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力电厂线路雷击跳闸原因分析及防止措施
打雷漏电开关跳闸解决方案
![打雷漏电开关跳闸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1ed93448d7c1c708a145c9.png)
打雷漏电开关跳闸解决方案篇一:为什么打雷就跳闸为什么打雷就跳闸?五个380V配电室,引到室外给水泥搅拌机等大型机械供电,五个配电室输入端都装了防雷器,每次打雷五个配电房开关全部跳闸,我想问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将插座那条线上的开关更换为容量大一点的,开关容量小感应跳闸通常漏电开关在打雷的情况下收到磁场干扰会出现误动作的,这证明你的漏电开关的灵敏度较高而已,没什么不好。
建议你在漏电开关前端并联一个耐压450V以上的压敏电阻,以泄放打雷时窜入电网的感应电,减少开关误动作的可能,? 这个可能与你所用的漏电开关有关了雷电一般不会引起漏电开关的误动作,因为雷电是微秒级的,而漏电开关一般都有延时,是毫秒级的,如果有误动作,1.雷电电流过大,或其他方面影响漏电开关才导致开关跳了,这对家里的用电器来讲是好事。
2.漏电开关整定不好(最好建议你换个品牌好的漏电开关)不过跳是有好处的,如果不跳就不能保证了。
你自己斟酌,因为雷电也是不能测量的。
? 这是打雷时电线感应的电流照成的,在插座前装个避雷器就行了。
现在有的空气开关就具有防雷击,防漏电,防触电或过流保护(就保险丝)的功能? 您所说的情况有以下原因可以造成;1.您家中“插座”回路的有“软击穿”现象。
判断的方法是在断电后,用500V摇表(兆欧表)检查“零线”与“火线”之间的绝缘情况,其绝缘电阻最小不得小于兆欧,2.您家中“插座”回路有有轻微的漏电现象,检查的办法是将您家中“插座”回路的“零线”与“火线”取下,再接入配电箱内任意另外一个容量相同的开关,合闸后如果这个开关不再跳闸,那么就是您家中“插座”回路有有轻微的漏电现象。
合闸后如果这个开关还是跳闸,那就是您家中“插座”回路的有“软击穿”现象。
3.您家中“插座”回路的漏电保护开关有问题,您可以换一个试一下。
最后给您一个忠告;千万不要听从那些不懂电气的人所说的那样,盲目的开关容量换大,否则有危险的。
1.是否有负荷较大的电器?2.如果没有,那肯定是什么东西存在短路现象. 是线路上的问题,可能你家里某个地方有线路短路的情况,请电工到家里检查一下。
线路雷击跳闸分析及优化措施
![线路雷击跳闸分析及优化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484dabaa26925c52dc5bf07.png)
线路雷击跳闸分析及优化措施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电力的生产安全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对于送电线路而言,雷击跳闸一直是困扰安全供电的一个问题。
现阶段输电线路自身的防雷措施主要通过架设在杆塔顶端的架空地线,它的运行维护工作主要是针对杆塔接地电阻的检验与改造,但由于防雷措施的单一性不能达到防雷的要求。
因此,本文通过对线路击跳雷闸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线路;雷击跳闸;分析;优化措施为提高输电线路防雷的工作水平,电力行业对地区性所管辖的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情况与雷电活动的关系分别按照时间、区域、电压等级、雷电流幅值与地形进行了分析。
结果证明:线路雷击跳闸情况与雷电活动间存在着一致性,但电压等级、雷电流与直流线路极性不同时,这二者的差异比较大。
相关数据表明,近年来雷电活动呈现加强的趋势,而线路雷击跳闸率呈现下降的趋势,这说明了地方性防雷工作的开展效果较好,防污调爬与防雷改造工作起到很好的实际效果。
一、线路防雷的一般任务线路防雷的一般任务是利用技术上和经济上合理的措施,把雷击事故减少到最小的程度,以确保供电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防雷通常有四道防线:(1)不绕击。
绕击是指避雷线对线路防雷的作用不少绝对的,所以,雷绕过避雷线而直接击中到导线上的现象。
因此要利用避雷线或是改用电缆等措施,尽可能的使雷不绕击到导线上。
(2)绝缘子不闪络。
绝缘子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支撑输电导线与防治发生电流回地的发生,因此要利用改善接地或是绝缘的加强等措施,使得避雷线或是杆塔受到雷击后,绝缘子不闪络。
(3)稳定的工频电弧。
即便绝缘子串闪络,也要尽可能的不转变稳定的工频电弧,开关不跳闸。
所以应该减少绝缘子的工频电场强度或是在电网中性点运用不接地或是经消弧圈地的方法,使由雷击导致的部分单相接地故障能够自动的消除,避免引起相间短路与跳闸。
(4)不中断电力的供应。
即使开关跳闸也不要中断电力供应。
因此,可以运用自动重合闸或是双回路环网供电等措施。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浅析及防雷事故措施的研究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浅析及防雷事故措施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1408b2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22.png)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浅析及防雷事故措施的研究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是一种常见的电力安全事故,严重影响电力供应可靠性和用户用电质量。
本文将对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进行浅析,并探讨防雷事故的相关措施。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是指在雷电活动过程中,雷电流通过的空气间隙或隔离物引发的线路跳闸现象。
雷电击中线路导致电弧放电,导致线路故障产生,进而引发线路跳闸。
该现象在雷电丰富的夏季和电网高负荷运行时更为常见。
雷击跳闸事故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雷击跳闸事故直接导致线路的跳闸,另一种是雷击跳闸事故引发线路设备故障,进而导致线路跳闸。
防雷事故措施对于确保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和电力供应非常重要。
建立完善的雷电监测和预警系统是防雷事故的基础。
通过对雷电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提前预知雷电活动的趋势和强度,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加强对线路的防雷保护工作是防雷事故的关键。
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增加线路绝缘等级,提高线路的防雷能力;对线路所经过的区域进行防雷隔离,减少雷电流通过的可能性;增加接地装置,有效分散雷电流,减小雷电对设备的危害;安装避雷针,引导雷电到地面,保护线路设备不受雷电冲击;加强设备的维护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故障。
在防雷事故措施中,宣传和培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提高员工和用户的防雷意识,让他们了解雷电对线路的危害,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有助于减少防雷事故的发生。
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宣传和培训。
针对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采取科学有效的防雷措施对于保障电力供应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从建立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线路的防雷保护工作,到加强宣传和培训,都是防雷事故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全面深入地开展防雷工作,才能最大程度地预防雷击跳闸事故的发生,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一起线路雷击故障跳闸的分析
![一起线路雷击故障跳闸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90170905087632311212eb.png)
一起线路雷击故障跳闸的分析摘要:本文通过一起线路雷击故障,并结合实际开展工作论述雷击线路跳闸主要原因,为了降低雷击造成线路跳闸采取措施,并结合多种手段,来降低线路接地电阻后取得的防雷效果。
关键词:送电线路;雷击;接地体1引言雷击危害送电线路主要有二种形式:一种是雷直击线路,雷电流沿着导线进入设备,从而造成设备的损坏。
第二种感应雷可以分为静电感应及电磁感应,一旦雷云对线路放电,雷云上的负电荷便瞬间消失,此时导线上的大量正电荷依然存在,并以雷电波的形式沿导线经设备入地,引起设备损坏。
送电线路的防雷措施主要依靠架设在杆塔顶端的架空地线,其运行维护工作中主要是对杆塔接地电阻的检测及改造,或适当加强线路绝缘,再次是线路绝缘受冲击发生闪络,引起线路单项接地或者两相短路故障跳闸。
在确定线路防雷方式时,要全面考虑线路沿线地带雷电活动情况、地形地貌特点,本文重点论述影响防雷工作以及接地体施工(检修)注意事项。
2案例2.1事故简况2016年07月06日06:55分,110千伏园托线(1137)跳闸,110千伏精河工业园变侧:差动保护、距离I段、零序I段保护动作,重合成功,选相:BC相,测距:10.6kM(035号塔附近)。
110千伏园托线长为33.791千米,全线102基塔,投运时间是2013年07月28日。
故障位置036号塔,经、纬度坐标为86.751302792、47.852824102。
导线、地线型号分别为LGJ-185/30;OPGW;GJ-50钢绞线,绝缘子配置为复合绝缘子,接地形式为放射性。
2.2原因分析2016年7月6日07时20分,110千伏园托线线故障跳闸,检修公司输电专业接到调度命令后,并根据故障测距数据12时左右发现110千伏园托线036号塔B相(中相)、绝缘子上、下端及金具、C相绝缘子(边相)绝缘子上下端有明显放电痕迹。
同时根据新疆电力公司雷电定位系统查询,故障时间点前后06时55分36秒内,故障线路杆塔内有1处雷电活动记录,其中故障06时55分36.728秒内在110千伏园托线附近有1次落雷,雷电流最大不超过-54.5千安,巡视人员对110千伏园托线034-038号塔接地电阻进行测量,测量值分别是:56.2Ω、44.9Ω、55.7Ω、46.1Ω、48.4Ω。
机组雷击跳闸分析及防范探讨
![机组雷击跳闸分析及防范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907b42c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d.png)
机组雷击跳闸分析及防范探讨机组雷击跳闸是指在雷电活动过程中,发电机组或变电站等电气设备因受到雷击而发生停电或跳闸现象。
这种情况的发生不仅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风险,还可能对设备造成永久性损坏。
因此,对机组雷击跳闸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非常重要。
首先,机组雷击跳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风暴雷电过程中,大气中的电荷分布不均,形成强烈的静电场。
当风暴云内部的静电场与地面的静电场之间达到一定的电位差时,就会发生空间放电,即雷电。
雷电一旦直接击中机组或变电站等电气设备,就会造成跳闸现象。
2.机组或变电站等设备自身的绝缘故障,如绝缘子破裂、绝缘层老化等,使设备容易受到雷击的侵害。
3.机组或变电站等设备的防雷装置设计不合理,导致无法有效地消除雷击带来的电流和电压冲击。
针对机组雷击跳闸的防范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设备绝缘监测与维护:定期对设备的绝缘状况进行检查,发现绝缘故障及时修复或更换。
采用先进的绝缘监测设备,如红外线热像仪、超声波检测仪等,实时监测绝缘状态,避免发生绝缘失效引起的雷击跳闸。
2.安装防雷装置:在机组或变电站等电气设备的周围安装合适的防雷装置,将雷电引导到地下或避免直接击中设备。
防雷装置的选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其能够有效地抵御雷击冲击。
3.设备接地保护:良好的接地系统能够将雷电的电流迅速引入大地,减少其对设备的影响。
对机组或变电站等设备的接地系统进行合理设计和维护,确保其接地电阻符合要求,提高设备的雷电抗击能力。
4.配电系统间隔保护:合理设置间隔保护装置,及时跳闸,避免受到雷击带来的过电压和过电流。
同时,间隔保护装置应具备可靠的操作性能,确保在发生雷击跳闸时能够迅速切除受电线路,减少因雷击跳闸导致的停电范围。
总之,机组雷击跳闸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故障之一,给系统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防范机组雷击跳闸的发生,需要在设备绝缘监测与维护、安装防雷装置、设备接地保护以及配电系统间隔保护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线路雷击故障分析与应对措施
![线路雷击故障分析与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a5c42fc87c24028905fc3a5.png)
线路雷击故障分析与应对措施摘要:雷雨天气时,架空线路遭受雷击故障时有发生,当雷电击中线路如何够避免输电线路设备损坏,降低线路因雷击故障跳闸的次数尤为重要。
本文就近年来某地区电网架空线路遭受雷击故障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通过近年的实际应用,验证了在原有防雷击措施基础上采用相应的整改措施能够大幅减少雷击故障。
关键词:电力线路;雷击故障;应对措施1导言线路的防雷措施基本比较成熟,但是防雷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在一些僻远的山区地带,基础设施差、防雷设备老化、防雷技术数据难以得到保证。
因此必须要对雷电的分布特点、雷电的类型、雷电的参数进行研究分析,在根据各地区的雷电分布及布置的相应防雷设施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进一步降低雷电危害对电网的安全影响。
2雷电的解析当电力设施遭受雷电侵入时会造成损害,一般为电损害、热损害、机械损害。
2.1雷电侵入类型直击雷(含绕击雷):顾名思义;感应雷:因雷云放电在相关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或电磁感应过电压;球形雷:极特殊雷电现象,一般直径100~200mm;一般持续时间3~5s;电磁脉冲:因雷电的极大峰值和陡度,在其通道周围形成瞬变强磁场,影响该区域导体及设备;地电位反击(反击):因雷击在接地电阻两端产生的过电压,进而影响线路绝缘;操作过电压:因雷击造成大型负载分断瞬间形成的操作过电压。
2.2雷击通道解析直击雷落在塔头上:雷电流通过塔体向下流入大地。
直击雷落在架空地线上:雷电流沿架空地线流向最近的塔位或沿线路接地电阻最小的塔位,直接流入或分点位流入大地。
绕击雷落在导线上(未装设线路避雷器):雷电流沿线路分别流向电源侧/受馈侧站所,母线避雷器动作,吸收后流入大地。
绕击雷落在导线上(未装设线路避雷器):强大的雷击过电压击穿悬式绝缘子串(一般直线长度1.022~1.168m,泄漏距离3150~3600mm),在绝缘子串沿面形成弧光短路,通过塔体与大地连通,可直接导致线路跳闸。
绕击雷落在导线上(装设有线路避雷器):强大的雷击过电压击穿线路避雷器配套的绝缘间隙(500mm),并导致避雷器氧化锌阀片导通,经避雷器尾部引线、放电计数器间隙、塔体、大地形成泄流通道,以微秒级的时限进行放电,完成一次成功的避雷器动作;之后氧化锌阀片恢复高阻功能,将导线与地点位隔离;避免线路掉闸(或可能因雷电负荷能量较大,导致避雷器及其附属回路损坏,导致线路接地掉闸)。
线路雷击跳闸与主要防治措施分析
![线路雷击跳闸与主要防治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bb181f79563c1ec5da7113.png)
线路雷击跳闸与主要防治措施分析[摘要]论述了雷击跳闸这个困扰安全供电的难题。
通过对各种措施的综合运用,有效降低线路跳闸率,提高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水平,确保城市工业农业以及生产生活用电。
【关键词】线路雷击跳闸;防治措施;分析在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雷击是个大灾害。
线路遭雷击后,绝缘子可能发生闪络或炸裂,有时候还会把导地线烧坏,金具损毁。
同时击中线路的雷电波还会沿着输电线路传入变电站,威胁站内的变电设备,因此加强输电线路的防雷不仅可以减少雷击输电线路引起的故障,还有利于变电站内的设备安全运行,是保证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更要环节。
一、雷电的形成和放电过程雷雨云就是指积雨云。
云的形成过程是空气中的水汽经由各种原因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而发生凝结的过程。
1.积雨云的形成过程积雨云就是一种在强烈垂直对流过程中形成的云。
由于地面吸收太阳的辐射热量远大于空气层,所以白天地面温度升高较多,夏日这种升温更为明显,所以近地面的大气的温度由于热传导和热辐射也跟着升高,气体温度升高必然膨胀,密度减小,压强也随着降低,根据力学原理它就要上升,上方的空气层密度相对来说就较大,就要下沉。
热气流在上升过程中膨胀降压,同时与高空低温空气进行热交换、于是上升气团中的水汽凝结而出现雾滴,就形成了云。
在强对流过程中,云中的雾滴进一步降温,变成过冷水滴、冰晶或雪花,并随高度逐渐增多。
在冻结高度(—10℃),由于过冷水大量冻结而释放潜热,使云顶突然向上发展,达到对流层顶附近后向水平方向铺展,形成云砧,这是积雨云的显著特征。
2.雷电的放电过程(1)先导放电由于电荷在云层中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在密集电荷中心,当电场强度达到25—30kv/m时,附近的空气将被电离而出现导电通道,电荷沿着这一通道由密集电荷区向下发展,形成先导放电。
先导放电一般是分级发展的.每级的长度为l0—200m,间歇时间是10—100?s。
当向下移动电荷增加到足以使下一级空气电离时,将继续进行下一通道的先导放电。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浅析及防雷事故措施的研究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浅析及防雷事故措施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20a2f3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5.png)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浅析及防雷事故措施的研究随着电力事业不断发展,输电线路已成为保障电力供应的重要设施。
然而,在雷雨天气下,输电线路可能会遭受雷击跳闸事故的影响,给电力供应造成极大的影响和损失。
本文主要从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原因、特点和防雷措施等方面进行浅析。
首先,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自然环境因素、设备故障和人为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包括气温、湿度、降雨、风力等,这些因素都是影响雷击的重要因素。
在这种环境下,如果线路设计不合理或维护不到位,就会对线路的安全性造成严重威胁。
设备故障主要包括绝缘受损、接触不良等,这些故障导致电压的变化,容易引起雷击跳闸。
人为因素主要是对线路维护管理不到位或抢修不当,导致设备损坏,进而造成雷击事故。
其次,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具有特点明显、影响范围广泛和难以预测的特点。
这些特点导致对抗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不能仅靠单一的防护手段,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对其进行全面防范。
为了有效预防雷击跳闸事故,将防雷措施分为三类:线路防雷、设备防雷和维护管理。
线路防雷是指预防和减小雷击对线路的影响,其措施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正确选用材料和结构,保证线路在雷电环境下具有良好的抗雷性。
另一个方面是利用避雷线、避雷网等设施,将雷电流导向地面,以减少线路遭受雷击的可能。
设备防雷主要是指在设计和选用电气设备时,考虑雷击电阻和大气电压的影响。
该措施的实施需要从电气接地、屏蔽、放电等方面采取措施,尽量减小雷击对设备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维护管理是输电线路防雷的关键环节。
对于线路设备的维护、检测、及时处理故障问题都是防止雷击跳闸事故发生的必要措施。
此外,定期的防雷巡检、电气接地测试也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通过各项维护管理的措施,才能减少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防范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同时也需要注意不同情况下的具体操作,特别是在雷雨天气下,更应该加强抗雷措施以确保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原因分析与防雷措施介绍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原因分析与防雷措施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41f0321915f804d2b16c1e2.png)
大 ,感应雷过 电压只对3 及 以下的线路有威胁 。 5v k 按 照雷击 线路部 位 的不 同,直击雷 过 电压又分 为两 种情 况 : () 1 雷击 线路 杆塔 或 避雷 线 时 ,雷 电 流 通过 雷击 点使该 点对地 电位大 大升 高 ,当雷击 点 与导线 之间 的 电位 差超过线 路绝 缘 的冲击放 电 电压 时 ,会对 导 线发生 闪络 ,使导线 出现 过 电压 。 因为 杆 塔 或避 雷线 的 电位 ( 绝对值 ) 高 于导 线 ,通 常造 成反击 。 () 电直接 击 中导线 ( 2雷 无避 雷线 时) 或绕 过 避 雷线 ( 蔽失效 ) 击 于导线 ,直接在 导 线上 引 屏 起 过 电压 ,通 常称 为绕击 。 反击 和绕击 有 不 同的特 点 , 应采 取不 同的措 施 , 才 能取 得理 想 的效果 。区分 雷 电的反 击和绕 击 ,可 通 过现 场故 障表 象 、耐 雷水平 计算 、雷 电流 的测 量
易击段 ,如雷暴走廊 、四周是 山丘的潮湿盆地、土壤
l 线路 雷 击 特 征 分析
架 空线 路 中常 见雷 电过 电压 可分 为 : () 击 1直 雷 过 电压 ,是 雷 电直 接击 中杆塔 、避雷 线或 导线 引
起 的线路 过 电压 。 () 2 感应 雷过 电压 ,是雷 击 线路
附近 大地 , 由于 电磁感应 在 导线 上产 生的过 电压 。
沿 山坡 走 向架设 时 ,山坡 外侧 绕击 区增 大 ,绕 击 次 数增加 ,山坡 内侧 绕击 区减 小 ,绕 击次 数减 少 。满
足设计 规程要 求 的超 高压线路 具有较 高的防 反击水
平 ,但 由于 山区地 面倾 角 的影响 ,大大 降低 了避雷
线路雷击跳闸的原因及条件
![线路雷击跳闸的原因及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cfe32fad51f01dc381f1a5.png)
线路雷击跳闸的原因及条件本文介绍了线路雷击跳闸的二大条件及主要原因。
一般情况下35kV 线路由于绝缘水平不是很高,雷闪放电引起导线对地闪络是不可避免的,线路因雷击而跳闸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 雷击时雷电过电压超过线路的绝缘水平引起线路绝缘冲击闪络,但其持续时间只有几十微秒,线路开关还来不及跳闸。
2 冲击闪络继而转为稳定的工频电弧,对35kV 线路来说就是形成相间短路,从而导致线路跳闸。
因此对于全线架设避雷线的线路,线路雷击跳闸主要取决于:(1)线路防雷水平的高低雷击档距中避雷线时,一般情况下空气间隙不会发生闪络,而雷电流在向两边杆塔传播时,由于强烈的电晕,当传播到杆塔时,幅值已大为降低,如果杆塔的接地电阻不高,杆塔电位的升高不足以引起绝缘子串发生闪络。
而当雷击杆塔引起反击过电压时,雷电流引起杆塔的塔顶电位升高,使绝缘子串电压升高,当绝缘子串电压超过绝缘子串闪络电压时,绝缘子串就可能发生闪络由于塔顶电位的升高和绝缘子串电压的大小和与杆塔冲击接地电阻值直接相关,因此接地电阻越大,塔顶电位越高,绝缘子串上的电位差也就越大,这样就容易造成绝缘子串的闪络,甚至造成多串绝缘子串的同时闪络,导致相间短路,引起跳闸。
由于全线架设避雷线,雷绕过避雷线的保护作用击于导线的概率相对就极低。
四川中光防雷。
(2)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我国规程规定,35kV 系统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小于10A 时,中性点采用绝缘运行方式。
如果35kV 系统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超10A,当线路因雷击引起导线单相对地短路后,短路点的单相接地电流往往就以弧光形式出现,这种弧光不易自行熄灭,时燃时灭,这样就容易在系统产生弧光过电压,危及一些绝缘水平较低的电气设备,并且如果这时线路又遭雷击引起其它相短路的话就形成了相间短路,线路马上跳闸。
因此系统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运行方式就是利用单相接地时消弧线圈产生的感性电流补偿接地点的容性电流,使接地电流变小,并自动熄弧,接地故障消失系统恢复正常.。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浅析及防雷事故措施的研究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浅析及防雷事故措施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b19129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d.png)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浅析及防雷事故措施的研究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是指由于雷电天气引起的输电线路发生雷击而导致跳闸,从而影响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雷击跳闸事故属于常见的故障类型之一,由于雷电活动的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雷击跳闸事故给电力系统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对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采取相应的防雷事故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原因分析1. 雷电天气的频繁发生,雷电活动具有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造成了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高发生率。
2. 输电线路设备的设计和绝缘等级不足,由于绝缘水平不高和设备老化等原因造成了输电线路容易受到雷击影响。
3. 电力系统的接地电阻不足,接地电阻较高时,雷电击中输电线路后产生的感应电流将无法及时通过接地而造成设备受损。
4. 输电线路跨越山区、河流等自然环境恶劣地带,易受到雷击的影响。
二、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影响1. 雷击跳闸会使得输电线路停电,影响了用户的用电。
2. 跳闸造成的事故会给设备带来额外的冲击和损坏,影响了电力设备的寿命和运行安全。
3. 雷击跳闸事故还可能引发线路或设备的爆炸和火灾事故,给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安全隐患。
三、防雷事故措施的研究1. 提高输电线路设备的设计和绝缘等级,采用高强度、防雷击材料的设备。
2. 加强对输电线路的维护和检测,定期对输电线路进行绝缘子的清洗和检查,及时更换老化的设备。
3. 加大对电力系统接地电阻的改造力度,提高接地电阻等级,减少雷电击中输电线路后对设备的损害。
4. 对于地质恶劣地带的输电线路,可以采取设置避雷针等方式进行防雷保护。
配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及防范措施分析
![配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及防范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4dfa7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b.png)
配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及防范措施分析摘要:配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是比较常见的故障情况,其故障发生不仅与雷电天气的直击雷、感应雷因素相关,也与线路自身防雷性能存在密切关联。
为了保证配电线路运行安全,应该加强配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的分析,研究雷击跳闸故障的发生原因及其造成的后果,围绕实际进行雷击跳闸故障的有效防范。
本文通过某雷击跳闸故障案例分析,对配电线路雷击防范措施与线路改进措施进行简要探讨,以期为同类型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配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防范措施雷击跳闸故障对于配电线路稳定运行具有一定影响,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应该加强雷击跳闸故障的分析,了解雷击跳闸的发生原因,并结合具体情况探讨防范策略。
在进行雷击跳闸故障防范时,应该客观分析线路的具体特征,根据线路结构特点、性能特点分析故障的产生原因,并结合故障发生因素探讨防范措施。
一、案例2012年8月20日11时,公司北郊变10kV城北线过流Ⅰ段保护动作发生跳闸。
当时本市突降暴雨,伴雷电天气,工作人员检查后发现线路塔杆绝缘子有闪络痕迹,且线路19#—20#杆导线断线。
全线检查完成后,未发现其他故障点,判断为直击雷导致线路断线从而引发的跳闸故障。
经详细分析后发现,本段线路未安装避雷线,后经抢修更换导线、绝缘子后,线路恢复正常。
二、原因分析1、直击雷直击雷是造成线路损坏以及跳闸故障的常见原因,10kV配电线路由于线路架空、范围较广,更容易受到直击雷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故障。
另外,线路所处位置空旷、夏季雷雨多发天气情况下,线路更容易受到直击雷因素影响,被直击雷劈中从而发生断线,导致跳闸故障[1]。
本次线路故障位置位于北郊地区,线路故障地点范围较空旷,故障发生期间有局部雷雨,从而导致线路被直击雷击中,受雷电高压的影响,线路发生烧毁、断线,进而跳闸。
2、感应雷感应雷是雷电击中铁塔后,铁塔产生的高电压会引起雷电波反击导线,从而造成铁塔与导线之间绝缘发生闪络,而导线上带有较高的感应过电压,还会引起相邻绝缘子闪络,影响配电线路安全[2]。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及防范措施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及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5d53577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0b.png)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及防范措施摘要:通常,输电线路在运行中不可避免会出现雷击跳闸故障,这样就会导致输电线路被损坏,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供电企业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科学防范输电线路出现雷击跳闸故障,这是尤为重要的。
基于此,本文从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的主要原因、输电线路雷击带来的危害、输电线路雷击防护的关键技术以及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的有效防范措施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关键词: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防范;措施输电线路因为覆盖范围相当大,必须要跨越很多区域。
在雷击多发的区域,输电线路很有可能受到雷击引起跳闸故障,也会降低输电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
因此,作为供电企业,应该根据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的特征,制定有效的防雷措施,加强输电线路的保护,避免其受到损坏,而且尽可能将由于雷击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控制在最小化。
一、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的原因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内因,另一种是外因。
首先,就内因来讲,其主要包括输电线路本身的设计缺乏合理性、杆塔接地电阻不符合标准要求、线路绝缘子出现老化等自身防雷措施有待完善。
其次,就外因来讲,其主要包括输电线路处于恶劣的环境、接地土壤率不一样等等[1]。
同时,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的发生也与其他方面相关,比如:输电线路的排列方法以及杆塔的高度等等。
雷击跳闸故障往往是输电线路的导线以及杆塔等等遭受雷击,在雷击过电压的作用下输电线路必定会产生很大雷击电流以及雷击过电压,如果线路的防雷措施不足或者没有显著的避雷效果,就会导致线路绝缘子击穿甚至输电线路断线,造成线路跳闸保护动作。
二、输电线路雷击带来的危害一般来说,输电线路雷击的危害有很多,比如:设备毁坏以及线路跳闸等等。
设备毁坏具体表现在雷击过电压导致绝缘子被击穿以及闪络,甚至导致绝缘子串炸裂以及线路烧毁。
线路跳闸往往是雷电感应形成雷击电流,造成输电线路出现单相接地以及相间短路,导致输电线路保护跳闸,系统稳定性受到损坏等等。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与防雷技术分析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与防雷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d6bc0c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15.png)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与防雷技术分析摘要: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是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地区常见的问题,它给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了一定影响。
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本文以防雷技术进行分析,对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的表现与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对防雷技术要点进行探讨。
希望通过论述后,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原因;防雷技术引言在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因素,给线路带来严重的影响和损失。
雷击跳闸故障是其中一种常见情况,它会导致线路的短暂中断或长时间停电,给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风险。
因此,采取有效的防雷技术是保障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重要举措。
1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的表现与原因1.1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表现输电线路在雷电天气条件下会出现跳闸故障,表现为电力系统中断、停电或设备故障等现象,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现:(1)线路跳闸。
雷电引起的强电磁干扰是输电线路跳闸的常见原因之一。
雷电放电时产生的强大电磁场可以干扰线路中的电信号传输,造成电流突变和电压波动,从而导致线路跳闸。
这种跳闸会导致整个线路停电或局部供电中断,给用户的正常用电带来不便和损失。
(2)设备故障。
雷电击中输电线路上的设备,如变压器、隔离开关等,导致设备的损坏或故障。
雷电放电的高能量可以造成设备内部电气元件的击穿、短路或烧坏,使设备无法正常运行。
这样的损坏或故障会导致供电中断或设备失效,影响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修复或更换受损设备需要时间和成本,给电网运营带来一定的压力。
(3)火花放电。
雷电过程中会在线路或设备的绝缘表面产生火花放电现象,表现为可见的火花或电弧,引起设备的短路或电击风险。
(4)防护器跳闸.在雷电过程中,防护器(如避雷器)会起到保护作用,当遭受雷击冲击时,防护器会跳闸,保护线路和设备免受过高电压的影响。
1.2原因:雷击跳闸故障的发生通常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
(1)雷电冲击。
雷电产生的强大电流和电压会对输电线路和设备产生直接的冲击作用,超过其额定工作范围,导致线路跳闸或设备损坏。
送电线路遭雷击破坏原因分析及防止对策
![送电线路遭雷击破坏原因分析及防止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f8a2522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f.png)
送电线路遭雷击破坏原因分析及防止对策摘要:送电线路防雷一直是一个重点工作。
本文从送电线路遭雷击破坏的原因分析入手,提出了一些防雷的思路和方法,以提高送电线路的耐雷水平。
关键词:送电线路;防雷措施;雷击跳闸架空输电线路和雷击跳闸一直是困扰安全供电的一个难题,雷害事故几乎占线路全部跳闸事故1/3或更多。
因此,寻求更有效的线路防雷保护措施,一直是电力工作者关注的课题。
1.送电线路雷击跳闸的主要因素1.1送电线路雷电反击在雷雨天气时,如果雷电击中了线路的杆塔或者避雷线,电流就会通过线路杆塔和接地体流入大地,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虽然如此,但是在雷击产生的电流流过线路杆塔和接地体时,由于电流相对增大,就会导致塔体电压增大,塔体电压与导线电压会产生感应过电压,其中,当产生的感应过电压大于送电线路的绝缘闪络电压值的时候,该送电线路就会产生反击闪络,让送电线路出现跳闸的情况。
如果塔杆顶部或者避雷线被击中,雷击电流就会通过接地与塔体流入大地,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但是,塔体的内部电压因为雷击电流的流过而有瞬间增高的趋势,致使同一导线中产生感应电流,而感应电流一旦超出一定范围就会出现绝缘闪络,进而引起线路跳闸。
1.2雷电绕击装有避雷线的线路,仍绕过避雷线雷击导线的可能。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往往会引起线路绝缘子串闪络。
高压送电线路中,地形地貌、导线保护角、导线杆塔高度等都会影响到绕击率,从而影响到高压送电线路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2.送电线路预防雷击损害的防止对策2.1架设避雷线当前,送电线路的常规防雷保护措施主要是通过架设避雷线。
避雷线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雷电直击导线,同时还具有以下作用:(1)分流作用,以减小流经杆塔的雷电流,从而降低塔顶电位;(2)通过对导线的耦合作用,可以减小送电线路绝缘子的电压;(3)对导线的屏蔽作用,可以降低导线上的感应电压。
按照现行规程对各级电压线路架设架空避雷线的要求有如下规定:(1)500kV线路应沿全线架设双避雷线;(2)220kV线路应沿全线架设避雷线。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分析及措施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分析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090771b5022aaea998f0fe2.png)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分析及措施摘要:高压输电线路具有输送距离长,沿线地形地貌跨度变化大和气象条件复杂等特点,遭受雷击的概率较高,直接影响电网正常运行。
雷击引起的线路跳闸事故占据日益主要的地位,不仅影响线路、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极大地影响了日常的生产、生活。
本文分析了雷击跳闸故障,并介绍总结了各种防雷措施,以提高架空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
关键词:输电线路;雷击跳闸;防雷措施1线路雷击跳闸故障分析1.1线路雷击跳闸率的计算以雷击有避雷线线路的跳闸为例。
在下列情况下,线路将要跳闸:(1)雷击杆塔顶部发生闪络并建立电弧;(2)雷绕过避雷线击于导线发生闪络并建立电弧。
运行经验证明,雷击避雷线的档距中间且与导线发生闪络引起跳闸的情况是极罕见的,可不予考虑。
雷绕击导线时,耐雷水平I2可由下式求出:I2=u50%/100,有避雷线线路的跳闸率可按下式计算:N=NLη(gP1+PαP2)式中:N为跳闸率,次/(100km.a);I 为雷电流幅值,η为建弧率;g为击杆率;P1为超过雷击杆塔顶部时耐雷水平的雷电流概率;P2为超过雷绕击导线时耐雷水平的雷电流概率;Pa为绕击率(包括平原和山区)。
击杆率g与避雷线根数和地形有关,一般可采用表1所列数据。
1.2线路反击雷分析雷击杆、塔顶部或避雷线时,雷电电流流过塔体和接地体,使杆塔电位升高,同时在相导线上产生感应过电压。
杆塔上绝缘承受的过电压最大值为(1):如u1.i.m大于绝缘子串的50%冲击放电电压u50%,则发生闪络。
取u1.i.m=u50%,即可求出雷击杆塔顶部时的耐雷水平I1,如取固定波头长度τt=2.6μs,则a=I1/2.6,此时耐雷水平为(2):式中:u50%为绝缘子串50%冲击闪络电压,k为导线线间耦合系数,k0为导线与地线间的耦合系数,β为杆塔分流系数,Ri杆塔冲击接地电阻,Lt为杆塔电感,hg为地线平均高度,hc为导线平均高度,ht为杆塔高度,ha为横担对地高度。
一起大电流雷击故障跳闸分析
![一起大电流雷击故障跳闸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48acbb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1d.png)
一起大电流雷击故障跳闸分析大电流雷击故障跳闸是指在雷电天气中,电力系统中的设备遭受到雷电冲击造成电流过大而触发保护装置跳闸。
下面将对大电流雷击故障跳闸进行分析。
首先,雷击故障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故障类型之一、雷电产生的巨大电流容易对电力线路和设备造成破坏,甚至使系统陷入短路状态,从而触发保护装置跳闸。
其次,大电流雷击故障跳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强雷电场:雷暴天气中的强雷电场会形成电磁感应电流,直接通过电力线路进入电力系统,造成电流过大。
2.电离击穿:雷电的高电场强度可以导致空气电离,电离后的空气形成导电通道,使雷电电流通过该通道进入电力系统。
3.雷击能量:雷电冲击产生的高能电流容易造成电线材料熔化、电缆燃烧和设备受损,从而引发跳闸。
4.瞬变电压:雷击产生的瞬变电压容易引起设备电压暂降,当电压恢复时,电流会短暂增大,可能引发设备的跳闸保护。
接下来1.安全保护:加强电力系统的防雷保护措施是避免大电流雷击故障跳闸的首要任务。
包括安装避雷针、引线和避雷带等防雷设备,建立有效的接地保护系统,减少雷电对系统的影响。
2.检测与监控:利用雷电探测设备监测雷暴天气,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关闭重要的电力设备,以防止雷击故障的发生。
同时,通过监控设备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雷击故障,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跳闸保护:当发生大电流雷击故障时,跳闸保护装置将及时切断电源,避免其对设备和系统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保护装置应具备快速反应、准确判断和灵活操作的特点,以确保设备和系统的安全运行。
最后,大电流雷击故障跳闸的分析工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根据电力系统的特点和防护要求,制定相应的防雷措施和应急预案,提高电力系统的抗雷击能力,确保电力设备和系统的稳定运行。
同时,通过定期的维护和检修,保证设备和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浅析及防雷事故措施的研究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浅析及防雷事故措施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c4995f8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9b.png)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浅析及防雷事故措施的研究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是指在雷暴天气下,由于雷电引起的电压冲击,导致输电线路
发生故障,跳闸停运的情况。
这类事故已经在电力系统中普遍存在,给电网运行和供电安
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研究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原因及防雷事故措施具有重要的意
义。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气电位差:在雷暴天气下,大气中形成的不均匀电场以及大地和云之间的电位差,会导致雷击发生。
2.雷电电流:雷电产生的高强度电流会通过输电线路,由于电流的突变和冲击,会引
起线路的跳闸。
3.线路绝缘破坏:雷电冲击产生的能量会使得线路的绝缘材料受到破坏,导致绝缘失效。
1.建立防雷保护系统:对于输电线路和变电设备,应该建立完善的防雷保护系统,包
括安装避雷针和避雷器等设备,以减少雷电对设备的冲击。
2.优化线路设计:在输电线路的设计中,应该考虑雷电的影响,选择合适的线路参数
和导线材料,以提高线路的耐雷能力。
3.加强线路绝缘:对于输电线路的绝缘材料,应该选择合适的材料,通过提高绝缘水
平来防止绝缘失效。
4.及时检测维修:定期对输电线路进行雷电检测和维修,及时发现并处理线路上的隐患,以确保线路的运行安全。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故障,主要原因包括大气电位差、雷电电
流和线路绝缘破坏等。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的发生,可以通过建立防雷保护系统、优化线路
设计、加强线路绝缘和及时检测维修等措施来提高线路的耐雷能力,保障电网运行和供电
安全。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原因与防雷举措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原因与防雷举措](https://img.taocdn.com/s3/m/d91a5b2e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7c.png)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原因与防雷举措摘要:在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如果所处地区的雷电活动比较频繁,地闪密度比较大,会导致输电线路遭受严重的雷击侵害。
雷击导致输电线路跳闸,会对供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影响,甚至会威胁直流系统的运行安全。
因此,需要对雷击放电过程进行分析,了解输电线路遭受雷击的具体危害,并对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具体原因进行探索,从而提出可靠的防雷举措,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水平。
关键词:输电线路;运行安全;雷击跳闸;防雷措施前言雷电作为自然现象,在放电过程中产生冲击电压比较大,会达到几万伏特甚至几十万伏特。
如果雷电电压直接冲击输电线路,会导致地区电网输电线路遭受极大破坏。
在电力传输过程中,输电线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输电线路出现安全问题,会对供电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因而,必须保障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这就需要加强输电线路防雷措施应用工作,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水平。
1输电线路雷击放电过程与危害1.1雷击放电过程在雷击地面物体时,带电云层的初始电位相对较高,可以在短时间内击穿空气,形成先导通道。
在对具体的放电情况进行分析时,可以将其放电过程看作电流源。
从防雷保护工程与被雷击的物体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将雷击过程简化成雷电向地面传递电磁波的过程,传播通道具有稳定波阻抗。
在对雷云对地放电过程进行分析时,可以利用相应仪器测出雷击地面物体时,流过物体的具体点电流体的模型如如图1。
图1雷击地面物体的电流过物体示意图计算公式如下:公式中i0表示雷击物体流过的电流;Z0表示雷电波阻抗;Z c表示雷击物体的带电作用力。
从雷电过电压的产生角度出发,主要包含感应雷与直击雷过电压两种。
感应雷过电压中雷击线路附近的大地、杆塔以及避雷线等。
直击雷过压主要为雷电击杆塔以及避雷线,雷击导线引发的线路过电压也属于直击雷过电压[1]。
1.2雷电危害在雷电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冲击电压比较大,巨大的瞬时雷击电压在冲击电气设备时会导致电气设备绝缘损坏,甚至会使线路出现短路问题,引发电气设备爆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力电厂线路雷击跳闸原因分析及防止措施摘要:针对鹤壁同力发电厂两台机组送出线路连续出现因雷击导致机组跳闸的现象,详细介绍了故障现象,保护动作情况及绝缘损坏情况,以及运行人员处理情况,配合试验院有关专家进行了故障原因的综合分析。
得出由于地形特征和线路防雷设计的不完善是导致线路连续雷击跳闸的的根本原因。
最后提出加装新型线路防雷措施,改进保护跳闸逻辑,有效地防止了因线路雷击导致的机组跳闸事故。
关键词:线路雷击;原因分析;防止措施1 前言2006年6月30日,同力电厂#1、#2机组通过发变线单元接线方式接入系统桃园变的I、II段母线,内桥开关断开,厂用电自带,机组运行正常。
19时20分41秒,#1、#2机组运行中突然Ⅰ同桃1、Ⅱ同桃1开关跳闸,机组负荷均为175MW。
当时天气为大雨并伴有雷电。
当晚两机先后分别启动并网。
2006年9月21日,#2机组通过发变线单元接线方式接入系统桃园变,#2机组带负荷150MW,厂用电本机自带,机组运行正常。
0时18分18秒,Ⅱ同桃1开关跳闸。
当时为雷雨天气,鹤壁雷电不断。
2 系统概述同力电厂采用单元制供电方式,#1、2机组分别通过两条供电线路至桃源变电站与220KV系统并列。
两条供电线路可以通过短引线采用内桥形接线联络,机组既可以单独通过各自的线路与系统并列运行,也可以通过内桥开关公用一条供电线路与系统并列运行。
系统采用大电流接地系统,#1、#2主变中性点设有接地刀闸,高备变采用中性点固定接地方式。
#02启备变引自一期220kv系统,可根据需要方便的在220KV东(西)母间切换。
3 事件经过3.1同力6月30日两台机组因线路雷击相继跳闸2006年6月30日,#1、#2机组通过发变线单元接线方式接入系统桃园变的Ⅱ、Ⅰ段母线,内桥开关断开,厂用电自带,机组运行正常。
19时20分41秒,#1、#2机组运行中突然Ⅰ同桃1、Ⅱ同桃1开关跳闸,机组负荷均为175MW。
当时天气为大雨并伴有雷电。
当晚两机后分别启动并网。
经查:(1)Ⅰ同桃1“光纤差动保护”和“高频距离零序保护”动作,Ⅱ同桃1“高频零序保护”动作;(2)鹤壁电业局检查I同桃线路,发现在52号杆塔处A相绝缘子上下均压环上有雷击痕迹,并分别有被电弧烧成的直径约1公分的两个洞。
3.2同力9月21日#2机组因线路雷击跳闸事件2006年9月21日,机组通过发变线单元接线方式接入系统桃园变,#2机组带负荷150MW,厂用电由本机带,机组运行正常。
0时18分18秒,Ⅱ同桃1开关跳闸。
当时为雷雨天气,鹤壁雷电不断。
经查:(1)Ⅱ同桃1“高频距离零序保护”和“光纤差动保护”动作。
检查保护录波和线路故障录波器,确认是线路A相接地,故障测距:18.25km,桃园变测距:3.9km。
(2)事故后鹤壁电业局检查Ⅱ同桃线路,发现在60号杆塔处与I同桃线路52号杆塔处相同的情形,只是Ⅱ同桃线路A相绝缘子不仅有雷击痕迹而且其下端均压环严重倾斜超过45度,已经威胁到线路的安全运行,进行更换。
针对鹤壁同力公司自6月份以来已先后出现两次因雷击而导致机组跳闸事件,同力电厂技术人员会同试验院高压绝缘、继电保护等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查看和分析讨论,以期找出较好的预防措施,预防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4 事故分析4.1高压绝缘分析分析两次事件,其共同之处为:(1)均为雷雨天气时发生。
(2)故障相都是A相。
(3)击穿部位和现象完全相同。
(4)两条线路为同塔双回架设,A相在杆塔上的排列均位于上中下的中间位置,并且均距离杆塔中心位置最远,离避雷线的水平距离最大,在线路外侧。
(5)I同桃线路52号杆塔和Ⅱ同桃线路60号杆塔均位于丘陵地区,且地势较高的山坡顶部,杆塔底部土壤的电阻率较高。
为查明同力公司Ⅰ、Ⅱ同桃线路雷击情况,试验院通过全省雷电定位系统对鹤壁地区2006年及近2000年~2005年的雷电活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鹤壁地区雷电活动不是很强烈,雷闪次数在40~80之间,不属于多雷区。
但是由于Ⅰ、Ⅱ同桃线均处于土壤电阻率较高,地形复杂的丘陵地区,而且周围没有其他较高的物体。
因此,如果有雷电活动,就可能对线路杆塔放电,造成线路跳闸。
而鹤壁同力公司机组出线均采用单元接线方式,一旦线路有接地故障,必然导致鹤壁同力公司机组跳闸,对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造成很大威胁。
4.2继电保护分析通过对2006年6月30日事故录波图及保护动作报告分析,Ⅰ同桃线路发生C相接地故障,故障点距电厂本侧约19.63km,线路两侧所配置的光纤差动保护和高频距离保护均正确动作,Ⅰ同桃1开关正确跳闸。
事故后检查Ⅰ同桃线路,发现在52号杆塔处A相绝缘子上下均压环上有雷击痕迹,并分别击出直径约1公分的两个洞。
Ⅱ同桃线路虽未找到放电点,但结合两侧保护的动作报告和录波图综合分析,认为Ⅱ同桃线路发生了A相区内高阻接地故障,Ⅱ同桃线路保护动作正确。
从2006年9月21日故障报告和录波图可看出,Ⅱ同桃线路发生A相接地故障,故障点距电厂本侧18.25km,线路两侧光纤差动保护、高频距离零序保护和远跳保护皆正确动作。
事故后检查Ⅱ同桃线路,发现在60号杆塔处A相绝缘子不仅有雷击痕迹而且其下端均压环严重倾斜超过45度。
#1、#2机组是以发变线单元接线方式接入系统,按设计要求在线路保护动作时,应联跳发变组保护动作于“发电机全停”。
但两次事故线路保护动作后仅跳开了变压器高压侧断路器,未作用于“发电机全停”,属于发电机保护不正确动作。
事故后,电厂继电保护专业人员进行了线路保护跳闸出口启动发变组保护所用时间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线路保护出口接点闭合时间需大于80ms,方能保证正确联跳发变组保护。
因线路保护动作后,其返回时间一般小于20ms,加上断路器跳闸时间,事故时线路保护出口接点闭合时间不会超过50ms,因而无法保证发变组保护正确动作。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为发变组保护C柜中“系统联跳”非电量开入所要求的时间太长,为装置本身缺陷。
5 结论及建议5.1线路防雷措施分析及建议这两次事故均在Ⅰ、Ⅱ同桃线路遭雷击时机组跳闸。
由于出线采用单元接线方式,为了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线路因雷击而引起线路跳闸。
因此,应对线路防雷措施进行分析,找出适合同力公司线路防雷的有效措施。
5.1.1线路防雷措施分析(1)加装线路避雷器线路型避雷器在防雷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其动作后的钳电位作用,防止绝缘子串闪络;二是利用其分流作用,降低杆塔顶部的雷电位,增大同杆塔相邻相导线的耦合系数,提高同杆塔相邻相绝缘子串的耐雷水平,降低线路的雷击跳闸率。
据有关资料介绍,安装避雷器后,线路的耐雷水平将有较大提高,一般三相安装避雷器的耐雷水平将提高3~3.6倍,两边相安装的将提高1.6~2倍。
取三相安装避雷器的耐水平提高3倍,两边相安装避雷器的耐雷水平提高1.8倍,杆塔达到了100kA及以上的耐雷水平,大大提高了线路的防雷能力。
线路型避雷器分为带串联间隙和无串联间隙两种结构类型。
带串联间隙型避雷器与导线通过空气间隙来连接,间隙击穿电压低于绝缘子串的闪络电压,正常时避雷器处于”休息”状态,不承受工频电压的作用,只在一定幅值的雷电过电压作用下串联间隙动作后避雷器本体才处于工作状态,因此具有电阻片的荷电率较高,雷电冲击残压降低,可靠性较高,运行寿命较长等特点。
无串联间隙型避雷器直接与导线连接,利用避雷器电阻的非线性特性保护绝缘子串,与带串联间隙型相比具有吸收冲击能量可靠,无放电延时的优点。
同时,为防止避雷器本身故障时影响线路正常运行,无间隙避雷器一般装有故障脱落装置。
考虑到安装费用及线路中相负角保护的特点,一般只在每基杆塔的两边相安装避雷器。
结合雷击故障相别情况,对多次受到雷击闪络,同时杆塔所处的地形地貌有可能为绕击雷,为防绕击在上述每基杆塔上每相均安装避雷器。
根据地形地貌等地质条件和气象情况,对雷击跳闸率较高的线路,在易雷击段或雷击频繁的杆塔,使用避雷器来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降低雷击跳闸率无论从技术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完全可行的。
但从运行角度来说,线路避雷器每运行2-3年,线路要停电将避雷器拆下进行电气参数测量调试,给运行带来很大不便,对单元接线的机组不太适合(2)降低杆塔接地电阻220kV线路耐雷水平与杆塔接地电阻的关系见表1。
由表1可知,线路耐雷水平均随杆塔接地电阻的增加而降低。
相对危险因数随杆塔接地电阻的增加而明显增大。
因此,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对提高架空送电线路耐雷水平、减少反击概率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山区线路多数处于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杆塔的接地电阻超标的比较多。
对接地电阻超标的杆塔,可以采取加降阻剂、挖深接地坑道改善接地土壤率的办法将接地电阻降低到规程规定的范围内,并按规程要求每五年对全线杆塔接地电阻测试一次,每两年对变电站进出口1~2公里的接地电阻测试一次,发现不合格的及时进行更换处理。
从而提高架空送电线路耐雷水平、减少反击概率。
(3)线路加装线路消雷器对于线路消雷器,由于其多针系统,可以近似看成一带有与雷云电荷极性相反的空间荷电粒子的半球体电极,其多针系统减小了电极的曲率,使场强的法向增量减少,改善了杆塔与雷云之间场强的分布,提高了杆塔与雷云之间空气的击穿场强,抑制了迎面先导对杆塔的影响,降低了直击杆塔的几率。
同时,下行先导在发展过程中,消雷器针部周围电场畸变严重,使周围空气产生局部放电,在先导与杆塔之间形成一定的消散电流,在一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的程度上削弱了雷电的强度和幅值。
对于山区易击段、易击点采用消雷器保护。
可以有效地防止雷击跳闸故障的发生,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
(4)安装屏蔽针为减少绕击的可能性,进行负角保护。
可在杆塔的导线横担垂直线路方向,安装屏蔽针,作为负角保护进行防雷。
(5)安装塔身防雷拉线防雷拉线有分流和屏蔽的作用。
在雷击杆塔顶部时,一部分雷电流经杆塔入地,一部分雷电流经防雷拉线入地,可以起到分流的作用,降低反击电位,减少反击的可能性;当雷电流绕过杆塔顶部的避雷线,想直击导线时,首先会触及防雷拉线,可以起到屏蔽的作用,减少绕击的可能性。
(6)架设耦合地线耦合地线在防雷中的作用是分流雷电流,增大避雷线及耦合地线对导线的耦合系数,提高杆塔绝缘子串的耐雷水平。
耦合地线架设在输电线路导线的下方,受导线对地距离及导线对耦合地线距离(包括耦合地线对导线的风偏距离)的控制,耦合地线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难度极大,且对杆塔荷载有较大的影响。
此外,耦合地线一般紧贴地面,容易被盗。
(7)加装新型可控放电避雷针可控放电避雷针可以减少雷击时的电流幅值,将一个瞬变的放电过程变成一个放电时间较长的过程,这就可使雷击和其产生的电磁干扰问题得到极大的缓和,是有效防止和减少雷害的全新手段。
当可控避雷针安装处附近的地面电场强度低时,雷云不对地面物体发生放电,此时可控放电避雷针的针头的储能装置处于储藏电场能量的工况,由于动态环的作用,针头上部部件(动态环合主针针尖)处于电位浮动状态,与周围大气电位差小,因此几乎不发生电晕放电,即保证了在引发发生前针尖附近的空间电荷很少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