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事故、事件统计分析表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统计分析表1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统计分析表1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这“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统计分析表1”。
就说前段时间,我去了一家工厂参观。
一进去,那场面,机器轰鸣,工人们忙忙碌碌。
我正走着呢,突然听到“呲呲”的声音,顺着声音看过去,原来是一台设备在往外冒白烟。
当时我心里就“咯噔”一下,这可不就是个事故隐患嘛!这让我想到了咱们今天要说的这个统计分析表。
这表啊,就像是一个放大镜,能把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隐患都给揪出来。
先看表头,那上面列着各种各样的项目,比如隐患的类型、发现的时间、所在的区域、负责排查的人员等等。
这一个个项目,就像是给隐患们贴上了标签,让咱们能清楚地知道它们的“身份信息”。
再看里面的数据,那数字可都是有故事的。
比如说,某个月发现的电气隐患比上个月多了好几起,这就得琢磨琢磨,是新设备上线没调试好,还是员工操作不规范?又或者是维护保养没跟上?还有啊,不同区域的隐患数量也不一样。
有的区域总是“干干净净”,很少有隐患;而有的区域呢,就像是个“隐患窝”,隔三差五就出问题。
这就得分析分析,是不是那个“隐患窝”的工作环境太差,或者是管理上有漏洞?通过对这表的分析,咱们就能发现一些规律。
比如说,夏天的时候,因为高温,设备容易过热出故障,那咱们就得提前做好防暑降温的措施;逢年过节,员工们心思容易不在工作上,容易出现操作失误,这时候就得加强安全教育。
而且,这表还能帮咱们评估治理措施的效果。
之前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过段时间再看看表,隐患数量是不是减少了?要是没减少,那说明措施还不到位,得重新调整。
就像我在那工厂里看到的冒白烟的设备,如果能及时把这个情况记录在表上,然后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就能避免可能出现的大事故。
总之,这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统计分析表1 可不是一张普通的表,它是咱们保障生产安全的重要工具。
咱们得认真对待,从里面找出问题,解决问题,让隐患无处可逃,让工作环境更加安全可靠!不知道您看了我这番唠叨,对这统计分析表有没有更深刻的认识呢?。
安全生产事故、事件统计汇总表

编号:
序号
事故
类别
伤害
程度
直接经济损失
伤/亡人数
伤害率
死亡率
原因分析
改进措施
说明
01
填表说明:1、事故类别分别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容器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等;
2、事故原因分别为:技术和设计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安全设施缺少或有缺陷、生产场所环境不良、个人防护用品缺少或有缺陷、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劳动组织不合理、教育培训不够缺乏安全操作知识、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挥错误及其它原因等;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跌倒坠床患者调查统计分析表

跌倒坠床患者调查统计分析表项目背景跌倒坠床在医院中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事件,容易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并严重影响康复进程。
因此,了解跌倒坠床患者的情况,能够帮助我们采取措施来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收集和分析跌倒坠床患者的相关数据,以便更好地了解发生原因和患者特点,为我们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提供依据。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跌倒坠床患者及其监护人进行了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跌倒坠床前的活动情况、跌倒坠床时的情况、跌倒坠床后的治疗情况等多个方面。
调查结果1. 患者基本信息- 性别:男性占53.6%,女性占46.4%。
- 年龄分布:20~40岁占28.1%,40~60岁占47.2%,60岁以上占24.7%。
- 入院时间:入院不满1周占41.5%,1-2周占32.5%,2周以上占26%。
2. 跌倒坠床前的活动情况- 未做跌倒风险评估者占48.9%。
- 患者过去3个月内是否曾经跌倒:是占57.8%,否占42.2%。
- 跌倒原因主要包括失衡(占32.7%)、晕厥(占24.9%)和行动不便(占22.5%)等。
3. 跌倒坠床时的情况- 跌倒坠床发生地点:房间内占62.4%,厕所占23.1%,走廊占14.5%。
- 跌倒坠床发生时间:夜间占38.7%,日间占61.3%。
- 跌倒坠床时是否有他人在场:是占54.8%,否占45.2%。
4. 跌倒坠床后的治疗情况- 康复时长:小于1个月占46.3%,1-3个月占32.8%,超过3个月占20.9%。
- 康复方式:药物治疗占36.5%,物理治疗占35.2%,其他治疗方式占28.3%。
数据分析与结论通过对跌倒坠床患者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 跌倒坠床患者以中青年和老年人为主,其中老年患者容易发生此类意外。
2. 入院时间不满1周的患者容易发生跌倒坠床事故。
3. 大部分患者未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4. 跌倒原因主要包括失衡、晕厥和行动不便等,应该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有关事故统计分析表的内容

2.3 隧道施工事故统计与分析2.3.1 隧道施工事故统计据2004年至2007年隧道施工事故资料,初步统计,我国共发生39起(公路、铁路)隧道施工事故(表1),由于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施工事故发生率比其他岩土工程高且严重,其中部分事故影响较大,给隧道工程施工人员身心带来严重的危害。
表1 隧道施工事故统计表序号时间地区事故类型事故诱因人员伤亡1 2004-01-29 陕西中毒有害气体3死2 2004-02-22 重庆透水溶洞泥石流1死,1伤,4失踪3 2004-03-09 重庆坍塌隧道鹿角端隧道口发生垮塌事故5死,1伤4 2004-03-24 台湾坍塌—4死,3伤5 2004-08-02 上海中毒金属雾化热211中毒6 2004-08-08 陕西坍塌—4死7 2004-09-13 湖南冒顶片帮风炮钻眼作业时,围岩发生冒落5死,2伤8 2004-09-18 吉林物体打击两个桥墩间的钢轨坠落3死,1伤9 2004-12-07 四川其他爆炸—2死,60伤死亡人数2710 2005-01-12 浙江坍塌掌子面坍塌2死,3伤11 2005-03-06 四川火灾局部轻微瓦斯燃烧8伤12 2005-03-17 湖北坍塌—4死,2伤13 2005-05-14 北京坍塌支架坍塌1死,1伤14 2005-05-17 云南坍塌岩层结构导致坍塌15 2005-09-03 陕西物体打击某设施坠落3死,1伤16 2005-10-12 浙江坍塌主洞施工支护过程中顶部突然坍塌4死,1伤17 2005-10-26 广东坍塌—18 2005-11-26 陕西坍塌喷射混凝土作业,岩体发生坍塌4死,1伤19 2005-12-22 四川瓦斯爆炸掌子面处坍塌,瓦斯异常涌出44死、11伤死亡人数6220 2006-01-21 湖北透水导掌子面爆破,出现涌水11死21 2006-02-21 四川坍塌—3死,1伤22 2006-02-28 福建其他爆炸施工设备爆炸3死,1伤23 2006-05-16 云南坍塌—24 2006-06-06 云南物体打击台车倾倒3死,2伤25 2006-08-12 河南坍塌—2死26 2006-09-11 云南坍塌质性坍塌27 2006-09-13 重庆坍塌—28 2006-09-13 湖北坍塌—3死29 2006-11-05 福建物体打击钢筋架突然掉落1死3伤30 2006-11-12 云南冒顶片帮隧道拱顶失稳1失踪31 2006-12-10 广西放炮爆破作业5死、1伤、1失踪32 2006-12-29 广西坍塌爆破施工死亡人数3133 2007-01-18 江西山体滑坡施工8死34 2007-02-22 黑龙江坍塌不明3死35 2007-04-30 陕西坍塌外在机械震动诱发岩石块体滑落4死1伤36 2007-07-11 甘肃冒顶片帮—3死5伤37 2007-08-05 湖北透水—038 2007-09-02 江苏坍塌初期支护换拱作业5死39 2007-09-05 云南触电脚手架施工专用电网发生碰接,造成单相接地3死、4伤40 2007-09-30 甘肃坍塌下水井堵塞后,污水不断向地底渗漏所致8死41 2007-10-22 山西坍塌进行改扩建13死、2伤死亡人数4742 2008-03-25 内蒙古坍塌开挖斜井掌子面4死、1伤43 2008-04-11 湖北透水4死、1伤44 2008-08-28 坍塌支护3死、3伤45 2008-08-29 青海冒顶斜井工作面4死,7伤46 2008-11-01 重庆爆炸3死,28伤死亡人数18死亡事故次数年份事故次数死亡人数2004年8 272005年7 622006年9 312007年8 472008年 5 182.3.2 隧道施工事故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事故主要由坍塌、物体打击、中毒、透水、爆炸和冒顶片帮事故等组成。
生产线火灾事故分析表格

生产线火灾事故分析表格1. 事故基本信息事故名称:生产线火灾事故发生时间:2021年5月15日事故地点:某工厂生产车间事故等级:重大事故事故类型:火灾事故2. 事故背景简述在某工厂生产车间,一台生产线突然发生火灾事故,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及生产中断。
事故发生后,工厂立即组织应急救援,并报告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
3. 事故原因分析3.1 设备故障在初步调查中发现,火灾事故是由生产线上的设备故障引起的。
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设备起火,随后火灾迅速蔓延。
3.2 维护保养不当相关负责人在事后承认,该设备存在维护保养不当的情况,缺乏定期检查与维护,导致设备发生故障的风险增加。
3.3 解决方案不及时工厂员工发现设备出现异常后,并未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导致事故发展失控。
4. 事故损失评估4.1 人员伤亡事故中未造成人员伤亡,但部分员工因情绪激动而受到影响。
4.2 财产损失设备受损严重,需要大量资金进行修复和更换;同时生产线上的产品原料等也受到了损坏;由于事故导致生产中断,工厂面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4.3 环境影响火灾导致车间内的环境污染,需要进行清理和修复。
5. 事故应对及后续处理5.1 应急救援事故发生后,工厂立即启动应急救援程序,安全疏散员工,防止事故危害扩大。
5.2 事故调查工厂成立专门的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深入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5.3 安全预防工厂立即对所有生产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并对设备维护保养进行加强,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的概率。
5.4 维护人员培训加强对维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设备运行情况的敏感度,增强设备维护保养的专业性和及时性。
5.5 组织整改工厂针对事故原因,对相关管理责任人进行约谈并进行整改,加强事故防范措施。
6. 事故启示及教训6.1 安全防范意识生产线上设备的安全防范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员工需要时刻关注设备运行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2 安全培训对相关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10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统计分析-数据及图表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Total 事故起数 5 4 5 8 8 12 3 5 6 18 14 6 6 100 死亡人数 0 0 0 1 1 2 0 0 1 0 0 0 2 7 受伤或中毒人数 7 3 4 263 10 12 2 5 22 26 36 200 3 593
各环节事故所占比例
各环节事故所占比例
试剂使用 试剂储存 仪器设备使用 废弃物处理 其它环节 42% 22% 21% 2% 13%
如上所有图表的EXCEL数据源
参考文献
《实验技术与管理》,第31卷 第4期
事故类型
各类事故数及其比例 火灾 爆炸 中毒 电击 其它 42 44 6 1 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原因分析
不同原因原安全事故及伤亡人数
事故原因 违反操作规程 操作不当 操作不慎或使用不当 设备老化、故障或缺陷 线路老化或短路 试剂存储不规范 其它原因 反应失控 实验设备不健全 废弃物处置不当 事故数 27 12 11 15 14 6 6 4 3 2 累积 50% 65% 79% 85% 91% 95% 98% 100% 死亡人数 1 3 1 1 0 1 1 0 0 0 受伤或中 毒人数 242 271 9 23 18 4 13 7 5 1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和分析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和分析制度
是指企业或组织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对发生的事故进行统计和分析的一套制度和程序。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和分析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 事故统计:对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进行记录和统计,包括事故的时间、地点、原因、伤亡人数等相关信息。
可以通过建立事故报告系统或事故登记表来完成。
2. 事故分类: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分类和归类,根据事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划分不同的类别。
可以根据国家相关的事故分类标准进行划分。
3. 事故分析:对发生的事故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事故的原因和漏洞,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预防措施。
可以通过开展事故调查和事故复查等方式来完成。
4. 统计报表:根据统计结果生成相应的报表和图表,将事故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汇总,形成相应的报告和分析,用于管理者和相关人员的决策和改进。
5. 事故预警:基于历史事故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和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通过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和分析制度,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或组织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
患,减少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员工和财产的安全。
事故统计分析表

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OCT NOV DEC TOTAL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LTIR目标值 LTIR实际值
1 0.00
2 0.00
3 0.00
4 0.00
5 0.00
6 0.00
7 0.00
8 0.00
9 0.00
10 0.00
11 0.00
12 0.00
2012 P Safety Report
事故数
损工事故率TRIR=损工事 故数*200000/实际总工作 日 损工事故严重率(LTIR=损 失工作日*200000/实际总 工作日)
死亡事故数 重伤事故数 轻伤事故数 合计损工事故数 TRIR 实际值 TRIR 目标值 LTIR实际值 LTIR目标值
Jan
1 0.00
2 0.00
3 0.00
4 0.00
5 0.00
6 0.00
7 0.00
8 0.00
9 0.00
10 0.00
11 0.00
12 0.00
2012年
1.00 0.90 0.80 0.70 0.60
P损工事故严重率曲线图(截止 月底)
0.60
0.50
0.40
钢结构事故案例统计分析

钢结构事故案例统计分析 !
周红波 " 高文杰 黄"誉
! 上海建科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 上海 ". " ! 同济大学 建筑工程系 " 上海 ". " / / / 7 . / / / 7 . 摘 " 要 " 通过搜集国内外 5 分 别 从 结 构 形 式" 事 故 发 生 阶 段" 事 故 类 型" 事故破坏形式及事 / 7 起钢结构典型事故 ! 得到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 ! 供设计 " 施工 " 使用单位参考 # 故原因 Q 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研究 ! 关键词 " 钢结构 " 工程事故 " 统计分析 " 事故原因 " 事故类型 " 破坏形式
5则主要按事故破坏的力学机理来划分本文分别按照两者的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表r由于火灾事故破坏的机理较为复杂文献资料上往往对该类事故的破坏形式分析得不多所以在统计分析中将火灾事故单出钢结构的失稳事故所占比例最大为33z左右中还可以看到钢结构的脆性断裂事故所占比例也15z在节点连接破坏中焊接连接破坏远远多于螺栓连接分别为5rz和35z这主要是因为前者容易产生焊接缺陷尤其是在现场安装过程中而后者主要是在工厂加工质量比较容易得到保证前苏联学者曾对57qu57rq年间的5起钢结构事故进行了统计其结果见表r可见本文统计分析结果与前者较为接近5ca不同学者对钢结构事故破坏形式的划分比较来源划分标准划分细则前苏联学者按事故破坏的力学机理及破坏对象按事故破坏的力学机理5整体或局部失稳
*+
很多事故 ) 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 较为 著名的有 % " 在架 5 7 / R 年的加拿大魁北克桥 ! \ * # J # + 设过程中由于悬臂端的杆件失稳而破坏 ) 桥上 R Q人 . 0
事故统计分析及控制

事故统计分析及控制-CAL-FENGHAL-(YICAI)-Co mpany One 1十年安全生产回顾与当前事故控制安全环保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统计分析前十年发生的事故,从中查找事故规律,吸取事故教训,指导当前工作,是木文之目的所在。
1.事故总体情况2001年至2010年度共发生工伤事故107起,其中死亡事故9 起,重伤事故4起,轻伤事故82起。
工程施工及外来作业人员死亡事故22起,重伤以下事故未统计。
(见表1)表1各年度事故分布表1. 1十年来企业內部事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生产能力从年产35.8万吨钢电炉炼钢短流程,发展到年产200万吨铁、300万吨钢、材的长流程钢铁联合企业:职工从3641人发展到6969人(集团公司本部),人员数量翻了近一番;然而随着企业安全投入的逐年加大,生产装备水平的不断改善,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抓不懈,事故的发生槪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如图1所示千人负伤率与百万吨钢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图1 千人负伤率与百万吨钢死亡率分布事故分布图年度1.2X亡事故未得到根本控制,十年来生产安全事故所导致的工亡事故有9起,07-09年连续三年无工亡,2010年发生两起,百万吨钢死亡率十年平均达到0. 88,与2009年国家安全生产总局统计数据相比较,比全行业百万吨钢死亡率保持的2.1较低,但比大型国有企业百万吨钢死亡率0. 5相比仍有差距。
1.3X程建设及检修作业中的外来施工单位素质良莠不齐,承包单位自我管理能力差,存在层层分包,以包带管现象,工程管理人员安全职责不落实,工程监理部门安全管理职责不到位,施工过程中违章作业现象泛滥,恶性事故频发。
据不完全统计,十年间发生工程施工、检修及外来作业人员死亡事故12起。
1.4在新的生产系统投入生产的初期,人机处于磨合过程中,事故的发生会出现一个起伏,影响到事故下降的总趋势。
如05、06年度,随着三炼钢系统的投产,事故的发生出现一次上升过程,公司及时做出调整,增加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投入,强化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制度的建设,通过危险源管理、隐患治理、现场双定管理,通过双体系的宣贯和安全标准化建设,安全形势逐步好转,07、08、09连续三年无死亡事故,千人负伤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但是,从今年下半年两起恶性事故的发生来看,目前的安全形势预示着新的考验已经到来,随着以新1#高炉为代表的新系统建成投产,原有的、已经较为成熟的生产流程、管理体系将要重新组合、重新构建,新环境、新设备、新工艺、新员工需要重新适应、重新磨合,从以往事故规律来看,将进入一个事故高风险时期,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必须提前介入,加大投入,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关键岗位、典型事故的预防控制拿出针对性强的、可靠、可行的预案,加以落实,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平稳地进入到下一个安全期。
我国各类事故统计(1995-2005)

1995-2004年我国安全事故统计分析一、全国各类事故情况1995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346868起,死亡103543人;2004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803571起,死亡136755人。
1995年至2004年全国平均每年发生各类事故702173起,死亡118843人(历年伤亡事故情况见附表1)。
其中:1、工矿商贸企业平均每年发生15102起,死亡15688人。
其中:煤矿企业平均每年发生4341起,死亡7288人。
非煤矿山企业平均每年发生1782起,死亡2072人。
非矿山企业平均每年发生8979起,死亡6328人。
2、火灾事故(不含森林、草原火灾)平均每年发生170821起,死亡2514人。
3、道路交通事故平均每年发生495839起,死亡90239人。
4、水上交通平均每年发生870起,死亡585人。
5、铁路交通平均每年发生12748起,死亡8368人。
6、民航飞行平均每年发生3起,死亡36人。
7、农业机械平均每年发生6569起,死亡1150人。
8、渔业船舶平均每年发生128起,死亡111人。
全国各类事故中,道路交通死亡人数最多,占75.91 %。
工矿商贸企业中,煤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占40.85 %,其次是非矿山企业,占40.47 %。
二、全国特大事故情况2001年全国发生10人以上特大事故140起,死亡2556人;2004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129起,死亡2530人。
2001年至2004年全国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平均每年发生132起,死亡2498人(全国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情况见附表2)。
其中: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平均每年发生14起,死亡755人。
1、工矿商贸企业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平均每年发生64起,死亡1372人。
其中:煤矿企业平均每年发生50起,死亡1063人。
非煤矿山企业平均每年发生5起,死亡165人。
非矿山企业平均每年发生9起,死亡144人。
2、火灾事故(不含森林、草原火灾)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平均每年发生3起,死亡63人。
事故、事件统计分析制度

事故、事件统计分析制度1. 引言本制度旨在建立和完满企业的事故与事件统计分析制度,以便及时了解和分析企业发生的事故和事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降低风险,并通过连续改进来防备仿佛事故和事件的再次发生。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各部门、岗位及员工,全部与企业相关的事故和事件均需要依照本制度进行统计和分析。
3. 定义•事故: 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不行预见的意外事件,导致人身伤亡、设备损坏、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
•事件: 与工作相关的不良事件,包含违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行为、工作失误等。
4. 统计责任•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事故和事件的统计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安全管理部:负责协调各部门的统计工作,组织统一的数据录入和数据分析。
5. 统计流程1.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事故和事件进行分类、记录和填报,包含事故/事件类型、发生时间、地方、人员伤亡情况、设备损坏程度等相关信息。
2.部门负责人定期将事故和事件统计报表提交给安全管理部,统计报表包含事故和事件总数、统计周期内的趋势分析、事故和事件的实在情况等信息。
3.安全管理部对收到的统计报表进行核对和归档,并进行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看法和建议。
4.安全管理部依据统计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写事故和事件统计分析报告,并向企业管理层汇报,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6. 统计标准•事故统计标准:依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分类,分为一般事故、重点事故和特大事故。
–一般事故:造成细小人身伤亡、设备损坏等后果,但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营和安全生产。
–重点事故:造成中等程度人身伤亡、设备重点损坏等后果,对企业正常运营和安全生产有较大影响。
–特大事故:造成严重人身伤亡、设备严重损坏等严重后果,对企业正常运营和安全生产造成重点影响。
•事件统计标准:依据事件的性质和后果进行分类,分为严重事件和一般事件。
–严重事件:包含违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行为、工作失误等,对企业正常运营和安全生产有严重影响。
事故、事件统计分析制度

事故、事件统计分析制度简介事故或事件发生时,准确的统计和分析数据是很重要的。
通过对事故或事件的统计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发生的原因,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事故、事件统计分析制度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是必要的。
统计分析制度的目的事故、事件统计分析制度的主要目的包括:1.统一事故或事件的认定标准和分级标准,以确保统计分析的数据一致和准确。
2.提高对事故或事件的统计和分析的重视程度,加强事故或事件管理工作。
3.进一步了解事故或事件的发生原因和条件,从而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4.对事故或事件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统计分析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步骤建立和实行事故或事件统计分析制度,需要以下步骤:1.制定事故或事件统计分析制度的要求和标准。
这一步需要明确事故或事件的分类等级、定义和认定标准。
2.配置统计分析系统。
依据事故或事件的分类等级、认定标准,配置相应的统计分析系统,并对系统进行培训和指导,以确保统计分析数据的准确和完整。
3.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
制定培训计划,对负责事故或事件统计分析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帮助其熟悉统计分析制度的要求和标准,并掌握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4.开始实施。
建立事故或事件的统计记录表和报告表格,如发生事故或事件时,需要填写相应的统计记录表,并将表格及时提交给责任部门或主管领导,以便进行统计和分析。
5.对统计分析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事故或事件的发生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预防措施。
6.对统计分析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
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法规和政策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对统计分析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
结论事故、事件统计分析制度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并控制事故或事件的发生,从而保障安全生产和稳定运营。
建立和完善统计分析制度需要多个部门和人员的共同配合,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对制度的落实和监督,促进制度的有效实施。
跌倒坠床病例监测统计分析表

跌倒坠床病例监测统计分析表摘要本文档旨在分析跌倒坠床病例的监测数据,以便更好地了解该现象的发生情况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
通过统计和分析,我们希望能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参考,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干预措施,减少跌倒坠床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和长者的安全。
引言跌倒坠床是医疗机构和长期护理机构中常见的意外事件,可能导致患者受伤和其他不良后果。
为了确保患者和长者的安全,我们需要对跌倒坠床病例进行监测和统计分析,以便及时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
监测方法我们收集了医疗机构和长期护理机构中的跌倒坠床病例,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跌倒坠床的时间、地点、坠床高度、受伤情况等信息。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了解跌倒坠床事件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
统计分析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 跌倒坠床病例的年龄分布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跌倒坠床事件发生的患者年龄范围广泛,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的长者群体。
其中,80岁以上的群体占比最高,达到40%。
2. 跌倒坠床的发生时间和地点根据统计数据,跌倒坠床事件主要发生在晚上和清晨,占总事件的60%。
地点方面,家庭和医院的占比最高,分别为40%和30%。
3. 坠床高度和受伤情况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大部分跌倒坠床事件发生时的坠床高度在1米以下,占比达到70%。
受伤情况方面,重伤占比较低,仅为10%。
4. 监测和干预措施根据统计数据,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主要与长者的年龄、住院天数以及居住环境等因素相关。
为了减少跌倒坠床事件,我们建议医疗机构和长期护理机构采取以下监测和干预措施:- 定期进行长者的跌倒风险评估,并将高风险对象加强监测;- 提供长者适宜的步行辅助工具,并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值班,减少夜间跌倒坠床事件;- 加强长者居住环境的改善,例如安装扶手、防滑垫等;- 提供相关培训,增加护理人员对跌倒坠床预防的认识和能力。
结论通过对跌倒坠床病例的监测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跌倒坠床事件主要发生在60岁以上的长者群体,特别是80岁以上的群体。
塑料厂火灾事故分析表怎么填

塑料厂火灾事故分析表怎么填事故时间:年月日
1. 事故基本情况
事故地点:
事故性质:
事故原因:(自然灾害、技术故障、人为疏忽等)
事故影响: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其他影响:
2. 事故过程
事故发生前的主要情况:
事故发生过程:
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
事故发生后的事后处理:
3. 事故原因分析
3.1 自然灾害(如雷击、地震等)
自然灾害对事故的影响:
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的原因:
3.2 技术故障(如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
技术故障对事故的影响:
技术故障引发事故的原因:
3.3 人为疏忽(如违章操作、安全意识淡漠等)
人为疏忽对事故的影响:
人为疏忽引发事故的原因:
4. 事故防范措施
4.1 自然灾害防范措施
针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
4.2 技术故障防范措施
针对技术故障的防范措施:
4.3 人为疏忽防范措施
针对人为疏忽的防范措施:
5. 事故经验教训
5.1 涉事部门或个人的经验教训:
5.2 公司的经验教训:
6. 事故处理情况
6.1 涉事部门或个人的处理情况:
6.2 公司的处理情况:
7. 相关责任人处理意见及结论
责任人员处理事故的意见:
事故的结论:
8.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以上就是塑料厂火灾事故分析表的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相关信息。
在填写时,要坦诚面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客观分析事故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加强事故防范措施,同时对涉事部门和个人进行合理的处理与管理,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