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第18课时

合集下载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同步练习: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同步练习: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第18课罗斯福新政1.罗斯福在美国总统竞选的演讲中说:“我的愿望是解除革命……既避开激进的革命,又防止保守的革命。

”他就职后为“解除革命”而实行的重大行动是()A.推行自由放任政策B.实施“新政”干预经济C.建立安排经济体制D.提倡“新经济”模式答案B2.(2019·三明高一检测)“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

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实行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防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美国在当时实行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调的是()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D.安排指导,政府干预答案B3.《光荣与幻想》中写到,罗斯福新政时期,“蓝鹰运动”流行一时。

“凡是遵遵守法律规的企业,可以在厂门店门挂上蓝鹰徽。

开汽车上街的消费者则在挡风玻璃贴上这个图案。

《时代》周刊每期封面上也印上了蓝鹰徽。

”这场“蓝鹰运动”旨在()A.规范企业生产经营B.扩大商品消费市场C.强化社会保障机制D.提高工人政治权利答案A4.罗斯福在签署《全国工业复兴法》法令时说,法令的目的在于保证工业的合理利润和工人维持生活的工资,以歼灭那些既阻碍正值工商业,又损害劳工利益的海盗式的方法与措施。

这说明该项法令()A.有利于扩大企业规模B.完善了失业保障制度C.有利于企业经营的稳定D.旨在爱护工人的权利答案C5.1933年,美国政府在西部和西南部共毁掉1 000万英亩的棉田,屠宰了20多万头大猪和600多万头小猪。

从应对经济危机角度看,政府此举()A.破坏了农村生产力B.造成了极大的奢侈C.损害了农夫的主动性D.缓解了农产品供需冲突答案D6.威廉·本内特在《美国通史》中写道:“数千年轻的男人临时居住在窝棚里,从事修建长途铁路的工程,虽然挣得不多,但他们的健康能够得到保证,重要的是有一种成就感。

”罗斯福新政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A.复兴工业B.整顿银行C.以工代赈D.调整农业答案C7.“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有免于匮乏的自由,用世界性的术语来说意味着每个国家都几乎可以为其国民供应一个健康的和平常期的生活。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第19课时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第19课时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19课时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就是我们现在所从事的、所思考的、所钻研的,是钻社会主义工业化,钻社会主义改造,钻现代化的国防,并且要钻原子能这样的历史的新时期。

”毛泽东讲话最有可能发表于()。

A.1951年B.1955年C.1958年D.1966年解析“钻社会主义工业化,钻社会主义改造”表明当时处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即“一五”计划期间。

答案 B2.(原创题)《共和国记忆60年》中记载:“苏联人安排了毛泽东参观斯大林汽车厂。

从没有目睹过汽车生产制造的过程,仍然乘坐着苏联提供的轿车的毛泽东,看着流水线上一辆一辆下线的汽车,对身边的陪同者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

’”这一理想的最初实现是在()。

A.“文化大革命”时期B.“大跃进”时期C.人民公社化时期D.“一五”计划时期解析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说明在当时中国还不能制造汽车。

中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兴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了中国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

答案 D3.(原创题)下表是农民加入合作社的情况,由此判断()。

时间1955年1956年3月1956年底比率32.5% 80.3% 96.2%A.从农业合作化速度上看,正处于“大跃进”时期B.农村生产资料私有制基本改造完成C.从农业合作化结果上看,完成了“八大”制定任务D.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解析到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B项正确。

“大跃进”是1958年开始的,A项错误;“八大”制定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C项错误;“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D项错误。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同步测试(解析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同步测试(解析版)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基础过关练1.甲午战争击碎了国人对洋务自强的美好憧憬,以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B.《天演论》译著的发表C.《时务报》的创刊D.“公车上书”的发生2.戊戌政变后,大部分新措施被推翻、废止,重行禁止士民上书,大权被慈禧太后掌握,皇帝徒有虚名,改革之事,遂成泡影。

当时被保留下来的是( ) A.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取士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C.精简机构,裁撤冗官D.设立京师大学堂3.新政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商务局,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

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

以上材料反映出戊戌变法( )A.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B.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C.彻底扭转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落后状态D.冲破了封建思想观念的束缚4.1898年,义和团运动得到了一部分清政府官员的支持。

这主要是因为它( ) A.由反洋教斗争发展而来B.以打击西方侵略者为主C.势力迅速遍及京津地区D.顽强抗击八国联军入侵5.19世纪末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B.人民大众与专制政府的矛盾C.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D.中国农民和外国传教士的矛盾6.张海鹏教授说:“为反抗西摩尔联军乘火车进京,大规模破坏铁路,完全是作战手段。

”而袁伟时教授却说:“……毁电线……拆铁路、烧洋货……凡沾点洋气的物和人,必彻底消灭而后快。

”两位教授评述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 ) A.三元里抗英B.反割台斗争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7.下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

据图可知( )A.列强浸华出现暂时同盟B.列强开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中国抵抗意识逐渐丧失D.列强采取分而治之政策8.“今日幸颐和,明日幸北海,何日再幸古长安?……五十割交趾,六十割台湾,七十更割辽东地……”这是革命家章炳麟先生讽刺慈禧太后的脍炙人口的名联,上阕三个“幸”字,下阕三个“割”字,其中“幸古长安”和“割台湾”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中法战争与《天津条约》的签订B.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C.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D.八国联军侵华与《马关条约》的签订9.清光绪帝曾发布诏书说:“今兹议约……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2024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18中古时期的世界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4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18中古时期的世界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规范练18 中古时期的世界一、选择题1.在中世纪的西欧,封君很少能够真正收回土地,因为多层分封的关系,使得封臣封君之间彼此关系错综关联,而且土地零散,假如封君要收回土地则简单形成斗争关系。

这说明( )A.国王在法理上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B.王权受到封建领主的挑战必将走向衰落C.中世纪的西欧难以形成中心集权的国家D.王权必需依靠教权才能驾驭世俗统治权2.(2024山东济南历城二中检测)西欧庄园内的一切生产都是为了供应领主消费和依附农夫及其家庭的生活须要,只有庄园不能生产的如盐、铁等,才从行商手中购买。

这说明( )A.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单位B.庄园是中世纪西欧的典型组织形式C.庄园是西欧时期独立的政治单位D.庄园内部的农奴没有任何政治权利3.(2024全国习题汇总)下图坐标中,曲线所反映的是西欧( )A.王权演化B.教权演化C.资产阶级力气改变D.市民权力改变4.自治城市本身所获得的种种自由权和城市内部所建立起来的各种自治制度都构成了对封建制度的挑战。

这表明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运动( )A.使城市获得了完全的自由与特权B.为资本主义兴起打算了条件C.采纳了武力斗争的手段抗拒贵族D.迫使领主不得再向市民征税5.下图反映的“卡诺莎之辱”在西方世界是屈辱倒戈的代名词。

其来源于11世纪,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寒冷,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三天三夜后,教皇才赐予亨利四世一个额头吻表示宽恕。

这一事务说明白( )A.教会压制个人欲望B.国王懦弱无能C.民族国家已建立D.教权高于王权6.(2024山东济南历城二中检测)俄罗斯发端于基辅罗斯,公元9世纪,在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的基础上创立了斯拉夫字母,宗教则是拜占庭的东正教。

这说明基辅罗斯( )A.深受古希腊影响B.深受拜占庭帝国影响C.是拜占庭的殖民地D.没能实现国家的统一7.(2024山东德州联考)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存在着一个特地的翻译机关——“才智宫”,该翻译机关搜集翻译了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的大量文献,介绍了亚里士多德、托勒密、欧几里德等人的科学成就。

通史版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8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

通史版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8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后限时集训(十八)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4·重庆联考)“(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敬重自由和同等,而且自由和同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同等的现实基础。

”这反映了在古希腊( ) A.经济活动影响政治理念B.民主政治促进商业旺盛C.商业贸易敬重自由同等D.人文主义精神历史悠久A[“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敬重自由和同等”可得出经济活动对政治理念的影响,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不符。

]2.(2024·北京朝阳区一模)梭伦废除了以城邦公民人身作抵押的全部债务,以财产多寡为标准重新划分城邦公民的等级,设立四百人议事会作为最高行政机关。

这些措施( ) A.调整了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B.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建设走向顶峰C.体现了机会均等、公开、公允的原则D.实现了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设想A[材料“废除了以城邦公民人身作抵押的全部债务”调整了平民和贵族的关系,材料“以财产多寡为标准重新划分城邦公民的等级”调整了工商业主与贵族的关系,材料“四百人议事会作为最高行政机关”有利于平民参政,故A项正确;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建设走向顶峰,故B项错误;材料“以财产多寡为标准重新划分城邦公民的等级”说明下层平民无法充共享受权利,故C项错误;材料“四百人议事会作为最高行政机关”只能允许前三个等级的公民参与,没有实现轮番而治,故D项错误。

]3.鉴于从前雅典旧有的四个部落存在着贵族世家对整个城邦的政治体系的掌控,克利斯提尼决心重组雅典整个部落制度。

这次改革的主要影响是( )A.打破政治活动中的血缘关系B.推行抽签选举法C.剥夺贵族成员参政议政权利D.建立五百人议事会A[由材料“雅典旧有的四个部落存在着贵族世家对整个城邦的政治体系的掌控,克利斯提尼决心重组雅典整个部落制度”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克利斯提尼改革以十个地区部落取代血缘部落,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故A项正确;梭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抽签选举绝大多数国家官职,故B项错误;克利斯提尼改革打破了旧贵族世袭的政治特权而非剥夺了贵族成员参政议政的权利,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克利斯提尼改革以地区部落取代血缘部落,而非五百人议事会,故D项错误。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第2课时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第2课时

第2课时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原创题)龚书铎著《中国社会通史》:“汉建国时,认为秦二世而亡与宗室无寸土之封,无法以枝叶护本有关。

”为此,汉初采取的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B.行省制C.郡国并行制D.分封制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无法以枝叶护本”。

汉初实际上是部分恢复了分封制,又承袭了秦郡县制,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故答案选C项。

A项是秦朝的制度,B项是元代的制度,D项是西周时的制度,皆与题干不符,排除。

答案 C2.(2013·湖南六校联考)阅读下表: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B.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C.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D.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解析从秦到汉是两级到三级,而到隋又回到两级,再到唐又出现三级,说明中央集权有强也有弱,故D项正确。

答案 D3.(2013·苏南四校检测)元代行省内部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

元代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主要是为了()。

A.加强中央集权B.分化地方权力C.妥善处理各民族之间关系D.提高行政效率解析材料反映出元朝地方官员的权力制衡,但应该认识到最终还是集权于皇帝,其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选择A项。

B项只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方式。

答案 A4.(2013·增城调研)元朝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

从其布局特点可以判断元统治者的用意主要在于()。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习题第18讲两次鸦片战争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习题第18讲两次鸦片战争

第18讲两次鸦片战争1.(2023山东中学联盟考前押题)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与这一观点主旨最为接近的说法是()A.“工业革命后,英国亟需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B.“鸦片战争前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出超地位”C.“中国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D.“自由贸易理论,逐渐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认可”2.1844年2月,美国派往中国的第一个外交使团抵达澳门后,公使顾盛提出北上赴京向中国皇帝面呈国书和订立和约的请求,并提出抄送《南京条约》等中文本以供美国使团参考。

两广总督在回复顾盛时坚持美使团应该在粤候旨,而不宜赴京面圣,且认为中美两国无须缔结条约。

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A.清政府官员坚持闭关自守政策B.美国追随英国在远东站稳脚跟C.清政府的举措受限于传统思维D.中美相互妥协实现利益最大化3.1843年,英国公使璞鼎查要求让英国人进入广州城,因绅民反对而未果。

1847年,两广总督耆英应允英国人两年后入城。

1849年初,英国公使文翰以武力相要挟,强行要求广东当局践行耆英之约。

但广州民众坚决反对英国人入城,迫使文翰只得将此问题再次搁置。

这说明()A.清廷与西方国家公开勾结B.英国侵略中国的企图落空C.清朝外交体制趋向近代化D.中国社会矛盾渐趋复杂化4.(2023山东日照一模)1840年8月递交到英国国会两院的请愿书表明:1839年9月至1840年5月之间,伦敦东印度与中国协会,伦敦、格拉斯哥、利兹、利物浦、布莱克本各地的商会都一致敦促政府对中国“作出强硬而有力的行动”。

这一材料的史料价值在于()A.证明英国政府极力为发动战争寻找借口B.为揭示战争的目的和性质提供史实佐证C.表明民间力量在推动战争方面作用突出D.说明商业资产阶级为推动战争制造舆论5.(2023山东枣庄二模)1859年,英法美进京交换《天津条约》批准文书,见大沽口海河堵塞,指责中国失信并派随带的海军进攻,僧格林沁下令狙击。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强化练习-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强化练习-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1.拉开维新运动序幕的是( )A.“明定国是”诏书颁布 B.《中外纪闻》创办C.“公车上书”D.保国会成立2.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初,在京畿一带,义和团“一倡百和,从者如归”。

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A.是对严峻的民族危机的回应B.体现了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扶持C.反映出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D.增强了中国人民反清的斗争信心3.在清统治前期,民间抗清多用“反清复明”的口号,但清末的义和团运动却打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这说明当时( )A.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仍然无法冲破皇权主义思想的束缚C.能正确区分国家与封建王朝的关系D.对中外反动势力已有了理性的认识4.导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

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C.全面赞扬与肯定D.既有赞扬又有否定6.“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这段话描述的是哪个条约签订之后中国的状况(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7.《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

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

”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A.康熙帝B.乾隆帝C.光绪帝D.宣统帝8.“北京的外国公使从此组成一个强有力的外交使团,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而清政府的威望跌入谷底”。

导致这一结果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9.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使馆大街,台基厂街改名为马可·波罗路,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第18课课后提能训练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第18课课后提能训练

第五单元第18课【学考过关练】一、选择题1.1897年,康有为作《上清帝第五书》,对列强瓜分中国的危险提出警告,认为改革已势在必行。

这是基于( )A.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B.强学会成立,维新运动准备就绪C.康有为得到光绪皇帝赏识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充分发展【答案】A 【解析】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随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的第五次上书就是受这一背景的影响,故选A项。

2.1898年9月18日,御史杨崇伊上书慈禧,称康、梁等蛊惑士心,紊乱朝政,引用东人(日本人),深恐贻祸宗社,吁恳皇太后即日“训政”以遏乱萌。

材料表明( )A.顽固势力遭到维新派的阻挠B.戊戌变法因阻碍社会发展遭到反对C.顽固势力竭力破坏维新变法D.顽固势力担心维新派获取政权【答案】C 【解析】材料中御史杨崇伊的上书大肆诋毁维新派,恳请慈禧太后“训政”,这实质上反映了封建顽固势力对戊戌变法运动的破坏,故C项正确。

3.现在的学者提出一种观点:“义和团运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戊戌维新失败后的一种‘反动’。

”这里的“反动”主要针对义和团( )A.抵抗西方列强入侵B.反对君主专制统治C.排斥一切西方事物D.拥护清朝走向民主【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是戊戌维新失败后的一种‘反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维新意图学习西方进行变法图强,结果失败了,因此义和团对戊戌变法的“反动”是指排斥一切西方事物,故C项符合题意。

4.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的某运动时说:“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

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他所评价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洋务运动D.维新变法运动【答案】B 【解析】据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故B项正确。

5.八国联军在北方横行之时,南方各省督抚相继声明不尊奉慈禧对列强的宣战诏书,纷纷坐视朝廷危机,不发兵勤王。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项中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C )
①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②北京东交民巷被侵华列强划为“使馆界”
③美国商品借资本输出完全垄断中国市场
④侵华列强丧心病狂地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路在何方
知识精英--戊戌变法
底层民众--义和团运动

阶级不同、救国方式不同、对西方文明的认识不同 {}
效法明治天皇的模式进行剧烈 的制度性变革
光 绪
百日维新期间主要变法内容简表
内容
作用
备注
政治 经济 文教 军事
广开言路;举荐人才; 精简机构;改订律法。
提倡实业;开矿筑路; 财政改革;创办银行。
广设学堂;派遣留学; 准许办报;设译书局。
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行征兵制;兴办工厂。
裁撤冗员
废除旗人 寄生特权
--时论译录:文明国人之野蛮行为(译日本报)[N].清议报
材料: (甲午战争后)自德人占据胶澳,教焰益张,宵小 恃为护符,借端扰害乡里民间不堪其苦,以致衅端屡起。 下流社会尤为急烈,以恨德人者推展而及所有之欧洲人, 而以仇视欧人,乃并与欧人接近者亦仇视之。
——故宫博物院《义和团档案史料》
结合材料 比较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兴起原因的不同 义和团 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 太平天国 阶级矛盾主要矛盾 ┃ 义 和 团 运 动 • 背 景
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
又据《清宫档案揭秘》记载,1980年通过化验
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
光绪的颈椎和头发,发现无中毒现象。现在高
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
科技手段则检测出光绪体内有砷中毒现象。据
该时期( C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习题3(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习题3(含答案)

部编⼈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习题3(含答案)部编⼈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18课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选择题(共14⼩题)1.明朝的倭寇是指当时()A.骚扰我国沿海的⽇本武⼠、商⼈和海盗B.侵扰⿊龙江流域的俄国⼈C.来中国传教的西⽅传教⼠D.在我国北⽅边境进⾏骚扰的蒙古族军队2.历史上曾经盘踞我国台湾达38年之久的殖民者是()A.葡萄⽛B.荷兰C.英国D.法国3.外⼋庙和避暑⼭庄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乾隆帝曾在此接待过⼟尔扈特部⾸领渥巴锡,它们位于今天什么地⽅()A.北京B.⼭东青岛C.陕西西安D.河北承德4.曾写下“封侯⾮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成功平息东南沿海倭患的民族英雄是()A.岳飞B.郑成功C.⽂天祥D.戚继光5.如图是江苏苏州枫桥铁铃关的⼀张照⽚.铁铃关建于明嘉靖三⼆六年(1557年),关上楼阁的题额上写着“御寇安民”四个⼤字,是苏州仅存的明代军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遗址.此遗址反映的历史事件()A.岳飞抗⾦B.郑成功收复台湾C.威继光抗倭D.左宗棠收复新疆6.“封侯⾮我意思,但愿海波平”这⼀诗句表达了哪位名将的抗倭决⼼()A.岳飞B.郑成功C.戚继光D.郑和7.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主要是因为他()A.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B.在东南沿海进⾏了⼗⼏年的抗清⽃争C.屯⽥垦荒,开设学校D.将⼤陆先进的农业⽣产技术传授给⾼⼭族⼈民8.请给下列内容确定⼀个合适的主题()①郑成功收复台湾②雅克萨之战③平定⼤⼩和卓叛乱④册封达赖和班禅并设⽴驻藏⼤⾂。

A.国家建⽴与统⼀的完成B.经济的繁荣与社会开放C.重⼼的难移和社会变⾰D.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9.下列巩固统⼀多民族国家的举措,按实施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设置台湾府②设置伊犁将军③设置驻藏⼤⾂④签订《尼布楚条约》A.①④③②B.②①④③C.①④②③D.④①②③10.中国是⼀个统⼀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之⼀,下列事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的是()A.春秋争霸B.⾚壁之战C.岳飞抗⾦D.清朝设置台湾府11.据载,清政府的官员都不知道俄国⼈要求的领⼟有多⼤,兴安岭离乌苏⾥江有多远,还有哪些内容在《尼布楚条约》中尚未确定.材料中“俄国⼈要求的领⼟”位于我国()A.东北B.西北C.东南D.西南12.康熙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千古⼀帝,他开创了著名的康乾盛世⼤局⾯。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同步练习及答案

【成才之路】2018-2019高中历史第18课罗斯福新政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9·聊城高一检测)罗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讲话中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

”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①放弃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②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形成③希望依靠社会底层渡过危机④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本题采用排除法。

从材料来看,④说法正确,排除C、D两项。

①说法错误,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只不过不再是完全自由放任。

②是罗斯福新政最主要的特点,材料中“要制订出一些计划”也表明国家要干预经济,因此是正确的。

所以答案为B项。

答案:B2.(2019·广州高一模拟)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罗斯福政府对经济实行全面干预政策。

这里的“干预”的本质含义是( )A.采取改革措施B.加强计划调控C.实行计划经济D.全面整顿金融解析:罗斯福新政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主要体现在恢复工农业生产的措施上,即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来加强计划调控,成立农业调整署来调控市场,B项符合题意。

A、D两项不是“本质”,C项说法明显错误,均可排除。

答案:B3.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其中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B.调整工业生产C.调节农业生产D.实行社会救济解析:罗斯福临危受命,面对的首先是由于股票市场崩溃而陷入混乱的金融体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基础,因此,整顿财政金融对于恢复工农业生产等有着重大意义。

答案:A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失业者的就业机会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备银行C.奖励农民压缩产量,调整生产结构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内容的理解能力。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版) 每课一练(二十七) 第十八单元 第2讲 启蒙运动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版) 每课一练(二十七)  第十八单元 第2讲 启蒙运动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每课一练(二十七)(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内容应是()A.宗教改革B。

文艺复兴C。

启蒙运动 D.科学2.(2013·常州模拟)启蒙思想家号召人们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去把握生活的真谛,首先是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把握直接就使人们的生活更有意义,而不是因为它会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造成更好的后果.这说明启蒙思想家们( )A.认为理性会影响历史的进程B.强调要用理性思考社会问题C.认为社会进程影响理性产生D.认为理性会使人们生活更幸福3。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人让·梅叶说:“人们必须仅只遵循人类的理智和智慧的法则……因为这样的做法,比起他们迷信的宗教中的一切虚伪规则和荒唐的仪式来,要给所有的人们肉体上和精神上带来多过千百倍的幸福、快乐和安宁.”他的意图是( )A.揭露封建神学世界观的虚伪B.号召人们与迷信专制作斗争C.确立“人是万物尺度"的信条D.掀起改革封建宗教的巨浪4。

(2013·镇江模拟)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

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一观点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是( )A.三权分立思想B.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C.天赋人权思想D.社会契约思想5.(2013·扬州模拟)法国启蒙思想家代表人物的主张存在着很大差异,在政治思想方面,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制,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这反映了当时法国()A.政治派别的林立B.阶级关系的复杂C.思想主张的多样D.经济利益的冲突6.(2013·南通一模)霍布斯认为:“当他们每个人通过与其他人的协议迫使自己不能违抗他已经服从的那个人或会议的意志时……这种使所有人的意志都服从某一个人或会议的意志的情况就会出现,这就叫‘联盟’。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加强训练--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加强训练--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1.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

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的禁毁。

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D.颠覆孔孟学说2.谭嗣同在其著作《仁学》中,将儒家的仁、墨家的兼爱、基督教教义、佛教教义结合起来,再同当时科学家的“以太说”混合,来宣扬他的仁学。

这一做法( )A.以西方思想改造中国传统文化B.是对传统文化的高度肯定C.团结多方力量反对君主专制D.目的是为变法扫清思想障碍3.下面诗歌片段中提到的“现代化”运动是 ( )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杀”……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休止符。

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维新运动D.义和团运动4.《辛丑条约》的签订被称为是“吸干中国最后一滴血”,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列强穷凶极恶地对中国敲诈勒索B.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C.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D.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5.中国近代某次战争善后谈判涉及使馆区的扩大、使馆卫队、武器禁运,以及在中国驻军等问题,随后通过条约加以明确。

材料中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

该条约签订后( )A.北京东交民巷成为“国中之国”B.列强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开始渗入内地C.列强在华办厂合法化D.沙俄侵占中国一百多万平方千米领土7.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

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

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 )A.坚决捍卫了民族尊严B.打击了清朝的统治C.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D.具有盲目的排外性8.“北京之惨状,已臻其极。

(河北专用)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18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含解析)统编版

(河北专用)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18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含解析)统编版

课时规范练18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一、选择题1.(2021河北承德期末考试)两河流域与埃及相距不远,从遥远的古代起,这两地的居民就有一些断断续续的接触,也有一些文化上的交流。

但这两地的文化基本上是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

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B.民族习俗的差异C.宗教信仰和文字的不同D.交通工具的限制2.(2021河北保定模拟)有学者这样描述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各种姓集团都居住在自己的种姓区内,各种姓使用自己的水井、有自己的庙宇。

各种姓之间职业世袭,不通婚,不共食。

从历史长时段看,种姓制度的影响是( )A.职业世袭,经济组织焕发新活力B.贫富悬殊,社会地位不平等加剧C.种姓隔离,导致民族凝聚力较弱D.同姓通婚,导致种族歧视很严重3.(2021河北张家口期末)公元前6世纪,波斯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国王大流士一世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全国划分为若干个省,每省置总督一人,总督之外设将军一人,统领一省驻军。

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

大流士一世此举旨在( )A.加强君主集权B.完善国家官僚体系C.完善监察体系D.适应不同地区风俗4.(2021河北邢台模拟)苏美尔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公元前3200年或者更早时期开始的。

在它早期存在的1 000年中,大约有900年是城邦并立时期,许多小城市同时存在,它们是一种早期的国家形态。

记录当时苏美尔历史的文字是( )A.阿拉伯文字B.甲骨文字C.八思巴文字D.楔形文字5.(2021辽宁锦州滨海实验中学测试)《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某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某人打伤了贵族的牙齿,还落其牙齿。

但如果是贵族伤了某人的眼或牙齿,则只要用财物作出赔偿即可。

这说明( )A.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B.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袒护贵族利益的倾向D.保护奴隶权利不受侵害6.(2021河北保定模拟)有学者指出,正是希腊文化和基督教信仰融合统一在罗马帝国的政治框架内,才出现了我们称之为拜占庭帝国的历史现象。

广西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8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含解析)人民版2

广西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8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含解析)人民版2

课时规范练18 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2020贵州贵阳二模)1959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要使欧洲成其为欧洲,必须有重大的变化。

首先苏联不再是现在的苏联,而成为俄国”。

1964 年中法建交,“两个希望自己把握命运的……背靠背站在了一起,相互帮助、相互倚重。

”材料反映( )A.欧洲摆脱了美苏的控制B.全球化冲击下的西欧C.力图摆脱冷战思维束缚D.世界都步入了多极化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要使欧洲成其为欧洲,必须有重大的变化。

首先苏联不再是现在的苏联,而成为俄国”“两个希望自己把握命运的……背靠背站在了一起,相互帮助、相互倚重”反映了力图摆脱冷战思维束缚,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下欧洲没有摆脱美苏的控制,排除A项;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发言表明了欧洲联合的希望,并且苏联属于东欧,排除B项;题干材料只涉及了欧洲联合的愿望,没有说明世界的概况,排除D项。

2.(2020河北石家庄二模)20世纪80年代,欧美一些学者提倡在历史教学中以“世界史”取代旧有的以民族国家和欧洲历史为中心的“西方文明史”,力图以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的视角审视人类历史,避免简单地拼合。

该观点的提出是基于( )A.欧洲国际影响力的持续下降B.美苏两极格局趋向于瓦解C.世界文明交往与互动的深入D.全球化下国家意识的衰微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以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的视角审视人类历史”并结合所学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知识,可知该观点的提出是基于世界文明交往和互动的深入,故选C项。

3.不结盟运动自成立以来以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为任务;进入21世纪,则着重强调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行平等、互不侵犯、多边主义等原则,并为来自不发达地区的成员国在国际谈判中争取权益。

这一变化表明当今世界( )A.霸权主义威胁已解除B.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C.政治一体化进程加快D.经济全球化是发展趋势答案:B解析:材料“不结盟运动……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进入21世纪……强调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行平等、互不侵犯、多边主义等原则……为来自不发达地区的成员国在国际谈判中争取权益”,体现了第三世界作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故选B项;“霸权主义威胁已解除”表述太绝对,排除A项;不结盟运动不存在政治一体化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政治多极化趋势,排除D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改编题)《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民国光复,罐头之品,番餐之味,五方来会,烦费日增。

”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人们已完全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C.西方生活方式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D.部分民众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解析注意题干材料中的“罐头”“番餐之味”等关键信息,由此可以看出部分民众已经认同西方生活方式,故选D。

A、B、C三项均与史实或材料不符。

答案 D2.(2013·苏北四市模拟)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右图是当时婚礼的照片。

从这张照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当时的中国社会已经有人穿西装礼服②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西化的“文明婚礼”③中国社会已经彻底摒弃传统婚礼④当时中国的高官显贵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服饰及婚姻礼俗的变化。

由婚礼中蒋介石的穿着可判断当时已开始穿西装礼服,由婚礼仪式可知这是西化的“文明婚礼”,①②正确。

③错在“彻底”摒弃上,④中的“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在图中得不到体现。

答案 B3.(原创题)武昌起义后,各地革命党人即动员群众剪辫。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令内务部:“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

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

”这从根本上说明()。

A.民主共和深入人心B.政体已经发生改变C.专制思想深入人心D.民主政治生活开始解析辫子是专制的象征,脑袋里的辫子不好剪反映的是专制思想的根深蒂固。

故C项正确。

答案 C4.(2013·盐城摸底)19世纪末,上海“凡物之贵重者时皆谓之洋。

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曰洋锅。

……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较大②近代上海社会出现崇洋风尚③民族工业产品已丧失国内市场④民众生活方式发生根本转变A.①②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近代上海生活习俗受到西方影响,变化较大,且有崇洋现象,但普通民众生活方式未发生根本转变,③④无法从材料中体现。

答案 A5.(原创题)当筑造铁路的权利收回来以后,国人便跃跃欲试了。

在民众的呼吁声中,1898年,清政府主导建成了淞沪铁路(右图为当年淞沪铁路公司上海站)。

这些资料说明了()。

A.民国成立后,上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B.受西方影响,中国交通走向近代化C.受西方影响,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D.民国时期铁路建设有了较大进展解析题干中的时间比较关键,淞沪铁路的修建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国人对交通近代化的期盼,从而使中国交通走向近代化,故选B项。

由“1898年”排除A、D两项;1898年,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

答案 B6.(2013·江苏泰州中学诊断)将历史照片编印出版给普通人欣赏是最近十几年的事,右图《莫理循眼里的近代中国》中汇聚了莫理循拍摄的500张清晰的照片(莫理循1897~1912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1912~1920任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

在这本老照片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0”号机车投入唐胥铁路运行B.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的报道C.《定军山》首映的广告D.中国人在教堂举行的婚礼解析唐胥铁路运行通车是在1881年,不可能出现在这本老照片中。

答案 A7.(改编题)2012年,革命史诗《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播出,从中我们知道周恩来在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并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一年在中国发生的历史事件还有()。

A.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破裂B.中国出现首个电报机房C.无线电台开始引入中国D.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解析题干四个选项所出现的时间分别为1927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1920年。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8.(2012·江苏宿迁调研)1931年北平的《晨报》上刊出这样一段文字“文秀入宫后,与溥仪情意不投,迄今八九年,独处一室未蒙一次同居,而一般阉臣婢仆见其失宠,竟从而虐待,种种苦恼,无从摆脱。

于是,文秀一纸诉状将溥仪告到了天津地方法院,双方僵持不下,最后私下调解离婚”。

材料从侧面反映了民国时期()。

①人们婚姻观念发生一定变化②人们民主法治意识增强③妇女获得彻底解放④国家注重用法律手段调整婚姻关系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③所述不符合当时史实,排除。

①②④均可在材料中体现。

答案 D9.(改编题)右图是于江西某古代民居中拍摄到的“裹脚凳”。

凳子最上方横梁为3寸,中间横梁用于缠布,最下方的盒子用于放置药物和香料。

女子缠足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畸形,更是心理的禁锢。

最初以法令形式明确禁止此陋习的政府是()。

A.晚清政府B.北洋军阀政府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D.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解析民国时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答案 C10.(原创题)右图是1922年《上海》一书中的弄堂大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上海居民的生活已经完全西化B.反映了近代社会的性质C.中国传统民居、服饰消失殆尽D.英语、民主思想广泛传播解析图片反映的是近代上海的变化,从图片中的英文和题干中的时间可以判断B项正确。

A项错在“完全”,排除;C项错在“消失殆尽”,民居应是中西结合,服装也是中西都存在,排除;D项中的“民主思想广泛传播”从图片中看不出来,排除。

答案 B11.(改编题)2012年9月25日上午,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接入列,对提高中国海军综合作战力量、现代化水平、增强防卫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人们迅速获知这一消息的途径主要是()。

①报刊杂志②电影③电视④互联网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点“迅速”等,由此可判断通过的主要途径是电视新闻报道和互联网,故答案选C项。

报刊杂志有滞后性,排除①;电影一般是娱乐功能突出,更具有滞后性,排除②。

答案 C12.(2013·南京模拟)右图是1926年10月10日上海三兴烟草公司在《申报》上刊载的一则香烟广告。

运用该材料研究下列历史主题呈现最为全面的一项是()。

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③物质生活的变迁④大众传媒的发展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从图片中“挽回利权”和“提倡国货”可知①②正确;从图片上女子的服饰可知③正确;从香烟广告宣传可知④正确。

故选D项。

答案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2013·日照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是两幅反映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风貌的照片:图一为20年代初的女学生打扮,图二为30年代一些上海男子在与洋人的交往中的合影。

材料二1939年建成的位于上海的“马勒住宅”,是挪威式建筑(图三)。

当今上海的西菜馆名气最大的要数陕西南路上的“红房子西菜馆”(图四)。

(1)从图一、二人物的服饰中,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4分)(2)上一问中的这些历史信息能说明什么?(6分)(3)材料二涉及到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的哪些方面?(4分)(4)结合两组材料,说说近代中国出现的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服饰、建筑的变化及原因。

第(1)问,要充分利用材料信息,最大程度地提炼两幅图中的信息,不要只看到服饰变化的一方面,也应看到未变化的一方面。

第(2)问,在归纳基础上提炼出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共存的结论。

第(3)、(4)问,首先要明确中国的服饰、住宅建筑的变化代表了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回答“意味着什么”即从这方面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来思考。

答案(1)20年代的上海女学生多穿各式旗袍,也有穿中国传统服装的;与外国人交往的中国男人有的穿西装,有的则穿传统的中装。

(2)当时的中国人受西方服饰的影响(有的直接穿西式服装,有的则在中式服装上进行改进,如旗袍的式样等);同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有一些中国人穿着较为保守;反映了中西文化相互共存、相互交融的过程。

(3)西式居室建筑、西式饮食文化传入中国。

(4)随着西方对中国的侵略,西方的生活方式传入中国,逐渐对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产生影响,并反映在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服饰、饮食、住宅建筑等。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

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内忧外患,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借以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醒天下。

材料二2010年谁最红?小沈阳。

“一夜成名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和媒介发达的综合产物。

”如今,互联网大行其道,一方面,造就了一批敢于追求成功、成名的“弄潮儿”,他们敢想敢秀,反映了社会进步带来的个体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造就了一批借“造浪”实现自我价值,间接满足心理期待的网民。

材料三2011年春晚植入式广告提高了春晚的商业价值,这来自媒介自身存在的需求与压力。

刘谦和小沈阳的走红和春晚的商业化运作是分不开的……(春晚)本该是一场风格各异的饕餮盛宴,却成为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的重复节目。

在一片唏嘘声中,春晚开始思索新道路。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导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4分)(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当今大众传播的媒介有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8分)(3)根据材料二、三,归纳刘谦和小沈阳一夜走红的原因有哪些?(8分)答案(1)原因:内忧外患;民族危机。

主要目的:宣传革新主张,唤醒民众。

(2)电视和互联网成为大众传播的主要媒介。

主要原因: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电视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的解放;电视和互联网的资讯与娱乐功能的优越性等。

(3)原因:电视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社会上个人追求成功、成名意识的提升;大众媒体生存的竞争;娱乐活动的不断创新;刘谦和小沈阳演出的平民化,贴近了大众的娱乐心态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