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及巴洛克时期精品绘画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复兴及巴洛克时期精品绘画介绍 [素描]:文艺复兴及巴洛克时期精品绘画介绍 打印本文


文艺复兴及巴洛克时期精品绘画介绍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4448


文艺复兴是指14世纪至16世纪欧洲兴起的一个思想文化运动,在经历了封建教会势力的一千年统治后,人们开始挣脱精神上的奴役,被禁锢多年的古典文化又引起人们的重视。文艺复兴最早发端于意大利,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16世纪达到鼎盛。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乔尔乔内、提香是这个时期的领袖人物。当时各种流派风格层出不穷,大师杰作屡见不鲜,为人类文化宝库留下了无数难以超越的经典作品。



Attribué à Boccaccio Boccaccino
Vers 1466 – 1525
Portrait d’une dame
Pierre noire sur papier gris.
Acquis par l’Etat en 2004 pour le musée du Louvre, département des
Arts graphiques, RF 53007.
巴卡西奥巴卡西诺 (Boccaccio Boccaccino)
生于1466,卒于1525
女人头像
灰纸炭条作画
2004年收归国有,现藏于卢浮宫书画印刷部。


Baccio della Porta, dit FRA BARTOLOMMEO
1473 – 1517
Crucifixion avec sainte Catherine de Sienne, saint Dominique et
d’autres saints
Pierre noire, rehauts de blanc et traces de sanguine, sur papier
préparé beige.
Acquis par l’Etat en 2004 pour le musée des Beaux-Arts de Marseille.
费拉-巴尔托洛梅奥,又称巴乔-德拉-波尔塔 (Fra BARTOLOMMEO, Baccio della Porta,)
1473年生于佛罗伦萨,1517年卒于该地。
受难的耶酥与锡耶纳的圣凯瑟琳,圣多米尼克及其他圣者
炭条,以白色突出画面明亮部,赭红色粉笔在浅褐色纸上起稿。
2004年收归国有,现藏于马塞美术博物馆。


Francesco Mazzuola dit il PARMIGIANINO
1503 – 1540
La piscine de Bethseda
Plume et encre brune, lavis brun, rehauts de blanc.
Acquis par l’Etat en 2004 pour le musée des Beaux-Arts de Rennes.
帕尔米贾尼诺,又称帕尔梅森(弗朗切斯科-马卓洛)
(PARMIGIANINO, LE PARMESAN, Franceso Mazzuola)
1503年生于帕尔马,1540年卒于卡萨尔马焦雷(克雷莫纳)。
贝塞斯达的浴池
鹅毛笔,褐色墨水。褐色晕擦,以白色突出画面明亮部。
2004年收归国有,现藏于雷恩美术博物馆


Bernardino LANINO
vers 1512 – 1583
Un évangéliste assis dans un paysage boisé

Plume et encre brune, lavis, rehauts de gouache blanche.
Acquis par l’Etat en 2004 pour le musée du Louvre, département des
Arts graphiques, RF 53018.
贝纳迪诺-拉尼诺 (Bernardino LANINO)
约1512年生于莫塔纳(维琴嚓),1583年卒于维尔切利。
坐在树林中的福音传教者
鹅毛笔,褐色墨水,白色水粉突出画面明亮出部。
2004年收归国有,现藏于卢浮宫书画印刷部。


Paris BORDONE
1500 – 1571
?tude d’homme nu
Pierre noire et rehauts de blanc, sur papier bleu.
Acquis par l’Etat en 2004 pour les musées de la Ville de Toulouse.
帕里斯-博尔多纳 (P?ris BORDONE)
1500年生于特雷维索,1571年卒于威尼斯。
裸男习作
炭条,蓝纸上以白色突出画面明亮部。
2004年收归国有,现藏于图卢兹市博物馆


Eusebio da San Giorgio
Vers 1465/1470 – après 1539
?tude pour la tête de la Vierge Pierre noire.
Acquis par l’Etat en 2004 pour le musée du Louvre, département des
Arts graphiques, RF 53015.
塞比奥-达-圣乔治 (Eusebio da San Giorgio)
约1465年生于佩鲁贾,1539年后卒于佩鲁贾
圣母头像习作
炭条
2004年收归国有,现藏于卢浮宫书画印刷部。


Giulio Pippi, dit GIULIO ROMANO
1492/1499 – 1546
L’enlèvement d’Europe
Plume et encre brune, lavis brun.
Acquis par l’Etat en 2004 pour le palais des Beaux-Arts de Lille.
朱利奥-罗马诺,又称朱利奥-皮皮 (GIULIO ROMANO, Giulio Pippi)
1492年生于罗马,1546年卒于曼托瓦
诱拐欧罗巴
鹅毛笔褐色墨水,褐色晕擦。
2004年收归国有,现藏于里尔美术博物馆。

于2005年2月5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的法国博物馆藏品展,是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中又一盛事。文艺复兴是指14世纪至16世纪欧洲兴起的一个思想文化运动,在经历了封建教会势力的一千年统治后,人们开始挣脱精神上的奴役,被禁锢多年的古典文化又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次画展中的作品,虽非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的诸多大师,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菲尔、卡拉瓦乔、鲁本斯的传世大作。但却囊括文艺复兴时期诸位大师以及名家门一些鲜为人知的小品手稿,还有同时期一批意大利艺术家的大量从未面世的精品素描绘画,绘画题材广泛,绘画技巧高超,描绘真实,画面生动地反映了十六世纪意大

利绘画的原生态。从多种角度,多种手法的作品表现在使观赏者在回味西方古典绘画精髓的同时,更能充分领略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


该展展品共111件,均为法国政府在家乐福集团赞助下收购的意大利素描精品,这些作品将为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和马塞、图卢斯、里尔、雷恩及奥尔良六大博物馆所藏。这次展出时入藏前的巡展。据了解是家乐福文化基金用了1亿欧元的巨额资金从一金融收藏家手中所获。此次来中国展出的展品总保险估价约为1100万欧元。展品中包括诸多世界著名艺术家的素描作品,其中最高保额的有科勒乔的《圣马蒂厄与圣热罗姆》和巴卡西奥的《女人肖像》,保险估价分别为60万欧元和31.5万欧元,这些作品在西方艺术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我们提供了文艺复兴及巴洛克时期(十六和十七世纪)意大利艺术的一张丰富、连贯、均衡并极富代表性的艺术作品。


该展是第一次将这些展品原作在法国境外的公众面前集中展出,该展也是法国第一次将这么大数量的绘画原作在中国境内展示西方古典美术的精品,使中国观众对西方古典美术能直观的深入了解。此展在北京是作为世界巡展的第一站,之后将转至意大利罗马相继展出,最后将返回法国巴黎卢浮宫展出。



文艺复兴概述


文艺复兴最早是由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提出来的。有人指出,这个提法并不严密,原因是文艺复兴并不是古希腊、罗马艺术的振兴与恢复,也不仅仅局限在文学艺术的范畴之内。

14世纪下半期到16世纪末,是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人们精神解放的最重要标志是:人是万物的尺度。精神的解放引出包括科学、哲学、文艺在内的巨大历史进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正是在这种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大致可分为早期文艺复兴绘画和盛期文艺复兴绘画两个部分。

早期文艺复兴绘画兴起于意大利。对于有关新生活意义的观念来说,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理想土壤。这里产生了诸如马萨乔、勃鲁内列斯奇、多纳太罗、达·芬奇、米开朗其罗、拉斐尔等绘画巨匠及勃鲁内列斯奇的透视理论,这些人类智慧的杰出代表,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写实为宗旨的文艺复兴早期绘画,到了15世纪下半期,伴随着自然科学研究的风行,更进一步要求对客观事物作如实摹写。艺术家以科学的严谨

性来表现自己的作品,他们对透视法、人体解剖学、绘画颜料及各种技法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当时许多颇负盛名的画家工作室,同时也是自然科学研究场所,人们称这些画家为“绘画科学者”,是不无道理的。

当时,意大利的绘画以佛罗伦萨为中心。同时,在意大利中部,还有锡耶纳画派、安勃利亚画派和佩鲁贾画派,在意大利北部,也活跃着威尼斯画派、巴图亚画派和斐拉拉画派。波提切利、提香、乔尔乔内、丁托列托等,成为人类艺术史上著名的绘画大师。

值得一提的是,威尼斯画派在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地位是极其独特的。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罗马和佛罗伦萨等城市,已处于磨难之际,而整个16世纪初的威尼斯,却保持着宗教的自由和社会的祥和。这里的人们天生具有欢乐明朗的气质,他们喜欢饮酒、狂欢、享乐,以奢侈浪费而名闻遐迩,威尼斯的妇女更以酷爱修饰和自由无拘束的性格为荣。这里的一切,为绘画提供了阳光灿烂的、充分欢乐自信的、色彩艳丽的环境。威尼斯的画家们认为,只有用欢乐、狂热、激情,才能更好地描绘出他们所置身的色彩明丽而又欢乐开朗的威尼斯世界。


文艺复兴盛期绘画最为典型的标志,是乌比诺的数学结构方法与佛罗伦萨大胆精美技法的结合,这种结合产生了公认的盛期文艺复兴绘画风格。

自15世纪至16世纪,就绘画而言,尼德兰和德国已成为盛期文艺复兴的重要基地。

尼德兰,包括莱茵河、缪司河、歇尔德河下游及北海沿岸一带,即今日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部的部分地区。这一时期,随着经济迅速繁荣,尼德兰的艺术获得长足发展。从14世纪开始,尼德兰的艺术活动便和法国的联系密切起来,许多艺术家曾活跃在法国,他们受曾经在法国盛行的意大利锡耶纳画派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一时期虽然宗教绘画仍有着强大的势力,但它们的神圣已逐渐被世俗取代。这里指的不是被世俗画,而是被现实生活图景所笼罩,无论是外部特征,还是精神状态,都以现实生活的优美形式表现出来。

尼德兰文艺复兴绘画,除了早期的绘画大师布罗耶拉姆及尼德兰文艺复兴绘画的奠基者凡·埃克兄弟之外,还有诸如罗尔·康宾、罗吉耶·凡·德·幸登等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主要描绘尼德兰平原美丽的风光及世俗图景。希罗尼穆斯·博斯、老彼德·勃吕盖尔更是这个时期产生的杰出画家。他们的艺术曾影响了欧洲美术史的进程。


德国的文艺复兴绘画萌芽于15世纪。


15世纪中期,一大批激进的画家涌现出来,他们摆脱了教会的专制控制,以偷梁换柱的手法,把普通市民的生活场景融入宗教绘画模式,使宗教绘画带有了世俗生活的色彩。

16世纪上半叶,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风起云涌,深深地振动了德国的艺术家。他们的宗教绘画已经成为表现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借题。譬如,克拉纳赫的《逃往埃及途中的休息》,完全无视宗教故事本身的内容,而画成令人陶醉的风景。

德国画家醉心于美丽幽静的田园风光,他们擅长用极为细腻逼真的技法,画出抒情诗般的山川、森林、城堡等美丽的景色。著名画家丢勒的作品,处处都带有文艺复兴的气息,表现着一种古典精神与哥特式虔诚的混合;小汉斯·荷尔拜因是德国最有天才的肖像画家,他的画风亦有着盛期文艺复兴的强烈冲动。此时,尼德兰绘画也涌入了德国,几乎风糜整个德国画坛,推动着德国绘画的发展。


同时,在德国画坛上还出现了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多瑙河画派,它为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增添了新的色彩。在这一画派的作品中,不再有意大利式的严谨古典风范,也看不到尼德兰式的浓烈的北方乡土气息,画家们把自己故乡多瑙河畔的优美风景和风俗人情,像浪漫诗一般在画中大加赞颂。著名画家阿尔特多弗的宗教题材绘画,以大面积的风景为主题,宗教画事实是变成了风景画。即使是室内环境的宗教画,他也着力于对室内空间的描绘和梦幻般色彩的表现,因而,他的画曾一度被称为“室内风景画”。

德国的文艺复兴绘画,曾经历了两个高峰:一是在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前后的以丢勒为代表的高峰;一是16世纪中期以荷尔拜因为代表的高峰。但是,自此以后,德国的文艺复兴绘画进入了低潮,哥特式的传统艺术重新复活,并与宫廷贵族艺术融为一体,出现了一批宫廷艺术家,虽然他们的绘画风格没有承续德国文艺复兴绘画的优良传统,却推动了17世纪巴洛克艺术的形成。



文 艺 复 兴 以 前 的 欧 洲 绘 画


中世纪基督教绘画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古罗马帝国统治下的犹太人巴勒斯坦地区。由于奴隶主对广大奴隶阶级残酷的统治,广大人民过着极为悲惨的生活,在愤怒与绝望中转而把希望寄托于来世,寄托于救世主,因此人为地创造了一个上帝。传说中的救世主耶稣基督诞生了。

基督教的教义是由耶稣及其门徒在巴勒斯坦创建的。那么上帝在人间的化身耶稣是什么样的人?据《圣经》

上说:童贞女玛丽亚受圣灵而孕生在犹太伯利恒的一个木匠约瑟的家里,从30岁起开始宣传上帝的“福音”,并收了12个门徒,他们都是牧人、渔民和孤苦无靠的穷人。追随耶稣到处布道,宣扬基督降临人间是拯救人类建立幸福的“天国”;宣扬上帝最后是要审判和惩罚恶人,奖赏善人的。基督教一经产生就具有强烈的反对罗马帝国统治的倾向,因此他们受到严酷的镇压,直到公元4世纪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从此它就登上了统治者的宝座,成为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自基督教被宣布为国教以后并与政权合二为一,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皇被认为是上帝的代理人,国王只是教皇的奴仆,而政权也就成为教权的奴仆。这个社会现实必然决定这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发展方向。教会和封建统治者利用艺术为他统治的精神工具。麻痹人民毒害民众,充当了宣传教义形象手段,所以历史上把充满教会思想和内容的中世纪美术称作“基督教美术”。

基督教美术主要功能在于塑造礼拜像,利用偶像来引导他们的信仰,成为宣传教义的“石头圣经”。基督教美术还作为装饰美的表现,它不仅是为了满足视觉的审美,更重要的是为了显示出教堂内部空间的神秘化,使信徒们宛如身临一种超现实的天国之中。实际上基督教美术只是宗教教义的图解,所以面对文盲的广大信徒必须是简洁明快,一目了然,产生精神的感染,这就形成了中世纪美术的独特风格,成为超现实的精神形象符号,充满非自然的神性而无人性。

基督教艺术的美学思想完全成了宗教神学的俘虏。新柏拉图主义的创始人普罗提诺从神秘的宗教玄学出发,认为“肉体本身已是对精神的笨拙的仿照,何必再费力气去进行仿照品的仿照”。这是对现实人生的否定,同时也是对古希腊模仿说的否定。他还认为美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他说,假如说有两块大理石,一块没经雕刻赋于形状,一块已成为神和人的雕像,后者被艺术给以美的形式,便立刻显得美了,这并不是因为它是大理石,而恰恰由于它具有艺术所产生的一种形式。事实上这一形式不是材料本身所有的,它先已存在于作者心灵之中。也就是说,形式本身就是精神性的,是早已存在作者主观意识中的东西。所以基督教绘画极力用抽象的色彩线条来表现虚幻精神的作法,也就是顺理成章了。形式上的精神性和内容上的宗教意识相结合,展现出的是幻想之美,神秘之美。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绘画

从十四世纪初,意大利就已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意大利文化艺术的繁荣,是以这个国家的经瓶政治发展的特点为基础的。意大利在经济上是欧洲最先进的国家在这里,许多城市作为西方与东方之间的居间贸易地带,很早就得到巩固和发展在与封建主的激烈斗争中,独立的城市共和国产生了;一种新生的对那个历史阶段来说是进步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在意大利形成了——这在时间上要比其它西欧国家早得多。
新的生产方式的形成,新的经济关系的发展,是在广大人民群众斗争热情高涨的情况下进行的;当时意大利新起的资产阶级和意大利所有进步力量站在一起,领导了反封建制度及其在思想意识上的主要堡垒——中世纪教会的斗争。意大利最早便出现了人文主义的世界观。伟大的作家诗人如但丁、彼特技克、薄迎丘等都是著名的人文主义者。
在美术上也开始出现了新的倾向,皮萨诺父子是这种新倾向的萌芽,他们最早表现了对于古典艺术遗产的兴趣,力求摆脱哥特式的影响与束缚,探求新的艺术道路。
进一步打破拜占廷的传统画风,把意大利艺术从现实道路上向前推进的,是画家乔托。由乔托所确立的绘画上的现实主义原则,到十五世纪初,在佛罗伦萨得到巩固和发展佛罗伦萨在梅迪奇家族的支配下,为巨大的资本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以迅速的步调产生了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基础的资本积累。在这时期中,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最先进的城市,先进的文化思想在这里得到广泛的传播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爱好文化艺术成为各阶层人们的癖好。
十五世纪的意大利雕刻,一开始就以新的倾向而引人注目,具有革新精神的艺术家们力图通过宗教题材反映世俗精神。多纳太罗、奎尔查、基贝尔蒂、委罗基奥都是当时最有成就和具有广泛影响的艺术家。
在绘画上,画家马萨乔继承并发展了乔托的传统;他的艺术原则,不但成为十五世纪意大手购多画家共同遵循的典范,而且影响了后来的许多现实主义绘画大师。
十五世纪在意大利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画派这些画派都是按不同的地域来划分的。佛罗伦萨画派是十五世纪意大利绘画、雕刻的中心;它的发展决定了这时期意大利艺术发展的主导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它画派:主要有翁市利亚画派,帕都亚画派,以及在十六世纪得到巨大发展的威尼斯画派。
盛期文艺复兴主要是指十五世纪末叶到十六世纪中叶,这是意大利美术获得极大繁荣发展的时瓶以伟大艺术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等为代表的艺术创作,和

他们所达到的辉煌成就,标志了整个文艺复兴美术发展的最高阶段。
佛罗伦萨在十五世纪中叶,便失去它作为意大利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地位,代之而起的是意大利另一个重要城市罗马。罗马是教皇所统治的基督教首府。十六世纪初即位的教皇朱理二世以大量金钱,网罗各地著名的艺术家,在罗马进行规模宏大的建设;大量纪念性的陵墓设计和雕塑建筑,装饰教堂的大型壁画和供少数贵族装饰住宅的小型架上绘画都在这时期得到重大的发展。长时期在罗马从事创作活动的艺术家,以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布拉曼特为首,形成了罗马学派。在意大利东北的威尼斯共和国,形成了另一个画派威尼斯画派:以乔尔乔内、提香、委罗奈斯、丁托列托为代表——这个画派以对生活的乐观感受、浓厚的诗意与色彩的绚丽为特色。在米兰又形成了以达·芬奇为中心的米兰画派。这些画派的画家,由于他们并非长久生活在—个地区因而在他们不同时期的作品上,也渗透了相互的影晌。
这时期充满了尖锐复杂矛盾斗争的意大利社会政治情势,直接影响了艺术家的创作;许多艺术家都直接参与了这些斗争,斗争实践丰富了艺术家的生活经验和创作灵感。尽管反宗教改革和封建反动的复辟不利于艺术的发展,但卓越的艺术家都在反动的政治逆流中得到了锻炼,他们必须捍卫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艺术传统,以对抗反动的因袭主义。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等大师卓越的艺术活动,更是充分地体现了这样的精神。
从十六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在意大利年轻—代的美术家中,出现了所谓“矫饰主义’或“风格主义’的美术流派。他们脱离了文艺复兴的现实主义传统,舍弃了人文主义思想。风格主义的出现,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终结;但文艺复兴的伟大艺术传统并未中断,在十七世纪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等人的艺术上,现实主义的精神仍然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


佛罗伦萨画派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经济和文化中心佛罗伦萨形成的一个重要画派。该派以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为主导,用科学方法探索人体的造型规律,吸取古代希腊、罗马的雕刻手法应用在绘画上,把中世纪的平面装饰风格改变为用集中透视,有明暗效果,表现三度空间的画法。在以宗教神话为主的题材中,把抽象的神象画成世俗化的合乎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理想的人,成功地创造了人物画新风格。除了油画外,当时多创作大幅温壁画,主要为宫廷、教会和资产阶级上层服务,从

而改变了欧洲中世纪绘画的面貌。初期代表画家有乔托、马萨丘、波提切利等,盛期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画家为代表。十五至十六世纪三十年代最繁荣;十六世纪末,由于佛罗伦萨政治上失去独立,经济衰落,以及画家信盲目崇拜前辈的结果,逐渐走向风格主义。

佛罗伦萨画派:乔托·迪邦多内(Giotto di Bondone)
乔托
(1267—1337年)——乔托·迪邦多内出生于佛罗伦萨北方山区韦斯比亚诺的农民家庭。少年乔托为了打发时间,经常在石头上描画自己放牧的山羊。有一天,佛罗伦萨大画家契马布埃经过村道发现了他的才能,于是说服了他的父母,将他收为自己的徒弟。后来,乔托的技艺很快超过了老师。乔托青年时代居罗马,从师过罗马画派领袖彼得·卡瓦里尼,曾为圣彼得柱廊大厅做过大量的镶嵌艺术品;36岁移居帕多瓦城,在那里创作了著名的阿雷纳教堂耶稣故事壁画,几乎所有画面,都贯穿着统一的蓝色天空色彩,在下面塑造出一排富有寓意性的人物形象——仁慈、智慧、贪婪、背叛、固执、暴政等。据说诗人但丁正于此时被教会永远逐出佛罗伦萨,流落到帕多瓦,乔托热情地接待了他。意大利的权贵们千方百计争着这位佛罗伦萨大师为他们服务,而乔托从不违背自己意愿,我行我素,在全国漫游,他到处留下自己的艺术种子,推动着人文主义艺术的发展。乔托最后的20年是在佛罗伦萨度过的,在他67岁高龄时,佛罗伦萨市政厅指定“大师乔托”领导建造大教堂独立式钟楼,可惜生前只建造起一层,后由弗朗切斯科·塔兰蒂完成,当今仍堪称佛罗伦萨最优秀的古建筑,与圣玛利亚大教堂并列。
乔托绘画的创新意义,在于发明了一套直接观察自然,以再现客观现实的绘画实验方法,开创了绘画早期的科学时代。他所塑造的宗教人物犹如雕像般的浑厚,个个都是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世俗男女,不再是中世纪的幽灵;在画面艺术处理方面,力求在平面上再现立体空间的效果,空间具有空气感和深度感,画中形象具有体积感和量感;在人物安排上,善于突出主体形象,具有视觉的吸引力,这种艺术处理的方法,成为后来欧洲绘画的典范。乔托是公认的使西方美术摆脱中世纪美术程式的第一人,从而成为开创写实画风的鼻祖,被誉为欧洲近代绘画之父。



乔托·迪邦多内作品赏析:
《犹大之吻》
规格:壁画
年份:1304-06
规格:200×185厘米
收藏:帕多瓦的斯克罗威尼礼拜堂
作品简介 :
据圣经传说,

耶稣的十二使徒之一犹大,偷偷勾结敌人,愿以30块银币出卖他的主耶稣。在逾越节的晚餐上,耶稣已指出他是卖主之人,他便提前溜走,并立即去给敌人引路,前来捉拿耶稣。在这幅画面上,即表现犹大领了一队兵,还有祭司长和法利赛人的差役,手里举着灯笼、火把、兵器,冲进了客西马尼园。犹大走在前头,直奔耶稣跟前,要与他亲吻,作为认人的暗号。画家以众多人物的复杂场面展开,显然是要借这一题材来表现生活的黑暗与光明面,以期体现正义与邪恶之间尖锐的冲突。这个为当时人民群众十分熟悉的题材,也并非乔托第一个用艺术来表现。乔托在这幅
画上比较深刻地处理了这一宗教情节,反映的是画家自己对正义的同情和对邪恶的憎恨立场。画上的基督形象,是作为道德完善的崇高象征来表现的。
当然,这个富有戏剧性的场面,还没有完全摆脱中世纪的僵硬呆板的构图形式。为了解决画面的不同层次,他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安排得更加接近真实,扩大了画面的远近空间。为了使群像人物有主次,画家在用心探索明暗表现和物体的体积感。要处理这些复杂的绘画任务,在14世纪初的佛罗伦萨时代,还是艰巨的。虽然乔托一生的努力都在力求革新,加强形象的个性化,但还未臻于理想;尽管如此,他的努力是受到伟大诗人但丁的好评的。诗人在他的《神曲》里曾写道:“契马布埃强逞能,自负艺坛最英雄。而今乔托名扬远,竟将先生变后生。”




乔托·迪邦多内作品赏析:
《逃亡埃及》
规格:壁画
年份:1304-06
规格:200×185厘米
收藏:帕多瓦的斯克罗威尼礼拜堂
作品简介 :
《圣经》中说,东方三博士得知人类未来的救世主耶稣诞生,即前往耶路撒冷朝拜,以色列希律王得知后甚为恐惧,立即下令将耶稣诞生地的伯利恒地区所有男婴全部杀死,借以灭掉耶稣根除后患。上帝托梦于耶稣义父约瑟,赶快将圣母玛利亚和刚出生的耶稣带往邻国埃及避难,乔托描绘的正是这一情节。在这幅画中乔托完全抛弃了中世纪的清规戒律,画中人物有着健壮而结实的身体,充满世俗的人情意味。我们所见情景,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母亲抱着孩子骑在骡背上,在丈夫引导下和同路人在乡间山道上行进,这是一幅活生生的世俗画面。画家把神请到了人间,将神变成人。


佛罗伦萨画派:波提切利(Botticelli)
波提切利
(1445—1510年)——波提切利真名叫亚历山大·菲利浦。少年时代就酷爱绘

画,开始时当金银艺匠学徒,因为有绘画天资,15岁时被做皮革匠的父亲送到画家菲利浦·利皮的画室学画。利皮带着波提切利一同描绘现实生活中的人,并借鉴古希腊艺术中的理想,所以他们创作的圣母子和神话人物都具有世俗的情态:和蔼可亲、动作轻盈、身着绢纱、临风飘逸。后来波提切利又转从委罗基奥门下,与比他小7岁的达·芬奇同窗共学。27岁的波提切利决定自立门户,独立开设工作室接受社会订件。由于他曾师从利皮,因此也受美第奇喜爱和赏识,逐渐成为美第奇宫廷画家中的领袖。
波提切利生活的佛罗伦萨,在有才能并有开放胆识的美第奇统治下,成为意大利科学文化艺术繁荣的中心。人们可以自由争论,探讨科学、研究哲学和创造艺术。人们的心扉大开着,呼吸各种新鲜的学术空气,接受各种情感的刺激,竭力去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美丽的图画到处可见,动人的乐曲不绝于耳,庆典与宴会充斥市井,歌舞与狂欢夜以继日。这种现实生活,为艺术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画家们用古希腊人的审美理念去观察自然和人生,既忠于现实,又追求理想。



波提切利作品赏析:
《春》
规格:画布上蛋彩
年份:1476-78
规格:205×315厘米
收藏:佛罗伦萨乌菲奇美术馆
作品简介 :
历史上不少诗人颂赞美神维纳斯。美第奇宫廷诗人波利齐阿诺说:维纳斯漫步在月光下,如皇后般庄严,如春风般和煦,她走过的路上,万物萌发,鲜花盛开。神话中的维纳斯是美丽的象征;也是一切生命之源的化身。波提切利笔下的维纳斯是代表生命之源的女神。画面左上方是风神,他拥抱着春神,春神又拥着花神,被鲜花装点的花神向大地撒着鲜花;画面中间立着女神维纳斯,在她头顶处飞翔着手执爱情之箭的小爱神丘比特;维纳斯的右手边是三美神手拉手翩翩起舞,她们分别象征“华美”、“贞淑”和“欢悦”,给人间带来生命的欢乐;画面的右下方是主神宙斯特使墨丘利,他有一双飞毛腿,手执伏着双蛇的和平之杖,他的手势所到,即刻驱散冬天的阴霾,春天降临大地,百花齐放,万木争荣。这是一幅描绘大地回春,欢乐愉快的主题。然而,画中人物的情态,画面并无欢乐之气氛,像春天里吹来一阵西北风,笼罩着一层春寒和哀愁;若有所思的维纳斯,旁若无人,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三美神的舞姿似乎是受命起舞,颇有逢场作戏的感觉,令观赏者不解。自文艺复兴始,人文主义精神渗入文艺创作,画家往往借助于宗教神话

题材和神的形象,寄托自己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思想情感,传达自己的理想,在波提切利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中,都寓含着对现实的惶恐不安。画家当时体弱多病,抱病从命作画,这种心境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自然也就忧郁哀伤了。


ԭͼ:/a620/23/images/wnsdds.jpg??|??1024
??640

波提切利作品赏析:
《维纳斯的诞生》
规格:画布上蛋彩
年份:c.1485
规格:175×278厘米
收藏:佛罗伦萨乌菲奇美术馆
作品简介 :
这幅画中情节和形象塑造是依据美第奇宫廷御用诗人波利齐阿诺的长诗。诗中描述维纳斯从爱琴海中诞生,风神把她吹送到幽静冷落的岸边,而春神芙罗娜用繁星织成的锦衣在岸边迎接她,身后是无垠的碧海蓝天,维纳斯忧郁惆怅地立在象征她诞生之源的贝壳上,体态显得娇弱无力,对迎接她的时辰女神和这个世界毫无激情,不屑一顾。这个形象告诉观赏者,女神是怀着惆怅来到这充满苦难的人间的。这种精神状态正是画家自己对现实态度的写照。《维纳斯诞生》还有另一层涵义。当时在佛罗伦萨流行一种新柏拉图主义的哲学思潮,认为美是不可能逐步完善或从非美中产生,美只能是自我完成,它是无可比拟的,实际上说的就是:美是不生不灭的永恒。画家用维纳斯的形象来解释这种美学观念,因为维纳斯一生下来就是十全十美的少女,既无童年也不会衰老,永葆美丽青春。
维纳斯的造型很明显是受古希腊雕刻中维纳斯形象的影响,从体态和手势都有模仿卡庇托利维纳斯的痕迹,但是缺少古典雕像的健美与娴雅。这种造型和人物情态实际上成了波提切利独特的艺术风格。



佛罗伦萨三杰:达芬奇 (Leonardo Da Vinci )

达芬奇 (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作卓越的代表人物,他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他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镇,卒于法国。其父为律师兼公证人,母为农妇,他15岁来到佛罗伦萨,学艺于韦罗基奥的作坊,1472年入画家行会。70年代中期个人风格已趋成熟。1482--1499年间一直工作于米兰,主要为米兰公爵服务,进行了广泛的艺术和科学活动,《岩间圣母》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最有名的代表作。
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他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最著名的巨匠,他不仅是一位天才的画家,并且是大数学家、科学家

、力学家和工程师,是一位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人。他有着多方面的才能,对人类作出过多方面的贡献。他不仅会画画,雕塑,建筑房屋,还会发明武器,设计过世界上第一个飞行机、他又是一个医学家、音乐家和戏剧家,而且在物理学、地理学和植物学等其它科学的研究上也很有成就。他道德高尚,举止温雅,且体格健壮,力量过人,据说他一只手就能轻易地折断马蹄铁。他左右手都会写字、作画,他用左手写的字是反向的,人们只有在镜子里才能看懂。


达芬奇作品赏析:
《蒙娜丽莎》
规格:画板
年份:1503-06
规格:77×53厘米
收藏:法国巴黎罗浮宫
作品简介 :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艺术品能像《蒙娜丽莎》那样誉满全球,同时引来各式各样的说法和评价。我们根据瓦萨利的记载,可以确定,画中人为佛罗伦萨银行家佛朗斯柯·捷列·佐贡多的妻子丽莎。她出生于1479年,芬奇为她画像时间是1503年,正是丽莎24-27岁的时候。画中人的主要神情是“微笑”,世人称之为“神秘的微笑。”
银行家佐贡多以丰厚的酬金请芬奇为夫人作画。当夫人出现在画家面前时,她身着华贵的连衣裙,梳着时髦的发式,一绺绺卷发散在双肩,身体显得丰满,眉毛齐整,两颊绯红,颈项和手臂佩带着名贵珠宝,全身充溢着纯真和天趣。在弯弯的双眉下面,明亮的眼睛闪闪发光。当她把目光注视这位鼎鼎大名的画家时:一颗能容无限智慧的苏格拉底式的脑袋映入眼帘,面孔下面布满银白色的胡须,看上去像是暂留人间的神,这与她终日见到的粗俗商人大不相同。一瞬间发自内心的微笑,使她的脸显出夺人的光彩,令人神往:腼腆、调皮,似乎失去的青春又回来了。灵魂深处的奥秘,被观察敏锐的画家一下子抓住了。“我同意马上着手工作。”芬奇向蒙娜丽莎点了点头。

为了维持丽莎的微笑,画家动用了智慧的脑袋,为她讲了精彩的愉快的故事,还请了各式各样的小丑、琴师、街头艺人为夫人表演,借以唤醒这位消沉、淡漠、昏昏欲睡的少妇。丽莎坐定以后把一只手放在另一只手上,作出一个少妇的姿态,画家注意到夫人裸露的颈项和丰腴双手,可惜被金银珠宝所占有,芬奇对丽莎说:“如果夫人不反对的话,我想描绘不加任何装饰的颈项和手臂,这是属于您最纯真的美,请夫人去掉一切象征财富的饰物,让我尽情描绘属于你本人的一切丽质。”于是,丽莎急忙褪掉所有饰物。我们现在看到的正是一位毫无修饰、情趣天然的少妇。


蒙娜丽莎勾起了芬奇对生母阿尔别拉的回忆。有一次,大师深情地向少妇倾诉了自己的身世,似乎从丽莎的身影中看到生母的形象,当讲到母亲在24岁就死去时,他的声里充满怜悯和悲痛,丽莎说:“我也是24岁,我使你想起了她。”丽莎成了阿尔别拉的神秘化身。因此,大师在画丽莎时,是用真诚而纯洁的情感去描绘的,他用对母亲和情人的双重情感来尽情描绘此人的肖像。不仅如此,他还把她作为一种理想,一种美的象征,作为人类世界的欢乐和光明来描绘,他要把自己的美感和体验,用画笔传达给所有的人。文艺复兴的到来使神从神坛上走下来,成为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成为这一新时代的标志而载入史册。


ԭͼ:/a620/23/images/zhdwc.jpg??|??1024
??768

达芬奇作品赏析:
《最后的晚餐》
规格:壁画
年份:1498
规格:460×880厘米
收藏:意大利米兰葛拉吉埃修道院
作品简介 :
《最后的晚餐》是基督教传说中最重要的故事,几乎被所有宗教画家描绘过。但在达芬奇为米兰格雷契寺院食堂画《最后的晚餐》之前,所有的画家对画面艺术形象处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犹大与众门徒分隔开,画在餐桌的对面,处在孤立被审判的位置上。这是因为画家们对人的内心复杂情感无法表现,从形象上难以区别善恶。由于达芬奇对人的形象和心理作过深入的观察和研究,能从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并表现出来。
画家选择的瞬间情节是耶稣得知自己已被弟子犹大出卖,差弟子彼得通知在愈越节的晚上与众弟子聚餐,目的并非吃饭,而是当众揭露叛徒。当耶稣入座后即席说了一句:“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说完此话,引起在座的众弟子一阵骚动,每个人对这句话都作出了符合自己个性的反映:有的向老师表白自己的忠诚;有的大感不惑要求追查是谁;有的向长者询问,整个场面陷于不安之中。过去的画家无法表现这一复杂的场面和弟子们各不相同的内心精神活动,唯芬奇从现实生活中对各种不同个性人物的观察,获得不同的个性形象,于是在画中塑造了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观赏者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画中人作出不同的心理分析。
画家描绘的弟子们的心理和情态,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到相似的模特儿,可是叛变者的形象是很难画的。达芬奇为塑造犹大的形象已停笔几天,他常站在画前沉思。当时

请芬奇作画是按时付酬金的,后几天不动笔使院长十分恼火,并打算扣芬奇的工资。院长将想法通过总管告诉芬奇,芬奇说了停笔的原因。总管虽能理解,但扣工资非他本意,而是承院长旨意。这时芬奇转首看看院长,立即表示可以很快完成犹大的形象,如果实在找不到犹大的模特儿,就把院长的头像画成犹大,总管会意地笑了。后来米兰大公来看芬奇已完成的画,一见坐在犹大位置上的是院长,他笑了,并说:我也收到修士们的指控,说他克扣修士们的薪金,他和犹大是一个样的,就让他永远地坐在这里吧。大公对芬奇说:“他对你不公平,你巧妙地报复了他。”芬奇之所以用院长作模特儿,并非完全是出于个人的报复,而是发现院长和犹大都很贪婪金钱,他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犹大是作为贪财、叛卖、邪恶的典型而进入芬奇的作品的。
这幅在格雷契寺院食堂墙壁上的宏大画面,严整、均衡,而富于变化,无论从构思的完美、情节的紧凑,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现手法的纯熟上都堪称画家艺术的代表。它也是人类最优秀的绘画作品之一,由于它的问世而使达芬奇名扬世界。


 

达芬奇作品:
《岩间圣母》
画作:油彩.畫板
年份:1495-1508
规格:189.5 x 120厘米
收藏:英国伦敦国家画廊


佛罗伦萨三杰:米开朗基罗 (Michelangelo Buonarroti)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年)作为文艺复兴的巨匠,以他超越时空的宏伟大作,在生前和后世都造成了无与论比的巨大影响。他和达芬奇一样多才多艺,兼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于一身。他得天独厚活到89岁,度过了70余年的艺术生涯,他经历人生坎坷和世态炎凉,使他一生所留下的作品都带有戏剧般的效果、磅礴的气势和人类的悲壮。
米开朗基罗13岁就进了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多梅尼科·吉兰达伊奥的工作室,在那里他最初接触了终生所从事的神圣事业,并以神奇的速度掌握了绘画技巧。后来他又进了佛罗伦萨统治者罗伦佐·美第奇开办的“自由美术学校”,由于他的超群才华倍受罗伦佐的重视和爱护,宫廷中大量的艺术品成了他学习、研究的对象,经常出入于宫中的人文主义诗人和学者也给了他极大影响。短短四年中,他在美第奇宫里获得了一个伟大艺术家所必须具备的一切条件,为他整个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罗伦佐的府邸里,设有一个“柏拉图学院”,学者们聚在一起研究学问,他们在罗伦佐的支持下创立

了一种新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他们的思想是要把世界归还给人,把人归还给他自己。把人的艺术、文学和科学,还有作为个体的独立的思想和感情归还给人,人绝不能像一个奴隶一样被捆绑在教条之上,在锁链中死亡腐朽。
米开朗基罗还经常去听宗教改革家、修道士萨伏纳罗拉揭露教会黑暗的演说,这位为了拯救人类命运而不怕宗教法庭审判的修道士给他的灵魂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罗伦佐·美第奇死后,米开朗基罗失去了保护人,佛罗伦萨陷于一片混乱,他深感故乡非久留之地,而赴威尼斯和波伦亚,后转道罗马寻找发展机会。罗马到处林立古代雕像,犹如走进巨大的古代艺术宝库。23岁的米开朗基罗受法国红衣主教委托,为圣彼得教堂制作
《哀悼基督》雕像。这件雕像的问世,使米开朗基罗名盖罗马,自多纳太罗之后又一颗雕刻巨星升起。26岁的米开朗基罗载誉回到故乡佛罗伦萨,便立即从事《大卫》云石雕像的制作,三年后完成,安放在韦吉奥宫正门前,作为佛罗伦萨守护神和民主政府的象征。
1505年应教皇朱理二世邀请,米开朗基罗赴罗马为教皇在圣彼得教堂内建造陵墓,雕刻家历经艰辛磨难为陵墓留下名雕《摩西》和奴隶等雕像,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成就,使教皇的艺术总监勃拉曼特极为妒忌,他唆使教皇暂不修陵墓,强求雕刻家去画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米开朗基罗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画《创世纪》。
41岁的大师重又回到佛罗伦萨,出生美第奇家族的教皇利奥十世又强迫米开朗基罗为其祖宗圣罗伦佐陵墓制作雕像,著名的《日》
《夜》《晨》《暮》雕像就是安放在这座陵墓的石棺上。
已经61岁的雕刻家又被教皇召到罗马,在25年前完成的《创世纪》天顶画下的祭坛壁面上绘制《末日的审判》。米开朗基罗是人类天才、智慧和勇气的结晶,他的光荣与成就属于全人类。



西斯廷教堂内景


ԭͼ:/a620/23/images/xstjttdh.jpg??|??1230
??427




米开朗基罗作品赏析:
《西斯庭教堂天顶画》
画作:/
年份:1508-12
规格:/
收藏:意大利佛罗伦萨西斯庭教堂 梵蒂冈

罗马西斯庭小教堂内的天顶画,是米开朗基罗的绘画艺术丰碑,
它与同一教堂的另一幅壁画《最后的审判》,是他一生最有代表性的两大巨制,这两幅壁画工程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最伟大的艺术贡献。关于米开朗基罗创作西斯庭教堂

壁画,有着一段辛酸的历史过程,这里介绍一下它的梗概。
1503年,教皇朱理二世取得圣彼得王位后,便想把整个意大利归在他的教权统治下。他要改建梵蒂冈,兴修圣彼得大教堂,装饰豪华的罗马宫廷,便请来了建筑家布拉曼特。5年后,教皇为纪念其叔父西克斯特四世,请布拉曼特重建西斯庭小教堂,尔后又把米开朗基罗召来罗马,让他停下正在进行的陵墓雕塑工程,要他涂掉教堂内的旧壁画,为其重绘天顶上的壁画。米开朗基罗无法(据瓦萨里说,布拉曼特与米开朗基罗存有芥蒂,因妒嫉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任务,布拉曼特乃说服教皇,使其就范,迫使他放弃雕塑),他建议让布拉曼特帮助制作绘画脚手架。布拉曼特设计了一个悬挂式吊架,在屋顶上凿了好些窟窿。米开朗基罗气愤地问他画到有窟窿处如何办,后者无言答对。米开朗基罗就禀告教皇,撤掉他的吊架,并羞辱了这位建筑家,要求另请帮手。
天顶全部画稿完成后,他决定让助手来完成一部分绘制任务。但这些助手一开始就令米开朗基罗不满,于是再度抹掉已画上的部分,由他独自一人来完成全部天顶画。在这间短廊式的500多平方米的天顶上,画家要完成全部壁画加上装饰,时间长达4年5个月(自1508年5月至1512年10月底),除了配制颜料的助手外,没有第二个人上去帮助他。其绘画工程之浩大和艰巨性甚难想象。当他走下脚手架时,眼睛已经毁坏。事后,他连读信也要把信纸放到头顶上去。那时,米开朗基罗不过37岁,可是那长期高仰脖子的艰苦作业,使他的脸容变得憔悴不堪,已俨然一个多病的老人了。
西斯庭天顶画以圣经《创世记》为主线,绘画总面积接近600平方米,人物有几百个。在拱顶上按照它的长矩形(全长40米,宽14米),在中央分割成九个画面,分别描绘《神分光暗》、《创造日月与动植物》、《创造水和大地》、《创造亚当》、《创造夏娃》、《原罪·逐出乐园》、《挪亚祭献》、《洪水》、《挪亚醉酒》等九个主题。周围再以建筑结构等柱壁装饰,把每个画面分隔开。并在每一分隔的区域内四角,画上共二十个裸体青年,再在各区域的四个大框内画了十二个形体较大的先知与巫女的形象。矩形的两条长边上,共有八个三角档,在档与档之间又画了“基督祖先的故事”,而在矩形两端的四个大三角档内,又画了四个圣经故事:《礼拜铜蛇》、《大卫杀哥利亚》、《哈曼的磔刑》、《朱提斯杀荷罗芬尼斯》,共同组成一首以颂扬人类创造性智慧,赞美人性与人的肉体的美的宏伟的色彩交响曲。其中每一个主题,每一个画面以及每一个壮美的裸体形象都蕴含着对人生欢乐与创造力量的肯定。象这样大规模的壁画,

如此壮观的天顶画,画得又那样精确、和谐,多彩多姿,并且是出自画家米开朗基罗的一人手笔,这在16世纪以前是不能想象的,它所存在的精神价值在整个艺术史上也是不可估量的。
天顶画的装饰图案全部绘以建筑结构的样式,这与教堂实际的建筑结构取得谐和,因而当人们仰观整个天顶画时,它更显得庄严华丽。在主题思想上,米开朗基罗确定所绘人物的内容时,不拘泥于情节的宗教依据,只着重于表现人的本质力量。有的重在表现英雄人物的复杂内心世界,有的为加强先知与女巫的聪慧与睿智因素所有那些作为四角装饰的裸体形象,则是他的裸体雕像主题的绘画再现,他们有的是一些民族利益的捍卫者,有的在赞美自身的美,有的是在检阅巨大的天赋人权。这幅巨型的天顶画由于人物过多,画面太繁,我们不可能逐幅去欣赏,为使读者综览天顶画的全局,这里附上了西斯庭教堂天顶画的全部示意图,和一幅教堂画全景照片,并重点择取《创世记》九幅中的《洪水》、《创造亚当》给以分析。
《洪水》上的人物最多,但各组人物并不由一个透视法则来统一。尽管是神话,艺术家只着意于一个与人们的现实易于联系的主题思想,即自然灾祸中的人际关系。画家这里所强调的是一种互助精神,而不在渲染洪水的根源。《创世记》上说:耶和华看到人类作恶多端,决定以洪水消灭人类,惟因挪亚是个义人,受上帝指示,用歌斐木造了一只有上下三层的方舟,并将万物中每种生物选择雌雄一对,放入方舟渡过洪灾。挪亚的方舟在汪洋中漂流了40天。他打开方舟窗子,放出一只乌鸦,乌鸦一去不返。他又放出一只鸽子,因遍地是水,鸽子无栖身之地,又飞了回来。7天后,挪亚再放出鸽子,晚上回来,鸽子嘴角里含了一片橄榄叶。挪亚知道树已露顶,洪水已退。再过7天,挪亚第三次放出鸽子,未曾飞回,直至挪亚601岁的正月一日,洪水才全部退尽。挪亚一家走出方舟,并将雌雄配对的生物放出方舟,从此随地定居,繁衍子孙。米开朗基罗这里画的可以说与圣经无甚联系,他把灾民描绘成大小不等的裸体男女,这里有几幕动人的互助场面。但画上的一切都是明白易解的,我们不费笔墨了。
画家在绘制《洪水》时,已感人物过多,而天顶画离地面18米高,观者是不易辨认的,所以在后来的几幅上他就大大减少人物数量,并以主要形象为中心。如《创造亚当》一幅即是如此。在这一幅画上,左侧那个体魄健壮的裸体青年男子,使我们联想起他那著名的雕像《大卫》,而右侧那个点化人类精英的耶和华,一位年长的智者形象,又使我们联想起他的雕像《摩西像》。他后面由一群天使拥戴着,背景空无一物,象

征广袤的宇宙空间。这幅宗教画给人以新的提示,那就是说,创造生命的力量存在于无限的空间,亚当与人类的创造者,在这茫茫的太空中是真正的主宰,他们可以自由地创造一切!当拉斐尔看了这幅巨大的天顶画之后,不禁感慨地说:“米开朗基罗是用上帝一样杰出的天赋创造这个艺术世界的!
据报道,为了抢救天顶壁画,由詹路易吉·科拉卢西为首的修复小组,利用现代技术,经九年时间,现已修复如初。



米开朗基罗作品赏析:
《西斯庭教堂天顶画》(局部)-创造亚当
画作:/
年份:1508-12
规格:/
收藏:意大利佛罗伦萨西斯庭教堂 梵蒂冈







米开朗基罗作品赏析:
《最后的审判》
画作:壁画
年份:1537-41
规格:1370 x 1220厘米
收藏:意大利佛罗伦萨西斯庭教堂 梵蒂冈

这是一幅宏大壮丽的图画,初看上去,似有纷繁杂乱之感,细观之,则人物组合有序。画家塑造了二百多个真人大小的、具有力士般的裸体巨人。全画以耶稣为视觉中心,形成一个视觉左右对称均衡和谐的章法,人物的组合动势构成旋涡形,犹如暴风卷起的人群。基督居于画幅上方中心地位,他站立云端,高举有力的臂膀作出最后判决的手势,他庄严、不可动摇,在他的表情里没有仁慈和怜悯,只有毫不容情的公正无私、令人敬畏的威严和至高无上的权力,这权力是上帝和人民赋予的,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这时候圣母蜷缩在耶稣的臂下,不安地看着这世界末日的到来,她是无能为力的了。在耶稣的周围人群里,既有英雄也有败类,他们都毫无保留地呈现自己的业绩和罪恶,接受耶稣的审判。公正的耶稣判决重证据,所以凡来到这里接受裁判的人都带来证据。画面上方两个半月形构图中一边是耶稣受刑的刑柱,另一边则是钉死耶稣的十字架。凡殉难的圣徒们,他们都各自拿着受迫害时的刑具向耶稣诉说自己的冤屈:如被剑射死的圣赛巴先、被车轮辗死的阿德里、被吊死的劳伦斯等。画中画家敬仰崇拜的诗人但丁,人类始祖亚当和为意大利文明作贡献的艺术家。他们有的曾被冤屈而死,此时耶稣令天使吹奏生命的号角,唤醒他们,脱离地狱苦海升天。凡作恶者,当代权贵、腐败的统治者、国王和教皇,统统被判入地狱,他们惊恐万状、挣扎、哭号,天使在打他们,魔鬼在拉他们。画中那位头朝下、腰间挂一大串钥匙和权印的人是影射教皇尼古拉三世,教皇克雷门七世也在其中。据说教皇的司礼官比斯纳带教皇来审视米开朗基

罗的画,看到画中全是裸体,当着教皇的面诽谤大师,他说:“陛下,米开朗基罗在这神圣的地方画了这么多赤身露体的人,简直是亵渎神灵,这种画应该放在到澡堂里去。”教皇要米开朗基罗为画中人穿裤叉,画家说:“陛下,你去照管人的灵魂吧,他们的肉体由我来负责。”他拒绝修改,心中十分痛恨比斯纳的献媚和攻击,决意判他下地狱并被毒蛇缠绕,我们在画面左下角看到的那个裸体被毒蛇捆住的正是比斯纳。米开朗基罗原来的一位朋友、意大利诗人亚列丁诺,曾向米开朗基罗要过画,画家未能如愿,于是他到处写文章攻击米开朗基罗是异教徒,应受宗教法庭制裁。这使画家十分恼火,心想你这个混蛋,为了私利竟加害于我,装得像正人君子一样,实际内藏奸诈,于是画家把他画成圣徒巴多罗迈,而他手里举着一把刀子,提一张人皮,画家在人皮上画了自己的自画像,意思是你装得像圣徒,实际上你是刽子手,你害了我,剥了我的皮。这是被诬陷、被损害者的呐喊,这是对罪恶社会的揭露和控诉。由此可见画中一切人物、事物都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是画家对不仁不义的社会作最后的审判。《最后的审判》是圣经的传统题材,在教堂里必须装饰有这个主题的画,它是宣扬因果报应的;人死后凡善者升天,恶者下地狱。基督教义里宣称:上帝的儿子耶稣在人间布道,被钉死后升天,他代表上帝审判人的灵魂,在他前面天和地分开,再无一切阻挡,所有死者都站在他的面前被记录在生命册里,耶稣诠阅着每个死者,如果是罪人就被判入地狱受苦受难,第二次死也就是灵魂的死亡,凡在世行善者、耶稣就赐给他生命水,灵魂就会得到永生。作为人文主义者的米开朗基罗借用圣经里“最后的审判”这一宗教题材和情节,着意于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对人世间的痛苦和不平的控诉,表现了画家对现实存在的罪恶无情的揭露和鞭挞以及对黑暗社会及腐败统治者的裁判,为正义声张。我们从他画中人物形象塑造看,他画的人物和情节完全是画家所处的时代和经历的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善和恶、真和美。
 

拉斐尔·圣齐奥 (RAFFAELLO SANZIO)
拉斐尔·圣齐奥 (1483-1520)——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由于高超的艺术造诣而被神化了的拉斐尔,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最高峰。
拉斐尔的一生虽然像莫扎特那样短促(两人的生平有许多相似之处),可是有关他的传说及提供的范例却是非常之多。这些传说和范例一方面肯定了这位画家无可争辨的才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