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索洛模型的我国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索洛模型分析中国经济

索洛模型分析中国经济

目录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经济增长的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经济增长理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经济增长理论的三次革命·······错误!未定义书签。

(1)经济增长理论的第一次革命—哈罗德—多马模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2)经济增长理论第二次革命—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3)经济增长的第三次革命—内生经济增长理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基于索洛模型的实证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索洛模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索洛余值”的我国经济增长策略分析

基于“索洛余值”的我国经济增长策略分析

基于“索洛余值”的我国经济增长策略分析目前我国经济总体水平居世界前列,但人均GDP仍然很低。

本文通过“索洛余值”分析,提出促进我国人均经济增长的三方面途径: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促使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化。

标签:“索洛余值” 人均经济增长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一、我国经济增长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

我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决定了我国经济的世界排名前移、我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提高。

1978年~2001年期间,我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9.3%,从经济增长的趋势看,我国GDP增长率仍然属于高增长类型。

然而人均GDP才是衡量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志。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也取得了高速增长,但因我国人口基数较大,目前我国人均GDP与发达国家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

上述说明,尽管总体上我国已是经济大国,但远远称不上经济强国;同时,我国人均经济增长的相对疲软既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所在。

在使经济总量稳步上升的同时,如何有效提高我国人均经济增长速度,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二、由“索洛余值”分析影响我国人均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多方面。

从技术层面说,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是生产要素,如果各种生产要素都增加,经济水平当然提高。

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和资本。

其次是产业结构,给定生产要素,如果将这些生产要素从附加值较低的产业转移到附加值较高的产业,经济总体水平也会提高。

第三是技术创新,给定生产要素、产业结构,如果技术创新,经济水平同样可以提高。

上述三者中最重要的是技术创新,因为前两者都取决于后者。

从资本积累的角度看,如果技术不创新,投资报酬会递减,资本回报和积累的意愿会越来越低。

所以,除非保持一个很快的技术创新速度,否则就不会有一个很高的资本积累。

从结构变迁的角度看,如果没有新技术,就不会有新的附加值较高的产品、产业。

基于索洛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分析

基于索洛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分析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速研究姓名:王喆学号:405430214220 专业:应用经济学国民经济学摘要:当前总的态势是经济增速持续下调,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而新常态下要有新的发展模式,来确保经济增长的路径稳定。

决定经济增长的两个直接因素是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索洛模型清晰而又简明地表达了这一思想。

索洛模型可以说明储蓄、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无可比拟的优点。

本文基于实事中提出的问题,根据索洛模型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最后得出结论:可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包括结构性减税、放开二胎、延迟退休等措施,来确保中国经济平稳增长。

关键字:经济增长、索洛模型、全要素生产率1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我国经济稳速增长2007年中国经济增速在14%左右,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7.4%,中国经济增速已经连续7年放慢。

新闻提出,在今年中国社科院举行的“中国经济新常态——速度、结构与动力”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十三五”的潜在经济增速指标有望比“十二五”再下调约1百分点,约在6%-6.5%之间。

目前,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而为了保证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下一步必须加快落实深化改革措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经济增长稳定在合理区间,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做起:一、结构性减税;二、放开二胎;三、延迟退休措施。

中国经济目前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

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是当今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这里,新闻中提出的,全要素生产率是指,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即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

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

而潜在经济增速是在能源、资源、人力资源等条件下可以支撑的经济增速。

新闻中,陆旸认为,如果减税比例为五分之一,延长退休年龄五年,全要素增长率(TFP)将从1.4增长到1.6,这时候改革红利将减缓经济减速的趋势,此时,潜在增长率可达7.62%。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条件收敛分析——基于扩展Solow模型的实证研究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条件收敛分析——基于扩展Solow模型的实证研究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条件收敛分析——基于扩展Solow 模型的实证研究摘要:本文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利用扩展Solow 模型对其增长条件收敛进行实证研究。

通过对2000-2017 年的数据分析,发现各区域之间的收敛速度较慢,并且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东部地区收敛速度最快,西部地区最慢。

同时,本文也探讨了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分别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角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条件收敛,扩展Solow 模型,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一、绪论近年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重要阶段。

从国家层面来看,政府将“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列入到国家发展战略中,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等一系列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这也为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然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

为了了解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探索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条件收敛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增长条件收敛是经济学中常用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不同地区或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外部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变化,各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逐渐趋同的情况。

Solow 模型作为增长理论中的经典模型之一,可以用来分析区域经济增长条件收敛的情况。

本文将利用扩展Solow 模型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条件收敛进行实证研究。

二、相关理论(一)Solow 模型Solow 模型是以罗伯特·索洛为代表的新古典派增长理论模型。

Solow 模型基于勒昂孟德假设,认为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资本积累、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三个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

Solow 模型认为,如果各地区的资本产出比率相同,那么各地区的增长率也应该相同。

这一理论被称为“条件收敛”。

(二)扩展Solow 模型在Solow 模型的基础上,有学者提出了扩展Solow 模型,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等因素也纳入到模型中。

对我国20年来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_基于Solow新古典增长模型

对我国20年来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_基于Solow新古典增长模型

期的固定资产投资额。
为了确保样本数据的可比性, Y 和 I 值均 经过 GD P 平减指数 (以 1978 年为 100) 处理, 消
除价格因素, 得到以 1978 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历
年的 Y 和 I 值, 继而得到历年以 1978 年不变价 格计算的 K 值。
2. So low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实证模拟结果 将 So low 改进的C 2D 生产函数模型 Y = eΚt
劳动力一向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之一, 在相同条件下, 投入生产的劳动力越多, 产量也越高。 而近 20 年来, 劳动力投入对我国 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 8. 58% , 年均拉动我国 经济增长 0. 79%。劳动力的增加对我国经济增 长的作用较小, 原因应在于我国劳动力供给充 足甚至可以说是过剩。 看来在一个资本匮乏而 劳动力充足的经济中, 增加劳动力投入可能不 会很快地、大幅度地提高产出。
济学。
收稿日期: 2005209229
经济增长理论认为: 无论是穷国还是富国, 其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必定安装在相同的四个轮 子上。 这四个轮子是: 人力资源 (劳动供给、教 育、纪律、激励)、自然资源 (土地、矿产、燃料、环 境质量)、资本 (机器、工厂、道路) 和技术 (科学、 工程、管理、企业家才能) [1]。 在这四个要素中, 自然资源是一个不易量化并在经济增长模型中 得到实证的要素, 而其他三大要素均可量化, 并 可通过索洛 (R. So low )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来 描述经济增长与要素投入之间的量的关系 ( So low 基于科布2道格拉斯 (C 2D ) 生产函数建 立新古典增长模型, 量化了经济增长因素)。
= = Y
e K L e K L Κt Α Β
0. 0316t 0. 5080 0. 3594

利用索洛模型分析我国经济增长【完整版】

利用索洛模型分析我国经济增长【完整版】

利用索洛模型分析我国经济增长【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放心下载)目录摘要 (1)Abstract (1)一、经济增长理论的开展 (1)〔一〕经济增长的定义 (1)〔二〕经济增长理论 (1)〔三〕经济增长理论的三次革命 (2)〔1〕经济增长理论的第一次革命—哈罗德—多马模型 (2)〔2〕经济增长理论第二次革命—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3)〔3〕经济增长的第三次革命—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3)二、基于索洛模型的实证分析 (4)〔一〕索洛模型 (4)〔二〕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5)〔三〕我国经济增长的源泉 (9)三、结论 (10)参考文献 (11)利用索洛模型分析我国经济增长摘要:本文首先通过介绍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根本概念和经济增长理论的开展演变,然后利用索洛模型选取1978年—2021年数据建立了我国经济增长的生产函数模型,利用E-view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技术进步、资金投入、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奉献率,反映了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得出技术进步是我国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源泉,而且为了提高我国的人均收入必需控制人口增长。

关键词:索洛模型,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理论,科技进步.Abstract: The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the evolvement of the economic growth theory. Then the Solow Model and the data from 1978 to 2021 are used in the paper by which the influence of capital, labor and technique progress on the country’s economic growth is analyzed, and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economic growth brought about by technique progress, capital and labor input is calculated. Then analyze the reasons of constant economic growth,and the population growth should be controlled strictly.Key words: Solow Model, economic growth, asset price inflation,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一、经济增长理论的开展〔一〕经济增长的定义关于经济增长的定义,一直是经济学中争论的焦点,目前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其中一种认为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某个地区能够生产出的所有产品在一个长时期内能够保持的不断增长,也就是说该国家或地区的实际总产出的不断增长。

计量 经济学论文,基于索罗模型的我国经济因素增长分析

计量 经济学论文,基于索罗模型的我国经济因素增长分析

09级经济学专业《经济分析方法与手段》课程论文目录一、经济增长因素的理论分析 (1)二、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 (2)(一)柯布—道格拉斯(Cobb -Douglas)生产函数法 (2)(二)索洛(Solow)余值法 (3)三、实证分析 (4)(一)变量的确定 (4)(二)参数的估计 (4)(三)模型的检验 (5)(四)分析 (9)四、索洛模型的分析 (10)五、加速我国科技进步的建议 (11)i鲁陈慧:基于索洛模型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摘要本文首先通过介绍经济增长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和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演变,然后利用索洛模型选取1978年—2009年数据建立了我国经济增长的生产函数模型,利用E-view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技术进步、资金投入、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反映了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得出技术进步是我国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源泉,对促进技术进步,加快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索洛模型,科技进步,经济增长,贡献率ABSTRACTThis essay first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in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growth theory, and then use the Solow model from 1978- 2009data to establish our country's economic growth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 using E-views software for data processing technical progress, capital investment, work investment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growth rate, reflecting the capital, labor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to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s different influence, reach technical progress is our country economy to maintain long-term stability of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 of growth, to promot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ccelerate economic development recommendations.Keywords: Solow mode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Economic growth,Contribution rateiii引言经济增长理论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论题,经济增长是指经济实际总产出或人均实际产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的持续增长。

对我国20年来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Solow新古典增长模型

对我国20年来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Solow新古典增长模型
用 较 小 , 术 进 步 对 经 济 增 长 的促 进 作 用 也 略 显 不 足 。面 对 资 源 和 环 境 的压 力 , 国 应 尽 快 实现 经 济 增 长 方 技 我 式从粗放型 向集约型的转变。
关 键 词 :新 古 典 增 长 模 型 ; 济 增 长 ;实证 分 析 经 中图分类号 : 1O3 F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7— 0 3 2 0 )30 7一 6 17 2 (0 6 0 —0 0叫
描 述 经 济 增 长 与 要 素 投 入 之 间 的 量 的 关 系 ( oo 基 于 科 布 一 格 拉 斯 ( — 生 产 函 数 建 S lw 道 C D)
不 同 的 样 本 点 表 示 不 同 的时 间 , 技 术 的 发 展 而
恰恰 是 与 时 间 紧 密 相 关 的 。 是 15 于 9 7年 , o o S l w
作者简介 :汪伟(9 8 , 安徽池州人 , 1 7 一) 男, 经济学硕士 , 安徽工业大学文 法学院教 师, 究方向为政府经 研
济学。
收 稿 日期 :20 —92 0 50—9
经 济 增 长 理 论认 为 : 论 是 穷 国还 是 富 国 , 无 其 经 济 增 长 的发 动 机必 定 安 装 在相 同 的 四 个 轮
新 古 典 经 济 增 长 模 型 的 基 本 公 式 。 它 表 明 经 济
示 规 模 报 酬 递 增 、 变 和递 减 ; 为 效 率 系 数 , 不
是 广 义 技术 进 步 水 平 的反 映 。
在 此 模 型 中 , 然 引 入 了 技 术 要 素 , 是 虽 但
・7 ・ 0
A L ( C— 生 产 函 数 ) 其 中 。 数 y 表 示 产 K 即 D 。 参 出 , 表 示 资 本 投 入 , 表 示 劳 动 投 入 ; 、 分 K L 别 表 示 资本 与 劳 动 的产 出 弹 性 , 满 足 O ≤ 且 ≤

基于索洛模型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动力的探索

基于索洛模型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动力的探索

基于索洛模型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动力的探索基于索洛模型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动力的探索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毛宁摘要: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被誉为“中国奇迹”。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成了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繁荣?未来中国继续发展的动力又在哪里?带着这样两个问题,本文以索洛模型为理论指导,选取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经济数据,研究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利用SPSS软件的回归分析功能,估算这三个方面对经济增长的具体贡献率,进而得出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其次是技术进步,劳动力的贡献最小甚至为负的结,并为未来中国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建议。

关键词:索洛模型;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率;技术进步;回归分析一、前言谈到宏观经济,首先就要面对经济增长这个永恒的话题。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能力的增长,也即用货币形式表示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中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毋庸置疑,没有谁不希望保持经济增长,但是用什么方法实现经济增长,经济学家们在探索过程中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强调投资的重要性,有的认为提高劳动力素质是关键,还有的坚持技术进步才是制胜法宝。

总而言之,正是在这种“百家争鸣”的氛围中,各种经济增长理论先后被提出、发展和完善,其中,诞生于20世纪早期以索洛为代表人物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尽管它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性无法克服,但是索洛模型在今天依然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不少中国学者都曾围绕索洛模型开展相关研究。

侯荣华(2000)由中性技术进步的生产函数出发,推导索洛增长速度方程,提出准确衡量技术进步速度的公式,并对产出的资本和劳动弹性系数α、β提出了独特的算法,为现实中计算要素贡献率提供了便利。

i韩立杰、于海滨、刘喜波(2007)利用索洛模型选取1978年-2004年数据,实证研究了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计算出资金投入、技术进步、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而说明资金投入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技术进步,劳动投入相对较小。

基于索洛模型的我国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基于索洛模型的我国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基于索洛模型的我国经济增长实证分析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迅速,研究我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就显得格外重要。

基于索洛模型利用新古典增长理论对我国1982-2009年的数据进行收集,实证分析了资本,劳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关键词:经济增长;索洛模型;贡献率;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的话题一直以来都是众多学者热议的对象,学者们可以从多个视角来对经济增长研究,比如从外贸角度,消费角度,投资角度,人力资本角度等等来探究经济增长的来源。

而本文主要是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索洛模型出发研究经济增长的来源,利用计量经济学分析了资本,劳动,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不少学者也从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俞林(2011)利用索洛模型选取1978-2009年数据建立了我国经济增长的生产函数模型,得到技术进步、资金投入、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得出技术进步是我国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源泉。

刘鑫(2008)基于索罗模型,收集了1988-2005年湖北省的数据,根据索罗模型,对影响湖北省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表明,制约湖北省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是国外投资,劳动和资本在现实中不能完全相互替换。

韩立杰、于海滨、刘喜波(2007)利用索洛模型选取1978-2004年数据,实证研究了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说明资金投入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占据主要地位,其次是技术进步,劳动投入相对较小。

本文主要不同于以往学者的地方在于在计量经济学模型中加进了技术数据,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指代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源泉进行分析,探究资本、劳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后得出结论。

1 经济增长的概述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较早的文献中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实现的增长。

总产出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

基于索洛模型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粗略分析

基于索洛模型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粗略分析
生变 量 。
本 折旧 , 资本存量就要增加 , 总产出随之上升 ; 反之 , 总产出随之 下降。这就说明 , 如上的人均 资本运动方程表达着整体经济 的运
行情况 。 3 均 资本 与 人 均 产 出 入
假 ‘ 设
平以增长率 g增长 。
_
曹g 、 从事发 明创造 和


索洛经济增长模 型
果时期 t 的人 均资本 为 t,那么时期 t 的人 均产出为 =厂 ) ( ,
时期 f l + 的人均投资为 ‘ ( ,时期 t 的人均重置投 资 “= ) +l 为 + = 。时期0 是经济的起始运行期。 总量生产函数 : y:F( ) K, () 1 随着各个 时期 t 的人均资本 t的不断上升 , 人均产 出将不断 人均产 出 Y=Y/ 人均资本 k L, =K/ , 而可得人均产 出 增加 。但 由于边 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 .人均投资增 加越 来越 L 从 函数 :Y= () ,J Y=,() i } 七 =F( L 1=F(, K/ , ) k1 ( ) ) 2 小。 同时 , 资本折旧却始终 以不变的 比例 在进行着。 这样一来 , 其 中Y K, 分别表示经济 中的总产出 、资本投入 和劳 动投 人均净投资越来越少 , , L 最终 下降到零 . 此时的储蓄完全用于补偿 入。 资本损耗 以维持资本存量不变 ,经济运行停 留在人均资本 k 上
投资与创业 21. 02 8
高校论坛
基于索 洛模 型对 中国经济增长的粗 略分析
尹 佩 玉
( 中南财 经政 法大 学统计 与 数学学 院 湖 北 武汉 4 0 7 ) 3 0 4
摘 要: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是通过研究经济增长的 因素以寻求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在现 实和理论分析的基 础上 构造 一 个 中国经 济增 长模 型 。主要 基 于 索洛 经济增 长模 型 , 国 民储 蓄率 、 费率 、 资率 、 济增 长率等 4 将 消 投 经 个 变量 纳入分析 , 出我 国经 济增 长的 因素 。相应 经济 增长政 策 的着 力点应放 在 转 变经济 增 长方式 、 大财政 性 得 加 教育投入、 提高人力资本存量、 以科技进步带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 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等方面。 关键 词 : 经济增 长 ; 索洛模 型 ; 均 资本 ; 均 产 出 人 人

基于索罗模型的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基于索罗模型的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 .8 ) 03 0 (. 4 38 ) 6
g s ;sSY 是储蓄率 , =/ (= / , k k是常数 , 即资本一 产出 比率 ) 该模型认 。
为经济增 长率 由国民储蓄率 和国民资本产出 比例决定 。 国民资本
R' 0 9 0 g' 0 9 8 DW:13 9 F= 9 .3 - . 9 7, - . 8 7, - = = - ,7 , 4 71 6
y为个 年的 G P 用 以衡量经济增长 的情 况。 D,
( ) 型估计 二 模 对模 型两边取对 数 , : 得
l Y =n e n + lK n n lA+d Kh y n 删 己+

长 。…它表 现为货 币形式 的总产值 、 国民生 产总值 、 国民收入 的增
加, 或人均产量的增长。 经济增长是经济 发展的基础 , 影响一个 国
二 、 证 分 析 实
作相关系数矩阵可 以看出 , 相关 系数 均大于 08 .。一般认 为 , 性会 过度地影响最小二乘估计。 因此 , 考虑删除不显著的因素国外投资 :结果 如图 : ,
Yt - . 3 + . 7 h . 0 L + = 2 7 5 06 +12 4 。u
维普资讯
《 现代经济》 2 0 0 8年 第 7卷 第 1 期( 总第 8 0期 )
基于索罗模型的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刘 鑫
( 北京林业大学统计 系,北京 10 8 ) 0 0 3

要: 本文基于索 罗模 型, 收集 了 18 ~ 0 5 湖北省的数据 , 9 8 20 年 根据 索罗模型 , 对影响湖北省经济增 长的 因素进行 了实证分析 。
家或地区的综 合实力 , 因此 , 必要对影响经济 的因素进 行分析 , 有

结合索洛模型分析我国经济增长

结合索洛模型分析我国经济增长

结合索洛模型分析我国经济增长1经济增长理论概述经济增长理论成为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索洛等人建立的新古典增长理论。

索洛最早提出的增长理论源于对哈罗德一多马增长理论中的缺陷的修正。

为了克服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的局限性,索洛、斯旺、和萨缪尔森等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类新的增长理论。

这类模型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认为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的!刀锋式的增长路径是可以避免的,充分就业的稳定增长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调整生产中的劳动与资本的配合比例来实现。

同时,索洛等人还指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不是资本积累和劳动力的增加,而是技术进步才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索。

因而存在一个最优的储蓄率,使得人们的消费水平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达到自身的最优化。

消费是连接生产与再生产的关键环节,既是生产的终点,同时也是生产的起点,消费的增长必然会促进生产的增加,从而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因此消费或储蓄跟经济增长之间,应当保持恰当的比例关系才会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储蓄率过低,经济发展往往缺乏后劲,而储蓄率过高,则会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中的资金需求,使得投资不足,导致生产的萎缩。

结合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需求不足仍很突出,消费市场一直难以启动,投资需求特别是民间投资需求不旺,直接影响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因此,要保证储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合理比例关系,必须将储蓄进行分流,既要提高消费的比重,又要有效地将部分储蓄转化为投资,从而扩大市场需求,拉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2.3大力引进外资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我国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与发达国家不尽相同,经济的最终稳态也不会相同,但是,目前我国的经济相对落后,人均资本存量相对于发达国家较低却是不可否认的现实。

因此,为了避免贫困陷阱,我国应该大力投入资本,提高人均资本存量。

突破k点分界,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最终能够稳定在一个相对较高资本存量水2索洛经济增长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启示2.1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积极发展科学技术索洛的增长理论假定生产函数是新古典的,具体形式为:Y=F(K,AL)。

基于索罗模型的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基于索罗模型的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基于索罗模型的经济增长实证分析作者:王怡来源:《商情》2017年第02期(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分析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一直是经济学中的热门话题。

劳动力和资本的积累都会对经济产生影响。

本文基于索罗模型,收集2005—2014年重庆市的数据,根据索罗模型,对影响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经济增长索罗模型实证分析1重庆市经济概况根据统计局的数据,从2005年到2014年,重庆市GDP翻了四番,从2005年的 3467.72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4262.6亿元。

在经济增长速度上,重庆市GDP增长率常年保持在10%上的水平,并且一直领先于全国GDP增长水平,2010年后,在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有所放缓的情况下,重庆市经济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2005—2014年,重庆市经济总量高速增长的同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也在高速增长,并且在增长额的绝对值上是基本相等的。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重庆市2005年GDP 3467.72亿元,2014年为14262.6亿元,平均每年增长约1079.49亿元;而固定资产投资2005年为1933.16亿元,2014年为12285.42亿元,平均每年增长约1035.23亿元,与GDP增长额大体相等,这充分体现了资本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

其次,重庆市三次产业的比重相较稳定,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介于1.8%—4%之间,第二产业在29%—37%之间,第三产业在60%—69%之间。

其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重庆市经济贡献最大。

2重庆市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2)经济意义检验从模型的估计可以看出,投资增加对就产出的增加有促进作用,而且投资项的系数为0.5825,说明重庆的投资对其经济增长具有比较显著效;劳动项的系数为2.3661,说明劳动的增加同样对重庆GDP的增长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重庆市2005—2014年的数据显示重庆市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较高,不仅说明了近年来重庆市单个劳动力素质有所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并且和重庆市劳动力就业结构有关,由表1可以看出,劳动力从第一产业逐渐向第二、三产业流动。

中国经济增长动因的索洛模型拟合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动因的索洛模型拟合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动因的索洛模型拟合分析卞金钟(连南瑶族自治县统计局,广东 清远 513300)摘 要:本文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数据为基础,分析资本、劳动投入与技术进步对GDP的影响程度。

运用SPSS软件,对原始数据求对数,运用回归,结合定性分析方法,研究它们对经济增长贡献程度。

结果显示,我国改革开放后的40年,投资对经济起着绝对的推动作用,技术进步紧随其后,劳动投入的增加,帮助广大从业人员顺利承接了投资和技术进步等方面的调整变化,整体上夯实了经济发展基础,提高了经济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结论:为了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可以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应对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低位徘徊下的经济转型升级;适当减缓投资增速,减少重复投资和资产减值风险;完善技术创新制度基础,长效解决创新难题。

关键词:索洛模型;经济增长;要素贡献;回归分析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37X(2019)01.0010-04一、前言我国自1978年开启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先后超越英国、德国和日本,至今稳居世界第二宝座。

经济发展过程中,既有学者对数据的质疑,也有次贷危机、贸易摩擦、贸易战的冲击,但中国经济始终未象其他经济明星的黯然陨落。

中国经济凭借“中国制造”的品种齐全和广阔的“中国需求”,克服种种质疑和阻力,自成体系,成功实现供给和需求的螺旋交替上升,实现了经济的稳步、坚韧增长。

本文以数据说话,挖掘经济发展中的自身规律,避免借鉴小国经验的不适和盲从。

二、索洛模型技术进步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影响十分巨大,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当年都曾凭借技术进步,成功突破人口小国的限制,发展成当时最为强大的国家。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深知科技进步的重要性,便尝试构建模型,直观反映、度量技术进步对经济的影响,以使美国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但技术进步并不如资本和人口投入那么容易统计,于是罗伯特索洛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将技术进步想象成投入要素参与经济发展,运用间接的方法将其分离出来,从而得到新的生产函数表达式:Y=A(t)F(K,L)=A T K L()αβ 式中,Y、A、K、L分别代表产出、技术进步、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t变量表示时间,α、β分别代表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系数和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系数,且α+β可以大于1,等于1或小于1,相应表示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入不变和规模收益递减。

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经济增长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重大经济问题,二战以后,经济增长已由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发展为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增长经济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在实现了经济转型软着陆后,更是保持了7%~8%的高增长率。

那么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呢?本文利用索洛——米德经济增长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增长进行了分析。

一、经济增长方式与增长质量概述所谓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如何处理经济增长的数量扩张和质量提高的关系,如何分配和使用各生产要素,如何完成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途径,它反映的是经济增长的总体特征。

经济增长方式决定增长质量,在采取一定要素配置,构成某种经济增长方式后,其对应的结果就是一定的经济增长质量。

经济增长质量反作用于增长方式,虽然增长质量是某种增长方式的必然结果,但通过不同增长质量的对比分析,各国政府和经济机构会能动地调整要素配置,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二、引入索洛——米德经济增长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1.索洛——米德经济增长模型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经济增长是一个社会数量上表现的经济活动成果的增进,可以用GNP、GDP、NI等总量指标及相应的人均量指标的动态指标来予以衡量。

在此笔者较倾向于美国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观点,即认为经济增长是“一国总产出跨时期的增长,经常用一国的实际GDP的年增长率来衡量”。

另外,对于经济增长的认识,还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目前我国理论界和实际部门一致认为经济增长的概念应建立在包括物质性生产和非物质性生产范围之上,即经济增长是包括服务在内的最终产品总量的增加;第二,一般的经济增长是指长期的活动,即实际生产能力或国民财富的增加,并不包括经济周期中的扩张阶段,即短期性的经济增长;第三,量度经济增长应该用实际经济增长率反映,即剔除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因素,按基期固定价格计算。

经济增长理论分析 — 基于索洛模型

经济增长理论分析 — 基于索洛模型

经济增长理论分析—基于索洛模型摘要:索洛模型提出了经济增长均衡的条件,然而现实中经济均衡却从没有出现过。

针对该问题,内生增长模型应运而生,其在技术条件内生假定下阐述了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得出经济增长不会存在均衡的结论。

然而,在假定技术外生的条件下,通过对生产函数的合理修改,也能得出经济增长不存在均衡的结论。

关键词:生产函数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知识存量人均有效劳动有效资本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一、前提假定:1.生产函数为Y=F[A(t)K(t),B(t)L(t)]。

A(t)为技术函数,B(t)为知识存量,K(t)为物质资本存量,L(t)为劳动力。

产出主要由两个因素来决定:一是有效资本,其由技术函数和物质资本存量决定,并且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物质资本的生产效率上,即A(t)K(t)。

二是有效劳动,其由知识存量和劳动量决定,即B(t)L(t)。

2.dA/A=a ,a为技术进步率。

dB/B=b,b为知识存量增长率。

3.投资等于储蓄,即I(t)=s·Y(t),s为边际储蓄倾向。

dK(t)=s·Y(t)-σK(t),σ为折旧率。

4.k=A(t)K(t)/B(t)L(t),k称之为人均有效劳动有效资本。

5.k的边际生产率呈现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

但其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即A (t)/B(t)和K(t)/L(t)。

A(t)/B(t)越大边际生产率递减的越慢,K(t)/L(t)越大边际生产率递减的越快(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

二、模型分析:1.人均有效劳动有效资本k与时间t的关系为:dk(t)=D[A(t)K(t)/B(t)L(t)]=d[A(t)/B(t)·K(t)/L(t)]=[dA(t)·B(t)-dB(t)·A(t)]/B(t)2·[K(t)/L(t)]+[A(t)/B(t)]·[dK (t)·L(t)-dL(t)·K(t)]/L(t)2=[dA(t)/B(t)L(t)-dB(t)/B(t)·A(t)/B(t)·L(t)]·K(t)+[dK(t)/B(t)L(t)-dL(t)/L(t)·K(t)/B(t)·L(t)]·A(t)=[dA(t)·K(t)/B(t)L(t)-dB(t)/B(t)·A(t)·K(t)/B(t)·L(t)]+[dK(t)·A(t)/B(t)L(t)-dL(t)/L(t)·A(t)K(t)/B(t)·L(t)]=[dA(t)·K(t)/B(t)L(t)+dK(t)·A(t)/B(t)L(t)]-[b·k(t)+nk (t)]=[dA(t)/A(t)·A(t)K(t)/B(t)L(t)]+[dK(t)/K(t)·K(t)A (t)/B(t)L(t)]-[b·k(t)+nk(t)]=a·k(t)+dK(t)/K(t)·k(t)-[b·k(t)+nk(t)]dK(t)/K(t)=[sY(t)-σK(t)]/K(t)=sY(t)/K(t)-σ=sY(t)/B(t)L(t)·B(t)L(t)/A(t)K(t)·A(t)-σ=sy(t)/k(t)·A(t)-σdk/dt=ak(t)+sy(t)·A(t)-σk(t)-[b·k(t)+nk(t)]=sA(t)·y(t)-(σ+b+n-a)k(t)2. 分两种情况来讨论该问题:①σ+b+n-a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 △A
K, / 证 分 析 , 林 (0 1 利 用 索 洛 模 型 选 取 1 7 — 2 0 俞 21) 9 8 0 9年 数 据 Y dK + F( L) Y d A。
建 立 了我 国经济增 长 的生 产 函数 模 型 , 到技 术进 步 、 得 资金 投入、 劳动投入 对经济 增长 的 贡献 率 , 出技术 进 步 是我 国 得
N 0.1 201 9, 1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enB s es rd d s y dr ui s T a e n ut n I r
21 年第 1 01 9期
基 于 索洛模 型的我 国经济增长实证分 析
胡 蕾
( 徽 大 学经济 学院 , 徽 合肥 2 O0) 安 安 3 6 1
( w— MP 代 表 劳 动 的 价 格 ; — MP 表 示 资 本 的 价 L, r K,
( —0表 0表示 资 本 在 用 索洛模 型选 取 17 —20 9 8 0 4年 数 据 , 证 研 究 了 资 本 、 实 劳 格 ;1 ) 示劳 动 在 总产 出 中所 占的份 额 ;
动 和技术进 步对 我 国经 济 增 长 的 影 响 , 明 资金 投 入 在我 总 产 出 中所 占 的份 额 ) 说 国 经 济 增 长 中 占据 主 要 地 位 , 次 是 技 术 进 步 , 动 投 入 相 其 劳
综 上 可 得 : Y/ △ Y一 ( 一 e △L I O △ K+△A A。 1 ) / K/ + /
从 上 面 这 个 公 式 我 们 得 出 : 产 出 的 增 长 率 来 源 于 三 总 对 较 小 本 文 主 要 不 同 于 以 往 学 者 的 地 方 在 于 在 计 量 经 济 个部 分 , 劳动投入 的增长率 , 资本 投入 的增 长 率 以及技 术进 学 模 型 中 加 进 了技 术 数 据 , 研 究 与 试 验 发 展 ( 以 R&D) 费 经 步率 。 指 代技术进 步 , 我 国 经 济 增 长 的 源 泉 进 行 分 析 , 对 探究 资
动 , 术 对 经 济 增 长 的 影 响 。 不 少 学 者 也 从 对 此 进 行 了 实 技
上 式 同 除 以 Y, 得 : Y— MP / 可 dY/ L Y d L + MP K/ 在离 散的情 况下 , 式可 以表述成 : 上
△Y/ : MPL/ Y = Y △L + MP Y △K + F( I) K/ K, /
本 、 动 、 术进步 对经 济增长 的贡献率 , 后得 出结论 。 劳 技 最
3 有 关 索洛模 型 的介 绍
1 经 济 增长 的 间 跨 度 上 , 个 国 一 家 人 均 产 出 ( 人 均 收 入 ) 平 的 持 续 增 加 。 较 早 的 文 献 中 或 水 是 指 一 个 国 家 或 地 区在 一 定 时 期 内 的 总 产 出 与 前 期 相 比实
中 图分 类 号 : 2 F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 0 1 1—0 70 17 -1 8 2 1 ) 90 0 -2
经 济 增 长 的 的 话 题 一 直 以 来 都 是 众 多 学 者 热 议 的 对
为 了 将 总 产 出 的 增 长 率 的 来 源 更 直 观 的 看 出 来 , 们 我
K L) 增 长 的 来 源 。 而 本 文 主 要 是 从 新 古 典 增 长 理 论 的 索 洛 模 型 K + F( , d A 。 ( L指劳动边 际成本 ; K指 资本边 际成本) MP MP 出发研究经 济增长 的来源 , 用 计 量经 济 学分 析 了资本 , 利 劳
一( w L Y) △L L+ ( K/ △K/ / / r Y) K+ ( F ( L) A/ △A/ K, Y) A
一 ( 一日 △L I 0 △ K+△A/ 1 ) / K/ + A
实 中不 能完全相互 替换 。韩 立杰 、 于海 滨 、 喜 波 ( 0 7 利 刘 20 )
象, 学者 们可 以从 多个 视角来 对 经 济增 长研 究 , 比如从 外 贸 可 以 将 总量 生 产 函 数 进 行 全 微 分 , : = dY /dL *d 有 dY
aK dK+ F( L K, )*dA—M P dL + MPK d I 角 度 , 费 角 度 , 资 角 度 , 力 资 本 角 度 等 等 来 探 究 经 济 L+ dY/ 消 投 人

要 : 国 自改 革 开 放 以 来 经 济 增 长 迅 速 , 究 我 国经 济 增 长 的 源 泉 就 显 得 格 外 重 要 。基 于 索 洛 模 型 利 用 新 古 典 增 我 研
长 理 论 对我 国 1 8 — 2 0 9 2 0 9年 的 数 据 进 行 收 集 , 证 分 析 了资 本 , 动 , 术 进 步 对 经 济 增 长 的 贡 献 率 。 实 劳 技 关 键 词 : 济 增 长 ; 洛 模 型 ; 献 率 ; 术 进 步 经 索 贡 技

2 O世 纪 5 O年代 末期 以 罗伯 特 ・索 洛为 代表 学者 的研 究创 造 了新 古典 增长 理 论 , 理 论将 注 意 力 集 中于 资本 积 此
经 济 保 持 长 期 稳 定 增 长 的 重 要 源 泉 。刘 鑫 ( O 8 基 于 索 罗 2O )
模型, 收集 了 1 8 — 2 0 9 8 0 5年湖 北省 的数据 , 据索 罗模 型 , 根
对 影 响 湖北 省 经 济 增 长 的 因 素 进 行 了 实 证 分 析 表 明 , 约 制 湖 北 省 经 济 增 长 的 首 要 因 素 是 国 外 投 资 , 动 和 资 本 在 现 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