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岭隧道衬砌渗水、治理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鹅岭隧道衬砌渗水、涌水治理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
衡茶吉铁路工程指挥部
2012年9月8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范围、原则 (1)
(一)编制依据 (1)
(二)编制范围 (2)
(三)编制原则 (2)
二、工程现状 (2)
三、项目组织机构 (9)
四、隧道渗水、涌水整治方案概述 (10)
1、整体方案 (10)
2、治理顺序 (11)
五、资源配置 (11)
1、劳动力组织计划 (11)
2、主要机具设备及物资材料 (11)
六、工期安排 (13)
七、隧道渗水、涌水整治具体方案 (13)
1、边墙及仰拱存在渗水但无明显涌水点的治理方案 (13)
2、边墙衬砌施工缝处存在渗水点的治理方案 (18)
3、边墙、仰拱有明显涌水的点的治理方案 (22)
八、主要的施工工艺 (25)
(一)、边墙及仰拱存在渗水但无明显涌水点的治理施工工艺 (25)
(二)、边墙衬砌施工缝处存在渗水点的治理施工工艺 (30)
(三)、仰拱、边墙有明显涌水的点的治理施工工艺 (32)
九、质量保证措施 (42)
十、安全保证措施 (42)
十一、文明施工、环保、水保保证措施 (43)
鹅岭隧道衬砌渗水、涌水治理方案
一、编制依据、范围、原则
(一)编制依据
1、国家和铁道部现行的设计、施工、验收采用的规范、规程和标准。

2、新建铁路衡茶吉线HCJ-1标施工招标文件、施工设计图、施工设计说明。

3、建设单位和中铁二十五局集团衡茶吉HCJ-1标工程指挥部有关工期、质量、安全要求。

4、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

5、企业设备状况、人员技术水平、专业化程度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二)编制范围
新建铁路衡茶吉线HCJ-1标鹅岭隧道衬砌渗水涌水段,里程范围:DK6+625-DK8+000。

(三)编制原则
方案编制的原则是以科学、高效、快速、安全、环保、文明生产为标准。

按照项目法管理,对施工质量、进度、安全和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实现铁道部2013年2月5日完成铺架、业主关于我标段铺架不挡道的总体方案,以及确保10月10日前完成隧道渗水、涌水整治进行鹅岭隧道无碴轨道先导段施工的节点工期。

1、根据隧道工程的独特性,在尽量不破坏原有结构情况下,彻底治理隧道内的渗水、涌水病害,不留隐患。

2、坚持安全第一,确保施工安全。

3、坚持质量创优的原则,从组织机构、施工方案、机械设备、试验检验设备、材料供应等方面,强化质量管理,不断完善质量管理措施,加大质量监控力度。

确保整治效果满足验收规范、标准要求。

4、充分考虑并做好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营造绿色工程。

二、工程现状
鹅岭隧道全长10445米,穿越鹅岭山区,是HCJ-1标控制性工程。

隧址位于韩江褶皱断裂带内,隧道穿过1处褶皱带(鹅岭向斜)、8处断裂带(F1~F8),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丰富。

特别是进口DK6+625至DK8+000段,下穿拿山河河床,属于强富水区。

在隧道开挖施工过程中即发现地下水非常发育,出水量大。

进口段DK6+625
至DK8+000于2011年5月份衬砌施工完毕,现发现进口DK6+625-DK8+000段发现多处衬砌及垫层向外渗水、涌水。

经拱顶注浆后,渗水涌水情况已有好转,但是现场仍有渗水、涌水情况。

经现场实际查看,隧道渗水、涌水位置及渗、涌水情况见下表。

鹅岭隧道DK6+625-DK8+000衬砌边墙渗水、涌水情况调查详表序
号病害种类里程
隧道左侧/右

出水点位置处理方案备注
1
微量渗水,不可见明显水流,湿润,衬
砌表面可见盐结晶
DK6+663 左侧离水沟顶约4m高钻孔注浆2
微量渗水,不可见明显水流,湿润,衬
砌表面可见盐结晶
DK6+665 左侧离水沟顶约2.3m高钻孔注浆3
微量渗水,不可见明显水流,湿润,衬
砌表面可见盐结晶
DK6+907 右侧离水沟顶约1m高钻孔注浆4
微量渗水,不可见明显水流,湿润,衬
砌表面可见盐结晶
DK6+915 右侧离水沟顶约0.5m高钻孔注浆5 微量渗水,不可见明显水流,湿润,衬DK6+936 左右两侧离水沟顶约0.2m高钻孔注浆
4
砌表面可见盐结晶
6
微量渗水,不可见明显水流,湿润,衬
砌表面可见盐结晶
DK7+424 右侧水沟顶与衬砌边墙结合处钻孔注浆7
微量渗水,不可见明显水流,湿润,衬
砌表面可见盐结晶
DK7+425 左侧离水沟顶约5.8m处钻孔注浆8
微量渗水,不可见明显水流,湿润,衬
砌表面可见盐结晶
DK7+462 左侧水沟顶上30cm处钻孔注浆
9
微量渗水,不可见明显水流,湿润,衬
砌表面可见盐结晶DK7+480 左右两侧
左侧水沟顶上30cm处,右侧
水沟顶上70cm处
钻孔注浆
10
微量渗水,不可见明显水流,湿润,衬
砌表面可见盐结晶
DK7+495 左侧离水沟顶约3.5m处钻孔注浆11
微量渗水,不可见明显水流,湿润,衬
砌表面可见盐结晶
DK7+490 左右两侧衬砌边墙施工缝处开槽引流
5
12
微量渗水,不可见明显水流,湿润,衬
砌表面可见盐结晶
DK7+502 左右两侧衬砌边墙施工缝处开槽引流13
微量渗水,不可见明显水流,湿润,衬
砌表面可见盐结晶
DK7+513 右侧衬砌边墙施工缝处开槽引流14
微量渗水,不可见明显水流,湿润,衬
砌表面可见盐结晶
DK7+549 左侧衬砌边墙施工缝处开槽引流
15
微量渗水,不可见明显水流,湿润,衬
砌表面可见盐结晶
DK7+561、
DK7+573、DK7+585
左右两侧衬砌边墙施工缝处开槽引流
16
右侧微量渗水,左侧接缝处可见明显流

DK7+597 左右两侧衬砌边墙施工缝处开槽引流17 可见明显流水,水量约0.2m³/h DK7+621 左侧衬砌边墙施工缝处开槽引流
18
微量渗水,不可见明显水流,湿润,衬
砌表面可见盐结晶DK7+633、
DK7+645、
左右两侧衬砌边墙施工缝处开槽引流
6
DK7+657、
DK7+669、
DK7+681、
DK7+692、
DK7+704、
DK7+716、
DK7+728、
DK7+740、
DK7+752、DK7+764
19
股状喷水,喷水孔径约0.5cm,水量约
1.5m³/h DK6+875(洞室内)左侧
洞室内右边墙靠近洞底部位距
底板上约1.5m处
钻孔注浆
7
鹅岭隧道DK6+625-DK8+000仰拱渗水、涌水情况调查详表
序号病害种类里程位置处理方案备注
1 明显可见涌水,水量约1m³/h DK6+895 仰拱埋管引排
2 明显可见涌水,水量约2m³/h DK7+118 仰拱埋管引排
无明显可见涌水,存在多个出水点,可见气泡,水量约
DK7+128 仰拱埋管引排
3
2m³/h
无明显可见涌水,存在一个出水点,可见气泡,水量约
DK7+145 仰拱埋管引排
4
0.5m³/h
5 明显可见涌水,可见冒泡,水量约2m³/h DK7+165 仰拱埋管引排
6 明显可见涌水,水量约2m³/h DK7+465 仰拱埋管引排
7 暂无可见明显出水点,地表有明显积水DK6+840 仰拱钻孔注浆
8 暂无可见明显出水点,地表有明显积水DK7+430-440 仰拱钻孔注浆
8
三、项目组织机构
为确保铁道部关于衡茶吉铁路的铺架工期要求、确保鹅岭隧道无碴轨道先导段能按期施工以及鹅岭隧道渗水、涌水治理质量、工期、安全,我单位特成立鹅岭隧道渗水涌水治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落实抓好隧道渗水治理工作。

成立的领导小组如下:
组长:姜佑明[项目经理]
副组长:韩华林[项目副经理兼一分部经理]
曾代良[项目总工]
邹强[安全总监]
夏博[一分部总工]
成员:苏文杰罗君胡鹏毛盾涂国军彭练军
组长姜佑明全面负责鹅岭隧道渗水、涌水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副组长曾代良负责鹅岭隧道渗水、涌水治理相关技术工作,副组长韩华林负责鹅岭隧道渗水、涌水的具体工作,抓好人员、机械安排等工作及现场相关安全工作,副组长邹强负责隧道渗水治理相关安全、质检工作,副组长夏博负责鹅岭隧道渗水、涌水治理的具体技术工作。

胡鹏负责配合作业队现场测量工作。

苏文杰负责协助曾代良进行技术工作及相关的技术协调工作。

罗君负责协助邹强进行相关具体的安全、质检工作。

涂国军负责配合作业队现场具体材料供应。

毛盾负责施工现场质量监督及安全环保工作。

彭练军负责此次治水工作相关实验工作。

为保证渗水治理工作的工期、质量、安全,项目部特引进在其他线路进行过类似施工任务的专业队伍成立鹅岭隧道渗水、涌水治理作业队。

作业队采取架子队模式,由项目部人员指导并现场监督作业队施工,具体人员安排如下。

四、隧道渗水、涌水整治方案概述
1、整体方案
隧道渗水、涌水整治的大原则:堵排结合,以排为主,分边墙、仰拱的渗水及涌水情况分类治理。

苏文杰(配合
罗 君(现场
涂国军(现场
毛 盾(现场
胡 鹏 (现场
彭练军(相关
姜佑明(项目经理)
韩华林
(现场总曾代良(技术总负责)
邹 强(安全总负责)
夏 博(现场技术负
江苏百事达防水工程有限公司鹅岭
边墙及仰拱存在渗水但无明显涌水点的采取在渗水表面钻孔后注水溶性聚氨酯灌浆材料的方法处理;边墙衬砌施工缝接合处采用开槽引流的方法进行处理,边墙、仰拱有明显涌水点的采取埋管引流的方法进行处理。

2、治理顺序
根据业主的安排和要求,鹅岭隧道无砟轨道先导段设置在鹅岭隧道进口段,且需在10初月进行施工。

故隧道渗水治理工作必须在10月10日之前完成。

根据隧道渗水、涌水对无碴轨道道床施工影响的程度以及鹅岭隧道进口段的设计坡度,采取先仰拱后边墙,由大里程方向往小里程方向进行治理施工。

五、资源配置
1、劳动力组织计划
鹅岭隧道渗水、涌水治理作业队负责现在的具体的渗水、涌水治理工作,根据业主及我项目部的工期要求,作业队下分3个工班:钻孔及开槽工班、注浆工班、埋管及回填工班。

钻孔及开槽工班配置2台电钻、一台切割机,2台凿岩机,配置9人;注浆工班配置注浆机一台,配置4人;埋管及回填工班配置水泥砂浆搅拌机1台,配置6人。

2、主要机具设备及物资材料
机具设备配置计划表
顺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附注
1 聚氨酯专用注浆机健括JK-500 台 1 自有
2 小型抽水机BJJ-20-A7台 1 自有
3 切割机LD.28-400台 1 自有
4 电钻博世30型台 2 自有
5 混凝土搅拌机台 1 自有
新光华
6 凿岩机
台 2 自有
YN27C
7 水泥砂浆搅拌机UJZ-15台 1 自有
8 混凝土运输车台 1 自有
物资材料配置计划表
顺号名称单位数量
1 防护目镜只19
3 帆布手套双19
4 安全帽顶19
5 Φ50mm透水盲管m 100
6 Φ30mm透水波纹软管m 100
7 砂浆抹只 2
8 Φ13mm电钻钻头只 5
9 强光手电筒只 5
10 安全绳m 100
11 Φ50mm凿岩机钻头个 3
12 铲子只 3
13 口罩只不限数量
14 专用注浆嘴只300
六、工期安排
1、根据业主的安排和要求,鹅岭隧道无砟轨道先导段设置在鹅岭隧道进口段,且需在10初月进行施工。

故隧道渗漏水治理工作必须在10月10日之前完成。

2、根据渗漏水处理顺序将工期安排如下:
2.1、2012年10月10日之前完成鹅岭隧道DK6+625-DK8+000段所有仰拱渗水、涌水处理工作。

2.2、2012年10月10日之前完成鹅岭隧道DK6+625-DK8+000段所有边墙渗水、涌水处理工作。

七、隧道渗水、涌水整治具体方案
1、边墙及仰拱存在渗水但无明显涌水点的治理方案
对于边墙及仰拱表面点状渗水,采取针眼法注水溶性聚氨酯灌浆材料的方法进行处理,事先采用Φ13.5mm直径电钻在渗水点衬砌表面周围钻孔,钻孔深度:边墙为15cm,仰拱为30cm,钻孔与混凝土面呈60°角倾斜钻入,衬砌边墙钻孔在渗水点周围布置成环状,仰
拱钻孔布置成梅花型,注浆采用水溶性聚氨酯灌浆材料,钻孔完毕后清洗钻孔,清洗完后在孔内埋设专业注浆嘴,注浆嘴用专业扳手拧紧固定,注浆时当注浆孔周围钻孔内有浆液渗出时完成对此孔的注浆。

边墙及仰拱表面存在渗水情况的点具体位置见下表
鹅岭隧道DK6+625-DK8+000衬砌边墙及仰拱存在渗水情况的点汇总表

病害种类里程隧道左侧/右侧出水点位置处理方案备注号
微量渗水,不可见明显水流,湿润,
1
DK6+663左侧离水沟顶约4m高钻孔注浆衬砌表面可见盐结晶
微量渗水,不可见明显水流,湿润,
2
DK6+665左侧离水沟顶约2.3m高钻孔注浆衬砌表面可见盐结晶
微量渗水,不可见明显水流,湿润,
3
DK6+907右侧离水沟顶约1m高钻孔注浆衬砌表面可见盐结晶
微量渗水,不可见明显水流,湿润,
DK6+915右侧离水沟顶约0.5m高钻孔注浆
4
衬砌表面可见盐结晶
15
5
微量渗水,不可见明显水流,湿润,
衬砌表面可见盐结晶
DK6+936左右两侧离水沟顶约0.2m高钻孔注浆
6
微量渗水,不可见明显水流,湿润,
衬砌表面可见盐结晶DK7+424右侧
水沟顶与衬砌边墙
结合处
钻孔注浆
7
微量渗水,不可见明显水流,湿润,
衬砌表面可见盐结晶
DK7+425左侧离水沟顶约5.8m处钻孔注浆8
微量渗水,不可见明显水流,湿润,
衬砌表面可见盐结晶
DK7+462左侧水沟顶上30cm处钻孔注浆
9
微量渗水,不可见明显水流,湿润,
衬砌表面可见盐结晶DK7+480左右两侧
左侧水沟顶上30cm
处,右侧水沟顶上
70cm处
钻孔注浆
10
微量渗水,不可见明显水流,湿润,
衬砌表面可见盐结晶
DK7+495 左侧离水沟顶约3.5m处钻孔注浆
16
暂无可见明显出水点,地表有明显
11
DK6+840 仰拱钻孔注浆积水
暂无可见明显出水点,地表有明显
DK7+430-440 仰拱钻孔注浆12
积水
17
2、边墙衬砌施工缝处存在渗水点的治理方案
对于边墙衬砌施工缝处的点状渗水,采取埋管引流的方法进行处理,先用Φ30mm直径电钻在渗水点处钻孔,钻孔深度为10cm,然后用切割机沿施工缝两侧进行切缝,然后人工凿除切缝内混凝土形成槽坑,槽坑宽度为4cm,深度控制为10cm。

在槽坑内埋设无纺布包裹好的Φ30mm软管,软管一端插入孔内,一端接入排水沟。

埋好软管后采用M30高强度水泥砂浆(配合比参见附表,配合比数据与框架锚杆梁M30水泥砂浆强度一致)填充软管与钻孔与槽坑空隙,缝隙内M30高强度水泥砂浆固结后用抗渗水泥砂浆回填槽坑,边墙衬砌施工缝处表面存在渗水情况的点具体位置见下表
鹅岭隧道DK6+625-DK8+000衬砌边墙施工缝存在渗水情况的点汇总表
11
微量渗水,不可见明显水流,湿润,
衬砌表面可见盐结晶
DK7+490左右两侧衬砌边墙施工缝处开槽引流12
微量渗水,不可见明显水流,湿润,
衬砌表面可见盐结晶
DK7+502左右两侧衬砌边墙施工缝处开槽引流13
微量渗水,不可见明显水流,湿润,
衬砌表面可见盐结晶
DK7+513右侧衬砌边墙施工缝处开槽引流14
微量渗水,不可见明显水流,湿润,
衬砌表面可见盐结晶
DK7+549左侧衬砌边墙施工缝处开槽引流
15
微量渗水,不可见明显水流,湿润,
衬砌表面可见盐结晶DK7+561、
DK7+573、
DK7+585
左右两侧衬砌边墙施工缝处开槽引流
16右侧微量渗水,左侧接缝处可见明DK7+597左右两侧衬砌边墙施工缝处开槽引流
显流水
17可见明显流水,水量约0.2m³/h DK7+621左侧衬砌边墙施工缝处开槽引流
18
微量渗水,不可见明显水流,湿润,
衬砌表面可见盐结晶DK7+633、
DK7+645、
DK7+657、
DK7+669、
DK7+681、
DK7+692、
DK7+704、
DK7+716、
DK7+728、
DK7+740、
DK7+752、
左右两侧衬砌边墙施工缝处开槽引流
DK7+764
3、边墙、仰拱有明显涌水的点的治理方案
经调查,边墙明显涌水处只有DK6+875洞室内底部一处,采用集水后钻孔后埋管引排的方法,对于仰拱有明显涌水的点采取钻孔集水后埋管引排的方法,在现场确认有明显的涌水点后,采用凿岩机使用Φ50mm直径钻头在渗水点进行钻孔,钻孔深度:边墙为35cm,仰拱为60cm,然后选择好钻孔与水沟间最短路径,用切割机沿此路径进行切缝,然后人工凿除切缝内混凝土形成槽坑,槽坑宽度为6cm,深度控制为15-18cm,为保证水头梯度,槽坑设置2%的流水坡度。

在槽坑内埋设无纺布包裹好的Φ50mm波纹透水软管,盲管一端插入孔内,一端接入排水沟。

埋好软管后采用M30高强水泥砂浆填充软管与钻孔与槽坑周围空隙,缝隙内水泥砂浆固结后用C40抗渗混凝土回填槽坑。

仰拱存在明显涌水的点的具体位置见下表
鹅岭隧道DK6+625-DK8+000仰拱涌水情况调查详表
序号病害种类里程位置处理方案
1 明显可见涌水,水量约1m³/h DK6+895 仰拱埋管引排
2 明显可见涌水,水量约2m³/h DK7+118 仰拱埋管引排
无明显可见涌水,存在多个出水点,可见气泡,
DK7+128 仰拱埋管引排3
水量约2m³/h
无明显可见涌水,存在一个出水点,可见气泡,
4
DK7+145 仰拱埋管引排水量约0.5m³/h
5 明显可见涌水,可见冒泡,水量约2m³/h DK7+165 仰拱埋管引排
6 明显可见涌水,水量约2m³/h DK7+465 仰拱埋管引排
八、主要的施工工艺
(一)、边墙及仰拱存在渗水但无明显涌水点的治理施工工艺
1、对于边墙及仰拱表面点状渗水,采取针眼法注水溶性聚氨酯
灌浆材料的方法进行处理,事先采用Φ13.5mm直径电钻在渗水点衬砌表面周围钻孔,钻孔深度:边墙为15cm,仰拱为30cm,钻孔与混凝土面呈60°角倾斜钻入,衬砌边墙钻孔在渗水点周围布置成环状,仰拱钻孔布置成梅花型,注浆采用水溶性聚氨酯灌浆材料,钻孔完毕后清洗钻孔,清洗完后在孔内埋设注浆嘴,注浆嘴用专业扳手拧紧固定,注浆时当注浆孔周围钻孔内有浆液渗出时完成对此孔的注浆。

2、施工步骤
2.1、清理:边墙渗水点附近由于之前渗水导致的在边墙表面
遗留有盐质结晶,由于其化学组成基本为碳酸钙和碳酸氢钙的混合结晶体,硬度在0.3~0.4之间,可采用先人工凿除,后使用砂纸打磨的方法,将遗留盐质结晶清理干净;仰拱渗水点清理从大里程往小里程按照间距50m进行分段,逐段清理干净仰拱表面淤泥等杂物,清理干净后仔细找出每段内的渗水点,按照从大里程往小里程的顺序进行渗水处理,确保一段内渗水处理完毕后才能进行下一段的处理工作。

2.2、钻孔:事先采用Φ1
3.5mm直径电钻在渗水点衬砌表面周
围钻孔,钻孔深度:边墙为15cm,仰拱为30cm,钻孔与混凝土
面呈60°角倾斜钻入,衬砌边墙钻孔在渗水点周围布置成环状,由于仰拱渗水情况为区域渗水,故采取段落注浆,注浆段落长度为渗水区域外两端各延伸1m,仰拱钻孔区域内将钻孔布置成梅花形。

钻孔完毕后用高压水枪清洗钻孔,保证钻孔内无残渣,清理完毕后在钻孔内埋设注浆嘴,用专业扳手拧紧固定,衬砌边墙钻孔、仰拱钻孔区域内钻孔布置图如下
边墙渗水点周围钻孔孔位布置示意图图
仰拱渗水段钻孔孔位布置纵断面图(单位:cm)
2.3、注浆:钻孔清洗完成后,在钻孔内埋入注浆嘴,采用专用注浆机在钻孔内注水溶性聚氨酯灌浆材料,注浆压力控制在8-10MPa之间,由于此次注浆为高压注浆,须采用专业注浆嘴及专业扳手进行固定,为保证注浆效果,当临近注浆孔内有浆液渗出时才能停止对此孔的注浆。

附:注浆机压力计照片、专用注浆嘴照片:
照片显示注浆机的压力范围可达到psi,即70MPa左右,此注浆嘴和注浆机是配套使用的,完全可以保证高压下注浆嘴的固定效果,不会发生崩漏现象。

注浆嘴照片
2.4、钻孔回填:由于钻孔深度及钻孔直径比较小,采用抗渗水泥砂浆进行回填,水泥砂浆内添加速凝剂。

速凝剂与水泥质量比为5:100,水泥砂浆初凝完成须将孔位表面打磨平整,以保证衬砌表面外观。

2.5、仰拱注浆段落回查:仰拱注浆完后3天后,按照之前的50m的分段逐段进行仔细回查,查看之前渗水点的治理效果是否良好,若渗水段落仍存在渗水情况,则按照上述的施工工艺重新进行处理。

2.5、施工工艺流程图
(二)、边墙衬砌施工缝处存在渗水点的治理施工工艺
1、对于边墙衬砌施工缝处的点状渗水,采取埋管引流的方法进
行处理,先用Φ30mm 直径电钻在渗水点处钻孔,钻孔深度为10cm ,
然后用切割机沿施工缝两侧进行切缝,然后人工凿除切缝内混凝土形
成槽坑,槽坑宽度为4cm ,深度控制为10cm 。

在槽坑内埋设无纺布
清理
钻孔
注浆 注浆效果检查 钻孔回填及打磨表面 不合合格 仰拱注浆段落回查 不
合 完成处理
合格
包裹好的Φ30mm软管,软管一端插入孔内,一端接入排水沟。

埋好软管后采用M30高强度水泥砂浆填充软管与钻孔及槽坑周围空隙,检查引排效果,待缝隙内高强水泥砂浆固结后用抗渗水泥砂浆回填槽坑。

2、施工步骤
2.1、钻孔:采用Φ30mm直径电钻在渗水点衬砌表面钻孔,
钻孔深度为10cm,以防止钻头钻穿中埋式橡胶止水带,钻孔完毕后用高压水枪清洗钻孔,保证钻孔内无残渣。

2.2、切槽:从钻孔处开始,用切割机平行于衬砌施工缝外2cm
处进行切割,切缝延伸至边墙与电缆沟接合处切开电缆沟侧壁与水沟内侧壁一直延伸至水沟内,切缝深度为10cm,切缝完毕后人工凿出切缝内混凝土,形成槽坑,并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槽坑内混凝土残渣,槽坑与钻孔及电缆沟接合处须人工处理圆顺,防止后续埋管时引起软管弯折。

2.3、埋管:在槽坑内埋设无纺布包裹好的Φ30mm软管,软管一
端插入孔内,一端接入排水沟,软管余长用刀片割除至平齐水沟侧壁。

2.3、固定软管及槽坑填充:由于槽坑较浅且宽度较小,软
管埋设好后,用M30高强度水泥砂浆(配合比见附表)填充好软管与钻孔周围空隙,待高强度水泥砂浆固结后检查排水效果,若存在排水不通畅则仔细检查软管是否存在弯折、破损等情况。

,若
存在相关情况即进行相应整改,检查完毕确定排水效果后,用抗渗水泥砂浆填充满槽坑,待砂浆完成初凝后将砂浆磨平。

2.4、施工工艺流程图
钻孔
开槽
埋管
软管固定
不合格
检查排水效果
合格
槽坑回填
(三)、仰拱、边墙有明显涌水的点的治理施工工艺
1、对于仰拱、边墙有明显涌水的点采取在涌水点钻孔集水,然后从涌水点埋管引排的方法进行处理,为保证集水效果,需先在涌水点周围钻孔注浆封堵,采用针眼法在涌水点周围钻孔封堵,封堵注浆
工艺参照渗水点封堵。

边墙集水封堵钻孔如下图所示:
仰拱集水封堵钻孔如下图所示:
涌水点周围封堵钻孔深度:边墙为35cm,仰拱为60cm。

封堵孔完成后,仰拱凿岩机使用Φ50mm直径钻头在渗水点进行钻孔,钻孔深度:边墙为35cm,仰拱为60cm。

然后选择好钻孔与水沟间最短路径,用切割机沿此路径进行切缝,然后人工凿除切缝内混凝土形成槽坑,槽坑宽度为6cm,深度控制为15-18cm,为保证水头梯度,槽坑设置2%的坡度。

在槽坑内埋设无纺布包裹好的Φ50mm透水盲管,盲管一端插入孔内,一端接入排水沟。

盲管埋好后须进行固定,
采用M30高强度水泥砂浆填充好盲管与槽坑之间的间隙,高强度水泥砂浆需填齐平盲管顶表面,待高强度水泥砂浆凝固后对槽坑进行回填,边墙槽坑抗渗水泥砂浆、仰拱槽坑采用C40抗渗混凝土进行回填。

2、施工步骤
2.1、清理:清理干净涌水点处混凝土表面淤泥等杂物。

2.2、钻封堵孔集水:为保证引排效果,找到具体涌水点后,先在涌水点周围进行钻孔注浆封堵集水,封堵钻孔采用针眼法进行钻孔,封堵钻孔布置图如下
边墙集水封堵钻孔如下图所示:
仰拱集水封堵钻孔如下图所示:
涌水点周围封堵钻孔深度:边墙为35cm,仰拱为60cm。

封堵钻孔完成后在封堵孔内注水溶性聚氨酯灌浆材料,注浆压力控制在8-10MPa之间,注浆时当涌水点内有浆液涌出时停止对此孔的注浆。

2.3、钻孔:封堵完成后,在涌水点处进行钻孔,采用Φ50钻头凿岩机在涌水点处进行钻孔,钻孔深度:边墙为35cm,仰拱为60cm,钻孔完毕后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钻孔内残渣。

2.3、开槽:量取钻孔与周边水沟最短路径,在此路径两测各隔3cm采用切割机切缝,为保证水头梯度和保护埋管,切缝深度为15-18cm,槽坑设置2%的坡度,切缝完成后人工凿除槽坑内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