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园艺间作套种与混作的原理
间作套种的原理
间作套种的原理一、引言间作套种是一种农业种植方式,即在同一块农田中同时种植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作物。
这种种植方式有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田生产力。
本文将从土壤保护、害虫防治、养分利用和生态效益四个方面介绍间作套种的原理。
二、土壤保护间作套种的原理之一是土壤保护。
通过在同一块农田中种植不同的作物,可以减少单一作物对土壤的连续耕种,减轻土壤侵蚀和退化的风险。
不同作物的根系结构和分泌物有所差异,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和持水能力。
此外,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和根系分布也能够使土壤中的养分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减少养分流失和浪费。
三、害虫防治间作套种的原理之二是害虫防治。
通过种植不同的作物,可以打破病虫害的生长周期,减少害虫的滋生和传播。
一些作物具有较强的抗病虫能力,种植这些作物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田的环境污染。
同时,一些作物还能释放出具有驱避作用的化学物质,阻止害虫的侵入。
此外,种植不同作物还可以吸引不同种类的天敌和有益昆虫,形成生物多样性,建立生态平衡,进一步控制害虫的数量。
四、养分利用间作套种的原理之三是养分利用。
不同作物对土壤中的养分需求有所差异,间作套种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一些作物具有深根系,可以吸收土壤中较深层的养分,同时释放出一些有机物质,提高土壤的肥力。
此外,一些作物具有氮结瘤菌共生能力,可以将大气中的氮固定在根系中,增加土壤中的氮含量。
通过合理搭配不同的作物,可以实现养分的互补和循环利用,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
五、生态效益间作套种的原理之四是生态效益。
通过种植不同的作物,可以增加农田的生态多样性,形成复合农田生态系统,提高农田的生态效益。
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和根系分布可以形成农田地上和地下的立体结构,提供更多的生境和食物来源,吸引各种昆虫、鸟类等生物的栖息和繁殖。
这些生物将构建一个相互依存、互惠共生的生态网络,有助于维持农田的生态平衡和稳定性。
间作、套种和轮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间作、套种和轮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间作是在一块地上,同时期按一定行数的比例间隔种植两种以上的作物。
2、套种主要是在一种作物生长的后期,种上另一种作物,其共同生长的时间短。
一般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的叫间作,不同时期播种的叫套种。
玉米地套种竹荪3、轮种是指前后两季种植不同的作物或相邻两年内种植不同的复种方式。
意义:间作套种可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作物复合群体增加对阳光的吸收与利用,两种作物间作还可产生互补作用。
底层喜阴植物还可以起到保水、保湿的作用。
但间作套种时不同作物之间也常存在着对阳光、水分、养分等的激烈竞争。
所以在生产上要注意控制施肥量,还有就是对作物高矮不一、生育期长短有参差的作物进行合理搭配和在田间配置宽窄不等的种植行距,将有助于提高间作套种的生产效果。
轮作方式便于对土地中多种元素的充分利用,尽可能的提高土地的最大产出量。
典型例题:浙江某地家庭农场模式简图如下,请回答下列与生态工程有关的问题:(1)农场主将种植、养殖、旅游副业(采摘、垂钓)等进行了合理优化。
还将农业废弃物和生活污水的转化、再生及资源化等综合起来,实现对能量的。
这种做法正是建立生态农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一种模式,遵循的基本技是和。
(2)由于果树与幼苗之间空间很大,农场主将甘薯、油菜在果园中。
打落菜籽以后,农场把这些油菜秸秆置还果园地,覆盖在果树的根部上,又把榨油以后的菜籽饼施入果园,保持,提高水果的品质,求得最大化的生态效益和。
该生态农场能生产出无公害水果的原因是减少了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解析】:(1)该生态农业可以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这种做法遵循的基本技术是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和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技术。
(2)由于果树与幼苗之间空间很大,可以将甘薯和油菜套种在果园中,提高对光能等资源的利用率。
打落菜籽以后,把油菜秸秆置还果园地,覆盖在果树的根部上,又把榨油以后的菜籽饼施入果园,保持土壤的肥力,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提高水果的品质,还可以获得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有机园艺间作套种与混作的原理
有机园艺间作套种与混作的原理一、作物生长特性的差异每种作物的形态、生长周期、所利用的营养空间皆不同,将不同的作物有机地组合一起,不仅不会浪费环境资源还有利于作物生长和产量与品质的提高。
例如芹菜与韭菜,因它们形态不同,间作时韭菜可一直享有充足的阳光而笔直的向上生长,不受芹菜影响;不断草与菜豆根群生长深度互异,所以间作时,彼此从不同的土层中吸取营养来生长,不会产生养分竞争;莴苣与羊角豆间作时,因羊角豆生长较慢,所以可先让莴苣有充分的空间生长,当它收获后,羊角豆正好接着利用空间来成长,而达到充分利用空间的目的;而金莲花与甘蓝、胡瓜、西红柿、胡萝卜、果树等间作时,可促进各种主作物的生长;另外,深根作物与浅根作物一起栽植时,也可将深层土壤中的养分吸至表层土壤中来供浅根作物利用。
表6.5 可用于间作或混作的有益植物。
二、驱避和诱引昆虫在自然界中,有些植物本身会发散出强烈的香辛气味,使得昆虫或线虫不敢靠近,有驱避效果,譬如大蒜、除虫菊、薄荷、雏菊、万寿菊、香草、艾菊等。
将这类植物与其它作物间作或混作时,可以驱避病虫害。
例如,万寿菊、孔雀草根部会分泌抑制北方根腐线虫的物质,芸苔属作物根部会分泌橄榄油中和酸性土壤而抑制线虫繁殖,它们与其它作物间作时,有防治线虫的功效。
另外,大蒜、韭菜、洋葱的气味对果树的害虫亦有驱避效果;红洋葱种于桃树旁,可使周围的藓苔生长减少,而种于苹果树旁,则可防治蚜虫的为害;油菜和大蒜间种,可以防治蚜虫。
洋葱苗点植于蔬菜行间、花丛间可使害虫大幅度减少,香草、艾菊等香辛作物也可驱避害虫。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植物一起生长时,可利用副作物来诱引主作物的害虫寄生,使之分散主作物的昆虫为害,或者以害虫天敌的食源植物做为副作物,来增加天敌族群数量,以减低害虫的为害程度。
例如,在棉花田旁种植苜蓿可减轻金龟子的为害;大豆田边种植百日草、白玫瑰、万寿菊时,可吸引豆金龟子停留而减少大豆的损失;反之,因豆金龟子喜食大豆,则可牺牲大豆,将其作为一种副作物而吸引甘蓝、胡萝卜、花椰菜、莴苣、洋葱、香芹菜、碗豆、马铃薯、蕉菁等主作物的豆金龟子。
园艺植物轮作、间
连作是指一年内或连续几年内,在同一 田地上种植同一植物的种植方式。
• 连作有一定好处:可以充分利用同一地块 的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可大量种植较 高经济效益的植物,没有到茬的麻烦;产 品单一管理简单。缺点:许多植物不能连 作,连作时病虫害加重、土壤理化性状及 土壤肥力退化,土壤会偏缺营养元素,会 造成植物营养毒素积累。也就是造成连作 障碍。尤其是温室、塑料大棚中。
间作是指同一田地里按一定次序同时种植两 种或几种植物,一种为主栽植物,另外一种 或几种间栽植物的种植制度。它的好处是能 充分利用空间、光照、良好的生态条件,取 得良好经济效益。但是管理要复杂,需要更 多的认识植物的特点和植物之间相互影响的 特点。园艺生长中有很多著名的间作关系在 书上P53。
套作 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 、 行或畦间播种
或栽植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混作 也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按 一定比例混合种在同一块田地上的种植方式。多不 分行,或在同行内混播或在株间点播。 立体种植 也可以理解成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等多方 面种植(养殖)条件来实现优质、高产、高效、节 能、环保的农业种养模式,典型的例子应该就是中 国传统的“四位一体”的庭院农业模型(例如:将 鸡、猪、沼、等生物组分整合成一个生态微循环系 统)。
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 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是 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生物学措施。有利于均 衡利用土壤养分和防治病、虫、草害;能有效 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中国 实行轮作历史悠久。旱地多采用以禾谷类作物 为主或禾谷类作物、经济作物与豆类、绿肥作 物轮换;稻田的水稻与旱作物轮换。在我们书 上P51页有我们的轮作的茬口安排的设计、实例。 以及轮作、连作病虫害等的调查。
药用植物间作、混作、套作的技术原理
药用植物间作、混作、套作的技术原理间作、混作、套作时,不同植物之间存在着相互排斥、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必须搭配好植物种类,确定适宜的配置方式,运用合理的田间管理技术等手段,以解决好植物之间的多种矛盾。
1.合理搭配植物种类利用植物形态特征,生理生态特性之间的差异,将它们间、混、套作在一起构成合理的复合群体,使它们互补互利,减少竞争。
农民有“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一深一浅”、“一圆一尖”、“一阴一阳”等经验。
“一高一矮”是指株型方面,可选择高秆与矮秆植物的搭配,如玉米与麦冬间作、套作;“一胖一瘦”是指株形肥大松散、枝叶茂盛、叶片向水平方向发展的植物与株形细瘦紧凑、枝叶向纵向发展的植物搭配,如果树与小葱、高粱与马铃薯;“一深一浅”指的是深根与浅根植物的搭配,如天南星、半夏、贝母只能吸收土壤表层营养,而棉花、黄芪、丹参、红花等则可吸收深层养分;“一圆一尖”指的是圆叶(豆类、棉花)和尖叶(多为禾本科)植物搭配;“一阳一阴”是指喜阴植物和喜阳植物的搭配,如玉米和黄连间作;“一长一短”、“一早一晚”指植物生长期长短要前后交错,如小麦套玉米或棉花。
植物的种类很多,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元素种类有较大差异,如豆科植物对钙、磷需求量多,而根及地下茎类吸收钾较多,叶类和全草类需要氮肥量大,把它们搭配起来,合理间作、混作、套作,既可合理利用土地,又能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2.建立合理的田间配置间作、混作、套作时,为了尽可能地满足不同植物生长发育的要求,解决好争光、争肥、争水等矛盾,还需注意安排好密度和复合群体,这是争取增产的关键措施。
合理的密度和群体结构,依靠妥善处理所种植物的配置方式和比例来实现。
(1)所种的植物要有主副之分:原则上以主栽植物为主,在主栽植物增产或不减产、少减产的情况下,增收副栽植物。
主栽植物行株距不变,副栽植物根据地力可多可少;主栽植物应占有较大的播种面积,其密度可接近单作时密度,副栽植物占较小比例,密度小于单作,这样做既可协调好同一植物个体间矛盾,又能协调不同植物之间的矛盾,减少个体之间、群体之间的竞争。
单作、间作、套作、混作、连作的区别
单作、间作、套作、混作、连作的区别这些都是专业术语。
间作:在一块地上,同时期按一定行数的比例间隔种植两种以上的作物,这种栽培方式叫间种。
间种的两种生物共同生长期长。
间种往往是高棵作物与矮棵作物间种,如玉米间种大豆或蔬菜。
实行间种对高作物可以密植,充分利用边际效应获得高产,矮作物受影响较小,就总体来说由于通风透光好,可充分利用光能和CO2,能提高20%左右的产量。
其中高作物行数越少,矮作物的行数越多,间种效果越好。
套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在其生活周期中的一部分时间同时生长在田间,即在前季作物成熟前就播下另一季作物。
混作: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按一定比例混合种在同一块田地上的种植方式。
多不分行,或在同行内混播或在株间点播。
混作通过不同作物的恰当组合,可提高光能和土地的利用率,在选用耐旱涝、耐瘠薄、抗性强的作物组合时,还能减轻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达到稳产保收。
它在中国大约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以北方旱地粮食和油料作物生产应用较多,如小麦与豌豆混作、高粱与黑豆混作、大豆与芝麻混作、棉花与芝麻或豆类混作等。
但由于混作会造成作物群体内部互相争夺光照和水、肥的矛盾,而且田间管理不便,不适合高产栽培的要求,故采用这种种植方式的面积近年已逐渐减少。
连作:一年内或连年在同一块田地上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在一定条件下采用连作,有利于充分利用一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大量种植生态上适应且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作物。
生产者通过连续种植,也较易掌握某一特定作物的栽培技术。
但连作往往会造成多种弊害:①加重对作物有专一性危害的病原微生物、害虫和寄生性、伴生性杂草的滋生繁殖。
如马铃薯的黑痣病、蚕豆的根腐病、西瓜的蔓割病以及花生线虫、大豆菟丝子、向日葵列当、稗草等的滋生都和连作有关;②影响土壤的理、化性状,使肥效降低;③加速消耗某些营养元素,形成养分偏失;④土壤中不断累积某些有毒的根系分泌物,引起连作作物的自身“中毒”等。
间作套种防治害虫的生态学机理
间作套种防治害虫的生态学机理
间作套种是一种有效的生态防治害虫的方法,其机理主要是通过植物间的互惠作用,利用植物之间的化学成分和气味来吸引天敌,从而控制害虫的数量。
具体来说,间作套种可以有以下几种机理:
1. 植物间的化学成分作用:植物会释放出具有香味或特殊成分的气体来吸引天敌,这些化学成分可以是挥发性的化合物,也可以是植物内部的物质。
例如,豌豆和甜菜等植物会释放出特殊成分来吸引天敌,从而控制害虫的数量。
2. 植物间的物理作用:植物之间的结构和形态也会影响天敌的生长和繁殖。
例如,一些植物的花朵和根部会吸引寄生性天敌,从而控制害虫的数量。
3. 植物间的时间作用:植物的生长周期不同,会吸引不同类型的天敌。
例如,一些植物在春季会吸引蜜蜂等天敌,而在夏季则会吸引蝉和蚂蚱等天敌,从而控制害虫的数量。
4. 天敌的互惠作用:在间作套种中,不同的植物之间也会存在着互惠作用,例如,某些植物会提供蜜露和花蜜等营养物质来吸引天敌,而天敌也会为植物提供授粉服务和保护。
总之,间作套种可以通过植物之间的互惠作用来吸引天敌和控制害虫的数量,从而实现生态防治害虫的目的。
- 1 -。
间作套种防治害虫的生态学机理
间作套种防治害虫的生态学机理
间作套种是一种种植技术,旨在通过种植两种或以上不同的作物,以降低害虫的数量和损害。
这种生态学方法的机理是多方面的。
首先,间作套种可以改变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增加生物多样性,使环境更加复杂。
这会导致更多的天敌和寄生虫的出现,从而产生天敌效应,减少害虫数量。
其次,间作套种可以通过改变植物化学合成物质的产生和释放,改变植物-害虫-天敌互动。
例如,某些作物可以释放出挥发性化合物来吸引天敌,或者产生特定的化学成分来抑制害虫,从而减少害虫数量。
此外,间作套种还可以改变土壤环境和作物生长条件,增加作物的养分和水分吸收能力,提高抗病能力,进而降低害虫的繁殖和扩散。
总之,间作套种是一种生态学方法,通过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植物-害虫-天敌互动和土壤环境和作物生长条件,降低害虫数量和损害。
这种方法对减少农药的使用,增加农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 1 -。
间作套种什么意思 棚室蔬菜较好的间作套作形式
间作套种什么意思棚室蔬菜较好的间作套作形式间作套种什么意思呢?间作套种也可称为立体农业,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占地的宽窄比例种植不同种类的农作物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今天我们列举几种棚室蔬菜较好的间作套作形式。
一、间作套种什么意思两种或两种以上农作物同时隔行、隔畦或隔株有规律地栽培在同一棚室内叫间作。
在某种农作物栽培之前或栽培后期隔行、隔畦或隔株栽培在同一棚室里,共生期较短者称其为套作。
其实间作与套作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争取充分利用阳光、地力、空间和时间的高产高效栽培措施。
但又不是任何间作、套作都能高产高效。
在栽培方面要注意选择适宜播种和定植期,适当扩大行距和缩小株距,用合理的整枝、吊秧、施肥和灌水技术,并注意副作及时罢园,尽量减少两种或两种以上农作物之间的矛盾,发扬其互助互利的一面。
二、棚室蔬菜较好的间作套作形式棚室蔬菜较好的间作、套作形式举例如下:1、主副行间作大棚和日光温室黄瓜可以主副行间作,在75~85厘米宽的高畦上同时定植两行,畦上行距45厘米,主行株距18厘米,副行株距36厘米,当副行结3-4个瓜时摘心,副行收完瓜拔秧,能明显增加早期产量和产值,又不妨碍主行生长和结瓜;棚室番茄采取高秧品种与矮秧品种隔行间作,也互不影响,还有利通风透光,但矮秧品种株距要小些,以密保产。
2、春黄瓜与辣椒间作大棚春黄瓜与辣椒间作在辽宁南部很成功。
在两行黄瓜中间同时定植一行辣椒,前期重点管理黄瓜,在黄瓜拔秧后加强辣椒的肥水管理,一直栽培到秋季,辣椒能形成两个产量高峰。
3、日光温室韭菜与黄瓜套作冬茬韭菜割第二刀后,即春节前后,按春黄瓜株行距在韭菜行间定植黄瓜苗,两者共生20天左右,收完三刀韭菜刨掉韭根,既能收三刀韭菜又不影响春黄瓜生育。
4、日光温室果菜套作绿叶菜日光温室春季果菜定植前,在畦沟或垄沟里条播或撒播小白菜、茼蒿或小茴香等生长速度快的绿叶菜。
在黄瓜刚开园、番茄等开始坐果时采收绿叶菜,能增加栽培效益。
作物套种的原理
作物套种的原理作物套种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通过在不同的时间点上种植不同的作物,使得土地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土地的利用效率。
其原理主要包括养分利用互补、生态系统稳定和传染病和害虫的控制。
首先,作物套种利用了不同作物对养分的利用互补效应。
不同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需求不同,有些作物如豆类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氮气并通过根瘤菌固氮,而其他作物如玉米、小麦则对土壤中的氮素需求较高。
因此,在套种中将豆类与玉米或小麦相结合,豆类可以为后者提供额外的氮素,促进后者的生长,同时减少氮肥的使用。
此外,不同作物对其他养分如磷、钾等的需求也各不相同,通过套种可以使养分的利用更加高效,减少营养供给过剩或不足的问题,提高土壤的肥力。
其次,作物套种还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
在套种中,通过灌溉和收割的时间安排,可以使土壤中的水分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例如,早熟作物与晚熟作物的套种,能够使灌溉系统在一年中得到更好的利用,防止土壤干旱或湿润过度。
此外,不同作物的根系结构不同,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减少土壤侵蚀。
例如,长根作物如红薯、胡萝卜等的套种,可以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此外,作物套种还能够控制传染病和害虫的发生。
同一作物连续种植于同一块土地上容易导致土壤中的病虫害累积,增加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而作物套种可以打破害虫和病原体的生物链,降低害虫和病害的发生几率。
例如,红薯与白菜的套种可以有效地控制红薯象甲等害虫的繁衍,因为红薯象甲在红薯和白菜之间的生命周期不同,从而减少病虫害对白菜的侵袭。
在实践中,作物套种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和种植方式来实现,如间作、轮作和复种等。
间作是指将两个或多个作物同时种植在同一块土地上,作物之间的间隔根据作物的需求和生长情况来确定;轮作是指将不同作物在不同时间点上依次种植在同一块土地上,以实现连续的土地利用;复种是指在主要作物之间种植一些次要作物,如在茄子地里套种白菜或辣椒等。
农作物间套种技术
农作物间套种技术农作物间套种技术农作物间套种指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复合种植在耕地上的方式,与这种种植方式有关的种植方式还有单作,立体种植和立体种养等。
1、间作套作的概念(1)间作在一个生长季内,在同一块田地上分行或分带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其特点是群体是结构复杂,个体之间既有种内关系,又有种间关系,种管、收也不方便。
(2)套作也称套种、串种,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套作与间作都有两种作物的共生期,前者的共生期只占全生育期的小部分,后者的共生期占全生育期的大部分或几乎全部。
套作先用生长季节不同的两种作物,一前一后结合在一起,两者互补,使田间始终保持一定的叶面积指数,充分利用光能、空间和时间,提高全年总产量。
2、间套作的效益原理间套作人工复合群体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效的作用,其原理在于种间互补和竞争,主要表现为空间互补、时间互补、养分互补、水分互补和生物间互补等。
3、间套作技术要点(1)选择适宜的作物和品种选择间套作的作物及其品种,首先,要求它们对大范围的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在共处期间要大体相同。
如水稻花生,甘薯等对水分条件的要求不同,它们之间就不能实行间套作。
其次,要求作物形态特征和生育特征要相互适应,以利于互补地利用环境。
例如,植株高度要高低搭配,株型要紧凑与松散对应,叶子要大小尖圆互补,根系要深浅疏密结合,生育期要长短前后交错,喜光与耐阴结合。
最后,要求作物搭配形成的组合具有高于单作的经济效益。
(2)建立合理的田间配置合理的田间配置有利于解决作物之间及种内的各种矛盾。
(3)作物生长发育调控技术在间套作情况下,虽然合理安排了田间结构,但它们之间仍然有争光、争肥、争水的矛盾。
为了使间套作达到高产高效,在栽培技术上应做到:①适时播种,保证全苗,促苗早发;②适当增施肥料,合理施肥,在共生期间要早间苗,早补苗,早追肥,早除草,早治虫;③施用生长调节剂,控制高层作物生长,促进低层作物生长,协调各作物正常生长发育;④及时综合防治病虫;⑤早熟早收。
西瓜套种栽培(1)间作套种的原理和原则
西瓜套种栽培(1)间作套种的原理和原则一、间作套种的原理农作物的二、三茬连作,生长季节受到限制,光照、温度不足时,采用间作套种可有效地补充连作积温之不足,提高复种指数,即有效解决西瓜与粮(棉、油、菜)争地的矛盾,还能充分利用不同时间与空间的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增加了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
科学的间套作,是合理的科学互补栽培。
首先是合理利用西瓜生长的时间和空间,间套作物间影响较小,有时还能相互促进。
如麦、瓜套种,麦株在早春为西瓜御寒防风,有利于促进西瓜的前期生长,而西瓜则为麦类作物改善光照条件,促进了后期生长和边行优势的发挥。
其次是提高光照资源的利用率。
西瓜与高杆的玉米、棉花套种,高矮相间,变单一群体为复合群体、平面采光为立体采光,可提高光能利用率和田间通风条件。
第三,促进轮作倒茬,减少西瓜枯萎病、线虫病危害,如瓜、蒜套作。
同时由于耕作次数增多,减少了田间杂草和其它病虫害的发生。
二、间作套种的原则1、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土壤等自然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注意增施有机肥料,实行秸杆还田,改良土壤结构,培养土壤肥力。
应避免不施或少施有机肥料,仅靠化肥增产的掠夺式做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充分利用西瓜前期生长比较缓慢,苗期较长(50天左右),茎蔓匍匐生长需要较大行距等情况。
苗期可与前套作物共生,前套越冬作物或早春作物对西瓜苗期生长无大影响,而且具有一定防风增温的促苗效应,但西瓜不宜过早种植,以缩短共生期。
3、由于西瓜的全生育期较短(100天左右),一般7月中旬采收后,尚有有效生长季节可以利用。
同时,西瓜的行株距大,在后期于西瓜行间或株间插播套种一些适宜的夏秋作物,把后套夏秋作物生长比较缓慢的幼苗期,配置在西瓜营养生长逐渐减弱而果实发育迅速的生育中后期。
这样,后套作物对西瓜影响不大,可以确保西瓜果实正常发育成熟。
4、搞好间套作的关键是处理好共生期间套作物间的生育矛盾。
混作的增产原理
混作的增产原理混作的增产原理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通过种植两种或更多种不同植物混合种植,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作物生产方式。
混作的增产原理是多样化农田生态系统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减少农业生产中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式。
混作的增产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提高土壤的肥力。
通过混作可以提高土壤中多种营养物质的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提高土壤肥力。
不同作物根系结构和生长方式不同,可以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蓄水性,改善土壤结构,从而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另外,不同植物的根系可以释放出不同的有机酸和植物激素,对土壤酸碱度和微生物活性起到调节作用,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和富集养分。
其次是防治病虫害。
混作可以减少单一种植作物田间面积的放大小,降低病虫害传播的速度和范围。
同时,混作可以改变作物生长环境,打乱害虫和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周期,降低害虫和病原体对单一作物的侵害。
另外,某些植物具有特异性化合物,可以抑制土壤传播的病原体和害虫的生长繁殖,起到一定的生物防治作用。
因此,混作可以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和食品残留物。
此外,混作还可以提高农田的光合作用效率。
不同植物对光的吸收和利用方式也不同,混作可以提高农田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作物光合产物的累积。
同时,不同植物株高和叶片颜色的差异可以增加农田的光合有效面积,提高光合作用的数量级。
混作还可以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混作可以提高农田的植物多样性,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可以提高农田生态系统对外界环境变化的稳定性,减少外界环境变化对农田的不利影响。
同时,不同植物之间可以相互协调生长,形成氮肥和有机物质的互补关系,提高农田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效率。
在混作增产的过程中,还需要科学进行植物搭配和种植密度的选择,合理设计农田结构和配套栽培技术。
植物搭配应该根据作物之间的生长习性、氮磷钾需求和病虫防治特性进行组合,形成互补的优势效应。
利用种间关系防治虫害的方法
利用种间关系防治虫害的方法,一种是通过间作套种,另一种是通过混种。
间作套种是指在一幅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占地的宽窄比例种植不同种类的农作物,间作套种能够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同时也有利于防治病虫害。
比如在棉花地里种植小麦,小麦的屏障作用可以防止棉蚜的入侵,同时小麦和棉花之间的天敌也可以相互利用,进一步抑制了害虫的发生。
混种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混合种植。
混种可以增加作物的多样性,有利于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比如在棉花或油菜地里种植大蒜,大蒜挥发出来的大蒜素可以驱赶蚜虫,从而减轻棉花或油菜的虫害。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农业专家或查阅农业类书籍。
套、轮作技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套、轮作技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套、轮作技术是一种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种植管理方式。
它通过合理的安排和轮换不同作物的种植,以达到提高土壤质量、增加作物产量、减少病虫害发生的目的。
套作技术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它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套作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在不同季节种植不同的作物,实现土壤的因地制宜和寄生虫的生命周期控制。
在种植不同类型的作物时,它们的生长特点和养分需求也有所不同,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土壤,避免土壤贫瘠和疾病传播。
同时,套作技术还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护。
套作技术具有多种优点和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其次,套作技术可以减少农作物间的竞争,使土壤的养分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此外,套作技术还可以提高土壤的抗逆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风险。
对于套作技术的实施和管理,需要合理设计轮作方案,选择合适的作物组合和种植顺序,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套作技术的效益。
同时,农民还需要注意土壤养分的补充和调整,合理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避免化肥滥施。
此外,定期监测和评估作物生长状态和土壤质量,及时调整种植方案和管理策略,以保持套作技术的良好效果。
总之,套、轮作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农业生产管理模式,它能够提高土壤质量、增加作物产量、减少病虫害发生。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套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然而,在实施套作技术时,我们也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套作技术的效果和管理水平。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组织和呈现套、轮作技术的相关内容:1. 引言:首先对套、轮作技术进行概述,介绍其定义、原理和应用的背景,引发读者对该技术的兴趣和了解。
2. 正文:2.1 套、轮作技术的定义和原理:详细解释套、轮作技术的含义和原理,包括作物种植顺序和间隔时间的设置等关键要素。
间作套种的农业功效及常见作物间作套种技术粮油
间作套种的农业功效及常见作物间作套种技术粮油一、间作和套种的区别间作和套种,虽然都是使用同一块地按照一定的行距、株距和占地大小比例进行多样化种植,但二者却是两种不同的种植方法:1、所谓间作,就是在同一时间内,根据一定的行数比例在地中间隔种植两种及以上的不同作物种类,间作的不同作物共同生长期较长,一般占整个生育期的一半以上。
2、所谓套种,是在前种作物生长后期的逐行间再次种植新一种作物的种植方法,套种的作物共同生长的生育期很短,一般不超过整个生育期的一半。
3、间作套种是我国一代一代农民经过种植实践总结,给我们流传下来的宝贵传统种植经验,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适合间种套作的作物品类,很多作物间作套种具有十分突出的增产增收效果。
二、作物间作套种的五大农业功效1、通过间作套种,可以充分利用和延长作物生长季节,达到一年多熟、一年多收的作用,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增加种植收入;同时由于间作套种株行距相对较大,能够很好的解决作物水肥相争的矛盾。
2、间作套种,可以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改善土壤中的养分结构,调节土壤盐碱酸碱度平衡,从而达到改善土壤性状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同时还能有效抑制作物重茬连作引起的病虫害发生,提高农产品的长势和品质。
3、间作套种,通过种植不同株高、不同养分需求、不同生育期的作物品类,使作物高矮成层、相间成行,不仅能******幅度的挖掘种地土地空间价值,而且能充分利用太阳光能、全面改善田间作物的通风透光条件,使边行增产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4、间作套种,会加大作物对土壤的护墒覆盖面积,一方面能减少阳光直射地表所造成的水分蒸发,具有很好的保湿抗旱效果,另一方面还会减少雨水冲刷地面所造成的表层土壤流失,具有较好的护土护墒效果,再一方面由于田间作物覆盖面积大,能够降低杂草生长所以的光照、透风条件,起到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
5、不同作物间套种植具有十分好的防治病虫害危害、促进增产的功效。
三、作物间作套种的基本原则1、株型——“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一纵一横”:①高秆作物和低秆作物搭配;②株型松散、枝叶繁茂的作物和株型紧凑、枝叶稀疏作物搭配;③枝叶横向发展的作物和枝叶纵向发展的作物搭配。
作物间套原理与技术
作物间套原理与技术1、间作套种的意义。
间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利用间作套种可以实现增产、增收、稳产保收、协调作物的争地矛盾,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商品化生产。
2、间作套种增产原理。
(1)单一群体难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作物生长的初期、中期、后期的生长状况存在动态变化,对光能利用率不同。
(2)间套复合群体合理利用了植物间的竞争与互补的关系。
植物间的正相互作用(互补关系)包括互补、偏利作用和互利共生。
植物间的负相互作用(竞争关系)为两个或多个生物争夺同一环境资源。
竞争对于充分利用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3)应用生态位理论。
充分利用空间、时间、营养等资源。
实践证明,利用其空间生态位是首位的,其他从之,是基本共性。
3、间作套种的技术。
(1)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和品种。
其原因是:生态上大同小异,生物学上互补有利,生产管理上方便容易,还要有配套品种。
高产、抗病、抗倒、早熟是理想品种。
(2)建立合理的田间配置。
其原则是:瞻前顾后、兼顾左右、便于管理、增加密度、保证产量。
共同的技术特征为:高低畦种植、分畦种植、窄行密株、增加密度、保持适宜间距。
(3)调整作物种植时间。
是解决作物竞争、发挥间套优势的有效技术。
(4)增加投入、合理运筹肥水,实行以株定量的施肥原则。
(5)采用新技术,调节作物生长。
主要是利用保护地栽培、育大苗壮苗移栽、化控等技术。
(6)综合防治病虫害。
轮作、套种、间作
在一块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占地的宽窄比例种植几种庄稼,叫间作套种。
一般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的叫间作,不同时期播种的叫套种。
间作套种是我国农民的传统经验,是农业上的一项增产措施。
间作套种能够合理配置作物群体,使作物高矮成层,相间成行,有利于改善作物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发挥边行优势的增产作用。
据在7尺带间套田调查,小麦(丰产3号)边行和内行,每亩穗数分别为27万和24.3万,穗粒数36个和26.5个,千粒重43.2克和41克,亩产804斤和528斤。
边行比内行每亩多2.7万穗,每穗多9.5粒,千粒重高2.2克,亩产高出276斤,增产51.1%。
同时,间套后,调整了田间结构,变单作顶部平面用光为分层、分时交替用光,提高了光能利用效率。
间作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由间作形成的作物复合群体可增加对阳光的截取与吸收,减少光能的浪费;同时,两种作物间作还可产生互补作用,如宽窄行间作或带状间作中的高杆作物有一定的边行优势、豆科与禾本科间作有利于补充土壤氮元素的消耗等。
但间作时不同作物之间也常存在着对阳光、水分、养分等的激烈竞争。
因此对株型高矮不一、生育期长短稍有参差的作物进行合理搭配和在田间配置宽窄不等的种植行距,有助于提高间作效果。
当前的趋势是旱地、低产地、用人畜力耕作的田地及豆科、禾本科作物应用间作较多。
与间作相反,在一块土地上只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称为单作,其优点是便于种植和管理,便于田间作业的机械化。
世界上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多数作物以实行单作为主。
中国盛行间、套作,但单作仍占较大比重。
轮作的作用有利于防治病、虫、草害作物的许多病害如烟草的黑胫病、蚕豆根腐病、甜菜褐斑病、西瓜蔓割病等都通过土壤侵染。
如将感病的寄主作物与非寄主作物实行轮作,便可消灭或减少这种病菌在土壤中的数量,减轻病害。
对为害作物根部的线虫,轮种不感虫的作物后,可使其在土壤中的虫卵减少,减轻危害。
合理的轮作也是综合防除杂草的重要途径,因不同作物栽培过程中所运用的不同农业措施,对田间杂草有不同的抑制和防除作用。
间作、轮作、套种
轮作、间作和套作
• 2.间作:
•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 同一块田地上同时或同季节成行或成带地 相间种植方式。即一行A一行B,通常将高 和喜阳植物与矮的喜荫植物间种。间作与 单作相比:是人工复合群体,个体间既有 种内关系,又有种间关系。
轮作、间作和套作
• 3.套作:
• 在同一块土地上一个完整的生长期间只种植一种作 物的种植方式。
轮作、间作和套作
• 混作:
• 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时或同季在田间缺乏规则排 列地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 间混套作效益原理:
• (1)立体而充分利用空间,提高种植密度,增加 叶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
• (2)立体而合理地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 • (3)增加抗逆能力,稳产保收。 • (4)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延长光合时间。
自由扩散常见的物质:
• ①气体:CO2\O2 • ②脂质类:甘油,脂肪酸(相似相容) • ③小分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 同一块田地上于前季作物的生育后期在其株行间播 种或移栽后一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在前一茬作物即 将收割沿未收割之前将后一茬作物种入前茬的行间 株间。如在棉花尚未收完前种入豌豆,还可利用棉 花秆作豌豆的支架。 间作和套作的区别:共生期长 短不同、两种作物生长季节不同、提高光能利用率 途径不同。
• 单作:
农作物合理间作套种或混种粮油栽培技术
农作物合理间作、套种或混种粮油栽培技术研究和实践证明,把某些作物通过间作、套种或混种等形式合理搭配种植,往往可以控制或减轻某些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收到“不施农药,胜施农药”的效果。
1.麦棉套种这种配植方法对控制棉花苗期蚜虫十分有利。
麦套棉由于小麦的屏障作用,不仅直接影响棉蚜迁入,而且棉田温度要比单作田低l℃左右,再加上麦行天敌的作用,苗蚜不用施药防治即可控制为害。
2.麦烟套作由于麦株能阻碍烟蚜迁飞降落,再加上麦田七星瓢虫等天敌的作用,可以有效控制烟蚜的为害。
另据陕西省农林科学院特用作物研究所报道,单作田发生烟草花叶病,病株率高达62.7%,而套作田仅5%。
3.棉花绿豆间作五六月份,单作田棉棵小,不利于天敌隐蔽、栖息;间作田绿豆发棵快,田间小气候有利于天敌生存、繁衍,而豆蚜又是天敌的好食料,所以天敌量增加,棉花害虫减轻,一般可少防治l~2遍。
4.棉田间种油菜在棉田每隔8~10行棉花播种1行甘蓝型油菜,利用油菜生长快、枝叶繁茂、菜蚜发生早等特点,招引天敌定居、繁殖;棉蚜发生后,油菜上的天敌自动向附近棉苗转移,可以有效地控制或减轻棉蚜、棉铃虫的发生和为害。
5.棉田间种玉米在棉田每隔10米穴播l行玉米 (每亩50~60墩,每墩2~3株),可以有效地改善棉田生态结构,诱集棉铃虫、玉米螟产卵,从而减少棉苗上的落卵量。
6.棉花或油菜间种大蒜大蒜挥发出来的大蒜素具有辛辣气味,可使为害棉花或油菜的蚜虫“退避三舍”;同时,棉花上二代棉铃虫的发生也明显减轻。
据在棉花上调查,间种田6月10日前棉苗未卷叶,苗蚜没用防治,而同样条件的单作田苗蚜防治2次,最高卷叶株率仍达25%~28%;间种田二代棉铃虫百株仅有卵12粒,而单作田百株卵量都在500粒以上。
7.大豆或花生间种蓖麻在大豆或花生地里、地边均匀地点种200~300株蓖麻,可使到豆田、花生田产卵的金龟甲取食蓖麻叶后中毒死亡,其效果不亚于施用化学农药。
据试验,在花生地里每亩均匀地种植350~400株蓖麻,每株蓖麻平均可毒死4~5头金龟甲,使虫口减退90%左右,花生虫果率降至5%以下,增产10%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园艺间作套种与混作的原理
一、作物生长特性的差异
每种作物的形态、生长周期、所利用的营养空间皆不同,将不同的作物有机地组合一起,不仅不会浪费环境资源还有利于作物生长和产量与品质的提高。
例如芹菜与韭菜,因它们形态不同,间作时韭菜可一直享有充足的阳光而笔直的向上生长,不受芹菜影响;不断草与菜豆根群生长深度互异,所以间作时,彼此从不同的土层中吸取营养来生长,不会产生养分竞争;莴苣与羊角豆间作时,因羊角豆生长较慢,所以可先让莴苣有充分的空间生长,当它收获后,羊角豆正好接着利用空间来成长,而达到充分利用空间的目的;而金莲花与甘蓝、胡瓜、西红柿、胡萝卜、果树等间作时,可促进各种主作物的生长;另外,深根作物与浅根作物一起栽植时,也可将深层土壤中的养分吸至表层土壤中来供浅根作物利用。
表6.5 可用于间作或混作的有益植物。
二、驱避和诱引昆虫
在自然界中,有些植物本身会发散出强烈的香辛气味,使得昆虫或线虫不敢靠近,有驱避效果,譬如大蒜、除虫菊、薄荷、雏菊、万寿菊、香草、艾菊等。
将这类植物与其它作物间作或混作时,可以驱避病虫害。
例如,万寿菊、孔雀草根部会分泌抑制北方根腐线虫的物质,芸苔属作物根部会分泌橄榄油中和酸性土壤而抑制线虫繁殖,它们与其它作物间作时,有防治线虫的功效。
另外,大蒜、韭菜、洋葱的气味对果树的害虫亦有驱避效果;红洋葱种于桃树旁,可使周围的藓苔生长减少,而种于苹果树旁,则可防治蚜虫的为害;油菜和大蒜间种,可以防治蚜虫。
洋葱苗点植于蔬菜行间、花丛间可使害虫大幅度减少,香草、艾菊等香辛作物也可驱避害虫。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植物一起生长时,可利用副作物来诱引主作物的害虫寄生,使之分散主作物的昆虫为害,或者以害虫天敌的食源植物做为副作物,来增加天敌族群数量,以减低害虫的为害程度。
例如,在棉花田旁种植苜蓿可减轻金龟子的为害;大豆田边种植百日草、白玫瑰、万寿菊时,可吸引豆金龟子停留而减少大豆的损失;反之,因豆金龟子喜食大豆,则可牺牲大豆,将其作为一种副作物而吸引甘蓝、胡萝卜、花椰菜、莴苣、洋葱、香芹菜、碗豆、马铃薯、蕉菁等主作物的豆金龟子。
种植金莲花可将果树等主作物的蚜虫吸引,向日葵可吸引桃果实害虫桃蛀螟,这样用诱引作物将主作物的害虫齐集于副作物上时,施放益虫天敌或用人工将害虫集中消灭。
三、植物相生相克
植物相生相克指某些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能产生某些生物化学物质,
并释放到环境中去,从而对周围其他生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抑制或某些有益作用,在生态学上也称异株克生。
异株克生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某些植物通过根分泌的有机化合物对其他植物产生影响。
如松根分泌的一种激素可抑制桦木的生长,接骨木根系的分泌物可对大叶钻天杨的生长也有抑制作用。
有人还发现,在前茬为毛白杨的育苗地上播种的杏树幼苗,不仅生长量降低,还有部分苗木枯萎死亡,而合欢和澳大利亚桃金娘具有浓郁香味的根则对豌豆和蚕豆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树木的地上部分也能分泌出有机化合物,黑核桃的叶子含有胡桃醌,可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苹果、梨能从果实、枝叶中游离出气态乙烯;对周围植物产生多方面影响,如枯萎、提早落叶,促进果实成熟等。
树木凋落物的分解产物,同样能对其他植物产生影响。
云杉、松树下的凋落物会抑制其本身种子的萌发和幼苗、幼树的生长,但栎树、椴树的落叶分解产生的腐殖质,则有利于其它森林植物种子的萌发。
利用植物的相生相克作用可以指导合理间作套种与混栽。
如松与赤杨,锦鸡儿与松树、杨树种在一起有良好的作用。
当年秋播毛苕子,翌年春夏可覆盖果园裸地,杂草几乎不长。
洋葱和胡萝发出的气味可相互驱逐害虫;大豆喜欢和蓖麻相处,蓖麻散发出的味道使危害大豆的金龟子望而生畏;玉米和豌豆间作,豌豆喜阴湿,玉米忌裸根,二者共存能生长健壮,互相得益;葡萄园里种上紫罗兰,彼此能够“友好共存”,结出的葡萄香味浓且甜。
各种作物都能分泌某些特殊物质,这些特殊物质对某些病虫具有一定的防治和驱避作用。
掌握各类作物分泌物的特性,通过合理搭配、间套,利用其互补作用能够达到防病驱虫的目的。
例如,番茄和韭菜混种,对番茄根腐病可"无病防病,有病治病";大白菜与韭菜间作,能防治白菜根腐病;油菜和大蒜间种,可以防治蚜虫;土豆和大蒜间种,可以抑制土豆晚疫病的蔓延;玉米间作白菜,可以减少白菜的软腐病和霜霉病;豌豆地里套种洋葱,洋葱的分泌物可防治豌豆的黑粉病;萝卜与草决明混种,在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时,可防治萝卜根结线虫病;菠菜与莴苣间作可减轻病虫害;葱与胡萝卜相邻栽培,它们各自散发出的气味可以相互驱逐害虫,互利共生;卷心菜与莴苣间作,可避免莱粉蝶在菜心上产卵;甘蓝与番茄或莴苣间作,可使多种甘蓝害虫避而远之;葱蒜类同蔬菜等作物间作、混作或轮作,均能有效地阻止病原菌的繁殖及降低土壤中已有病原菌的密度,达
到土壤消毒、防治多种蔬菜病害的目的。
按照植物的相生相克关系,有些作物就不宜搭配在一起。
如在土豆旁边种西红柿、黄瓜或南瓜的话,土豆就容易得晚疫病;黄瓜和西红柿种一起的话,两样都会减产,因为它们各自分泌出的分泌物质,互相产生不良的影响,而且黄瓜和西红柿均容易发生蚜虫,一旦一方遭受虫害,另一方便很快受到侵害。
此外,黄瓜和西红柿在生长中所需的温度不同,在管理上往往顾此失彼,导致效益降低。
芹菜和蓖麻不宜间种,因为蓖麻下面的叶子会受芹菜分泌物影响而枯死。
芹菜和甘蓝也不宜种在一起,互相干扰,甚至杀死对方。
卷心菜与芥菜种在一起会“两败俱伤”;水仙和铃兰长在一起则会“同归于尽”;白花草木樨若与小麦、玉米、向日葵种在一起,前者会把小麦、玉米、向日葵等作物打得“一败涂地”;还有甘蓝与芹菜,荞麦与玉米,高粱与芝麻等也都是冤家对头,不能共处;芹菜散发的气味对梅花等花卉的生长十分有害。
松与接骨木、榆树与栎树、白桦与松树、柏树与桔树都具有相克现象,不能种在一起。
许多植物不能与胡桃为邻,苹果和杏相邻生长远比樱桃相邻适宜等等。
表6.6 相互促进的间套混作植物
引自:杨洪强. 2005. 有机园艺. 中国农业出版社,p.24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