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一)古希腊罗马文学部分:
俄林波斯神系——俄林波斯神系是以宙斯为中心的神的家族,因宙斯及其家族居住在希腊北部的俄林波斯山上而得名。

俄林波斯神系有12位主神:众神之王兼雷电之神宙斯,天后赫拉、海神波塞冬,冥神哈得斯(有些书说是家神:赫斯提亚),太阳神阿波罗,智慧女神雅典娜,月神和猎神阿耳特弥斯,战神阿瑞斯,爱神和美神阿佛洛狄忒,火身和匠神赫淮斯托斯,神使赫耳墨斯,农神得墨特耳。

另外还有9个缪斯是文艺女神,三个摩伊拉是命运女神。

狄俄倪索斯是酒神。

众神居住在希腊最高的奥林波斯上。

不和的金苹果——根据神话传说,特洛伊战争的起因是这样的:相传阿基琉斯(又译阿喀琉斯)的父母举行盛大的婚礼时,邀请了所有的神,偏偏没有邀请不和女神(争吵女神)厄里斯,她来到席间扔下一个“不和的金苹果”,上写着“赠给最美的女子”,果然,引起三位女神(赫拉、雅典娜和阿佛洛狄忒的争夺。

宙斯要他们找特洛伊(特洛亚)王子帕里斯(Paris)评判。

三位女神各许给帕里斯以最大的好处,赫拉许他为最伟大的君子,雅典娜许成为最勇敢的战士,阿佛洛狄忒特答应他娶一个最美丽的女子。

帕里斯把苹果判给了阿佛洛狄忒。

女神便帮助他到斯巴达做客时拐走了王后海伦(Helen),并抢走了大批财物。

于是希腊各部落推迈锡尼王阿伽门农为联军的统帅,攻打特洛伊。

战争进行了10年,众神各助一方,是后,希腊联军将领伊塔克岛之王奥德修斯设木马计攻下了特洛伊城,战后希腊人中携财宝、奴隶返乡。

有的一帆风顺回到家园,有的长年在海上漂泊。

木马计——又称“特洛伊木马”,是希腊神话传说的故事。

特洛伊战争时期,希腊联军久围特洛伊不下,最后联军足智多谋的将领——伊塔克岛国王奥德修斯献出了木马计,即造一只大木马,内藏精兵,弃置城外,佯装败腿,特洛伊将木马作为战利品运入城内,晚上,木马的将士与城外,联军里应外合,一举攻占了特洛伊城,木马后来成为内藏阴谋诡计的代名词。

三联剧——又称三部曲。

指情节连贯、内容相关的三部悲剧。

三个剧本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内在联系。

后来,三部曲泛指内容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文学作品。

(二)中古(中世纪)部分:
教会文学——是一种适应封建统治者和基督教会需要的文学。

其主要内容是宣传基督教教义,宣扬神的权威、禁欲主义,目的在于使人民成为统治阶级的驯服的奴隶,以维护封建统治。

教会文学的主要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祈祷文、赞美诗、宗教剧等。

在艺术上,一般采用梦幻式的形式及象征、寓意的手法。

教会文学缺乏艺术性、一般都存在公式化、概念化的缺点。

骑士精神(骑士信条)——骑士制度盛行,形成了固定的骑士阶层,还形成了一系列的骑士道德信条。

这就是:“忠君、护教、行侠”,此外,还要求骑士“文雅知礼”,要把自己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

他不仅要忠实地为主人服务,还要效忠和保护女主人。

哀戚功能在他们生活中占主导地位,表现为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并为她们服务效劳。

在他们看来,能取得贵妇人的欢心,能在历险中取得胜利,便是骑士的最高荣誉。

所有这一切构成了所谓的“骑士精神”。

普罗旺斯抒情诗——骑士抒情诗歌最早兴起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因此被称为“普罗旺斯抒情诗”。

作者是封建主和骑士,被称为“特鲁巴杜尔”,意为行吟诗人。

主要内容是描写所谓的“典雅的爱情”,主题是骑士们对贵妇人的爱和崇拜。

其经典作品《破晓歌》(alba)写一对骑热恋中的骑士和贵妇人在幽会之后在黎明到来之前依依惜别的情景。

骑士抒情诗对后世欧洲抒情诗发展有一定影响。

(注意心理描写,语言形象生动,诗律新颖多样)
城市文学——又称市民文学,是12世纪以后随着欧洲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反映市民生活和思想的世俗文学,主要内容是揭露封建贵族和教会僧侣的罪恶,赞扬市民的机智和才干,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

体裁主要有韵文故事、讽刺叙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等。

城市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作是法国的讽刺叙事诗《列那狐的故事》。

梦幻文学——欧洲中世纪文学常采用梦幻的形式及寓意、象征的手法老表现作品的内容,反映现实生活,这类作品被后人称为梦幻文学。

如《玫瑰传奇》中,用“玫瑰”代表心目中的少女,以“情人”对“玫瑰”的追求比喻自己对少女的爱情,还把各种有关爱情的因素如“美貌”,、“坦率”等拟人化,并把整个故事假托在梦境中。

又如但丁的《神曲》。

(三)文艺复兴时期:
大学才子派——16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一批号称“大学才子”的人文主义剧作家。

他们大都出身于中产阶级,受过大学教育和人文主义思想熏陶,具有较丰富的古典文化修养,他们的创作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对英国戏剧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们的创作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程度上启迪了莎士比亚的戏剧艺术。

莎士比亚正是在他们成就的基础上,把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推向高峰。

马洛是“大学才子”的代表作家,其优秀剧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影响深远。

十四行诗——诗体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两节4行诗,后一部分是两节3行诗,共14行。

诗有固定格式,格律严谨。

最早兴起于意大利,后注入法、英等国。

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使这种诗体臻于完美。

流浪汉小说——(另一种解释)——16世纪中叶首先出现于西班牙的一种文学新体裁。

在内容上以描写城市下层生活为中心,以流浪汉为主人公,从城市下层人物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社会的丑恶现象。

在艺术形式方面,一般采用第一人称,以主人公流浪史的自传形式,描写所见所闻,语言简洁流畅,风格幽默俏皮,有一定的现实主义成分。

人物性格描写虽然较突出但缺乏发展,情节也缺乏有机联系。

流浪汉小说在创作方法、人物描写和艺术结构方面对后世欧洲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小癞子》是第一部成功的流浪汉小说。

(四)17世纪文学:
“三一律”——17世纪古典主义戏剧创作的规则。

他是三个整一规律的简称,即情节、地点、时间的整齐划一。

即要求一出戏全部剧情只能展示一个单一的情节,故事发生在同一个地点,时间不超过24小时。

在理论上把“三一律”系统化的是布瓦洛。

“三一律”的优点是可使戏剧情节高度集中,矛盾突出,结构紧凑。

但作为一种创作规范,他束缚作家的创作,不仅影响戏剧反映现实的广度和深度,而且还带来结构的绝对化、程式化、以及人物的单一化等弊病。

(五)18世纪文学
狂飙突进运动——18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1770-1785)由德国一批青年作家发起的一场全国性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文学运动,因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而得名。

它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运动充分肯定个人主义倾向和反叛精神。

它在反封建和强调文学的民族性方面产生强烈影响。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场运动只局限在文学领域,到80年代中期便开始衰退。

青年时期的歌德和席勒是这一运动的主要代表。

浮士德精神——不断追求知识和真理,追求美好的事物,追求崇高的理想。

他具有自强不息、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积极向上、自觉地进行探索的精神。

这种精神本质是对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300年间德国和欧洲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精神探索历程的高度概括。

(六)19世纪:
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前30年间)流行于欧洲(美)的与古典主义相对抗的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

它是法国大革命和各国民主、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产物,也是对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反响。

浪漫主义文学打破了古典主义统治欧洲文坛约二百年的现状,提倡重理想崇感情;讴歌大自然;重视民间文学;使用夸张对比的手法;制造离奇的情节。

由于作家的政治立场不同,浪漫主义文学存在保守与进步两种倾向。

主要成就是诗歌,代表作家是英国的拜伦等。

“湖畔派”诗人——是指19世纪初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三个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

他们厌恶资本主义城市文明,曾一同隐居在英国昆布兰湖区,描写湖区风光,因而得名。

在创作上他们致力于远离现实斗争的题材,讴歌宗法制农村生活和自然景物,作品充满恬静神秘的大自然气息。

“湖畔派”诗人中声望最高的是华兹华斯,他与柯尔律治合写的《抒情歌谣集》从内容到形式开英国一代新诗风,其序言是英国浪漫主义的美学宣言。

“拜伦式英雄”——拜伦在他的《东方叙事诗》中所塑造的主人公形象。

他们都是一些性格孤傲不驯、蔑视现代“文明”、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的个人反叛者,最后都以悲剧告终。

〈海盗〉中的康拉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拜伦的大部分作品都有这类典型,在文学史上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东方叙事诗——(见拜伦)
“梅塘集团”——19世纪80年代法国文坛上的一个自然主义作家群体。

由六位作家组成,以左拉为首,还有莫伯桑等人。

因为经常在左拉的的梅塘别墅聚会被称为梅塘集团。

这个团体标榜自然主义,一些创作具有自然主义特色,但其中的主要作家,如左拉、莫伯桑,基本上是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塑造了典
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人物再现法——就是使同一人物在不同的小说中反复出现,每一部小说只反映人物性格发展的某一阶段,多部小说才构成这一人物的全貌。

据统计,《人间喜剧》再现过的人物有四百多人,使人物再现的小说有七十几部。

从情节和人物方面加强了《人间喜剧》的内部联系。

威塞克斯小说——(看哈代章节)
“小人物”形象——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传统形象之一。

是指贫民劳动者以及处于被奴役被损害,被剥削地位者的艺术形象。

这些“小人物”题材的作品不但表现了他们生活在冷酷社会里的贫困、凄凉,孤苦无告,而且反映了他们对不公正的社会的不满和抗议,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

从普希金《驿站长》开始,经过果戈理的《外套》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穷人》,这种现象是俄国文学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标志
“多余人”形象————19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

他们在贵族阶级走向没落的时期,对反动的专制政体和农奴制不满,既不愿意和上流社会同流合污,但又找不到出路。

他们远离人民,无法摆脱贵族自由主义的立场,缺乏明确的生活目的,再加上性格软弱,毅力不足,不能有所作为。

因而在社会革命面前,只能成为多余人。

最早的“多余人”形象是普希金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塑造的奥涅金。

托尔斯泰主义:是托尔斯泰晚年提出的所谓拯救俄国人民和人类的政治和道德主张,它的基本内容是“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和“博爱”,其核心是“不以暴力抗恶”。

托尔斯泰主义是空想的,客观上有麻醉人民、阻碍革命发展的消极作用,但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快要到来时人民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托尔斯泰的出发点是伟大的。

忏悔贵族——聂赫留朵夫是托尔斯泰笔下描写得最成功的忏悔贵族典型,带有自传性的成分,是作者创作中一系列“探索性主人公”里居于顶峰的一个。

他和其他自传性探索性主人公不尽相同。

他们的精神探索一般都不超出贵族思想和道德的范围,而聂赫留朵夫却朝前跨越了一步。

他的精神“复活”过程,概括了19世纪末俄国一些进步贵族知识分子寻找出路的探索,并且通过这种探索全面批判、否定了整个贵族、贵族的特权、道德和生活方式,有积极的典型意义。

在《复活》的结尾,聂赫留朵夫向宗教道德寻求出路,宣扬“勿以暴力抗恶”的个人道德上的自我完善的主张,体现了托尔斯泰的思想局限。

他最终没能靠拢人民,因此叫忏悔贵族。

“心灵辩证法”——指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方法。

所“心灵辩证法”,主要是指小说通过内心独白、复杂的心理斗争的描写等,充分展示人物精神的发展历程和心理世界的隐微变化,尤其是人物处于对立两极间选择时的复杂心理斗争。

例如涅赫留朵夫在法庭上内心深处道德、良心和自私、丑恶两种力量的的斗争过程,细腻真实,深刻地展现了人物性格。

冰山原理——是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的创作原则和审美观。

海明威曾在《死在午后》(1932年,又译为《午后之死》)中把文学创作比喻为漂浮在大海的一座冰山,看的见的只有八分之一,而有八分之七也隐藏在水下,因此,他在创作上便有意识地隐藏自己的创作倾向,冷静客观地描叙(描写和叙述)人物原型和内心世界构成蕴含深意的文学画面,使读者在简洁的描写和对话中领会作品丰富深刻的内涵。

获得“意外之意”“趣外之旨”,海明威的冰山原理创造了一种简约有力含蓄深沉的文体和意境。

(散文之体,又叫冰山文体)对20世纪世界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硬汉子”的人物形象——“硬汉子性格”是人们对海明威作品的重要人物精神特征的概括。

在海明威的作品里,最富有魅力和打动人心的,是他塑造在迷惘中顽强拼搏的“硬汉子”的形象。

海明威在选择人物时特别喜欢斗牛士、拳击家、猎人、渔夫、士兵,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和旺盛的精力,在同充满第一的世界对抗中殊死搏斗,表现出共同的性格特征:坚强刚毅、勇敢正直,无谓地面对痛苦和死亡,他们都处在尖锐剧烈的外部和内心冲突中,他们都有共同严酷的悲剧命运,但无论情况多么严重,困难多么巨大,死神多么可怕,他们都不失人的尊严,不失勇气和决心,表现出临危时的幽雅风度。

新感觉派——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日本,以《文艺时代》杂志为中心而形成的一个文学流派,由发表在该杂志上的一篇名为《新感觉派的诞生》的文章而得名。

该派作家受欧洲达达主义、表现主义流派的影响,认为感觉亦即感性认识是新奇的。

只有通过主观的感受,才能接触到事物内部的真实性。

他们追求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感觉,以及对事物的新的感受方法。

在艺术上主张打破传统,放弃人物形象塑造,
将人与社会意识分开,突出对感觉的表达。

作品的特色是注重刻画瞬间纤细的感觉和心理变化。

代表作家有横光利一、川端康成等。

欧·亨利法——(见教材156页。

)其作品情节的发展较快,在结尾时突然出现一个意料不到的结局,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种结尾艺术,在欧·亨利式作品中有充分的体现。

二.简答题
1.荷马史诗《奥德修纪》的艺术特色。

2.分析《神曲》艺术上的矛盾的双重特征。

3.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式什么?
4.简析堂吉诃德形象的性格特征。

5.简述《堂吉诃德》的艺术特征
6. 什么是流浪汉小说?
7.简述莎士比亚喜剧的创作特色。

8.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9.简述《伪君子》的艺术特点。

10.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1. “浮士德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12.简述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3. 什么是“湖畔派”诗人?
14.什么是“拜伦式的英雄”?
15.《恰尔德·哈洛尔德》表现出哪些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16.简述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7.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16.什么是“多余人”形象?
17.什么是“小人物”形象?
18.何谓“心灵辩证法”?
19.什么是“社会问题剧”?
21.简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艺术特色。

22.如何理解《老人与海》的多重意蕴和艺术特征?
23.如何理解高尔基的《母亲》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划时代意义?
24.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手法上的基本特征。

25. 现代主义有哪些主要流派及主要作家与作品?
26.什么是冰山原理?
27.什么是“硬汉子”的人物形象》
28.亚非(东方)文学的基本特质是什么?
29.新感觉派与《伊豆的舞女》的艺术特色。

三、论述题
1.分析《神曲》思想内容的矛盾复杂性。

2.哈姆莱特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3.试以《哈姆莱特》为例,分析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艺术成就。

4.分析浮士德这一人物形象及其思想意义?
5.试析《巴黎圣母院》所体现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6.怎样理解奥涅金形象的进步性与落后性及其典型意义?
7.对比分析于连、拉斯蒂涅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

8.如何理解《人间喜剧》的主要思想内容包括哪些?
9.试以《高老头》为例,分析巴尔扎克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典型人物的?
10.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及其悲剧的原因
11.以《安娜·卡列尼娜》为例,分析托尔斯泰创作的艺术特色。

12.以桑提亚哥为例,了解什么是“硬汉性格”?
四、请说出下列作品的作者
(一)十九世纪初以前:
《伊利昂纪》、《奥德修纪》、《埃涅阿斯纪》、《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阿卡奈人》、《罗兰之歌》、《列那狐传奇》、《十日谈》、《巨人传》、《罗密欧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李尔王》、《麦克白》、《奥塞罗》、《哈姆莱特》、《熙德》、《伪君子》、《吝啬鬼》(又译《悭吝人》、《失乐园》、《天路历程》、《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汤姆·琼斯》、《老实人》、《新爱洛绮丝》、《爱弥尔》、《忏悔录》、《阴谋与爱情》、《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西风颂》、《致云雀》、《希腊古翁颂》、《唐·璜》、《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阿达拉》、《欧那尼》、《悲惨世界》;
(二)十九世纪中后期
英国文学:《德伯家的苔丝》,《名利场》,《玛丽·巴顿》,《简·爱》,《呼啸山庄》,《大卫·科波菲尔》、《福尔赛世家》,《华伦夫人的职业》、《儿子与情人》;
法国文学:《红与黑》,《高龙巴》、《包法利夫人》、《悲惨世界》、《舒昂党人》、《欧也妮·葛朗台》、《幻灭》、《萌芽》、《最后的一课》,《西蒙的爸爸》、《羊脂球》、《约翰·克利斯朵夫》、
北欧文学:《玩偶之家》、《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丑小鸭》、《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俄苏文学:《驿站长》、《致凯恩》、《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钦差大臣》、《死魂灵》、《猎人笔记》、《父与子》、《穷人》、《罪与罚》、《复活》、《战争与和平》、《套中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静静的顿河》、《日瓦戈医生》
美国文学:《草叶集》、《红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叔叔的小屋》、《美国的悲剧》、《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最后一片藤叶》、《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了不起的盖茨比》、(三)20世纪上半期文学
后期象征主义:《海滨墓园》、《荒原》;
表现主义:《毛猿》、《变形记》
意识流小说:《追忆似水年华》(《追忆逝去的年华》)、《墙上的斑点》《到灯塔去》、《尤利西斯》、《吉檀迦利》
(四)东方文学:《旧约》、《吉尔伽美什》、《沙恭达罗》、《一千零一夜》、《源氏物语》、《吉檀迦利》、
五、重点作家作品:《伊利昂纪》、《神曲》、《堂吉诃德》、《哈姆莱特》、《新爱洛依丝》、《浮士德》、《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巴黎圣母院》、《红与黑》、《高老头》、《叶甫盖尼·奥涅金》、、《安娜·卡列尼娜》、《老人与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