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 --论文格式
贫油论发展历程-告别贫油
贫油论发展历程-告别贫油发展历程——告别贫油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国科学进步的历史。
1949年,中国靠着西北地区的几个油田,再加上从一种叫做“油母页岩”的石头里熬出来的油,年产原油一共才12万吨。
这个数量在今天6个小时就开采出来了。
然而中国被扣上“贫油”的帽子,并不是因为这12万吨的年产量。
西方学术界一直认为只有海相沉积盆地里才能有丰富的石油。
因为石油的生成除了温度、压力和时间以外,还要有大量有机物和良好的沉积层。
而当中外学者通过对中国东部地区的勘察发现,中国东部为广泛的在恐龙灭绝以后形成的地层所覆盖,基本上是陆相沉积盆地。
因此,他们断言:中国是一个贫油的国家。
1953年,中国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毛泽东同志指出:要进行建设,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
中国的学者也对中国贫油的断言产生了疑问。
第一次普查对全国大大小小的盆地进行了评价,对它们形成的历史和石油存在的可能性进行了重点研究。
随后,在松辽平原上一个叫大庆的地方,新中国第一口油井诞生了。
中国的石油科学家通过总结归纳,形成了在陆相沉积盆地里也能产生大型的油田的理论。
这就是著名的陆相生油论,它是世界石油开发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
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又先后找到了胜利、大港、辽河、华北、中原等几个大型油田。
到196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告:中国石油基本自给。
从此,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
随着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石油已经进入了稳步上升的阶段。
大庆油田含水量逐渐增高,但依然保持稳产20年,年产原油5000万吨的水平,这依靠的是先进的科技对油田的全面模拟监控。
同时,加强科学管理也成为以科技降成本的重要手段。
在中国陆上石油上升发展的时候,海洋石油工业也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无论是海上石油工程设计,还是海上平台建造;无论是海上复杂油气田开采以及复杂地形钻井技术的发展,还是海上油气管道铺设和海底井口的自动化生产,均已步入世界领先者的行列。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期。
1919年,张学良组织创立了西南油田公司,是中国石油工业的诞生地。
1925年,九江石油公司开发的中国第一口油井上产。
随后的十几年间石油行业
蓬勃发展。
1933年中国石油和化工总公司正式成立,并使中国石油行
业步入了由央企运营的行列。
1939年,整个中国石油工业遭受战争的
冲击,大量的石油设施被战争破坏。
20世纪50年代,中国建立新中国后,石油工业实行“国有承包制”经营模式,中国国民石油总公司负责国家有关石油工业的所有工作。
1964年,华东地区油田综合技术改造实现一统。
1978年,中国加入世
界石油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石油工业的深入发展。
90年代初期,石油行业增加参与市场化竞争,内部改革取得显著
成效。
2011年,中国航天部门宣布研制成功火神一号飞行测试平台,
这也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我国炼油工业发展史
我国炼油工业发展史12级化工创新班杨洋 2012010550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
从建国之初的17万吨/年开始起步,经过15年的努力,1964年突破1000万吨/年。
又经历了不到20年的时间,1983年突破1亿吨/年。
2006年,我国炼油能力已达3.7亿吨/年,居世界第二位。
同年,加工原油3.07亿吨,开工负荷率达83%,生产汽煤柴三大类成品油1.82亿吨(其中:中国石化生产9343万吨,占全国的51.3%),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部分产品出口国外。
按照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部署,石油勘探首先在我国西北地区展开。
1955年10月,克拉玛依第一口井--克1井喷油。
到50年代末,全国已初步形成玉门,新疆,青海,四川4个石油天然气基地。
1959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373.3万吨。
其中4个基地共产原油276.3万吨,占全国原油总产量的73.9%,四川天然气产量从1957年的6000多万立方米提高到2.5亿立方米。
在人造油方面,经过扩建和改造,东北各人造油厂的产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同时,还在广东茂名兴建了一座大型页岩油厂。
1959年人造油产量达到97万吨,当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炼油工业在十分薄弱的基础上,先后扩建,新建了上海,克拉玛依,冷湖,兰州,大连等8个年加工能力为10-100万吨的炼油厂。
1959年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234.9万吨,主要石油产品自给率达到40.6%.1963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648万吨,即将一去不复返了大庆油田的开发,原油产量的急剧增长,需要炼油工业同步发展。
在此期间,扩建了上海炼油厂,石油七厂,将石油一,二,五厂和茂名石油公司由生产人造油改为主要加工天然原油,并大力开发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
1963年至1965年,先后攻下了被喻为“五朵金化”的硫化催化,铂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腊以及配套所需的催化剂,添加剂等5个攻关项目。
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简史
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简史(2010-04-05 19:28:26)摘自《读书网》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新兴而古老的事业。
它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一个重要工业部门,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却可追蒴到两千年以前,并且在技术上曾经创造过光辉的成就。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
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利于认识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
我们分五个部分介绍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概况,其中不乏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1.恢复与发展玉门油矿解放后,军代表康世恩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
刚刚获得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迅速投入战斗。
在生产建设中,被称为“冬青树”的钻井队长郭孟和,屡建功勋,是老一辈石油工人的优秀代表。
为创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1952年8月,中共中央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
以师长张复振,政委张文彬为首的全体指战员从此成为石油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为建设一支具有严格组织纪律,高度献身精神的石油产业大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东北地区的几个人造油厂在设备,材料,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依靠技术人员和老工人,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恢复了抚顺,桦甸,锦州等几个主要人造油厂的生产。
经过三年恢复,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为1949年的3.6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
其中天然油19.54万吨,占原油总产量的45%,人造油24万吨,占55%。
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25.9万吨,比1949年提高6倍多。
玉门油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油工业建设的重点。
为了加强勘探,广泛采用“五一”型地震仪和“重钻压,大排量”钻井等新技术,先后发现了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油田。
老君庙油田也开始扩大了含油面积,并开始按科学程序进行全面开发,采取注水和一系列井下作业等措施。
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
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
依稀记得铁人王进喜,用他那薄弱的身体跳入油坑里搅拌泥水的事迹,这是我国东北大庆油田开采的一幕,也是我国大规模石油开采的开始。
而石油开采就要用到炼油设备,用它才能炼制出我们需要的油类,所以炼油设备一直伴随着我国的石油开采,并且一步步进步和发展。
文章来自
我国炼油工业发展整整用了100年,炼油设备也随之一步步先进。
这其中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863年第一次进口煤油,到1963年油品基本自给;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末,中国炼油行业在产能规模和技术上都实现了巨大飞跃,进入世界炼油大国行列;第三阶段,即从21世纪初开始到2020年左右,实现从炼油大国到炼油强国的跨越。
文章来自
这三个阶段缺一不可,这是我国炼油发展的历史,也是炼油设备工业进步的过程。
正是这一步步艰难的步伐,才成就了我国炼油大国的梦想。
进口原油尤其是中东含硫原油将是满意需要的重要挑选,据预测,到2010年,进口中东含硫原油将到达6000万~7000万吨。
中东含硫原油95%以上来自沙特阿À伯、伊朗、伊À克、阿联酋、科威特等国,中东原油大多是高含硫原油。
为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原油资源,应利用好炼油设备,坚持走深加工道路。
近代中国石油发展史
中国石油发展史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新兴而古老的事业。
它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一个重要工业部门,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却可追蒴到两千年以前,并且在技术上曾经创造过光辉的成就。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
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利于认识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
我们分五个部分介绍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概况:1.恢复与发展玉门油矿解放后,军代表康世恩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
刚刚获得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迅速投入战斗。
在生产建设中,被称为“冬青树”的钻井队长郭孟和,屡建功勋,是老一辈石油工人的优秀代表。
为创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1952年8月,毛泽东主席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
以师长张复振,政委张文彬为首的全体指战员从此成为石油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为建设一支具有严格组织纪律,高度献身精神的石油产业大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东北地区的几个人造油厂在设备,材料,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依靠技术人员和老工人,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恢复了抚顺,桦甸,锦州等几个主要人造油厂的生产。
经过三年恢复,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为1949年的3.6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
其中天然油19.54万吨,占原油总产量的45%,人造油24万吨,占55%。
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25.9万吨,比1949年提高6倍多。
玉门油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油工业建设的重点。
为了加强勘探,广泛采用“五一”型地震仪和“重钻压,大排量”钻井等新技术,先后发现了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油田。
老君庙油田也开始扩大了含油面积,并开始按科学程序进行全面开发,采取注水和一系列井下作业等措施。
到1959年玉门油矿已建成一个包括地质,钻井,开发,炼油,机械,科研,教育等在内的初具规模的天然气石油工业基地。
石油工业发展史概述(一)2024
石油工业发展史概述(一)引言:石油工业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支柱之一,对全球经济和能源供应具有巨大影响。
本文将对石油工业发展史进行概述,从历史背景和起源出发,逐步阐述石油工业的发展里程碑,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石油工业的基础。
正文:一、石油工业的起源1. 石油的发现与利用2. 石油开采的早期阶段3. 石油工业的兴起背景二、石油工业的发展阶段1. 石油工业的早期发展2. 石油工业在工业革命中的地位3. 石油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重要作用4. 石油工业在二战后的快速发展5. 石油工业在现代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三、石油工业的技术进步1. 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2. 石油开采技术的创新与突破3. 炼油技术的演变与改进4. 石油运输技术的革新5. 石油化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四、石油工业的环境与社会影响1. 石油工业对能源供应的贡献2. 石油工业对环境的影响3. 石油工业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4. 石油工业对国际政治的影响5. 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五、未来石油工业的展望1. 持续创新与技术进步的重要性2. 石油工业的可再生能源转型3. 石油工业的碳排放和环境保护问题4. 石油工业与能源安全的挑战5. 石油工业在能源转型中的角色和责任总结:本文从石油工业的起源与背景出发,全面概述了石油工业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和技术进步。
石油工业的发展对全球经济和能源供应有巨大影响,但也面临着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随着能源转型的推进,石油工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持续创新和技术进步,承担起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等方面的责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如下:
- 西汉时期:中国大约在这个时期就已发现石油,据东汉著名历史学家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记载,石油浮于延河水上,可作为燃料。
- 晋代:晋张华在《博物志》中指出,“水肥亦所在有之,非止高奴县洧水也”。
- 北魏: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卷三中引《博物志》说,把石油“取着器中,始黄后黑,如凝膏,然(燃)极明,与膏无异。
膏车及水碓釭甚佳,方人谓之石漆”。
这也是古代人将石油应用与润滑的最早记录。
-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首次提到“石油”这个名词,在此之前,石油有“石漆”、“水肥”、“脂水”等称呼。
- 清代:1878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开发石油的行政管理机构矿油局。
- 近代:1907年,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在延长县七里村打成。
- 现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石油工业有了很大发展。
石油、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取得巨大进展。
近代中国石油发展史
中国石油发展史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新兴而古老的事业。
它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一个重要工业部门,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却可追蒴到两千年以前,并且在技术上曾经创造过光辉的成就。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
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利于认识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
我们分五个部分介绍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概况:.恢复与发展玉门油矿解放后,军代表康世恩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
刚刚获得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迅速投入战斗。
在生产建设中,被称为“冬青树”的钻井队长郭孟和,屡建功勋,是老一辈石油工人的优秀代表。
为创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年月,毛泽东主席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军第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
以师长张复振,政委张文彬为首的全体指战员从此成为石油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为建设一支具有严格组织纪律,高度献身精神的石油产业大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东北地区的几个人造油厂在设备,材料,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依靠技术人员和老工人,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恢复了抚顺,桦甸,锦州等几个主要人造油厂的生产。
经过三年恢复,到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万吨,为年的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倍。
其中天然油万吨,占原油总产量的,人造油万吨,占。
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万吨,比年提高倍多。
玉门油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油工业建设的重点。
为了加强勘探,广泛采用“五一”型地震仪和“重钻压,大排量”钻井等新技术,先后发现了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油田。
老君庙油田也开始扩大了含油面积,并开始按科学程序进行全面开发,采取注水和一系列井下作业等措施。
到年玉门油矿已建成一个包括地质,钻井,开发,炼油,机械,科研,教育等在内的初具规模的天然气石油工业基地。
当年生产原油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
玉门油田在开发建设中取得的丰富经验,为当时和以后全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石油的发展史丨文稿
壮⼤。
中国海洋⽯油是对外开放最早的⼀个领域,海洋⽯油在管理上⼀直是先进的。
2010年,中国海洋⽯油总公司宣布中国海油国内年产⽯油天然⽓总产量⾸次超过5000万吨。
2017年中国海油取得较好业绩,全年⽣产原油7551万吨,天然⽓259亿⽴⽅⽶。
中国海洋⽯油取得的成绩和对外开放是紧密关联在⼀起的。
这期间⼀个最⼤的变化就是到了1993年我国已经成了⽯油进⼝国,买⽯油是⼀个贸易问题,但是由于⽯油是战略物资的特殊性,有时候有钱也不见得能买得到。
怎么办?中国的⽯油公司主动⾛出去,到海外⾃⼰开采⽯油,当然这也得益于对外开放的引领,这是充分利⽤“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国家战略⽅针。
我举⼏个成功的案例。
第⼀个是中⽯油苏丹项⽬。
1995年,中国和苏丹开始⽯油合作。
20世纪90年代初,很多西⽅国家的⽯油公司纷纷从苏丹撤离,这在客观上为中国⽯油公司进⼊苏丹创造了机会,当然,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油价格⾮常低,有的⽯油公司往往可不开采就不开采了,这也是⼀个客观事实。
1999年,苏丹124区项⽬油⽥正式投产,建成中国⽯油海外第⼀个千万吨级⼤油⽥。
这是我国国有企业⾛出去的⼀个成功案例,也给我们⾛出去增强了信⼼。
第⼆个是中哈油⽓合作。
中哈油⽓合作是继中⽯油苏丹项⽬之后,中国⽯油⾛出去的⼜⼀个成功案例。
1997年,中国⽯油⾸次进⼊委内瑞拉⽯油市场,并以此为起点相继开拓了秘鲁、厄⽠多尔等市场,在南美洲站稳了脚跟。
⽯油是⼀个跨国际流动的物资,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国⽯油不仅“引进来”,⽽且“⾛出去”,迈出了实实在在的步伐,也为我国企业⾛出去积累了很多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近代中国石油发展史
中国石油发展史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新兴而古老的事业。
它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一个重要工业部门,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却可追蒴到两千年以前,并且在技术上曾经创造过光辉的成就。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
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利于认识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
我们分五个部分介绍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概况:1.恢复与发展玉门油矿解放后,军代表康世恩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
刚刚获得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迅速投入战斗。
在生产建设中,被称为“冬青树”的钻井队长郭孟和,屡建功勋,是老一辈石油工人的优秀代表。
为创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1952年8月,毛泽东主席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
以师长张复振,政委张文彬为首的全体指战员从此成为石油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为建设一支具有严格组织纪律,高度献身精神的石油产业大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东北地区的几个人造油厂在设备,材料,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依靠技术人员和老工人,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恢复了抚顺,桦甸,锦州等几个主要人造油厂的生产。
经过三年恢复,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为1949年的3.6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
其中天然油19.54万吨,占原油总产量的45%,人造油24万吨,占55%。
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25.9万吨,比1949年提高6倍多。
玉门油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油工业建设的重点。
为了加强勘探,广泛采用“五一”型地震仪和“重钻压,大排量”钻井等新技术,先后发现了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油田。
老君庙油田也开始扩大了含油面积,并开始按科学程序进行全面开发,采取注水和一系列井下作业等措施。
到1959年玉门油矿已建成一个包括地质,钻井,开发,炼油,机械,科研,教育等在内的初具规模的天然气石油工业基地。
石油工业的研究论文[5篇模版]
石油工业的研究论文[5篇模版]第一篇:石油工业的研究论文摘要:经济评价是一个投资项目进行过程中的核心要求。
在石油工业建设项目中自然也占据着很高的地位,在新的财税制度下,要把正在实施的企业财务的评价和石油工业建设项目评价结合起来。
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的重要性,并对此加以系统的研究,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而本文通过对冀-宁管道改扩建工程经济评价方法的实例来对石油工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内涵、经济评价的发展现状和如何运用经济评价及其未来发展建议几方面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石油工业;经济评价;系统工程方法引言对于一个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是项目前期必要的步骤,也是对项目进行管理的首要内容,是项目能够得以进行研究的关键,并且它是始终贯穿于项目并能够对结果进行反应,一般会进行两方面的评价: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
它对于一个财务项目的进行具有巨大的作用。
国外在几十年前就开始了对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并且一直不断发展并延续至今。
我国石油工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也是在曲折中不断发展,近几年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将一直不断的发展下去。
在冀-宁(安平-青山)管道改扩建工程中就进行了对工程的经济评价,此项工程的实施也是在我国如今各类石油天然气管道产业改造提上日程的环境下进行,为了解决西气东调、紧急情况下的天然气供应等等问题,进行改造,在此同时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了经济的评价,本着减少成本、保证质量的原则结合实际数据和基本的工程参数进行经济评价,以保证工程质量。
一、石油工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内涵一个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对盈利能力的分析、对外汇平衡的分析、对清偿能力的分析。
它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上文提到的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两个指标。
就宏观来讲,经济评价实质上就是一个企业对未来发展的预测,企业在进行实战之前要先对他们所要进行的经济项目进行研究并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探讨及方法的提出,是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和使自己顺利发展下去的必然要求。
石油工业发展简史
石油工业发展简史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简史(2010-04-05 19:28:26)摘自《读书网》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新兴而古老的事业。
它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一个重要工业部门,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却可追蒴到两千年以前,并且在技术上曾经创造过光辉的成就。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
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利于认识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
我们分五个部分介绍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概况,其中不乏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1.恢复与发展玉门油矿解放后,军代表康世恩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
刚刚获得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迅速投入战斗。
在生产建设中,被称为“冬青树”的钻井队长郭孟和,屡建功勋,是老一辈石油工人的优秀代表。
为创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1952年8月,中共中央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
以师长张复振,政委张文彬为首的全体指战员从此成为石油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为建设一支具有严格组织纪律,高度献身精神的石油产业大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东北地区的几个人造油厂在设备,材料,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依靠技术人员和老工人,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恢复了抚顺,桦甸,锦州等几个主要人造油厂的生产。
经过三年恢复,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万吨,为1949年的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倍。
其中天然油万吨,占原油总产量的45%,人造油24万吨,占55%。
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万吨,比1949年提高6倍多。
玉门油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油工业建设的重点。
为了加强勘探,广泛采用“五一”型地震仪和“重钻压,大排量”钻井等新技术,先后发现了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油田。
中国石油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公司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
当时,中国石油产业刚刚起步,经验和技术都十分欠缺。
然而,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石油事业逐渐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1955年,中国政府成立了中国石油工业部,负责石油的勘探、生产和开发工作。
从那时起,中国石油开始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石油生产体系。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石油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
然而,公司坚持不懈地努力开发国内和海外石油资源。
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中国石油逐渐提高了自己的勘探和生产能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需求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中国石油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石油勘探和生产的效率。
同时,公司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其他石油公司合作进行资源开发和技术交流。
到了21世纪初,中国的石油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中
国石油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之一,并逐渐成为国际石油市场的重要供应方。
在未来,中国石油将继续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和生产水平,进一步扩大国内和海外石油资源的开发规模。
同时,公司还将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研发和应用力度,积极推动石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3年中国石化发展壮大历程回顾模板
产业链整合升级
发展壮大历程
中国石化
复杂
领域
业务范围
石油勘探
中国石化: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Sinopec: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motes Industrial Upgrading
03
中国石化的发展历程
1. 中,其成立于1998年,是中国最大的化工和石油公司之一。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石化经历了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阶段,实现了从传统石油和化工生产向新能源和高端化学品生产的转型。其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资源整合实现突破
中国石化
发展壮大
策略
措施
能源保障
资源开发
油气资源
多元化发展
增强能源保障能力
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1.中国石化产品结构升级转型2.中国石化绿色转型推动可持续发展
中国石化: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与转型升级
Sinopec: Improve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谢谢大家观看!
2023/9/5
Caesar
06
1. 197年代至199年代初,中国石化经历了创立和初步发展阶段。这个时期,中国石油化工企业的建设迅速发展,建立起了石化基础设施,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在这个时期,中国石化完成了国内第一条纺织纤维用煤制乙烯装置、第一套自主创新的聚丙烯裂解装置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为中国石化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国际战略布局:中国石化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以加入全球价值链和国际资源配置为目标。通过与国外能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和参与海外勘探、开发等方式,实现对外投资和资源获取。同时,通过并购、合资等形式,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并将中国石化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能源化工巨头。
近代中国石油发展史(优秀范文五篇)
近代中国石油发展史(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近代中国石油发展史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新兴而古老的事业。
它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一个重要工业部门,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却可追蒴到两千年以前,并且在技术上曾经创造过光辉的成就。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
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利于认识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
我们分五个部分介绍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概况,其中不乏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和资料。
1.恢复与发展玉门油矿解放后,军代表康世恩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
刚刚获得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迅速投入战斗。
在生产建设中,被称为“冬青树”的钻井队长郭孟和,屡建功勋,是老一辈石油工人的优秀代表。
为创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1952年8月,毛泽东主席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
以师长张复振,政委张文彬为首的全体指战员从此成为石油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为建设一支具有严格组织纪律,高度献身精神的石油产业大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东北地区的几个人造油厂在设备,材料,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依靠技术人员和老工人,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恢复了抚顺,桦甸,锦州等几个主要人造油厂的生产。
经过三年恢复,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为1949年的3.6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
其中天然油19.54万吨,占原油总产量的45%,人造油24万吨,占55%。
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25.9万吨,比1949年提高6倍多。
玉门油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油工业建设的重点。
为了加强勘探,广泛采用“五一”型地震仪和“重钻压,大排量”钻井等新技术,先后发现了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油田。
老君庙油田也开始扩大了含油面积,并开始按科学程序进行全面开发,采取注水和一系列井下作业等措施。
中国石油化工发展历程1(写写帮整理)
中国石油化工发展历程1(写写帮整理)第一篇:中国石油化工发展历程1(写写帮整理)《中国石油化工发展历程》读后感《中国石油化工发展历程简明读本》系统记载了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从建国初期到现在的发展与变化,本书通过通过五个章节,以每十年为一个阶段详细的阐述了不同年代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情况,读完此书我深刻体会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成套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光辉历程。
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中国石油工业在短短数年间,连上数个台阶。
建国初期,我国的原油产量仅有12万吨,主要依赖国外进口。
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胸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迈气概,坚持“两论”起家,解放思想,事实求是,在中国的辽阔土地上南征北战,相继发现了大庆、胜利等油田。
1978年,我国原油产量达到一亿吨以上,到今天中石化已发展成为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的能源化工公司,是世界第三大炼油商和第五大乙烯生产商,2009年在《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9位。
我们已经开始步入了世界石油化工强国之林。
回顾中国石化发展的风雨历程,总结60年来的成功经验给我的体会如下。
一、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石油化工是建国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工业,科技水平十分落后,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采刚刚起步,使中国石油化工缺乏发展的客观物质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前辈们克服种种困难去探索油田、开发油田、建设炼厂,在一次次的失败中积累经验,用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创造了今天我国的化工行业。
可见,一个只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才能自立自强;只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才能发展进步,我们要把发展艰苦奋斗作为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下去。
二、不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创新中国石油行业的飞速发展,一项项工艺的进步一次次技术的提高和我们不断学习创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相反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受到“左”的干扰,造成了许多严重问题,其中有些是很难挽回补救的,在那段时间严重的滞后了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直到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使我们通过学习国外石油炼制、开采的先进技术的同时进行自主创新,用新的思路、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和新的办法去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使我国的石油化工业的发展进入了历史新阶段。
石油勘探的发展历程5000字论文
石油勘探的发展历程5000字论文第一篇:石油勘探的发展历程 5000字论文石油勘探开发发展历程。
一.石油是神马= =综述一个半世纪以来,石油的大规模使用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也影响了世界政治经济的格局。
石油是现代工农业生产的血液,被人们称作黑色的金子。
石油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时刻都离不了它们。
石油勘探就是一个寻找油气田的过程。
石油勘探的基本方法有:以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藏学等理论为基础,分析地质资料,评价含油气远景的地质法;物探法包括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和地震勘探,其中地震勘探是最主要的方法。
以及直接取得最可靠的地质资料的钻探法。
外国人们有意识的钻探石油则是近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事。
从找油的理论和手段来看,近代世界石油勘探工作经历了几个十分明显的阶段。
在19世纪50年代,勘探的依据是油气苗,人们相信油气苗是地下油气藏的直接显示。
因此,井位主要选择在接近油苗和先期钻探成功井的附近。
不久人们注意到油气聚集明显地沿着一条带状的趋势线分布,同时还发现油气充填在某些类型岩石的孔隙和裂缝之中。
据此美国地质学家怀特于1861年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背斜聚集学说。
该学说认为:石油和天然气聚集于背斜构造中,石油、天然气和地层水按其比重分异,油气的密度低,占据背斜的顶部,而水占据底部。
因此,背斜褶皱的顶部被公认为是勘探油气的最佳对象。
在19世纪80年代,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墨西哥等地的石油勘探中首次利用油田地质技术绘制了构造等高线图,从而确定出了褶皱顶部的位臵,找到了一些油田。
如落基山区盐溪穹隆上的第一口见油井的井位就是根据构造等高线图来拟定的。
尽管利用地质学的方法可以指导石油勘探工作。
但当时由于浅层待发现的油田很多,以致几乎不需要任何勘探方法,只要靠近地表油苗打井就能发现油田。
因此,人们还没有自觉地利用地质学的原理勘探石油。
1920~1930年发生了第一次石油技术革命。
在这之前石油工业处于近代工业的初始阶段,从这时开始进人了石油工业大发展时期。
《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史(1949-2009)(上册)》
《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史(1949-2009)(上册)》在阅读《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史(1949-2009)(上册)》之后,我深刻感受到石油化学工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书内容,我了解到了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历程、主要技术和产品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了石油化学工业在推动我国工业现代化、科技创新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
本书的文笔流畅,内容详实,对于学习石油化学工业的人员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
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石油化学工业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史(1949-2009)(上册)》是一本详细介绍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历程的专业著作。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1949-1965年、1966-1976年、1977-1989年、1990-2009年,每个部分又分为几章,涵盖了我国石油化学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的全过程。
首先,本书通过对我国石油化学工业的分析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难点等方面的探讨,系统地阐述了我国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历史,为读者展现了一幅鲜活的历史画卷。
其次,在技术层面,本书以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介绍了当前主流的石油化学工业生产技术,并详细分析了具体的生产流程。
这些技术与工艺的介绍,不仅丰富了本书的理论知识,也让读者对产业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书中还阐述了从我国石油化学工业的独立运作到国有企业化、市场化、资本化的发展过程,以及市场需求变化、法律法规、环保要求等对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使读者对我国石油化学工业的当下和未来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
最后,本书在内容上极其详实,同时被写作人员加入了具有社会科学风范的思想分析、情感抒发等文学性内容,增添了人性化、个性化的色彩。
这些文化元素,为本书注入了独特的思想品质,进一步提升了读者阅读本书的兴趣。
总体来说,《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史(1949-2009)(上册)》可以说是近代中国石油化工业发展史的鸿篇巨制。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大庆发现了大量的石油资源,这是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契机。
此后,中国石油工业经历了多次的改革和发展,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之一。
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石油工业实行了市场化改革,引进了外资和技术,推动了石油开采和加工的现代化。
目前,中国石油工业已经形成了以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为主体的三大石油公司,并注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加强了对新能源的研究和开发。
未来,中国石油工业将继续朝着技术创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碳排放,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全球能源转型做出更大的贡献。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摘要】: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新兴而古老的事业。
它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一个重要工业部门,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却可追蒴到两千年以前,并且在技术上曾经创造过光辉的成就。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
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利于认识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
【关键词】:中国石油历史一、中国石油事业的恢复与发展玉门油矿解放后,军代表康世恩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
刚刚获得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迅速投入战斗。
在生产建设中,被称为“冬青树”的钻井队长郭孟和,屡建功勋,是老一辈石油工人的优秀代表。
为创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1952年8月,毛泽东主席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
以师长张复振,政委张文彬为首的全体指战员从此成为石油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为建设一支具有严格组织纪律,高度献身精神的石油产业大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东北地区的几个人造油厂在设备,材料,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依靠技术人员和老工人,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恢复了抚顺,桦甸,锦州等几个主要人造油厂的生产。
经过三年恢复,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为1949年的3.6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
其中天然油19.54万吨,占原油总产量的45%,人造油24万吨,占55%。
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25.9万吨,比1949年提高6倍多。
玉门油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油工业建设的重点。
为了加强勘探,广泛采用“五一”型地震仪和“重钻压,大排量”钻井等新技术,先后发现了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油田。
老君庙油田也开始扩大了含油面积,并开始按科学程序进行全面开发,采取注水和一系列井下作业等措施。
到1959年玉门油矿已建成一个包括地质,钻井,开发,炼油,机械,科研,教育等在内的初具规模的天然气石油工业基地。
当年生产原油140.5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50.9%。
玉门油田在开发建设中取得的丰富经验,为当时和以后全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他们立足发展自己,放眼全国,哪里有石油就到哪里去战斗,形成了著名的"玉门风格", 为发展石油工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正象著名诗人立季赞诵的那样:“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
按照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部署,石油勘探首先在我国西北地区展开。
1955年10月,克拉玛依第一口井--克1井喷油。
当时一些苏联地质专家对能否找到有开采价值的油田,曾有不同的看法。
石油工业部在总结这一地区前段勘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1956年开始,调整勘探部署,集中力量在大盆地和地台上进行区域勘探,在康世恩同志主持下,把重点从准葛尔盆地南缘的山前蚴陷转向西北缘,当年就拿下了一定面积,很快就探明了克拉玛依油田,实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石油勘探上的第一个突破。
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建设,有力地支援了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
1958年,青海石油勘探局在地质部发现冷湖构造带的基础上,在冷湖5号构造上打出了日产800吨的高产油井,并相继探明了冷湖5号,4号,3号油田。
在四川,发现了东起重庆,西至自贡,南达叙水的天然气区。
1958年石油部组织川中会战,发现南充,桂花等7个油田,结束了西南地区不产石油的历史。
到50年代末,全国已初步形成玉门,新疆,青海,四川4个石油天然气基地。
1959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373.3万吨。
其中4个基地共产原油276.3万吨,占全国原油总产量的73.9%,四川天然气产量从1957年的6000多万立方米提高到2.5亿立方米。
在人造油方面,经过扩建和改造,东北各人造油厂的产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同时,还在广东茂名兴建了一座大型页岩油厂。
1959年人造油产量达到97万吨,当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炼油工业在十分薄弱的基础上,先后扩建,新建了上海,克拉玛依,冷湖,兰州,大连等8个年加工能力为10-100万吨的炼油厂。
1959年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234.9万吨,主要石油产品自给率达到40.6%.二、中国石油事业的历史性转变从1955年起,地质部和石油部分工配合,先后在华北平原与松辽盆地展开了全面综合地质调查。
根据中央批示,1960年3月,一场关系石油工业命运的大规模的石油会战,在大庆揭开了序幕。
国务院有关部,委和省,市给予大力支持。
中央军委抽调3万多名复转官兵参加会战。
全国有5000多家工厂企业为大庆生产机电产品和设备,200个科研设计单位在技术上支援会战,石油系统37个厂矿院校的精兵强将和大批物资陆续集中大庆,石油部部长余秋里,副部长李人俊,周文龙,孙敬文,康世恩也亲临现场指挥会战。
大庆石油会战是在困难的时候,困难的地区,困难的条件下展开的。
当时,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错误造成的危害,加上自然灾害和外援的中断,国家能拿出的投资很少。
4万多人,几十万吨设备,一下子拥到大草原上,生产,生活都出现了问题。
特别是开发建设这样的大油田,我们没有经验,国外的经验又不能照搬。
面对这种情况,会战党组织的第一个决定,就是号召从领导干部到全体职工,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和《矛盾论》。
以"两论"为指针,开发建设好大油田。
职工们运用《矛盾论》关于抓主要矛盾的论述,一致认识到,这困难,那困难,都是暂时的,局部的困难,而国家缺油才是最大的困难。
上有困难,退下来国家和人民的困难就更大。
石油职工一定要为国争光,为民争气,为了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只能迎着困难上。
“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成为当时会战职工的豪迈誓言。
1205钻井队队长王进喜,就是当时这种精神和品格的代表人物。
会战领导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指出石油工作者的岗位在地下,对象是油层。
必须以“两论”为指针,在各项工作中,坚持高度的革命精神同严格的科学态度相结合,把人们的革命干劲引导到掌握油田第一性资料,探索油田地下客观规律上去,反对浮夸,脱离实际,瞎指挥。
为此,一是要求在勘探,开发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取全取准20项资料,72项数据;二是很抓科学实验,开辟开发实验区,进行10种开发方法的试验;三是抓综合研究和技术攻关,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技术课题。
从而编制了科学的油田开发方案,独创了符合大庆特点的原油集输工艺流程。
1963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648万吨,同年12月,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布,中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自给,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
大庆油田的开发,原油产量的急剧增长,需要炼油工业同步发展。
在此期间,扩建了上海炼油厂,石油七厂,将石油一,二,五厂和茂名石油公司由生产人造油改为主要加工天然原油,并大力开发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
1963年至1965年,先后攻下了被喻为“五朵金化”的硫化催化,铂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腊以及配套所需的催化剂,添加剂等5个攻关项目。
此外,还研究,设计,建设了加氢裂化等装置。
到1965年止,共新建以上装置13套,全部实现了工程质量,试车,投产,出合格产品四个一次成功,大大缩小了同当时国外炼油技术水平的差距。
1965年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617万吨,石油产品品种达494种,自给率达97.6%,提前实现了我国油品自给。
三、中国石油事业新的崛起在大庆石油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以后,为继续加强我国东部地区的勘探,石油勘探队伍开始进入渤海湾地区。
1964年,经中央批准在天津以南,山东东营以北的沿海地带,开展了华北石油会战。
到1965年,在山东探明了胜利油田,拿下了83.8万吨的原油年产量。
在天津拿下了大港油田。
随后,人们顶这各种干扰,战胜动乱带来的重重困难,不断探索,开发建设了这两个新的石油基地。
到1978年,大港油田原油年产量达到315万吨。
昔日芦苇丛生,人烟稀少的盐碱海滩,已变成绵延百里的油区。
胜利油田到70年代达到原油产量增长最快的高峰期,年产量从1966年的130多万吨,提高到1978年的近2000万吨,成为我国仅次于大庆的第二大油田。
在渤海湾北缘的盘锦沼泽地区,石油队伍三上辽河油田。
70年代以来,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勘探开发了兴窿台油田,曙光油田,欢喜岭油田,探索出一套勘探开发复杂油气藏的工艺技术和方法,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355万吨。
1970年4月,大庆开始了油田开发调整工作。
到1973年,底下形势恶化的情况得到扭转,全油田原油产量比1970年增长了50%以上。
1976年,大庆油田年产量突破5000万吨,为全国原油年产上1亿吨打下了基础。
石油三厂,六厂经过扩建,改造成为加工天然原油的炼油厂。
为发挥中央和两个积极性,以石油部为主,陆续兴建了茂名,大庆,南京,胜利,东方红,荆门,长岭等7个大型炼油厂。
以地方为主先后建设了天津,武汉,安庆,浙江,广州,九江,乌鲁木齐,吉林,鞍山,石家庄,洛阳等11个大中型炼油厂。
到1978年,全国原油年加工能力已达9291万吨,基本上与我国原油生产规模相适应,当年实际加工原油7069万吨,生产四大类油品3352万吨,品种达656种。
从1966年到1978年的13年中,原油产量以每年递增18.6%的速度增长,年产量突破了1亿吨,原油加工能力增长5倍多,保证了国家的需要,缓和了能源供应的紧张局面。
从1973年起,我国还开始对日本等国出口原油,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
四、石油工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条条战线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
石油战线的广大职工经过艰苦努力,战胜了十年动乱带来的严重困难,石油工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石油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到1978年突破了1亿吨。
此后,原由产量一度下滑。
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解决石油勘探,开发资金不足的困难,中央决定首先在石油全行业实行1亿吨原由产量包干的重大决策,以及开放搞活的措施。
这一决策迅速受到效果,全国原油产量从1982年起,逐年增长,到1985年达到1.25亿吨,为世界第六位。
为了多元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我国于1982年成立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1983年7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立。
中国第三家国有石油公司---中国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也于1997年1月成立。
至此,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形成了四家公司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八五”期间,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决定,石油工业实施“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发展战略。
西部油气田的探明与开发,必将对我国石油工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