其器物的整体造型为两头尖的长圆柱体,器物的瓶口处制作成人头像造型,既是模拟和效仿于人。

随着社会发展和制作技艺的提高,工匠逐渐模仿人生活中的各种形态来制造器物,例如战国时期的人形灯,造型直接模仿人们生活中的各种动作和姿态,更加生动形象,且灯具多采用青铜材质,其中人俑灯十分具有代表性,执灯方式也各为不同。

如图2的战国人形铜灯,造型为双腿站立姿态,双臂伸开,并举灯于头之上;图3的跽坐人
“观象制器”造物思想在产品设计上的体现
THE EMBODIMENT OF “MAKING UTENSILS BY OBSERVING UNIVERSE” CEEATION IDEAS IN PRODUCT DESIGN
理论研究
080
理论研究081
漆绘铜灯,造型则为双膝跪地的坐立姿态,腰部挺直,双手向前伸,
执灯于胸前,形象地体现了当时执灯人的特点。

到汉代时期,是铜灯制作的鼎盛时期,其“观象制器”造物思想的体现,不仅仿效人类的各种姿势,更是将实用与审美巧妙结合。

例如图4的东汉人形弔灯,生动形象结合人的动态造型,在现在审美来看,更加具有趣味性。

图5的长信宫灯则是西汉虹管灯代表,其造型模仿两手持灯跽坐的宫女,宫女一只手托灯,另一只手的衣袖仿佛在遮挡风,然而其实是虹管,在身体位置装上水时,用来减少和吸收油烟,其设计在具审美价值的基础上更加具有科学性。

在中国古代后期艺术发展中,观“人”制器多用于装饰性的器物摆件,人物形象更加丰富多彩,同时随着与外国的贸易往来和交流发展,观“人”制器也开始取象于外国人的形态面貌,更加多样化发展。

例如图6的掐丝珐琅人形双耳长方形盖炉,是一件展现中西文化融合的典型产品,炉的整体艺术风格为中国特色,但是两个抬着炉的人却是采用阿拉伯人的形象,十分具有异国特征。

从技法和复杂程度上,体现出工匠更加逼真的造物手法。

(二)观“自然”制器
人类在自然环境中诞生和生活,因此,古代匠人往往会根据所观察到的自然之物,模拟动物或植物的造型来制作器物。

在早期新石器时代,例如图7的陶鹰尊的制作,其整体形象是一只健硕的猫头鹰,尾部下垂落地,自然地形成三足鼎立的稳定状态,表达出古人对鹰的崇拜以及祈求被守护的寓意。

到了战国时期,图8的十五连盏铜灯则是观“自然”制器的代表作之一,铜灯的整体造型设计为一棵大树,其周围伸展出的枝上托着15盏盘灯,错落有致,主干通过三只独首双身、口衔圆环的猛虎来托起,架上塑有游动的龙、小鸟和嬉戏的猴子造型,构思巧妙,体现了古代工匠的细致观察,在造型上不再是单一的仿物,而是取其自然界之中大的景物进行器物的制作仿效。

汉代的灯具不仅在观“人”制器上具有代表性,通过仿效自然之物来制器也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以图9的青铜鱼雁灯为例,其整体造型构思巧妙,把大雁修长的脖颈及头部设计成虹管,灯罩的顶盖设计为大雁嘴里叼着的鱼的形象,且均可自由拆装清洗。

灯盘下有圈足,灯罩可以左右移动开关,既可以遮风,又能够调整光线的亮度
和照射范围。

使用时,大雁体内装着的液体可以吸收和减少灯火燃烧
产生的烟雾,防止油烟对室内空气的污染,十分生态环保,现在看来仍然具有科学性和前沿性。

同时,鱼有多子、富余之意,大雁有守信、忠贞之喻,经过对大自然事物的模仿和象征,表现出了造物深层次的“意”。

随着技术和社会审美的发展,器物造型不再是具体形象的仿制,而是大多通过纹饰或者是部分形象的采用来表达造物者的思想,例如图10的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中大象局部的制作体现。

三、“观象制器”造物思想在现代产品设计上的体现
在当今的设计领域中,“观象制器”造物思想在产品设计上一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象形寓意造型和仿生造型的运用中。

(一)象形寓意造型
图11为韩美林大师工作室所设计的陶艺作品,就十分具有代表性,多是取凤鸟的形象,采用传统的凤鸟纹饰,结合现代的设计手法进行茶壶的创作,强调一种对自然生命的感悟,体现了祥瑞的寓意。

比如被大众所喜爱的故宫文创产品的设计,其创意也正体现了“观象制器”的造物思想,通过深度挖掘丰富的皇家文化元素,提取故宫的建筑、文物、历史故事中的“象”,并找到一个符合当代人喜欢的时尚表达载体来制作产品,体现出现代设计领域中对“观象制器”传统造物方法的创新使用。

日本Nendo 工作室设计的产品十分有趣,图12为与哲品Zens 合
图1 彩陶人头器口瓶
(马家窑文化前期)
图2 人形铜灯 (战国) 图3 跽坐人漆绘铜灯(战国)图4 人形弔灯(东汉) 图5 长信宫灯(西汉)
图6 掐丝珐琅人形双耳长方形盖炉(清)图7 陶鹰尊(新石器时代后期) 图8 十五连盏铜灯(战国)图9 青铜鱼雁灯(西汉)
图10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元代)
理论研究
082作的家具设计中,佐藤大在其中一款百变的家具——字谜系列中加
入了中国传统的汉字元素,借象形文字基本偏旁部首,进行组合再设计,体现出东方生活的主题。

其创作的手法,从观察汉字笔画的组合形式,到取其偏旁部首,设计制作成家具,正是“观象制器”造物过程,就像是不同的偏旁部首可以组成不同的汉字,这款家具也随着不同搭配而产生不同的功能,同时也更深层意义上体现出了其所观之“象”的内涵。

(二)仿生造型“观象制器”造物思想在现代仿生学的应用上十分广泛,例如飞机的创造,就是根据观察模仿天空中飞行的鸟类,通过其飞行的原理来设计飞机的构造。

图13为俄罗斯产品设计师Constantin Bolimond 设计的“Bloom ”开花吊灯,不仅造型上模仿花朵的形状和结构,而且通过观察花朵的开放,来设计灯照明的过程。

这些带有象征和模仿意味的设计,为运用高科技、绿色环保材料以及数字技术同传统文化理念的结合找到切合点,使产品表达出情感和温暖。

著名的阿莱西(Alessi )公司设计了许多带有仿生造型的产品,例如图14的经典的水壶设计——鸟鸣壶,这把水壶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壶出口位置有一个展翅飞翔的小鸟造型,水烧开时,立在上面的小鸟仿佛会鸣叫,发出口哨般的声音,非常形象生动,因而许多人购买这款水壶就是为了在早上体会到被鸟鸣、汽笛叫醒的感觉。

鸟鸣壶嘴处的设计不仅仿制了小鸟的形象,其在工作原理上也同样通过观察鸟鸣,让水在烧开时发出模仿鸟的叫声,十分新颖具有趣味性。

图15为阿莱西公司所设计的另一款产品“安娜”,被誉为红酒开瓶器发明以来划时代的产品,把开瓶器由单一的呆板形象创造成拟人化、优雅可爱的形象,为家庭用品开辟出充满趣味性的创意设计路线。

通过观察女性的形象,提取其中的特点进行设计的手法,其实正是“观象制器”造物思想中“观物—取象—制器”的体现,这种带有模仿性的设计给使用者增添了使用的诙谐与乐趣。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发现,“观象制器”造物思想在现代产品设计上的体现不再是对人或物具体形象的仿制,而是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抽象性,通过观察和模仿对象的特点,对其结构设计进行归纳,选取某一特征或纹饰,同时带有一定的隐喻或者象征意义,再进行产品的加工和制作。

参考文献
[1]黄寿祺,张善文著.周易译注(下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390-406.[2]徐飚著.成器之道:先秦工艺造物思想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137-138.[3]耿明松著.中外设计史[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17:22-23.[4]刘玉琪.基于《周易》哲学的产品设计理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39-45.[5]凌继尧.《周易》的艺术学思想[J].东南大学学报,2011,13(05):77-81+127.[6]陈致宇.“观象制器”在设计中的重要启发[J].现代装饰(理论),2017(02):164-165.[7]马炜琳,苟秉辰,张微雪.浅析现代产品设计中文化特征的符号化[J].设计,2018(04):100-101.[8]杨先英,李伟湛.传统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机理[J].设计,2019(05):92-93.
结语
“观象制器”造物思想是中国传统创作器物的方法,文章通过对其内涵的分析,解析具体造物过程:观物—取象—制器,并分析“观象制器”造物思想在传统器物设计和现代产品设计上的发展过程和具体体现,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即在设计同技术不断融合发展趋势下,以期人们在充分认识造物思想的基础上,更好地提取经典文化符号,与当代审美相结合。

同时希望推动和发扬中国传统造物思想,通过文中具体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在象形寓意和仿生设计的运用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能够引起设
计者的思考。

图11 韩美林大师工作室陶艺作品(分别为1998和2016年创作)图13 “Bloom ”开花吊灯图14 鸟鸣壶(1985年) 图15 “安娜”开瓶器(2015年)
图12 家具——字谜系列(2018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