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时期军阀间的地缘关系及其影响

合集下载

北洋军阀史读后感

北洋军阀史读后感

北洋军阀史读后感北洋军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变革和动荡,北洋军阀的崛起和统治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影响。

通过阅读关于北洋军阀史的相关文献和著作,我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人物以及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北洋军阀时期,中国正陷入政治动荡和社会动乱之中。

无论是政权更迭、外来势力的干涉还是内部分裂,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北洋军阀的崛起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

北洋军阀通过控制军队和地方势力,逐渐获得了政治和军事上的实际掌控权。

但很快,他们之间的内讧和权力斗争也成为无法回避的难题,导致国家的治理陷入了混乱。

北洋军阀时期的重要人物繁多,其中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等都以其独特的政治手段和权力运作方式闻名。

阅读北洋军阀史的过程中,我对这些人物的思想与行动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袁世凯作为北洋军阀的代表人物,他通过历次政变和独裁措施,试图在中国建立自己的皇权体制,但最终失败。

段祺瑞则是以军阀身份长期掌握北洋政权,他的政策更加偏向外国势力,导致了中国主权的削弱。

冯国璋则以其反对袁世凯的立场而著称,但他的影响力和政治地位并不长久。

这些北洋军阀人物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行动和决策对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阅读北洋军阀史,对于理解中国近代史的演变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内战,直接导致了国家的疲弱和社会的动荡。

这一时期的教训和经验,值得我们深思和总结。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应该汲取历史的教训,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通过阅读北洋军阀史,我不仅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这段历史时期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让我对历史的研究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和好奇。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面对未来。

总的来说,阅读北洋军阀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段历史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对中国社会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吸取教训。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北洋军阀?
北洋:清末对辽宁、河北、山东等北方沿海 各省的统称。
北洋军阀: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武 装政治集团.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北洋政府的统治
以袁世凯为首的军事集团执政的政府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独揽大权的措施?
临时政府从南京迁至北京;改组内阁,委任亲信;
政治:削弱革命派力量;胁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
(4)结果: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护国运动胜利。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简要历程
1915年接受帝制,改号中华帝国 1916年元旦,正式登基,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 全国各阶层群起而功之,云南、贵州两省率先独
立,发动护国运动,并迅速席卷南方多个省份 欧美列强对日本与中国签署的 “二十一条” 十
代表人物 冯国璋、曹锟 段祺瑞 张作霖 唐继尧 陆荣廷
唐继尧 依靠的帝国主义国家 美、英 日 日 美、英 美、英
军阀混战出现的原因
直接原因:袁世凯去世,北 洋军阀内部矛盾凸显。
主要原因:各主要帝国主要 国家支持不同的军阀,争夺 地盘、人口和统治权。
军阀混战、 四分五裂、 动荡不安
说说你在这节课 里的收获与疑惑
2、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坚持斗争;
4、欧美列强对日本与中国签订二十一条 的不满;
军阀混战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地派系之争凸显出来,很 快分类为三大派系,分别是张作霖的奉系军阀、冯国璋的 直系军阀、段祺瑞的皖系军阀。
冯国璋
段祺瑞
张作霖
陆荣廷 派系 直系 皖系 奉系 滇系 桂系
“二十一条”损害了哪些国家的利益?
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权益,是一部丧权辱国的条约
损害了欧美列强在华利益

民国时期的派系与社会动荡

民国时期的派系与社会动荡

民国时期的派系与社会动荡在民国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各种派系之间的明争暗斗,这些派系之间的斗争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

本文将探讨民国时期的派系问题以及派系斗争对社会的影响,并分析社会动荡的原因。

一、北洋政府与孙中山派系北洋政府成立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成为主要的执政党,但内部派系纷争不断。

孙中山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提倡三民主义,但其他派系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其中左派认为应实行较为激进的社会主义,右派则支持保守和儒家思想。

这些分歧导致了北洋政府内部的政策不一致,从而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二、军阀混战与地方派系在民国时期,地方军阀的崛起也是导致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

各地军阀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有着独立的控制权,他们之间常常发生冲突和争斗。

同时,这些军阀也形成了自己的地方派系,通过控制地方政权来争夺利益。

这种局面导致了社会治安的恶化,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三、外国势力与派系斗争在民国时期,列强的干涉也对社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各派系往往受到外国势力的支持或掣肘,这加剧了派系之间的斗争。

外国势力的干预使得中国政治更加复杂,影响了国内的决策和发展。

这种情况让民国时期的政局更加混乱,也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综上所述,民国时期的派系斗争是导致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之一。

北洋政府内部派系的对立、地方军阀的混战以及外国势力的干预,都使得社会陷入了动荡的局面。

这些问题也反映出民国时期社会的脆弱性和政治制度的不完善。

了解民国时期的派系与社会动荡,对我们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推动社会政治稳定的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做出更大的努力。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王均《清末民初北京的政治风云》
改元称帝 终身总统 正式大总统
临时大总统?
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身穿海陆空大元帅服,在紫荆城 内的太和殿宣誓就职,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位正式的大总统。
这个地点的选择说明了什么?
袁世凯
(2)下令解散国民党。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 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江西都督李烈 钧(国民党籍)
下令罢免 三省都督
广东都督胡汉 民(国民党籍)
派兵南下
袁世凯
李烈钧首先 在湖口宣布
独立
2.爆发 (1)领导人:孙中山、黄兴 (2)方式: 号召南方各省反袁
3.结果
袁世凯早有布置……安徽、江西、广东、 南京上海均因兵力薄弱失败,湖南、福建两省, 则自行取消独立。二次革命遂告失败。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 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碱,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材料表达了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的持怎样的态度和决心?
1914年,孙中山将国民党重组为 一个更紧密的组织,名曰中华革命党。 孙中山担任中华革命军总司令。
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 号召民众进行讨袁斗争, 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3)解散国会。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 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
(4)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 副署之(即总统命令需由总理签署
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生效)。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 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
大总统为国之元首,总览统治权。 ……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及预算案于立法院。 ……行政以大总统为首长,置国务卿宜人
A.黄花岗起义

中国近代的军阀混战与北洋政府

中国近代的军阀混战与北洋政府

中国近代的军阀混战与北洋政府近代中国是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内忧外患使得国家陷入了一系列军阀混战的局面。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权分化,各个军阀势力膨胀,北洋政府作为当时最高中央政权力量的代表,尽管在某些时候试图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却无法解决军阀乱战的根本问题。

本文将从军阀起源、内外原因以及北洋政府的作用等多个方面来探讨中国近代的军阀混战与北洋政府。

一、军阀起源中国近代军阀混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辛亥革命后。

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的统治,中国进入了民初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政治力量高度分裂的时期。

各地的军阀以及地方政府势力崛起,他们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拥有一定的权力,形成了一种碎片化的局面。

随着辛亥革命的结束,各种政权争夺战爆发。

在这个过程中,军阀开始崛起并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

他们通过掌控军队,利用地方政府资源,逐渐扩大自己的势力。

同时,这些军阀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争权夺利,彼此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也日益加剧,从而导致了更多的军阀混战。

二、内外原因军阀混战的产生与中国国内外的一系列因素紧密相关。

国内来说,以地方军阀为代表的势力崛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历史上的政权更迭使得中国的统一性受到威胁。

清朝被推翻后,政权真空的存在使得各地的军阀和地方势力有机可乘,加剧了分裂和混乱的趋势。

其次,地方政府的腐败与无能以及民众的贫困和不满等问题也为军阀混战提供了土壤。

地方政府在经济和治理方面的失效,使得地方军阀能够更容易地取而代之。

最后,外国列强在中国的影响也是军阀混战的重要因素。

列强的侵略和割地政策使得国家割据的状况更加严重。

列强的干涉以及对资源和市场的控制,使得军阀们拥有了更多的权力和资源去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三、北洋政府的作用北洋政府作为当时最高中央政权力量的代表,尽管在某些时候试图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却无法解决军阀乱战的根本问题。

北洋政府曾试图通过实施统一政策,强化中央权力来维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然而,由于列强的割地政策和军阀们的利益冲突,北洋政府的努力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民国时期的军阀割据与地方政权

民国时期的军阀割据与地方政权

民国时期的军阀割据与地方政权中国的民国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在此期间,各个地方出现了一批军阀,他们通过武力手段夺取地方政权,形成了割据局面。

这些军阀们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地方政权,并通过经济手段来获取收益和财富。

本文将就这一时期的军阀割据与地方政权进行探讨。

一、军阀割据的形成民国时期的军阀割据主要是缘于北洋政府的失去控制力。

辛亥革命后,中央政权已经相对衰弱,各地区的军阀们纷纷借机夺取地方政权。

他们通过军事力量的掌控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地位。

这些军阀们往往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他们通过控制军队和地方政权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二、军阀割据的原因军阀割据形势的出现,既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内部原因的作用。

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对抗外来侵略的需要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

内部原因则主要是军阀们内部的争斗和利益冲突。

无论是外部因素还是内部原因,都使得各个地区的军阀们开始了争夺地方政权的竞争。

三、地方政权的建立与运作在军阀割据的局面下,各地区军阀们建立了自己的地方政权。

他们通过掌握行政、经济和军事等权力,来稳定自己的地位。

这些地方政权往往以军阀们的名义来行使权力,但实质上是个人的统治。

他们通过管理地方经济、收税和贸易等手段来获取财富,并通过镇压反抗势力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四、军阀割据的影响民国时期的军阀割据给中国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它破坏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秩序,导致了局部战乱和社会动荡。

其次,军阀们过度索取财富和控制权,导致了地方经济的衰败和民众的生活困苦。

最后,军阀割据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威,使得政府无法有效治理国家。

五、对军阀割据的应对为了解决军阀割据的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中央政府试图通过军事手段来收复失地,但效果并不明显。

其次,政府试图通过经济手段来削弱军阀们的实力,包括改革税收体制和加强地方经济建设等。

然而,受限于时代和条件,这些努力的效果并不明显。

六、军阀割据的结束与影响民国时期的军阀割据直到1928年北洋政府成立后才得到基本解决。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中国陷入分裂与动荡的时期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中国陷入分裂与动荡的时期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中国陷入分裂与动荡的时期中国历史上的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时期,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动荡和分裂的时期之一。

这一时期从1916年开始,一直延续到1928年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

北洋政府与军阀之间的混战导致了中国的政治混乱、社会动荡和经济困境。

本文将从政治、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来探讨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对中国的影响。

一、政治方面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时期,中国政治陷入了一片混乱。

北洋政府作为当时的中央政权,正式成立于1912年。

然而,由于内外多种原因,北洋政府在形式上虽然是一个统一的政府,实际上却无法有效地控制全国。

军阀势力的崛起和割据现象的频繁发生,使得北洋政府的权威性受到严重削弱。

各个军阀势力为了争夺政权,频繁发生武装冲突和政治斗争,使得中国政治陷入了一团糟。

这种分裂和动荡的局面,对中国的政治稳定和发展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

二、社会方面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时期,中国社会也陷入了无序和动荡之中。

军阀混战导致了社会治安的恶化和社会秩序的崩溃。

军阀们往往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横征暴敛,随意征收粮食和财物,折磨百姓,给广大民众带来了沉重的生活负担和不公平待遇。

此外,由于战乱频繁,民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人们过着惶惶不安的生活。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加剧了人们的不信任感和社会的不和谐,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三、经济方面经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命脉,在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时期,中国的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困境。

军阀割据、战乱频繁以及政府对经济管理的无力,导致了国内贸易和外国投资受到了严重的干扰。

各个军阀势力征收高额的商业和企业税,使得企业倒闭,商业活动几乎停滞。

此外,军阀混战还使得国家资源的合理调配无法实现,财政收支失衡严重,造成了通货膨胀和经济萧条的问题。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时期,中国的经济陷入了衰退和停滞的状态,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中国陷入分裂与动荡的时期,对中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近代中国历史上,北洋政府与军阀之间的混战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这段时期发生了许多战争和冲突,给中国社会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不安。

本文将从政治、军事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对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的背景、原因和影响进行探讨。

一、背景在20世纪初,清朝政权已经衰败,中国社会发生着巨大变革。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北洋政府成为权力中心。

然而,北洋政府的统治并不坚固,各地军阀势力日益壮大,渴望争夺更多的权力和资源。

这种背景下,军阀混战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

二、原因军阀混战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政治原因是主要之一。

北洋政府的政治不稳定、腐败以及权力争斗导致了军阀的崛起。

各地军阀为了争夺政治地位,不断进行战争和挑衅,使得整个国家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

军事原因也是军阀混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北洋政府军队的实力薄弱,无法有效控制各地军阀。

军阀们借此机会,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张到其他地区,进行争夺和掠夺。

此外,社会经济因素也是军阀混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财力匮乏,使得各地军阀必须依赖征收税收和抢夺土地等手段来维持自己的军队。

这种经济竞争也加剧了军阀间的矛盾和冲突。

三、影响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对中国社会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不安。

这段历史时期,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亡和疾苦,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同时,军阀混战也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家利益。

这种内部混战让外国列强看到了中国政府的无能和腐败,对中国的尊严和独立构成了巨大威胁。

各国纷纷侵占中国领土,加剧了中国的分裂和危机。

然而,军阀混战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面对北洋政府的腐败和军阀的混战,中国人民逐渐觉醒,并开始了反抗和解放的斗争。

这段历史时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革命者和领导者,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是近代中国历史中的重要篇章。

政治、军事和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了这一时期的动荡和混乱。

军阀割据的影响论文

军阀割据的影响论文

军阀割据的影响论文摘要: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旧的统一被推翻而新的统一尚未完成的过渡时期,北洋军阀将政治军事化,以武力军权操纵内阁和国会,引起国内政局的混乱,但对民主制的坚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治的近代化。

各派军阀为扩充势力支出军费和大举借债,造成财政体系崩溃,但其工商业政策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北洋军阀对社会控制的松动和经济剥削引发社会动荡不安,于此产生的社会意识形态却异常活跃,为先进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一、民国政局的混乱与民主共和制的坚持北洋军阀统治从1912 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开始,袁世凯重组北京政府并在1912-1916 年间名义上统一全国。

袁世凯复辟遭全国人民反对不久之后死去,1916—1928 年间,北洋政府先后经历了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等几任大总统,内阁成员更是如走马灯式的变换。

这一时期的军阀统治“实质是实力之下的武治,它比寻常的封建统治带有更多的动乱性和黑暗性”[1]358,“由于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和南北战争,军事压倒一切,北洋军阀使用军事专政完全取代了议会政治,从此以后,中国无议会”[2]91,这是导致民国政局混乱的重要因素。

在皖系首领段祺瑞任北京政府内阁总理期间,其与当时的大总统黎元洪与冯国璋政见不合、矛盾重重,引起了“府院之争”。

1917 年,二者矛盾激化,加上其他各方军阀的默认纵容,在共和制下出现了张勋复辟的闹剧。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军阀把持北京政权,直系首领曹锟通过贿选“猪仔议员”的方式取得了大总统之位,国内外一片哗然。

1924 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由于冯玉祥倒戈,发动北京政变,导致直系战败,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控制了北京政权,直到1928 年張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后,国民党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近代中国的政局一方面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合法性,另一方面是军阀掌握实权,披着资产阶级的外衣实行军事专制。

辛亥革命以后,在进化论思想的支持下,民主共和制成为中国政权的基础和根本,可是真正控制局面的却是那些有地有兵的大军阀,只有他们才是操纵政局的推手。

北洋政府的政治失衡与军阀割据时期

北洋政府的政治失衡与军阀割据时期

北洋政府的政治失衡与军阀割据时期北洋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现代历史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然而,在成立后的几十年中,北洋政府陷入了一系列的政治失衡,接连不断的发生军阀割据的情况。

这一时期的政治混乱和内战状况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苦难。

一、北洋政府的政治失衡北洋政府成立之初,曾被寄予厚望。

然而,在政治层面上,北洋政府的权力分配极不合理,导致政治失衡。

首先,北洋政府的权力集中在少数地方利益集团手中,缺乏合理的制衡机制。

这导致了政府不能充分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使得部分地区的人民长期被边缘化。

其次,北洋政府内部派系斗争激烈,政治利益博弈成为主流。

这使得政府内部难以形成团结一致的共识,政策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最后,北洋政府对于国内重要问题的决策不力,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

这给了军阀割据的机会,使得局势进一步恶化。

二、军阀割据时期的混乱北洋政府的政治失衡造成了军阀割据时期的混乱局面。

各类军阀纷纷抓住政治失衡的机会,加剧了国家的分裂和内战。

军阀割据的时期,各地的军阀以自己的势力为根基,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无视中央政府的统一权威。

这导致了国家的割裂和无序状态,并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苦难。

此外,军阀割据时期的军队乌烟瘴气,常常以扩张自己的势力为目标,导致无数的人民因战乱而流离失所。

三、政治失衡与军阀割据的相互关系北洋政府的政治失衡是军阀割据的重要原因,而军阀割据的混乱局势又进一步加剧了政治失衡。

政治失衡导致了政府无法有效地控制各地军阀,军阀的割据又使得政府更加无力应对国家的危机。

这样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进一步分裂和混乱,给人民带来了更多的痛苦。

同时,政治失衡和军阀割据也相互交织,相互促进。

政治失衡给了军阀割据的机会,而军阀割据又使得政府更加失衡,损害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四、解决政治失衡与军阀割据的路径解决政治失衡与军阀割据,恢复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需要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政府需要进行权力重构,建立合理的制衡机制。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袁 世 凯
北洋军阀的统治
1912年 1916年
1928年
袁世凯 统治时期
军阀割据 时期
一、二次革命
1、背景:
“宋案”发生后,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袁 世凯下令以武力镇压国民党,罢免江西、广东、安
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
2、时间: 1913年
3、过程: 孙中山号召兴师讨袁,发起反袁的“二
二 次 革 命 形 势 示 意 图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
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1、镇压二次革命。 2、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 总统。 3、下令解散国民党。 4、解散国会。 5、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颁布《中华民国约 法》。 6、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7、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 无限任期,可指定继承人。
军阀割据混战,导致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流离 失所,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日益增长的军队人数和 军费开支,使中国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
军阀?
---指拥有军队、武装、地盘、 政权的军人或军人集团。
北洋军阀? 北洋:清末对辽宁、河北、
山东等北方沿海各省的统称。
北洋军阀: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 起来的武装政治集团.三、护国来自争1、孙中山高举反袁大旗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 “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 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碱,以 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三、护国战争
时间: 1915年底 主要人物: 蔡锷、李烈钧、唐继尧 地点: 云南 经过: 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不少省份
积极响应,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从这张地图上,你感觉当时中国处于 怎样的一种局面?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第4页/共9页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 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lu)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试通过以上材料分析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的态度。
孙中山反对袁世凯称帝,认为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制,不得 民心,要誓死讨伐。
第5页/共9页
四、军阀割据 1、北洋军阀分裂
1915年12月,袁世凯建立了中华帝国,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 国洪宪元年”,准备1916年1月1日举行登基大典。
第3页/共9页
三、护国(中华民国)战争 1915年底---1916.6 1、3、5 1、原因:袁世凯复辟(袁世凯称帝)。 2、 准备: ①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xíwén》,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 护共和制度。②梁启超、蔡锷,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 3、爆发: 1915年12月,蔡锷、李烈钧、唐继尧 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 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一、二次革命 1913年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
破坏责任内阁制。 ②直接原因(导火线):宋教仁遇刺身亡。 “宋案” 2、国民党:宋教仁 1912 年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
组成国民党 P40 3、经过:,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
江西首先宣布独立,发动“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中首先独立的是江西 4、结果: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 5、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国民党力量涣散。
护国战争中首先讨袁的是蔡锷、李烈钧、唐继尧,首先独立的是云南
4、结果: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
护国战争结束。 1916年1月1日—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称帝83天。 5、袁世凯失败的原因: ①复辟帝制违背历史发展潮流②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 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北洋军阀各大派系知多少,他们之间又有何渊源?

北洋军阀各大派系知多少,他们之间又有何渊源?

北洋军阀各大派系知多少,他们之间又有何渊源?1、新建陆军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派胡燏棻在天津小站练兵,训练“定武军”。

随后改派袁世凯继续训练新军,袁仿照德、日陆军建制和操典条令,对原定武军进行改编,由4000余人扩编至7300人,定名“新建陆军”,即北洋新军。

2、武卫军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在镇压戊戌变法以后,为加强京师和近畿防务,特命军机大臣荣禄为统帅,编组北洋各军为武卫军,至1899年6月正式成军。

聂士成部淮军分支武毅军为前军,仍驻芦台(当代津宁河);董福祥部甘军为后军,驻蓟州(当代津蓟县)一带;宋庆部毅军为左军,驻山海关内外;袁世凯部新建陆军为右军,驻天津小站。

另招募勇丁、抽调八旗兵组成中军,由荣禄亲统,驻南苑(今北京大兴)。

1)武卫中军,从组建到正式撤编,前后存在时间,不到一年半。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荣禄奉命在保定整编从北京逃出的武卫中军各部溃军,后因荣禄被调离,该军遭裁撤。

2)武卫前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武卫前军损失惨重,统帅聂士成也在守卫天津的战斗中阵亡。

继任统帅马玉昆(原武卫左军)因管理失误,导致该军大部溃散。

3)武卫后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统帅董福祥成为各国通缉要犯,慈禧为首的清廷被迫将其革职,将甘军各部划归陕甘总督节制。

之后,甘军一直活跃于西北,民国后逐渐演变为马家军。

4)武卫左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武卫左军损失惨重。

后因清廷厚待,该部得到补充,实力更胜于战前。

民国后,因与袁世凯颇有渊源,该军得到重视。

5)武卫右军,随袁世凯进入山东镇压义和团,从而躲过了庚子国难,成为武卫军中唯一保存完整建制及装备的部队。

6)武卫右军先锋队,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春,山东巡抚袁世凯奏请清政府批准,将山东旧军34营裁减为20营,依武卫右军营制,增设一军。

该部主力后发展为北洋陆军第五镇。

3、北洋常备军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山东巡抚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以武卫右军(前身为袁在天津小站编练的新建陆军)为基础,着手进行北洋常备军的建设。

北洋军阀心得体会感悟(3篇)

北洋军阀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在我国近代史上,北洋军阀时期是一个充满动荡和变革的时期。

从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开始,到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北洋政府统治了中国16年。

这段历史虽然短暂,但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通过对北洋军阀时期的研究,我深刻体会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以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

以下是我对北洋军阀时期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感悟。

一、军阀割据与国家分裂北洋军阀时期,我国陷入了军阀割据、国家分裂的局面。

各路军阀为了争夺地盘、扩充势力,纷纷发动战争,使得民不聊生。

这种局面严重阻碍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

通过对北洋军阀时期的研究,我认识到,国家分裂是民族灾难的根源,只有实现国家统一,才能推动民族复兴。

二、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北洋军阀时期,政治腐败严重。

军阀们为了满足个人欲望,不惜出卖国家利益,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这种政治腐败现象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加剧了社会矛盾。

通过对北洋军阀时期的研究,我深刻体会到,政治清明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军事现代化与民族觉醒北洋军阀时期,我国军事现代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北洋政府的推动下,我国军队的装备、训练和指挥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同时,这一时期也涌现出一批有远见卓识的军事家,如蔡锷、吴佩孚等。

这些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实力,也为民族觉醒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对北洋军阀时期的研究,我认识到,军事现代化是维护国家安全、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手段。

四、文化繁荣与思想解放北洋军阀时期,我国文化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这一时期,新文化运动兴起,民主、科学、自由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同时,一批优秀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涌现出来,如鲁迅、胡适、郭沫若等。

这些文化成果为我国的思想解放和民族进步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北洋军阀时期的研究,我深刻体会到,文化繁荣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五、军阀之间的矛盾与合作北洋军阀时期,各路军阀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

一方面,他们为了争夺地盘和权力,不惜发动战争;另一方面,在面临外部压力时,他们又不得不寻求合作。

北洋政府的政治动荡与外国干涉

北洋政府的政治动荡与外国干涉

北洋政府的政治动荡与外国干涉北洋政府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权,它的政治动荡与外国干涉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北洋政府的起源、政治动荡的原因以及外国干涉的影响。

北洋政府成立于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资产阶级统治的中央政权。

它的建立是辛亥革命的结果,旨在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

然而,北洋政府在建立之初就面临着诸多问题。

首先是地域分裂,北洋政府只在北方地区得到了认可,南方地区的军阀割据使得整个国家陷入了动荡。

其次是政治腐败,一些北洋政府的官员在权力面前贪污腐败,导致了人民对政府的不信任。

最后是经济困境,北洋政府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财政问题,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

这些问题导致了北洋政府的政治动荡。

政府内部的权力争斗和军阀间的冲突使得政权不稳定。

各地的起义和抗议活动不断涌现,人民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愈发高涨。

在这样的背景下,外国干涉成为了北洋政府的一大难题。

外国干涉的主要形式包括政治干涉、经济控制和军事干涉。

列强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和割地赔款,使得北洋政府的政治主权受到了侵蚀。

外国资本家的垄断使得中国的经济处于半殖民地的状态。

此外,一些列强还支持军阀和反动势力,间接地干涉了北洋政府的内外政策。

这种外国干涉使得北洋政府的政治动荡更加严重。

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无法有效应对国内外的问题。

这种局面使得北洋政府的统治日益薄弱,人民对政府的不信任更加加深。

最终,北洋政府在1928年被孙中山领导的国共合作推翻。

尽管北洋政府的存在不长,但它却为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的政治动荡和外国干涉的经验也成为了中国的教训。

总结起来,北洋政府的政治动荡与外国干涉密不可分。

政治动荡使得政府不稳定,而外国干涉进一步削弱了政府的主权。

这种局面最终导致了北洋政府的覆灭,同时也给中国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反思。

注:此文章不涉及具体的历史时间和人物,仅为演示所用。

中华民国的建立与北洋军阀的纷争

中华民国的建立与北洋军阀的纷争

中华民国的建立与北洋军阀的纷争
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然而在建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纷争却给国家带来了动荡和不稳定。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段历史时期的故事。

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共和制度的新时代。

这一时期,中国探索现代化和民主制度的道路,展现了改革开放的决心。

北洋军阀的纷争
然而,中华民国建立后,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

北洋军阀的兴起和纷争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问题之一。

各路军阀为了争夺权力,相互对抗,导致国家政局动荡不安,社会秩序混乱。

军阀混战的局面给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带来了威胁。

民国建立与军阀纷争的影响
北洋军阀的纷争给中华民国的建立带来了巨大挑战和困难。

政局不稳定影响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这段历史时期展现了中国社会的脆弱和不稳定,也凸显了国家统一和稳定的重要性。

中华民国的建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然而北洋军阀的纷争却给国家带来了动荡和不稳定。

这一时期的历史故事让我们深刻反思政治动荡对国家发展的影响,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观点: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然而北洋军阀的纷争却给国家带来了动荡和不稳定,这段历史时期的故事让我们深刻反思政治动荡对国家发展的影响,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中华民国的动荡与军阀混战

中华民国的动荡与军阀混战

中华民国的动荡与军阀混战中华民国自1912年宣告成立以来,经历了多次动荡和军阀混战的时期。

这些动荡和混战不仅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也直接影响了人民的生活。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这一时期的动荡原因、军阀混战的特点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

一、动荡的原因1. 政治体制的脆弱性:中华民国成立初期,由于政治体制的不健全和政治经验的不足,导致政府无法有效管理国家和处理内外事务。

这种脆弱性和无能引发了各类问题的爆发。

2. 地方势力的崛起:民国时期,地方势力逐渐崛起,形成了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地方军阀。

这些军阀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实行割据统治,导致国家政权分散,无法有效统一。

3. 经济问题的加剧:民国时期,经济基础薄弱,民生困苦。

贫富分化严重,社会不公现象突出。

经济问题的加剧也为动荡的出现提供了土壤。

二、军阀混战的特点1. 军阀的兴起和政治抗争:各军阀在政治角逐中开始崭露头角。

他们通过军事力量的掌握,争夺政权并与其他军阀进行斗争。

这种政治抗争的结果往往是更多的战争和动荡。

2. 地方割据局面:军阀混战导致许多地方形成割据局面,各地的政权分割,地方势力逐渐崛起。

这些割据局面削弱了国家的统一性,使得国家无法有效行使权力。

3. 军阀间的联盟和背叛:军阀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多变。

有时他们会进行联盟合作,共同对抗外敌或其他军阀;而在某些时候又会突然背叛盟友,转而与新的势力结盟。

这种联盟与背叛的行为加剧了动荡和混战的局面。

三、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1. 社会经济的动荡:军阀混战导致社会经济的动荡,生产力受到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失衡。

人民生活贫困,社会安全形势堪忧,社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2. 国家统一的破裂:军阀混战使得国家政权割裂,无法实现有效的统一,国家命运长期处于动荡之中。

这种局面不仅影响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也削弱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实力和声誉。

3. 社会思想的混乱:军阀混战期间,社会思想混乱,民意四散。

思想领域的不稳定与乱象使得社会价值观念出现分化,道德底线模糊。

民国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到底有多少军阀?他们的地盘是怎样的?

民国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到底有多少军阀?他们的地盘是怎样的?

民国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到底有多少军阀?他们的地盘是怎样的?民国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到底有多少军阀?他们的地盘是怎样的?民国军阀有拥有几个省问鼎中央 ... 的大军阀,也有控制一两个省的中等军阀,还有一个省内好几个的小军阀。

不同的军阀区别很大,我们都来谈谈。

1、大军阀北洋时期,问鼎与尝试问鼎中央政权的军阀有直系、皖系、奉系、国民军、孙传芳等。

皖系:主要有段祺瑞、徐树铮,地方有倪元冲、卢永祥督军,地盘也比较分散,山东、安徽、浙江。

直系:主要有冯国璋和长江三督;在冯国璋死后,主要是曹锟、吴佩孚。

直系的地盘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地盘迅速扩大,陆续接管皖系地盘,江浙战争虽然取胜,但二次直奉战争输得一塌糊涂。

奉系:凝聚力最高的军阀之一。

主要有张作霖、张学良、杨雨霆、张作相等等,先后数次入关,地盘一度到达江南。

国民军:主要有冯玉祥、鹿钟麟、石友三、韩复榘等,是直系的别支,在二次直奉战争中,发动北京政变,开始独立建制。

与奉军联合拥护段祺瑞,成立执 ... 。

孙传芳的五省联军,孙传芳在援闽战争中获得福建地盘,之后获得浙江地盘。

在反奉战争中获得江苏、安徽,号称五省联军司令,一度尝试问鼎中央政权。

2、中等军阀晋系:山西的阎锡山保境安民,不事外争,集中守山西地盘。

从民国七年到民国十四年安心发展山西,获得模范 ... 称号。

滇系:唐继尧的滇军像西南的奉系,多次进军贵州、四川、广西,对不同地区有过不定时的控制,可惜云南实力弱,没法争霸天下。

3、小军阀这种军阀很多了,在很多时候都是墙头草,借着时机上位。

比如广西内部混战的时候,就是好几家军阀混战,到了李、白统一广西后才成为中等军阀。

四川内部非常混乱,刘存厚、刘湘、刘文辉、熊克武等等,常年混战,民不聊生。

在民国时期,尤其是袁世凯死后,各方开始了武力争天下的过程,大大小小的军阀先后登上历史舞台,尝试抓住历史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军阀间地缘关系的特点
分析北洋政府时期各派军阀势力的空间背景及其相互关系,其地缘关系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在地盘分布上呈现犬牙交错的相互钳制关系。军阀的分裂导致地盘的分裂。直皖战争前,奉系张作霖占据东北三省,直系的主要力量在长江流域,坐拥鄂、赣、苏三省,同时它的地盘也包括当时的直隶、绥远等地。皖系的大本营在京津地区,其地盘却分散在皖、甘、浙、沪、豫等地。(注:张宪文主编:《中华民国史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版,第116页。)在西南六省区,形成了军阀林立的局面。滇系军阀盘踞云南,并将势力范围扩大到黔、川两省,并一度深入到粤、桂、湘、陕省区。桂系陆荣廷据两广,并把触角伸向湖南。夹在北洋军阀和滇、桂军阀之间的四川和湖南,地盘的归属更是摇摆不定,时而依南,时而向北,处于骑墙态势。(注:《西南军阀史研究丛刊》(第一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版,第18页。)晋系阎锡山长期统治山西,自成一体,并根据需要随时与其它派系结盟。各派军阀势力盘根错节,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包围中有包围,分割中有分割,大块地盘中有小块。直皖对立时,直系虽占有长江流域三省,但地盘却呈分散状态,江苏处于皖系势力的三面包围之中。但皖系的心脏地区却受到来自奉、直两系的两面威胁,而且皖系想用兵西南又必须越过长江,而直系的地盘却恰恰处在用兵孔道上。(注: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中册),三联书店1983年第2版,第687页。)直皖战争后,皖系势力土崩瓦解,已呈残余之势,但直、奉两系的地盘又处于胶着状态,皖系的多数地盘落入直系之手。当奉系战胜直系后,就把双足伸进长江流域,苏、沪、皖随入其毂中,并且又控制了直、鲁等地。军阀派系在地盘分布上的这种犬牙交错状态,必然造成各派军阀势力的相互钳制,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注:李新、李宗一主编:《中华民国史》(第二编第二卷),中华书局1987年第1版,第562页。)直接影响了军阀派系的军事行为及其结果,影响其政治作为及政治命运。
【关 键 词】军阀/地缘关系/战争
军阀是一种特殊的军事集团,同时又是一个拥有地方或中央政权,控制一定区域的政治实体,各派军阀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必然结成一定的地缘关系。这种由于各派军阀之间地域上的邻接性而产生的关系,可称之为地缘政治关系。这种关系既是军阀间的基本政治关系,又是军阀间其他关系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军阀派系的生存状况。通过探讨北洋政府时期军阀间地缘关系的特点和各派军阀在地缘格局中的地位以及地缘关系的影响,有助于说明军阀势力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二、军阀间地缘关系的影响
军阀的分裂导致地盘的分裂,对地盘的争夺又导致军阀间不断的战争,在地缘关系规律的作用下,各派军阀在战争泥潭中越陷越深,并最终遭致没顶之灾。
首先,军阀间的地缘利益不可调和,地盘问题不能解决,分裂和战争便不可避免。军阀的产生和分裂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有现象,分散的个体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的分裂剥削政策是造成军阀分裂和战争的根本原因,而地缘利益的冲突就是这种原因的表现形式。袁世凯称帝败亡后,北洋军阀集团出现分化,对湖南地盘的争夺导致了直、皖两系走向分裂。1917-1918年段祺瑞推行“武力统一”政策,两次用兵西南,在直系将领吴佩孚就要打下湖南的时候,段祺瑞深恐吴得手于湖南而兼有长江四省地盘,对皖系势力发展不利,遂命嫡系张敬尧以援吴为名,督师入湘,坐取湘督席位以扩充皖系地盘。(注:来新夏主编:《北洋军阀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版,第248页。)随后,段又推徐树铮为直隶督军,想进一步把直系曹锟的地盘抢夺过来。(注:《西南军阀史研究丛刊》(第二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版,第260页。)这样就引起了直系将领的强烈不满,吴佩孚为保全地盘和维持直隶根本之地,遂决定罢战主和,撤防北归,并结成八省反皖同盟,最后兵戎相见,走向分裂。
第四,在空间形态上呈现远交近攻的利害关系。地盘利益是影响派系之间政治关系的重要因素。地盘接壤的派系最有可能成为敌人,因为一切军阀都想扩张势力范围,直至统一全国,而相邻双方则相互成为对方扩张势力的直接障碍。相距甚远的派系虽有可能存在矛盾,但没有直接的地盘利益冲突,相互不会构成危及自身安全的直接威胁,彼此有可能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远方的朋友一旦成了近邻,地盘利益冲突便立刻显现出来,朋友变成了敌人。这样,远交近攻策略便成为军阀政治斗争的武器,地缘关系成了政治关系的基础。选择盟友和敌人,多数情况下不是根据政治志趣和阶级观念,而是以利害关系为转移。直皖战争发动前,曾经在战场上兵戎相见的直、桂两系转瞬间成了盟友,他们相约同时动手,各自解决对自己威胁最大的心腑之区的敌人。桂系在南方消灭国民党的军事力量,直系在北京推翻控制北京政府的皖系势力。(注: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中册),三联书店1983年第2版,第1013页。)一贯坚持“武力统一”政策的皖系也不得不寻找远方的同盟以对付直系的挑战。皖、粤、滇三系相约夹击桂系。(注: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中册),三联书店1983年第2版,第1013页。)直皖战争中,直系南联桂系,北拉奉张,结成八省反皖同盟,置皖系于腹背受敌的境地,这是直胜皖败的重要原因。当直、奉联合战胜皖系后,昔日的盟友立刻变成了仇敌,而昨日的仇敌奉、皖两系为共同的利害关系又变成了朋友。粤、奉、皖三派面对来自直系的共同威胁,从南北中三个方向走到了一起,于是出现了粤、奉、皖反直三角同盟。(注:楼向哲:《粤奉皖“三角同盟”浅析》,《天津师大学报》1984年第2期。)北洋各系能够抛开阶级分野,与孙中山结成联合阵线,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有着共同的安全需要。南方革命政权在许多场合下成了奉系的同盟者,但当国民党的力量向北发展对奉系构成直接威胁时,双方的战争便不可避免。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时,他和张作霖是盟友,但奉军一入关,冯、张的同盟关系便宣告结束,转而变成了奉、直联合对冯的局面。
北洋政府时期军阀间的地缘关系及其影响
【原文出处】江西社会科学
【原刊地名】南昌
【原刊期号】200202
【原刊页号】80~84,118
【分 类 号】K4
【分 类 名】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206
【 作 者】王明德
【作者简介】王明德(1960-),男,河南遂平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1999级博为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史及近代社会变迁。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200062
第五,在政治格局上呈现南北地域的抗衡关系。北洋派系与西南军阀分属两个政府、两个法统。虽然“南与北如一丘之貉”,都以攫取最大权力和扩张势力范围为目的,南与北军阀在不少情况下有勾结和联合,但总的情况看,他们的地缘利益不同,存在着难以调和的利益矛盾。北洋各系都想把西南地区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以自己为中心实现“全国统一”。西南军阀虽然内部斗争激烈,但当他们的势力范围受到共同威胁时,也会暂时的一致对外。因此,南北地域的抗衡成为时局关注的焦点,政治斗争呈南北方向,军事斗争表现为南北冲突。南北战争变成了争夺地盘的战争。北洋军阀的“武力统一”和西南军阀的“联省自治”成为双方斗争的基本武器。掌握北京政权的北洋各系野心勃勃,无不以统一西南为职志。西南军阀为求自保,常以“自治”为盾牌。(注:张宪文主编:《中华民国史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版,第180页。)
第三,在利益格局上呈现地缘利益的矛盾关系。军阀要想掌握政权,必须拥有一支固定的军队,要想养活一支军队,又必须据有一块比较固定的地盘。有了地盘,就可以征兵、征粮、征税,就可以养活一支军队。“每个小军阀都想成为大军阀,每个大军阀都想统治全中国。要想由小变大,就得扩充军队;要想扩充军队,就得扩大地盘。而要扩大地盘,就得和别的军阀冲突”。(注:李新:《军阀论》,《史学月刊》1985年第1期。)这样,相邻的军阀派系彼此便成了对方向外扩张的障碍,同时也成为最受威胁的对手。地缘利益冲突便成为军阀间最主要的矛盾,地盘之争成了军阀政争的主要原因,军阀们发动战争的理由无论如何冠冕堂皇,其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对地盘利益的争夺。在北洋军阀的第二次攻湘战争中,直系将领吴佩孚由湖南前线罢战主和、撤防北归的原因之一就是不满自己攻下的湖南地盘被皖系军阀张敬尧占去,不愿皖系在“武力统一”中把势力扩张到长江中下游一带直系的地盘内。(注:来新夏主编:《北洋军阀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版,第248页。)打着护法旗号的西南军阀愿与吴佩孚息战言和,也是以保存地盘为目的。当他们的地盘受到威胁时,也能联合对付北军,一旦自身利益有了保证,护法外衣就抛到九霄云外。直皖战争结束后,直系在瓜分皖系的地盘,收编皖系军队等方面,占了先机,奉系没有得到实利,长江流域扩张计划成为泡影,为此种下了直、奉战争的种子。(注:张宪文主编:《中华民国史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版,第171页。)冯玉祥的北京政变与郭松龄的倒戈虽有多种原因,但地盘之争是其重要因素。(注:陈志让:《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三联书店1980年第1版,第46页。)北洋派系的“武力统一”和西南地区的“联省自治”都成了军阀之间争夺地盘的一种手段。
不但北洋集团一分为三,而且各派系内部也不断地分裂。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从直系中分裂出去,原因之一就是不满吴佩孚的“削藩”政策,夺去他的河南地盘。(注:陈志让:《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三联书店1980年第1版,第46页。)郭松龄原是奉系的主要将领,手握精锐之师,战功卓著,因遭内部新老各派的嫉视和排挤,欲谋得一块地盘而不能,促成他与国民军结合在一起,联合倒奉。(注:来新夏主编:《北洋军阀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版,第322页。)奉系主将张宗昌占据山东后,独树一帜,俨然以鲁张系自居。就这样,北洋军阀集团层层裂变,不断分化,派中有派,系中有系,朝秦暮楚,纷攘不已。他们再也无法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更不可能由这些分裂的派系去消灭军阀割据,实现全国的统一。如果说他们之间也有联合,那只是暂时的利益关系和策略方面的需要,联合的双方一旦获胜后,必然有一番权力和地盘的争夺,分脏不均,就必然爆发新的战争去打破这种联合。分裂的趋势无法扼制,因为既得的地缘利益不能调和,地缘利益冲突难以解决,而且犬牙交错的地盘形状不利于军阀的有效统治。集团内部的各成员常处于各自为战的分散状态,这就势必增加集团内部的分离趋势,造成军阀集团的不断分化组合。第二次直奉战争时期,当直、奉两军在山海关一带激战正酣时,直系在长江流域的齐燮元、孙传芳等冷漠观望,(注:来新夏主编:《北洋军阀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版,第305页。)山东郑士奇暗中附皖,更不用说冯玉祥倒戈反直,致使直系惨败。战败后,吴佩孚原想拉拢长江流域的直系势力另组军政府以图东山再起,但齐燮元等并不效命,致使吴的计划落空。(注:张宪文主编:《中华民国史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版,第212页。)孙传芳在控制浙、闽、赣、苏、皖五省地盘后,便脱离吴佩孚的节制,成为一个独立派系。地盘分布上犬牙交错的特点决定了军阀派系只能是一个松散的政治军事联盟,不能建立一种有效的控制机制,形不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存在严重的离心倾向。因此,也就没有真正的一致“对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