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
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ERCP(经内窥镜胆道、胰管造影)是一种常用的检查和治疗胆道、胰腺疾病的方法。
该技术不仅可以直观地观察胆道、胰管及其周围的病变,而且能够进行胆道结石取出、胆管扩张、胆管镜下胆囊切除等治疗操作。
但是,ERCP术后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危险。
为此,我们需要对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预防。
一、常见ERCP术后并发症类型1. 异常出血:ERCP术后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可达1%-5%。
出血部位主要位于肝、胆管、胰腺、十二指肠等处。
2. 胆道炎症:ERCP术后可能导致胆道感染和胆管炎症的发生。
感染的症状包括发热、腹痛、黄疸等。
3. 胰腺炎:ERCP术后引起的胰腺炎常见于ERCP治疗时胰腺出现了炎症。
胰腺炎的症状包括腹痛、发烧、胃肠道症状等。
5. 胆囊结石漏出:ERCP术后胆囊结石漏出的症状包括腹痛、黄疸、恶心、呕吐等。
6. 全身过敏反应:ERCP术后可能引起全身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能致命。
7. 插管位并发症:ERCP术后可能发生插管位并发症,包括气胸、气腹、血肿、腹膜刺激症状等。
为了预防和处理ERCP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1. 须认真评估患者的病情、病史、药物过敏史、出血风险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操作方法。
2. 术前应告知患者手术的相关信息和注意事项,如注意禁食禁水、避免某些药物、注意休息等。
3. 采用严格的消毒和无菌操作措施,降低术后感染和炎症的发生率。
4. 术中注意标记好出血点,及时掌握术中出血量和排出的颜色、性状等情况。
5.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进行血常规、肝功能、白蛋白等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6. 对有出血风险的患者加强术后监测,避免过度活动和进食刺激等行为,防止术后出血。
7. 术后加强营养补充,调整好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有利于术后恢复。
总之,ERCP术后并发症可能对患者的生命造成较大威胁,我们需要在术前进行充分的评估和准备,术中严格控制操作技巧和处理手法,术后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处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
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一种常见的胆管和胰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手术,它通过内窥镜逆行进入十二指肠乳头,然后对胆管和胰管进行X线造影和治疗。
尽管ERCP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在术后进行相关并发症的分析和预防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常见类型、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常见类型1.出血:ERCP术后出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
在术中可能会因为操作不当或者器械损伤导致胆管或者胰管的破裂,出现出血的情况。
而在术后的患者中,因为术后胆管或者胰管的损伤、炎症等原因也可能导致出血的发生。
2.胆管穿孔:术后胆管穿孔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并发症。
它可能会导致胆汁外溢,甚至引起腹膜炎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3.胰腺炎:ERCP术后胰腺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胰腺炎可能会出现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胰腺坏死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4.感染:由于术中工具或者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相关器械的感染,术后患者也可能因为感染而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
5.胆道梗阻:因为手术操作不当或者胰头肿大等原因可能导致胆道梗阻,使胆汁排泄受阻,从而引起黄疸等症状。
二、并发症的发生原因1.操作不当:ERCP手术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器械对胆管或者胰管的损伤,从而引发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2.器械损伤:术中逆行引流等器械的损伤也是导致并发症的原因之一。
3.术后保护护理不当:术后患者可能由于术后休息不好、饮食不当等因素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4.患者自身情况:患者自身可能存在有胰腺疾病、炎症等因素,也可能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三、预防措施1.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和医生:患者在进行ERCP手术前应该选择一家具有相应资质、经验丰富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同时医生的资质和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
合格的医生和医疗机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患者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患者在进行ERCP手术前需要做好术前准备,包括了解手术相关的知识、排除禁忌症等。
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外科手术是治疗疾病的常见方法之一。
尽管现代医学技术日益先进,外科手术的风险已经大大降低,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潜在并发症。
本文将重点讨论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以及其处理方法。
一、感染及预防措施感染是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手术切口与内部组织暴露于外界环境,可能会引入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为了减少感染的发生率,以下措施应该得到充分的注意: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手术过程中必须要保持无菌环境。
医护人员需要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并使用无菌物品进行操作。
2. 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在某些高危人群或高风险手术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
但应注意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导致药物耐药性。
3. 患者个人清洁与消毒:在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局部清洁与消毒,以减少患者体表菌种的数量。
4. 手术后伤口照料:应根据医嘱进行伤口换药和清洁,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恢复训练。
二、止血及处理出血手术中出血是一种常见并发症。
在外科手术中,为了防止过多出血,医生会采取各种方法来控制出血。
1. 止血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采用电凝、缝合、钳夹等不同的方式来止血。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技术,如高频电切割和激光技术可以帮助快速止血。
2. 控制出血:如果患者术后出现大量喷射性出血或持续渗漏性出血,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并配合他们的处理指导。
可能需要重新进行手术或使用药物进行止血。
三、深静脉血栓形成及预防在长时间卧床休息期间,特别是对老年患者或有其他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而言,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的问题。
以下措施可以帮助预防血栓形成:1. 动态体位:尽早活动患者,并使其经常改变体位,特别是下肢活动。
2. 弹力袜和束腿带:适当使用压力弹力袜和束腿带,以促进静脉回流。
3. 药物预防:对于高危患者,医生有时会建议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
但应注意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合理控制药物剂量。
四、肺部感染及防治方法外科手术后,特别是开胸手术或其他涉及胸腔操作的手术,患者可能面临着肺部感染的风险。
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手术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然而手术后还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
了解并发症的发生和防治措施对于术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1.伤口感染:手术后伤口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手术后恰当的伤口护理是防治伤口感染的关键。
术后患者应保持伤口清洁干燥,经过术后适当时间的换药和清洗。
另外,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也能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2.深静脉血栓形成(DVT):DVT是指血栓形成在深静脉内,主要发生在下肢。
手术后长时间卧床和缺乏运动是DVT的主要原因。
为了预防DVT的发生,术后患者需要尽早行动,进行活动,如走动、做床边活动等。
对于高危人群,如年龄大、术后休息时间长的患者,可以考虑予以抗凝治疗。
3.肺炎:在手术后,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肺炎,尤其是长时间卧床或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肺炎。
为了预防肺炎的发生,术后患者需要尽早行动,进行深呼吸、咳嗽等呼吸康复训练。
此外,积极控制术后疼痛,给予适当的镇痛治疗也有助于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4.尿潴留:尿潴留是指尿液排空受阻,无法正常排尿的情况。
手术后尿潴留可能是因为术中使用了麻醉药物或手术后膀胱功能受损。
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措施包括: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或有慢性尿路疾病的患者,可以考虑术后采用导尿管进行排尿;术后患者需要坚持适量的饮水,避免过度膀胱充盈。
5.术后出血:术后出血是指手术切口处或术后内脏出血。
防治术后出血的重要措施包括:术后患者需要尽早发现出血迹象,如术后出现切口渗血或出血量增加,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术后患者需要保持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或用力,以免切口破裂或伤口长时间流血。
总之,术后的并发症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影响很大,因此及早了解并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通过适当的护理和康复训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同时,术后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状况,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
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ERCP(内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术)是一种能够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的介入性检查技术,但是其并发症风险较高。
本文将对ERCP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并介绍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胰腺炎胰腺炎是ERCP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10%。
其主要原因是ERCP过程中的胆管、胰管造影或括约肌切开等操作可能导致胆汁、胰液反流入胰腺,从而引起胰腺炎。
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包括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防治措施:1. 术中注意操作技巧,尽量避免胆汁、胰液反流。
2.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症状变化,如出现中度或重度上腹疼痛、发热等表现,应尽早给予积极治疗,包括禁食、抗生素、止痛药等。
二、出血ERCP术后出血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为0.5-5%。
出血可能源自胆道、胰管探针插入过程中的创伤或肿瘤活检时的血管破裂等原因。
防治措施:1. 减少插入胆道、胰管探针的次数,尽量避免创伤。
2.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出血表现,如呕血、黑便等,及时抽取血凝块、输血,必要时行内镜止血或介入治疗。
三、感染ERCP术后感染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术后胆石清除术。
感染可能发生在胆道或胰管,临床表现包括发热、上腹疼痛、乏力等。
防治措施:1. 术中严格操作,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
2. 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选择覆盖肠道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的抗生素。
3.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必要时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
四、胆管梗阻或狭窄ERCP术后胆管梗阻或狭窄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胆汁潴留、黄疸等症状。
造成此并发症的原因包括括约肌切开的局部创伤或胆管内镜操作时的损伤等。
防治措施:1. 术中注意操作技巧,尽量避免造成胆管损伤。
2.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黄疸指标的变化,如发现胆汁潴留等情况,及时行胆管扩张或介入治疗。
ERCP术后并发症包括胰腺炎、出血、感染和胆管梗阻或狭窄等,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给患者带来较大的风险。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实施方案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实施方案一)病因:术后切口感染是指手术切口处出现细菌感染。
其主要原因是手术切口处未能彻底清洁,手术器械或切口周围的皮肤等部位存在细菌,或手术中操作不规范,切口周围组织受到损伤,容易感染。
二)临床表现:手术切口处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炎症表现,有时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严重的切口感染可导致切口裂开、脓肿形成等并发症。
三)防治措施:手术前应对手术切口周围的皮肤进行彻底清洁消毒,手术中应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切口周围组织受到损伤。
术后应及时更换敷料,观察切口情况,如有感染迹象应及时处理。
对于高危患者,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三)防治措施:术前应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和手术风险,对高危人群应加强术前准备。
手术时应注意缝合技术,选择适当的缝线和缝合方法,避免局部张力过大。
术后应加强监护,及早发现切口裂开的迹象,及时处理。
对于完全性裂开的切口,应立即进行手术处理,对于部分性裂开的切口,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如局部湿敷、口服抗生素等。
同时,加强营养支持,促进切口愈合。
切口感染和裂开是术后并发症中比较常见的两种,对于手术后的病人来说,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非常重要。
预防措施包括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技术的精细、加强术后处理和营养支持等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发生率。
对于已经发生的感染和裂开,应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患者及家属了解术后疼痛的可能性、程度和处理方法,提高他们的心理预期和应对能力;2、术中使用多模式镇痛技术,如静脉镇痛、硬膜外镇痛、神经阻滞等,以减轻术后疼痛;3、术后尽早给予镇痛药物,根据疼痛程度及时调整剂量和给药方式,以达到有效控制疼痛的目的;4、采用非药物治疗措施,如冷敷、热敷、按摩、放松训练等,缓解疼痛和焦虑;5、加强术后康复训练,提高患者身体素质和自我康复能力,促进术后早期康复。
对于已确定手术时间的患者,术前指导非常重要。
需要了解每个患者的个性、职业、文化修养等因素,并针对性地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防治要求措施
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防治要求措施术后并发症指的是手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严重影响术后恢复和患者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以及相应的防治要求和措施。
1.感染:术后感染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常见于手术切口或其他操作部位。
为了预防感染,患者需要保持局部切口或伤口的清洁和干燥。
术后必要的抗生素预防也是防治感染的重要措施。
严密监测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等病情指标,一旦发现感染迹象,应及时给予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2.出血:手术过程中,术后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
患者应该在手术后严密观察术后出血情况,遵从医嘱,避免剧烈运动和剧烈活动。
如果出现异常出血,应立即就医。
3.血栓形成:长时间卧床、手术创伤以及手术全身麻醉等因素容易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为了预防血栓形成,术后患者应该及早活动,进行袜子或药物预防,同时根据医嘱正确使用抗凝药物。
4.呼吸系统问题:手术后,由于麻醉药物的作用以及卧床休息时间过长,患者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道感染等问题。
为了预防呼吸系统问题,术后患者需要进行有效的肺部通气,适量活动。
必要时,可进行物理疗法,如气管吸引等。
5.尿潴留:手术过程中,使用镇静剂和镇痛剂可能导致尿潴留。
加强术后的尿液观察和监测,及时安排引流尿液。
如果患者出现尿潴留的症状,如尿频、排尿困难等,应及时给予导尿。
6.神经系统问题:一些手术会涉及到神经系统,手术后患者可能出现术后神经功能不全、感觉异常等问题。
为了预防神经系统问题,术后患者需要注意手术部位的冷热感觉变化和功能恢复情况,遵循医嘱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
7.难以控制的疼痛: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难以控制的疼痛,影响患者的恢复。
为了减轻术后疼痛,术后患者应遵循医嘱进行药物镇痛治疗,必要时可以采用物理疗法和心理疗法。
在术后防治并发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评估:术前准备工作要充分,包括对患者的相关检查、评估病情和术前指导等,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胸腔引流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胸腔引流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一、肺部并发症:
1. 肺塌陷:胸腔引流导致负压气胸的发生,可导致肺部塌陷。
预防措施包括术后定期检查引流管位置和负压水封,避免引流管的意外脱落。
2. 肺不张:引流过程中,如果引流管堵塞或位置错误,可能导致肺不张。
预防措施包括确保引流管通畅,及时处理堵塞问题。
3. 肺炎:术后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应注意引流管是否被污染,保持引流管口周围清洁干净,定期更换引流袋。
二、心血管并发症:
1. 出血:胸腔引流过程中可能出现出血情况,应定期检查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如果出血明显增多,应及时处理。
2. 血栓形成:术后患者长期卧床,易发生血栓形成。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转位、按摩患者四肢,以促进血液循环。
三、其他并发症:
1. 感染:术后患者容易发生伤口感染或胸腔感染。
预防措施包括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更换敷料和保持患者局部清洁干净。
2. 疼痛: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胸部疼痛,应及时给予镇痛药物,保持患者的舒适度。
以上是胸腔引流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的简要介绍,术后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
特定患者应根据病情特点和医生建议作适当的个体化预防。
妇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妇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一、心血管并发症1.出血与休克预防措施:术中仔细操作,严密止血,提高手术操作能力,术后严密观察面色变化,测脉搏、血压,注意尿量,切口渗血以无菌敷料加压包扎,多可止血,如为内出血,量不多,患者情况好可给予止血药物及补充血容量;如出血多,出现低血容量休克,应积极抢救休克维持液体及电解质平衡,纠正心功能和呼吸功能不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诸器官灌注及避免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同时应立即剖腹探查制止出血。
2.心肌缺血性疾病预防措施: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血容量、输液种类和尿量,应及时给养氧、利尿、矫正液体平衡,请心内科会诊。
3.心律失常预防措施:术后严密观察,维持电解质、体液平衡,预防心肌缺血、肺栓塞,注意药物影响,必要时运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和置入临时起搏器。
4.心脏骤停预防措施:术前积极处理心肺合并症,对有心肌梗死危险的患者应用多功能检测仪,术中维持充足的供氧,严密监测血压,预防血压下降,一旦血压下降立即处理,如出现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加压供氧、胸外心脏按压,必要时电击复律。
5.血栓性静脉炎预防措施:术前尽可能去除导致高凝原因,如肥胖、避孕药物、激素替代药物等,术中避免静脉长时间受压,术后鼓励患者多活动肢体,尽尽早下床活动,如血栓形成,需卧床、抬高患肢、改善经脉回流,运用抗凝药物,预防肺栓塞发生,必要时需请外科取栓。
6.肺栓塞预防措施:脓毒血症、肥胖、恶性肿瘤、既往肺栓塞史记深部静脉血栓史史诱发因素。
术前积极处理,术后严密监护、纠正酸碱失衡及休克,立即用肝素治疗,必要时心肺复苏,纠正动脉低氧血症及相关低血压,此外还应防止血栓播散或复发性血栓形成。
二、肺部并发症1.肺炎预防措施:术前有吸烟嗜好者,应劝其戒烟;有呼吸道感染者,手术应在感染治愈后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应注意保暖,预防患者感冒;对行吸入麻醉的患者,术后应取平卧位,未清醒者,头应偏向一侧,派专人护理直至清醒,应随时擦去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防止呕吐物吸入肺内引起吸入性肺炎,患者清醒后应鼓励患者勤翻身、深呼吸,在床上活动或下床活动,咳嗽、咳痰时按住伤口减轻疼痛,可给祛痰药及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器细谈。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一)病因:手术后切口感染是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手术操作不规范、手术器械、手术区域和手术者自身的细菌污染等因素引起的。
此外,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肥胖、营养不良等因素也会增加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二)临床表现:术后切口感染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渗液、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切口裂开、脓肿形成、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三)防治措施:手术前应做好皮肤消毒,手术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手术后应及时更换敷料并密切观察切口情况。
术后应积极预防感染,加强营养,增强免疫力,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对于已经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应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并根据病情进行适当的手术处理。
三、术后切口裂开一)病因:术后切口裂开是指手术后手术切口未愈合或愈合不良而发生的切口裂开。
其主要病因是手术操作不当、局部缺血、感染等因素引起的。
二)临床表现:术后切口裂开常表现为切口疼痛、渗液、局部红肿、裂口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切口感染、内脏脱垂等并发症。
三)防治措施:手术前应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手术中应注意缝合技巧,避免切口张力过大。
术后应密切观察切口情况,及时更换敷料,避免切口受到过度张力或外力冲击。
对于已经发生切口裂开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修补,并加强术后护理,避免切口再次裂开。
四、术后疼痛一)病因:术后疼痛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手术创伤、组织损伤、神经刺激等因素引起的。
二)临床表现:术后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因手术部位、手术方式、个体差异等因素而异。
轻度疼痛可表现为局部酸痛、胀痛,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无法正常活动和休息,影响恢复。
三)防治措施:手术前应对患者的疼痛风险进行评估,手术中应注意缝合技巧,避免创伤过大。
术后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耐受性进行适当的镇痛治疗,同时加强康复训练和营养支持,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五、术后急性胃扩张一)病因:术后急性胃扩张是指手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胃排空受阻,导致胃扩张和胃内容物反流。
肺癌术后并发症及防治Ppt
留取血、痰标本以明确病原学诊断,及时给予抗 ⑤合并糖尿病,组织愈合能力差,抵抗力低。
当然,手术依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并发症和一定的病死率。
肺肺癌癌术 术后后并并发发生症症之之素呼胸吸腔控衰出竭血 制感染,在细菌培养结果明确后随即更换 敏感抗生素; 术前积极纠正凝血机制障碍,患者因其他伴随疾病口服抗凝药物者应达到足够的停服时间要求(eg:阿司匹林、丹参),并于术前再
肺癌手术后常易发生一些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 形成与患者机体本身的因素和手术范围、方式有 密切关系。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若不及时行有 效的处理,将给患者术后的恢复造成严重的影响, 有些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肺癌术后并发症之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为肺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类型主 要有:心房纤颤、房性/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 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其中以心房纤 颤最为多见,其次是房性期前收缩。
失常、缺氧、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术中血压控制 心律失常为肺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类型主要有:心房纤颤、房性/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其
中以心房纤颤最为多见,其次是房性期前收缩。 消除病因的同时,应及时纠正心脏节律和传导紊乱,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欠佳等诸多因素是肺癌术后并发心力衰竭的主要 另外,肺叶尤其是全肺切除者,肺动脉压力升高,肺循环阻力增大,也可导致心衰竭。
肺癌术后并发症及防治Ppt
关于肺癌
在世界范围内肺癌不仅保持着较高的发病率,也 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尽管 目前对于肺癌的治疗走入个体化、靶向治疗的时 代,但手术治疗在肺癌,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的 治疗中仍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当然,手术依然 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并发症和一定的病死率。
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
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1. 引言1.1 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重要性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重要性在临床治疗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ERCP术后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胆道穿孔、出血、胰腺炎、感染等,这些并发症如果得不到及时的预防和治疗,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和生命威胁。
胆道穿孔可能导致胆汁外溢,引起严重的感染和腹膜炎;出血会导致术后出现贫血等并发症;胰腺炎可能引起严重的胰腺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感染会导致发热、脓肿等并发症;术后疼痛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恢复情况。
针对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重要性,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术后监测和护理,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1.2 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危害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危害主要包括胆道穿孔、出血、胰腺炎、感染以及术后疼痛等。
胆道穿孔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腹腔感染和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
出血可能会导致血压下降、贫血甚至休克,需要及时处理。
胰腺炎是一种严重并发症,会导致慢性胰腺炎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感染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术后疼痛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需要有效的处理措施。
对于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危害,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2. 正文2.1 胆道穿孔的发生机制与防治胆道穿孔是ERCP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发生机制主要与术中操作技术不当、胆道狭窄或僵硬、胆囊结石等因素有关。
在ERCP操作过程中,若操作不慎或力度过大,易导致胆道壁被穿破,造成穿孔。
若患者存在胆道狭窄或僵硬的情况,也会增加穿孔的风险。
为预防胆道穿孔的发生,首先要求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操作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操作时要轻柔细致,避免过度用力。
在选择适当的治疗器械和导管时也至关重要,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避免造成胆道损伤。
术中要随时监测患者的情况,一旦发现不适及时处理,避免病情恶化。
术后病人护理问题及措施
术后病人护理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术后病人护理中常见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术后病人护理问题1. 疼痛管理术后疼痛是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疼痛管理不当会导致患者焦虑、失眠、食欲不振等,甚至影响伤口愈合。
2.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术后并发症包括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切口感染、血栓形成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
3. 消化系统功能恢复术后患者容易出现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腹胀等,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和康复。
4. 心理护理术后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患者的康复。
5. 活动受限术后患者活动受限,易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二、术后病人护理措施1. 疼痛管理(1)评估疼痛程度:详细询问患者疼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等,以便制定个体化疼痛管理方案。
(2)药物治疗:根据疼痛程度,合理选用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
(3)物理治疗:采用冷敷、热敷、按摩等方法缓解疼痛。
(4)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疼痛,减轻心理负担。
2.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1)呼吸道感染:鼓励患者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治疗。
(2)尿路感染:保持尿道口清洁,定期更换尿袋;必要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3)切口感染: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必要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4)血栓形成: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必要时给予抗凝治疗。
3. 消化系统功能恢复(1)饮食调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如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2)药物辅助:必要时给予促胃肠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等。
(3)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4. 心理护理(1)倾听患者诉求:关注患者心理需求,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况。
(2)心理疏导:运用心理疏导技巧,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3)家属支持: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护理,共同为患者提供关爱和支持。
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
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是一种常见的诊断和治疗胆道和胰腺疾病的介入性操作。
ERCP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胆道损伤等。
为了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必须认真分析并发症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一、感染是ERCP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感染可能涉及胆道及胰腺的部分,导致胆道炎或胰腺炎等。
由于ERCP术中需要插入内镜,且正常胆汁和胰液可能被污染,因此也可能发生感染。
预防感染的关键是术前和术中保持良好的无菌操作。
在ERCP术后,必须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和白细胞计数等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抗感染治疗。
二、出血是ERCP术后的另一个常见并发症。
术中可能因为黏膜损伤而导致出血,术后可能因为黏膜和血管损伤而继续出血。
为了防止术前出血的发生,必须确保患者的凝血功能正常。
术中和术后,必须严格控制内镜的操作力度,避免黏膜和血管的损伤。
在术后,应监测患者的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等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止血措施。
三、胆道损伤是ERCP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在内镜插入胆道和胰管时,可能会造成黏膜撕裂、穿孔、梗阻等损伤。
术中还可能发生导管的断裂和滑脱等情况。
为了避免胆道损伤,必须精确评估ERCP操作的适应症,并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
在术中,必须注意避免过度扩张和力度过大的操作,减少黏膜的损伤。
术后,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如发热、腹痛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还有其他一些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如胰腺炎、胆道狭窄、肠梗阻等。
在ERCP术后,患者必须密切监测自身的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并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应更加关注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ERCP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医生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
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ERCP(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是一种内镜下的检查和治疗技术,用于检查胆管和胰管的疾病。
ERCP术后可能会发生一些并发症。
本文将对ERCP 术后相关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提供预防和治疗建议。
1. 胰腺炎:ERCP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胰腺炎,可能由于检查过程中的炎症反应或胆胰管道梗阻引起。
预防措施包括减少术中操作时间,避免胰管组织损伤,以及在引流胰管和补液方面进行积极管理。
治疗包括禁食、胰腺酶抑制剂和静脉补液。
2. 出血:ERCP术后可能会导致胆道或胰道出血。
预防措施包括检查术前的凝血功能,避免损伤血管,并且在需要时可以使用凝血因子替代治疗。
治疗包括止血药物、静脉输液和血管介入治疗。
3. 感染:ERCP术后可能会导致胆道或胰道感染。
预防措施包括术前的准备消毒、使用无菌材料和规范操作。
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引流和抗炎药物。
4. 胆管损伤:ERCP术后可能会导致胆管损伤,包括胆管穿孔、狭窄和梗阻。
预防措施包括熟练的技术操作、严格的术中指导和注意术中的异常表现。
治疗包括胆管修复手术、内支架植入和胆管吻合术。
6. 胆道结石迁移:ERCP术后可能会导致胆道结石在植管过程中迁移到胆管或胆囊中。
预防措施包括在操作中谨慎处理胆道结石,避免结石碎裂和移位。
治疗包括结石取出、胆囊切除和胆道探查。
7. 肺部并发症:ERCP术后可能会导致肺部并发症,包括肺炎和肺不张。
预防措施包括术前抗生素预防和术中积极预防肺不张。
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氧疗和胸腔引流。
8. 心血管并发症:ERCP术后可能会导致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
预防措施包括术前心血管评估和合理的液体管理。
治疗包括心血管支持、心脏监测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在进行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时,需要个体化管理,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术后的密切监测和及时处理也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ERCP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
及时处理
一旦发现并发症迹象,立 即采取相应措施,如引流、 药物治疗、再次手术等。
记录与报告
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 和并发症情况,及时向上 级医生或相关部门报告。
后续治疗与护理
定期复查
术后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了解患 者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ERCP术后注意 事项和自我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的 自我保护意识。
其他并发症
总结词
ERCP术后还可能出现其他并发症, 如肠穿孔、心律失常等。
详细描述
除了上述常见并发症外,ERCP术后还 可能出现肠穿孔、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03 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原 因
操作因素
操作技术不熟练
ERCP操作需要熟练掌握内镜技术,如 果操作不熟练,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 生。
总结词
急性胰腺炎是ERCP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详细描述
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与手术操作、患者自身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可能导致胰腺 组织水肿、出血和坏死。患者可能出现持续的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 时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胆道感染
总结词
胆道感染是ERCP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发热、黄疸、腹痛等症状。
,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严格掌握适应症
确保手术适应症明确,避免不 必要的手术操作。
规范操作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手术, 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并发症。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预防性 使用抗生素,降低感染风险。
早期发现与处理
严密观察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 体征、腹部情况及引流物 性状等,及时发现异常情 况。
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防治处理
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防治处理【摘要】剖宫产术是一种常见的剖腹产手术,但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本文通过对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防治处理进行探讨。
在术后出血方面,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腹痛、血压下降等表现,及时输血和手术处理是关键。
子宫感染可能导致发热、恶露异常等情况,抗生素治疗是必要的。
伤口裂开常表现为疼痛、恶臭等症状,需重新缝合伤口并做好伤口护理。
血栓形成可能引发肢体肿胀、发红等情况,预防血栓形成至关重要。
麻醉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等症状,及时调整麻醉方案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通过深入了解并及时处理这些并发症,可以提高剖宫产术后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建议医护人员在实践中充分留意这些并发症,以降低患者的风险。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防治处理、出血、感染、伤口裂开、血栓形成、麻醉并发症、总结、展望、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剖宫产术是一种常见的产科手术,通常用于促进胎儿的安全分娩。
剖宫产术后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给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带来威胁。
对剖宫产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及防治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剖宫产术后,产妇可能会出现术后出血、子宫感染、伤口裂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了产妇的恢复和生产结果。
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些并发症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和特点,探讨不同处理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策略。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降低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2 概况剖宫产术是一种常见的剖腹产手术,在产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剖宫产术后并发症是患者及医护人员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
对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防治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子宫感染、伤口裂开、血栓形成以及麻醉并发症等,严重程度不同,处理方法也各有不同。
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
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ERCP(内窥镜逆行胆管胰管造影术)是一种通过内窥镜检查和治疗胆管和胰管疾病的器械操作。
尽管ERCP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诊疗方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并发症。
了解和预防这些并发症对于确保患者的安全非常重要。
ERCP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以下几种:1. 出血:ERCP术中可能会出现出血,特别是针对患者存在的病变进行治疗时。
大多数情况下,出血是局限性的,可自行停止,但也可能需要介入治疗。
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穿刺点和穿刺物,尽量减少组织损伤,并及时观察和处理出血的情况。
2. 胰腺炎:ERCP术后发生胰腺炎的概率较低,但仍然存在一定风险。
胰腺炎可能会导致较严重的疼痛、发热和腹部不适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病人、适度扩张和保护胰导管、限制造影剂注射速率以及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预防性抗生素。
3. 感染:ERCP术后的感染通常是由于器械操作引入细菌或其他微生物进入胆管或胰管所引起的。
感染的风险可以通过正确的消毒和无菌操作来降低。
对于存在感染高风险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预防性抗生素。
4. 胆道穿孔:ERCP术中可能会发生胆道穿孔,通常是由于内窥镜或其他器械损伤了胆管壁导致的。
预防措施包括谨慎选择穿刺点和穿刺物,避免使用过大的力量,以及在发现并处理穿孔风险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5. 急性胆管炎:ERCP术可能导致急性胆管炎的发生,特别是在治疗胆道梗阻或胆管结石时。
预防措施包括严格掌握操作的技巧和时间,尽量减少胆管内的压力和滞留。
针对上述并发症,预防措施是关键。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器械和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术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评估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结果,以减少手术相关的风险。
术中操作应谨慎,避免使用过大的力量,控制好操作时间,切忌急躁和拖延。
术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如出血、胰腺炎和感染等。
ERCP术是一种重要的诊疗方法,但也不是毫无风险的。
术后常见并发症与防治措施
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虽然外科技术已日致完善,大多数病手术后都可顺利康复,重返各自的岗位,但仍有少数病人可发生各种不同的并发症。
从总体上可将术后并发症化为两大类:一类为一般性并发症,即各专科手术后共同的并发症如切口感染,出血和肺炎等;另一类为各特定手术的特殊并发症,如胃切除后的倾倒综合征、肺叶切除术后的支气管胸膜瘘。
前者将在本节内加以介绍,后者将在专科疾病讲解中进行重点讨论。
术后常见并发症有:术后大出血及弥漫性血管内出血、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应激性溃疡、切口并发症、泌尿系感染一、手术后出血(一)病因与病理:手术后出血可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称为原发性出血)和术后7-10天左右(称为继发性出血)。
术中止血不彻底、不完善,如结扎血管的缝线松脱;小血管断端的痉挛及血凝块的覆盖,使创面出血暂时停止而使部分出血点被遗漏,这些是原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
由于后期手术野的感染和消化液外渗等因素,使部分血管壁发生坏死、破裂、可导致术后的继发性出血。
(二)临床表现:原发性出血多开始于手术后的最初几小时。
表浅手术后的原发性出血,表现为局部渗血多,并逐渐形成血肿,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如疝修补术后的阴囊血肿。
但发生于甲状腺术后的颈部血肿,可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可突然发生窒息。
体腔内的原发性出血,引流管可流出大量鲜血;或术后短期内出现休克,虽然输血补液处理,休克不见的好转,甚至加重时表示内出血量较大。
术后1-2周内,化脓伤口深部突然出现血块或有鲜血涌出,或大量呕血、黑便、尿血和咳血,这些都是继发性出血的主要表现。
严重的出血可发展为出血性休克,后果较为严重。
(三)防治措施:首先,手术止血要彻底,术毕应用盐水冲洗创面,清除凝血块之后,再仔细结扎每个出血点,较大的血管出血应该缝扎或双重结扎止血较为可靠。
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减少继发性出血的发生。
一旦发生术后出血,应立即输血,并同时做好再次手术止血的准备,如保守措施无效,应尽早手术探查并止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虽然外科技术已日致完善,大多数病手术后都可顺利康复,重返各自的岗位,但仍有少数病人可发生各种不同的并发症。
从总体上可将术后并发症化为两大类:一类为一般性并发症,即各专科手术后共同的并发症如切口感染,出血和肺炎等;另一类为各特定手术的特殊并发症,如胃切除后的倾倒综合征、肺叶切除术后的支气管胸膜瘘。
前者将在本节内加以介绍,后者将在专科疾病讲解中进行重点讨论。
术后常见并发症有:术后大出血及弥漫性血管内出血、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应激性溃疡、切口并发症、泌尿系感染
一、手术后出血
(一)病因与病理:手术后出血可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称为原发性出血)和术后7-10天左右(称为继发性出血)。
术中止血不彻底、不完善,如结扎血管的缝线松脱;小血管断端的痉挛及血凝块的覆盖,使创面出血暂时停止而使部分出血点被遗漏,这些是原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
由于后期手术野的感染和消化液外渗等因素,使部分血管壁发生坏死、破裂、可导致术后的继发性出血。
(二)临床表现:原发性出血多开始于手术后的最初几小时。
表浅手术后的原发性出血,表现为局部渗血多,并逐渐形成血肿,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如疝修补术后的阴囊血肿。
但发生于甲状腺术后的颈部血肿,可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可突然发生窒息。
体腔内的原发性出血,引流管可流出大量鲜血;或术后短期内出现休克,虽然输血补液处理,休克不见的好转,甚至加重时表示内出血量较大。
术后1-2周内,化脓伤口深部突然出现血块或有鲜血涌出,或大量呕血、黑便、尿血和咳血,这些都是继发性出血的主要表现。
严重的出血可发展为出血性休克,后果较为严重。
(三)防治措施:首先,手术止血要彻底,术毕应用盐水冲洗创面,清除凝血块之后,再仔细结扎每个出血点,较大的血管出血应该缝扎或双重结扎止血较为可靠。
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减少继发性出血的发生。
一旦发生术后出血,应立即输血,并同时做好再次手术止血的准备,如保守措施无效,应尽早手术探查并止血。
再次止血后仍应严密观察,防止再度出血。
二、肺不张与肺炎
(一)病因与病理:手术后肺部并发症中以肺不张最常见,原因是多方面的。
长期吸烟的病人,常伴有慢性气管炎,呼吸道内分泌物较多。
而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止痛药
和镇静剂,又抑制了呼吸道的排痰功能。
切口疼痛、术后胃肠胀气和长期卧床,使肺的扩张受到影响。
过于粘稠的分泌物无力咳出时,可阻塞小支气管,所属肺泡内的空气被完全吸收后,肺组织萎陷。
轻者仅限于肺底部,严重者有大块肺组织萎陷,使纵隔拉向患侧,引起呼吸功能障碍。
肺不张常常伴有肺部的感染,使病情更加严重。
(二)临床表现:少数病人仅在胸片上显示有肺不张,可无任何自觉症状。
多数病人表现为术后2-3天开始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心率增快。
严重者伴有紫绀、缺氧,甚至血压下降。
病人常有咳嗽,但粘稠痰液不易咳出。
合并感染时,出现体温升高,白细胞总数增加等。
患侧肺叩诊发实,呼吸音消失,有时呈管状呼吸音。
胸部透视或拍片,即可确诊。
(三)防治措施:预防的环节是:术前1-2周严格禁烟,并积极治疗急、慢性呼吸道感染;术后强调早期活动,帮助病人咳嗽,排出粘痰;进行有效的胃肠减压,减少胃肠胀气对呼吸的影响。
想尽一切办法清除支气管的粘痰是治疗的关键,口服祛痰剂,定时作雾化吸入可使粘痰变稀,容易咳出。
必要时经导管行气管内吸痰,或在支气管镜直视下吸出粘稠痰。
重危或昏迷病人,因无法咳嗽,可考虑行气管切开术。
合并肺部感染时,可适当应用抗菌素。
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一)病因与病理:下肢深静脉内血栓形成的关因素有:术后长期卧床,下肢静脉回流缓慢;手术创伤和组织的破坏后,大量凝血物质进入血流;盆腔和下腹部手术,可引起静脉壁的损伤,有利于血栓的形成;严重的脱水,血液浓缩,血流缓慢。
血栓好发于下肢的深静脉内,尤其是多见于左侧腓肠肌静脉丛内,栓子可向上蔓延到股静脉和髂静脉内。
已经形成的血栓容易脱落,可引起肺梗塞或致死性的肺动脉栓塞。
(二)临床表现:一般无全身不适,初期局部体征也不明显,随后病人自觉小腿肌肉疼痛,下肢肿胀。
如果髂、股静脉内形成血栓,则整个下肢严肿水肿,皮肤发白或发绀,局部有压痛,浅静脉常有代偿性扩张。
血管造影可以确定病变的部位。
(三)防治措施:手术后应加强早期活动,尤其是下肢的自动或被动活动,加速下肢静脉的回流。
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点滴,对容易发生静脉栓塞的病人有一定预防作用。
如证实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全身应用抗菌素,局部理疗,并早期应用链激酶和尿激酶,对血栓的溶解有一定作用。
四、急性胃扩张
(一)病因与病理:水电解质的紊乱,麻醉口罩下加压呼吸时大量氧气灌入胃内,腹部术后持续性幽门痉挛,严重感染和休克等,均能诱发急性胃扩张。
发病后胃壁张力降低,静脉回流障碍,大量体液与电解质进入胃内,使胃容量迅速、急据增加,胃腔扩大。
(二)临床表现:病人觉上腹饱胀和重物感,呈进行性加重。
频繁、无力的呕吐,每次呕吐物的量很少,呕吐后自觉症状不减轻,呕吐物为棕绿色或褐色,潜血阳性。
严重者呼吸急促,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迅速出现脱水和电解质失调,甚至发生休克。
查体见上腹部或全腹部膨隆,伴压痛,振水音阳性。
胃管减压时,可吸出大量胃液,随后腹胀有所减轻。
(三)防治措施:腹部手术后应保持胃肠减压管的通畅,是预防急性胃扩张的主要措施。
治疗的方法:立即更换口径较大的胃管,彻底减压,并持续3-4天,以保证胃壁张力的完全恢复。
同时应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必要时输入适量的全血或血浆。
五、泌尿系感染
(一)病因与病理:手术后泌尿系的任何部位均可并发感染,但以膀胱炎最为常见。
各种原因所致的尿潴留,多次导尿和长期留置导尿管等,均容易引起膀胱炎。
膀胱的
感染又可沿输尿管逆行向上,蔓延到肾盂。
导尿本身的刺激,也可引起尿道和尿道球腺的感染。
(二)临床表现:单纯的尿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尿道和尿道口的疼痛,排尿时尤为明显尿道有脓性分泌物。
膀胱炎发生后,则出现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和尿痛,有时伴有排尿困难。
如出现发冷、发烧和肾区疼痛,则表示肾盂已有感染。
(三)防治措施:正确预防和治疗尿潴留是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关键。
已发生感染时,应碱化尿液,保持充分的尿量和排尿通畅。
局部理疗、热敷和口服解茎药物,可解除膀胱颈的痉挛,减轻疼痛,同时可全身应用抗菌素。
六、切口感染和裂开
(一)切口感染:
1.病因与病理:切口感染的发生与病人的体质和病变的性质有一定关系。
腹部切口感染的病源菌具有内源性和混合性的特点,主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
近年来,肠道内的无芽胞厌氧菌,特别是脆弱类杆菌,受到临床的重视。
切口感染发生的时间大多在术后7-10天,个别发生较晚,在3-4周后。
2.临床表现:手术后3-4天,已经正常的体温重新上升,应首先想到切口的感染。
如同时出现切口的胀痛和跳痛,应立即进行检查。
切口局部肿胀、发红、有明显的压痛,甚至有脓性分泌物由缝合针眼溢出,均说明已发生感染。
少数病人可伴有全身症状,有时因感染的位置较深,不易早期发现。
3.防治措施:切口感染的预防应遵循的原则是:(1)严格无菌操作技术;(2)广谱抗菌素的预防性应用;(3)严重污染切口的延期缝合;(4)增强病人的抵抗力等。
近年来采用术前单次剂量的灭滴灵静脉滴注或肛门内应用,较明显地降低了腹部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感染的早期阶段,及时进行物理治疗,促进炎症的吸收。
切口已化脓时,应立即折除缝合线,扩开切口充分引流,并剪去已经坏死的皮下组织、肌膜和腱膜。
脓汁应进行需氧菌和厌氧菌两种培养及药敏试验,为选用有效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为缩短治疗时间,可加强交换敷料后肉芽新鲜的创面行二期缝合。
(二)切口裂开
1.病因与病理:切口裂开主要发生在腹部的手术切口。
裂开的时间大多在术后1-2周左右,与下列因素有关:(1)年老体弱,营养不良,慢性贫血等,术后切口愈合不
佳;(2)切口局部张力过大,切口的血肿和化脓感染;(3)缝线过细,缝扎不紧,麻醉不满意情况下缝合时腹膜被撕破;(4)突然咳嗽、用力排便和呕吐,术后胃肠胀气。
2.临床表现:病人在一次突然腹部用力后,随之切口疼痛并有血性渗出,有时甚至能听到切口崩裂的响声。
严重时,有内脏由裂开的切口脱出,常见为大网膜和小肠袢,可发生休克。
检查时可见腹部切口有不同程度的裂开,裂开可分为两大类:(1)完全性裂开一指腹均各层组织均已裂开,伴内脏脱出;(2)部分性裂开一皮肤缝合完好,皮下各层裂开,故无内脏外露。
3.防治措施:纠正病人的营养状况,老年病人切口采用减张缝合法,术后腹部应用腹带适当包扎等,可减少切口裂开的机会。
如切口已裂开,无论是完全性或部分性,只要没有感染,均应立即手术,在腹肌完全松驰的情况下,重新逐层缝合腹壁,并加减张合线
感谢下载!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