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统计与可能性复习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可能性》说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可能性》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可能性》这一章节,主要是对可能性方面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总结。
内容包括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概率的计算、统计方法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可能性的相关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可能性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前面的学习,他们掌握了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会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并能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但部分学生对概率计算和统计方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容易在实际应用中出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运用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能够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会使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合作交流,探索事件的概率计算和统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概率的计算,统计方法的应用。
2.教学难点:概率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统计方法的选取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统计图表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可能性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引导学生理解概率的概念。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讲解概率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知识。
4.统计方法:介绍统计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实例体验统计方法的优势。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概率的计算,以及统计方法的应用。
6.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可能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之《统计与可能性》部分
上课时间:年月日统计整理与复习(1)教学内容:教材P101-103“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4题。
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一般方法,能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根据实际问题和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或统计表,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学生体会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活动过程,感受统计表和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体验收集数据的意义,增强数据分析意识。
3.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知识、过程、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习统计的兴趣,培养从数据的角度观察生活、分析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描述并分析数据。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提问:小学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了统计的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统计知识,教师选择板书学生回答的内容。
谈话:今天我们要统计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
通过复习,使同学们能系统掌握所学的统计知识,增强数据描述和分析等应用能力。
二、知识梳理1.出示问题:(1)在统计时,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2)统计活动中,描述和分析的数据的方法有哪些?(3)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4)你能举例说说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吗?让学生围绕上面问题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2.组织交流,汇报上诉问题。
三、应用练习A B C D E 出勤率是( )。
5.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4分米,高是5分米,它的侧面积是( )平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是( )立方分米。
6.一个布袋里装有6个红球,4个蓝球,任意摸一个,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 ),再加( )个蓝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12。
7.一组数据15、25、30、18、22、27、19、21的中位数是( ) 8.若23 X=14Y ,则X :Y=( ):( )。
如果Y=24,则X=( )。
9.有100个图形按 ……的顺序排列,排列在倒数第3个的是( ),其中一共有( )个 。
《可能性复习课》教学设计
《可能性》复习课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三节统计与可能性中的《可能性》P111例3,练习二十二第5-7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含义,会用分数表示一些简单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明确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过程。
2、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判断简单游戏的规则是否公平,能设计简单的公平游戏规则。
3、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具有随机性;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明确可能性的含义。
教学难点:准确地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教材中例3主题图,激起兴趣引导复习。
1、出示例题2、交流、讨论二、系统整理1、说一说我们学习过哪些有关可能性的知识。
可能、一定、不可能规则是否公平可能性的大小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2、想一想在括号里填上一定、可能、不可能吗?(1)太阳( )从东面升起。
(2)西瓜( )长在树上。
(3)明天( )会下雨。
(4)公鸡( )会下蛋。
学生想一想填一填、说一说。
三、巩固提升1、跳棋游戏游戏的公平性(1)谁先开局(2)用什么样的骰子(3)某一方获胜的可能性2、2004年刘翔雅典夺冠寻找生活中的可能性。
3、连线4、预测获胜队5、设计转盘四、复习小结通过整理复习,你对可能性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学案全册包含课堂作业第六单元 整理和复习 统计与概率 一课时
统计与概率1. 回顾所学的统计知识,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重要性。
2. 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统计图,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描述,并对事件作出合理的预测。
3. 进一步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描述的全过程,渗透统计的思想。
重点:进一步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描述的全过程。
难点: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统计图,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描述,并对事件作出合理的预测。
课件。
师:同学们,统计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们在做一些事情之前,要先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才能得出结论。
例如,学校为了了解学生体质健康情况,就需要收集学生身高、体重等数据。
统计就是帮助人们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知识和方法。
今天我们就针对“统计与概率”进行整理和复习。
1. 统计与可能性。
师:我们学过哪些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生1:学过统计表,还有平均数。
生2:学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生3:知道用来描述数据的常用统计量是平均数。
……只要学生回答正确就要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把内容说详细。
2. 统计图特点。
师:我们学过的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跟大家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可能会说:•条形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及不同数据的差异。
当我们需要形象、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时,就应该选用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
当我们不仅要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要直观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时,应该选用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部分数据所占的百分比。
当我们需要直观表示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时,就可以选用扇形统计图。
3. 调查统计。
师: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步骤和方法是什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3统计与概率第3课时可能性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笔记第3课时可能性教学内容教科书P97第5题(3),完成教科书P99“练习二十一”中第6、7题。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不确定事件的特点,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2.经历设计游戏规则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方法去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公平公正意识,促进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点用数学语言描述获胜的可能性。
通过游戏活动,亲身感受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难点用概率的方法去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揭示课题师:以前我们学习了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重点研究了不确定现象中的可能性。
想一想,你还记得哪些关于可能性的知识?【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些零碎的关于可能性的知识,如有关可能性的大小,什么是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等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把相关知识回忆完整,然后进行整理。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是有关可能性的知识,但比较散乱,我们能不能也像复习统计一样,先把它进行梳理呢?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整理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选择作业进行展示,并板书: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可能性。
(板书课题:可能性)二、复习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1.师:在生活中有很多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请你想一想,填一填。
(出示课件)【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明天可能是晴天;世界上一定每天都有人出生;人的身高不可能有10m。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理由。
师:你还能说出哪些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学生自由发言,全班学生判断,只要是正确的,都要予以肯定。
2.课件出示5个箱子。
师:从这些箱子中任意摸一个球,你认为从哪些箱子里摸出的球的颜色是确定的?从哪些箱子里摸出的球的颜色是不能确定的?【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任意摸一个球,从装5个红球的箱子里摸出的球的颜色是可以确定的,摸出的一定是红球,不可能是黄球。
从其他箱子里摸出的球的颜色都不能确定。
师:从中你能发现什么?【学情预设】预设1:箱子里只有一种颜色的球的时候,我们就能确定能或不能摸到红色的球。
六下统计与可能性复习课教学设计.doc
六下统计与可能性复习课教学设计六下统计与可能性复习课教学设计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12—113页。
教材简析:该领域将小学阶段学习的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进行系统回顾与整理。
复习的主要内容有统计表、统计图(条形、折线、扇形)和可能性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第一、二学段所学的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 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2、在对知识回顾与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3、能综合运用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有效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发展统计意识和统计观念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了有关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
先来想一想我们学习了有关统计的哪些知识?你能把我们学过的统计图的特点整理一下吗?二、分类整理,发现规律1、自主整理,小组交流请同学们先独立整理,然后再把自己整理的成果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发现规律提问: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在学生的回答中完成统计表。
种类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特点提问:什么情况下要选择条形统计图?什么情况下要选择折线统计图?什么情况下要选择扇形统计图?3、整理可能性的知识谈话:除了刚才整理的统计图和统计表,我们还学过很多关于可能性的知识,你能自己整理一下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吗?全班交流。
在学生回顾的基础上,整理成下图:【设计意图】:在对知识回顾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三、讨论交流,应用提高1 >完成自主练习1 谈话:今天我们进行一项近视原因的调查。
你认为影响近视的因素有哪些?下面我们就调查一下我们班同学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的情况。
先在小组内完成统计表,再填写在班级的统计表中。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概率复习课》教学设计
《统计与概率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统计知识,培养梳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分类、制图、观察、比较、分析信息,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形成依据数据和事实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二、教学重难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制成合适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复习旧知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复习统计与概率的知识。
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你能在草稿本上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来吗?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继续引导: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和补充,然后想一想,可以怎样对这些知识进行分类整理?讨论交流后,依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下图。
教师:谁能简要地说一说,平均数是用什么方法得出的?预设:平均数是通过计算得出的。
教师: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呢?预设:条形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及不同数据的差异。
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思考──互补交流──分类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从整体上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并借助树形图形成知识结构。
(二)整理数据,自主探究1.收集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已经填好的调查表(如下)。
先按项目剪开,然后9个小组的组长将你们要整理的项目条收集起来,先整理分类,再用统计表进行统计。
想一想,从统计表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学生开始按课前分好的小组收集项目条,教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数据整理。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各小组都有各自的分工,便于学生经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并利用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数学《统计与概率整理与复习》教案
概率与统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科书上配合统计内容安排了数学文化“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让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的形成过程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些内容综合应用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多方面的数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在小学的阶段中,学生学过如下统计的知识,学过统计表,还有平均数,还学过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本节课在已学过的知识上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进一步了解统计表和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出来表示数据和反映情况,利用统计图的特征获取有用的信息。
二、学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统计表和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出来表示数据和反映情况,利用统计图的特征获取有用的信息。
2.经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以及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3.体会数据对决策的作用,及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难点:理解各个统计图的具体含义。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同学们,大家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统计与概率的整理与复习,一说到统计啊,我们肯定不陌生,统计在我们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知识呢?(1)统计活动要经历确定任务、收集整理数据……(2)整理后的数据可以用统计表或统计图表示。
(3)我们还学习了平均数(4)我还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5)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判断和预测。
小结:对于统计的理解,一定不能只关注形式,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每一个统计过程都离不开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判断。
提问:请你回忆一下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呢?我们可以通过调查、实验、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数据。
练习:要解决下面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收集数据?(1)学校想了解学生对哪类图书最感兴趣。
六下统计与可能性复习课教学设计
六下统计与可能性复习教学设计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内容: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12—113页。
教材简析:该领域将小学阶段学习的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进行系统回顾与整理。
复习的主要内容有统计表、统计图(条形、折线、扇形)和可能性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复习巩固第一、二学段所学的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2、在对知识回顾与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3、能综合运用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有效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发展统计意识和统计观念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了有关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
先来想一想我们学习了有关统计的哪些知识?你能把我们学过的统计图的特点整理一下吗?二、分类整理,发现规律、自主整理,小组交流请同学们先独立整理,然后再把自己整理的成果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发现规律提问: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在学生的回答中完成统计表。
种类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特点提问:什么情况下要选择条形统计图?什么情况下要选择折线统计图?什么情况下要选择扇形统计图?3、整理可能性的知识谈话:除了刚才整理的统计图和统计表,我们还学过很多关于可能性的知识,你能自己整理一下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吗?全班交流。
在学生回顾的基础上,整理成下图:【设计意图】:在对知识回顾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三、讨论交流,应用提高、完成自主练习1谈话:今天我们进行一项近视原因的调查。
你认为影响近视的因素有哪些?下面我们就调查一下我们班同学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的情况。
先在小组内完成统计表,再填写在班级的统计表中。
学生搜集数据并整理填写。
数学六年级下册《概率-复习课》教案
课题
概率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复习课
主备
教师
修改
教师
上课
日期
6月10日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可能性的认识,掌握可能性的基础知识,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经历预测等实验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可能性的认识,掌握可能性的基础知识,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经历预测等实验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具Biblioteka 小黑板个人修改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回顾与交流
1、一定、可能、不可能
下面哪些现象是一定的,哪些是可能的,哪些是不可能的?
(1)明天会下雨
(2)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刘翔会创造110米栏记录
(3)王明身高会达到14.5米
(4)人每天都需要喝水
(5)明年手机会大幅度降价
(6)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它的边数有关系
2、可能性的大小
(1)出示转盘,提出问题:
指针所停的区域有几种可能?是什么情况
指针停在什么区域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指针停在什么区域的可能性小?为什么?
(2)你还能举出哪些实例?来说明可能性的大小?
3、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1)摸球游戏
问题: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
(2)掷硬币
问题:投掷硬币后,硬币正面向上与反面向上的可能性哪个大?
二、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5~7题
《统计与可能性总复习》教学设计
在回顾中整理在思考中分析——六年级数学下册整理与复习“统计与概率(1)”《统计与可能性总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第109、110页例1,练习二十二第1、2题。
【设计理念】当今社会处在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时代,人们无时无刻不与各种数据和现象打交道,面对各种复杂的数据和现象,人们必须建立统计意识,学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信息,以便作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
这部分内容集中整理了义务教育第一、二学段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主要有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统计量。
学生通过两个学段的学习,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统计概念,逐步形成了依据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态度。
1、结合本课特点,充分利用课前小研究,进行课前调查。
本节课基于学生学习初步的统计知识的基础上对小学阶段的统计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整理。
由于本课回顾的内容比较多,如何能将调查、制作、整理、分析几大项内容在一节课中完成,如果要面面俱到,比较难完成。
所以,教学时“调查、设计、制作前置”,首先,让学生利用课前小研究,让学生自主对统计知识用“图”的形式进行整理,回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其次,让学生提前设计个人情况调查表,确定调查主题,进行调查、数据记录、整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制作,最后是重点观察、描述、分析数据,形成一定的问题意识。
2、本课的设计力求体现学校的课改理念“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练促学”的教学模式。
通过课前的实践活动和课中鲜活的“生活视频与图表情境”,让学生发现统计的“特点特性”和独有的“价值”,感受其“需要”,体悟其“作用”,这是本节课设计的“主线”思想,也是有效落实统计教学目标必须追寻的路径,是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思维,进一步构建和发展统计思想、形成初步的统计能力的前提。
3、课堂着眼点在于让学生结合不同的数据的特点进一步认识各种统计图表的特征,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明确做一项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六下统计与可能性复习课教学设下载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12—113页。
教材简析:该领域将小学阶段学习的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进行系统回顾与整理。
复习的主要内容有统计表、统计图(条形、折线、扇形)和可能性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第一、二学段所学的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2、在对知识回顾与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3、能综合运用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有效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发展统计意识和统计观念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了有关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
先来想一想我们学习了有关统计的哪些知识?你能把我们学过的统计图的特点整理一下吗?二、分类整理,发现规律1、自主整理,小组交流请同学们先独立整理,然后再把自己整理的成果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发现规律提问: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在学生的回答中完成统计表。
提问:什么情况下要选择条形统计图?什么情况下要选择折线统计图?什么情况下要选择扇形统计图?3、整理可能性的知识谈话:除了刚才整理的统计图和统计表,我们还学过很多关于可能性的知识,你能自己整理一下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吗?全班交流。
在学生回顾的基础上,整理成下图:【设计意图】:在对知识回顾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三、讨论交流,应用提高1、完成自主练习1谈话:今天我们进行一项近视原因的调查。
你认为影响近视的因素有哪些?下面我们就调查一下我们班同学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的情况。
先在小组内完成统计表,再填写在班级的统计表中。
学生搜集数据并整理填写。
提问:观察统计表,如果要描述看电视所用时间的情况,选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为什么? 请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 16 统计、可能性|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 16 统计、可能性|北师大版本次教案主要涵盖六年级下册数学内容的统计和可能性部分,对学生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概率的概念,能够区分事件和试验;2.能够运用频率的概念,能够按照给定的规则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3.能够进行数据分类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4.能够计算自然数列、等差数列的和,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1.统计学习:理解概率、计算事件发生概率、绘制统计图表;2.数列学习:计算自然数列、等差数列的和。
教学难点1.理解概率:事件和试验的区别、频率的概念;2.绘制统计图表:柱状图、折线图的绘制方法和应用。
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课时:概率1.了解概率1.介绍概率的概念,区分事件和试验。
2. 计算事件发生概率1.讲解频率的概念,给出计算概率的公式;2.操作示范:通过实验计算概率。
3.练习题1.练习概率计算的题目。
第二课时:统计1. 数据分类1.讲解数据的分类和表示方法。
2. 绘制统计图表1.讲解柱状图和折线图的绘制方法和应用;2.操作示范:根据给定数据绘制图表。
3. 练习题1.练习数据的分类和统计图表的绘制。
第三课时:数列1. 自然数列和等差数列的概念1.讲解自然数列和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计算数列的和1.讲解计算自然数列和等差数列的和的公式;2.操作示范:通过实例计算数列的和。
3. 练习题1.练习计算数列的和的题目。
第四课时:综合练习1.综合练习所有学习内容。
注意事项1.学生应提前做好预习并准备必要的学习工具;2.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应注意理解难点和重点;3.老师在课后应及时检查学生的作业和答案。
总结本次教案主要以六年级下册数学内容中的统计和可能性部分为主线,对学生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和总结,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概率、数据分类和数列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数学思维和计算方法,对数学的学习也更有信心和兴趣。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整理和复习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_14
整理和复习统计与概率【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统计的意义,进一步理解统计表,学会实行简单统计,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体会统计量的特征和使用范围。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让学生系统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体会统计量的特征和使用范围。
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揭示课题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为什么要做统计工作?2.引入课题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实行分析、比较,这样就需要实行统计。
在实行统计时,又经常要用统计表、统计图,并且常常实行平均数的计算。
今天我们开始复习简单的统计,这节课先复习如何设计调查表,并实行调查统计。
二、整理归纳1.你学过几种统计图?分别叫什么统计图?各有什么特征?条形统计图(清楚表示各种数量多少)折线统计图(清楚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清楚表示各种数量的占有率)教师:结合刚才的数据例子,议一议什么类型的数据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更合适?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
平均数教师:什么是平均数?它有什么用处?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并组织学生集体评议。
使学生明确:平均数能直观、简明地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用它能够实行不同数据的比较,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
课件展示教材第97页例5两个统计表。
①提问: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学生思考后回答②小组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思考的问题)a.在上面两组数据中,平均数是多少?b.不用计算,你能发现上面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大小吗?c.用什么统计量表示上面两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③小组汇报。
第一组数据:平均数是(1.40+1.43×3+1.46×5+1.49×10+1.52×12+1.55×6+1.58×3)÷(1+3+5+10+12+6+3)≈1.50(m)第二组数据:平均数是(30×2+33×4+36×5+39×12+42×10+45×4+48×3)÷40=39.6(kg)④用什么统计量表示上面两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为什么?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下统计与可能性复习课教学设计
统计与可能性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12—113页。
教材简析:
该领域将小学阶段学习的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进行系统回顾与整理。
复习的主要内容有统计表、统计图(条形、折线、扇形)和可能性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二学段所学的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2、在对知识回顾与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3、能综合运用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有效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发展统计意识和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了有关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
先来想一想我们学习了有关统计的哪些知识?你能把我们学过的统计图的特点整理一下吗?
二、分类整理,发现规律
1、自主整理,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先独立整理,然后再把自己整理的成果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发现规律
提问: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的回答中完成统计表。
种类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特点
提问:什么情况下要选择条形统计图?什么情况下要选择折线统计图?什么情况下要选择扇形统计图?
3、整理可能性的知识
谈话:除了刚才整理的统计图和统计表,我们还学过很多关于可能性的知识,你能自己整理一下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吗?
全班交流。
在学生回顾的基础上,整理成下图:
【设计意图】:在对知识回顾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三、讨论交流,应用提高
1、完成自主练习1
谈话:今天我们进行一项近视原因的调查。
你认为影响近视的因素有哪些?
下面我们就调查一下我们班同学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的情况。
先在小组内完成统计表,再填写在班级的统计表中。
学生搜集数据并整理填写。
提问:观察统计表,如果要描述看电视所用时间的情况,选用哪种统
计图比较合适?为什么?
请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观察、分析统计图,你能说明一下近视是否与看电视有关吗?
做完这个统计表,你想对班里的同学说点什么?
想一想,近视除了跟看电视有关,还与哪些因素有关?课下调查班里患近视的同学,完成统计表。
小结:回想一下,在进行一项统计活动时,一般要经过哪几个主要步骤?
(板书:确定主题,设计调查表——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决策)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统计实例,让学生体验完成一项统计活动一般要经历“确定主题,设计调查表——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等环节,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统计有助于我们处理繁杂无序的数据,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预测事
物的发展趋势,所以生活中处处有统计,用统计。
希望同学们能把学到的知识用到我们生活中来,做个有心之人,用数学的眼光来看生活,真正学以致用。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通过总结概括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应用统计的知识解决。
[课后反思]:
1.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复习整理学过的统计知识,进行有条理地回顾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组成块,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在复习整理知识的过程中重视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在合作与交流中共同获得提高。
2.注重学生的体验,重视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统计与可能性(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12—114页。
教材简析:
该领域将小学阶段学习的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进行系统回顾与整理。
复习的主要内容有统计表、统计图(条形、折线、扇形)和可能性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2、能综合运用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有效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发展统计意识和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整理了“统计与可能性”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要继续运用这部分知识,来解决更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应用与反思。
1、近视原因调查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一项近视原因的小调查,谁能回想一下我们都经历了哪些过程?(确定主题,设计调查表——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决策)
是的,最后通过分析数据,我们知道了近视确实与看电视有关,那除
了看电视,近视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哪个小组想把你们的研究成果跟班里的同学一起分享?
展示学生完成的统计表
通过完成这个统计表,你又知道了什么?
你想对同学们说点什么?今后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视力?
小结:通过统计我们知道了导致我们近视的原因,今后一定要避免这些地方,保护好我们的眼睛。
【设计意图】通过这道题,再次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体会到统计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讨论交流,体验区别
1、区别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特征,你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应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
这三种数各有什么意义?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2、完成自主练习2
练习时先让学生自主分析,然后再对3个同学的分析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小结: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要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分别解释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从而感受各个统计量在描述数据时的作用。
四、应用提高
1、完成自主练习3
引导学生分析,降水概率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利用经验根据降水概率判断出下雨的可能性大小。
2、完成自主练习4
练习时可让学生独立判断,然后通过互相沟通明白:由于乙产品的返修率低,因此应该选择乙产品。
3、在一个袋子里放10个球,任意摸出一个球是一定是红球。
袋子里应该怎样放球?
如果摸出一个球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袋子里应该怎样放球?
4、在口袋里放进红、蓝两种铅笔共8支。
任意摸1支,摸到红铅笔算甲赢,摸到蓝铅笔算乙赢。
你认为口袋中的铅笔应该怎样放游戏才
算公平?共3页,当前第2页123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练习,复习巩固有关概率和可能性的知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通过总结概括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应用统计的知识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
1、本节课主要是复习可能性的有关知识,复习时我敢于放手,相信学生,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交流,互相补充,逐步形成系统的、完整的、明确的知识网络,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同时使学生通过整理、复习、练习,在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等方面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2、“应用与反思”版块通过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具体的应用中自我检测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查漏补缺,进一步丰富完善认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