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宋元明清时期教师用
2014版高考历史(安徽专版)大二轮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题五 高考大题的审题与答题规范
一、审题规范例题(2013·北京市朝阳区期中考试)(12分)制度变革、思想演进,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兴衰强弱,关系着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宰相是辅弼重臣的总称.宋承唐官,然两代宰相之设制精神颇相歧异.唐代相制重在谨慎大政,而宋代以杜绝强臣专擅之弊为要。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宋宰相制度的异同。
(6分)材料二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
……有思潮之时代,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昂进"所呈现的特征.(6分)审清题意答案要点(1)不断分化相权,加强君权(2分).唐代中书省、门下省强化集体议政,尚书省执行政令。
(2分)宋代相权按财、政、军一分为三.(2分)(2)各种思潮空前活跃(2分);思想启蒙与救亡相结合(2分);社会思潮与政治变革相互促进(2分)。
二、答题规范例题(2013·青岛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5分)二战后,美国与欧洲的关系经历了多次演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这是合乎逻辑的,否则,就不可能有稳定的政治和有保障的和平。
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或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冒险和混乱。
我们政策的目的应该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
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
此外,任何为了政治或其他目的而企图增长人类痛苦的政府、政党或集团,都将遭到美国的反对。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5日)材料二一项帮助东欧的无形的(新)马歇尔计划(价值高达1 000亿美元甚至更多)正在形成.在美国的马歇尔计划(640亿美元)启动了被战争搞得疲惫不堪的西欧经济之后40多年,一个同样雄心勃勃的计划正在制定,以促进东欧的变革。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宋元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宋元一、课程标准1.政治上:国家政权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宋代积贫积弱,民族矛盾尖锐,王安石变法(背景、内容、影响、失败原因),最终元朝实现中国古代第四次大统一,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帝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继续发展和完善:元朝创立行省制度,有效地管理地方政府,为后世所沿用,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2.经济上: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农产品商品化加强。
手工业生产技术和规模进一步发展,私营手工业明显增多;宋出现瓷都景德镇,元烧成青花,元代新兴的棉织业兴盛,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北宋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有了重大发展。
3.文化上:科技发展出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传播到世界,宋代理学有了重大发展(二程、朱熹);宋词元曲是主要文学形成;文人画、风俗画各领风骚(《清明上河图》)。
分析在此阶段繁荣背后隐藏的危机。
二、自主预习案时期类别基本内容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1.知识清单总的特点:封建国家的分裂,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民族大融合。
(907—1368年)(一)宋元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1.宋太祖加强专制集权的影响:①结束了节度使割据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北宋统治;②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形成了“积弱”局面;冗官、冗兵、冗费,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形成了“积贫”的局面。
2.元朝对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发展:(1)措施:①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②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长官为平章政事,总领地方大权;在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管理。
(2)评价: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二)北宋中期的政治改革1.庆历新政:2.王安石变法:(1)背景: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的“积贫”“积弱”状况、社会矛盾和边境危机进一步加剧,面临严重统治危机。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六大专题整合精讲与点拨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六大专题整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一个核心:王权。
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三个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点拨〗宗法臸与分封臸的内涵、特点及影响:(1)宗法臸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臸度,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臸,对后世影响深远。
(2)分封臸是以宗法臸为核心的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臸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贵族政治的特点。
2.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认识一个集中:即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两对矛盾: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个趋势:即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的趋势。
四个发展阶段:秦汉确立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点拨〗三省六部臸特点、影响及演变:(1)特点:三省六部臸的特点:①相权三分;②职权分明;③节臸君权。
(2)影响:①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②三省六部臸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三省六部臸使封建中央官僚机构更加完善,历代沿用。
(3)三省臸演变:宋代只保留“中书门下”,与枢密院、三司并称“二府三司”;元代废三省臸,只保留中书省,行一省臸;明代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
〖点拨〗宋明清加强君主专臸的措施:宋代设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明代废除丞相,后设臵内阁内侍机构;清代设臵军机处,君主专臸达顶峰等。
其演变趋势是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废除。
〖点拨〗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1)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主要经历了分封臸(西周)、郡县臸(秦)、郡国并行臸、文官知州通判臸(宋)、行省臸(元)等重要臸度。
(2)由分封臸到郡县臸,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从郡县臸到行省臸度的实施,是对地方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全国卷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4中古史宋元
第四单元中古宋元考点一政治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元朝行省二经济商业(交子,坊市)三思想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一重难点突破突破1 宋元时期历史阶段特征(960宋建立到1368元灭亡)政治,中央集权强化,北宋针对唐末五代的藩镇割据,实行军政分离,财政与行政分离,派文臣任地方知州以通判相牵制的管理方法,较好的是下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同时造成了积贫积弱。
在中央三省六部制发展为中书门下、三司、枢密院进一步分割宰相的权力,强化了皇权。
元代一省制中书省,相权扩大,行省制沿用至今。
经济: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城市中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经济部门。
思想文化上,形成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糅合佛道,形成儒学为主体,儒佛道相结合的新儒学思想体系程朱理学。
理学注重民族气节和做人的品德,强化了民族的文化性格,三纲五常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科技文化繁荣。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火药用于军事,指南针用于航海并西传,对欧洲社会影响巨大。
突破2 中央集权制度下两大基本矛盾的及发展皇权与相权:秦;隋唐;宋;明中央与地方:秦;西汉初、汉武帝;唐末五代;宋;元突破3朱熹的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类别朱熹的理学王阳明心学时代宋代明代主要思想强调理气关系和宇宙结构,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
主张心即理也,认为天理存在于人心,只要克服私欲就能成为圣贤;思想核心是致良知。
实质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特征理学的创立者理学发展到定点、极端相同点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思想实质都是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1.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2.表1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3.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 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宋元明清PPT课件
•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6页/共49页
六、 明清时期(1368~1840年):古代中 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
• 明清是我国古代文明走向衰落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康乾盛世;封建社会由盛到衰。
第21页/共49页
考向一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废丞相、设内阁、立军机处,是为代表性 举措;此外,君主专制的强化,还对社会经济、思想、对外政策等方面产生极大 影响;与西方相比,则显出落后、顽固的一面。总之,此考点有较多的命题角度。
第22页/共49页
自秦朝到清朝前期,我国中央机构发生了哪些大的变化?体现了怎样的趋势? (秦汉唐宋元明清)
第6页/共49页
第7页/共49页
【阶段特征】 政治: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
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形成新儒学即理学,科技外于世界领先地位,教育事业发达,绘
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
①防止了大臣专权 ②强化了君主专制
③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第25页/共49页
考向二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发展
1产生条件、标志2发展表现3地位4缓慢原因
第26页/共49页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几乎同时出现。西方的资本主义萌 芽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诞生之后几百年 仍然是萌芽,为什么?
高三历史总复习 第五单元 宋元时期教案 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宋元时期【阶段特征】我国封建经济和科技文化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
一、政治:(1)国家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宋代积贫积弱,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最终元朝实现了中国古代第四次大统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继续发展和完善。
宋朝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元朝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二、经济:(1)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业生产技术和规模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活跃,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纸币的使用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空前水平;(2)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全国经济重心南移;(3)海外贸易有了重大发展。
三、思想文化:(1)科学技术发展出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发明与外传。
(2)宋代哲学思想——理学有了较大发展。
(3)宋词、元曲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
(4)商品经济的发展,风俗画兴起。
【知识整合】一、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中央: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②地方:将军权和财权收归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负责监督,加强了中央集权。
(2)元朝的政治制度①设中书省替代三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②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
这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二、宋元时期的经济(1)宋朝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江浙地区成为经济重心(“苏湖熟,天下足”)。
精耕细作全面成熟,稻麦复种制,江南形成一年两熟,有些地方一年三熟。
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2)手工业:A、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宋代开始出现),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衣被天下”)。
B、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C、五大瓷窑和景德镇,出现青花瓷器。
瓷器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元朝进入彩瓷生产期,以青花、釉里红为代表。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史第2讲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教学案
第2讲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魏晋南北朝(220~589年)、隋唐(581~907年)、宋元(960~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
的行书备受世人喜爱时段特征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在隋唐时期得到发展和完善,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中枢权力体制(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科举制)。
宋元在继承隋唐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矛盾的同时,君主专制也进一步加强。
经济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遭到破坏,南方得到开发;隋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海上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思想文化上:适应社会战乱及统一的时代需求,儒学复兴,经过融合产生新的儒学思想,即理学体系的产生。
三大发明领先世界,文学艺术体现出这一时期鲜明的时代特征。
考情分析:全国卷考题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考向一唐宋时期的政治文明1.门阀政治的形成与衰落(1)形成概况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从东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
门阀政治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征。
而门阀之外的地主阶层通称庶族,他们政治社会地位低下,只能任低级小官,被排挤在士族上层社会之外。
(2)特点①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②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③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④文化上:崇尚清谈,玄学。
(3)形成原因及评价①原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
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
②评价门阀政治虽在一定的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但这种制度具有很大消极因素。
首先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朝廷要职,缩小了选官的范围,出现了“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的怪现象,降低了统治集团的素质;其次,门阀士族争高官、抢要职,以致出现“因人设官”的现象,造成大量的冗员。
2014版高考历史(安徽专版)大二轮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题四 高考对史学方法的考查方式
一、辨别史料真伪与价值如何考辨史料的真伪辨伪:就是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方法考辨历史文献中的伪书和伪文,以获得真实可靠的史料。
要考辨真伪就一定要有证据,证据一般有三种类型:即书证、物证和理证。
书证,是指各种书籍文献;物证,是指实物或遗迹;理证,是指运用常识和推理证明.要辨伪必须全面收集各种材料,认真分析,辨定真伪,只有真实可靠的材料才能用为证据。
例1 (2013·浙江高考)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
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
这说明(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答案D解析本题以甲骨文证实《史记》记载商王世系的真实性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描述阐释和论证问题的能力.“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属考古发现,《史记》对商王世系的记载及对其后世长期的不确定属于历史研究的范畴;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其证实,说明了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D项正确;实物资料可用来验证文献资料记载的真实性,A项所述不确切;B项通过材料信息无从体现;考古的主要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历史记载中当事人的文字记述、社会遗存等不一定非要经过考古发现来证实,排除C项。
对讲关于甲骨文的史料价值(1)甲骨文的记事资料,使人们有可能结合文献记载和其他考古资料,粗略地描述商代社会历史的概貌。
(2)甲骨文的史料还可与现存古文献史料相印证,以补正文献史料的依据、不足或错误。
(3)甲骨文本身也是一种形象化的史料于省吾依据甲骨文字的字形,揭示商代统治阶级践踏和刑杀人们的暴行,并把此归为八类:一、人身的蹂躏,如尼字;二、捆缚,如系字;三、械具和平共囹圄,如执字等……例2 (2013·四川高考)美国史学家班克罗夫特叙及“列克星顿的枪声”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殖民地民兵同英军的对峙交火,十分肯定地指出,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英军士兵首先向民兵开了枪。
高考历史第二轮通史复习宋元时期精品PPT课件
商业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展
两宋商业空前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必修三: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 学的发展。
2.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 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及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 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4.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 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经济
1.农业
• 高转筒车;一年两熟制; 经济重心南移(苏湖熟,天下足)
2.手工业
• 官营手工业长足发展(制瓷:五大名窑;丝织:写实风格) • 民间手工业继续艰难发展
3.商业——商业活动空前繁荣
• 国内贸易:交子(货币) ;市场突破时、空限制; 商税成为 政府的重要财源
• 对外贸易:贸易范围扩大;外贸税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省;边疆-宣政院
科举制进一步完善:放宽录取名额、糊名和誉录
(西藏等地)
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转移: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农 灌溉工具:水转翻车 业 经济作物:棉花种植的推广
∕
手
棉纺织技术突破性
经 济
工 业
三大部门:纺织业/冶金业/制瓷业(大放异彩)
改进/棉布逐渐成为 主要衣料
对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商 货币媒介:交子出现 业 市的发展:坊市合一/夜市/草市饮食功能
①北宋结束分裂,实现了局部统一,为经济发展 奠定基础;
2014版高考历史(安徽专版)大二轮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题一 多元史观解读重大历史现象
主要史观概览文明史观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采集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从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全球史观也称整体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近代化史观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转变。
社会史观人类历史不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革命史观也称传统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派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
阶级斗争1.从唯物史观看“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动剧烈,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由于铁农具与牛耕的逐渐普遍使用,人们在井田之外开垦新的田地,这就是私田。
私田的收获产品由土地所有者占有。
生产力的发展也使统治者可以通过不完全占有劳动者本身而得到比奴隶制下同样多的、甚至更多的劳动产品。
劳动者在交出一定量的劳动产品之后,还可以保留一部分产品.这样,一种新的、封建性的生产关系产生.井田制的瓦解,必然加速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的分封制、宗法制的瓦解,周王室失去制约各诸侯国的手段和能力,于是礼崩乐坏,纷争不已。
当旧的生产方式瓦解之后,旧的(奴隶制)上层建筑也无法维持下去,在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下,改革、变法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最终在战国时期建立了地主阶级专政。
在这一过程中,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从文明史观看“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一次空前绝后的思想大解放,集中释放了自三皇五帝到夏商周三代所积累的思想文化潜力,周礼文化不战而胜,为后世所效仿.后世之学问道理出自百家,后世之治世之论出自百家。
尽管二千多年来儒家思想始终处于正统地位,但诸子百家的思想始终没有消亡,正是由于诸子百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才能在许多领域都创造出自己的文明成果. 3.从社会史观看“百家争鸣”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客观反映。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教师用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内容概括:科举制,重要科技成就,三省六部制,各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选修部分人物评价之唐玄宗等【复习策略】1. 准确掌握知识: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 偶尔会出现主观题, 但均与其他知识点放在一起设计, 作为其中的一个提问出现, 并且主要集中在唐太宗统治时期。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 三年来对选择题的考查基本上都设计了情景材料, 非常灵活, 这就要求考生应该非常熟悉教材的知识点, 特别是对概念的准确理解和对知识的纵横联系。
因此, 考生复习时除了要勤于记忆, 牢牢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外, 还要理解、把握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整合主要知识点。
2. 政治上, 宋元时期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不断演变的时期, 无论是中央制度还是地方制度都有重要的建树。
经济上, 小农经济繁荣, 手工业商业发展。
思想上, 理学产生发展。
科技文化上, 科学技术等成就卓著, 宋词、元曲等辉煌灿烂。
这一专题的复习, 首先要把握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 即封建社会的中间阶段, 各项政治制度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有所损益, 其他经济文化上也在继续发展。
第二, 要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联系起来。
如宋词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相联系。
另外此专题要特别强调文言史料的阅读理解、提取归纳等能力。
【考点预测】由于高考不回避重点热点, 所以三省六部制、曲辕犁和筒车, 唐朝城市的坊市制、唐太宗时期的政治、唐朝的科技、文学、书法等考点依然是2014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特别是本阶段考点从纵向发展阶段上来说该专题知识几乎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比如,“三省六部制”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完善时期, 文化和科技是中国文化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期, 这些更容易成为命题的热点。
选官制度中应注意科举制,今年考纲新增加的内容。
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元代的行省制;宋元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宋明时期的理学;宋代的科技成就、宋词、宋代书法、绘画;元曲。
2014版高考历史(安徽专版)大二轮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三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纲要求](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②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③宋明理学;④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①科技成就;②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③文学成就。
[思维导图][知识主线]1.古代中国思想上讫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
春秋战国与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相对活跃,中间时期思想发展日趋僵化,具体历程如下:创立(孔子:仁、礼)→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完善独尊(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独尊儒术)→改造、成就(儒道合一,理学、心学)→批判、新生(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专制).2.科技成就:古代中国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成就领先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文学与艺术成就:从先秦到明清,古代中国文学经历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发展演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独具东方神韵,是世界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点一春秋战国—-百家争鸣错误!1.儒家(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克己复礼”。
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2)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3)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认为“人之性恶”.2.道家(1)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主张“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状态。
(2)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3.法家:韩非子: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主张以法治国,实行君主专制,倡导及时变法革新。
4.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考点二汉代——独尊儒术,成为正统错误!1.汉代儒学(1)思想来源:以儒家思想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三讲 宋元、明清史课件
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
反映了( B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考纲要求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考查知识 明朝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能力要求 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 题干形式
历史叙述
叙述型
明朝“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
原因: ①政局稳定,国家统一。 ②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④中外交流频繁,西学东渐兴起。
把握高考趋势
“公安三袁”和“临川四梦”是明代文学流变中的突出现象。湖 北公安散文家袁氏三兄弟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应当“言 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江西临川人 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则在其四大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
深化历史理解
3.综合认识明清文化的“承古萌新”
(2)“萌新”:
传统文化 明清小说是从宋元的话本而来的。著名的科学技术著
中孕育新 作百科全书《天工开物》中,所记内容多是通过作者
内容 调查研究而获得的新知识
思想、文 学中体现 反传统反
封建
首先,在思想界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对君主专 制进行了激烈的揭露和大胆否定;其次,明清的小说 也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深化历史理解
1.手工业生产——从“工商食官”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时期
发展历程
形成与发展
从先 秦到 秦汉
(1)商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 态并存 (3)汉代开始用煤作为燃料冶铁;西汉时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制出成
2014高考历史大二轮 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 教师使用文档 题教程
[考纲要求] (1)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②美国共和制的确立;③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①《共产党宣言》;②巴黎公社;(3)十月革命。
[思维导图][知识主线]1.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的17、18世纪,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以后,逐步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君主立宪制,形成了责任内阁制。
美国独立后,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共和制、三权分立制政体。
2.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法国于1875年宪法确立了议会制共和政体,德国通过1871年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3.四个国家因国情不同,形成了两种政体形式: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但英德两国的君主立宪制又不尽相同,美法两国的共和制也各具特色,体现了世界各国政治文明的多元性、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形成了相同的代议制基本特征,即选举、议会立法、权力制约与平衡等。
4.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变现实的历程。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2)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但昙花一现。
(3)十月革命一举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最终变为现实。
考点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核心词:君主立宪、责任内阁、议会改革、首相制度|1.前提(1)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打击了国内封建制度和封建势力。
(2)1688年“光荣革命”改变了议会与国王之间的关系,王权由神授变为来自议会。
2.内容(1)确立:《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议会掌握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
(2)发展①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首相和内阁须从多数党中选出,行政权转移到内阁手中。
②1832年议会改革,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的席位。
3.特点(1)英国君主立宪制是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以代议制民主政治为基础的。
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 宋元时期
某某省东阳市南马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第二轮历史复习:宋元时期二、王安石变法(二)经济(封建经济繁荣)一、农业宋元时期,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
如北方出现耧锄。
南方稻麦复种制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农作物品种交流广泛,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传播到江淮地区。
棉花的种植,推广到长江流域。
南宋时,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时谚“苏湖熟,天下足”。
二、手工业(制瓷业的发展)宋代著名的某某某某瓷窑,到元代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底蓝花的青花瓷三、商业(商业繁荣)宋代的城市已无坊和市的界限,店铺随处开设,买卖时间也无限制,早晚皆可经营。
某某和临安是当时著名的城市。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时,益州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最早的纸币。
宋代边境设榷场与辽、夏、金进行贸易。
南宋时,海外贸易也很兴盛,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元朝的大都()是繁华的商业大都会。
某某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
某某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外国旅行家誉之为世界第一大港。
(三)文化一、思想(儒学思想思辨化、理论化)1、理学代表人物及主X:①北宋:二程,即程颐、程颢主X: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而后有物。
这是其核心思想。
并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客观唯心主义)②南宋: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主X: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X的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并指出人性本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欲望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③作用: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还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影响深远。
2、心学代表人物及主X①南宋:_陆九渊_②主X:“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主观唯心主义)二、文学宋词1、发展:词是诗的另一种形式,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体现了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适应了市井生活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四明清时期【阶段特征】明清时期,社会处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
一方面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并以孕育了新的经济因素,带有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趋势;另一方面,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统治者运用国家机器力图压制新的经济因素与思想观念,最终使古代中华文明没有在明清时期实现转型,走入近代社会。
随着同时期欧洲成功地迈向工业文明,古老的中华文明面临严重的危机。
【知识梳理】1.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①明初废行省设三司,加强对地方控制;废丞相设内阁,强化专制皇权;开八股取土,加强思想控制②清设军机处,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大兴文字狱,钳制了思想。
2.经济上: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商品经济空前发达。
①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世界领先,水稻产量高;玉米、番薯引进、推广;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②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冶炼业(焦碳冶炼)、丝织业(苏、杭)棉织(棉布成为主要衣料)、制瓷业(五彩、珐琅彩)全面发展。
③商品经济出现新特点;大批中小工商业城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农产品商品化;徽商、晋商等区域性商团形成。
④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一些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但清政府的“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文化上承古萌新。
①《农政全书》《天工开物》《本草纲目》说明传统科技还继续走在世界前列。
②思想上出现新观念,李贽、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批判旧思想与专制制度,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理学有新发展(王阳明心学)并占据了主流地位。
③八股取土与文字狱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
④文学艺术繁荣,出现四大小说名著;书法绘画更加多样化、平民化、世俗化;京剧诞生,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4 思想文化上:(一)、李贽:离经叛道的“异端”思想1、李贽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1)明朝后期,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2)江南工商业发达,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实力增强。
(3)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统治黑暗。
(4)程朱理学鼓吹神圣不侵犯的理学经典,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李贽思想主张(1)否定孔子权威。
①指出孔子非天生圣人,儒家经典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②认为是非标准依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2)挑战正统思想。
①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②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3、李贽思想的评价(1)李贽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
(2)李贽的思想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色彩。
(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背景(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封建制度渐趋衰落(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3)阶级:新兴市民阶层日益强大(4)思想:程朱理学依然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西学东渐,近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认识: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1、主要观点:(1)政治方面: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思想方面:继承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①强调治乱标准:“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②提倡“法治”:“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③改革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君民共治天下,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3)经济方面: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2、基本评价:(1)其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后世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黄守羲的思想震动当时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的影响;(3)“工商皆本”的思想,反映了工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有时代特征;★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1、主要观点:(1)政治方面: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①《日知录》说:亡国——改朝换代,亡天下——整个民族的沦亡。
②“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③“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后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学术思想:倡导“经世致用”思想。
①主张走出家门,在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②《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述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
2、基本评价:(1)以崇实致用的学风,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2)经世致用思想为近代新思潮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王夫之:唯物思想1、主要观点:(1)唯物论:认为“天下惟器”。
①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②物质是发展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2)认识论:客观对象引起主观认识,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认识的。
(3)辩证法: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即运动是绝对,静止是相对。
(4)发展观: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闪烁着革新的思想光芒。
2、基本评价: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思想总评:(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2)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批判理学的?黄宗羲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批判理学视君臣之义为天理的伦常观。
顾炎武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提倡实学,批判理学空谈。
王夫之通过气和理的关系,论述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对理学的唯心主义进行批判;通过运动绝对、静止相对的辩证关系批判理学形而上学观点。
※思辩: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的原因。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重点关注】1、中西科技发展史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四大发明②近代科学技术革命③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而是在西方产生的原因中国:(1)诞生的土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固有的分散性和狭隘性,不可能使科学应用到较大的规模(2)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及与工商业有关的科技的发展(3)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使知识分子埋头书本,脱离实际生产,缺乏对自然科学的研究(4)中国封建教育以儒学为主要内容,很少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
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不利于培养研究自然科学的人才。
阻碍中国近代科学出现的根本原因:日趋腐朽的封建制度.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原因(1)资本主义生产发展需要科技知识——奠定基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奠定思想基础(2)16、17世纪伽利略、培根、牛顿等科学家创立了一般规律和经典方法(3)中国四大发明的传入,希腊自然哲学启迪了人们的思想;新航路开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4)显微镜、望远镜发明——手段和工具(5)欧洲国家保护、奖励科学发明,改革教育和专利制度,组织科研机构,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创立和发展例题:材料一: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著作姓名生卒年著作李时珍1518—1593年《本草纲目》徐光启1562—1663年《农政全书》徐霞客1586—1641年《徐霞客游记》宋应星1587—1666《天工开物》材料二:16—17世纪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姓名生卒年著作哥白尼1473—1543年提出太阳中心说布鲁诺1548—1600年提出宇宙无限论培根1561—1626年初创近代实验科学伽利略1564—1642年望远镜观察天体,证实太阳中心说开普勒1571—1630年发现行星绕太阳运行轨道据材料概括此时中国与欧洲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同特点。
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有何特点?①中国古代科技重应用(天文历法、医学、手工业生产的需要产生中国古代科技),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②在研究方法上,中国主要是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而西方则重实验,重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③中国古代科技推动了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西方天文学的成就标志着近代科学的产生,也为反封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有力冲击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2、中西方反封建思想的不同之处。
中国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1)尚未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没有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新政权方案;(2)对以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法国的启蒙思想:(1)彻底批判封建制度与封建神学,要求建立资产阶级专政(2)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配套练习:1.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名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判、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而其中“大臣专擅选官”、“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
这些规定A.继续强化了皇权专制B.规范了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2.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改革,最主要的变化是A.“国初定制,社义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B.“率循祖制,咸复旧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C.选调翰林等官入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前后八百十年,威名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3.以下那些观念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①“农为天下之本物,而公贾皆其未也”②“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乱”③“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④“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A.①③④B.①④C.②③D.①②③④4.明朝时,浙江某地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侵城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
”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浙江有些地方商品经济繁荣B.明朝大量棉纺织品投入市场C.有的城市发展成为棉纺织中心D.当地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5.(山东烟台)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明清时期)从商致富的记载,但……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中国全史•商贾史》)。
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明清时期从商致富的现象多,是因为唐宋对“市”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突破了B.“营商致富的动机”包括经商积累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或用于子女科举入仕C.“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指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D.造成材料中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6.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7.(山东淄博)明末清初,中国文化第一次遇到一种高势能的异质文化的挑战,这就是传教士输入的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