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家十要
华佗(东汉末年医学家)—搜狗百科
华佗(东汉末年医学家)—搜狗百科展开全文华佗治头痛身热要诀华佗(东汉末年医学家)表外实,下内实,忌世治外实,多用表剂,表则外虚,风寒得入,而病加剧。
世治内实,多用下剂,下则内虚,肠胃气促,而肢不畅。
华佗治肢烦口乾要诀汗愈,不汗死县吏尹世,苦四肢烦,口中干,不欲闻人声,小便不利。
华先生曰:“试作热食,得汗即愈,不汗后三日死。
”即作热食,而汗不出。
华先生曰:“脏气已绝于内,当啼泣而绝。
”已而果然。
先生盖有所本而云然也。
按肢烦口干,不欲闻声,热症也。
医者遇此症,决不敢曰热食,多主用凉剂,然一用凉剂,便起搐搦,却无啼泣之状,缘先生进热食,故有啼泣之状耳。
余昔遇此症,常用热表剂,见汗涔涔而愈,益信先生言之不诬。
窃怪世之治此症者,不能决其愈不愈,死不死。
观于先生之治法,可以知所从事矣。
(孙思邈注)华佗治牙痛要诀宜辛散,忌凉遏世传华先生治牙痛:一撮花椒小一盅,细辛白芷与防风,浓煎漱齿三更后,不怕牙痛风火虫。
实则先生之医术,虽本乎仙人,其用药则由己。
如宜辛散,忌凉遏,即治百般牙痛之秘诀也。
故知治病不必拘定汤药,盖汤药可伪造,可假托,且当视其病之重轻,人之上虚实,时之寒(火奥),而增减之,故有病同药同,而效与不效异。
医者于此,宜知所酌夺矣。
华佗治死胎要诀朱砂、鸡白、蜜、当归末等分,酒服出。
按此系《普济方》。
考《魏志》甘陵相夫人有身六月,腹痛不安,先生视之曰:胎已死。
使人手摸知所在,在左则男,在右则女。
人云在左,于是为汤下之,果下男形。
即愈。
然用何汤药,则未言明,不能无疑。
意先生善解剖,固有下之之术,不专恃汤药,特以汤药为辅佐品乎。
今观此书,则知先生之治斯症,固有汤药在也。
因为稽考故事以实之,且余亦尝用此方下胎屡见奇效,人且视为仙方也。
(孙思邈注)华佗治矢镞入骨要诀刮骨、理骨、理筋、补筋按《襄阳府志》:关羽镇襄阳,与曹仁相拒,中流矢,矢镞入骨,先生为之刮骨去毒,出血理筋,创果愈。
盖即本此二语,而见之于实事也。
若治毒不敢刮,必致毒气蔓延;见筋不敢理,必致筋肉短缩;其害无穷。
《医家五戒十要》陈实功
《医家五戒十要》陈实功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医家五戒十要》--陈实功陈实功(1555-1636)江苏南通人,明代杰出的外科医学家。
他所撰《外科正宗》虽属医学专着,其中却提到了医德方面的内容,即"五戒十要",不妨一读:一戒:凡病家大小贫富人等,请观者便可往之,勿得迟延厌弃,欲往机时不往,不为平易。
药金毋论轻重有无,当尽量一例施与,自然阴骘日增,无伤方寸。
二戒:凡视妇人及孀尼僧人等,必候侍者在旁,然后入房诊视,倘旁无伴,不可自看。
假有不便之患,更宜真诚窥睹,虽对内人不可读,此因闺阃故也。
三戒:不得出脱病家珠珀珍贵等送病家合药,以虚存假换,如果该用,令彼自制人之。
倘服不效,自无疑谤,亦不得称赞彼家特色之好,凡此等非君子也。
四戒:凡救世者,不可行乐登山,携酒游玩,又不可非时离去家中。
凡有抱病至者,必当亲视用意发药,又要依经写出药帖,必不可杜撰药方,受人驳问。
五戒:凡娼妓及私伙家请看,亦当正已视如良家子女,不可他意见戏,以取不正,视毕便回。
贫窘者药金可璧,看回只可与药,不可再去,以希邪淫之报。
一要:先知儒理,然后方知医理,或内或外,勤读先古明医确论之书,须旦夕手不释卷,一一参明融化机变,印之在心,慧之于目,凡临证时自无差谬矣。
二要:选买药品,必遵雷公炮炙,药有依方修合者,又有因病随时加减者,汤散宜近备,丸丹须预制,常药愈久愈灵,钱药越陈越异,药不吝珍,终久必济。
三要:凡乡进同道之士,不可生轻侮傲慢之心,切要谦和谨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学者帅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及者荐拔之,如此自无谤怨,信和为贵也。
四要:治家与治病同,人之不惜元气,斫丧太过,百病生焉,轻则支离身体,重则丧命。
治家若固根本而奢华,费用太过,轻则无积,重则贫窘。
五要:人之受命于天,不可负天之命。
凡欲进取,当知彼心顺否,体认天道顺逆,凡顺取,人缘相庆,逆取,子孙不吉。
为人何不轻利远害,以防还报之业也?六要:里中亲友情,除婚丧疾病庆贺外,其余家务,至于馈送往来之礼,不可求奇好胜。
中医的“六不治”和“十不治”
中医的“六不治”和“十不治”《史记·扁鹊仓公传记》中提到,扁鹊是有六种病人他不给治的,古代中医也有“十不治”的病人,实质也就是对病患者提出要求,要配合医家的治疗、切合正确的健康理念,不然被列入中医十不治的黑名单,那就算神医在世也不行能治愈的了。
据《史记·扁鹊仓公传记》曰:“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故病有六不治:骄恣无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可以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赢不可以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另:《郭玉传》里也讲过医生有“四难”,很切合现代中医的现状,第一难是病人“自意图不任臣”,就是他常常自己有一套思想观点,不相信他人,西医、中医和偏方一同上,即便遇到真实的专家,他也不相信,这样医生就很难为他治病;第二难是“将身不谨”,对待自己特别不仔细,要钱不要命;第三难是病人身体特别衰弱,不可以用药。
第四难是病人好逸恶劳,医生让他多运动、多静养、好好服药,他老是三天捕鱼两天晒网,这种状况下,医生一般都没有方法治疗。
先谈谈扁鹊的“六不治”:骄恣无论于理,一不治也就像扁鹊望齐侯之色的时候,齐侯致畸上就属于骄恣无论于理。
就是说不讲道理这种人。
扁鹊看他有病了,他就误会扁鹊,说扁鹊不过想谋利,把没有病的人看好当成自己的功绩,这个就是不讲理的一种表现。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间还会有一些病人,就是根本他就不行理喻。
你给他讲什么道理,你告诉他不应怎么做他就说凭什么我不可以够这么做,而后他就那么做。
你让他怎么做他就恰恰不怎么做。
患者明事理,第一就是要相信医生。
轻身重财,二不治也。
所谓轻身重财,此刻我们平时生活当其实也是满多的。
像一种比方说的你拼死工作,一毛不拔,这都属于轻身重财。
用我们此刻的话来说好多人大批的都是储藏了金钱,透支了健康。
现代人工作忙、压力大,有人甚至管这叫时髦叫实现自我价值,这在中医看来,特别不行取。
中医名家[资料]
著名医家简介1.黄帝和岐伯黄帝,姓公孙,名轩辕。
上古时代三皇之一,是公认的中华民族的祖先。
因国于有熊,故又称有熊氏。
又因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曰黄帝。
传说他是中华文化和中医理论的创始人。
岐伯,传说中的上古时代医家,后人又称岐天师,医学精湛,才识卓越,为洞晓天下事物之通人。
据古代有关文献记载,黄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主医疗经方。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典医学巨著。
相传是黄帝与岐伯、伯高等讨论医学的问对之作,故后世以“岐黄”称谓中医。
全书分《素问》和《灵枢》两个部分。
《内经》全面地综合、整理了我国春秋战国以前的养生之道和医学原理,其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是名副其实的中医理论奠基之作,是后世习医者必读之医学经典。
2.华佗华佗(约生于公元二世纪,)一名敷,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后汉至魏)著名医学家。
他通晓内、外、妇、儿、针灸等科,尤精外科及针灸。
在古代术数、药物及养性健身等方面,也有较深的造诣。
据《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曾以酒服“麻沸散”作外科手术麻醉,堪称世界医学史上最早之麻醉法,华陀还创造了一套健身之术——“五禽戏”,行此术者“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
3.张仲景张仲景(约公元142-220年),名机,南郡湼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汉代杰出医学家,历代尊之为“医圣”。
仲景弱冠之年,有志研究岐黄之学。
后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
东汉末年,他“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于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并结合自己长期积累的医疗经验,著《伤寒杂病论》。
后世将其分为《伤寒论》及《金匮要略》。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的中医临证专著,是继《内经》之后,对两汉以前临证经验的又一次总结。
《伤寒论》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重要医学经典,素有“方书之祖”之称。
4.皇甫谧皇甫谧(公元215年——282年),幼名静,字士安,晚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朝那镇)人,晋代著名医学家和史学家。
中国古代医家的大医精神对我们的启示.docx
古代医家的大医精神我的启示麦冬中医医德医,深受儒家“仁”、墨家“兼”以及佛教“大慈大悲”、“普救众生”的影响。
中国古代众多著名医家,然他生活的代不同,个人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医德高尚、心存高。
“医乃仁”“医乃仁”是儒家的仁与医学本的完美合。
《孟子·梁惠王上》称:“无也,是乃仁也。
” 代医家皆以“医乃仁” 行医宗旨、医德的基本原。
唐代名医思邈医生必“先大慈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明代廷在《万病回春》中的“医家十要”篇中:“一存仁心,⋯⋯二通儒道,⋯⋯三通脉理,⋯⋯四病原,⋯⋯十勿重利”。
明代功《外科正宗》中的“医家五戒十要”篇中,提出第一“要” :先知儒理,然后方知医理。
“医乃仁”的命即使在今天仍具有重要意,它提示医学在任何候都要持以人本,“仁”“医” 合。
珍重生命《黄帝内》作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也是我国医德教育方面的早期重要著。
中:“天覆地,万物悉,莫于人。
”唐代思邈“人命至重,有千金,一方之,德逾于此”的名言,更明了重生命的珍和医德的重要性。
遇危重病人,要极救,例如国名医扁 ( 秦越人 ) ,是一位民医生,一日,路虢国,遇虢太子突然病,昏迷半日不醒,众医束手无策。
扁通真的,虢君:“若太子者,所‘尸厥’者也,太子未死也。
”就学生外施灸砭石,内服,救,使太子危安。
元代朱丹溪医名甚噪,“四方以疾迎候者无虚日,先生无不即往,雨雪途,亦不止,仆人告痛,先生之曰:病者度刻如,而欲自逸耶?”医生任何病人都要无微不至地关心、体和,他如人。
中医治病,重整体,辨,医生床,望、、、切四必兼施,清代嘉言主“先病,后用”,立“与人定病式”,充分体病人高度的精神。
某些粗心大意,敷衍塞的庸医,仲景在《寒病·自序》中提出的批,他:“ 今之医,不念思求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旧。
省疾病,在口,相斯,便。
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数息,不五十。
短期未知决,九候曾无仿佛,明堂庭,尽不察。
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中的医德思想
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中的医德思想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中国传统医学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对医学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要求。
我国很多古代医学典籍中都有对医德的阐述,如“医律”“医要”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大医精诚》、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医家五戒十要》、喻昌的《医门法律》等。
这些医德名篇凝聚了古代医者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中华传统医学的独特魅力,值得生活在现代的医生群体景仰、学习和思考。
对传统医德思想的挖掘和阐释有助于继承、弘扬优良医德传统,促进现代医德建设。
1.博爱济世中国医学从来都不仅仅只是治病救人、活人性命,而且还主张仁爱救人,赤诚济世。
博爱济世的医德要求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层层递进,从低到高不断发展,提升到更完美的人生境界。
第一个层次是“仁爱”。
强调爱人“医乃仁术”是我国古代对医术的高度概括,医学是对人的生命的关怀,这种关怀应该基于一种内在的德行,而不是外在强加于医者,作为一个医者比起其他的职业更需要“爱人”一个缺少“仁爱之心”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医者。
因此,医生要仁慈善良,热爱病人,珍爱生命。
《内经》说“天极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谨遵“生命神圣”就是坚持“主性命者在乎人,去性命者亦在乎人,养性命者亦在乎人。
“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晋代名医杨泉在《论医》中指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
第二个层次是“博爱”。
强调医者不仅要爱人而且强调要广泛的爱、平等的爱、推己及人的爱。
医者要对所有的患者一视同仁,不分高低贵贱,而且要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
孙思邈《大医精诚》认为,行医时“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还要常“易地以观,则利心自淡矣。
”医学家寇平主张同等对待每一个人,他说:“痴聋喑哑不可以欺瞒,英雄豪杰不可以趋奉,富贵之家不可以犀象脑子以为圆,贫贱之家不可以麻渣曲末以为散。
中医的“六不治”和“十不治”
中医的“六不治”和“十不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提到,扁鹊是有六种病人他不给治的,古代中医也有“十不治”的病人,实际也就是对病患者提出要求,要配合医家的治疗、符合正确的健康理念,否则被列入中医十不治的黑名单,那就算神医在世也不可能治愈的了。
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曰:“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赢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另:《郭玉传》里也讲过医生有“四难”,很符合现代中医的现状,第一难是病人“自用意不任臣”,就是他往往自己有一套思维观念,不相信别人,西医、中医和偏方一起上,即使碰到真正的专家,他也不相信,这样医生就很难为他治病;第二难是“将身不谨”,对待自己非常不认真,要钱不要命;第三难是病人身体非常虚弱,不能用药。
第四难是病人好逸恶劳,医生让他多运动、多静养、好好服药,他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种情况下,医生一般都没有办法治疗。
先说说扁鹊的“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就像扁鹊望齐侯之色的时候,齐侯致畸上就属于骄恣不论于理。
就是说不讲道理这种人。
扁鹊看他有病了,他就误解扁鹊,说扁鹊无非想谋利,把没有病的人看好当做自己的功劳,这个就是不讲理的一种表现。
那么在现实生活当中还会有一些病人,就是根本他就不可理喻。
你给他讲什么道理,你告诉他不该怎么做他就说凭什么我不可以这么做,然后他就那么做。
你让他怎么做他就偏偏不怎么做。
患者明事理,首先就是要相信大夫。
轻身重财,二不治也。
所谓轻身重财,现在我们日常生活当其实也是满多的。
像一种比如说的你拼命工作,爱财如命,这都属于轻身重财。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很多人大量的都是储存了金钱,透支了健康。
现代人工作忙、压力大,有人甚至管这叫时尚叫实现自我价值,这在中医看来,非常不可取。
现在我们很多人有很多很糊涂的想法,比如说40岁之前拼命赚钱,40岁以后用钱买命。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要点(部分)
中医各家学说(部分)1.《四库提要》云:儒家之门户分于宋,医家之门户分于金元。
2.学派是指一门学问中由于学说师承不同而形成的派别。
3.伤寒学派在明清后出现有错简重订派、维护旧论派和辨证论治派。
4.伤寒学派辨证论治派中又有按方类证、以法类证、分经审证之分。
5.学派传承时常见的两种师徒关系是亲炙和私淑。
6.温病学派包括温热学派和温疫学派。
7.金元时期,众医家均反对人滥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8.孙思邈著作是《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9.孙思邈主张四时服用不同药饵养生,创制了苇茎汤治疗肺痈。
10.孙思邈饮食养生包括饮食清淡、少食多餐、饮食宜忌、食疗。
11.孙思邈创制的新方有苇茎汤、独活寄生汤、温脾汤、温胆汤、小续命汤。
12.孙思邈重视环境养生、四时养生及体质养生。
13.孙思邈认为十二多为“丧生之本”。
14.孙思邈养生“十要”内容包括啬神、爱气、养形、导引、言论、饮食、房室、反俗、医药、禁忌。
15.孙思邈认为久视、久卧、久立、久坐、久行不利于养生。
16.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儿科著作是《小儿药证直诀》,由钱乙的弟子阎季忠整理的。
17.钱乙认为小儿疾病病理特点是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18.诊断小儿五脏病证时,钱乙重视面上证、目内证以诊断儿科疾病的特殊方法。
19.钱乙的著作是《婴孺论》《保婴撮要》《幼科发挥》《小儿药证直诀》《育婴秘诀》20.钱乙阐发小儿生理特点包括、脏腑柔弱、.肌肤筋骨不壮、智力未聪、不耐寒暑。
21.钱乙治疗肾虚证用地黄丸。
22.钱乙认为损伤脾胃的原因包括小儿脾胃柔弱、乳食失节、忘攻误下、滥用刚燥克伐之剂。
23.钱乙小儿五脏辨证的学术渊源是《内经》、《难经》、《金匮要略》、《中藏经》、《备急千金要方》。
24.钱乙小儿五脏辨证纲领内容是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
25.钱乙临证善用丸散的理由是简便救急、寓宽于猛、便于携带、服用方便、价格低廉。
26.钱乙化裁古方创制的新方是地黄丸、异功散,地黄丸是金匮肾气丸中减去桂、附而成,异功散以四君子汤加陈皮。
医学名言名句
医学名言名句1、选择医学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
一一钟南山2、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
一一希波克拉底3、一位西哲说:“医学是一门科学,但要成为一名医术高超的大夫却是一门艺术”。
4、马克思:“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疗效重于理论)5、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6、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
7、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8、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
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
(清吴瑭《温病条辨自序》)9、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人。
一一《医工论》10、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不可。
一一【清】徐廷祚11、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
一一【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12、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一一张仲景13、只要生命还可珍贵的,医生这个职业就永远倍受崇拜!一一爱默生14、专家是令人尊敬的,他们对一般医生所不知道的事情,知道的越来越多;专家有时也是令人惋惜的,他们对一般医生所知道的事情,却知道的越来越少。
一一妇产科学家郎景和15、医生的服务对象是人,世界上最复杂的事物莫过于人。
要做一名好医生,首先一点要研究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医德。
医德不光是愿望,更是一种行动,这个行动要贯穿医疗的全过程,贯穿医生的整个行医生涯。
一一吴阶平16、对工作还应该经常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这是一种面对病人最宝贵的生命而产生的责任感。
17、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
一一【清】陈梦蕾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18、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
一一【晋】杨泉《物理论》19、医者父母心,急患者之所急。
20、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
21、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
22、学医当学眼光,眼光到处,自有的对之方,次有说不尽之妙,倘拘拘于格里,便呆钝不灵。
《医家五戒十要》 陈实功
《医家五戒十要》--陈实功陈实功(1555-1636)江苏南通人,明代杰出的外科医学家。
他所撰《外科正宗》虽属医学专著,其中却提到了医德方面的内容,即"五戒十要",不妨一读:一戒:凡病家大小贫富人等,请观者便可往之,勿得迟延厌弃,欲往机时不往,不为平易。
药金毋论轻重有无,当尽量一例施与,自然阴骘日增,无伤方寸。
二戒:凡视妇人及孀尼僧人等,必候侍者在旁,然后入房诊视,倘旁无伴,不可自看。
假有不便之患,更宜真诚窥睹,虽对内人不可读,此因闺阃故也。
三戒:不得出脱病家珠珀珍贵等送病家合药,以虚存假换,如果该用,令彼自制人之。
倘服不效,自无疑谤,亦不得称赞彼家特色之好,凡此等非君子也。
四戒:凡救世者,不可行乐登山,携酒游玩,又不可非时离去家中。
凡有抱病至者,必当亲视用意发药,又要依经写出药帖,必不可杜撰药方,受人驳问。
五戒:凡娼妓及私伙家请看,亦当正已视如良家子女,不可他意见戏,以取不正,视毕便回。
贫窘者药金可璧,看回只可与药,不可再去,以希邪淫之报。
一要:先知儒理,然后方知医理,或内或外,勤读先古明医确论之书,须旦夕手不释卷,一一参明融化机变,印之在心,慧之于目,凡临证时自无差谬矣。
二要:选买药品,必遵雷公炮炙,药有依方修合者,又有因病随时加减者,汤散宜近备,丸丹须预制,常药愈久愈灵,钱药越陈越异,药不吝珍,终久必济。
三要:凡乡进同道之士,不可生轻侮傲慢之心,切要谦和谨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学者帅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及者荐拔之,如此自无谤怨,信和为贵也。
四要:治家与治病同,人之不惜元气,斫丧太过,百病生焉,轻则支离身体,重则丧命。
治家若固根本而奢华,费用太过,轻则无积,重则贫窘。
五要:人之受命于天,不可负天之命。
凡欲进取,当知彼心顺否,体认天道顺逆,凡顺取,人缘相庆,逆取,子孙不吉。
为人何不轻利远害,以防还报之业也?六要:里中亲友情,除婚丧疾病庆贺外,其余家务,至于馈送往来之礼,不可求奇好胜。
医德
中华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在中华文明发端之初,我们的祖先在开展医疗活动的同时,即"催生"了中医的原始医德。
从传说中伏羲、神农的"尝百草、制九针",到张仲景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和孙思邈的"精勤不倦,大医精诚",乃至现代施今墨的一丝不苟和郭春园的无私奉献,中医医德从久远的古代孕生并经历代医家"言传身行"而不断传承演进,经久而不衰,以至成为中医学术和中医事业持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是中医医德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和最突出的人文学特征。
《黄帝内经》指出:"天复地载,万物备悉,莫贵于人"。
肖纲《劝医论》写道:"天地之中,惟人最灵,人之所重,莫过于命"。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强调"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张景岳在《类经图翼?自序》中论及:"医之为道,性命判于呼吸,祸福决自指端,诚不可猜摸尝试,以误生灵"。
"夫生者,天地之大德也。
医者,赞天地之生者也。
人参两间,惟生而已,生而不有,他何计焉?"在这里,大家都反复强调了做为医生就一定要对人对生命高度尊重和倍加珍惜,须知人命关天和责任重大,决不可草率从事和等闲视之。
与此同时,还特别提出要对所有的人予以关爱和尊重,"若有疾厄来求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老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表现了"普同一等、同仁博爱"的人道主义普世思想。
仁善立业医德属于伦理学范畴。
在中国历史上,伦理学的产生常常以孔孟儒家学派的产生为标志。
孔子曰:"汎爱众而亲仁"。
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也。
"《礼记?中庸》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可见儒家伦理学所宣扬的是一种涉及到他人、社会的一种"仁爱亲亲"的人生哲学和道德观念。
中医病家十要
中医病家十要——中医术语医家十要——中医术语解释如下:①存心仁慈,以救人为天职;②精通医学,多参群书;③精通脉理,洞悉脏腑经络;④识病源病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晓运气盛衰;⑤辨识药性药形,炮制适宜;⑥同道互相提携,莫相嫉妒仇视;⑦品行端方,自重自爱;⑧诊病一视同仁,勿重富轻贫;⑨勿重视资财,轻忽人命;⑩常备灵药,随时救人。
中医病家十要是中医专业术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体现了中医的治疗思路和致病因素。
①择名医;②肯服药;③宜早治;④绝色欲;⑤戒忿怒;⑥息妄念;⑦节饮食;⑧慎起居;⑨莫信邪说;⑩勿惜金钱。
在辨证过程中,把脉象和证候互相参照,进行分析综合、推断病情的方法。
一般来说,脉证一致为顺,脉证相反为逆。
例如外感证(阳证)见浮脉(阳脉)、脾虚证(阴证)见缓弱的脉(阴脉)等,就是脉证一致,它们的辨证论治也较简单,预后也较好。
但当外感证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细脉(阴脉);就是脉证相逆,说明表实里虚,是邪盛而正气不足,病理上错综复杂,预后也相对差些。
在脉证相逆,病理变化复杂的情况下,辨证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确定治疗上的标本缓急,故临床上常有“舍证从脉”和“舍脉从证”的情况。
脉诊——中医术语的解释如下:脉象诊察的方法。
又称“切脉”、“按脉”或“持脉”。
检查者以食、中、无名三指指端切按被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检查者桡动脉的寸口部,探查脉象的变化。
脉象——中医术语的解释如下:脉动应指的形象。
包括频率、节律、充盈度、通畅的情况、动势的和缓和波动的幅度等。
根据这些徵象分出的脉象有数十种之多,较常用的有“二十八脉”。
临床上往往见到两种以上脉象的综合,如浮数、沉细而迟等。
脉象虽是辨证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必须结合其他诊法,全面分析脉象主病——中医术语的解释如下:指某种脉象主要所见的病证。
如浮脉主表证,数脉主热病,滑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主痰饮、食滞、实热或妊娠等。
脉躁——中医术语的解释如下:指患病过程中,脉象变得比原来急数躁动。
十句医德名言
十句医德名言
1. “医者仁心,对待患者要像对待亲人一样!”就像当医生的小李,对每一位患者都关怀备至,耐心询问病情,真的就像亲人在身边一样。
2. “医术是根,医德是本!”可不是嘛,看看王医生,医术精湛又有高尚医德,患者对他那是赞不绝口啊。
3. “以患者之忧为忧,以患者之乐为乐!”张医生不就是这样嘛,患者病情好转他比谁都开心,患者难受他也跟着着急。
4. “对患者负责到底,这是医生的使命!”就如同刘医生对他的每一位患者,不管啥时候都认真负责,从不应付。
5. “耐心倾听患者的每一句话,这是尊重!”赵医生每次都耐心听患者诉说,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这才是好医生呀。
6. “把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永远不要忘记!”这不就是优秀医生老孙一直践行的吗?
7. “医德高尚,才能赢得患者的心!”像李主任那样,靠的就是高尚的医德赢得了患者们的深深信赖。
8. “对患者的关爱,要发自内心!”陈医生对患者的关爱那绝对是发自肺腑的,大家都能感受到。
9. “医生的微笑,能给患者带来力量!”王护士的微笑总是能让患者安心不少,真的就像有魔力一样。
10. “时刻保持敬畏之心,对待生命!”每一位优秀的医生不都应该这样吗?像周医生,始终对生命充满敬畏。
我觉得这些医德名言真的太重要了,它们提醒着每一位医护人员要坚守自己的职责和道德底线,用真心和爱心去对待每一位患者。
只有这样,我们的医疗行业才能越来越好,患者才能得到更好的救治和关怀。
中医执业医师分类模拟题医学伦理学(1)
中医执业医师分类模拟题医学伦理学(1)A1型题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医学伦理教育的必要性主要取决于A.公正分配医药卫生资源的要求B.实现医疗活动道德价值的要求C.协调医际关系的要求D.合理解决卫生劳务分配问题的要求E.正确处理市场经济对医学服务正、负双重效应的要求答案:E[解答] 加强医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对医疗活动产生正负效应,也会提出相应的要求。
2. 医学伦理学和医学法学调节人们行为的共同形式是A.社会舆论B.内心信念C.传统习俗D.行为规范E.道德约束答案:D[解答] 两者都以规范的形式起到约束人们行为的作用,伦理是前提和基础,法律是保证和底线。
3. 医学伦理学的精髓是A.医德理论B.医德规范C.医德实践D.医德关系答案:B[解答] 医德规范是医学伦理学的重要内容,它是最终见之于医务人员行动的有效体现,是对医务人员医德品质培养的基本要求,是医学伦理学的精髓。
4. 不属于医德关系的是A.医患关系B.医学科研中的医德关系C.医社关系D.医医关系E.患者之间的关系答案:E[解答] 除了患者之间的关系不属于医务人员参与的领域之外,其他与医院相关的都包括在医德研究的关系之中。
5. 医学伦理学的核心问题是A.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B.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关系C.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的关系D.医务人员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E.以上都不是答案:B[解答] 医学伦理学研究的主旨是围绕医患之间的一切问题和医患利益展开的核心,解决和协调好这一关系是根本任务与目的。
6. 医学人道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尊重病人的生命B.同情病人D.病人的自主权利E.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答] 对人类自身生命的关注是整个医学的立足点,也是医学人道主义的根本思想。
7. 违背了不伤害原则的做法是A.妊娠危及胎儿母亲的生命时,行人工流产术B.有证据证明,生物学死亡即将来临且病人痛苦时,允许病人死亡C.糖尿病病人足部有严重溃疡,有发生败血症的危险时,予以截肢D.强迫病人进行某项检查E.以上都不是答案:D[解答] 不给病人造成本可避免的身体上、精神上的伤害和经济上的损失是符合不伤害的行为。
古代中医医德思想概述范文
古代中医医德思想概述一般来说,中医医德深受儒家“仁”的伦理道德观念、墨家“兼爱”的道德原则以及佛教“大慈大悲”、“普救众生”的教义影响。
总的来说,我国古代医德的特点是:注重医德和医术的统一、医德规范与医德实践相结合;强调主体的道德修养;强调天人合一,人际关系和谐,讲究中庸之道。
具体来说,我国古代医德有以下主要内容:一、“医乃仁术”的行医宗旨“医乃仁术”意为医学是施行仁道主义的术业,它是儒家的仁义与医学本质的完美结合。
我国儒家文化一直强调要“先知儒理”,“方知医理”。
“儒医”代表了一般伦理学与医学密切结合的结果,仁既是一般伦理学的核心,也是医学伦理学的核心。
《孟子·梁惠王上》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历代医家皆以“医乃仁术”为行医宗旨、为医德的基本原则。
唐代名医孙思邈强调医生必须“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明代龚廷贤在《万病回春》中的“医家十要”篇中说:“一存仁心,……二通儒道,……三通脉理,……四识病原,……十勿重利”。
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中的“医家五戒十要”篇中,提出第一“要”为:先知儒理,然后方知医理。
“医乃仁术”的命题即使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它提示医学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做到“仁”与“医”相结合,医患相互合作。
二、尊重和珍视生命的“贵人”思想《黄帝内经》作为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它标志着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是我国医学和医德教育方面的早期重要论著。
书中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内经·素向》中的《疏五过论》和《征四失论》篇也提到医生应避免五种过错、四种过失,告诫医生要从病理、心理等方面分析病因,这样才能为病人解除疾病。
唐代孙思邈的“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的名言更说明了重视生命的珍贵和医德的重要性。
三、“普同一等”的行医原则古代医家从“仁爱救人”、“医乃仁术”的道德观念出发,强调对病人一视同仁,“普同一等”,“一心赴救”。
医学伦理学-第二讲 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四、社会主义医德规范
(一)规范的含义 … (二)规范的表现形式… (三)医德规范的特点… (四)制定的必要性… (五)内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含义
医德规范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应当
遵守的道德规则和道德标准。它概括了社 会对医务人员医德意识和医德行为的基本要 求,反映了医德关系中的普遍原则,是医务 人员的医德观念和医德行为的具体标准。
第七条 医疗单位都应建立医德考核与评价制度, 制定医德考核标准及考核办法,定期或者随时进 行考核,并建立医德考核档案。
E
第八条 医德考核与评价方法可分为自我评价、社 会评价、科室考核和上级考核。特别要注重社会 评价,经常听取患者和社会各界的意见,接受人 民群众的监督。
第九条 对医务人员医德考核结果,要作为应聘、 提薪、晋升以及评选先进工作者的首要条件。
高技术水平。
C
第四条 使本规范切实得到贯彻落实,必须 坚持进行医德教育,加强医德匡风没设, 认真进行医德考核与评价。
第五条 医疗单位都必须把医德教育和医德 医风建设作为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作为 衡量和评价一个单位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
D
第六条 医德教育应以正面放育为主,理论联系实 际,注重实效,长期坚持不懈。要实行医院新成 员的上岗前教育,使之形成制度。未经上岗前培 训不得上岗。
无论至于何处,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 我之惟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 身,不作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尤不作诱 奸之事。凡我所见所闻,无论有无业务关 系,我认为应守秘密者,我愿保守秘密。 倘使我严守上述誓言时,请求神祗让我生 命与医术能得无上光荣,我苟违誓,天地 鬼神实共殛之。
(四)公益原则
医疗服务机构的特殊性(患者不是真正意义 上的消费者)
医学名言
医学名言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
——希波克拉底选择医学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
——钟南山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嗤,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者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唐]孙思邈当我们决心要成为医生的那一刻,我们的身上已经挂上了一条看不见的锁链,让我们背负一生。
——法国胸科医学之父雷涅克行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病人把最宝贵的生命交给了医院,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稍一粗心大意,就有可能致人伤残,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医疗工作不能有半点马虎和轻率。
——内科专家张孝骞我虽然从医六十多年,至今不敢忘记“戒慎恐惧”四个字。
病人把生命都交给了我们,我们怎能不感到恐惧呢?怎么能不用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呢?——张孝骞人命至重,貴于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
——[南齐]梁阳泉《物理编》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人命死生之系。
——[宋]林逋《省心录》欲救人而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我若有疾,望医之相救者何如?我之父母妻子有疾,望医之相救者何如?易地以观,则利心自淡矣。
——[清]费伯雄若一涉利心,则贫富歧视,同道相攻,为药欺售,置人命于脑后矣。
——[清]陈修园成为一个医生最大的责任不是只医治疾病,……一个医生怎么看待贫穷的病人,是区分一个人是医生还是医匠的关键点,真正的医生肯定人的价值,医匠的眼中,病人只是消费者。
医生看的是生病的人,医匠看的是填病历的表。
——[美]布雷克威尔有时去治病,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妇产科名医郎景和医生的人文素质就是你要真正热爱生命,关注生命。
一个优秀的医生肯定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对生命要充满同情。
——周国平人类所不同于其它动物的特性就在于他对善恶和是否合乎正义以及其它类似观念的辨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家、病家“十要”《万病回春》明.龚延贤
医家十要:
一存仁心,乃是良箴,博施济众,惠泽斯深。
二通儒道,儒医世宝,道理贵明,群书当考。
三精脉理,宜分表里,指下既明,沉疴可起。
四识病原,生死敢言,医家至此,始至专门。
五知运气,以明岁气,补泻温凉,按时处治。
六明经络,认病不错,脏腑洞然,今之扁鹊。
七识药性,立方应病,不辨寒热,恐伤性命。
八会炮制,火候详细,太过不及,安危所系。
九莫嫉妒,因人好恶,天理昭然,速当悔悟。
十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施药无二。
病家十要
一择明医,于病有裨,不可不慎,生死相随。
二肯服药,诸病可却,有等愚人,自家耽搁。
三宜早治,始则容易,履霜不谨,坚冰即至。
四绝空房,自然无疾,倘若犯之,神医无术。
五戒恼怒,必须省悟,怒则火起,难以救护。
六息妄想,须当静养,念虑一除,精神自爽。
七节饮食,调理有则,过则伤神,太饱难克。
八慎起居,交际当怯,稍苦劳役,元气越虚。
九莫信邪,信之则差,异端诳诱,惑乱人家。
十勿惜费,惜之何谓,请问君家,命财孰贵?
医家病家,各遵十要!万病回春,绝非虚语。
佳言良箴,醒医救苦。
奉诵恭行,
《大医精诚》原文
《大医精诚》一文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
《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从此文中亦可见佛教的思想也渗入中医学之中。
医术精通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营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
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
深自误哉。
诚心救人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
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
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
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
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
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大医之体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
宽裕汪汪,不皎不昧。
省病诊疾,至意深心。
详察形候,纤毫勿失。
处判针药,无得参差。
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
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
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醹醁兼陈,看有若无。
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为医之法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
自矜已德。
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
老君曰: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
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
寻此二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
所以医人不得侍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
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
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约生于隋开皇元年(公元五八一年),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六八二年),活了一百零二岁(有的考证活了一百四十一岁)。
人们把他当做“神仙”,尊称为“药王”。
六字诀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养生方法。
主要是在呼气时分别用六个字疏通与调和相关脏腑的经络和气血,以收治病健身的功效。
预备式:两脚平站与肩同宽,头正项直,百会朝天,内视小腹,轻合嘴唇而舌舐上腭,沉肩坠肘,两臂自然下垂,两腋虚空肘微屈,含胸拔背,松腰塌胯,两膝微屈,全身放松,呼吸自然。
每变换一个字都以预备式起。
每次练功时预备式可以多站一会,体会松静自然,气血和顺之雅境。
呼吸法:自然顺腹式呼吸。
呼气时读字,同时提肛(二阴)。
收小腹,缩肾(环跳穴处肌肉内缩),体重后稳至脚跟,脚趾轻微点地;呼气时,两唇轻合,舌舐上腭,全身放松,腹部自然隆起,空气自然吸入。
此为“踵息法”。
六个字都用此法呼吸。
调息:它的作用是调整呼吸,恢复自然,实行阴阳转换。
每个字读六次后,调息一次,这时采用自然呼吸。
具体作法是两臂从侧前方徐徐抬起,手心向下,待腕与肩平时,以肘为轴转腕使手心翻向上,同时旋臂屈肘使指尖向上再向内划弧,两手心转向下,两手指相对
应。
两手的指尖不要接触,两手向内转动时手指明尖高度不超过眉毛,然后似按球状徐徐在胸前下落至小腹前着腕下沉,松腕恢复预备式。
一:“嘘”字功养肝。
二:“呵”字功补心。
三:“呼”字功健脾。
四:“哂”字功润肺。
五:“吹”字功强肾。
六:“嘻”字功理三焦。
药王长寿十法歌
作者:翁隼
药王养生有十法,效果奇佳传天下;
运目梳发漱玉津,揉腹摆腰脚常搓;
叩齿鼓耳摄谷道,别忘扭膝防腿麻;
持之以恒天天做,定能开出寿仙花。
孙思邈,是中国古代著名医药学家,亦是养生的实践家。
相传他活到141岁才仙游,百余岁时犹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可谓古之聪明博达长寿者也。
孙思邈少时日诵千余言,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佛教经典。
隋文帝时曾推拒当官。
及唐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叹其容色甚为年少,故知老先生为有道者,诚可尊重。
他注有《老子》、《庄子》,撰有《千金要方》、《福禄论》和《摄生真录》等。
现介绍流传至今的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1.发常梳
2.目常运
3.齿常叩
4.漱玉津(玉津即津液、口水。
)
5.耳常鼓
6.面常洗
7.头常摇
8.腰常摆
9.腹常揉
10.摄谷道(即提肛)
11.膝常扭
12.常散步
13.脚常搓
孙思邈先生善参天地与人质的同一性。
在人类疾病与天地灾变面前,他曾说:「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鍼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
不仅如此,他对于为人处事的原则也留下了千古的名言:「胆愈大而心愈小,智愈圆而行愈方」。
他告诫弟子:「心为之君,君尚恭,故欲小。
《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之谓也。
胆为之将,以果决为务,故欲大。
《诗》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大之谓也。
仁者静,地之象,故欲方。
《传》曰『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方之谓也。
智者动,天之象,故欲圆。
《易》曰『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圆之谓也。
」
当弟子进一步请教养性之要,他回答说:「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
济也。
故养性必先知自慎也。
慎以畏为本,故士无畏则简仁义,农无畏则堕稼穑,工无畏则慢规矩,商无畏则货不殖,子无畏则忘孝,父无畏则废慈,臣无畏则勋不立,君无畏则乱不治。
是以太上畏道,其次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
忧于身者不拘于人,畏于己者不制于彼,慎于小者不惧于大,戒于近者不侮于远。
知此则人事毕矣。
」
由是可见,孙思邈先生对人体、人事与天理自有透彻的参悟。
我们何不从自身和我们的家人开始,一起学习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