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肾衰竭

合集下载

慢性肾衰的中医治疗

慢性肾衰的中医治疗

慢性肾衰的中医治疗作者丨胡献国编辑丨寸心慢性肾衰即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晚期出现的严重综合征,临床以水肿,尿少,尿闭,恶心,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

依其病程进展,可分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氮质血证期及尿毒症期。

代偿期,一些病人由于症状不明显,不需特殊处理而易被医生、病人忽视,肾功能不全继续进展,进入尿毒症期时,由于病情严重,多需采取透析疗法为主的综合治疗以维持患者生命。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风热、水湿、湿毒等病邪外袭,导致肺失通调,治节无权,脾失运化,水湿泛滥,肾失开合,气化失司,脏腑功能失常,造成水湿秽浊,壅滞三焦,清浊不分所为,当以清热利湿,泻浊解毒为治。

中医辨证施治风水泛滥型主要表现为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热迅速,肢节酸重,小便不利,或伴有畏寒,发热,咽喉疼痛等,舌红苔薄黄,脉浮滑数。

当以散风清热,宣肺利水为治,可选用银翘散加减,药取银花、连翘、荆芥、桔梗、赤小豆、菊花、茅根各10克,麻黄、竹叶、薄荷、甘草、淡豆豉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下同)。

中成药可选用麻杏石甘合剂,每次10克,每日2次口服,冲饮;银翘解毒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小柴胡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冲饮。

水湿浸渍型主要表现为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重而困倦,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

当以健脾利湿,通阳利水为治,可选用五苓散加减,药取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二丑、车前子、黄芪、党参、法夏、苍术、木瓜各10克。

中成药可选用五苓散,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冲饮;威喜丸,或舟车丸,每次5克,每日2次口服。

脾阳不振型主要表现为身肿以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闷腹胀,纳减便溏,面色萎黄,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没,脉沉缓。

当以温运脾阳,以利水湿为治,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药取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桔梗、山药、薏苡仁、莲米、扁豆、砂仁、黄芪、枣皮各10克。

中成药可选用参苓白术散,每次10克,每日2次口服,冲饮;附子理中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黄芪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口服。

中医治疗肾衰竭

中医治疗肾衰竭

中医治疗肾衰竭:随着医学的发展,治疗肾衰竭的方法越来越多,到底那一项是最适合患者呢?当然这还得从患者自身的病情出发,对症治疗。

不过一般的医院都采用透析的方法,透析确实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以暂时缓解患者病情,但是它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且副作用大,现在越来越多患者发现中医治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长沙普济肾病医院指出,中医治疗肾衰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病因治疗。

治疗导致慢性衰竭加重的因素如感染、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等。

2、积极治疗各种并发症。

如有贫血,一般需要使用铁剂、叶酸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一般来说血红蛋白达到110g/L是目标值。

如有高血压,则需要服用积极控制血压。

3、针对诱因控制肾衰竭病情。

控制导致慢性肾衰竭的原发病如狼疮、慢性肾炎、高血压肾动脉管炎硬化、糖尿病等疾病本身的治疗。

有效地控制原发病,如狼疮能在一定程度逆转肾功能。

4、中药修复肾脏功能。

中医以扶正祛邪辨证论治进行治疗,包括口服中药汤剂、合理中药灌肠及口服中成药等。

治疗肾衰竭,中医的可以真正的达到标本兼治。

中医疗法微化中药四联疗法治疗肾衰竭有以下三个阶段:1.内病外治法:中医认为人是统一的整体,脏腑病变可以反应到体表的相应部位及腧穴,故通过体表的相应部位及腧穴的刺激与药物的渗透达到治疗目的。

2.经络腧穴传导原理:人的经络内通脏腑,外达肢体百骸,用药物外敷相应腧穴并结合超声、中频离子透入药浴等现代理疗方法,使药物寻经络内传脏腑,药气直达病所,达到治疗的目的。

3.皮肤透入:①通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②水合作用:微化中药外敷,局部形成一种汗水难以蒸发扩散的密闭状态,使皮肤角质层合水量增加。

角质层经水合作用后,可膨胀成多孔状态,易于药物穿透、吸收而达到治疗目的。

③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肾功能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肾功能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肾功能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肾功能衰竭是一种慢性疾病,中医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丰富的经验。

以下是针对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诊疗方案:
1. 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中医师可以进行辨证施治。

常见的辨证包括肾阴虚、肾阳虚、湿气凝滞等。

辨证施治可以通过调整患者的体内阴阳平衡,以及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方式来改善肾功能。

2. 草药治疗:中草药在治疗肾功能衰竭中起到重要作用。

常用草药包括黄芪、山药、桑葚等,这些草药具有滋补肾气、促进肾脏排毒等作用。

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制草药方剂进行治疗。

3. 饮食调理:中医注重饮食对身体的调理作用。

患者应避免高盐、高脂、高糖的食物,限制高蛋白饮食。

适当增加水果、蔬菜和粗粮的摄入,有助于减轻肾脏的负担。

中医还主张根据患者的辨证特点调理饮食,如对于肾阳虚的患者,可适量摄入一些温热食物。

4.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对于肾功能衰竭也
有一定的疗效。

适当的针灸治疗可以改善肾功能,调理气血运行,
提高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总而言之,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诊疗方案包括辨证施治、草药治疗、饮食调理和针灸疗法。

患者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调整。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那些事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那些事

83·健康科学·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那些事马丽慢性肾衰竭(CRF)是指各种肾脏疾病在长期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最终引起肾脏实质性损害导致肾功能衰退的一种严重病症,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肾功能异常而导致体内代谢紊乱,患者具体表现为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存在慢性酸中毒的症状。

由于肾功能衰退所以患者体内各种代谢产物无法及时排出体外,这些物质堆积在体内毒害肾脏及其他器官。

从中医理论上来讲,慢性肾衰竭属于肾劳水肿,虚损,关格,癃闭之证,中医认为,慢性肾衰竭的病因是比较复杂的,首先,脏腑失健,先天因素致病是其中重要的致病原因,其次是各种疾病久病失治,其中包括各种具有水肿、淋证表现的疾病,这些疾病在长期患病却没能得到有效治疗的情况下湿热之气不除伤及脾肾,进而导致泻下利水过甚,伤及阴阳平和。

最后是生活节律性问题,患者由于疲乏过度起居失常导致脏腑气血不顺伤及肾脏。

肾脏在中医理论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中医认为,肾脏乃是五脏之本,下有膀胱,其为藏水之用,膀胱气化而肾主骨生髓,肾经不畅则全身脏腑受累,水液气化不利则终蕴成湿浊、湿热、痰湿及溺毒,凡上述种种皆可中困脾胃,下注则劳伤肾脏,在病程长期持续过程中,患者阴元耗损,长期患病终至正愈伤、邪气盛,患者病情危重。

中医对于慢性肾衰竭的诊断需要进行辨证分型,在中医理论之中慢性肾衰竭基本可以分为两个类别,首先是气阴两虚,热毒壅盛型,这种类型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在症状表现上呈现为面色萎黄、胸腹满闷、口苦口干、舌苔黄、尿频且短赤、大便干燥、便秘、从脉象上来看患者多数脉细滑。

第二种是脾肾虚衰、湿浊内壅型,这种分型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具体表现为:面色发黄或者发白,患者气虚无力疲乏感比较严重,饮食上不思油腻、食欲缺乏,腰膝酸软,腿部及脚部有浮肿,舌苔白腻,脉象细滑或者发沉细。

中医认为,肾乃是先天之本,其藏五脏之精华,肾虚则全身脏腑皆虚矣,阴阳两虚,在患者正气难以恢复的情况下肾衰竭很难治愈,一般来讲患者预后较差。

中医治肾衰竭的成功案例

中医治肾衰竭的成功案例

中医治疗肾衰竭的成功案例背景肾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指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或完全丧失,无法正常排除体内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是透析和移植,但这些方法对于患者来说并不是长久之计。

中医治疗肾衰竭则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草药、针灸、推拿等手段来改善患者的肾脏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在中医治疗肾衰竭方面,有许多成功的案例。

以下是一个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案例。

案例过程患者信息•姓名:李先生•性别:男•年龄:55岁•诊断:慢性肾衰竭病情描述李先生在2010年被确诊为慢性肾衰竭。

他曾经接受过西医的透析治疗,但由于透析费用高昂且对身体造成负担,他决定尝试中医治疗。

中医诊断李先生的中医诊断为“肾阳虚”。

他的主要症状包括乏力、腰膝酸软、畏寒喜暖、小便频繁等。

中医认为这些症状是由于肾阳虚导致的,需要通过中药和针灸来调理。

治疗方案根据李先生的中医诊断,医生制定了以下治疗方案:1.中药治疗:李先生每天服用一剂由人参、黄芪、枸杞子等组成的中药汤剂。

这些草药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可以改善李先生的肾功能。

2.针灸治疗:李先生每周接受两次针灸治疗。

针灸主要针对腰部和腿部穴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提高肾功能。

治疗过程李先生开始接受中医治疗后,他逐渐感到体力恢复,并且腰膝酸软的感觉减轻了。

他的小便频率也逐渐减少,睡眠质量也有所改善。

李先生每次治疗后都感到放松和舒适,对中医治疗充满信心。

经过连续三个月的治疗,李先生的肾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的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降低了,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也减少了。

他的体力恢复了很多,可以自己做一些家务活动。

结果经过半年的中医治疗,李先生的肾功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恢复。

他不再需要进行透析治疗,并且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

他的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尿液分析结果也正常。

结论这个案例是一个成功的中医治疗肾衰竭的例子。

通过中药和针灸等综合治疗手段,患者的肾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并且不再需要进行透析治疗。

慢性肾衰竭,你想要的中医经验方都在这里(一)

慢性肾衰竭,你想要的中医经验方都在这里(一)

慢性肾衰竭,你想要的中医经验方都在这里(一)医治慢性肾衰竭,你想要的中医经验方都在这里(一)肾病科齐医生肾内科医师1、补肾泄浊方组成:生黄芪30g,白术10g,茯苓15g,山茱萸15g,菟丝子15g,川续断15g,杜仲15g,怀牛膝15g,川萆薢10g,石菖蒲10g,制苍术12g,六月雪30g,丝瓜络20g,玉米须20g,凤尾草30g。

【按】补肾泄浊方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疗原则,以补肾健脾泄浊为基本治法。

黄芪性甘,微温,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生津养血,在此方中为君药,意在温补脾肾之气血,补气行血,活血而不伤血。

炒白术健脾渗湿,茯苓健脾益肾,以后天脾胃充养先天之肾,共奏养后天、培补先天之效。

肾阴肾阳为一身阴阳之本,山茱萸、菟丝子、川续断、杜仲补肾益气,滋生肾中阴阳。

怀牛膝性平,入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善引气血下行,肾属下焦,方中用此药,使其他药能直达病所,更好的发挥作用。

慢性肾衰竭病人病程日久,脾胃功能多虚,临床表现为胃纳不香,时感恶心,大便粘腻不畅等。

胃气以降为顺,以通为用,石菖蒲、川萆薢降逆泄浊,丝瓜络、玉米须、六月雪、制苍术化湿泄浊排毒,全方具有补益脾肾的功效。

【来源】刘晓静,邹燕勤,孟令栋,黄萍,沙鑫,刘珂.补肾泄浊方治疗慢性肾衰竭30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26):73-75.2、扶正化浊通络方组成:黄芪、土茯苓各30g,山萸肉、生地、山药、丹参、大黄(后下)各15g,泽泻、丹皮、巴戟天、槐花、红花、地龙各10g【按】扶正化浊通络方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经验方,由黄芪、土茯苓、山萸肉、生地等13味中药组成,其中黄芪可健脾扶正,益气固表,以固后天之本;巴戟天可温肾助阳,以固先天之本;山药可健脾益肾;山萸肉可固涩肾精,补益肝肾;丹皮可清热泻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生地可养阴生津;泽泻可利湿泄浊;土茯苓可健脾渗湿;槐花可清热凉血;大黄可泻火解毒,清泻湿热;丹参、红花可活血化瘀通络,配伍虫类搜剔之品地龙以增强其疗效。

治疗肾衰竭的中药方法

治疗肾衰竭的中药方法

治疗肾衰竭的中药⽅法 说起肾衰竭的⽤药很多⼈都会想到中药,没错,中药针对于这⽅⾯的疾病还是有⼀定的疗效的,中药并不想西药⼀般带来很⼤的副作⽤,⽽且中药能够调节⾝体从根本中治疗肾衰竭,那么,下⾯我们⼀起了解下肾衰竭的中药治疗吧。

肾衰竭的中药治疗 1.⽔肿期:风⽔相搏:治法:宣肺利⽔。

⽅药:越婢加术汤合五⽪饮加减。

药⽤陈⽪、茯苓⽪、桑⽩⽪、⼤腹⽪、⽣姜⽪、⽜膝、车前⼦、⿇黄、⽯膏、⽩术。

外感风寒者和(或)素体阳虚者,可⽤⿇黄附⼦细⾟汤合五⽪饮,以温阳解表散寒。

外感风热者,加连翘、菊花、荆芥以清热解表。

此为急则治之法,表证去则应因证治之。

2.脾虚湿困:治法:健脾利⽔。

⽅药:防⼰黄芪汤合春泽汤加减。

汉防⼰、⽣黄芪、⽩术、茯苓、猪苓、泽泻、党参、桂枝、⽣姜、⼤枣。

⽅中以黄芪益⽓固表,防⼰利⽔湿;⽩术、⽢草培⼟胜湿,⽣姜、⼤枣调和营卫。

通过临床观察,慢性肾炎普通型和肾病综合征属脾虚之证者较为多见,因⽽应⽤本⽅的机会也较多。

据临床观察,药后患者不仅症状改善,部分患者还可见尿蛋⽩逐渐减少。

3.脾肾阳虚:治法:温肾健脾,通阳利⽔。

⽅药:偏脾阳虚者,⽤实脾饮。

制附⽚、⼲姜、茯苓、⽩术、⼤腹⽪、川朴、⼴⼤⾹、⼤⽠、⽢草、⽩蔻仁。

偏肾阳虚者,⽤真武汤合五⽪饮。

制附⽚、⼲姜、茯苓、⽩术、⽩芍、桑⽩⽪、陈⽪、⼤腹⽪、⽜膝、车前⼦。

实脾饮与武汤同为温阳利⽔之剂,⼆⽅相较,实脾饮重在温运脾阳,真武汤主要温补肾阳⽽利⽔,临床运⽤时当细为分辨,临床脾肾阳虚往往并存,再者,脾阳虚,肾阳虚,两者相互影响。

4.脾肾阳虚:治法:温补脾肾。

⽅药:济⽣肾⽓汤。

⽣地、丹⽪、茯苓、泽泻、⼭药、⼭萸⾁、制附⽚、⾁桂、⽜膝、车前⼦。

济⽣肾⽓汤是温补脾肾的常⽤⽅剂。

该⽅具有温补脾肾化⽓⾏⽔之功。

⽤于慢性肾炎证属脾肾阳虚者,每能取得较好疗效。

⽅中以肾⽓丸补益肾阳,加⽜膝、车前⼦利⽔渗湿;⽅中附⼦不仅温肾阳,⽽且可助脾阳。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具有扩张外周⾎管。

中医治疗肾衰竭的成功案例

中医治疗肾衰竭的成功案例

中医治疗肾衰竭的成功案例成功案例:中医治疗肾衰竭引言:肾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的肾脏功能逐渐丧失,导致身体无法正常排泄废物和液体。

传统中医学在治疗肾衰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饮食调理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治疗肾衰竭的成功案例,并分享对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中药治疗的成功案例1. 案例1:王先生是一位患有慢性肾衰竭的患者,经过长期的中药治疗,他的肾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中医师根据他的体质和病情,采用了复方中药,包括山药、玄参、当归等。

这些药物有温补肾阳、滋阴补肾的作用,可以减轻症状、促进尿量增加。

中药还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肾脏的负担。

2. 案例2:李女士患有急性肾衰竭,病情严重,医生建议进行透析治疗。

然而,她选择了中医治疗,希望能够避免透析的副作用。

中医师给她开出了一副由腺苷、雷公藤、桃仁等中药组成的方剂,用于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和促进毒素的排泄。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李女士的尿液排出量逐渐增加,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也有所下降,肾功能有了明显的好转。

二、针灸疗法的成功案例1. 案例3:张先生在接受化疗治疗后,出现了药物导致的肾衰竭。

他选择针灸治疗来缓解症状,并恢复肾功能。

中医师为他进行了经络调理和针灸,选择了足三里、肾俞、关元等穴位进行刺激。

针灸能够促进气血循环,改善肾脏的供血,同时还有一定的抗炎和保护肾脏的作用。

经过连续几次的治疗,张先生的肾功能逐渐恢复,症状明显减轻。

三、饮食调理的成功案例1. 案例4:赵女士是一位患有糖尿病引起的肾衰竭的患者。

中医师根据她的体质和病情,为她制定了一套针对肾脏的饮食调理方案。

这个方案包括限制高蛋白、高盐和高糖的食物,增加摄入一些温补肾阳、滋阴补肾的食材,如黑豆、黑木耳、山药等。

赵女士在坚持这个饮食方案的还定期进行中医药治疗。

几个月后,她的肾功能有了显著改善,血液检查数据也逐渐趋于正常。

总结和回顾:中医治疗肾衰竭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这些案例反映了中医在肾衰竭治疗方面的长期积累和独特优势。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辅助治疗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辅助治疗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辅助治疗标签:肾衰竭;中医;辅助治疗一、中药灌肠疗法中药保留灌肠法(荡涤通腑、降浊排毒法)适用于早期或中期慢性肾衰竭、邪实明显而正虚较轻者,主要用于促进尿毒素通过肠道排出体外。

多由通腑泻浊、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药物组成,煎汤浓缩高位保留灌肠,除直接导浊泻下外,还可以通过结肠黏膜的吸收,达到泻浊祛毒,活血通络的目的。

常用药物如大黄、虎杖、槐米、蒲公英、丹参、生龙骨、生牡蛎等煎汤浓缩保留灌肠。

以大黄为主的中药固定制剂灌肠治疗尿毒证,能明显降低血BUN、肌酐、血磷、血钾及水分等,对于肌体邪实者使用结肠透析以促进尿毒素通过肠道排出体外。

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复方灌肠剂,如大黄、蒲公英、银花、牡蛎各30g,阳虚较明显者可加用熟附子20g;兼有便血者加用地榆、槐花、棕榈炭各20g以凉血止血;腹胀明显者可加用大腹皮20g,加水600ml煎煮至200ml保留灌肠,一般1~2次/d。

常用灌肠方如下:1.尿毒灵灌肠液由大黄、桂枝、白茅根、牡蛎、生槐花等组成,每晚行保留灌肠1次,每次150ml。

本品具有通腑泄浊,利尿消肿的功能。

用于全身浮肿,恶心呕吐,大便不通,无尿少尿,头痛烦躁,舌黄,苔腻,脉实有力,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及肾性高血压。

患有直肠疾病或腹泻每日三次以上者慎用。

2.灌肠方大黄15g、牡蛎30g、蒲公英30g、附子15g、黄芪30g、土茯苓30g等药熬成250ml汤剂,使用适当的灌肠技术,以使药液在体内保留时间达40min~2h,起到清除体内聚积代谢物质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作用。

3.降氮液用大黄、桂枝煎成200ml保留灌肠,兼有便血加地榆炭、炒槐花、生地炭各10g,腹胀明显可加厚朴6g加水500ml,煎至200ml,保留灌肠,一般每日1~2次,连续10日为1疗程,休息5日,可继续下一个疗程。

二、中药穴位贴敷法俞穴外敷为中医的特色治法之一,可使药物透皮达俞,通经活络,直达脏腑、经络隧隙,促进脏腑经脉气血流畅,加速排毒之功。

〖中药佳方〗治疗肾衰竭,屡试屡效

〖中药佳方〗治疗肾衰竭,屡试屡效

〖中药佳方〗治疗肾衰竭,屡试屡效
【中药佳方】治疗肾衰竭,屡试屡效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后期引起的肾功能部分或者全部丧失的一种病理状态。

治疗肾衰竭,我有一方,屡试屡效
!话不多说,直接上方子。

【配方】:党参、生地、黄芪、丹皮、莪术、地龙、茯苓、熟大黄、川芎、黄柏、白花蛇舌草、杜仲。

【功能】:健脾补
肾、活血通络、排毒降浊。

【主治】:慢性肾衰3~4期,面色暗、乏力、气短,伴或不伴水肿。

【方解】:方中以黄芪、党参为君药,补中益气,
茯苓健脾渗湿,生地、丹皮清热凉血、滋阴,白花蛇舌草、黄柏清热解毒、利尿除湿,川芎、地龙、莪术活血行气散结、祛风止痛,共助君药益气活
血排浊;以杜仲补肾壮筋骨,佐以大黄泄下攻积、解毒逐瘀。

诸药合用,可以缓解乏力,酸痛,浮肿等症。

?。

中医治肾衰竭的成功案例

中医治肾衰竭的成功案例

中医治肾衰竭的成功案例中医治肾衰竭的成功案例
患者信息
姓名:***
性别:男
年龄:65岁
病史:高血压、糖尿病、肾衰竭
主诉
尿量减少,水肿加重,食欲不振,体力下降。

诊断
肾衰竭(慢性)
治疗方案
中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
中药处方:
黄芪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桑枝10克、丹皮10克、山药20克、川芎6克、当归6克。

生活方式调整:
1. 控制饮食:限制盐和蛋白质的摄入。

2. 增加运动量:每天散步30分钟。

3. 稳定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治疗过程及效果
第1周:张先生开始服用中药,并按要求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并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尿量有所增加,水肿有所缓解。

第2周:张先生的食欲开始恢复,并且感觉精力有所恢复。

尿量进一步增加,水肿缓解明显。

第3周:张先生的血压和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肾功能得到改善。

尿量基本正常,水肿消失。

第4周:张先生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肾功能恢复良好。

治疗结束后,他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在随访期间,他的身体状况
一直保持稳定。

总结
中医治疗肾衰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
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对于那些不能耐受西药治疗或者
需要寻求替代方法的患者来说,中医治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同时,
在治疗过程中,合理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和保持稳定情绪也是非常
重要的因素。

中医治疗肾衰竭的临床应用

中医治疗肾衰竭的临床应用

中医治疗肾衰竭的临床应用肾衰竭,是指肾脏功能持续丧失,导致体内代谢产物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中医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医学,对肾衰竭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临床应用。

本文将从中医治疗肾衰竭的角度入手,探讨其临床应用的相关内容。

一、肾衰竭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肾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脏腑之一,被称为“先天之根”。

肾主水,主藏精,主纳气,主生殖。

肾功能失调、肾气不足或肾阴虚等病因导致的肾脏疾病,表现为肾虚、肾阳虚、肾阴虚等证候。

其中,肾阴虚型肾衰竭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表现为疲乏乏力、腰膝酸软、口干口渴、头晕耳鸣等症状。

二、中医治疗肾衰竭的原则中医治疗肾衰竭的基本原则是益肾壮腰,调和虚实。

具体而言,一是要补肾益气,以防肾气耗竭;二是要滋阴潜阳,调和肾阴阳失衡;三是要疏通经络,排除体内湿热毒邪。

通过中药调理、针灸、艾灸、推拿等手段,达到调理肾脏功能,修复肾脏损伤的目的。

三、中医常用药物治疗肾衰竭的临床应用1. 四逆汤:四逆汤是治疗阳虚肾衰竭的常用方剂,具有温肾散寒,补益阳气的作用。

常用于阳虚型肾衰竭的患者,表现为手脚发凉,腰膝酸软,小便频多,脉沉细等症状。

2. 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滋阴补肾的经典方剂,适用于肾阴亏虚、耳鸣心悸、盗汗遗精等症状。

对于肾阴虚型肾衰竭患者,有明显的滋阴益肾的效果。

3. 肾宝片:肾宝片是中医药材床上用药,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肾脏修复的作用。

对于肾功能丧失、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有明显的调理作用。

四、中医治疗肾衰竭的注意事项1. 个体化治疗:中医治疗肾衰竭需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病因病机,个性化配伍药物。

2. 饮食调理:肾脏是水谷精微之源,饮食调理对肾脏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应避免过食辛辣刺激食物,多食补肾益气的食物。

3. 合理作息:夜间睡眠是肾脏修复的关键时期,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肾衰竭在临床应用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较好的疗效。

通过药物配伍、针灸推拿等手段,可以有效改善肾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方剂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方剂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方剂专病专方1.活血养阴合剂,组成:生地、丹参、益母草、山楂、乌梅。

李福民等将38例肾小管-间质性肾病所致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服用活血养阴合剂,对照组(18例)服用包醛氧化淀粉,治疗1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44.4%。

两组在降低BUN水平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在Scr、Ccr、尿FDP、尿渗透压、尿β2-MG、HCT、HB等指标治疗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

2.肾衰1号,组成:人参、白茅根、何首乌、生地各25克,附子、山楂、知母、青风藤各15克,仙灵脾35克,全蝎5克,并随症加减,同时用大黄、丹参、黄芪各30克,附子15克,煎100ml保留灌肠,15日为1疗程,一般用1~3疗程。

结果:100例慢性肾衰患者中显效(尿素氮、肌酐明显下降,症状基本改善)42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81%。

3.肾康平丸:组成:冬虫夏草、黄芪、枸杞、大黄等。

有学者治疗142例慢性肾衰患者,用肾康平丸及钙离子拮抗剂,并设对照组124例,服包醛氧化淀粉。

结果:治疗组显效(血肌酐下降大于50%,尿素氮降至正常,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96例,无效(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变或加重)46例。

4.扶肾液,组成:枳壳、厚朴、陈皮、吴茱萸、川黄连、半夏、竹茹、土茯苓、蒲公英等。

李燕林等用扶肾液治疗慢性肾衰50例,结果表明:该方能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改善肾功能,并能改善贫血,降血脂,纠正酸中毒,调整钙磷代谢,对25例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斜率b为正值,说明在治疗期间,扶肾液能防止肾功能的恶化,总体肾功能平稳并趋向好转。

5.滋肾清利汤:组成:白花蛇舌草、忍冬藤、紫花地丁、白茅根、丹参、大黄、赤芍、槟榔、生地、山药。

王秋用滋肾清利汤治疗30例慢性肾衰患者,结果显效率50%,总有效率93.33%。

6.制肾衰冲剂,组成:党参、丹参、淫羊藿、炮附子、制大黄、冬虫夏草菌丝等。

传统中药对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作用

传统中药对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作用

传统中药对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作用慢性肾衰竭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

传统的中药治疗在缓解症状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本文简要介绍一些传统的中药治疗方案以及它们的作用。

一、通络降压汤的作用通络降压汤主要由桂枝、茯苓、生姜、人参、芍药等组成,是一种能够舒筋活络,调和气血的中药配方。

通络降压汤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也可以对肾功能损害引起的高血压进行治疗。

此外,通络降压汤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各种症状,使患者的整体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

二、夏桑菊汤的作用夏桑菊汤是一种具有清热利湿、通便、解毒等效果的中药配方。

夏桑菊汤由夏枯草、桑白皮、菊花、甘草等组成,能够有效地减缓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肿胀、水肿等疗效。

另外,夏桑菊汤还可以刺激胆汁分泌,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从而起到治疗便秘的作用。

三、桂附地黄汤的作用桂附地黄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桂枝、茯苓、白术、孟蔓菁、当归、川芎、地黄等组成。

桂附地黄汤具有温补肾阳,滋阴化气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气不足、虚寒等情况。

此外,桂附地黄汤还具有舒筋活络、养血填精等功效,能够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四、四物汤的作用四物汤是一种补气养血的中药方剂,由当归、川芎、熟地、白芍组成。

四物汤能够调和气血,加强体内气血循环,从而提高肾脏的功能。

此外,四物汤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状况,缓解患者的肾功能衰竭症状。

五、桑螵蛸丸的作用桑螵蛸丸是一种以桑叶、地黄、龟板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方剂,具有温阳、滋阴、养血等作用。

桑螵蛸丸具有一定的促进尿素氮排泄作用,可能通过加速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分泌等途径,使尿素、肌酐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从而减轻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症状。

总体而言,传统中药对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作用是显著的。

在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治疗方案的时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结合中医理论,采用个性化、综合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肾衰竭方法五款中药方有奇效

中医治疗肾衰竭方法五款中药方有奇效

中医治疗肾衰竭方法五款中药方有奇效核心提示: 肾衰竭其实就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后期引起的肾功能部分或者是全部丧失的一种病理状态,是可以分为急性肾衰竭还有慢性肾衰竭,都会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需要及时使用这几个中医药方来治疗肾衰竭,都能起到不错的疗效。

导致急性肾衰竭还有慢性肾衰竭的原因是不一样的,急性肾衰竭主要是因为肾脏血流供应不足,肾脏因为某些原因的阻塞或者是中毒等,而慢性肾衰竭是因为长期的肾脏病变,肾功能下降才引起的,那么中医怎么治疗肾衰竭呢?中医治疗肾衰竭的第一款药方是白虎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是要准备石膏、知母、甘草、粳米、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然后用水煎煮,再饮用,如果有出现发热严重的患者,可以加紫雪散,能起到清热的功效,而口渴的患者要加石斛、花粉来清热生津止渴。

第二款药方是清瘟败毒饮加减,是要准备石膏、生地、犀角、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还有连翘、甘草、丹皮、鲜竹叶,再煎煮饮用,有出现尿血的患者要加小蓟、茅根。

第三款药方是要要准备羚羊角、霜桑叶、川贝、生地、钩藤、菊花、茯神、白芍、甘草、竹茹、桃仁、当归、还有丹皮、大黄、芒硝、安宫牛黄丸,然后都放入瓦罐内,煎煮,沸腾半小时后,趁温服用。

第四款药方是附子半夏汤,是要准备熟附子,姜半夏,生大黄,还有紫苏,绿豆,落得打,六月雪,党参,川黄连,生甘草,炒白术,然后先将熟附子先煎煮,然后再将除了生大黄以外的药材放入锅中,煮的差不多的时候再放入,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第五款药方是黄芪党参汤,是要准备炙黄芪、怀山药、益母草,潞党参、生地、山萸肉、泽泻、白茯苓、丹皮、五味子、还有巴戟夭、仙灵脾、五加皮、麦冬、水红花籽、苏叶各,防风、蝉衣,水蛙、土鳖鱼,然后用水煎三次,分三次服用,每日一剂,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中医治疗肾衰竭的中药方就是这些了,因此有肾衰竭的人可以使用这几个药方,都有非常不错的效果,如果是比较严重的患者则要尽快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以免出现更加难以预料的后果,在这治疗的过程中要保持好心态,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肾衰宁成分

肾衰宁成分

建筑工地施工现场动火作业安全动火作业在建筑工地施工现场中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但其安全性也备受关注。

为了确保工人的安全以及防止事故的发生,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本文将着重探讨建筑工地施工现场动火作业的安全要点,并提供一些应对措施。

一、施工现场动火作业的重要性动火作业是指在施工现场进行焊接、喷漆、切割等操作,这些操作都涉及明火、高温和易燃材料,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保障动火作业的安全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工人的生命安全和施工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只有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操作规范,才能确保动火作业的安全进行。

二、动火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在施工现场进行动火作业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评估动火作业所涉及的风险,并确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其次,要明确动火区域的边界,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此外,需要检查动火设备和工具的完好性,并确保其安全可靠。

最后,要组织相关的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他们具备动火作业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三、动火作业中的安全操作在动火作业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首先,要合理选择和使用动火设备和工具,确保其符合安全要求。

其次,要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例如使用防火毯、防火涂料等,以减少火灾的发生概率。

此外,要合理布置作业区域,确保周围没有易燃物品,以防止火灾蔓延。

最后,在动火作业结束后,要及时清理作业现场,并确保火源已经完全熄灭。

四、应对动火作业中的突发情况尽管在动火作业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但仍然有可能发生突发情况。

因此,施工现场应急预案的制定尤为重要。

一旦发生火灾、爆炸等紧急情况,施工人员应立即采取逃生措施,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同时,应根据现场情况使用适当的灭火器材进行初期扑救。

当情况无法控制时,应及时报警和求助,等待专业救援人员的到来。

五、动火作业安全的责任分工动火作业安全是一项涉及多个方面的工作,需要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人员等多方共同努力。

中药特效治疗肾功能衰竭秘方

中药特效治疗肾功能衰竭秘方

中药特效治疗肾功能衰竭秘方
秘方:
小红参30g,紫丹参30g,益母草30g,苡仁30g,红花10g,
大黄10g。

------------------------------------------------------------------
------------------------------------------------------------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加水适量,头煎六十分钟,二煎四十分钟,
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分三次服用。

---------------------------------------------------------------0--
-----------------------------------------------------------
方解:
急性肾功能衰竭多与中医的“关格”、“癃闭”等病症有关,多
由邪气壅塞三焦,湿毒内蓄,气滞血瘀所致。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通
腑泄浊,益气利尿之功。

主治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患者。

适临床应
用本方治疗5例,均获痊愈。

总治愈率达100%。

疗效显著。

随访多年
未见复发。

献方人:
-------------------------------------------------------------- ---
----------------------------------------------------------- 张翔华云南血液净化中心肾脏专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治疗肾衰竭
中药治疗肾衰竭的根治方法:
一般认为本病主因与脾肾虚损有关,诱因则责之于外邪与过劳。

一是外邪侵袭,因多数病人由风水发展而来,部分患者虽无风水史,但有反复感染风热和湿热的病史;二为脏腑虚损,由于其他慢性病、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六淫侵袭、七情所伤、劳倦过度、药物损害、房事不节以及肾虚或年老肾气自衰等各种原因的影响而削弱机体正气,使抵抗力下降,阴阳平衡失调,加之外来风热、湿热等乘虚内侵脏腑所致。

中药处方
【方名】慢肾功能衰竭方剂。

【组成】熟附块(先煎)9~15克姜半夏9~15克生大黄(后下)6~15克紫苏30克绿豆15~30克落得打15~30克六月雪30~60克党参12~30克川黄连3克生甘草6克炒白术12克。

【用法】水煎待温,分次服。

【治法】温肾健脾,扶正降浊。

【主治】慢性肾功能不全所致的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加减】呕吐甚者,以生半夏代姜半夏,常用9~12克,气虚甚者加灸黄芪15~30克,如有条件可服人参6~12克,浓煎代共;尿素氮较高者可加生大黄、煅龙骨、煅牡蛎、六月雪各30克,熟附块12克,水煎至150毫升,保留灌肠。

并可用丹参注射液16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入。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预防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预防主要是积极防治原发病,避免和祛除诱发因素是预防之根本。

因此,要注意以下三点:
调养五脏
平素起居、饮食有节,讲究卫生,避免外邪侵袭,尤其在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和地区更应
加强预防措施;不过食辛辣炙皇厚味,以免滋生湿热;调畅情志,保持精神愉快,使气血畅达而避免产生气滞血瘀;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防御能力。

防止中毒
有关资料表明,20%一50%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药物引起,还有部分因接触有害物质所致。

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和接触对肾脏有毒害的药物或毒物。

若属意外服用或接触应及时发现和及早治疗。

防治及时
一旦有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发病发生,应及早治疗,注意扩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恢复循环功能。

若发现本病将要发生,应早期采取措施,补充血容量,增加心排血量,恢复肾灌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排除肾小管内梗阻物,防治感染,防止DIC、肾缺血引起的肾实质的损害。

同时尽早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对预防本病发生有积极作用。

患者用药注意
1.尽量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如庆大霉素、小诺霉素、卡那霉素、万古霉素及
消炎痛等。

2.大部分药物都是通过肾脏排泄的,因此应根据肾功能不全的程度适当减少用药剂量。

3.慢性肾衰时,因钾排出减少,放在使用利尿剂时应避免使用保钾利尿剂如安体舒通、
氨苯喋啶等及含钾的药物。

输血时不要使用库存血液,而以新鲜血液为佳,这是因为库存血液中红细胞破坏,血钾从细胞内溢到血浆中,会使患者的血钾增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