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十一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专题评估检测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二十一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2节)

人民版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二十一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2节)

知 识 研 读 知识梳理
3.新发展 (1)背景: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 从 新民主主义 向 社会主义的过渡和建设 社会主义 ,是一 个全新的课题。 ( 2 ) 著 作 : 《 论 人 民 民 主 专 政 》 、 《 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题》。 (3)内容 ①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② 社会主义工业化 和 社会主义改造 同时并举的理论。 ③正确处理工业同农业 、轻工业 的关系,走出一条适合 中国国情的 工业化 道路。
专题二十一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孙中山三民主义。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 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 响。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指导意义。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
知 识 研 读 知识梳理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背景 (1)中国的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事业进入关键时期。 (2)基于对 国内外形势 、中共肩负的 历史任务 及其 自身建设实际 的清醒认识和准 确把握。 2.内容 (1)中共始终代表中国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代表中国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知 识 研 读 知识梳理
(2)过程 ①在197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 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 前看》的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 宣言书。 ②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理 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知 识 研 读 知识梳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三历史复习课: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高三历史复习课: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高三历史复习课: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近代中国第一次详细阐述的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集中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广大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民生富裕的愿望,因而它不但受到资产阶级的拥护,也受到包括劳动人民在内的一切民主派的拥护。

在一个时期内,它成为革命党人的战斗口号和团结旗帜,对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

【主要内容】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默写、背诵提示】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同盟会宗旨、三民主义最早提出的标志、三民主义的内涵及其核心内容、意义。

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提出背景、基本内容、对旧三民主义的发展、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意义。

【重点、难点破解】出题的可能性较大,选择题、非选择题都可人题,复习应全面、深入。

对三民主义的内涵一定要理解、记准。

注意比较新旧三民主义在民族、民权、民生方面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民生主义要特别关注,有可能出材料题。

另外还要注意在三民主义指导下革命党人开展的革命斗争。

命题人也可以纵向考查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发展历程。

【主要内容】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方面的论著以及主张;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默写、背诵提示】工农武装割据:论著、内涵、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著作、思想主张、意义。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著作、思想主张、意义。

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重点、难点破解】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这是一个只能让学生死记硬背的问题,凶为这一问题原则性很强,不允许学生随意发挥,同时从知识深度和理论高度来看,学生也无法驾驭这一问题。

因此教师只需要将教材现有的表述条理化,便于学生识记即可。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高效复习: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高效复习: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主要经验:党的领导权,又斗争、又联合, 区分官僚资和民族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 合,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七、党的建设理论
• 着重于党的思想建设:用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 •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 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反对 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接受党内和党外的 双重监督。 •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贯彻民主集中制;培养和造就事业接班人。
4、走向成熟:1992年南方谈话 围绕的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 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 展生产力;“三个有利于”标准。 5、形成体系: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 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6、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年十五大
在改革开放中,我们解放思想,先后冲破了“个 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所有制崇拜”,分别在 哪次会议?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 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 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20世纪以来新时期的理论
辛亥革命指导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义建设指导思想


第16课
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的理论
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秒 杀
1、(2012年海南卷)1918年1月,孙中山说:
“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 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 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 ( ) 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 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 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
12、 (2012江苏)以下各段文字均出自毛泽东的著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轮复习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轮复习
②1915年“护国运 命” ③ 1917年、1921年两次“护法运 动” 动” 说明:在半殖半封的中国,三民主义

不能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於 1913年发动的讨伐袁世 凯的一场战争﹐又称“ 癸丑之役”﹑“赣宁之 役”。事情的起因是袁 世凯买凶刺杀宋教仁案 件的真相大白
★二次革命
关注工农生活状况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民主 革命纲领 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的 性质:
本质上仍然是 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纲领
交集:反帝反封建
补集: 革命思想、主力、前途等
三、发展
(一)背景:
(二)提出: 1924国民党“一大” 《宣言》 接受中共主张 ——反帝反封建 1、内容:
确立三大政策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重解三民主义 ——旧到新 2、“新”的体现: 3、标志:国共合作实现 国共合作建立
《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社会性质 主要矛盾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工、农、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统一战线) 无产阶级 两步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
革命任务
革命性质
革命动力
领导阶级 革命阶段 革命前途
1945年中共七大上,把毛泽东思想写入新的党章, 并且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报告为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和解放战争在全 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奠定了思想基础。
光明
VS 黑暗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和政策,阐明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 性质、政权组织等新民主主义国家 学说

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总结

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总结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易错点1. 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到了新三民主义才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2. 毛泽东思想并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而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出概括所形成的科学思想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易混点1. 三民主义的地位:民族主义是革命的前提(民族革命);民权主义是革命的核心(政治革命);民生主义是革命的补充(社会革命)。

2.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具体的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指导思想、方法、途径和具体方针。

两者都是新民主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指导思想、政治纲领。

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标志、灵魂;新三民主义充分体现出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华,符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要求。

3. 四大理论成果解决的问题不同:三民主义重点解决在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后,最终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问题;毛泽东思想重点解决如何取得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问题;邓小平理论重点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4. 对中国共产党理论成熟的过程,可用一、二、三概括一个真理,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2014高考历史考点汇总: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014高考历史考点汇总: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014高考历史考点汇总: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1)主要内容:①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开展民族革命,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②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就是开展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此为三民主义的核心)③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2)作用:①进步性: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②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从而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2.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1)内容:①民族主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②民权主义,主张民权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提倡普遍平等的民权;③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2)作用:进步意义:①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②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精神,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基本一致,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2)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二、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1)工农武装割据时期: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张图学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3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继承和发展
背景 1.1978 年思想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
讨论,解放了思想。
2.1978 年底,邓小平发表讲话,冲破
了“两个凡是”的禁锢,中国共产党
过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第(1)题
解析:差距过大等社会问题,必须要防微杜渐,实行平均地权,即 民生主义,故C项正确;
三组题讲透
(1)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 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 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 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 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C )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中没有提到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问题,废除封建土地制 度也不是孙中山这一时期的革命目标,故D项错误。
小积累 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小积累
A.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
第(2)题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新三民主义的主张,而非旧三民主义,强调的 是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民族压迫,并不是强调暴力推翻清廷统治, 故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故排除;C项属于新三民主义 之民生主义,与题干无关,排除。

高三历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高三历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虽然两个主义并存,但当时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其原因有: ①新三民主义不仅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也代表工人、 农民的利益,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成 为各阶层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和旗帜。②中共处于幼年时期, 无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小。③国民党的力量和影响比共产党大。
• (2008年广东单科,7)《民报》创刊号刊 登黄帝象(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
• 3、实践。1912年春,孙中山按照三民主义思想, 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4、评价。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 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集中反映了资产阶 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 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它指导资 产阶级推翻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它没有明确 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 纲领,因此,它不可能指导资产阶级革命派取得反 帝反封建革命的胜利。
•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 解析:B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 生活的中心。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 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 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 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 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 城市化就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经济 学上从工业化的角度来定义城市化,就是农村经济转化为城 市化大生产的过程。根据定义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城镇发 展最快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
重大挫折,显露了三民主义的缺陷。②孙中山在中 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的主 张,对三民主义做出了符合时代潮流的解释。 (122)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精练(二十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精练(二十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精练(二十二)第二十二单元(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徐州模拟)《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

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

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2.(2012·淮安模拟)孙中山早年提出:“中国有很坚固的家族和宗族团体,中国人对于家族和宗族的观念是很深的……由这种观念推广出来,便可由宗族主义扩充到国族主义。

”孙中山这番讲话强调( ) A.实现民族统一和民族平等B.维护宗法体系的传承C.反对外来压迫,争取民族独立D.推翻满清政府,复兴汉族政权3.(2013·常州模拟)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

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

”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A.人性本善 B.舍生取义C.民贵君轻 D.得道者多助4.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其要旨是“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

由此可知,其主要目的是( )A.以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B.提高广大民众的政治地位C.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D.限制外国资本在国内的发展5.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

2014高三历史导学案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014高三历史导学案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主备:牛青审核:侯丙锋授课时间:学案编号:29班级:姓名(小组):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课标要求: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4)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考纲要求:(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备考说明近几年高考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孙中山“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

从命题角度上看,侧重于考查区分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具体内容,并与新三民主义进行对比,考查三民主义的发展;注重考查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历程,不同时期的主要理论成就与著作以及相关背景和影响,将毛泽东思想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相联系,考查毛泽东思想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作用;注重考查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背景、影响,突出考查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地位和作用。

从题型上看,主要是选择题。

因此,考生复习时可将三民主义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辛亥革命相联系,突出中国近代化的主题;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建设相联系,总结党的指导思想的丰富和发展,理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与重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复习重点难点:(1)重点:新旧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过;毛泽东思想的内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2)难点:新旧三民主义的影响和评价;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问题导读单】【单元概述】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愿望,成为辛亥革命的风帆。

历史复习提纲之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历史复习提纲之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历史复习提纲之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1)传入: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4)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理论的核心是: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5)三个代表。

(6)科学发展观。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知识点二: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时期:20世纪初)(1)背景: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人民群众与清朝统治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②鸦片战争以后,各种挽救民族危亡的救国方案,大多数是想在维护或基本保持清朝统治的前提下,改良救国,但均遭失败。

③孙中山等人学习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

④孙中山代表的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2)内容: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辞中提出。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开展民族革命,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开展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开展社会革命,平均地权,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实现家给人足。

(3)意义: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它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4)实践:1911年,辛亥革命;1912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制定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2014高考历史重难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014高考历史重难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014高考历史重难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A:三民主义:“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创立民国),民生(平均地权)”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革命派没有明确反帝反封建的要求。

B:新三民主义:新的表现:明确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有,民生主义增加“节制资本”评价: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C: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是实践三民主义的正确方法,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2)毛泽东思想A:毛泽东的革命思想:井冈山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将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和武装斗争相结合);在抗日战争时期发表《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

B: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将党和国家的中心转移和中国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总任务。

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造。

《论十大关系》发表说明中国早期就注意探索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

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作为国家的政治生活主题。

C: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D: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

(3)邓小平理论A:1978年支持真理标准大讨论,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B: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并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战略,中国人民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十三大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第一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的概括。

E:1992年“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2014年高中历史研讨会资料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比较

2014年高中历史研讨会资料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比较
①是马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产物。②是中共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源。③对马义发展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④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
①把马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想,是引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②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比较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思想
背景
①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②鸦片战争以来,各种改良救国方案失败。③认清清政府本质。④资本主义发展,使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⑤西方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
①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斗争失败。②十月革命和中共的影响。③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实践
辛亥革命、维命、社建和改造
改革开放
加强党建,推进社会主义事业自我完善和发展
意义
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但不能完成反帝反封任务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但未能完成反帝反封任务。
①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不断受挫。②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和工人运发展。③马义广传播。④中共的革命实践。⑤十月革命开辟了国际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新技术革命迅速兴起发展。②基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③我国社会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①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多变化。②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
创立
同盟会成立
第一次国共合作

【导与练】2014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32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课件

【导与练】2014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32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课件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1)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掀起
了救国救民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指
导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思想是中国
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2)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 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 义以及中国必须走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一系列重要
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解决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突 破 提 示☆☆
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在民主革命的历史上
地位重要。后来,孙中山将其阐发为新三民主义,内容更丰 富,意义更深远,把握了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本要点就可 迎刃而解。
1.如何理解三民主义的内容?
第32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提出
(1)背景
民族危机 ①社会:鸦片战争以后,_________不断加深,各种救 国主张和方案屡屡碰壁。 革命派 ②阶级: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______ 登上历史舞台。 ③个人:孙中山流亡海外,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简况:1905年,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 创立民国 恢复中华,__________,平均地权”。
均地权”——民生主义。材料“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
合众政府”纳入“三民主义”思想中的民族主义和民权主 义。 【答案】 D
☆☆突 破 提 示☆☆
这些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或中国社
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故探究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特点以及三大理论的主要表现,是解决本要点的关键。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 Nhomakorabea是什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教材深度解析与整合 专题二十一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教材深度解析与整合 专题二十一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

专题二十一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历史条件①政治上: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救国主张,但在社会现实面前不断碰壁。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失败,中国依然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③理论上:孙中山坚持不懈的进行革命实践,并吸收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为三民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同盟会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同盟会纲领三民主义具体含义地位相互关系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民族革命)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实现民族独立自主是实现三民主义的前提同盟会纲领是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三民主义是对同盟会纲领的理论概括。

创立民国民权主义(政治革命)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平均地权民生主义(社会革命) 核定全国地价,国民共享增涨地价是实现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3)评价①进步性:三民主义被孙中山称为“救国主义”。

是孙中山振兴中华、实现近代化的蓝图,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表达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②局限性:三民主义把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缺乏明确的反帝主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平均地权不是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真正解决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得不到农民的支持。

这就决定了三民主义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4)实践①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②1912年,孙中山领导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③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5)新三民主义(1924年1月)背景:①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屡遭失败,决定寻找新的出路;②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③中国共产党经过“二七惨案”的教训,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决定同孙中山合作;④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0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0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 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与马克思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 脉相承的,是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 论成果
在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下,促成了20世纪
近现代中国社会的三精次选版历pp史t 性巨变
3
第二十一单元 │ 复习指导策略
(2)邓小平理论历经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的酝酿、中共十二大 和十三大的提出、1992年“南 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发展 成熟并最终在十五大成为党的 指导思想
(3)世纪之交中国共产党第三代 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进一步继承和发展 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1)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 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 体智慧的结晶,成为领 导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和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重 要理论武器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三民主义形成的背景、内涵及其 利弊影响;三民主义的具体实践;新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 、内涵及其影响评价。
精选版ppt
7
第37讲 │ 主干考点梳理
主干考点梳理
► 考点 1 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实践 1.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①政治:鸦片战争后,_民__族__危__机___不断加深,先进中国人
5.通过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等基本理论的掌握,认识思想理论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深 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 优良品质。
精选版ppt
5
第37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37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精选版ppt
6
第37讲 │ 学习目标导航
学习目标导航
精选版ppt
12
第37讲 │ 主干考点梳理

[备考资料]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教案 .doc

[备考资料]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教案 .doc

第1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知识点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基点盘查]1.形成(1)过程:①提出:1905年,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②阐发:在《民报·发刊词》上,纲领被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2)内容:①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②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③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革命后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3)评价:①进步性: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②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4)实践:①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②《临时约法》:1912年,孙中山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捍卫共和:孙中山先后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2.发展(1)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内容:①民族主义: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3)评价:①进步性: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②局限性: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不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轻巧识记]孙中山三民主义[重点理解]1.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者之间的关系(1)民族主义是前提。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共34页文档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共34页文档

END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 思想理论成果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评估检测(二十一)专题二十一(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福建八市模拟)孙中山说:“兄弟曾听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由上述材料可知,孙中山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理论的积极贡献是( )A.提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力避种族屠杀、国家分裂B.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主张的最早提出者和政治实践者C.实现了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完美结合D.推翻了满清贵族的统治,完成了“光复”国家的大业2.(2013·晋中模拟)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3.(2013·辽宁五校模拟)孙中山曾说:“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主义制度便可以打破。

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

”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 )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B.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良资本主义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4.(2013·盐城模拟)“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

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

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 )A.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D.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5.(2013·湖南师大附中模拟)毛泽东曾说:“农民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他们)是几千年专制政治的基础,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的墙脚。

打翻这个封建势力,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

”中国当时正处于( )A.抗日战争时期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D.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6.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的杰出理论贡献是( )A.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B.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D.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采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7.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以下对毛泽东著作贡献的对应连线不正确的是( )A.《论十大关系》——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B.《新民主主义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C.《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8.(2013·福建八市模拟)毛泽东在一部作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必须分清敌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这部作品最有可能是( )A.《新民主主义论》B.《论人民民主专政》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9.2012年,凤凰网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开设了专栏,其中标题有“九州生气恃风雷,鲲鹏南徙启帷幕”“打破玉龙飞彩凤,脱开金锁走蛟龙”。

这一历史事件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C.邓小平南方谈话D.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10.胡锦涛在《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中说:“江泽民同志的集中全党智慧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新的思想、观点、论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这主要是因为( )①“三个代表”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②“三个代表”思想的主要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③“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④“三个代表”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系统的科学理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1.(2013·三明模拟)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

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其中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过程。

下列事件中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②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④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所谓西学者,无非中国数千年来所创”……我们现在又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桑咸之《晚清政治与文化》材料二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迁就调和……若是绝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讨论。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材料三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

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请回答:(1)概括指出材料一的主张,该主张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4分)(2)材料二中“西洋的法子”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据此指出陈独秀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

(6分)(3)中国共产主义者曾多次将“外国的进步文化”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6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4分)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材料二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材料三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工人革命”的目的。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提出这一理论的思想和经济基础。

(4分)(2)据材料二,归纳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

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的史实,说明这一主张在思想和实践方面的主要表现。

(6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

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4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6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A。

材料中孙中山否定了“排满主义”,提出了“民族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

近代民族主义的主张并不是孙中山最早提出的,B错;材料中并未涉及民主革命的内容,C错;D与材料内容不符。

故正确答案是A。

2.【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思想主张和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题干材料显示,孙中山反对具有独占性质的私人企业,强调“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结合孙中山的思想,这反映了孙中山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3.【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理解、鉴别历史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不能够马上推翻”可以看出,孙中山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弊端,设想通过民生主义加以改进,但并不主张推翻它。

A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B、D不符合史实。

4.【解析】选D。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材料反映的是反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主张城市中心论,说明当时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存在分歧。

5.【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农民的攻击目标来看,“土豪劣绅、不法地主”是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的墙脚。

从中国存在的这些反动势力来看,当时处于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时期,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6.【解析】选C。

延安时期,毛泽东系统阐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A是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理论贡献,B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理论贡献,D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主要理论贡献。

7.【解析】选A。

《论十大关系》发表于1956年,是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理论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

8.【解析】选C。

题目中涉及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及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等。

因此这部作品最有可能是《论十大关系》。

9.【解析】选C。

“鲲鹏南徙启帷幕”指的是邓小平1992年南方视察,“打破玉龙飞彩凤,脱开金锁走蛟龙”反映了南方谈话,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

10.【解析】选C。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故可以排除含有②的选项,①③④都是正确的,故选C。

11.【解析】选B。

孙中山所谓的“议会民主”模式并没有在中国建立起真正的统一的民主共和国,所以并不具备权威整合能力。

故选B。

12.【解析】选A。

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论断,大跃进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两者都忽视了中国的国情,直接排除。

1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炼信息的能力。

第(1)题主张结合材料中的“所谓西学者,无非中国数千年来所创”“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回答即可。

第(2)题态度结合材料中的“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讨论”分析即可;核心即民主与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