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检验结果报告程序
2024年检验报告单书写制度范文(三篇)
![2024年检验报告单书写制度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5e3a0539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c9.png)
2024年检验报告单书写制度范文检验报告单是疾病诊断及治疗的参考依据,也是病人知情权的一种体现,因此,对检验单内容、格式、报告及发放有必要做详细的规定,指导检验人员正确书写检验报告,为患者提供完整、正确、规范、及时的检验报告。
____具有职业医师资格的临床医生电子申请检验项目,必须规范填写(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临床诊断、科别、标本种类、送检日期、送检医生),对申请内容含糊不清或缺项的,本科人员应退回修改,并在标本拒收记录本上登记。
2.检验报告内容应包括检验项目中文名称、报告单位、标本类型、参考范围、异常值提示、唯一编码、标本采集和接受日期时间、报告日期时间、备注、检验者和审核者的双签名(夜班除外)。
报告单书写必须规范,严禁涂改,严禁使用热敏打印或打印不清楚的报告。
3.检验报告一经审核,就通过信息网络自动传送到门诊服务台和并区,病区的检验报告单统一由专人下午送到病房各科室,并有病房护士核实接收。
在报告单发放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病人的隐私,不得随意泄露病人检验结果,病区办公室只限于医务人员进入电脑(或病历)查看病人检验报告,门诊需凭病人的就诊卡或条码号取化验单。
门诊服务台工作人员负责检验报告单发放和咨询。
4.发放报告单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避免报告单的丢失、遗落。
报告单如有丢失,由实验室负责查找记录补发报告。
5.检验报告单应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相关规定,污染的报告单必须经消毒后再发放。
2024年检验报告单书写制度范文(二)第一章:总则为提高检验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规范性,根据《检验机构管理规定》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全国各类检验机构在编制检验报告时的书写要求。
第三章:报告标题1. 检验报告的标题应简明扼要地表达出被检验样品的名称、检验项目和检验日期。
2. 检验报告的标题应使用黑体字,字号为二号。
第四章:报告编号1. 检验报告应有唯一的编号,编号应按照机构内部的规定进行编制。
【程序文件】医学实验室iso589质量管理体系范本文件
![【程序文件】医学实验室iso589质量管理体系范本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91d41e0066f5335a81217f.png)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ABCD-2-01~30第A版依据ISO15189:200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编制编制:审核:批准:生效日期:2006年8月8日ABCD人民医院检验科关于发布《程序文件》的声明实验室全体人员:《程序文件》作为《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是实验室按ISO15189:200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编制的文件化管理体系。
是医学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手册》中涉及的要素的具体描述。
现予以批准发布实施。
《程序文件》是检验科实验室质量活动的基本法规和准则。
各有关部门和个人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严格维护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切实保证产品的检测质量。
本《程序文件》持有单位和个人未经允许,不得私自更改、转让和复制。
ABCD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2006年8 月8日目录序号主题内容代页1 保护机密信息程序ABCD-2-01 82 确保公正性程序ABCD-2-02 103 监督管理程序ABCD-2-03 124 文件控制程序ABCD-2-04 145 合同评审程序ABCD-2-05 186 新检验项目管理程序ABCD-2-06 207 委托实验管理程序ABCD-2-07 228 仪器设备采购控制程序ABCD-2-08 259 检验试剂耗材控制程序ABCD-2-09 2710 医疗咨询服务管理程序ABCD-2-10 2911 投诉处理程序ABCD-2-11 3112 不符合检验工作控制程序ABCD-2-12 3313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ABCD-2-13 3514 预防措施与改进控制程序ABCD-2-14 3715 记录管理程序ABCD-2-15 3916 内审管理程序ABCD-2-16 4217 管理评审程序ABCD-2-17 4418 检验工作管理程序ABCD-2-18 4719 人员培训及考核管理程序ABCD-2-19 4920 设施和环境管理程序ABCD-2-20 5221 仪器设备管理程序ABCD-2-21 5522 标准物质管理程序ABCD-2-22 5823 量值溯源管理程序ABCD-2-23 6024 检验方法确认程序ABCD-2-24 6225 数据控制程序ABCD-2-25 6526 允许偏离控制程序 ABCD-2-26 67 27 检验结果的质量保证程序 ABCD-2-27 69 28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ABCD-2-28 72 29 样品管理程序 ABCD-2-29 78 30检验报告管理程序ABCD-2-30 80附录 记录表格1 保密执行情况检查记录表 ABCD-2-01/012 公正性执行情况检查记录表 ABCD-2-02/013 质量监督记录表(1)-(3) ABCD-2-03/014 内部文件一览表 ABCD-2-04/015 文件发放与回收记录 ABCD-2-04/026 文件补发申请表 ABCD-2-04/037 文件修订/作废申请表 ABCD-2-04/048 修订页 ABCD-2-04/059 技术规范和标准目录 ABCD-2-04/06 10 文件和记录调阅记录表ABCD-2-04/07 11 合同评审表ABCD-2-05/01 12 合同修改单ABCD-2-05/02 13 检测项目增减申请表ABCD-2-06/01 14 新检验项目评审表 ABCD-2-06/02 15 委托实验申请单 ABCD-2-07/01 16 委托检验送样表 ABCD-2-07/02 17 委托实验项目一览表 ABCD-2-07/03 18 合格委托实验方登记表 ABCD-2-07/04 19 委托实验方能力调查表 ABCD-2-07/05 20 供应商评价表 ABCD-2-08/01 21供应商一览表 ABCD-2-08/022 2 采购申请表ABCD-2-08/032 3 仪器设备验收报告ABCD-2-08/042 4 检验试剂耗材申请表ABCD-2-09/012 5 检验试剂标准物质耗材验收单ABCD-2-09/022 6 物品领用单ABCD-2-09/032 7 专业人员讨论记录表ABCD-2-10/012 8 专业人员与临床医生交流记录表ABCD-2-10/022 9 专业人员查房情况表ABCD-2-10/033 0 投诉处理回复表ABCD-2-11/03 1 不符合工作处理报告ABCD-2-12/013 2 纠正措施处理单ABCD-2-13/013 3 预防措施编制、执行、监控计划表ABCD-2-14/013 4 预防措施处理表ABCD-2-14/023 5 不满意度调查表ABCD-2-14/033 6 记录保存期限一览表ABCD-2-15/013 7 文件、资料和记录调阅申请表ABCD-2-15/023 8 档案资料交接记录ABCD-2-15/033 9 内审年度计划ABCD-2-16/014 0 内审实施计划ABCD-2-16/024 1 内审检查表ABCD-2-16/034 2 内审不合格项报告ABCD-2-16/044 3 内审报告ABCD-2-16/054 4 管理评审计划ABCD-2-17/014 5 管理评审通知单ABCD-2-17/024 6 管理评审报告ABCD-2-17/034 7 培训申请表ABCD-2-19/014 8 年度培训计划表ABCD-2-19/024培训记录表ABCD-2-19/05 0 员工培训履历表ABCD-2-19/045 1 人员档案卡ABCD-2-19/055 2 设备总表ABCD-2-21/015 3 设备领(借)用登记表ABCD-2-21/025 4 设备维修申请表ABCD-2-21/035 5 设备使用登记表ABCD-2-21/045仪器(停用)报废单ABCD-2-21/05 7 设备档案卡ABCD-2-21/065 8 设备使用授权表ABCD-2-21/075 9 主要标准物质表ABCD-2-22/016 0 年度标准物质采购计划ABCD-2-22/026 1 基准物质使用情况表ABCD-2-22/036 2 标准物质使用情况表ABCD-2-22/046 3 设备校准计划表ABCD-2-23/016 4 设备校准周期表ABCD-2-23/026 5 内部规程申请确认表ABCD-2-24/016 6 检验方法验证表ABCD-2-24/026 7 检验方法评审表ABCD-2-24/036软件适用性验证记录ABCD-2-25/06 9 偏离许可申请审批表ABCD-2-26/017 0 质控总结分析报告ABCD-2-27/017 1 质量监控活动评审报告ABCD-2-27/027 2 检验结果不确定度报告ABCD-2-28/017 3 样品接收登记册ABCD-2-29/017 4 样品存贮条件登记表ABCD-2-29/027 5 样品留存登记表ABCD-2-29/037 6 样品标识单ABCD-2-29/047 7 报告修改通知单ABCD-2-30/017 8 授权签字人一览表ABCD-2-30/027 9 非传统方式报告发放登记表ABCD-2-30/03修订页序号文件编号页码需更改的内容更改内容批准人批准日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保护机密信息程序1 目的保护机密信息不被侵犯和泄漏,维护本科室诚信、独立、公正的形象。
内审员题库-2020试题(带答案)
![内审员题库-2020试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9708b952ea551811a68745.png)
内审员试题2020一、单项选择1. 检验检测机构管理层应确保()人员的能力。
正确答案为: D .A+B+C2. ()不在时,应指定代理人。
正确答案为: C .关键管理人员3. 如果不是独立法人,非独立法人的检验检测机构需经法人授权,以便实现()正确答案为: D .A+B+C4. 资质认定项目分包检验检测机构应该是()。
正确答案为: D .通过资质认定并具有该项目检测技术能力的检验检测机构。
5. 质量方针由()制定、贯彻和保持,是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正确答案为: B .管理层6. 顾客没有投诉()顾客满意。
正确答案为: A .不一定表明7. 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
正确答案为: C .永恒目标8. 检测结果不能溯源到国家基准时,实验室应()。
正确答案为: B .提供设备比对或能力验证满意证据9. 以下哪些人员的任命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同等能力()。
正确答案为: D .授权签字人10. 以下哪些活动必须由无直接责任的人员来执行()。
正确答案为: C .内部审核11. 发生()时,可不向资质认定部门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正确答案为: B .质量负责人发生变更12. 选择合格的计量溯源机构应评价()。
正确答案为: C .计量授权证书及检定/校准能力13. 样品建立标识系统的目的是()。
正确答案为: C .为了防止样品的混淆14. 需要延续资质认定证书有效期的,应当在其有效期届满()月前提出申请。
正确答案为: B .315. 合同评审是()的职责。
正确答案为: C .供方16. ()是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单位符号。
正确答案为: C .A17. 检验检测机构是指:()正确答案为: D .依法成立,依据相关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利用仪器设备、环境设施等技术条件和专业技能,对产品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对象进行检验检测的专业技术组织。
18. ()的主要职责是在任何时候使管理体系得到实施和遵循。
特殊过程审核(CQI-27)报告-案例
![特殊过程审核(CQI-27)报告-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5b90b2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5.png)
品审核。(查探伤检测记录奇瑞的产品已按控制计划探伤,7月15
日、16日、18日、19日、23日E4T16均有送探伤。)
Pass Pass
1.7.6☆ 铸造厂和顾客定义的特殊特性都必须在控制计划中得到落实;
查E4T16产品的特殊特性在控制计划中均有体现并用符号标出。 Pass
序号
类别/过程步骤
评价 结果
Pass Pass
序号
类别/过程步骤
评价 结果
要素编号
最低要求
实际情况的观察/评论
铸造现场应配备有专 1.3 职的,并具备相应资 符合
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1.3.1
为确保能够得到专业技能,铸造生产现场,必须配备专职专家。该
专家需具备以下条件之一:或具有铸造学位或相等科学学位证书的 铸造工程师;经国际认证机构认可的铸造检查员;或由顾客及组织 共同认可的人员。该专家必须是正式雇员,且职位必须在组织结构 中得到反映,岗位职责描述中必须明确该岗位所需具备的资质,其 资格必须包括至少5年的铸造工作经验,或其所受专业教育以及铸
查PSA2580产品客户反馈油大,6月份将防锈油设变成防锈水, FMEA已更新并经客户批准。
1.6.4☆
FMEA必须按每个零件或产品组编制,或针对特定过程,为每个特 定过程编制;
铸造过程有通用FMEA,针对E4T16编制了产品的PFMEA。
Pass Pass Pass
1.6.5☆ 1.7.1 1.7.2
如:
控制计划必须与所有相关联的文件材料,如FMEA、作业指导书等 保持一致;
1、控制计划要求排气歧管铸件本体取样检测抗拉,实际按材质制 作试棒检测;(现已更新控制计划,按材质制作试棒检测) 2、控制计划要求每批铸造生产中对排气歧管毛坯成品实施探伤检
ISO17025程序文件
![ISO17025程序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02c02dc5da50e2524d7f8d.png)
E. 检验前后,环境条件记录必须详细完备,否则检测结果无效。 F. 检测前后,检测仪器设备的记录必须详细完备,被检测的样品或系统情况要由检测人员和
监督人员进行确认,否则检测结果无效。
G. 如果对被测样品或系统进行抽检,样本选择必须符合有关检测标准、检测规程的规定。
H. 检测结果在质量负责人签字后,方能有效。
程序性文件
编写: 审核: 批准:
XX 省计算中心计算机网络质量监督检验站 二 00 一年三月
目录
PDF created with FinePrint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LWJ/G-01-2001《检验工作管理程序》……………………………………………………………(3) LWJ/G-02-2001《检测室管理规章程序》…………………………………………………………(4) LWJ/G-03-2001《检测事故处理程序》 …………………………………………………………(5) LWJ/G-04-2001《文件控制程序》 …………………………………………………………………(6) LWJ/G-05-2001《检测总体流程程序》 …………………………………………………………(9) LWJ/G-06-2001《内部质量审核程序》 ……………………………………………………………(12) LWJ/G-07-2001《质量评审程序》 ……………………………………………………………(15) LWJ/G-08-2001《出现偏离时的处理程序》 ……………………………………………………(17) LWJ/G-09-2001《比对实验计划程序》 …………………………………………………………(18) LWJ/G-10-2001《人员档案管理程序》 …………………………………………………………(19) LWJ/G-11-2001《人员培训程序》 ……………………………………………………………(20) LWJ/G-12-2001《仪器设备使用和保管程序》 …………………………………………………(22) LWJ/G-13-2001《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程序》 ……………………………………………………(25) LWJ/G-14-2001《设备的租用与出租管理程序》 ………………………………………………(26) LWJ/G-15-2001《不合格设备管理程序》 ………………………………………………………(27) LWJ/G-16-2001《仪器设备检定、溯源程序》……………………………………………………(29) LWJ/G-17-2001《质量检验细则编写程序》………………………………………………………(30) LWJ/G-18-2001《计算机管理程序》………………………………………………………………(34) LWJ/G-19-2001《仪器设备购置、验收程序》……………………………………………………(35) LWJ/G-20-2001《样品的抽取和管理程序》 ……………………………………………………(38) LWJ/G-21-2001《检验工作程序》 ………………………………………………………………(40) LWJ/G-22-2001《检验过程中发生异常现象的处理程序》………………………………………(41) LWJ/G-23-2001《数据完整性保护程序》…………………………………………………………(43) LWJ/G-24-2001《测试抽样程序》 ………………………………………………………………(44) LWJ/G-25-2001《防火墙样品抽样程序》 ………………………………………………………(46) LWJ/G-26-2001《检验质量分析、报告和处理程序》……………………………………………(48) LWJ/G-27-2001《检验质量事故处理程序》 ……………………………………………………(50) LWJ/G-28-2001《开展新项目的工作程序》 ……………………………………………………(53) LWJ/G-29-2001《采用非标准检验方法的程序》 …………………………………………………(57) LWJ/G-30-2001《合同审核程序》…………………………………………………………………(58) LWJ/G-31-2001《档案管理程序》…………………………………………………………………(60) LWJ/G-32-2001《技术标准管理程序》…………………………………………………………(62) LWJ/G-33-2001《保密管理程序》……………..…………………………………………………(64)
检查检验结果通报制度
![检查检验结果通报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1259b1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c.png)
检查检验结果通报制度1. 前言为确保医院的信息透亮化、患者权益保护和医疗质量管理,订立本《检查检验结果通报制度》。
该制度旨在规范医院在检查检验结果通报方面的程序和要求,保证患者能够及时获得相关检查检验结果,提高医患沟通效率,确保医疗过程中的信息沟通和沟通畅通无阻。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检查检验科室,涉及全部医疗检查检验项目。
3. 审核责任3.1 医院管理团队负责对本制度进行定期审查和更新。
3.2 检查检验科负责遵守和执行本制度,并负责订立相关的工作规范和流程。
4. 通报原则4.1 任何检查检验结果都应及时通报给患者,包含试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4.2 检查检验结果通报应精准明确、全面、客观、准确。
避开使用不明确、模棱两可的词语。
5. 通报方式5.1 医院将建立信息化平台,便于检查检验结果的查询和通报。
患者可以通过网上预约平台或移动端APP查询本身的结果。
5.2 患者可选择通过短信、电话或线下咨询等方式获得检查检验结果。
6. 通报流程6.1 医务人员在完成检查检验后,应及时将结果录入系统中。
6.2 系统自动将结果通报给医生,医生确认检查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后,进行解读和分析。
6.3 医生应在48小时内将结果通报给患者,并解释有关疾病、病情及治疗等方面的问题。
6.4 患者如有需要,可要求面对面咨询医生,医院应供应相关的预约和咨询服务。
7. 报告格式7.1 检查检验结果报告应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检查或检验项目、结果数据、医生的解读和建议等内容。
7.2 报告应有统一的格式和标准,便于患者阅读和理解。
8. 结果解读8.1 医生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结果解读和分析,避开使用专业术语和难以理解的表述。
8.2 对于异常结果或紧要的诊断信息,医生应与患者面对面沟通,并解释可能的影响和治疗方案。
8.3 医生应耐性回答患者的疑问,保证患者对结果的理解和接受。
9. 隐私和保密9.1 患者的检查检验结果是个人隐私,医院应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和信息安全。
药品注册检验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规范(试行)(2020年版)
![药品注册检验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规范(试行)(2020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01f9ed8a0116c175e0e481f.png)
附件药品注册检验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规范(试行)(2020年版)一、目的 (1)二、定义和适用范围 (1)三、药品注册检验申请人和药品检验机构 (1)四、药品注册检验分类 (4)五、药品注册检验分工 (5)六、药品注册检验工作程序 (5)(一)境内生产药品 (5)1.准备申请 (5)2.提出申请 (6)3.接收审核 (8)4.注册检验 (9)5.报告发送 (11)(二)境外生产药品 (12)1.准备申请 (12)2.提出申请 (12)3.接收审核 (13)4.注册检验 (14)5.报告发送 (14)(三)样品抽取 (14)(四)特殊情形 (15)(五)与药品审评中心的信息沟通 (16)(六)工作时限 (17)七、药品注册检验基本技术要求 (18)(一)资料审核 (18)(二)样品检验和标准复核 (18)(三)注册检验用标准物质 (19)八、附件 (20)附件1注册检验资料、样品、标准物质和特殊实验材料的要求 (21)附件1.1 (21)附件1.2 (24)附件1.3 (27)附件1.4 (31)附件2药品标准复核意见撰写要求 (34)附件3药品标准物质原料申报备案细则 (36)附件3.1 (41)附件4 药品注册检验相关表单文书 (42)附件4.1 (42)附件4.2 (43)附件4.3 (44)附件4.4 (45)附件4.5 (46)附件4.6 (47)附件4.7 (50)附件4.8 (51)一、目的为落实《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7号)有关药品注册检验的规定,进一步规范药品注册检验工作程序,明确注册检验技术要求,制定本规范。
二、定义和适用范围药品注册检验包括样品检验和标准复核。
样品检验是指按照申报药品质量标准对样品进行的实验室检验,以及有因抽样检验。
标准复核是指对申报药品质量标准中设定项目的科学性、检验方法的可行性、质控指标的合理性等进行的实验室评估。
本规范适用于药品检验机构开展的,为支撑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和按药品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上市许可申请审评审批的样品检验和标准复核,以及制剂审评需要的化学原料药、药用辅料、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检验。
IATF16949程序文件27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IATF16949程序文件27不合格品控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dd497a4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d.png)
IATF16949程序文件27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一、目的本程序的目的在于确保对不合格品进行有效的识别、标识、记录、隔离、评审和处置,以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同时采取适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减少不合格品的再次发生。
二、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原材料、在制品、成品以及交付后发现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三、职责1、质量部门负责不合格品的判定、标识和记录,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和处置。
2、生产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和初步处理。
3、技术部门负责提供不合格品的处置方案和技术支持。
4、采购部门负责与供应商沟通不合格原材料的处理事宜。
5、销售部门负责与客户沟通不合格成品的处理事宜。
四、不合格品的识别1、原材料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检验员依据检验标准进行判定,并做好记录。
2、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通过自检、互检和专检发现的不合格品,应及时报告给质量检验人员进行确认。
3、成品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检验员依据成品检验标准进行判定,并做好记录。
五、不合格品的标识1、对判定为不合格的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应使用红色标签或标记进行明确标识,注明不合格的类型、批次、数量等信息。
2、不合格品应放置在指定的不合格品区域,与合格品隔离存放,以防止混淆和误用。
六、不合格品的记录1、质量检验人员应将不合格品的相关信息,如不合格的类型、原因、批次、数量、发现时间等,详细记录在不合格品报告中。
2、记录应保持清晰、准确、完整,以便追溯和分析。
七、不合格品的隔离1、生产部门负责将不合格的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及时转移到不合格品区域进行隔离存放。
2、不合格品区域应设有明显的标识,并有专人负责管理,确保不合格品不会被误领或误用。
八、不合格品的评审1、质量部门应组织相关部门(如生产、技术、采购、销售等)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
2、评审的内容包括不合格品的性质、影响程度、处置方案等。
3、根据评审结果,确定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如返工、报废、降级使用、让步接收等。
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程序
![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0f40c32d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13.png)
二、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程序
4、危急值复查程序:
(4)如复查结果与首次结果一致,应报告首次结果;如复查结果 与首次结果不一致,须认真分析原因(必要时可重新留样再查), 待正确结果确认后,报告正确结果;
(5)在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措施完善,质量能力得 到充分保证条件下,临床实验室可执行先报告,在确定危急值与 临床不符合时复查。上述情况下,要求临床实验室报告危急值时 必须同时询问危急值结果与临床的一致性。
3、危急值确认程序:
(1)医疗机构应加强危急值报告体系的培训,包括但不限于危急 值项目、危急值报告限、危急值识别与确认、危急值复查政策、 危急值报告路径及危急值记录规范等;
(2)相关检验/检查人员应熟记危急值项目及危急值报告限;
二、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程序
3、危急值确认程序:
(3)检验/检查人员在检验环节识别和确认危急值,保证在审核环 节不漏过危急值;
6.危急值报告(report of critical value):检验/检查或其他相关人 员向患者主管医生或危急值使用者报告危急值的过程。
一、相关概念
7.危急值回读(read back of critical value):危急值信息接收方向 危急值信息报告方读取危急值及患者信息的过程,以确认相关报 告信息记录的准确性。
医学检验 危急值报告程序
一、相关概念
1.危急值(critical value):能够提示患者生命处于危险/危急状态 的检查数据/结果,此时临床应立即采取紧急适宜的抢救措施。
2.危急值项目(item of critical value):含危急值的检查项目。
3.危急值报告限(critical value limit):危急值阈值或危急值边界 限,高于或低于该阈值或边界限的检查结果被视为危急值。
2016年《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管理体系文件换版方案
![2016年《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管理体系文件换版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dcc308c281e53a5802ffa6.png)
2016年《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换版实施方案
国家认监委新近颁布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省质监局要求“已获证检验检测机构应于2016年6月30日前按照‘新准则’要求补充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完成换版。
”为了做好中心资质认定有关工作,保证新准则的顺利实施、平稳过渡,特制定中心体系文件修改办法如下:
一、依据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63号)
二、领导小组
组长:XXX
成员:XXX XXX XXX XXX
三、时间安排
1、3月7日-3月11日管理体系框架
2、3月14日-3月25日质量手册全面修改
3、3月28日-4月8日程序文件修订
4、4月11日-4月15日体系文件审核
5、4月18日-4月22日体系文件批准
6、4月29日体系文件宣贯
7、5月-7月新体系文件试运行并征求意见
8、8月初修改、定稿、印刷
9、8月中旬 2016年附加内审
10、9月中旬 2016年附加管理评审
四、工作流程
五、工作要求
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为实现质量方针、目标的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的集合。
应具有系统、全面、有效、适用的特征,各要素相互依赖、配合、促进、制约,形成具有一定活动规律的有机整体,对各项活动覆盖、有效控制,具备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功能,可不断改进。
5.1质量手册的修改
质量手册是按照质量方针、目标和适用的质量体系标准描述管理体系的要求。
应能反映质量管理体系总貌,内容清楚、准确、全面、适用、易懂。
表1新版质量手册框架及修改分工表。
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第27号限定有害生物诊断规程
![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第27号限定有害生物诊断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afc8b0b665ce0508763213b7.png)
2
限定有害生物诊断规程
诊断规程供进行有害生物诊断的实验室使用以作为植物检疫措施的一部 分。应对这些规程进行审查和修改以便考虑到有害生物诊断方面新的发展情 况。本标准还提供关于这些规程如何着手、制定、审查和公布方面的指导。
背景
适当的有害生物检测和有害生物鉴定对于适当应用植物检疫措施至关重 要(见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4 号:建立非疫区的要求;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6 号:监视准则;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7 号:出口验证系统;国际植检措施标 准第9 号:有害生物根除计划准则;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20 号:植物检疫输 入管理系统准则)。特别是,各缔约方需要适当诊断程序来确定有害生物状 况和有害生物报告(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8 号:确定一个地区的有害生物状 况;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17 号:有害生物报告),以及在输入货物中诊断有 害生物(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13 号:违规和紧急行动通报准则)。
法,如酶联免疫吸附法2或者在选择性媒介物上面培养 –− 有害生物的生存能力。
关于这一部分中所包括的所有方法,酌情提供其敏感性、特殊性和可仿 效性信息。酌情提供关于积极和消极防治手段以及试验中所使用的参考材料 方面的指导。还提供关于防治与由其它原因引起的类似迹象和/或症状的可能 混淆方面的指导。 2.4 鉴 定
关于形态和形态测量鉴定,酌情提供关于以下方面的详情: – 准备、着手和检验有害生物的方法(如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测量技术) – 鉴定要点(科、属、种) – 说明有害生物或其群体的形态学,包括形态诊断特性图解及说明在观察
引言 范围 参考文献 定义 要求概要
背景
诊断规程的目的和作用
要求
1. 诊断规程一般要求
2. 一项诊断规程的具体要求 2.1 有害生物信息 2.2 分类学信息 2.3 监测 2.4 鉴定 2.5 记录 2.6 进一步提供情况的联络点 2.7 致谢 2.8 参考材料 3. 公布诊断规程
(完整word版)临床检验科程序文件
![(完整word版)临床检验科程序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5b44d4dd36a32d727581df.png)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RYJY—2-01~30第A版依据ISO15189:200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编制编制:审核:批准:生效日期:2015年1月1日xxx人民医院检验科关于发布《程序文件》的声明检验科全体人员:《程序文件》作为《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是实验室按ISO15189:200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编制的文件化管理体系。
是医学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手册》中涉及的要素的具体描述。
现予以批准发布实施.《程序文件》是检验科实验室质量活动的基本法规和准则.各有关部门和个人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严格维护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切实保证产品的检测质量。
本《程序文件》持有单位和个人未经允许,不得私自更改、转让和复制。
xxx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 xxx2015年1 月1日目录修订页保护机密信息程序1 目的保护机密信息不被侵犯和泄漏,维护本科室诚信、独立、公正的形象。
2 范围2.1临床医生提供的患者信息;2。
2检验结果;2。
3参加能力验证实验室的验证结果;2。
4质量体系的各层文件和相应运行资料;2.5 法定保密的信息.3 职责3。
1科主任(1)落实保护机密信息的各项措施所需的资源和责任人;(2)批准借阅保密资料.3。
2 综合组组长(1)对各项保密措施的组织进行监督检查;(2)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检验科主任报告.3。
3 各专业组组长(1)批准本组相关人员借阅本专业保密资料,并报科主任最终批准。
(2)协助综合组负责人,对本室人员执行各项保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3.4 档案管理员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3.5 其它有关人员(1)对本人从事和接触到的保密内容保密;(2)对违反保密的行为进行制止,并向上级报告。
4 工作程序4.1临床医生提供的患者信息对临床医生提供的患者信息由承担检验任务的人员负责接收、保管、保密。
4。
2检验结果4。
2.1检验结果以报告形式发出,通常是向临床医生、患者本人或患者家属报告结果.只有经患者同意或按照法定的条款才可向其它方面报告。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722fe89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b.png)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标题: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引言概述:在实验室和医疗机构等领域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确保患者安全和诊断治疗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质量,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程序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
一、建立标准操作程序1.1 制定详细的实验操作流程:包括样本采集、处理、分析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步骤,确保每个操作都按照标准程序进行。
1.2 确定质量控制样本:选择适当的质控样本,包括高、中、低浓度的样本,用于监测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1.3 建立记录和报告程序:建立详细的记录和报告程序,包括记录每次实验的操作步骤、结果数据、质控样本的分析结果等信息,以备查证。
二、监测仪器性能2.1 定期校准仪器: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2 定期维护仪器: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洁、校准、更换耗材等,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
2.3 进行质量控制检测:每次实验前后都要进行质量控制检测,监测仪器的性能是否正常,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三、质控样本分析3.1 定期检测质控样本:定期对质控样本进行分析,监测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2 制定质控规范:根据质控样本的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质控规范,及时调整实验操作流程。
3.3 建立异常结果处理程序:当质控样本分析结果异常时,要及时处理并记录异常情况,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调整。
四、培训和考核人员4.1 培训实验人员:对实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包括实验操作流程、质控程序、仪器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4.2 定期考核实验人员:定期对实验人员进行考核,检测其操作技能和质控意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3 提供持续教育:定期组织实验人员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培训班等,提供持续教育,更新知识和技能。
五、持续改进和监督5.1 定期评估程序效果:定期评估质控程序的效果,检测其实施情况和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
特殊过程审核(CQI-27)报告
![特殊过程审核(CQI-27)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d5f8103ddccda38376bafe5.png)
H1.14 模具库内检查清单
H1.15
工具维护
评价 结果
最低要求
1、模具钢必须符合行业标准的材料规格和指定模具零件图。典型合金H11
和H13。
H13
1a、镶件材料的最低要求是符合NADCA(北美压铸协会)标准207-(最新 镶件材料: H13
版)。
固定块: P20
1b、当适用时,铸造工厂必须能够证明镶件和型腔(模仁)应用的材料符合
1、作为铸造设计的一部分,在提交铸造工装和原型样件之前,铸造厂必须 使用铸造数字模拟软件,例如:Magma Soft,AnyCasting,ProCast, EKK,FLOW-3D或者类似的由顾客工程部门认可的软件,进行铸造系统设 计。这种模拟必须包括浇注填充和凝固过程的分析。 2、模拟设计结果必须与顾客产品工程部门评审。 3、关注有限元分析中的任何高应力特征,模拟分析应避免热节、气体驻留 、铁液紊流造成的局部冷隔或者浇注不足。
使用寿命及更新状况 定期维护
序号
类别/过程步骤
H1.16
工具的变化
H1.17
铸造可追溯性
பைடு நூலகம்H1.18
夹具和量具
特性 类别
☆
☆
☆
评价 结果
最低要求
实际情况的观察/评论
1、替换镶件(新钢铁),顾客具体要求,可能需要PPAP批准。顾客具体要求
可能需要与可能的生产过程变更请求提交试验要求。 2、所有模具修复(焊接、研磨、加工、镶件替换)需要验证(内部批准) 需要尺 梳理一下过去修模记录
???
1、流量计推荐在所有模具的出口水/油线。 2、水、空气、油线必须连接设计。防错技术和色标正确使用。 3、如果使用外部冷却,喷流率和位置必须计划和测量。
CNAS-GL27:2009《声明检测或校准结果及与规范符合性的指南》
![CNAS-GL27:2009《声明检测或校准结果及与规范符合性的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e7c068bd960590c69ec376eb.png)
CNAS-GL27声明检测或校准结果及与规范符合性的指南GUIDLINES ON STATING TEST OR CALIBRATION RESULTS AND COMPLIANCE WITH SPECIFICATION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声明检测或校准结果及与规范符合性的指南1 目的与范围1.1 本文件旨在为实验室声明检测或校准结果及与规范符合性的方法提供指南。
1.2 本文件等同采用APLAC TC004《检测和校准结果及与规范要求符合性的声明方法》(第三版)(Method of Stating Test and Calibration Results and Compliance with Specification)。
1.3 本文件为指导性文件,供检测或校准实验室参考使用。
2 引用文件2.1 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等同采用ISO/IEC17025:2005)2.2 VIM,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由国际计量局(BIPM)、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临床化学和实验医学联合会(IFC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理论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国际理论物理和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和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发布2.3 JJF105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引用VIM和JJF1059中的术语和定义。
4 声明检测或校准结果及与规定限值符合性的方法4.1 一般方式4.1.1 检测或校准结果及其不确定度报告内容应当根据客户和规范的要求及结果的用途而定。
检测或校准报告或记录中应包含结果的计算方法,适用时,还应包括计算不确定度的方法。
其内容包括:— 数据分析中的步骤和计算应当形成详尽的文件,以确保必要时可重复计算;— 分析中所进行的所有修正和所使用的常数及其来源;— 有详尽的文件说明不确定度的计算过程。
4.1.2 报告检测或校准结果及其不确定度时,应当避免使用过多的有效数字位数。
系统检验报告
![系统检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233ceaf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b.png)
系统检验报告报告编号:SYSCHECK-20210527报告时间:2021年5月27日报告范围:公司名称-系统检验1. 背景为确保公司客户和应用程序制造商的基本利益,公司进行了系统检验。
系统检验是指对应用程序进行测试和评估,以评估其是否符合运行和使用的标准。
2. 检验内容2.1 系统架构检验公司的系统架构被识别为该检验的主要部分。
本次检验的目标是确保系统架构紧密合理、完整并正确地运行。
我们确认,系统架构已按照预期设计,实现了其期望结果。
2.2 功能检验在该阶段,我们根据我们的测试用例评估了应用程序的功能。
我们进行了以下测试:2.2.1 认证和授权我们测试了应用程序的访问控制功能,并验证了应用程序的用户身份验证和授权是否按预期工作。
我们的测试发现,应用程序正确处理了用户认证和授权。
2.2.2 数据完整性我们测试了应用程序的数据输入和数据输出,并确保输入和输出的完整性。
我们的测试发现,应用程序正确处理了输入和输出的完整性。
2.2.3 用户体验我们测试了应用程序的界面和用户体验,并确保应用程序对用户友好,并提供了易于操作的用户界面。
我们的测试结果表明,应用程序在这方面达到了预期的水平。
2.3 性能检验在性能检验阶段,我们检查了应用程序的响应时间、吞吐量和并发情况。
我们确信,该应用程序执行得很好,并可以承受期望的负载。
3. 发现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全面的测试,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4. 评价系统通过了本次系统检验,我们建议继续定期进行检验,以确保系统一直能够达到预期的性能和完整性水平。
5. 版权声明本报告及其附件版权归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和使用。
6. 结束语我们感谢您选择我们进行系统检验。
我们将继续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并希望我们的专业能力能够为您带来更多的价值。
报告人签名:______________报告人姓名:______________报告人职务:______________。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174a29669eae009591bec4f.png)
关于下发《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通知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患者安全,根据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 版)实施细则》,结合《患者安全目标》,特制定本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具体如下: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一)定义本制度所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 个等级:1、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分三个级别:(1)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2 人以下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2)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2 人以下死亡或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造成3 人以上中度以下残疾、器官组织损伤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3)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3 人以上重度残疾或死亡。
2、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3、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4、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并修正错误,未形成事实。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别1、信息传递与接受:1) 正确信息,传递与接受错误2)正确信息,信息传递与接受延迟3) 正确信息,信息传递与接受不准确4) 错误信息/或传递错误5)信息传递与接受其它错误形式2、治疗:1) 患者选择错误2) 部位选择错误3) 器材选择错误4)其它选择错误3、方法/技术:1) 遗忘,未治疗2) 中止3) 延期4)时间错误5)程序顺序错误6) 不必要的治疗7) 灭菌/消毒错误8) 体位错误9) 其它诊疗错误10)误吸11) 误咽12)其它4、药品调剂分发:1) 多给药2)少给药3) 重复发药4) 配伍禁忌5)发药时机错误6) 拿错处方7)其它8) 用药速度过快9)用药速度过慢10)其它用药速度错误11) 用法/途经错误12) 取药对象错误13)用药剂量错误14) 未核对药品15) 其它16) 调剂管理17)重量错误18) 规格错误19)包装错误20) 数量错误21) 违规调剂22)其它23) 与说明书不一致24发药时错误告知患者25)过期药品26) 血液制剂ABO不符合27)其它错误28)异物混入29) 细菌污染30)混合错误31) 包装破损32)其它33)装错药袋34)药袋破损35)药袋说明错误36)药袋无说明37)药品丢失38)其它调剂错误5、输血:1)输血前检验项目未执行2)未输入3) 血型错误4) 配型错误5)输错患者6) 放射线照射错误7) 记录错误8) 其它6、器械使用:1)设置错误2) 无电源3)条件设置错误4) 故障5) 修理状态6) 停止运行7) 操作失控8)漏电/触电9) 未接地10)未定期检修11) 未行剂量检测12) 违反操作规程13) 其它7、导管操作:1)静点滴漏/渗2)导管脱落3)导管断裂4)连接错误5) 未连接6) 错误速度7)三通方向错误8) 导管闭塞9) 导管内异物10)混入空气11) 其它8、医学技术检查:1) 检查人员无资质2)患者识别错误3)方法/技巧错误4)技术不熟练5)有禁忌症6)无质量控制(室间质评、室内质控)7) 使用“计量”检测不合格设备8) 标本采集时机错误9)标本采集储存错误10)采集标本破损11) 采集标本丢失12)采集标本不合格13)未抗凝14) 标识错误15) 部位识别错误16) 非医师检查申请单所要求的检查内容17) 试剂管理18) 分析仪器/准备19) 检查仪表/准备20) 图像编码错误21) 信息记录错误22) 记录信息丢失23) 计算机系统故障24) 结果传递错误25) 结果报告丢失26)结果未报告27) 造影剂过敏反应28) 患者病情意外变化29)无应急抢救药械30)需有医师随同监护而执行31)未执行“危急值”报告制32)其它9、基础护理:1) 摔倒2) 坠床3) 误吸4) 误咽5)误食6)其它7) 禁食/禁水医嘱不执行8) 行动限制医嘱不执行9)其它控制医嘱不执行10) 约束固定无医嘱11) 约束固定未告知12)约束固定后未做到观察病情13) 其它14)错误获取15)延迟16) 遗忘17)行动在先,未通告18)其它错误行动19)患者自带药品(忘服忘注射自带药品用完带药未告知医师其它)20) 患者自动出院21)患者自行留宿院外22) 未告知院方的其它行动10、营养与饮食:1)饮食类别错误2)未按医嘱用餐3)数量错误4)未按医嘱禁食5) 未按医嘱禁水6) 未按治疗饮食医嘱执行7)肠道内灌注给食错误8)其它11、物品运送:1) 延迟2) 遗忘3)丢失4) 破损5) 未按急需急送6) 品种规格错误7) 其它12、放射安全:1) 放射线泄漏2)放射性物品丢失3)未行防护4) 误照射5) 其它13、诊疗记录:1) 诊疗记录丢失2)应记录而未记录3)记录内容失实4) 涂改记录内容5)无资质人员书写记录6)其它14、知情同意:1)知情告知不准确2) 未行知情告知3)未告知先签字同意4)告知与书面记录不一致5)未行签字同意6) 其它15、设备设施:1) 停止运行2) 故障3)损坏4) 违规操作5)其它三、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一)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必须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发[1987]63 号)、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2002]206 号)以及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执行。
北医三院网上检验结果查询使用流程
![北医三院网上检验结果查询使用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6c527a49e31433238689303.png)
北医三院网上检验结果查询使用流程2010年7月27日,北医三院检验结果网上查询系统正式开通,医者可通过网络直接查寻自己的检验结果。
这也是本市大型综合医院中,首家开通网络检验报告查询系统。
该系统的开通切实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为患者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病人“看病难”的问题。
网上查询检验报告时,需登录北医三院的门户网站,然后按北医三院的就医卡号注册,并确定是否接受手机短信通知。
注册后,即可查阅近期在医院所做过的检验结果报告。
如果患者选择了手机短信通知,在检验报告发出后,系统会自动发送手机短信,提示用户可以登录网站查询自己的检验结果。
据介绍,检验报告网上查询系统启用后,患者可以在家凭就医卡直接登陆,上网查询检测报告,而且可以自己在家打印报告。
对患者而言,网上查询系统的开放,可在第一时间获取自己的检测报告,节省了时间。
对医院而言,减少了报告打印站点和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门诊拥挤的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规检验报告的格式、传达方式与时间,并对检验报告的编辑、审核、签发、登记与保存、更改、补发、结果解释与说明、危险值报告及处理等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保证向实验室服务对象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检验数据和检验结果。
2.围
适用于检验结果报告的全过程。
3.职责
3.1 实验室管理层负责确定检验报告的格式、传达方式与时间。
3.2 检验人员负责标本的检测,结果的录入。
3.3 审核人员负责对检验报告进行审核、签发。
3.4 中级以上职称人员负责结果的解释和说明。
4.工作程序
4.1 检验报告的格式
检验报告的格式应在广泛征求临床科室的意见后由检验科设计,由检验科管理层讨论后决定。
报告单上必须包含足够的信息量,报告应清晰易懂,填写无误。
检验报告应包括以下信息:
4.1.1实验室名称、地址或检验地点;
4.1.2患者的唯一性标识(诊疗卡号或住院号);
4.1.3患者的、年龄、性别、科别。
4.1.4检验申请者或其他惟一性标识和申请者地址;
4.1.5样品的类别,当原始样品的质和量对检验结果有影响时,应注明样品的状态,如溶血、脂血等,并在报告中说明可能对结果造成的影响;
4.1.6原始样品送检日期和时间,必要时还应注明实验室接收样品的时间;
4.1.7检验项目的名称、结果、单位及参考围,相关时应提供原始结果和修正后的结果;
4.1.8报告发布日期和时间;
4.1.9当临床或病人有要求时应注明结果的测定方法,若要求检验科为其检验报告提供解释和说明时,检验技术人员应提供此服务;
4.1.10检验者、审核者、检验日期。
4.2 检验报告的发放与时间
4.2.1门诊检验报告在采血窗口拿“取单票”领取。
住院检验报告由检验科指定人员下午五点前送往各病区。
4.2.2 报告时间:
4.2.2.1急诊检验:在急诊围的临检报告――30分钟出结果;生化、免疫项目――2小时出结果。
4.2.2.2 平诊检验:临检常规项目――30分钟出结果;生化、免疫常规项目――8小时出结果;微生物常规项目――4个工作日出结果;特殊项目不超过2周出结果。
4.2.2.3 时限符合率在90%以上。
4.3 当检验科的部分检验报告由委托实验室检验时,从网上传输应委托实验室的检验报告,要求格式容标准、规、完整。
4.4检验周期
4.4.1 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地缩短检验周期。
4.4.3 当不能按检验规定的时间报告检验结果,延迟报告又可能影响患者诊治时(主要是绿色通道和紧急标本),按以下程序通知申请者:4.4.3.1以或书面的方式通知申请者,说明延迟报告的原因及可能发出报告的时间;
4.4.3.2若在短时间延迟报告的原因不能解除,应送至委托实验室检验,检验完成后及时通知申请者;
4.4.3.3若某以项目经常发生延迟报告,应与申请者协商,对检验周期进行重新评审。
4.4.4 技术管理层应对检验周期及临床医师对该周期的反馈意见监控、记录并评审,必要时对所识别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
4.5 结果审核
4.5.1 临床资料分析检验结果
对实验中出项的异常结果,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诊断等有关临床信息进行系统性评价,看是否从临床角度加以解释,若出现危急值结果应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
4.5.2 同一标本不同项目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许多检验项目或不同参数之间如ALT和AST、T-BIL和D-BIL,
血细胞分析各参数之间,尿液分析各参数之间等存在在联系,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判断结果是否可靠。
4.5.3 同一患者同一时间不同检验项目的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如肝硬化腹水患者同一时间血液和尿液胆红素升高、凝血时间延长、粪便可见胆红素结晶。
血液AFP可能异常;如血气和电介质关系结果之间存在的关系。
4.5.4 结合既往检验结果分析
通过LIS系统可很方便地与以往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包括显示最近一次结果、累计结果趋势图、与最近一次结果变化值(百分比和绝对值)提示、参考值提示、危急值提示。
在发现偶然误差,如贴错标签、抽错标本、抗凝不当、标本混合不充分等方面的差错很有用途。
4.6 结果发布
4.6.1 检验报告单上对检验操作及检验结果的描述应尽可能地使用专业术语。
4.6.2 实验室检验报告由检验者录入编辑,审核者审核后发布。
4.6.3 有时从对患者医护角度出发,可能不宜将检验结果直接发给患者,可由患者家属以代领方式领取检验报告。
4.6.4 特殊检验结果如HIV阳性,应由上级检验部门确证后报告,并为患者及其家属。
4.6.5 当有需要用、电传、图文传真和其他电子设备传送报告时,应仔细询问病人、性别、年龄、检验项目、检验时间、申请者、标本类型以及患者的关系等信息,确认对方身份后发布报告。
口头报告检验
结果后应随后提供正式报告。
4.6.6 对申请单或样品上有“紧急”或“急”标记的检验标本应优先进行处理,及时通知临床医护人员阅读或领取报告,并做好记录。
4.6.7 若因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在规定的时间不能完成检验工作,不能发出报告时,应立即报请科主任处理。
4.6.8 “危急值”报告和处理程序
4.6.8.1 危急值是指检验结果的极度异常,如不及时处理随时会危急病人生命的检验值。
实验室应与临床医师商讨,确定重要指标的“危急值”围。
4.6.8.2 检验中发现危急值,必要时可按以下程序进行处理:
4.6.8.2.1立即检查室质控是否在控,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确认标本采集是否符合要求;
4.6.8.2.2询问医生该结果是否与病情相符;
4.6.8.2.3察看历史结果;
4.6.8.2.4必要时重新采集标本进行检测。
4.6.8.3 确认危急值后,应立即通知申请者取结果,并将危急值病人的、科室及床号,日期、时间、报告人及检验结果等以电子记录形式记在《危急值报告登记表》上。
各专业组对临床危急值病人标本的检验,应本着急中之急,重中之重的原则,尽快发报告,并通知临床。
4.6.9 报告的迟发
当检验工作遇到意外情况不能及时发出报告时,必要时应与实验室服务对象联系
4.6.10 检验报告的补发
当实验室服务对象遗失或检验报告发送过程造成遗失时,应根据患者唯一性标志、收集标本日期、、性别、年龄、检验项目等信息来查询检验结果,并注明“补发”及补发者签名和日期。
补发的报告不得对原始结果做任何修改。
4.6.11 报告单通知和邮寄
当患者要求或特殊情况需要通知患者检验结果或向患者邮寄检验报告时,采血室负责办理。
4.7 报告的保存
4.7.1 所有报告均以电子形式或结果登记形式存档保存。
登记信息应包括标本的唯一性标识,患者信息、检验项目及结果等容,以备快速检索。
4.7.2 所有报告至少保存2年。
4.8 报告的更改
4.8.1 未发出的检验报告需要进行补充或更改时,须由原检验者进行,并经原签发报告者核查和批准。
报告更改时,应在记录上显示出改动日期和时间并签名,更改后原容应清晰可辨。
4.8.2 已发出的检验报告需要进行补充或更改时,应将原报告收回、注销。
重新发出一份新的检验报告,新报告的编号与原报告一致,经原检验者,原审核者核查和批准后方可报告。
并在原始申请单或在LIS系统的技术备注一栏注明更改原因。
4.9 报告的查询
为了加强检验报告的管理,确保结果的性,在取检验报告或查询检验报告时,需要查询者提供挂号票。
如果代理他人取检验报告或查询检验报告时,需要代理人提供本人的有效证件。
4.10 报告结果的解释
报告结果的解释原则上由医疗咨询小组提供服务。
相应专业主管技师及其以上职称人员也可为检验报告的结果提供解释和说明,初级及其以下职称人员、实习和进修人员不能提供解释和说明。
5 支持文件
《信息管理程序》
《文件控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