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汽油》国家标准标准

合集下载

汽油质量指标

汽油质量指标

汽油质量指标1. 引言汽油作为一种主要的燃料,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和其他内燃机械中。

汽油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性能和环境的污染程度。

为了保证汽油的质量,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汽油质量指标。

本文将介绍汽油质量指标的相关内容。

2. 国际标准2.1. 欧洲标准欧洲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汽油质量指标,其中最重要的是欧洲排放标准(European emission standards)。

根据这些标准,不同类型的车辆需要使用符合相应排放标准的汽油。

欧洲最新的排放标准是欧洲六号(Euro 6),要求汽车使用低硫含量、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以及低芳香烃含量的汽油。

2.2. 美国标准美国环保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制定了美国对于汽油质量的限制。

根据美国清洁空气法案(Clean Air Act),EPA要求在全国范围内销售汽油的硫含量不得超过30ppm。

此外,EPA还对汽油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和芳香烃含量进行了限制。

2.3. 其他国际标准除了欧洲和美国,世界上许多国家也制定了自己的汽油质量标准。

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家都有相应的汽油质量指标。

3. 主要指标3.1. 硫含量硫是一种有害物质,会对环境和健康造成危害。

高硫含量的汽油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对大气造成污染。

因此,各国对于汽油中的硫含量都有严格的限制。

3.2.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指在常温下易挥发的化合物,如苯、甲苯、二甲苯等。

这些化合物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臭氧和细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

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各国对于汽油中的VOC含量也有相应的限制。

3.3. 芳香烃含量芳香烃是一类具有芳香性质的化合物,如苯、甲苯、乙苯等。

高含量的芳香烃会导致汽油易挥发、易燃,并增加空气污染物的产生。

因此,各国也对于汽油中的芳香烃含量进行了限制。

3.4. 其他指标除了上述主要指标外,汽油质量还涉及到许多其他指标,如辛烷值、密度、蒸发残留物等。

《车用汽油》国家标准标准

《车用汽油》国家标准标准

《车用汽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发的国标委综合[2012]25号“关于下达《车用汽油》等2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对修订《车用汽油》国家标准。

项目编号:20120002-Q-469。

2目的和意义近年来,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

根据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汽车的产量达到1826万辆,占到世界汽车总产量的23.5%。

汽车的大量使用,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大气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分担率不断上升,为此,为了降低机动车的排放污染物数量,改善大气环境,中国目前正在制定我国未来第V阶段的汽车排放法规。

为了满足这一更加严格的排放要求,需要高质量的车用汽油与之相配套。

本标准在GB 17930-2011《车用汽油》附录A的基础上,参考了2012年北京市制定第V阶段地方标准时所做的一些研究工作,对某些指标进行适当的调整。

3 标准的编制过程及强制理由本标准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2年4月27日下发的国标委综合[2012]25号“关于下达《车用汽油》等2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修订GB 17930-2011《车用汽油》国家标准。

2012年5-6月,接到任务后,课题组首先对国内相关标准的变化情况和国外标准的现状以及目前国内炼厂的状况开展调研。

由于本次标准制定的时间要求非常急迫,难于遵循过去在GB 17930-2006和GB 17930-2011起草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此经课题组研究,本标准在GB 17930-2011《车用汽油》附录A的基础上,参考北京地方标准研究的相关数据。

编写《车用汽油》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并向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的委员及有关单位发送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意见征集工作。

国四汽油标准

国四汽油标准

国四汽油标准近年来,随着汽车的普及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汽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为了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我国自2008年开始实施国四汽油标准,对汽油的质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和规定。

一、国四汽油标准的意义国四汽油标准是指汽油中所含有的有害物质的含量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这些有害物质包括苯、甲苯、二甲苯、酚等,它们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实施国四汽油标准可以有效地减少这些有害物质的排放,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城市环境的清洁。

二、国四汽油标准的限制和规定国四汽油标准对汽油中所含有的有害物质的含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和规定。

其中,苯的含量不得超过1%,甲苯的含量不得超过3.5%,二甲苯的含量不得超过2.5%,酚的含量不得超过1%。

此外,国四汽油标准还规定了汽油的燃烧性能、蒸发性能、氧化稳定性等指标,以确保汽油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三、国四汽油标准的实施效果自2008年开始实施国四汽油标准以来,我国汽油的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据统计,国四汽油的使用可以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排放量降低30%以上,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国四汽油的使用还可以提高汽车的燃油效率,降低汽车的运行成本,对促进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国四汽油标准的未来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四汽油标准也在不断地升级和完善。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实施国五汽油标准,对汽油中所含有的有害物质的含量进行了更为严格的限制和规定。

未来,我国还将继续加强汽油质量的监管和管理,推动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清洁、健康的生活环境。

总之,国四汽油标准的实施对于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和配合国家的环保政策,从自身做起,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95号汽油 国家 技术标准

95号汽油 国家 技术标准

95号汽油国家技术标准95号汽油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汽油,也是现今国家规定的一种汽油标准。

那么,95号汽油国家技术标准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一步步了解。

首先,什么是汽油标准?汽油标准是国家针对汽油的燃烧特性、使用性能、安全性等方面规定的一系列技术要求,是车辆和加油站必须遵守和执行的标准。

汽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提高汽油质量、促进环保、保障公共安全。

其次,95号汽油国家技术标准到底规定了哪些方面的要求呢?主要包括以下7个方面:1. 燃烧特性:规定催化裂化汽油的辛烷值范围为90~97,烯烃含量不超过5.0%,苯含量不超过1.0%。

2. 清洁性:规定汽油中各种有害杂质的含量限值,如有机硫、氮、铜、铅等。

3. 使用性能:规定汽油的沸点范围、插入点温度、蒸发残留物等指标,确保汽油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安全性:规定汽油的闪点、挥发度、静电电荷等指标,以确保加油站操作的安全性。

5. 减少污染:规定汽油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的含量限值,如挥发性有机物(VOC)的含量不超过8.0%。

6. 动力性:规定汽油的发动机最大功率、最大扭矩、重要性能指标等,保证汽车的高性能、低耗油。

7. 维护性:规定汽油的腐蚀性强度、挥发损失率等指标,确保车辆的长期使用和维护。

最后,95号汽油国家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我们消费者以及加油站至关重要。

在消费者方面,我们需要注意加油车辆的适配性,不同的车辆如果需要使用不同的号数的汽油;在加油站方面,需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确保加油站的资质和给车主提供高质量的油品。

同时,对于加油站来说,严格执行国家汽油标准,对于整个行业的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95号汽油国家技术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是汽油安全、环保、高效使用的重要保障,也是加油站和消费者的共同责任。

相信在国家标准的不断推进以及加油站的管理者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汽油质量和加油站服务将不断提升和完善。

《车用汽油》国家标准标准

《车用汽油》国家标准标准

《车用汽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发的国标委综合[2012]25号“关于下达《车用汽油》等2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对修订《车用汽油》国家标准。

项目编号:20120002-Q-469。

2目的和意义近年来,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

根据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汽车的产量达到1826万辆,占到世界汽车总产量的23.5%。

汽车的大量使用,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大气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分担率不断上升,为此,为了降低机动车的排放污染物数量,改善大气环境,中国目前正在制定我国未来第V阶段的汽车排放法规。

为了满足这一更加严格的排放要求,需要高质量的车用汽油与之相配套。

本标准在GB 17930-2011《车用汽油》附录A的基础上,参考了2012年北京市制定第V阶段地方标准时所做的一些研究工作,对某些指标进行适当的调整。

3 标准的编制过程及强制理由本标准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2年4月27日下发的国标委综合[2012]25号“关于下达《车用汽油》等2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修订GB 17930-2011《车用汽油》国家标准。

2012年5-6月,接到任务后,课题组首先对国内相关标准的变化情况和国外标准的现状以及目前国内炼厂的状况开展调研。

由于本次标准制定的时间要求非常急迫,难于遵循过去在GB17930-2006和GB 17930-2011起草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此经课题组研究,本标准在GB 17930-2011《车用汽油》附录A的基础上,参考北京地方标准研究的相关数据。

编写《车用汽油》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并向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的委员及有关单位发送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意见征集工作。

车用汽油(浙 )标准

车用汽油(浙 )标准

车用汽油(浙 )标准车用汽油是指适用于内燃机车辆的燃料,是汽车运行的重要能源。

车用汽油的质量标准直接关系到汽车的性能、环境污染和驾驶安全。

浙江省对车用汽油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以确保汽油的质量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要求。

首先,浙江省对车用汽油的标号进行了规定。

标号是衡量汽油抗爆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消费者选择汽油的重要参考依据。

根据浙江省的标准,车用汽油的标号分为93#、97#和98#三个等级,分别适用于不同压缩比的发动机。

这样的细分标号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车辆的需求,提高汽车的燃油利用率。

其次,浙江省对车用汽油的成分和掺混物质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车用汽油中的成分主要包括烷烃、芳烃、烯烃和芳烃等,各种成分的含量对汽油的性能和环境影响有着重要影响。

浙江省的标准规定了汽油中各种成分的含量范围,以及对有害物质的限制要求。

同时,对于可能的掺混物质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以防止不法商家通过掺假来获利,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此外,浙江省还对车用汽油的挥发性、硫含量、密度、含氧量等物理性质进行了详细的要求。

挥发性和硫含量的控制可以有效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排放,保护环境。

而密度和含氧量的要求则直接关系到汽油的燃烧效率和动力性能,对车辆的运行安全和经济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的来说,浙江省对车用汽油的标准制定充分考虑了汽车的使用需求、环境保护和消费者权益,力求达到最佳的平衡。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汽油的质量,保障车辆的正常运行,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空气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希望更多的地方能够效仿浙江省的做法,加强对车用汽油质量的监管,为全国的汽车市场营造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汽油国vi标准

汽油国vi标准

汽油国vi标准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保问题。

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国家对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进行了不断的升级。

其中,国VI标准是目前最为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之一。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国VI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国VI标准的背景国VI标准是在国V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旨在进一步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国VI标准的实施,将有效减少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有害物质的排放,提高空气质量,保护人民健康。

二、国VI标准的主要内容1. 汽油中硫含量的限制国VI标准规定,汽油中硫含量不得超过10mg/kg,相比国V标准的35mg/kg,限制更为严格。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汽车尾气中的硫氧化物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汽油中苯含量的限制国VI标准规定,汽油中苯含量不得超过1%。

苯是一种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限制汽油中苯含量的同时,也可以减少汽车尾气中苯的排放,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

3. 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限制国VI标准规定,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制为6.0g/km,相比国V标准的7.0g/km,限制更为严格。

氮氧化物是一种有害物质,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限制氮氧化物的排放,可以有效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4. 汽车尾气中颗粒物的限制国VI标准规定,汽车尾气中颗粒物的排放限制为4.5mg/km,相比国V标准的5.0mg/km,限制更为严格。

颗粒物是一种有害物质,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限制颗粒物的排放,可以有效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5. 汽车尾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限制国VI标准规定,汽车尾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限制为0.015g/km,相比国V标准的0.025g/km,限制更为严格。

挥发性有机物是一种有害物质,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限制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可以有效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三、总结国VI标准是目前最为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限制汽油中硫含量、苯含量,以及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

国四汽柴油各指标最详细解析

国四汽柴油各指标最详细解析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销售分公司
石油产品标准中质量指标的解读
• 比如,如果发动机是按93号油设计的,而车主用了90号汽油, 发动机就会发生提前燃烧现象,进而产生瞬间的超高温和超 高压,既烧坏火花塞、汽缸等,又会产生无用功,导致汽车 加速、爬坡无力,还会使汽油中的烯烃产生胶质,使汽油中 的硫在不完全燃烧时产生一种很强的腐蚀物,造成排气管等 锈蚀。油的标号高低并不是油的质量优劣的标志,它只是相 当于人穿的鞋子的尺码大小,而油的质量不管在什么标号里 都是一样的。如果你的脚适合穿43码的鞋,你非让它穿40码
《车用燃料甲醇》 GB/T 23510—2009 《车用甲醇汽油(M85)》 GB/T 23799—20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销售分公司
前言
现行汽柴油标准(国家标准)
——《车用柴油》 GB 19147—2013
——《普通柴油》 GB 252—2011
—— 生物柴油
《柴油机燃料调合用生物柴油(BD100)》GB/T 20828—2007 《生物柴油调合燃料(B5)》 GB/T 25199—2010
• 增加多环芳烃、生物柴油含量限值
2013年2月
2013年6月
发布GB 19147—2013《车用柴油》(Ⅳ)国家标准
发布GB 19147—2013《车用柴油》(Ⅴ)国家标准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销售分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销售分公司
2007年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共同申报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满足国家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销售分公司
石油产品标准中质量指标的解读
• 常识了解:选用汽油标号的唯一标准是汽车发动机的压缩比。
压缩比定义:压缩前气缸中气体的最大容积与压缩后的最小容 积之比。 一般来说,压缩比越高的发动机,可燃性混合气被压缩的体 积越小,动力性越足、油耗也越小。但压缩比得有另一个指 标配合。它就是汽油的抗爆性指标,亦称辛烷值,即汽油标 号。压缩比越高的发动机,要求汽油的抗爆性指标越高,即 汽油的标号也就越高。然而现在车主为了省钱,降标用油的 现象极为普遍,销售人员也不给购车者介绍压缩比.使得许多 买车人忽略了这一重要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用汽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发的国标委综合[2012]25号“关于下达《车用汽油》等2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对修订《车用汽油》国家标准。

项目编号:20120002-Q-469。

2目的和意义近年来,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

根据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汽车的产量达到1826万辆,占到世界汽车总产量的23.5%。

汽车的大量使用,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大气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分担率不断上升,为此,为了降低机动车的排放污染物数量,改善大气环境,中国目前正在制定我国未来第V阶段的汽车排放法规。

为了满足这一更加严格的排放要求,需要高质量的车用汽油与之相配套。

本标准在GB 17930-2011《车用汽油》附录A的基础上,参考了2012年北京市制定第V阶段地方标准时所做的一些研究工作,对某些指标进行适当的调整。

3 标准的编制过程及强制理由本标准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2年4月27日下发的国标委综合[2012]25号“关于下达《车用汽油》等2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修订GB 17930-2011《车用汽油》国家标准。

2012年5-6月,接到任务后,课题组首先对国内相关标准的变化情况和国外标准的现状以及目前国内炼厂的状况开展调研。

由于本次标准制定的时间要求非常急迫,难于遵循过去在GB 17930-2006和GB 17930-2011起草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此经课题组研究,本标准在GB 17930-2011《车用汽油》附录A的基础上,参考北京地方标准研究的相关数据。

编写《车用汽油》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并向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的委员及有关单位发送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意见征集工作。

根据WTO/TBT技术法规的要求,从防止欺诈行为,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角度,本标准确定为条款强制性国家标准。

4 国内外相关标准的情况自2000年开始,国外在车用汽油质量升级方面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不断降低车用汽油中的硫含量。

这是由于随着汽车尾气排放法规的不断严格,需要采用先进的汽车发动机技术和尾气后处理装置,而这些措施的实施对燃料中的硫非常敏感,需要大幅度地降低车用汽油中的硫含量才能保证这些先进措施的有效实施,以达到降低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排放的目的。

综观欧洲车用汽油标准的发展可以看出,自2000年开始,欧洲就在实施不同阶段的汽车排放法规的同时,不断地降低汽油中的硫含量水平。

如2000年开始推行欧III阶段排放时,要求车用汽油中的硫含量不大于150mg/kg;2005年开始实施欧IV阶段排放时,将车用汽油中的硫含量下降到不大于50mg/kg;2009年实施欧V阶段排放时,就要求车用汽油中的硫含量不得高于10mg/kg。

在美国,根据EPA的要求,自2004起全美车用汽油中的平均硫含量应不大于30mg/kg。

日本在车用汽油标准方面,基本参照了欧洲的发展趋势,在其现行的JIS K2202:2007《车用汽油》标准中,要求车用汽油中的硫含量不大于10mg/kg。

现行的GB 17930-2011《车用汽油》标准中,规定了两个对应不同排放阶段要求的车用汽油质量要求,并且明确规定了我国全面实施标准中表2的过渡实施期至2013年12月30日。

此次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安排,该标准应于2012年底前完成报批工作,为此在本标准批准和发布之时,应该是全国范围内生产满足GB 17930-2011表1所规定的第III阶段的车用汽油,部分地区实施GB 17930-2011表2所规定的第IV阶段的车用汽油。

考虑到标准实施的衔接问题,为此本修订标准规定了三个不同质量水平的车用汽油,即表1为车用汽油(III)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表2为车用汽油(IV)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表3为车用汽油(V)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以满足我国不同阶段的排放要求。

5本标准与GB 17930-2011的主要技术指标的差异本标准与GB 17930-2011标准在技术上的主要差异是增加了表3 车用汽油(V)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其与表2所规定的车用汽油(IV)相比,其主要技术主要差异如下:(1)修改了车用汽油的牌号,由90/93/97修改为89/92/95;(2)降低了车用汽油的硫含量,由不大于50mg/kg修改为不大于10mg/kg;(3)降低了汽油的烯烃含量,其体积分数由不大于28%修改为不大于25%;(4)降低了汽油夏季蒸气压的上限值;(5)降低了汽油中的锰含量,其含量由不大于0.008mg/L修改为不大于0.002mg/L。

下面就这些技术指标的变化情况做详细的说明。

5.1 汽油牌号我国目前的汽油牌号是以汽油的研究法辛烷值来命名的。

分为90、93、97,并对90、93号汽油的抗爆指数做了规定。

汽油辛烷值是衡量汽油在气缸内抗爆震燃烧能力的一种数字指标。

汽油混合气在气缸内燃烧时会造成末端混合气压力和温度的升高,进而会有自燃(爆震)的倾向,汽油的辛烷值表征了抑制这种自燃的能力。

目前市售的汽车一般安装了爆震传感器,可以根据轻微爆震引起的发动机震动,自动调整点火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爆震的产生,汽油发动机的压缩比需要适当的辛烷值与之相匹配。

众所周知,此次修订的第V阶段的车用汽油标准最为关键的指标变动在于将汽油中的硫含量由不大于50mg/kg降低到不大于10mg/kg,要实现这样大幅度的降硫目标,目前在炼油工业上广泛采用的技术工艺是加氢脱硫和吸附脱硫,而这些技术工艺在降硫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在一定程度上将汽油中的烯烃饱和,使之转化为辛烷值较低的链烷烃。

这样就造成了炼厂汽油池辛烷值的整体下降。

由于目前国内炼油行业缺乏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的技术手段,如异构化、烷基化工艺等,因此大幅度地降低汽油中的硫含量,必将会导致未来国内汽油辛烷值的下降。

根据研究表明(1~3),不同的降硫技术对于汽油辛烷值的降低程度是不同的,即使采用目前对辛烷值影响最小的临氢吸附脱硫(S-Zorb)技术,当将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硫含量降低到10mg/kg以下时,其抗爆指数也会损失0.5个单位左右。

自2000年我国启动车用燃料的清洁化行动以来,考虑到由于降硫和降烯烃,会导致国内汽油池辛烷值的下降,为了保证汽油的辛烷值,国内引入了汽油抗爆添加剂—三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MMT)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汽油辛烷值不足,使国内的汽油辛烷值可以维持在90、93和97。

但是近些年来,随着MMT在国内使用量的逐渐增大,汽车行业发现了其对发动机及尾气后处理系统的损伤,极力反对在汽油中使用MMT。

为此在车用汽油(V)中,要求不得人为加入含锰添加剂,其指标限值为不大于0.002g/L,这也与2009年欧盟议会发布的2009/30/EC指令要求一致。

由于禁止使用含锰添加剂,这样就势必加大了汽油辛烷值的降低趋势。

据有关研究标准表明(4),在不同的汽油调合组分中添加MMT使锰含量达到9mg/L 时,汽油的RON一般可以提高1~1.7个单位。

鉴于此次标准修订,不仅降低了汽油中的硫含量,同时也限制了含锰添加剂的使用,为此适当降低国内汽油辛烷值的要求是适宜的。

国外对于汽油牌号的设置没有统一的模式,都是根据各自国家的炼油工业特点和车辆的要求出发的。

如目前欧盟车用汽油标准中仅规定了95号优级汽油的技术要求,对于普通汽油则是由各成员国根据自己国情而设定;日本的汽油标准则是规定了2个牌号的汽油,即1号汽油的RON不低于89,2号汽油的RON不低于96,且1号汽油的消费量约占日本消费量的80%以上;美国则是根据抗爆指数,将汽油分为87、89和91+三个等级。

此次对国内汽油牌号作相应调整后,不仅规定了汽油的研究法辛烷值,同时也对抗爆指数进行了规定,即分别不低于84、87和90,应该说我国汽油的辛烷值水平基本上与国外水平相当。

由于本次标准修订的时间要求非常短,很难完成以往研究中的相关台架和车辆耐久性性考核试验,为此我们参考了北京地方标准制定的研究结果。

在北京地方标准制定过程中,为了考虑硫含量和牌号变化对实际车辆行驶和排放的影响,北京市环保局组织中国汽车研究中心等有关单位,开展了相关的研究试验。

试验采用了16辆轻型车,分别进行了16万公里的耐久性试验。

从取得的试验结果看,使用京标V汽油行驶16万公里耐久试验后,车辆排放能够满足轻型汽车国Ⅴ阶段的排放要求,同时对于车辆的正常使用不会产生影响。

5.2 硫含量硫含量是车用汽油性质的一个重要指标,用来表征车用汽油的腐蚀性能以及对尾气控制装置的影响。

近些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产品中的硫含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一直在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国外大量研究表明,车用汽油中硫的存在会导致车辆尾气排放处理系统的中毒,从而大幅度降低有害气体的转化效率,造成排放过量,严重影响环境。

为此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降低车用汽油中的硫含量,以降低车辆尾气排放,保护大气环境。

从欧洲在执行不同阶段排放法规时对车用汽油中硫含量的要求(表1)可以看出,欧盟在实施欧V排放阶段时要求车用汽油中的硫含量限值必须低于10mg/kg。

为此在本次标准修订中,参照欧盟对车用汽油中硫含量的规定,本标准将车用汽油中的硫含量规定为“质量分数不大于10mg/kg”。

表1 欧洲执行不同阶段排放要求时对汽油中硫含量的要求汽油中的硫含量测定方法可以采用SH/T 0689《轻质烃及发动机燃料和其它油品的总硫含量测定法(紫外荧光法)》、GB/T 11140《石油产品硫含量的测定X射线光谱法》和SH/T 0253《轻质石油产品中总硫含量测定法(电量法)》方法。

在测定结果有异议时,以SH/T 0689《轻质烃及发动机燃料和其它油品的总硫含量测定法(紫外荧光法)》。

5.3 汽油组成众所周知,烯烃和芳烃是汽油池中辛烷值的主要贡献者,但是由于烯烃的化学活性,会通过蒸发排放造成光化学污染;同时它也容易在汽车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形成沉积物,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芳烃也可增加发动机进气系统和燃烧室沉积物的形成,并促使CO、HC排放量增加,尤其是增加苯的排放,因此在汽油标准中应对其含量进行适当的控制。

由于我国原油的特点是密度大、含蜡量高、轻馏分含量少,因此所有早期建设的国内炼油企业的二次加工手段都是以催化裂化为主,催化重整能力偏低,烷基化、MTBE等高辛烷值组分生产装置能力不足。

虽然近些年来,由于汽油质量提升的需要,国内炼油企业的装置改造在不断加快,其加氢和重整加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是由于长期形成的国内炼油装置结构的特点,可以预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催化裂化组分汽油作为国内汽油池主体的格局不会有重大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